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BL联合文献导读教学模式在核医学教学中的优越性分析
1
作者 刘颖 杜名 辛军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5年第1期76-80,共5页
聚焦于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核医学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创新实践素养,文章对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文献导读法各自的基本含义和优势、劣势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为充分发挥二者优势,提出PBL联合... 聚焦于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核医学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创新实践素养,文章对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文献导读法各自的基本含义和优势、劣势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为充分发挥二者优势,提出PBL联合文献导读教学模式,并在核医学科的教学场景中明确了相关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虽然PBL教学法具备有利于学生全面系统掌握知识、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等优势,但由于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存在部分学生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教学效果的实现受到学生能力基础的限制等缺陷。将其与文献导读法相结合,可以通过细化教学步骤,为构建和逐步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提供充分的空间,以降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抵触情绪的概率,同时也继续保持了文献导读法有利于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保持教学内容的学术性与前沿性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文献导读法 核医学 联合教学 临床实践 医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教学联合课堂教学在核医学科放射性药物应用带教中的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杨之光 辛军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22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实践教学联合课堂教学在核医学科放射性药物应用带教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3月在盛京医院核医学科实习的100期影像技术班27名实习生和2018年7月—2019年3月的101期19名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100期学员采用课堂教... 目的探讨实践教学联合课堂教学在核医学科放射性药物应用带教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3月在盛京医院核医学科实习的100期影像技术班27名实习生和2018年7月—2019年3月的101期19名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100期学员采用课堂教学模式,101期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加上实践教学。对比两期学员的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及教学效果评分。结果采用实践教学方法的101期学员学员的理论考试得分(88.26±11.32)及实践考核得分(84.78±12.92)均显著高于100期学员的理论考试得分(72.51±18.47)及实践考核得分(67.53±11.76);101期学员学员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整体培训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100期学员学员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实践教学联合课堂教学对核医学科放射性药物应用的效果良好,有效提高使用质量,有助于核医学的发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 联合 课堂教学 核医学科 放射性药物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医学基地如何做好轮转学员规培教学工作的实践与体会 被引量:5
3
作者 于树鹏 徐微娜 +4 位作者 杨之光 张新 张倩 孙洪赞 辛军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12期72-75,共4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意义重大。住院医师规规范化培训要求各专业基地学员在掌握本专业知识基础上要到相关科室进行轮转学习,核医学专业基地要承担大量的放射科和超声科等...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意义重大。住院医师规规范化培训要求各专业基地学员在掌握本专业知识基础上要到相关科室进行轮转学习,核医学专业基地要承担大量的放射科和超声科等影像科室轮转学员的带教工作,这部分工作甚至超过了对核医学本专业规培学员的教学工作量。这篇文章作者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工作经验,就如何做好这方面教学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包括从思想上提高规培指导教师和轮转学员对轮转规培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针对性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以及持续优化教学方法等,阐述了个人的一些体会,同时也强调了做好轮转学员带教工作对轮转学员及核医学学科本身发展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核医学 轮转 教学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显像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于树鹏 杨之光 +3 位作者 徐微娜 李剑明 刘金兰 张彩霞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8年第4期323-325,F0002,共4页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胃肠道出血显像及异位胃黏膜显像在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诊断为消化道出血的患者85例,其中小儿62例(男性34例,女性28例,年龄22天~14岁),成人23例(男性11例,女性12例,年龄16~63岁)。小儿患者均先行99Tcm...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胃肠道出血显像及异位胃黏膜显像在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诊断为消化道出血的患者85例,其中小儿62例(男性34例,女性28例,年龄22天~14岁),成人23例(男性11例,女性12例,年龄16~63岁)。小儿患者均先行99TcmO4-异位胃黏膜显像,阴性者再行99Tcm-RBC胃肠道出血显像;成人患者直接行胃肠道出血显像。结果62例小儿患者异位胃黏膜显像阳性率72.58%(45/62),阳性预测值100%;胃肠道出血显像定位诊断阳性率42.5%(17/40),准确定位诊断准确率为82.35%(14/17)。结论99TcmO4-异位胃黏膜显像对小儿异位胃黏膜症诊断具有很高诊断价值,99Tcm-RBC胃肠道出血显像也可作为消化道出血定位诊断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出血 核素 诊断 异位胃黏膜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动态显像在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剑明 陈立天 +2 位作者 于树鹏 徐微娜 张彩霞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3-95,共3页
目的:评价放射性核素动态显像在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对照组、病例组、手术组患儿进行放射性核素液体胃排空动态显像,对所有图像进行反流及其持续时间的观察,定量计算反流率、胃排空率和半排时间。结果:... 目的:评价放射性核素动态显像在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对照组、病例组、手术组患儿进行放射性核素液体胃排空动态显像,对所有图像进行反流及其持续时间的观察,定量计算反流率、胃排空率和半排时间。结果:病例组反流率、反流持续时间均高于对照组,手术组反流率和反流持续时间均较病例组降低;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胃排空率明显降低(P<0.05),半排时间延长(P<0.05);与病例组比较,手术组胃排空率升高(P<0.05),其半排时间缩短(P<0.05),而手术组与对照组比较,胃排空率和半排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放射性核素动态胃排空显像是动态、定量评价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胃排空能力、反流状况及其治疗效果的一项重要的无创性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显像 胃排空 反流 小儿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肿瘤多模态影像学诊断的现状与未来
6
作者 徐臣 孙洪赞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共4页
妇科肿瘤,如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等,严重威胁女性的生命健康,其诊断过程中影像学检查发挥了关键作用。随着生物医学成像技术的不断进步,多种成像设备为诊断提供了丰富的解剖和功能信息: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 妇科肿瘤,如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等,严重威胁女性的生命健康,其诊断过程中影像学检查发挥了关键作用。随着生物医学成像技术的不断进步,多种成像设备为诊断提供了丰富的解剖和功能信息: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成像和磁共振断层扫描(magnetic resonance,MR)成像能够清晰呈现解剖结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和MR成像的功能序列则揭示了肿瘤的代谢活性和微环境特征。在临床实践中,结构性成像与功能性成像通常相辅相成,共同支持诊断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计算机断层扫描 MR成像 生物医学成像 成像设备 子宫内膜癌 临床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肝胆动态显像对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胆汁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徐微娜 于树鹏 张彩霞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1期5044-5046,共3页
目的:应用肝胆动态显像测定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胆汁动力学变化参数,从而为诊断Oddi′s括约肌(SO)功能障碍(SOD)提供依据。方法:正常对照组12例,胆囊切除术后患者18例。所有受试者行脂餐介入肝胆动态显像,之后数据处理得出... 目的:应用肝胆动态显像测定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胆汁动力学变化参数,从而为诊断Oddi′s括约肌(SO)功能障碍(SOD)提供依据。方法:正常对照组12例,胆囊切除术后患者18例。所有受试者行脂餐介入肝胆动态显像,之后数据处理得出胆汁排泌参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胆囊切除术后组十二指肠显影时间(DAT)及胆总管通过时间(HDTT)差异有显著;而肝高峰摄取时间(Tmax)、半排时间(T1/2)、胆总管高峰摄取时间(Tmax)及半排时间(T1/2)差异无显著性;脂餐介入后胆总管半排时间明显缩短。结论: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平均胆汁排空速度较术前速度加快,且胆汁动力学参数在不同患者间仅存在微小的变异,这些参数将为SO功能障碍患者的检出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胆道/放射性核素显像 肝/放射性核素显像 奥狄括约肌功能障碍/诊断 人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社区人群体脂情况对颈动脉血管壁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皇亮 杨军 +3 位作者 杨茹 孙彤 吕沐天 单忠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81-485,490,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极速成像技术所测量的中国北方成年人颈动脉血管壁弹性与体脂肪含量及分布的相关性。方法对304例40岁以上居民进行流行病调查,统计体质量、身高、臀围(HC)、腰围(WC)及相关生化指标,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及腰臀比(WHR)。采... 目的探讨超声极速成像技术所测量的中国北方成年人颈动脉血管壁弹性与体脂肪含量及分布的相关性。方法对304例40岁以上居民进行流行病调查,统计体质量、身高、臀围(HC)、腰围(WC)及相关生化指标,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及腰臀比(WHR)。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获得体脂百分比(BFP)。应用超声极速成像技术测量颈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包括收缩期起始时PWV(PWVBS)以及收缩期结束时PWV(PWVES)。结果女性及男性非肥胖组与肥胖组PWVBS与PWVE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BFP、BMI及WC与PWVBS呈正相关。女性组WC及WHR与PWVBS呈正相关;BFP及WC与PWVES呈正相关。男性BFP是PWVBS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WC作为独立危险因素,可以导致女性PWVBS及PWVES升高。结论中国北方成年人颈动脉血管壁弹性降低的危险因素男性为脂肪含量增高,女性为腹型肥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极速成像技术 脉搏波传导速度 颈动脉弹性 腹型肥胖 体脂百分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组学与机器学习在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分期中的应用
9
作者 乔健一 李雅迪 +1 位作者 王鹏远 辛军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1-426,共6页
肺癌是最常见的肿瘤,也是死亡率最高的肿瘤。近年来,人工智能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迅速发展,并已经成功应用于医疗健康等领域。机器学习、影像组学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方法。机器学习是指通过经验学习改善具体算法的性能研究,影像组学指... 肺癌是最常见的肿瘤,也是死亡率最高的肿瘤。近年来,人工智能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迅速发展,并已经成功应用于医疗健康等领域。机器学习、影像组学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方法。机器学习是指通过经验学习改善具体算法的性能研究,影像组学指高通量地提取大量描述肿瘤特征性的影像特征的方法。本文总结了影像组学和机器学习在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分期(N分期)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淋巴结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显像在自身免疫性脑炎诊断中的应用
10
作者 王祉涵 张新 郑东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42-145,共4页
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种类繁多,临床表现各异,早期诊断难度较大。近年来许多研究显示^(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18)F-FDG PET)在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尤其是诊断AE的敏感... 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种类繁多,临床表现各异,早期诊断难度较大。近年来许多研究显示^(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18)F-FDG PET)在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尤其是诊断AE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能优于头部MRI检查。本文结合既往研究对不同类型AE的异常脑代谢模式和^(18)F-FDG PET在AE诊断中的优势及问题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脑炎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早期动态显像及建模在肺部疾病诊断和疗效评估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孙艺珊 辛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9期3795-3800,共6页
^(18)F-FDG PET/CT早期动态显像描述了^(18)F-FDG自注射时间起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实时反映早期血流灌注和代谢情况,借助动态PET显像的动力学建模,用于脏器(或病灶组织)早期代谢的定量评估,可作为PET/CT常规全身静态显像的有益补充。... ^(18)F-FDG PET/CT早期动态显像描述了^(18)F-FDG自注射时间起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实时反映早期血流灌注和代谢情况,借助动态PET显像的动力学建模,用于脏器(或病灶组织)早期代谢的定量评估,可作为PET/CT常规全身静态显像的有益补充。该文将通过^(18)F-FDG PET/CT早期动态显像及建模在肺部疾病诊断和疗效评估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对其进行系统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早期动态显像 ^(18)F-FDG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在寻找肿瘤原发灶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剑明 辛军 +2 位作者 王晓明 刘长军 翟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001-1003,1007,共4页
目的:回顾性探讨了18F-FDG PET/CT显像在寻找肿瘤原发灶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3例原发灶不明转移癌(CUP)患者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通过视觉判断和SUV测定对原发灶和转移灶进行判断,并经随访观察、综合诊断证实。结果:33个病例中... 目的:回顾性探讨了18F-FDG PET/CT显像在寻找肿瘤原发灶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3例原发灶不明转移癌(CUP)患者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通过视觉判断和SUV测定对原发灶和转移灶进行判断,并经随访观察、综合诊断证实。结果:33个病例中找到原发灶者25例(75.8%,25/33),其中肺癌9例,肝癌2例,鼻咽癌2例,甲状腺癌2例,乳腺癌、食管癌、胃癌、胰腺癌、肠癌、肾癌、前列腺癌、脑胶质瘤、淋巴瘤和腹膜后肌母细胞瘤各1例。结论:18F-FDG PET/CT全身显像能有效地发现CUP患者的原发灶,一次扫描能了解全身各脏器病灶分布情况,这对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评价患者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 X线计算机 氟化脱氧葡萄糖 原发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及CT对首诊肺癌患者骨转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13
作者 于树鹏 刘军 +3 位作者 辛军 徐微娜 王晓明 张彩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22-825,共4页
目的探讨SPECT全身骨静态显像、胸部CT及二者联合对首诊肺癌患者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6例肺癌患者首诊时的SPECT全身骨静态显像及胸部CT资料,比较各自及两者联合对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SPECT确诊骨转移38例,CT确诊32... 目的探讨SPECT全身骨静态显像、胸部CT及二者联合对首诊肺癌患者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6例肺癌患者首诊时的SPECT全身骨静态显像及胸部CT资料,比较各自及两者联合对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SPECT确诊骨转移38例,CT确诊32例,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综合分析确诊44例,显著减少了不确定病例数。经综合分析,共确诊172处转移病灶,128处(128/172,74.42%)位于CT扫描范围内,44处(44/172,25.58%)位于CT扫描范围外;CT扫描范围内的128处病灶中SPECT显示阳性123处(123/128,96.09%),CT显示阳性106处(106/128,82.8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PECT全身骨静态显像及胸部CT均为诊断肺癌骨转移的有效方法,综合分析两种影像检查结果可有效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肿瘤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显像肋骨单发浓聚灶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剑明 于树鹏 +1 位作者 裴著果 史蓉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45-747,共3页
目的探讨肋骨单发浓聚灶骨显像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4例全身骨显像发现肋骨单发浓聚灶病例,将浓聚灶按位置划分为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前肋、侧肋和后肋四个部位,按浓聚灶形状分为点状、团块状和条形三种,分别进行分析。结果骨显... 目的探讨肋骨单发浓聚灶骨显像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4例全身骨显像发现肋骨单发浓聚灶病例,将浓聚灶按位置划分为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前肋、侧肋和后肋四个部位,按浓聚灶形状分为点状、团块状和条形三种,分别进行分析。结果骨显像肋骨单发浓聚灶以点状、条形为主。点状浓聚灶分布以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及前肋居多,多为肋骨骨折(42/61,68.85%);绝大部分条形浓聚灶(18/19,94.74%)为肋骨转移瘤。后肋浓聚灶中,大部分(24/29,82.76%)为肋骨转移瘤。结论良恶性肋骨单发浓聚灶图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利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肿瘤转移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肋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瘤与正常小鼠血浆及瘤体中吲哚美辛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董薇 肇丽梅 +2 位作者 张彩霞 杜晓明 何晓静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 考察吲哚美辛在荷瘤及正常小鼠血浆中的药物浓度经-时差异及其在荷瘤小鼠瘤体中的药动学特征,初步探讨吲哚美辛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 小鼠灌胃给药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及瘤体中吲哚美辛浓度,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 ... 目的 考察吲哚美辛在荷瘤及正常小鼠血浆中的药物浓度经-时差异及其在荷瘤小鼠瘤体中的药动学特征,初步探讨吲哚美辛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 小鼠灌胃给药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及瘤体中吲哚美辛浓度,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 荷瘤与正常小鼠给药后,体内血药浓度经-时过程存在差异,以3~6h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h时呈显著性差异(P〈0.01)。吲哚美辛在荷瘤小鼠瘤体内4h达峰值浓度,而后消除。较之血浆中的药动学过程,吲哚美辛在瘤体中的吸收和消除半衰期均较长,其药-时曲线下面积明显减少。结论 荷瘤与正常小鼠血浆、瘤体中吲哚美辛的药动学研究结果表明,吲哚美辛可分布于荷瘤鼠瘤体内,并可维持一定的作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美辛 高效液相色谱法 LEWIS肺癌 药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PET/CT鉴别肺占位病变性质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红 徐微娜 张彩霞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21-624,共4页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对肺占位病变性质鉴别诊断方法的研究。方法:发现肺部占位病变患者74例,不含有支气管阻塞性肺炎,所有患者均进行3-14个月的随访。恶性患者55例(包括1例假阴性)其中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32例临床诊断肺癌;良性患者1...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对肺占位病变性质鉴别诊断方法的研究。方法:发现肺部占位病变患者74例,不含有支气管阻塞性肺炎,所有患者均进行3-14个月的随访。恶性患者55例(包括1例假阴性)其中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32例临床诊断肺癌;良性患者19例其中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2例经3~14个月随访病灶范围缩小或消失。所有患者均进行18F-FDGPET/CT全身检查、呼吸控制的CT扫描及重建1.25mm薄层图像。18F-FDGPET/CT诊断恶性的标准:1)肺病灶的SUVmax≥2.5;2)延迟显像SUVmax升高明显(≥20%~30%);3)1.25mm薄层CT图像典型形态学征象;4)从病灶中心至各个胸壁变化曲线SUVmax变化曲线。结果:74例肺部病灶患者中恶性55例,其中临床诊断肺癌32例,腺癌13例,鳞癌5例,细支气管肺泡癌3例,小细胞肺癌2例;良性19例,其中慢性炎症13例,肉芽肿2例,炎性假瘤2例,结核2例。PET图像SUVmax、延迟SUVmax增高情况及薄层CT的典型征象综合最终18F-FDGPET/CT诊断恶性病灶共57例,其中真阳性54例,假阳性3例;良性病灶共17例,其中真阴性16例,假阴性1例。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2%,84.2%,94.6%,94.7%及94.1%。结论:PET/CT检查观察病灶SUVmax、延迟SUVmax、结合薄层CT图像典型的形态学征象,并从每个病灶中心至各胸壁做SUVmax空间变化曲线等,明显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病灶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计算机断层扫描 脱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评估活动期大动脉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孙璐 任卫东 +1 位作者 张昕彤 杜名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11-314,共4页
大动脉炎(TA)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大血管炎症,分为活动期及非活动期。准确区分TA活动期与非活动期,从而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对改善预后及远期生存具有重要意义。影像学检查对于诊断TA、尤其鉴别活动期改变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对... 大动脉炎(TA)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大血管炎症,分为活动期及非活动期。准确区分TA活动期与非活动期,从而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对改善预后及远期生存具有重要意义。影像学检查对于诊断TA、尤其鉴别活动期改变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对影像学评估活动期TA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炎 诊断显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锶(^(89)SrCl_2)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徐微娜 贾云静 张彩霞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8年第12期2175-2177,共3页
目的:评价氯化锶(89SrCl2)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79例诊断为骨转移瘤的患者行89SrCl2治疗,治疗后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及SPECT随访3-6个月,对治疗后患者疼痛缓解、ECT病灶变化及血液学、肝肾功能变化进行评价。结果:79... 目的:评价氯化锶(89SrCl2)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79例诊断为骨转移瘤的患者行89SrCl2治疗,治疗后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及SPECT随访3-6个月,对治疗后患者疼痛缓解、ECT病灶变化及血液学、肝肾功能变化进行评价。结果:79例患者中67例(84.8)有效,疼痛缓解持续时间为38-182天。61例患者ECT结果显示病灶减小或消失31例,病灶数目无明显变化者16例,病灶数目增加者14例。无明显骨髓抑制及肝肾功能损害。结论:89SrCl2治疗骨转移瘤,能明显减轻患者的骨痛,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对骨转移病灶起到一定程度的治疗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9SRCL2 恶性肿瘤 骨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与增强CT对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估价值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于树鹏 辛军 +4 位作者 徐微娜 王晓明 杨之光 张新 张彩霞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2年第6期1221-1224,共4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与增强CT对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术中所见或临床综合及随访资料证实的胰腺癌病人18F-FDG PET/CT和增强CT影像资料,对比二者及二者联合对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估价值。结果:74例病人中24例...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与增强CT对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术中所见或临床综合及随访资料证实的胰腺癌病人18F-FDG PET/CT和增强CT影像资料,对比二者及二者联合对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估价值。结果:74例病人中24例进行了手术,其中仅15例成功完整切除了肿瘤,另9例因术中发现不可切除因素而行姑息手术。余50例均经随访证实因多发转移而不可切除。以不可切除为阳性指标,18F-FDG PET/CT显像对不可切除评估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79.66%,86.67%和81.08%,增强CT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4.75%,93.33%和86.49%,二者差异无显著性。以其中一种方法阳性即认为不可切除,二者联合判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1.53%,86.67%和90.54%,显著优于单独PET/CT或增强CT。结论:18F-FDG PET/CT与增强CT均为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估重要手段,二者价值相似,具有互补性,联合应用准确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可切除性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 正电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半定量参数MTV、TLG联合SUV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3
20
作者 张倩 辛军 李红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20-624,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18)F-FDG PET/CT显像MTV、TLG、SUVmax、SUVmean及SUVpeak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5年8月我院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48例,术前行^(18)F-FDG PET/CT检查,通过测定MTV、TLG及SUVmax、SUVpea... 目的:探讨应用^(18)F-FDG PET/CT显像MTV、TLG、SUVmax、SUVmean及SUVpeak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5年8月我院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48例,术前行^(18)F-FDG PET/CT检查,通过测定MTV、TLG及SUVmax、SUVpeak及SUVmean,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价上述代谢指标同乳腺癌原发灶大小、转移情况及病理免疫组化及相关受体之间的关系。结果:较高T级别肿瘤各代谢指标值较高,各代谢指标在T2~T4与T0~T1级别两者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或脏器转移(N1~N3及M1)的癌灶的各代谢值高于无转移(N0及M0)肿瘤,其中MTV及TLG值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及p53指数与各代谢值均无相关性,但Ki67高表达肿瘤较之低表达者代谢水平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代谢指标值与乳腺癌相关受体ER、PR及HER-2的表达与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5者的组合能比较全面评估乳腺癌恶性程度及侵袭力,MTV及TLG是其中较好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