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渗盐水预防硬膜外阻滞妇科手术中低血压的临床观察
1
作者 张首梅 赵宏 +1 位作者 秦振元 李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33-234,共2页
低血压是硬膜外阻滞下行妇科手术时较常见的并发症,临床常用的预防措施是快速输入平衡液,但大量输液可引起机体水钠潴留、组织间隙水肿,不利于术后康复[1]。高渗盐水(Hypertonicsaline,HS)在扩充血容量的同... 低血压是硬膜外阻滞下行妇科手术时较常见的并发症,临床常用的预防措施是快速输入平衡液,但大量输液可引起机体水钠潴留、组织间隙水肿,不利于术后康复[1]。高渗盐水(Hypertonicsaline,HS)在扩充血容量的同时还具有减少围手术期水钠潴留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渗盐水 低血压 硬膜外麻醉 妇科外科手术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阻滞剖宫产术中测定脐带血气值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2
作者 赵宏 张首梅 王志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20-122,共3页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剖宫产术中测定脐带血气值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 32 6例在硬膜外阻滞下行剖宫产术的病例 ,测定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值 ,并评定新生儿 1分钟Apgar评分。根据不同临床状态将所有病例分为八组行统计分析。结果 :1分钟Apga...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剖宫产术中测定脐带血气值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 32 6例在硬膜外阻滞下行剖宫产术的病例 ,测定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值 ,并评定新生儿 1分钟Apgar评分。根据不同临床状态将所有病例分为八组行统计分析。结果 :1分钟Apgar评分与脐动脉血气值无显著相关。在存有影响母儿血气因素时 ,发生脐动脉酸血症及低氧血症的病例显著增加。结论 :产妇及其胎儿健康、麻醉手术经过顺利的病例可不检测脐带血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麻醉 血气分析 剖腹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与手术时的误诊误治
3
作者 沈洁 李莉 +2 位作者 韦晓东 尹美华 王华强 《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01年第2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麻醉 围手术期 误诊 误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4例小儿眼科手术的静脉全麻分析
4
作者 沈洁 李莉 +1 位作者 尹美华 王华强 《辽宁医学杂志》 2001年第4期201-202,共2页
关键词 儿童 眼显微外科手术 静脉全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对红细胞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沈洁 赵宏 +1 位作者 李莉 秦振元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8-100,共3页
目的 :观察临床相关浓度异丙酚对红细胞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 2 0例健康成人静脉血制成RBC悬液 ,分为空白对照组、过氧化氢 (H2 O2 ,10 0mmol/L)损伤组及 3个损伤加不同浓度 (分别为 2 5 ,5 0及 75 μmol/L)异丙酚组 ,孵育后... 目的 :观察临床相关浓度异丙酚对红细胞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 2 0例健康成人静脉血制成RBC悬液 ,分为空白对照组、过氧化氢 (H2 O2 ,10 0mmol/L)损伤组及 3个损伤加不同浓度 (分别为 2 5 ,5 0及 75 μmol/L)异丙酚组 ,孵育后测定RBC悬液中K+、丙二醛 (MDA)浓度和RBC溶血度。结果 :孵育 6 0min ,加异丙酚组K+浓度 (0 .16 ,0 .14,0 .14mmol/L)、MDA浓度 (5 .6 6 ,5 .5 7,6 .2 0nmol/L)和RBC溶血度 (76 .89% ,5 9.84% ,6 4.2 2 % )与单纯损伤组 (分别为 0 .2 6mmol/L ,9.19nmol/L和 10 0 % )相比均显著降低 ,加异丙酚各组间及与空白对照组 (0 .10mmol/L ,4.13nmol/L ,5 2 .73 % )间无显著差别。结论 :临床相关浓度的异丙酚对H2 O2 损伤RBC可抑制MDA生成 ,减少K+外流和降低溶血度 ,具有抗RBC过氧化损伤作用 ,但浓度依赖性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过氧化氢 红细胞 过氧化 抗氧化 保护作用 麻醉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多卡因和丙泊酚抗红细胞过氧化损伤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5
6
作者 沈洁 赵宏 李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9期485-487,共3页
目的 比较利多卡因和丙泊酚对过氧化氢 (H2 O2 )损伤红细胞 (RBC)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 2 0例健康人静脉血制成 2 5 %RBC悬液 ,均分为空白对照组、H2 O2 损伤组及损伤加不同浓度(0 0 1、0 0 2及 0 0 3g/L)利多卡因组和损伤加不同浓... 目的 比较利多卡因和丙泊酚对过氧化氢 (H2 O2 )损伤红细胞 (RBC)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 2 0例健康人静脉血制成 2 5 %RBC悬液 ,均分为空白对照组、H2 O2 损伤组及损伤加不同浓度(0 0 1、0 0 2及 0 0 3g/L)利多卡因组和损伤加不同浓度 (2 5、5 0及 75 μmol/L)丙泊酚组。孵育后测定RBC悬液中K+ 浓度、丙二醛 (MDA)浓度和RBC溶血度。结果 孵育 6 0分钟 ,利多卡因三组K+ 浓度 (0 39,0 44及 0 35ppm)、MDA浓度 (7 0 9,6 49及 5 98nmol/L)和RBC溶血度 (87 0 4% ,83 49%和 87 5 1% )及丙泊酚三组K+ 浓度 (0 30 ,0 2 8和 0 2 7ppm)、MDA浓度 (5 6 6 ,5 5 7和 6 2 0nmol/L)和RBC溶血度 (76 89% ,5 9 84%和 6 4 2 2 % )与单纯损伤组 (分别为 0 5 1ppm ,9 19nmol/L和10 0 0 0 % )相比均显著降低 ,且丙泊酚组比利多卡因组下降显著 ;孵育 90分钟 ,利多卡因三组K+ 浓度 (1 6 6 ,1 6 4和 1 5 3ppm)及丙泊酚三组K+ 浓度 (0 71,0 6 5和 0 6 2 ppm)与单纯损伤组 (2 2 0 ppm)相比均显著降低 ,丙泊酚组比利多卡因组下降更显著。结论 临床相关浓度的丙泊酚溶液对H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丙泊酚 过氧化氢 红细胞 过氧化损伤 抗氧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多卡因对红细胞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沈洁 赵宏 +1 位作者 李莉 秦振元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 观察临床相关浓度利多卡因对过氧化氢损伤红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 2 0例健康人静脉血制成 2 5 %红细胞悬液 ,平均分成空白对照组、过氧化氢 (H2 O2 )损伤组及三个损伤加不同浓度 ( 0 0 1、0 0 2及 0 0 3mg/ml)利多卡因组... 目的 观察临床相关浓度利多卡因对过氧化氢损伤红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 2 0例健康人静脉血制成 2 5 %红细胞悬液 ,平均分成空白对照组、过氧化氢 (H2 O2 )损伤组及三个损伤加不同浓度 ( 0 0 1、0 0 2及 0 0 3mg/ml)利多卡因组。孵育后测定红细胞悬液中K+浓度、丙二醛(MDA)浓度和红细胞溶血度。结果 孵育 6 0分钟 ,加药组K+浓度 ( 0 39、0 44、0 35 ppm )、MDA浓度( 7 0 9、6 49、5 98nM )和红细胞溶血度 ( 87 0 4%、83 49%、87 5 1% )与单纯损伤组 (分别为0 5 1ppm、9 19nM和 10 0 0 0 % )相比均显著降低 ,但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 ( 0 2 0 ppm、4 13nM、5 2 73% ) ,加药三组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临床相关浓度的利多卡因对H2 O2 引发的红细胞过氧化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此作用可能是由于减轻了H2 O2 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及膜稳定作用而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过氧化氢 红细胞 过氧化损伤 抗氧化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入氧浓度对全麻病人血浆SOD和MDA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赵宏 常靖 龙路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250-251,共2页
目的 观察吸氧对全麻病人抗氧化损伤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全麻病人 32例 ,分为A、B、C和D四组 ,麻醉中分别吸入 30 %、5 0 %、75 %和 10 0 %浓度氧。于麻醉前 ,麻醉后 2 0、6 0分钟 ,拔管前和拔管后 10分钟采血测定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 ... 目的 观察吸氧对全麻病人抗氧化损伤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全麻病人 32例 ,分为A、B、C和D四组 ,麻醉中分别吸入 30 %、5 0 %、75 %和 10 0 %浓度氧。于麻醉前 ,麻醉后 2 0、6 0分钟 ,拔管前和拔管后 10分钟采血测定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力和丙二醛 (MDA)浓度。结果 麻醉后各组MDA浓度逐渐增加 ,SOD活力逐渐降低。与麻醉前相比 ,从麻醉后 6 0分钟起逐渐出现显著差异。与A组相比 ,B、C组拔管前和B、C、D组拔管后 10分钟时SOD显著降低 ;C组 6 0分钟时 ,C、D组拔管前及B、C、D组拔管后 10分钟时MDA显著升高。结论 吸入高浓度氧可使全麻病人血浆MDA浓度升高 ,SOD活力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氧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全身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痉挛性斜颈 被引量:3
9
作者 李莉 秦振元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 (SGB)治疗痉挛性斜颈 (ST)病人的临床效果。资料及方法 :3例病程 4个月~ 2年的ST患者 ,1例为头颈部持续向右旋转 ,2例为阵挛性转头动作。其中 2例经多种药物治疗或针灸治疗未能控制。用 2 %利多卡因 ( 5ml/...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 (SGB)治疗痉挛性斜颈 (ST)病人的临床效果。资料及方法 :3例病程 4个月~ 2年的ST患者 ,1例为头颈部持续向右旋转 ,2例为阵挛性转头动作。其中 2例经多种药物治疗或针灸治疗未能控制。用 2 %利多卡因 ( 5ml/次 )行SGB治疗 ,每日 1次连续 2周 ,然后隔日 1次连续 2周 ;最后 ,1周 2次连续2周。用Tsui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3例病人经SGB治疗后症状逐渐好转 ,两周后症状明显改善 ,1个月后体征基本消失。分别跟踪随访 7个月、5个月、1个月 ,未见复发。结论 :在目前临床上对ST病人采取的种种疗法往往不奏效的状况下 ,采用SGB治疗ST病人是一种新的尝试 ,为治疗ST提供了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阻滞痉挛性斜颈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插管用于剖宫产儿窒息复苏的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宏 张首梅 秦振元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剖腹产 新生儿窒息 复苏 气管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阻滞子宫切除术中静脉输入不同液体对病人的影响
11
作者 张首梅 赵宏 刁玉刚 《沈阳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Z1期23-25,共3页
为探讨硬膜外阻滞子宫切除术中静脉输入不同种类液体对病人的影响,选择行子宫切除术的病人60例,平均分成4组,麻醉手术中分别输入5%葡萄糖氯化钠、1%葡萄糖乳酸钠林格氏液、乳酸钠林格氏液及生理盐水,于麻醉前、麻醉后1h及2h采集动脉... 为探讨硬膜外阻滞子宫切除术中静脉输入不同种类液体对病人的影响,选择行子宫切除术的病人60例,平均分成4组,麻醉手术中分别输入5%葡萄糖氯化钠、1%葡萄糖乳酸钠林格氏液、乳酸钠林格氏液及生理盐水,于麻醉前、麻醉后1h及2h采集动脉血测定血气、血糖、血浆K^-,Na^-,Cl。结果发现,5%葡萄糖氯化钠及生理盐水可使病人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及血钾降低倾向;生理盐水可使血氯升高;含糖液体可使血糖明显升高。因此,输入含葡萄糖液体或生理盐水对机体血生化有不利影响,而乳酸钠林格氏液对病人无明显不良影响,可作为该麻醉手术的首选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 子宫切除术 静脉输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术前应用地塞米松对产妇及胎儿SOD和LPO水平的影响
12
作者 赵宏 赫虹 《沈阳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前应用地塞米松对产妇及脐带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影响。方法选择硬膜外阻滞下行择期剖宫产术的健康产妇24例随机分为2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观察组。测定用药前、取胎儿时及手术结束时产妇...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前应用地塞米松对产妇及脐带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影响。方法选择硬膜外阻滞下行择期剖宫产术的健康产妇24例随机分为2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观察组。测定用药前、取胎儿时及手术结束时产妇及脐带血SOD及LPO水平。结果B组产妇在手术结束时LPO值显著降低;脐带血LPO及SOD值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剖宫产术前应用地塞米松在90min内可降低产妇的LPO水平,起到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地塞米松 产妇 胎儿 SOD LPO 临床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应用抗氧化药物对妊高征剖宫产术中母儿SOD及LPO的影响
13
作者 张首梅 赫虹 崔建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87-388,共2页
目的 :探讨妊高征产妇在剖宫产术前应用抗氧化药物地塞米松、维生素 E及维生素 C对母儿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及脂质过氧化物 (L PO)的影响。方法 :选拟行择期剖宫产术的妊高征孕妇 2 4例 ,平均分为 A(对照组 )、B(实验组 )两组。 A组术... 目的 :探讨妊高征产妇在剖宫产术前应用抗氧化药物地塞米松、维生素 E及维生素 C对母儿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及脂质过氧化物 (L PO)的影响。方法 :选拟行择期剖宫产术的妊高征孕妇 2 4例 ,平均分为 A(对照组 )、B(实验组 )两组。 A组术前不用药 ,B组于术前 3d及手术当日每日静脉输入地塞米松 2 0 mg+维生素 C1g,口服维生素 E2 0 0 m g。测定用药前、麻醉前及术中取胎儿时产妇血和脐动、静脉血 SOD及 L PO浓度。结果 :用药后产妇和脐带血 L PO值均显著降低 ;产妇 SOD值显著升高 ,脐带血 SOD与 A组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 :妊高征产妇在剖宫产术前联合应用地塞米松、维生素 E及维生素 C使母儿 L PO明显降低 ,产妇 SOD明显升高 ,起到了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剂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剖宫产术 SOD LP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娩镇痛
14
作者 赵宏 《辽宁医学杂志》 1996年第1期4-6,共3页
分娩镇痛中国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麻醉科(110021)赵宏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可产生剧烈的疼痛和恐惧不安,并由此引起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导致各种机能和代谢的改变,降低胎盘血流量,影响胎儿氧供,造成产妇产后疲劳、衰弱、抵... 分娩镇痛中国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麻醉科(110021)赵宏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可产生剧烈的疼痛和恐惧不安,并由此引起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导致各种机能和代谢的改变,降低胎盘血流量,影响胎儿氧供,造成产妇产后疲劳、衰弱、抵抗力降低。恰当的分娩镇痛不仅可以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痛 分娩 疼痛 无痛分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儿窒息与胃食管返流误吸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赵宏 张正罡 +2 位作者 王德智 秦振元 张秉钧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2期718-720,共3页
目的:分析剖宫产儿胃食管返流误吸(GER-A)的原因、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并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对6例因GER-A引起窒息的择期剖宫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GER-A均发生在生后第5~12分钟内,主要表... 目的:分析剖宫产儿胃食管返流误吸(GER-A)的原因、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并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对6例因GER-A引起窒息的择期剖宫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GER-A均发生在生后第5~12分钟内,主要表现为呼吸道梗阻。经处理后4例恢复正常,1例发生吸入性肺炎,1例因严重支气管痉挛而死亡。结论:该并发症的病因可能与新生儿早期抗胃食管返流机制不健全及采用剖宫产这种非自然分娩方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返流 新生儿 剖腹产
原文传递
介入性超声在难度较大宫腔操作中的应用 被引量:33
16
作者 杨清 陈宏志 +1 位作者 卢丹 王跃红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435-436,共2页
目的探讨介入性超声在难度较大宫腔操作中的应用。方法74例计划生育手术中较困难的宫腔操作于超声监测下进行,并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宫腔线等。结果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无手术并发症及人流综合反应等发生。结论较困难的宫腔操作在... 目的探讨介入性超声在难度较大宫腔操作中的应用。方法74例计划生育手术中较困难的宫腔操作于超声监测下进行,并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宫腔线等。结果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无手术并发症及人流综合反应等发生。结论较困难的宫腔操作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提高了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避免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性超声 计划生育 宫腔操作
原文传递
异丙酚对人血管内皮细胞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祖剑宇 赵宏 +1 位作者 刁玉刚 董玉兰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01-303,共3页
目的 探讨临床相关浓度异丙酚对培养人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受联胺诱导脂质过氧化损伤时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3~4 代于融合状态,分为不加联胺正常培养及加联胺损伤两组,分别向两组中加入0、12.5、25、5... 目的 探讨临床相关浓度异丙酚对培养人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受联胺诱导脂质过氧化损伤时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3~4 代于融合状态,分为不加联胺正常培养及加联胺损伤两组,分别向两组中加入0、12.5、25、50及100μm ol/L异丙酚作用30分钟,再向联胺损伤组中加入1.0×10- 4m ol/L联胺作用80 分钟。测定各组丙二醛(MDA)浓度,分别进行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随着异丙酚浓度的升高,受联胺损伤内皮细胞的MDA 含量明显下降,内皮细胞的损伤程度明显减轻。高浓度异丙酚明显降低基础MDA 的产生。结论 临床相关浓度的异丙酚对内皮细胞过氧化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丙酚 二酰胺 药理学 血管内皮 过氧化损伤
原文传递
异丙酚对人血管内皮细胞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祖剑宇 刁玉刚 +1 位作者 赵宏 董玉兰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692-692,共1页
关键词 异丙酚 血管内皮细胞 一氧化氮合成酶
原文传递
大鼠缺氧再灌注脑损伤时核因子-κB的表达 被引量:1
19
作者 崔睿 赵宏 +1 位作者 丛长慧 魏雷震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2-143,共2页
核因子κB(NF-кB)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包括神经元)核内的转录调节因子,在免疫、应激反应、炎症和细胞凋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但是NF-кB的活化对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还是损伤作用并不十分清楚.本研究拟应用Western 印迹分析... 核因子κB(NF-кB)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包括神经元)核内的转录调节因子,在免疫、应激反应、炎症和细胞凋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但是NF-кB的活化对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还是损伤作用并不十分清楚.本研究拟应用Western 印迹分析技术检测缺氧再灌注后大鼠脑皮质内NF-кB的表达,并通过观察其下游靶基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锰超氧化物歧化酶 (Mn-SOD)的变化以期阐明NF-кB在缺氧再灌注脑损伤过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脑缺氧 再灌注损伤 核因子-ΚB 炎症 细胞凋亡 神经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