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1
作者 任大勇 郑玮 石玉秀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2-133,共2页
长期以来,关于高等院校教育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即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能够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教学模式。组织胚胎学是研究机体正... 长期以来,关于高等院校教育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即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能够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教学模式。组织胚胎学是研究机体正常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对于刚刚接触医学课程的低年级学生来说,组织胚胎学大量的名词与微观结构过于抽象,乏味,难以记忆与掌握,在以后的临床学习中更加难以加以运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我们在教学中应用PBL课程模式对授课效果进行了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组织胚胎学 培养学生 教育工作者 创新性人才 创新能力 院校教育 教学模式 微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学生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全英语教学探索 被引量:2
2
作者 翟效月 刘宁宇 +2 位作者 杨蓓 侍继忠 石玉秀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48-548,582,共2页
关键词 全英语教学 留学生 胚胎学 组织学 发展中国家 英语授课 医学院校 巴基斯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胚胎大鼠皮质神经干细胞及其在体外的分化 被引量:3
3
作者 马海英 喻博 +2 位作者 孔力 李花 石玉秀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修饰大鼠脑皮质神经干细胞(NSCs)后BDNF的表达,并观察其对NSCs体外诱导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胚胎脑皮质神经干细胞并鉴定;构建BDNF基因重组质粒,非脂质体法转染NSCs,实验分为pcDNA3....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修饰大鼠脑皮质神经干细胞(NSCs)后BDNF的表达,并观察其对NSCs体外诱导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胚胎脑皮质神经干细胞并鉴定;构建BDNF基因重组质粒,非脂质体法转染NSCs,实验分为pcDNA3.1-BDNF组、pcDNA3.1组和未转染NSCs组。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和RT-PCR检测转染后BDNF蛋白和mRNA的表达;在含5%胎牛血清的分化培养基中诱导分化,βIII-微管蛋白、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突触素(SY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分化细胞进行鉴定,并观察pcDNA3.1-BDNF转染NSCs分化过程中SYP的表达变化。结果体外培养获得巢蛋白(nestin)阳性的NSCs。成功构建BDNF基因重组质粒,免疫细胞化学和RT-PCR检测均显示,与pcDNA3.1组和NSCs组比较,pcDNA3.1-BDNF组NSCs的BDNF表达明显增强(P<0.05)。pcDNA3.1组和NSCs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分化后第4天,各组细胞均可分化为βIII-微管蛋白阳性和GFAP阳性细胞,pcDNA3.1-BDNF组可见少量SYP阳性表达细胞。分化后第7天,与pcDNA3.1组和NSCs组比较,pcDNA3.1-BDNF组NSCs分化为βIII-微管蛋白阳性神经元的比例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SYP阳性细胞数增多,表达增强。结论 BDNF转染NSCs具有体外分泌BDNF的能力,能够促进NSCs定向分化为神经元,SYP表达增强,可能在促进神经元之间的突触发生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分化 转染 免疫组织化学 胚胎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三醇对胚胎小鼠脑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何威 翟秀岩 清木勘治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用免疫吸附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在妊娠期给予雌三醇对小鼠胚胎脑发育的影响。免疫定量结果表明:在小鼠生后14 d,雌三醇可增加神经元特异性标记物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神经丝的表达,而神经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记物 神经胶质... 用免疫吸附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在妊娠期给予雌三醇对小鼠胚胎脑发育的影响。免疫定量结果表明:在小鼠生后14 d,雌三醇可增加神经元特异性标记物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神经丝的表达,而神经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记物 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不受影响。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结果表明:雌三醇增加了位于视束前区,下丘脑视交叉上核、腹内侧核以及杏仁核等结构神经元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阳性反应强度,也增加了位于视束前外侧核神经元的神经丝反应强度。雌三醇除了明显减少了海马神经胶质细胞的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外,在脑的其它区域对该抗原的反应性未见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妊娠期给予雌三醇可影响胚胎脑“性中枢”(POAAM BHAM 功能复合体)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三醇 脑发育 神经元 特异性烯醇化酶 胎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大鼠胚胎卵黄囊内胚层相关的巨噬细胞分化
5
作者 何威 周莉 山下昭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85-289,共5页
为阐明胚胎巨噬细胞(macrophage,MΦ)的分化和卵黄囊内胚层(yolksacendoderm,YS-E)之间的关系,用近交系DA大鼠胚胎的卵黄囊内胚层细胞体外培养,观察了YS-E细胞的膜抗原表型、贴壁能力及吞... 为阐明胚胎巨噬细胞(macrophage,MΦ)的分化和卵黄囊内胚层(yolksacendoderm,YS-E)之间的关系,用近交系DA大鼠胚胎的卵黄囊内胚层细胞体外培养,观察了YS-E细胞的膜抗原表型、贴壁能力及吞噬功能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YS-E样细胞在鼠胚内的发生和分布,证实了从胚胎第10.5d开始,即卵黄囊和胚体之间的血液循环相通之后,在鼠胚体内的疏松结缔组织、肝原基和脑等处,可以观察到和MΦ有相同抗原表型的YS-E样细胞。以上结果提示,大鼠胚胎巨噬细胞的内胚层起源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分化 内胚层 体外培养 胚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转运体Megalin、Cubilin在C57小鼠肾发生发育中的时空表达研究
6
作者 罗美 翟效月 马云胜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4-441,共8页
目的观察膜转运体Megalin、Cubilin在发生发育小鼠肾内的分布,从而揭示它们在肾发生发育中相应功能分化的时空规律。方法C57BL/6小鼠按雌雄1∶1合笼饲养,并于胚(胎)龄(Ed)E10、12、14、16、18 d,及生后日龄(Pd)P1、3、7、14、28、42 d,... 目的观察膜转运体Megalin、Cubilin在发生发育小鼠肾内的分布,从而揭示它们在肾发生发育中相应功能分化的时空规律。方法C57BL/6小鼠按雌雄1∶1合笼饲养,并于胚(胎)龄(Ed)E10、12、14、16、18 d,及生后日龄(Pd)P1、3、7、14、28、42 d,分离胎鼠、仔鼠或成鼠的肾脏。应用改良的块染技术对不同发育阶段的肾脏组织进行整体固定及染色,分别进行常规石蜡包埋,制成连续的石蜡切片(5μm)。选取连续切片中目标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免疫荧光技术对不同发育阶段的小鼠肾脏膜转运体Megalin和Cubilin进行定位,观察其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结果Megalin和Cubilin在E10 d的中肾管上皮细胞开始有表达,E12 d时表达于肾脏输尿管芽上皮细胞的近腔面游离缘,二者主要以共表达模式存在。E14 d以后在发生发育小鼠肾脏的“逗号”小体、“S”型小体上皮细胞的游离缘呈弱表达,于肾脏近端小管的上皮细胞游离缘表达明显,偶尔可见在未发育成熟的血管球有弱表达。Megalin和Cubilin在细段、远端小管、集合管系统以及间质部分都未见表达。结论膜转运体Megalin和Cubilin在中肾管、输尿管芽、“逗号”小体、“S”型小体,以及近端小管的依次表达规律提示小鼠肾脏在中肾形成时期就开始有蛋白或多肽的转运功能。此外,二者稳定地出现在较为成熟的近端小管,较弱地出现在未成熟近端小管,表明其重吸收蛋白质的功能与近端小管结构的成熟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发生发育 MEGALIN CUBILIN 膜转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胸腺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mRNA的表达 被引量:5
7
作者 何威 王占友 +2 位作者 石玉秀 坂部贡 清木勘治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0-91,I015,共3页
目的 对大鼠胸腺 Gn RH的存在及胸腺 Gn RH- m RNA的表达进行研究。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 结果 大鼠胸腺内不仅有 Gn RH样物质 ,而且有 Gn RH- m RNA的表达。这种 Gn RH除了表达在胸腺上皮细胞以外 ,在皮质和髓... 目的 对大鼠胸腺 Gn RH的存在及胸腺 Gn RH- m RNA的表达进行研究。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 结果 大鼠胸腺内不仅有 Gn RH样物质 ,而且有 Gn RH- m RNA的表达。这种 Gn RH除了表达在胸腺上皮细胞以外 ,在皮质和髓质的部分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也有表达。 结论  Gn RH可能是一种在免疫系统和神经内分泌系统之间起双向直接联系作用的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 原位杂交 MRNA GNRH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二醇对大鼠颌下腺EGF、NGF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何威 韩笑宁 关晓伟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67-69,共3页
为了研究雌二醇 (estradiol- 17β,E2 )对颌下腺表皮生长因子 (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和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生成的影响 ,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外源性投予雌二醇后的大鼠颌下腺进行了观察。结果证实 ... 为了研究雌二醇 (estradiol- 17β,E2 )对颌下腺表皮生长因子 (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和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生成的影响 ,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外源性投予雌二醇后的大鼠颌下腺进行了观察。结果证实 E2 明显促进颌下腺 EGF和 NGF的生成。提示雌二醇可能对 EGF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二醇 大鼠 颌下腺 EGF NGF 生成 表皮生长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肾发育中的细胞凋亡 被引量:4
9
作者 宋小峰 任昊 +1 位作者 陈雪 翟效月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6-308,F0002,共4页
目的:探讨小鼠肾发育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发生规律。方法:在树脂切片上,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观察昆明小鼠发育不同时期的肾中凋亡细胞的分布及量的变化。结果:在肾发生发育的过程中,肾皮质和髓质内几乎所有结构都有凋亡细胞散在分... 目的:探讨小鼠肾发育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发生规律。方法:在树脂切片上,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观察昆明小鼠发育不同时期的肾中凋亡细胞的分布及量的变化。结果:在肾发生发育的过程中,肾皮质和髓质内几乎所有结构都有凋亡细胞散在分布。其中,肾小体的凋亡指数在生后14d达到高峰,而肾小管的凋亡指数从生后7d之后变化不大。同时,髓质中的间质细胞也发生了明显的凋亡变化。结论:伴随着肾各种结构的发生发育而出现的细胞凋亡是肾发育的一个基本特征,此过程延续到生后2周。肾单位的数量虽然在生后7d已经不再增加,但是肾小体结构的成熟和分化还在继续进行,可能将进一步促进肾小体滤过功能的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发育 树脂切片 TUN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卡因对后代多巴胺能神经系统的长时影响:剂量依赖性与年龄依赖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关晓伟 宋君 +2 位作者 翟秀岩 任嘉谦 何威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2-396,共5页
目的 通过建立妊娠中晚期暴露于可卡因的小鼠动物模型 ,探讨可卡因对后代多巴胺能神经系统 (dopaminergicnervoussystem ,DAS)的发育是否具有长时程影响 ,同时探讨这种影响是否具有剂量依赖性和年龄依赖性。方法 称量不同剂量可卡因... 目的 通过建立妊娠中晚期暴露于可卡因的小鼠动物模型 ,探讨可卡因对后代多巴胺能神经系统 (dopaminergicnervoussystem ,DAS)的发育是否具有长时程影响 ,同时探讨这种影响是否具有剂量依赖性和年龄依赖性。方法 称量不同剂量可卡因处理组与对照组的后代仔鼠在青春前期、青春期和成年期的体重和脑重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结合电化学检测器 (HPLC EC)的技术检测各组各时期后代仔鼠脑内多巴胺 (dopamime,DA)及其代谢产物 3 ,4 双羟苯乙酸 (3 ,4 di hydroxyphenylaceticacid ,DOPAC)、高香草酸 (4 hydroxy 3 menthoxyphenylaceticacid ,HVA)含量差异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结合图像分析方法观察黑质区 (substantianigra,SN)酪胺酸羟化酶 (tyrosinehydroxylase,TH)的分布与含量。 结果 在妊娠期中晚期皮下注射中等剂量可卡因的仔鼠在青春前期和青春期生长发育延迟 ,脑内DA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增高 ,SN区TH相对含量增多 ,这些改变在成年期恢复正常 ;低剂量组的仔鼠各项检测指标在各时期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 ;高剂量组的妊娠母鼠流产率为 80 % ,新生仔鼠 1 0d内死亡。结论 妊娠期暴露于可卡因对后代DAS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长时程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卡因 妊娠 多巴胺 酪胺酸羟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豚鼠脊髓腹角神经元线状溶酶体酶细胞化学研究及其电子探针X射线能谱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莉 石玉秀 孙桂媛 《解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00-403,T012,13,共5页
为探讨豚鼠脊髓腹角神经元是否存在线状溶酶体及其酶细胞化学活性分布特点,用偏磷酸酶(Metaphosphatase,MPase)和酸性磷酸酶(Acidphosphatase,ACPase)电镜细胞化学方法和电子探针X射... 为探讨豚鼠脊髓腹角神经元是否存在线状溶酶体及其酶细胞化学活性分布特点,用偏磷酸酶(Metaphosphatase,MPase)和酸性磷酸酶(Acidphosphatase,ACPase)电镜细胞化学方法和电子探针X射线能谱分析技术,证实豚鼠脊髓腹角神经元存在线状溶酶体(Nematolysosome,NLY),同时于原位测定NLY内的铅含量以反映酶活性强弱。MPase和ACPase反应产物分布于圆形溶酶体和NLY,同时在高尔基复合体的部分扁囊也有酶活性,表明该酶是在高尔基复合体上加工后输送至溶酶体。在神经元胞体、突起及突触前成分中均有呈MPase阳性和ACPase阳性的NLY的分布,并和线粒体紧密相贴,提示酶是由线粒体提供能量的NLY从胞体输送到神经终末,可能参与神经递质的降解及神经元代谢物质的处理。电子探针X射线能谱分析测定结果,MPase活性强于ACPase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状溶酶体 脊髓腹角 神经元 酶细胞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甾体类性激素对培养的胸腺上皮细胞增殖相关信号转导的调节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威 王占友 +1 位作者 坂部贡 清木勘治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6-140,I009,共6页
目的探讨甾体类性激素(sexsteroid)对胸腺上皮细胞增殖相关信号转导的调节机制。方法用免疫印迹法(immunobloting)及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研究甾体类性激素在体外培... 目的探讨甾体类性激素(sexsteroid)对胸腺上皮细胞增殖相关信号转导的调节机制。方法用免疫印迹法(immunobloting)及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研究甾体类性激素在体外培养大鼠胸腺上皮细胞株(IT-45R1)蛋白激酶C相关的信号转导途径中的作用机制。结果(1)甾体类性激素诱导的胸腺上皮细胞的增殖受甾体类性激素和血浆抑制因子相互作用产生的质膜相关信号途径的调节;(2)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系在胸腺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中起重要作用;(3)5α-双氢睾酮在10-10mol/L增强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系的调节,而17β-E2则呈浓度依赖性抑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系的调节。结论胸腺上皮细胞增殖相关信号的转导是几条途径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上皮细胞 性激素 信号转号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海马神经元核受体-糖皮质激素受体在穹窿切断同时摘除肾上腺后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彦慧 石玉秀 +3 位作者 符皎荣 郑小桃 钟南田 洪灯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通过建立穹窿切断的动物模型来检测糖皮质激素的浓度和穹窿切断同时摘除肾上腺的动物模型检测海马神经元核受体-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表达变化,以探讨GR参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调节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穹窿切断模型,采用E... 目的:通过建立穹窿切断的动物模型来检测糖皮质激素的浓度和穹窿切断同时摘除肾上腺的动物模型检测海马神经元核受体-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表达变化,以探讨GR参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调节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穹窿切断模型,采用ELISA方法检测穹窿切断0,4,7,10d血中糖皮质激素的浓度、建立大鼠穹窿切断同时摘除肾上腺7d的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印迹方法检测海马神经元核受体GR表达变化的观察及定量检测。结果:穹窿切断7d后血中糖皮质激素的浓度升高,穹窿切断同时摘除肾上腺7d后,海马神经元GR表达升高。结论:海马核受体GR的表达变化可能与糖皮质激素的浓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穹窿切断术 穹窿切断同时摘除肾上腺 核受体-糖皮质激素受体 海马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期暴露于可卡因对后代多巴胺能神经系统发育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关晓伟 宋君 +2 位作者 任嘉谦 马沂 何威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0-374,共5页
关键词 孕期暴露 可卡因 后代 多巴胺能 神经系统 发育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期四氯二苯对二噁英处理对子鼠颌下腺表皮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韩笑宁 王笑海 何威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1-224,共4页
目的 研究孕期四氯二苯对二英 (TCDD)处理对子鼠颌下腺表皮生长因子 (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的影响。 方法 孕 15d大鼠给予TCDD(5 μg kg)灌胃 1次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不同发育阶段的子鼠颌下腺进行了观察。 结果... 目的 研究孕期四氯二苯对二英 (TCDD)处理对子鼠颌下腺表皮生长因子 (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的影响。 方法 孕 15d大鼠给予TCDD(5 μg kg)灌胃 1次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不同发育阶段的子鼠颌下腺进行了观察。 结果 在PND32 ,PND4 9d ,TCDD组颌下腺EGF和EGFR的免疫反应阳性产物比对照组丰富 ,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孕期TCDD暴露促进了青春期和青春前期子鼠颌下腺EGF的生成和EGFR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期 四氯二苯对二噁英 处理 颌下腺 表皮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肾发育过程中增殖与凋亡相关蛋白在树脂切片上的表达 被引量:3
16
作者 宋小峰 宁斌 翟效月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5-716,F0004,共3页
在石蜡切片或冷冻切片上做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经常遇到组织结构不全的问题。树脂包埋的组织可以展示保存良好的形态结构,但树脂包埋所采用的醛类固定剂可以和组织抗原交联,同时环氧树脂也掩盖了抗原的共价键,因此树脂切片上的抗原表达... 在石蜡切片或冷冻切片上做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经常遇到组织结构不全的问题。树脂包埋的组织可以展示保存良好的形态结构,但树脂包埋所采用的醛类固定剂可以和组织抗原交联,同时环氧树脂也掩盖了抗原的共价键,因此树脂切片上的抗原表达很弱[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包埋 冷冻切片 凋亡相关蛋白 发育过程 增殖 小鼠 组织结构 组织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ZH2蛋白在食管上皮永生化细胞系和恶性转化细胞系中的表达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海滨 彭燕 石玉秀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25-229,共5页
目的研究EZH2蛋白在食管上皮永生化细胞系(SHEE)和恶性转化细胞系(SHEEC)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免疫印迹分析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种细胞系EZH2蛋白的表达。结果两种细胞EZH2蛋白染色均呈阳性,阳性反应定位于细胞核,部分... 目的研究EZH2蛋白在食管上皮永生化细胞系(SHEE)和恶性转化细胞系(SHEEC)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免疫印迹分析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种细胞系EZH2蛋白的表达。结果两种细胞EZH2蛋白染色均呈阳性,阳性反应定位于细胞核,部分细胞胞浆也有阳性着色。免疫印迹分析表明SHEEC细胞和SHEE细胞的总蛋白、核蛋白在分子质量约90ku的位置均出现特异性印迹条带。SHEE细胞中EZH2蛋白的表达强于SHEEC细胞(P<0.05)。流式细胞术显示EZH2蛋白在两种细胞中均有表达,两者的平均荧光强度无明显差别;阳性细胞率均较高,其中SHEE细胞阳性率高于SHEEC细胞。结论EZH2蛋白在SHEE细胞和SHEEC细胞中高表达可能参与了它们的恶性改变;而EZH2蛋白在两种细胞系中的差异表达可能与细胞的分化程度及来源于胚胎食管上皮细胞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ZH2蛋白 食管上皮永生化细胞系 恶性转化细胞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海马细胞凋亡中细胞色素C的表达与释放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晓明 韩芳 石玉秀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51-653,659,共4页
目的:观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和细胞色素C(CytC)的表达与释放,探讨细胞凋亡与Cyt C的关系。方法:采用单一延长应激(SPS)方法刺激大鼠建立PTSD大鼠模型,取SPS刺激后4、7、14、28d组和正常对照组。用原位... 目的:观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和细胞色素C(CytC)的表达与释放,探讨细胞凋亡与Cyt C的关系。方法:采用单一延长应激(SPS)方法刺激大鼠建立PTSD大鼠模型,取SPS刺激后4、7、14、28d组和正常对照组。用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神经元凋亡,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法检测CytC蛋白的表达,酶电镜组织化学术观察CytC的释放。结果:SPS刺激后4d线粒体肿胀,外膜破裂,CytC释放。胞质中CytC蛋白于SPS刺激后4d达到高峰并维持较高水平,SPS刺激后7d逐渐下降。凋亡细胞于SPS刺激后7d达高峰。结论:CytC从线粒体释放人胞质是引发PTSD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关键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细胞色素C 凋亡 海马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肾脏免疫组化染色背景着色的方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马云胜 宁斌 +1 位作者 翟效月 任昊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4-105,共2页
传统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从最初的PAP法发展到S-ABC法和SP法,特异性和灵敏度越来越高。最近几年发展的PV法又称为两步法使得免疫组化更加简单快速,背景更加清晰。但是有时还是因为染色背景过高而影响结果判定。本文介绍一种新的染色方法... 传统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从最初的PAP法发展到S-ABC法和SP法,特异性和灵敏度越来越高。最近几年发展的PV法又称为两步法使得免疫组化更加简单快速,背景更加清晰。但是有时还是因为染色背景过高而影响结果判定。本文介绍一种新的染色方法,在"两步法"基础上大大降低肾脏组化片的染色背景,从而提高结果判定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背景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慢性氟中毒鼠脑5—羟色胺含量和更新率变化的分区性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袁淑德 宋可钦 吕优英 《中国地方病防治》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45-146,148,共3页
以喂饲含氟水的方法使大鼠发生慢性氟中毒,用荧光分光光度法辅以代谢阻断法测定了氟中毒大鼠下丘脑、中脑、脑桥—延髓及海马各脑区5—羟色胺(5—HT)的含量和更新率。所得结果为①氟中毒大鼠下丘脑的5—HT含量显著降低;②氟中毒大鼠中... 以喂饲含氟水的方法使大鼠发生慢性氟中毒,用荧光分光光度法辅以代谢阻断法测定了氟中毒大鼠下丘脑、中脑、脑桥—延髓及海马各脑区5—羟色胺(5—HT)的含量和更新率。所得结果为①氟中毒大鼠下丘脑的5—HT含量显著降低;②氟中毒大鼠中脑、脑桥—延髓及海马的5—HT更新率显著降低。上述结果提示慢性氟中毒可能对中枢性5—HT代谢具有广泛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中毒 下丘脑 中脑 血清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