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合检测presepsin、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对脓毒症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22
1
作者 余建 邵强 +2 位作者 王权 张晓辉 黄凯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0-203,共4页
目的分析联合检测血清presepsin(可溶性CD14分子亚型)、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早期诊断严重创伤患者脓毒症及其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为前瞻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12年6~12月ICU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检测研究对象血清presepsin、PC... 目的分析联合检测血清presepsin(可溶性CD14分子亚型)、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早期诊断严重创伤患者脓毒症及其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为前瞻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12年6~12月ICU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检测研究对象血清presepsin、PCT和CRP,用ROC曲线及生存分析法评估联合检测3项指标诊断脓毒症及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研究周期内共纳入严重创伤患者176例,其中脓毒症患者63例(占35.8%)。脓毒症患者第1天血清presepsin、PCT和CRP高于非脓毒症患者(P均<0.01)。血清presepsin、PCT和CRP诊断创伤患者脓毒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分别为0.831(95%CI:0.746~0.932)、0.775(95%CI:0.602~0.890)和0.618(95%CI:0.542~0.714),最佳临界值分别为540 pg/mL、0.91ng/mL和65 mg/L。制定生物评分后,2分以上的AUCROC为0.916(95%CI:0.839~0.991)。通过生存曲线分析63例脓毒症患者初始血清presepsin、PCT和CRP均明显升高的患者住院病死率明显高于任一单项指标升高的患者(P<0.05)。结论本组创伤患者中,联合检测血清presepsin、PCT和CRP能有效地早期诊断脓毒症,并可以有效评估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可溶性CD14分子亚型 presepsin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内固定与后路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比较 被引量:7
2
作者 朱大安 路磊 方斌 《浙江临床医学》 2014年第2期264-266,共3页
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结核之一,主要发生在胸腰椎,致残率高,治疗比较困难。目前,随着对脊柱结核认识的不断深入,在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手术已成为共识,而手术方法也已从早期的单纯脓肿引流、病灶清除,逐渐发展... 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结核之一,主要发生在胸腰椎,致残率高,治疗比较困难。目前,随着对脊柱结核认识的不断深入,在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手术已成为共识,而手术方法也已从早期的单纯脓肿引流、病灶清除,逐渐发展到植骨融合以及内固定。最近十年,脊柱稳定性在治疗脊柱结核中的重要性得到了更深的认识,而内固定是脊柱稳定的关键。本文比较前路一期病灶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与后路内固定术+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两种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内固定 后路内固定术 脊柱结核 固定治疗 前路病灶清除 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脊柱稳定性 植骨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横突孔测量在颈前路手术中预防椎动脉损伤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方斌 路磊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6期1008-1010,共3页
目的了解国人横突孔变异的发生率,测量CT上横突孔各径线数据,为颈椎前路手术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横突孔内缘与椎体外缘的关系分为椎体外型、椎体内型、中间型三种类型,测量C3-C6横突孔内缘与椎体中线距离等6个参数,比较横突孔两侧及... 目的了解国人横突孔变异的发生率,测量CT上横突孔各径线数据,为颈椎前路手术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横突孔内缘与椎体外缘的关系分为椎体外型、椎体内型、中间型三种类型,测量C3-C6横突孔内缘与椎体中线距离等6个参数,比较横突孔两侧及各椎体之间有无区别。结果横突孔椎体外型、中间型及椎体内型分别占83.34%、16.37%、0.29%。左侧横突孔内缘与椎体中线距离为(1.30±0.28)cm、右侧为(1.28±0.30)cm。各椎体双侧横突孔至中线距离均为C3〈C5〈C6、C4〈C5〈C6。结论约0.29%横突孔内缘可能越过椎体外缘至椎体内;除C3、C4椎体之间差异不显著外,C3-C6椎体横突孔间距自上而下逐渐增大;颈椎前路手术过程中术者应仔细做好术前检查,以避免术中的椎动脉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前路 横突孔 椎动脉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拇指软组织缺损显微修复治疗方法分析 被引量:22
4
作者 冯明录 何勇 +1 位作者 董涛 朱大安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17-518,共2页
在日常工作及生活中手外伤很常见.拇指在手的功能中占50%左右,拇指外伤后对手的功能及美观产生重要的影响。临床工作中修复拇指外伤引起的皮肤软组织缺损方法有很多种.最常用的方法有四种:对拇指脱套伤或皮肤软组织缺损较多时常采... 在日常工作及生活中手外伤很常见.拇指在手的功能中占50%左右,拇指外伤后对手的功能及美观产生重要的影响。临床工作中修复拇指外伤引起的皮肤软组织缺损方法有很多种.最常用的方法有四种:对拇指脱套伤或皮肤软组织缺损较多时常采用躅趾甲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对较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常采用示指背侧岛状皮瓣、拇指尺侧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及踞趾腓侧游离皮瓣修复。我院采用四种方法共修复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32例,分析对比每种方法各有利弊。现报道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软组织缺损 显微修复 治疗方法 皮肤软组织缺损 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 示指背侧岛状皮瓣 游离皮瓣修复 甲皮瓣游离
原文传递
经皮锁定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后环不稳定 被引量:7
5
作者 余建 梁文清 谢明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年第2期191-192,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锁定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后环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03—2012-07采用经皮锁定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后环不稳21例,分别依据Matta标准和Majeed评分评定疗效。结果 21例均获得平均15.3(11~24)个月随... 目的探讨经皮锁定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后环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03—2012-07采用经皮锁定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后环不稳21例,分别依据Matta标准和Majeed评分评定疗效。结果 21例均获得平均15.3(11~24)个月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3个月X线片按照Matta标准评定:优10例,良好8例,可3例,优良率85.7%。骨盆功能依据Majeed评分评定:优7例,良12例,可2例,优良率90.5%。结论经皮锁定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后环不稳定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固定可靠,并发症少,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骨盆后环不稳定 锁定重建钢板 内固定
原文传递
经皮前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 被引量:4
6
作者 余建 谢明华 梁文清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年第7期633-635,共3页
目的 评价经皮前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9-05-2013-02采用经皮前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15例,根据Anderson-D'Alonzo分型方法,均为Ⅱ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 目的 评价经皮前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9-05-2013-02采用经皮前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15例,根据Anderson-D'Alonzo分型方法,均为Ⅱ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术后摄X线片观察寰枢椎稳定和内固定物位置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84-125 min,平均98.7 min;术中出血量8-30 ml,平均11.2 ml。15例均获得良好复位,切口均一期愈合。本组获得随访10-21个月,平均13.8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均愈合,螺钉位置良好,寰枢椎稳定。骨折愈合时间4-9个月,平均6.8个月;无血管、神经、气管及内固定物失效等并发症。结论 采用经皮前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骨折足够稳定性等特点,是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状突骨折 经皮螺钉 内固定 微创外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