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8
1
作者 高丽涛 柳力敏 +3 位作者 张媛媛 刘磊 胡悦东 陈蕾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42-744,共3页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危险因素,以探索DR的防治策略。方法收集2009年2月至8月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病房确诊为糖尿病且每年能够进行健康体检的3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进行...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危险因素,以探索DR的防治策略。方法收集2009年2月至8月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病房确诊为糖尿病且每年能够进行健康体检的3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进行问卷调查(一般情况和疾病情况)及实验室相关检查,并进行常规眼科检查,结合免散瞳眼底照相,筛选出患有DR的患者,分析其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43例糖尿病患者中,DR者131例,患病率38.19%。糖尿病病程、糖尿病家族史、收缩压、舒张压、餐后2h血糖、甘油三酯、尿微量白蛋白是DR发生的危险因素(均为P<0.05),糖尿病病程是DR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t=3.98,P<0.01)。性别、年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尿肌酐、尿素氮等因素未成为DR发生的危险因素(均为P>0.05)。结论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其DR的患病率较高。糖尿病患者的病程是DR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病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保存方法对角膜内皮细胞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牛晓霞 洪晶 +1 位作者 段辉 刘蕾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1015-1017,共3页
目的:探索简易安全的中长期保存供体角膜方法,评价不同保存方法保存后角膜内皮细胞活性,为临床提供优质角膜材料。方法:建立简易中期保存液,深低温保存法保存大鼠角膜。将30只鼠眼随即分为3组。分别为湿房保存,中期保存液和深低温保存... 目的:探索简易安全的中长期保存供体角膜方法,评价不同保存方法保存后角膜内皮细胞活性,为临床提供优质角膜材料。方法:建立简易中期保存液,深低温保存法保存大鼠角膜。将30只鼠眼随即分为3组。分别为湿房保存,中期保存液和深低温保存。采用活性染色对角膜内皮细胞进行评价。判定3种方法保存的角膜内皮细胞的活性状态。结果:使用中期保存液和深低温保存后复温的角膜植片内皮细胞密度和活性率与湿房保存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湿房组细胞密度个/mm2为2729.5±158.0,ESR%为88.9±3.5;中期保存组分别为2646.8±217.2和86.9±2.7;深低温组分别为2706.2±184和287.3±3.3,P>0.05)。结论:简易中期保存液和深低温保存后角膜具有较好的内皮细胞活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存方法 角膜内皮细胞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榄香烯抑制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耿金 陈蕾 +2 位作者 柳力敏 刘宁宁 刘磊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5-219,共5页
目的探讨β-榄香烯抑制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方法 64只鼠龄为7d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A组(空气对照组)、B组(高氧对照组)、C组(玻璃体内注射组)及D组(球后注射组)。A组在正常环境中饲养,其余3组建立氧诱导视网膜... 目的探讨β-榄香烯抑制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方法 64只鼠龄为7d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A组(空气对照组)、B组(高氧对照组)、C组(玻璃体内注射组)及D组(球后注射组)。A组在正常环境中饲养,其余3组建立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小鼠模型,造模后C组玻璃体内注射1μLβ-榄香烯、D组球后注射2μLβ-榄香烯。比较4组HE染色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ADP酶法视网膜铺片测量视网膜无灌注区面积和视网膜新生血管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 HE染色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4组分别为:A组(0.90±1.52)个、B组(27.15±9.83)个、C组(2.90±2.02)个、D组(13.33±4.83)个,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与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铺片各组新生血管钟点数:A组未见新生血管、B组(8.00±1.26)个、C组(3.67±0.82)个、D组(6.12±1.17)个,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视网膜铺片无灌注区面积百分比:A组未见无灌注区、B组(17.11±2.49)%、C组(9.98±2.44)%、D组(13.66±2.62)%,后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3组累积光密度值:A组32.17±20.98、B组144.04±65.72、C组55.56±36.69;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榄香烯注射乳可以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发展,玻璃体内注射的给药途径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榄香烯 视网膜新生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视眼LASIK术后早期单眼调节幅度的变化 被引量:42
4
作者 马小力 刘汉强 +2 位作者 马长荣 张慧 靳瑛 《眼视光学杂志》 2002年第3期141-144,147,共5页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后早期单眼调节幅度的变化及其与近距离工作视疲劳症状的关系。方法 :近视眼行LASIK 6 4例 (12 8眼 )为近视组 ,又按术前屈光度不同分为中低度近视组 (76眼 )和高度近视组(5 2眼 ) ,正视眼 3...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后早期单眼调节幅度的变化及其与近距离工作视疲劳症状的关系。方法 :近视眼行LASIK 6 4例 (12 8眼 )为近视组 ,又按术前屈光度不同分为中低度近视组 (76眼 )和高度近视组(5 2眼 ) ,正视眼 30例 6 0眼为正视组。正视组和近视组分别在术前、术后第 1周、术后第 2周、术后第 1个月、术后第 2个月和术后第 6个月测定单眼调节幅度 ,同时行近距离工作视疲劳症状调查。结果 :LASIK术后近视组的单眼调节幅度有暂时性下降 (P <0 .0 0 1) ,高度近视组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中低度近视组 (P <0 .0 5 ) ,调节幅度的降低程度与术前屈光度呈正相关 (r=0 .5 2 ,P <0 .0 0 1) ;LASIK术后 1~ 2个月调节幅度逐渐恢复并超过术前水平 (P <0 .0 0 1) ,且与正视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LASIK术后 1w患者的近距离工作视疲劳症状明显加重 (P <0 .0 0 1) ,1~ 2个月后逐渐恢复 ,并较术前有显著的改善 (P <0 .0 0 1) ;LASIK术后的近距离工作疲劳症状与调节幅度呈负相关 (r =- 0 .5 6 ,P <0 .0 0 1)。结论 :LASIK术后早期患者的单眼调节幅度有一过性降低 ,然后逐渐恢复 ;LASIK手术对单眼调节幅度和近距离用眼活动无明显不良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LASIK 单眼调节幅度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培养方法对组织工程化小鼠角膜上皮构建影响的比较研究(英文) 被引量:4
5
作者 马小力 孔珺 +2 位作者 刘汉强 赵江月 张劲松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9期1743-1746,共4页
目的:探讨滋养细胞在小鼠角膜上皮细胞复层化中的作用,并研究构建组织工程化角膜上皮的理想方法。方法:在Transwell气液界面培养系统中,分别采用接触滋养层培养法、分离滋养层培养法、复式滋养层培养法以及无滋养层培养法等4种方法进行... 目的:探讨滋养细胞在小鼠角膜上皮细胞复层化中的作用,并研究构建组织工程化角膜上皮的理想方法。方法:在Transwell气液界面培养系统中,分别采用接触滋养层培养法、分离滋养层培养法、复式滋养层培养法以及无滋养层培养法等4种方法进行组织工程化小鼠角膜上皮的重建。HE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荧光法检测p63、角蛋白19以及involucrin的表达。结果:接触滋养层培养法、分离滋养层培养法中,角膜上皮复层化为3-4层;复式滋养层培养法中,角膜上皮复层化达5-7层;而无滋养层培养法中,复层化仅为2-3层。复式滋养层培养法构建的小鼠角膜上皮,基底细胞层和基底细胞上层表达祖细胞标记p63和角蛋白19,角膜上皮全层均表达分化标记involucrin。结论:复式滋养层培养法为构建组织工程化小鼠角膜上皮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角膜 上皮 细胞培养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V-1上调白细胞介素-18mRNA在小鼠角膜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夏丽坤 张劲松 +1 位作者 陈晓隆 王爱媛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3-396,共4页
目的研究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感染小鼠眼球后,白细胞介素-18(IL-18)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及IL-18的表达与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之间的关系.方法用106PFU的HSV-1感染BALB/c鼠的角膜后,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的临床变化,组织学检查... 目的研究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感染小鼠眼球后,白细胞介素-18(IL-18)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及IL-18的表达与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之间的关系.方法用106PFU的HSV-1感染BALB/c鼠的角膜后,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的临床变化,组织学检查角膜的病理改变;用RT-PCR和ELISA法检测IL-18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HSV-1引起的角膜基质炎在病毒感染后的第10 d明显可见,在病毒感染后的第14~21 d达到高峰.RT-PCR检测的数据显示:HSV-1感染的早期即可诱导IL-18 mRNA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并且表达持续存在;IL-18 mRNA的表达高峰时间(3~21 d)位于临床疾病出现之前和临床疾病发展的过程中.ELISA检测角膜提取物中的IL-18蛋白显示了相似的结果.结论HSV-1上调IL-18在小鼠角膜组织中的表达;IL-18的表达与角膜基质炎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IL-18诱导Th1细胞介导的对单纯疱疹病毒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导致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单纯疱疹病毒 白细胞介素-18 基质角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氪离子与Q-开关Nd∶YAG激光联合应用行虹膜切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陈蕾 李昂 +1 位作者 刘哲丽 张劲松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目的 探讨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理想术式。方法 对 4 1例 (48眼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例 ,采用氪离子激光与Q 开关Nd∶YAG激光联合应用的方法 ,行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先用氪离子激光在虹膜面作分层击射 ,然后用Q 开关Nd∶YAG激... 目的 探讨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理想术式。方法 对 4 1例 (48眼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例 ,采用氪离子激光与Q 开关Nd∶YAG激光联合应用的方法 ,行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先用氪离子激光在虹膜面作分层击射 ,然后用Q 开关Nd∶YAG激光在此基础上作穿透性击射。结果 虹膜透切成功率为 10 0 0 % ,一次透切成功率为 97 9%。术后随访 1年 ,无一例发生击孔完全闭塞及青光眼发作。结论 联合激光虹膜切开术是预防和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的有效术式 ,疗效确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闭角型青光眼 虹膜 虹膜切开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塑型术矫正近视二年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8
作者 徐艳春 巴秀凤 +2 位作者 许军 吴倩 马萍萍 《眼视光学杂志》 2004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 :探讨角膜塑型术 (Orthokeratology ,简称Or tho K镜 )矫正近视的远期疗效 ,了解其对近视的矫正及控制近视进展的效果。并观察其安全程度。方法 :配戴Ortho K镜二年以上的青少年近视眼患者 ,共 86例 16 6眼 ,平均年龄(15 .5± ... 目的 :探讨角膜塑型术 (Orthokeratology ,简称Or tho K镜 )矫正近视的远期疗效 ,了解其对近视的矫正及控制近视进展的效果。并观察其安全程度。方法 :配戴Ortho K镜二年以上的青少年近视眼患者 ,共 86例 16 6眼 ,平均年龄(15 .5± 2 .6 )岁 ( 10~ 2 5岁 ) ,平均屈光度 ( - 4 .0 2± 1.78)D( -1.5~ - 7.0D)。对配戴前、后的角膜曲率、角膜地形图、角膜厚度、眼轴、眼压进行检测 ,平均观察期为 ( 2 8.2 5± 3.74 )个月。结果 :配戴前后平均裸眼视力分别为 0 .2 1± 0 .10和0 .99± 0 .2 3,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配戴前后角膜水平曲率均值分别为 ( 4 3.0 5± 1.10 )D和 ( 4 0 .84± 1.38)D ;配戴前后眼轴 (眼球前后径 )均值分别为 ( 2 4 .93± 0 .82 )mm和( 2 5 .16± 0 .82 )mm ,每年眼轴增长均值为 ( 0 .12± 0 .4 1)mm ;配戴前后角膜厚度均值分别为 ( 0 .5 6 5± 0 .0 30 )mm和 ( 0 .5 5 7±0 .0 34)mm ,配戴后角膜厚度平均变薄 0 .0 0 9mm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配戴前后眼压均值分别为 ( 15 .95± 2 .92 )mmHg和 ( 15 .35± 2 .6 0 )mmHg ,配戴后眼压平均下降 0 .6 0mmHg,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配戴Ortho K镜期间有 79眼发生过角膜点状浸润 ,占配戴眼数的 4 7.31%。结论 :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型术 矫正 近视 临床观察 眼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眼内淋巴瘤 被引量:3
9
作者 胡悦东 陈蕾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584-587,共4页
原发性眼内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眼部恶性肿瘤,其淋巴瘤病理分类为结节外型弥漫型大细胞B细胞淋巴瘤,属于原发性中枢系统淋巴瘤(PCNSL)的一种。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在过去的20a里,美国PCNSL的发病率增长了3倍。该病临床表现无特... 原发性眼内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眼部恶性肿瘤,其淋巴瘤病理分类为结节外型弥漫型大细胞B细胞淋巴瘤,属于原发性中枢系统淋巴瘤(PCNSL)的一种。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在过去的20a里,美国PCNSL的发病率增长了3倍。该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往往表现为假性葡萄膜炎,玻璃体或病变组织细胞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玻璃体活检手术,标本保存和病理诊断方法要求较高,所以诊断困难。治疗上主要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由于往往有神经系统受累,预后不佳,随着治疗方法的改进PIOL的平均存活率已经从1~1.5a提高到3a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眼内淋巴瘤 原发性中枢系统淋巴瘤 甲氨蝶呤 存活率 流行病学 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不同性质羊膜为载体培养人角膜缘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蕾 洪晶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1030-1034,共5页
目的:观察并比较在完整羊膜和去上皮层羊膜这两种不同性质的载体羊膜上培养的人角膜缘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将角膜缘组织块种植于完整羊膜(I组)和去上皮层羊膜(D组)上进行培养,并对细胞的生长特点,超微结构以及... 目的:观察并比较在完整羊膜和去上皮层羊膜这两种不同性质的载体羊膜上培养的人角膜缘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将角膜缘组织块种植于完整羊膜(I组)和去上皮层羊膜(D组)上进行培养,并对细胞的生长特点,超微结构以及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进行观察。结果:在这两种性质的羊膜上人角膜缘干细胞均可生长形成单层,扫描电镜观察见细胞之间存在细胞连接。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I组细胞BrdU标记阳性率高于D组(I组vsD组,P<0.05),而对AE5和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的阳性率低于D组(I组vsD组,P<0.05),对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表达两组均较高。结论:人角膜缘干细胞均可在这两种性质的羊膜上生长,在去上皮羊膜上生长的干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分化,而完整羊膜能更好的维持干细胞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缘 干细胞 细胞培养 羊膜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酮酸对大鼠糖尿病性白内障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齐艳秀 张劲松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丙酮酸对大鼠糖尿病性白内障的抑制作用。方法Wiste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三组。模型组、治疗组应用链脲佐菌(STZ)诱发糖尿病。治疗组饲料及饮水中添加2%丙酮酸钠。在实验第4、8、12周观察晶状体透明度的... 目的探讨丙酮酸对大鼠糖尿病性白内障的抑制作用。方法Wiste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三组。模型组、治疗组应用链脲佐菌(STZ)诱发糖尿病。治疗组饲料及饮水中添加2%丙酮酸钠。在实验第4、8、12周观察晶状体透明度的变化并在实验第12周观察三组大鼠晶状体组织中葡萄糖、山梨醇、果糖以及GSH、MDA、AT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晶状体较模型组混浊程度明显减轻,晶状体中葡萄糖、山梨醇含量均明显下降,果糖无明显变化。MAD下降,GSH及ATP水平升高。结论丙酮酸可抑制高糖引起的多元醇代谢通路的激活,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改善晶状体的能量代谢,抑制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糖尿病 晶状体 丙酮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cAMP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冯绍鸿 王月春 夏德昭 《眼视光学杂志》 2002年第3期164-166,共3页
目的 :观察中药复明眼液对凋亡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 (lensepithelialcells,LEC)的环磷酸腺苷 (cAMP)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终浓度 2 5 0 μmol/LH2 O2 诱导体外培养的兔LEC凋亡。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不同浓度的复明眼液对凋亡... 目的 :观察中药复明眼液对凋亡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 (lensepithelialcells,LEC)的环磷酸腺苷 (cAMP)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终浓度 2 5 0 μmol/LH2 O2 诱导体外培养的兔LEC凋亡。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不同浓度的复明眼液对凋亡的兔LEC的cAMP含量的影响。结果 :各实验组兔LEC的cAMP含量 ,模型组为 (89.2± 10 .2 )pmol/g ,空白组为 (6 0 .6± 10 .7)pmol/g ,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说明兔LEC凋亡时 ,cAMP浓度明显增高。中药治疗C组 [(81.3± 11.2 )pmol/g]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 (P>0 .0 5 ) ,说明终浓度为 10 0 μg/ml的复明眼液对兔LEC的cAMP含量没有明显作用。中药治疗D组 [(6 9.5± 11.8)pmol/g]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说明终浓度为 2 0 0 μg/ml的复明眼液可以降低兔LEC的cAMP含量。中药治疗E组 [(5 2 .2± 7.6 )pmol/g]和F组 [(4 1.5± 8.1)pmol/g]分别与模型组比较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 ,显示终浓度为40 0 μg/ml和 80 0 μg/ml的复明眼液 ,有显著减少兔LEC中cAMP含量的作用。上述各中药治疗组 ,随着复明眼液浓度的提高 ,对兔LEC的cAMP作用愈强 ,即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 :终浓度 2 5 0 μmol/L的H2 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晶状体上皮细胞 治疗 环磷酸腺苷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SIK中角膜血管翳的出血位置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汉强 张慧 马长荣 《眼视光学杂志》 2002年第3期148-149,共2页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中角膜血管翳的出血位置 ,以避免和减少术中出血。方法 :对 48例 84眼LASIK中角膜血管翳出血的位置进行分析。全部瓣采用MoriaCB旋转式角膜板层刀进行角膜瓣制作 ...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中角膜血管翳的出血位置 ,以避免和减少术中出血。方法 :对 48例 84眼LASIK中角膜血管翳出血的位置进行分析。全部瓣采用MoriaCB旋转式角膜板层刀进行角膜瓣制作 ,角膜瓣直径为 9.5mm ,角膜瓣蒂位置右眼留在上方 ,左眼留在内侧 ,蒂宽为 4~ 5mm。结果 :5 2 8例中有 48例发生了角膜血管翳出血 ,发生率为 9.1%。角膜缘上方、下方、上下方、鼻侧、颞侧出血的眼数分别为 31眼(占 36 .9% ) ,2 3眼 (占 2 7.4% ) ,14眼 (占 16 .7% ) ,9眼 (10 .7% ) ,7眼 (占 8.3% ) ;上方蒂和鼻侧蒂角膜瓣发生出血的眼数分别为 35眼和 49眼。结论 :LASIK中角膜血管翳出血的部位以角膜上下方为多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位置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新生血管化 并发症 眼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过氧化氢酶基因LECs对氧化损伤耐受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立梅 刘戈飞 张劲松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0-353,共4页
目的探讨转过氧化氢酶(CAT)基因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对氧化损伤耐受性的变化,为白内障的临床预防与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稳定转染的方法构建CAT基因高表达LECsSRA01/04-CAT,测定CAT的活性。以SRA01/04和SRA01/04-CAT细胞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转过氧化氢酶(CAT)基因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对氧化损伤耐受性的变化,为白内障的临床预防与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稳定转染的方法构建CAT基因高表达LECsSRA01/04-CAT,测定CAT的活性。以SRA01/04和SRA01/04-CAT细胞为研究对象,使用过氧化氢(H2O2)为处理因素,MTT方法测定对SRA01/04和SRA01/04-CAT细胞的半数致死量(IC50);AnnexinV和碘化丙啶双染色分析H2O2诱导LECs凋亡作用。Western印迹方法分析凋亡过程中caspase-3的活化。结果成功构建CAT基因表达水平提高的SRA01/04-CAT细胞。SRA01/04-CAT细胞CAT的表达水平是SRA01/04细胞的3·5倍,SRA01/04-CAT细胞的CAT活性是SRA01/04细胞CAT活性的2·2倍。H2O2对SRA01/04细胞的IC50为32·24μmmol/L,对SRA01/04-CAT的IC50为85·32μmmol/L,转染CAT基因后SRA01/04-CAT对过氧化氢的耐受能力是SRA01/04的2·65倍。相同培养条件下H2O2诱导SRA01/04细胞凋亡率是SRA01/04-CAT细胞的2·1倍。H2O2诱导LECs凋亡的过程伴随caspase-3的激活,SRA01/04-CAT细胞caspase-3活化的时间比SRA01/04细胞晚,同一时刻上SRA01/04-CAT细胞caspase-3活化的强度比SRA01/04细胞弱。结论CAT基因可提高LECs对氧化损伤的耐受性,能够抑制活性氧诱导产生的细胞凋亡效应。CAT基因可能是一个较好的候选基因,用于白内障基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上皮细胞 活性氧 凋亡 转过氧化氢酶 LECS 氧化损伤耐受性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氪离子与Q-开关Nd∶YAG激光联合激光虹膜切除术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赟 刘宁宁 陈蕾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观察氪离子激光与Q-开关Nd∶YAG激光联合应用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远期疗效,并与近期疗效比较。方法:对我院39例(48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氪离子激光与Q-开关Nd∶YAG激光联合应用的方法,行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评价术... 目的:观察氪离子激光与Q-开关Nd∶YAG激光联合应用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远期疗效,并与近期疗效比较。方法:对我院39例(48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氪离子激光与Q-开关Nd∶YAG激光联合应用的方法,行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评价术后1a与7a的疗效,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虹膜透切率达100.0%,一次透切成功率达97.9%。术后1a随访时发现眼压在正常水平内,且均值比术前低;术后7a随访眼压与1a无统计学差异。视力情况在术后1a不变或轻度改善,但在第2次随访时发现有5例(7眼)视力轻度下降。房角情况在术后1a也较术前略为改善,且这种改善维持到第2次随访时。至于周边前房深度,术后1a随访时明显强于术前,第2次随访时发现新出现5例患者周边前房深度变浅;视野情况术后1a与术后7a无明显变化,均发现早期青光眼视野缺损消失。结论:联合激光虹膜切除术是预防和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的有效术式,近、远期疗效确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术式,可在相当时期内有效预防青光眼急性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虹膜切除术 闭角型青光眼 远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烟烟雾暴露的大鼠晶状体白内障样改变中高度糖化终末产物及其相关荧光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瑜 郑伟 张劲松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17-419,共3页
目的 :通过检测在体暴露于香烟烟雾大鼠的晶状体中的高度糖化终末产物及其相关荧光 ,探讨香烟烟雾凝聚物在吸烟致大鼠晶状体白内障样改变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 2组 ,实验组每天暴露于香烟烟雾 1h ,连续 90d ,... 目的 :通过检测在体暴露于香烟烟雾大鼠的晶状体中的高度糖化终末产物及其相关荧光 ,探讨香烟烟雾凝聚物在吸烟致大鼠晶状体白内障样改变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 2组 ,实验组每天暴露于香烟烟雾 1h ,连续 90d ,对照组大鼠只暴露于普通室内空气 ,其他条件相同。每只大鼠两只眼球在处死后摘除 ,一只做组织病理学检查 ,另一只用于研究体内糖化情况。荧光质谱仪检测激发吸收光 370 / 4 4 0nm处高度糖化终末产物相关荧光 ,并通过HPLC检测N 羧甲基赖氨酸及 pentosidine。 结果 :实验组晶状体上皮细胞发生显著组织形态学改变。如增生、肥大 ,上皮多层化 ,并有晶体上皮细胞移行于晶状体后囊 ,对照组未见上述改变。吸烟组晶体水溶性和非水溶性组分中高度糖化终末产物荧光和N 羧甲基赖氨酸及pentosidine显著升高。结论 :香烟烟雾吸入致大鼠晶状体白内障样改变 ,伴随高度糖化终末产物形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高度糖化终末产物 白内障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99例未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汉强 张慧 马长荣 《眼视光学杂志》 2002年第1期8-9,共2页
目的 :探讨未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病例的原因。方法 :对 15 99例中经检查后未行LASIK手术的 2 99例 (占 18.6 % )患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 :2 99例中 15 3例对手术有顾虑 (占 5 1.2 % ) ;角膜厚度不足有 4 4例 (占 14 .7% ) ... 目的 :探讨未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病例的原因。方法 :对 15 99例中经检查后未行LASIK手术的 2 99例 (占 18.6 % )患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 :2 99例中 15 3例对手术有顾虑 (占 5 1.2 % ) ;角膜厚度不足有 4 4例 (占 14 .7% ) ;角膜屈光力偏大 34例 (占 11.0 % ) ;矫正视力不良 2 9例 (占 9.7% ) ;高眼压 18例 (占 6 .0 % ) ,眼底病变 11例 (占 3.7% ) ;其他原因 10例 (占 3.3% )。结论 :LASIK手术有明显的选择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近视 心理因素 适应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屈光矫治方式对近视眼单眼调节幅度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小力 刘汉强 孔珺 《眼视光学杂志》 2008年第4期295-297,共3页
目的探讨屈光矫治方式对近视眼单眼调节幅度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近视眼患者213例,根据日常屈光矫治情况分为框架眼镜组(58例),角膜接触镜组(49例),屈光手术组(74例),未矫正组(32例)。另有正视组55例。采用近点尺测定各组单眼调节... 目的探讨屈光矫治方式对近视眼单眼调节幅度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近视眼患者213例,根据日常屈光矫治情况分为框架眼镜组(58例),角膜接触镜组(49例),屈光手术组(74例),未矫正组(32例)。另有正视组55例。采用近点尺测定各组单眼调节幅度。结果近视眼单眼调节幅度在未矫正组、框架眼镜组、角膜接触镜组、屈光手术组和正视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矫正组单眼调节幅度低于正视组、框架眼镜组、角膜接触镜组和屈光手术组(P<0.01);角膜接触镜组和屈光手术组单眼调节幅度与正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日常近视矫治方式对近视眼患者的单眼调节幅度存在影响。屈光矫治有利于维持近视眼患者的正常单眼调节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调节幅度 屈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遗传学研究进展
19
作者 刘磊 孙一洲 +2 位作者 原喆 柳力敏 陈蕾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84-1086,共3页
眼科疾病遗传学研究的飞速发展阐明了包括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与多基因遗传有关疾病的遗传学特点,由于多基因遗传病的病因较复杂,给研究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尽管尚不能定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的确切遗传学因素,但是,国内外学者从... 眼科疾病遗传学研究的飞速发展阐明了包括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与多基因遗传有关疾病的遗传学特点,由于多基因遗传病的病因较复杂,给研究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尽管尚不能定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的确切遗传学因素,但是,国内外学者从改进实验技术和分析方法等多方面开展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主要就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遗传度、相关的多基因分析、遗传定位等方面作一综述,从不同角度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遗传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遗传学 遗传度 候选基因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在晶体不全脱位伴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翟洪 刘援 张劲松 《滨州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5期469-470,共2页
关键词 白内障 晶体不全脱位 人工晶体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