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颌面部脂肪肉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周青 王玉新 +3 位作者 李瑞武 孙长伏 李辛薇 于丹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6期643-644,共2页
口腔颌面部脂肪肉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周青,王玉新,李瑞武,孙长伏(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李辛薇,于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病理科)(沈阳拖拉机制造厂职工医院口腔科)关键词脂肪肉瘤,免疫组织... 口腔颌面部脂肪肉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周青,王玉新,李瑞武,孙长伏(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李辛薇,于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病理科)(沈阳拖拉机制造厂职工医院口腔科)关键词脂肪肉瘤,免疫组织化学,S一100蛋白脂肪肉瘤是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疾病 脂肪肉瘤 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癌中染色体9p、9q的杂合性丢失及P16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瑞武 巴颖 +2 位作者 钟鸣 张学 张核子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72-175,共4页
检测9号染色体及p16基因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经显微切割的口腔鳞癌组织中两个DNA微卫星多态标记DqS319(9p21)和DqS299(9q22~31),分析染色体9p、9q的... 检测9号染色体及p16基因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经显微切割的口腔鳞癌组织中两个DNA微卫星多态标记DqS319(9p21)和DqS299(9q22~31),分析染色体9p、9q的杂合性丢失情况。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其p16蛋白表达状况。结果:29.4%出现DqS319标记的LOH,DqS299标记发现较高频率LOH(43.8%)。p16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为86.4%。其中3例未表达p16的标本中,有2例发现DqS319的LOH。结论:口腔鳞癌在染色体9p21区域频繁丢失可能与p16失活有关,而染色体9q22~31区域在口腔鳞癌的较高频率丢失推测此区可能存在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的抑癌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癌 杂合性丢失 口腔肿瘤 P16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牙龈粘膜凝集素的半定量测定 被引量:2
3
作者 钟鸣 王兆元 +6 位作者 张莹 李辛薇 阎丽华 宋胜 李瑞武 何安光 马凤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3期235-237,共3页
口腔粘膜是兼有皮肤和消化道某些特点的特殊粘膜,也是口腔疾病的好发部位。目前已有学者对人体正常组织进行了凝集素的定位研究,但只包括口腔的舌粘膜。在日本舌癌的发生率很高。
关键词 口腔粘膜 凝集素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端粒酶活性与PCNA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桂荣 周青 +2 位作者 钟鸣 王洁 李瑞武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87-690,共4页
目的 :探索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端粒酶活性与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TRAP PCR ELISA方法及免疫组化SP法对 68例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组织、3 4例癌旁上皮组织和 12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进行检测。结果 :口腔黏膜鳞状细... 目的 :探索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端粒酶活性与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TRAP PCR ELISA方法及免疫组化SP法对 68例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组织、3 4例癌旁上皮组织和 12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进行检测。结果 :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端粒酶表达阳性率为 67.65 % ( 4 6/ 68) ;癌旁组织中端粒酶表达率为 8.82 % ( 3 / 3 4) ;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无端粒酶活性表达。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与临床病理分级有关 ;端粒酶活性阳性的 46例癌组织和 3例癌旁上皮异常增生组中PCNA阳性细胞密度为 ( 165 .3 1± 1.82 )个 /mm2 ,端粒酶阴性的 2 2例癌组织和 10例癌旁上皮异常增生组中PCNA阳性细胞密度为 ( 96.77± 1.74)个 /mm2 。端粒酶活性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PCNA阳性细胞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端粒酶活性与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 鳞状细胞 端粒酶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釉细胞牙瘤临床病理分析
5
作者 钟鸣 王兆元 +2 位作者 张莹 李辛薇 赵志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6期454-456,共3页
本文报道了3例少见的造釉细胞牙瘤。此病的病理表现为肿瘤内即含有混合性牙瘤,又含有造釉细胞瘤的成分。临床上无特异性,常易误诊为牙瘤。病理上需与含有牙齿硬组织的肿物相鉴别。
关键词 造釉细胞牙瘤 临床病理 牙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与bcl-2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洁 钟鸣 +3 位作者 姜晓宏 王兆元 张波 侯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41-443,共3页
目的 研究成釉细胞瘤 (AB)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和bcl_2的表达。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或免疫组化方法对AB(分原发、复发和恶变组 )中hTERTmRNA和bcl_2进行检测 ,并与正常口腔黏膜作对照。结果 hTERTmRNA阳性表达率在AB中为 94 4 ... 目的 研究成釉细胞瘤 (AB)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和bcl_2的表达。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或免疫组化方法对AB(分原发、复发和恶变组 )中hTERTmRNA和bcl_2进行检测 ,并与正常口腔黏膜作对照。结果 hTERTmRNA阳性表达率在AB中为 94 4 % ,正常口腔黏膜中为 14 3% (P <0 0 0 1) ;bcl_2蛋白阳性率在AB中为88 0 % ,正常口腔黏膜中为 4 4 4 % (P <0 0 0 1)。从表达趋势看伴随着AB的复发与恶变 ,hTERTmRNA与bcl_2表达均增强 (P <0 0 5 )。结论 端粒酶和bcl_2可作为评价AB预后的有效指标。端粒酶的活化和bcl_2表达的增强在AB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逆转录酶 BCL-2 成釉细胞瘤 表达 免疫组化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与c-myc和刺激蛋白1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4
7
作者 钟鸣 李自娟 +3 位作者 王洁 张波 候琳 宫雁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99-502,共4页
目的 研究原癌基因转录因子c_myc和刺激蛋白 1(SP1)在人成釉细胞瘤 (AB)中的表达及与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的关系。方法 选取 5 4例AB(原发 31例 ,复发 19例 ,恶变 4例 )存档蜡块 ,采用原位杂交检测AB中c_mycmRNA、hTERTmRNA的表达 ... 目的 研究原癌基因转录因子c_myc和刺激蛋白 1(SP1)在人成釉细胞瘤 (AB)中的表达及与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的关系。方法 选取 5 4例AB(原发 31例 ,复发 19例 ,恶变 4例 )存档蜡块 ,采用原位杂交检测AB中c_mycmRNA、hTERTmRNA的表达 ,采用免疫组化SP法 ,检测AB中SP1蛋白的表达。结果 c_mycmRNA在AB中阳性率为 81 5 % (44 5 4 ) ,hTERTmRNA为 94 4 % (5 1 5 4 ) ,SP1为 83 3% (45 5 4 ) ;伴随AB的复发与恶变 ,3者表达强度上升 ;相关性分析得出hTERT与c_myc之间存在相关性 (rs =0 85 3,P <0 0 0 1) ,hTERT与SP1之间存在相关性 (rs=0 90 0 ,P <0 0 0 1)。结论 hTERT在AB中明显增加的活性可能与转录因子c_myc和SP1有关 ,3者在AB中的表达趋势与AB的临床生物学特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釉细胞瘤 牙源性角化囊肿 端粒酶逆转录酶 细胞癌基因 刺激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釉细胞瘤中细胞周期素D1及其抑制因子和hTERT的表达 被引量:3
8
作者 钟鸣 吴琳 +2 位作者 王洁 张波 侯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95-498,共4页
目的研究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因子p16INK4、p21WAF1mRNA和p27KIP1蛋白在人成釉细胞瘤(ABs)中的表达。方法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ABs中hTERT、cyclinD1、p16INK4、p21WAF1mRNA... 目的研究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因子p16INK4、p21WAF1mRNA和p27KIP1蛋白在人成釉细胞瘤(ABs)中的表达。方法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ABs中hTERT、cyclinD1、p16INK4、p21WAF1mRNA和p27KIP1蛋白的表达。结果hTERTmRNA在ABs中有较强表达,51例为阳性表达,cyclinD1mRNA在ABs中23例为阳性表达,而p16INK4、p21WAF1mRNA和p27KIP1蛋白在ABs中分别有17、12、9例为阳性表达。伴随ABs的复发和恶变,hTERT、cyclinD1mRNA阳性率逐渐上升,p16INK4、p21WAF1mRNA和p27KIP1蛋白阳性表达丢失。经Kendall相关性分析得出,hTERTmRNA与p16INK4、p21WAF1mRNA、p27KIP1蛋白之间在ABs中rk分别为-0.587、-0.652、-0.783,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hTERT在ABs中的活性可能与p16INK4、p21WAF1mRNA、p27KIP1蛋白丢失等多种因子共同调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釉细胞瘤 端粒酶逆转录酶 细胞周期素D1 P16^INK4 P21^WAF1 mRNA P27^KI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成釉细胞瘤中蛋白激酶C-α表达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 被引量:6
9
作者 钟鸣 张陆荘 +3 位作者 张波 候琳 张允凯 王洁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96-699,共4页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α(PKCα)在人成釉细胞瘤(AB)中的表达及与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的关系,探讨其临床生物学意义。方法: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了AB中hTERT mRNA及PKCα蛋白的表达。同时选取牙源性角化囊肿(OKC)16例,正常...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α(PKCα)在人成釉细胞瘤(AB)中的表达及与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的关系,探讨其临床生物学意义。方法: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了AB中hTERT mRNA及PKCα蛋白的表达。同时选取牙源性角化囊肿(OKC)16例,正常口腔黏膜7例做对比研究。结果:hTERT mRNA在AB中阳性率为94.4%(51/54),OKC中为87.5%(14/16)及1/7正常口腔黏膜有hTERT mRNA表达,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伴随AB的复发与恶变hTERT的表达逐渐增高。PKCα在AB中阳性表达为85.1%(46/54),OKC中为56.2%(9/16),4/7正常口腔黏膜有PKCα阳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伴随AB的复发与恶变PKCα阳性表达也随之增高(P<0.05)。hTERT阳性表达与PKCα阳性表达之间经Kendall相关分析rk=1.000,P=0.005呈高度正相关。结论:hTERT与AB的发生发展及临床生物学行为相关,端粒酶活性的释放激活与PKCα的高表达可能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釉细胞瘤 端粒 末端转移酶 蛋白激酶C-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例良、恶性造釉细胞瘤的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钟鸣 王兆元 +4 位作者 宋胜 李辛薇 张莹 张福会 苏若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91-92,T004,共3页
通过18例牙源性良、恶性造釉细胞瘤的超微结构观察,发现肿瘤细胞岛的中心部细胞分化程度不一,呈现2种形态特征,据此将其分为二型。本文着重观察二型细胞在良、恶性造釉细胞瘤中的分布特点,并结合生物学行为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牙源性肿瘤 造釉细胞瘤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x蛋白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洁 钟鸣 +2 位作者 刘敬东 张允凯 李锦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5-46,共2页
目的:检测基因bax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探讨成釉细胞瘤发生发展中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与成釉细胞瘤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取免疫组化方法对75例成釉细胞瘤进行bax蛋白检测,正常口腔黏膜和牙源性角化囊肿作对照。同时采用原位杂... 目的:检测基因bax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探讨成釉细胞瘤发生发展中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与成釉细胞瘤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取免疫组化方法对75例成釉细胞瘤进行bax蛋白检测,正常口腔黏膜和牙源性角化囊肿作对照。同时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了20例成釉细胞瘤、12例牙源性角化囊肿中的bax mRNA。结果:bax蛋白阳性率正常口腔黏膜为77.8%(7/9),牙源性角化囊肿为65.7%(23/35),成釉细胞瘤为74.7%(56/75)(P<0.01)。成釉细胞瘤复发组、原发组、恶变分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凋亡在成釉细胞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釉细胞瘤 牙源性角化囊肿 BAX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海藻酸钠水凝胶顺序释放BMP/WNT信号通路激活剂促成骨细胞分化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晓 郝新青 +6 位作者 王小萌 闫广兴 叶佳朋 齐春光 孙宏晨 史册 黄洋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9-15,共7页
目的:通过组织工程策略构建顺序释放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和WNT信号通路激活剂的双层复合材料,并研究其在体外对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用CCK-8法、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法和茜素红... 目的:通过组织工程策略构建顺序释放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和WNT信号通路激活剂的双层复合材料,并研究其在体外对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用CCK-8法、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法和茜素红染色法分别检测BMP信号通路激活剂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和WNT信号通路激活剂6-溴靛玉红-3-肟(6-bromoindirubin-3-oxim,BIO)对前成骨细胞系MC3T3-E1增殖活性和成骨向分化的影响,筛选出最合适的药物浓度;制备壳聚糖/海藻酸钠支架材料,采用称量法测定材料的降解曲线,制备内层壳聚糖载BIO、外层海藻酸钠载FK506的支架材料,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药物的释放;制备内外单载不同药物的支架材料,用ALP染色法和茜素红染色法检测载药复合材料对前成骨细胞系MC3T3-E1成骨向分化的作用,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法检测载药支架材料对前成骨细胞系MC3T3-E1成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在适宜范围内,FK506处理的细胞早期ALP活性较BIO处理的细胞更强,且FK506促进ALP活性最适合的质量浓度为2.0μg/mL;茜素红染色结果表明,BIO在0.1μmol/L时,细胞表现出更强的钙结节形成能力。支架材料缓慢稳定降解至第35天,期间FK506和BIO顺序释放,药物在14 d内基本释放完毕。应用载药材料浸提液ALP染色的支架材料和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内载BIO外载FK506的实验组相比较于其他组表现出更强的成骨向分化能力;RT-qPCR结果显示,内载BIO外载FK506的支架材料能够显著促进成骨相关基因Runx2和OCN的表达。结论:以壳聚糖/海藻酸钠为支架材料,内层壳聚糖载WNT信号通路激活剂BIO,外层海藻酸钠载BMP信号通路激活剂FK506,两者顺序释放,即先激活BMP信号通路,后激活WNT信号通路,能够在体外促进MC3T3-E1细胞的成骨向分化,为临床治疗骨缺损,促进骨再生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海藻酸钠 水凝胶 他克莫司 6-溴靛玉红-3-肟 BMP/WNT信号通路 成骨向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nistein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生长及Survivi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杰 宗志红 +1 位作者 王兆元 钟鸣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7-99,共3页
目的研究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Genistein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SACC-83细胞增殖及Survivin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Genistein作用于SACC-83细胞不同时间后,用MTT法分析细胞的生长增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用Western印迹分... 目的研究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Genistein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SACC-83细胞增殖及Survivin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Genistein作用于SACC-83细胞不同时间后,用MTT法分析细胞的生长增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用Western印迹分析及电泳凝胶成像分析软件定量检测Survivin的表达。结果Genistein对SACC-83细胞有一定的抗增殖作用,且当其作用到一定时间达到一定的浓度后,该作用与浓度及时间呈依赖关系;SACC-83细胞经220μmol/L Genistein作用3 d其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并显著诱导细胞凋亡(P<0.01),同时伴有抗凋亡蛋白Survivin的表达下调。结论Genistein能明显抑制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SACC-83细胞生长并诱导凋亡;Survivin的表达减少可能是Genistein诱导凋亡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ISTEIN 涎腺腺样囊性癌 SURVIVIN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源性癌肉瘤1例报告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兆元 张英 王洁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09-509,共1页
报告1例罕见的牙源性癌肉瘤,对其病理改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牙源性癌肉瘤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颊黏膜腺泡状软组织肉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5
作者 任美思 范玉 +3 位作者 薛庆蕊 王天禹 臧光祥 孙宏晨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81-1286,共6页
目的:分析右颊黏膜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SPS)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诊断、治疗及预后,提高临床医生对ASPS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ASPS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总结分析该病的临床特征、病理诊断要点、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并进行相关文献... 目的:分析右颊黏膜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SPS)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诊断、治疗及预后,提高临床医生对ASPS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ASPS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总结分析该病的临床特征、病理诊断要点、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男性,46岁,因右颊黏膜肿物3个月就诊于当地医院。自觉肿物缓慢增大,无疼痛及其他临床症状。以良性肿物为初步诊断行肿物切除术治疗,术后无明确病理诊断,遂来本医院病理科会诊。组织学形态表现,肿瘤由特征性的内含嗜伊红染色颗粒的多边形或大圆形细胞组成,胞质丰富,排列呈实性结构,未形成任何“腺泡样”或“器官样”结构,可见瘤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广谱细胞角蛋白[CK(p)](-),波形蛋白(Vim)(-),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部分+),结蛋白(Desmin)(部分+),核转录因子E3(TFE3)(核+)。结合免疫标记诊断为腺泡状软组织肉瘤(实体型),侵犯血管。该患者术后未接受放化疗,随访5个月无复发和转移。结论:ASPS患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其诊断主要依靠组织形态表现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实体型ASPS更容易误诊。根治性切除是ASPS的主要治疗方法,且患者术后应定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颊黏膜 免疫组织化学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咬合力丧失对大鼠牙周组织中iNOS表达的影响
16
作者 李晶 白冰 +1 位作者 钟鸣 艾红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40-441,共2页
目的:研究咬合力丧失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影响牙周组织改建的分子机制。方法:选用W istar大鼠建立咬合力丧失的动物模型,按照拔牙后的各时间段不同随机分8组,采用HE、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牙周细胞中iNOS的表达。结果:光镜下观察... 目的:研究咬合力丧失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影响牙周组织改建的分子机制。方法:选用W istar大鼠建立咬合力丧失的动物模型,按照拔牙后的各时间段不同随机分8组,采用HE、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牙周细胞中iNOS的表达。结果:光镜下观察到实验组的牙周组织较正常改建明显。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阳性物质iNOS在牙周膜中的表达实验组较对照组有显著增强,尤其是第2 d和第3周组(P<0.01)。结论:咬合力丧失促使牙周组织中iNOS的表达发生变化,提示iNOS很有可能是影响牙周组织改建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力丧失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牙周组织改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咬合力丧失对大鼠牙周组织中iNOS表达的影响
17
作者 李晶 孙伟 +1 位作者 钟鸣 艾红军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6期617-620,共4页
目的:研究在体内咬合力丧失的情况下,iNOS影响牙周组织改建的分子机制。方法:选用Wistar大鼠,建立咬合力丧失的动物模型,按照正常及拔牙后6h、1d、2d、3d、1周、2周、3周、4周随机分组,采用HE、免疫组化染色和RT-PCR方法,对实验结果进... 目的:研究在体内咬合力丧失的情况下,iNOS影响牙周组织改建的分子机制。方法:选用Wistar大鼠,建立咬合力丧失的动物模型,按照正常及拔牙后6h、1d、2d、3d、1周、2周、3周、4周随机分组,采用HE、免疫组化染色和RT-PCR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单向方差分析、Dunnett检验和配对t检验,分析牙周形态变化以及牙周组织中iNOS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组织形态学观察发现,实验组的牙周组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建:牙周膜结构由致密变得稀疏,纤维、细胞的排列由有序到紊乱,牙槽骨骨壁由平整变得凹凸不平,甚至出现破骨细胞等。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iNOS在对照组牙周膜的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中仅表现为少量的棕黄色颗粒,而在实验组中的表达则明显增强,尤其是拔牙后的第2天和第3周。RT-PCR结果显示:咬合力丧失后,iNOSmRNA的表达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并在拔牙后第2天、第3周先后出现2次表达高峰。统计学分析显示:实验组中iNOSmRNA的表达与咬合力的丧失有关(P<0.01),其中拔牙后的第2天和第3周与对照组的差异最为显著。结论:咬合力丧失促使牙周组织产生iNOS明显增多,且呈一定的规律性变化,导致牙周组织发生一系列退行性改变,提示iNOS很有可能是影响牙周组织改建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力丧失 INOS 牙周组织改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源盒基因及其与细胞的分化和增殖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宫雁冰 钟鸣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5年第4期255-257,共3页
同源盒基因是细胞发育的重要转录因子,其时空共线性决定细胞增殖、迁移、分化、凋亡的时间和空间状况。同源盒基因的各位点基因适时表达/静息,保证胚胎发育期的各组织细胞在正确的时间发育到正确的空间位置。而成年后,同源盒基因的时空... 同源盒基因是细胞发育的重要转录因子,其时空共线性决定细胞增殖、迁移、分化、凋亡的时间和空间状况。同源盒基因的各位点基因适时表达/静息,保证胚胎发育期的各组织细胞在正确的时间发育到正确的空间位置。而成年后,同源盒基因的时空共线性表达若出现错乱,则导致肿瘤发生。衍生自神经外胚层的颌面发育,也受同源盒基因的时空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盒基因 肿瘤 HOX 时空共线性 口腔颌面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性造釉细胞瘤的光镜和电镜观察
19
作者 钟鸣 王兆元 +2 位作者 张莹 李辛薇 钟宝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A08期40-41,共2页
报道4例发生于软组织的造釉细胞瘤,病理表现为基底细胞型,棘皮瘤型,对其中3例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从病理形态表现支持本瘤的来源为牙周内的牙源性上皮或口腔粘膜的基底细胞。其临床生物学行为与领骨内中心病损有所差别。
关键词 肿瘤 造釉细胞瘤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横纹肌肉瘤(附10例临床病理报告)
20
作者 王兆元 田玉楼 +2 位作者 钟鸣 闫丽华 韩东升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1995年第2期115-117,共3页
本文收集了10例在我院诊治的口腔颌面部横纹肌肉瘤,根据WHO关于横纹肌肉瘤病理组织诊断标准及其亚型分类标准进行观察,结合文献复习,着重探讨口腔颌面部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本瘤在临床方面缺乏特异性表现,难以做出准确... 本文收集了10例在我院诊治的口腔颌面部横纹肌肉瘤,根据WHO关于横纹肌肉瘤病理组织诊断标准及其亚型分类标准进行观察,结合文献复习,着重探讨口腔颌面部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本瘤在临床方面缺乏特异性表现,难以做出准确诊断,必须借助于组织病理学检查,常规切片染色诊断困难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有助于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肿瘤 横纹肌肉瘤 恶性 病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