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课结合PBL教学法在血液内科临床见习中的探索 被引量:22
1
作者 燕玮 石雪 +4 位作者 何晓薇 吴斌 苗苗 王慧涵 杨威 《基础医学教育》 2016年第4期327-330,共4页
根据血液内科见习的教学内容及特点,教研组尝试以微课结合PBL的方式进行血液内科见习教学,探索其教学效果以及在教学中实施的具体步骤与方法。通过选取医学临床专业本科学生12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微课结合PB... 根据血液内科见习的教学内容及特点,教研组尝试以微课结合PBL的方式进行血液内科见习教学,探索其教学效果以及在教学中实施的具体步骤与方法。通过选取医学临床专业本科学生12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微课结合PBL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课程结束后进行理论考试、病例分析测试及问卷调查,从而探索微课结合PBL在血液科见习教学的意义。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无明显差别,但实验组病例分析测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在血液内科见习中,采用微课结合PBL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自主临床思维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内科 微课 PBL教学 临床见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课结合PBL教学法在血液内科规范化培训中的探索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国君 朱珂 +3 位作者 李佳 杨莹 王洪涛 刘卓刚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33期4-6,共3页
目的探究微课结合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在血液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与研究。方法将2017年9月—2018年6月在血液内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76名学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8人。实验组采用微课结合PBL的... 目的探究微课结合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在血液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与研究。方法将2017年9月—2018年6月在血液内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76名学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8人。实验组采用微课结合PBL的教学方法,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结束后,对两组的理论知识测试,实践技能操作考核及学习效果满意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实验组学员的理论知识及技能考核成绩,学习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微课结合PBL教学法应用到血液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获得较好的学习满意度,进而提升教学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课 PBL 教学方法 血液内科 规范化培训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教学查房在血液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作用初探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洪涛 李佳 刘卓刚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11期13-15,共3页
血液系统疾病是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必修学科,具有专业性强、实验室检查多、临床操作多等特点,是住院医师面临的临床课程难点之一。本院血液内科为辽宁省重点专科,具有多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验,针对临床教学查房教学形式,文章将... 血液系统疾病是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必修学科,具有专业性强、实验室检查多、临床操作多等特点,是住院医师面临的临床课程难点之一。本院血液内科为辽宁省重点专科,具有多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验,针对临床教学查房教学形式,文章将初步探讨该教学方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查房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血液内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L教学法在血液内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6
4
作者 朱珂 杨莹 刘卓刚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9期13-14,共2页
目的评估TBL教学方法在血液内科实习教学中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6年6—12月进行临床实习的临床医学专业120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TBL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教学。采用书面考试及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教... 目的评估TBL教学方法在血液内科实习教学中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6年6—12月进行临床实习的临床医学专业120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TBL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教学。采用书面考试及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估。结果实验组的书面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在自学能力,交流能力,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方面的得分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BL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及综合能力,在血液内科实习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内科 TBL教学 临床实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如何提高血液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佳 胡荣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10期5-7,共3页
血液内科为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轮转必选科室。结合我科室多年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验,制定合理的规范化培训流程,同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提高规范化培训效果。此外,重视人文关怀,加强医患沟通,也是规... 血液内科为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轮转必选科室。结合我科室多年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验,制定合理的规范化培训流程,同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提高规范化培训效果。此外,重视人文关怀,加强医患沟通,也是规范化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血液内科 教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本科生血液病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李旸 孙颖 杨威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9年第2期239-241,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医学本科生血液病教学中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方法以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60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传统讲授教学和对分课堂教学,通过课后基础理论测试、病例分析测试和教学满意度调查... 目的探讨临床医学本科生血液病教学中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方法以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60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传统讲授教学和对分课堂教学,通过课后基础理论测试、病例分析测试和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教学效果。结果两组的基础理论知识成绩、病例分析成绩经比较,对分课堂组均优于传统教学组,且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教学满意度调查方面,对分课堂组在授课内容是否清晰、课程设计是否合理、方法是否新颖、是否达到教学目的、难度是否适中等五方面的总分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分课堂教学较传统讲授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提升教学满意度,显示出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分课堂 血液系统疾病教学 医学本科生 教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坏死在恶性血液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迟昨非 杨威 +2 位作者 何秋颖 符爽 傅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88-1593,共6页
近年来提出了一种新的细胞死亡类型,即程序性坏死,与细胞坏死具有相同的形态学特征,又与细胞凋亡有着相似的生物学特点,有其独特的信号传导通路。已有多项研究证实程序性坏死在炎症、缺血再灌注损伤、肿瘤等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 近年来提出了一种新的细胞死亡类型,即程序性坏死,与细胞坏死具有相同的形态学特征,又与细胞凋亡有着相似的生物学特点,有其独特的信号传导通路。已有多项研究证实程序性坏死在炎症、缺血再灌注损伤、肿瘤等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恶性血液病是一组高度恶性、预后差的造血系统疾病。本综述总结程序性坏死的信号通路及其在恶性血液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坏死 恶性血液病 信号传导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PBL教学在留学生血液疾病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慧涵 王晓彬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36期5-6,共2页
目的观察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以问题为导向(PBL)教学模式在留学生血液系统疾病中的教学效果。方法以临床医学专业的24名留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传统方式教学和微信平台下的PBL教学方式。微信平台下进行理论考试及问卷调... 目的观察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以问题为导向(PBL)教学模式在留学生血液系统疾病中的教学效果。方法以临床医学专业的24名留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传统方式教学和微信平台下的PBL教学方式。微信平台下进行理论考试及问卷调查评估教学效果。结果两组教学方式下的理论考试成绩分别为:传统教学组(6.30±1.02)分,PBL组(8.90±0.95)分。教学满意度调查结果为:传统教学组(5.60±0.68)分,PBL组(9.10±0.95)分。教学兴趣度调查结果为:传统教学组(5.00±1.12)分,PBL组(7.90±1.31)分。组间对比,P<0.05,两组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PBL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授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学生 问题为导向 微信公众平台 血液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L联合FCM模式在留学生血液疾病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慧涵 廖爱军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34期25-27,共3页
目的观察以问题为导向(PBL)联合翻转课堂(FCM)教学模式在留学生血液系统疾病中的教学效果。方法以临床医学专业大学三年级30名留学生为研究对象,电脑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传统方式教学组和PBL联合FCM教学组。课后通过理论考试及问卷调... 目的观察以问题为导向(PBL)联合翻转课堂(FCM)教学模式在留学生血液系统疾病中的教学效果。方法以临床医学专业大学三年级30名留学生为研究对象,电脑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传统方式教学组和PBL联合FCM教学组。课后通过理论考试及问卷调差,评估教学效果。结果 PBL联合FCM组与传统教学组相比理论考试成绩分别为(87.3±25.1)分及(67.7±18.2)分、教学满意度分别为(90.6±18.3)分及(65.2±8.9)分,兴趣度分别为(69.2±24.8)及(40.6±1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L联合FCM教学方式在留学生血液系统疾病授课中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学生 问题为导向 翻转课堂 血液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CM模式对留学生血液疾病教学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慧涵 杨威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2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在临床医学留学生血液系统疾病的教学中采用翻转课堂(FCM)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方法以临床医学专业大学三年级40名留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接受两种教学方式:传统方式教学组和翻转课堂教学组。通过课后理论考试及问卷调差对... 目的探讨在临床医学留学生血液系统疾病的教学中采用翻转课堂(FCM)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方法以临床医学专业大学三年级40名留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接受两种教学方式:传统方式教学组和翻转课堂教学组。通过课后理论考试及问卷调差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教学方式的理论考试成绩分别为:传统教学组(72.3±21.2)分,翻转课堂教学组(95.0±35.2)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教学满意度调查结果为:传统教学组(61.4±8.4)分,翻转课堂教学组(98.1±10.2)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教学兴趣度调查结果为:传统教学组(50.9±9.6)分,翻转课堂教学组(75.6±14.2)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翻转课堂教学组与传统教学组相比理论考试成绩、教学满意度及兴趣度均提高,翻转课堂教学在留学生血液系统疾病授课中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学生 翻转课堂 血液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灵关怀干预对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患儿家属心理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顾晓明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讨心灵关怀干预对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患儿家属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字母表法将148例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患儿家属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家属给予常规的心理咨询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则进行心灵关怀干预。2组患儿家... 目的:探讨心灵关怀干预对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患儿家属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字母表法将148例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患儿家属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家属给予常规的心理咨询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则进行心灵关怀干预。2组患儿家属在干预前及干预后完成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问卷、照顾者压力量表、疲劳评定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的问卷调查。结果:干预1个月后,最终观察组参与人员为71例,对照组参与人员为69例。干预后2组家属压力量表评分、疲劳评定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0.01),且干预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灵关怀干预能够减轻患儿家属压力和疲劳感,改善其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提高患儿家属的社会支持程度,从而提高患儿家属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护理 恶性血液系统疾病 家属 心灵关怀 社会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奈克拉耐药的潜在机制与应对策略
12
作者 李运佳 刘卓刚 胡荣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4期291-297,共7页
维奈克拉为血液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展现出优良的临床疗效。但随着药品应用开展,耐药逐步成为维奈克拉临床管理的焦点问题。为了维持持久有效的治疗结局,本文从多个角度综述血液系统肿瘤中维奈克拉的潜在耐药机制,并提出相应的... 维奈克拉为血液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展现出优良的临床疗效。但随着药品应用开展,耐药逐步成为维奈克拉临床管理的焦点问题。为了维持持久有效的治疗结局,本文从多个角度综述血液系统肿瘤中维奈克拉的潜在耐药机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未来有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奈克拉 耐药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血药浓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8
13
作者 顾敏 李爽 +3 位作者 郝良纯 李佳特 张楠 张继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66-569,共4页
对3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先后进行的157例次大剂量甲氨蝶呤(MTX)化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测MTX血药浓度237次,发生排泄延迟44次(28%),2 g/m2组患儿44~48 h MTX血药浓度(C44-48)明显低于3~5 g/m2组患儿(P<0.05)。导致MTX... 对3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先后进行的157例次大剂量甲氨蝶呤(MTX)化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测MTX血药浓度237次,发生排泄延迟44次(28%),2 g/m2组患儿44~48 h MTX血药浓度(C44-48)明显低于3~5 g/m2组患儿(P<0.05)。导致MTX排泄延迟的危险因素有甲氨蝶呤用量和开始化疗后24 h内尿pH值。发生排泄延迟患儿与未出现排泄延迟的患儿消化道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因此为了降低HD-MTX排泄延迟的发生率,在治疗前尽可能调整好患儿的内环境,做好水化、碱化。对MTX用量较高、24 h内尿pH值偏低及出现不良反应的患儿应提高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蝶呤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血药浓度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EG1对K562细胞凋亡及BCL-2/BAX、PTE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姚鲲 朱海霞 +4 位作者 李旸 张嵘 廖爱军 杨威 刘卓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78-1281,共4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TIEG1诱导K562细胞凋亡及BCL-2/BAX、PTEN表达的变化。用TIEG1 0、1、5、10和20ng/ml处理K562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TIEG1 10.00 ng/ml处理K562细胞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RT-PCR方法检测BCL-2/BAX及PTEN的... 本研究旨在观察TIEG1诱导K562细胞凋亡及BCL-2/BAX、PTEN表达的变化。用TIEG1 0、1、5、10和20ng/ml处理K562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TIEG1 10.00 ng/ml处理K562细胞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RT-PCR方法检测BCL-2/BAX及PTEN的表达。结果表明,TIEG1对K562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r=0.52,P<0.05);处理细胞6、12、24和48 h后TIEG1 IC50值分别为48.19、18.72、9.5和3.85 ng/ml。TIEG1 10.00 ng/ml处理K562细胞0、6、12、24和48 h后凋亡率分别为(2.13±0.42)%、(7.79±0.71)%、(11.17±1.37)%、(24.66±0.29)%和(48.60±1.38)%,各组凋亡率相比较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TIEG1诱导K562细胞凋亡过程中,BCL-2表达逐渐减少(r=0.48,P<0.05),而BAX(r=0.69,P<0.05)及PTEN(r=0.57,P<0.05)表达逐渐增加。结论:TIEG1诱导K562细胞凋亡并抑制其增殖,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在TIEG1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过程中,BCL-2/BAX及PTEN表达变化与K562细胞凋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EG1 K562细胞 凋亡 BCL-2/BAX PTE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EG1对HL-60细胞凋亡及Bcl-2/Bax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姚鲲 杨莹 +4 位作者 胡荣 苗苗 廖爱军 杨威 刘卓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87-590,共4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TIEG1对HL-60细胞凋亡及Bcl-2/Bax表达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TIEG1处理HL-60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用12.03 ng/ml TIEG1处理HL-60细胞,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以RT-PCR方法检测Bcl-2及Bax的表达变化。结... 本研究旨在观察TIEG1对HL-60细胞凋亡及Bcl-2/Bax表达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TIEG1处理HL-60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用12.03 ng/ml TIEG1处理HL-60细胞,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以RT-PCR方法检测Bcl-2及Bax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TIEG1对HL-60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其抑制效应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TIEG1 12.03 ng/ml增殖抑制作用较为明显。在细胞凋亡过程中,Bax表达呈升高趋势,而Bcl-2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TIEG1可以抑制HL-60细胞增殖,进而诱导其凋亡,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在TIEG1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过程中,Bcl-2/Bax与TIEG1诱导HL-60细胞凋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EG1 HL-60细胞 细胞凋亡 BCL-2 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剂量地西他滨治疗老年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6
作者 冷青 刘卓刚 +6 位作者 张晓东 马瑀 宋扬 季征 马清君 吴音 张桂敏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0期1139-1143,共5页
目的观察超低剂量地西他滨(Decitabine,DAC)治疗老年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 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2016年符合纳入标准的IPSS(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Scoring System)评分... 目的观察超低剂量地西他滨(Decitabine,DAC)治疗老年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 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2016年符合纳入标准的IPSS(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Scoring System)评分相对高危(中、高危)老年(≥60岁)MDS患者33例。观察组(24例)给予DAC 7 mg/m2,持续泵入1 h以上,连用10 d,28 d为1个治疗周期,入组患者至少完成4个周期治疗。9例采用最佳支持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33例MDS患者中位年龄73岁(60~91岁),29例MDS及3例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CMML)患者缓解状况可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率为13.04%,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率为8.69%,5例获得骨髓完全缓解(mCR)中2例伴血液学改善(Hematologic improvement,HI);对照组仅1例获得HI。观察组总体反应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为52.17%(12/23),显著高于对照组11.1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中位总生存期(OS)为8.5个月,较对照组(4.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耐受性较好,主要不良反应为Ⅰ、Ⅱ级骨髓抑制。观察组患者感染率(56.52%)略低于对照组(77.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低剂量DAC治疗老年中、高危MDS/CMML患者疗效显著,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实现显著的生存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老年 地西他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CG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增殖、细胞周期及DAPK1基因甲基化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石雪 高宏宇 +2 位作者 燕玮 何晓薇 杨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88-1293,共6页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增殖、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EGCG 0、50、75、100及125μmol/L分别处理NB4细胞24、48、72、96 h后,使用CCK-8法...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增殖、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EGCG 0、50、75、100及125μmol/L分别处理NB4细胞24、48、72、96 h后,使用CCK-8法检测各时间点和浓度的细胞增殖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EGCG处理NB4细胞48 h后的细胞周期情况,RT-PCR检测DNMT1、DNMT3a、DAPK1 mRNA的表达水平,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DAPK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Western blot检测DAPK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EGCG明显抑制NB4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阻滞于G_0/G_1期,且呈时间-浓度依赖性(r=0. 916)。EGCG呈浓度依赖性下调NB4细胞DNMT1、DNMT3a的表达,且对DNM T3a的作用更为明显。随EGCG浓度增加,DAPK1基因的甲基化程度减弱(r=-0. 813),DAPK1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r=0. 96,r=0. 991)。结论:EGCG通过抑制DNMT1和DNMT3a基因的表达,下调DAPK1S基因的甲基化程度,从而抑制NB4细胞增殖和诱导其细胞周期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NB4细胞 DAPK1基因 甲基化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那度胺联合GDP方案治疗老年复发难治性T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0
18
作者 燕玮 何晓薇 +4 位作者 石雪 苗苗 胡荣 王慧涵 杨威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6年第20期3284-3287,共4页
目的:观察雷那度胺联合GD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地塞米松)治疗老年复发难治性T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T-NHL)的疗效。方法:收集15例复发难治性T-NHL,给予吉西他滨1 000mg/m^2,第1天和第8天;顺铂25mg/m^2,第1~3天;地塞米松20mg/m^2,第1~5天... 目的:观察雷那度胺联合GD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地塞米松)治疗老年复发难治性T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T-NHL)的疗效。方法:收集15例复发难治性T-NHL,给予吉西他滨1 000mg/m^2,第1天和第8天;顺铂25mg/m^2,第1~3天;地塞米松20mg/m^2,第1~5天,21天为1个周期。同时雷那度胺10mg日一次口服,每3周停1周。结果:治疗总有效率73.3%(11/15),其中完全缓解率33.3%(5/15),部分缓解率40.0%(6/15),病情稳定13.3%(2/15),疾病进展13.3%(2/15);化疗前后B类症状发生率为73.3%vs 26.7%(P=0.021)。1年无进展生存率(PFS)为46.7%(7/15),2年PFS为20.0%(3/15),1年总生存率(OS)66.7%(10/15),2年OS 26.7%(4/15)。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毒性、消化道反应、肝功能损害、皮疹。结论:雷那度胺联合GDP方案是治疗老年复发难治性T-NHL较为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雷那度胺 GDP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技术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彤 王洪涛 刘卓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9-284,共6页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在B淋巴细胞分化为浆细胞过程中因遗传基因发生突变所致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是目前主要治疗的手段;随着蛋白酶体抑制剂等药物的开发,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得到了提高,但耐药等因素仍然会导致治疗的...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在B淋巴细胞分化为浆细胞过程中因遗传基因发生突变所致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是目前主要治疗的手段;随着蛋白酶体抑制剂等药物的开发,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得到了提高,但耐药等因素仍然会导致治疗的失败。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修饰的T淋巴细胞治疗是近5年来肿瘤过继免疫治疗的新方法,通过基因修饰的手段,使T细胞能够能特异性识别靶抗原,并以非组织相容性抗原(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1VIHC)限制性的方式杀伤靶细胞,从而产生特异性的杀伤作用。目前,CAR-T治疗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尤其在B系来源的白血病和淋巴瘤中取得了惊人的成绩。然而就多发性骨髓瘤的CAR技术治疗而言,未见系统的文献复习。因此,本文就可查阅到的以不同靶点的CAR技术在多发性骨髓瘤体内及体外实验中所获得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 多发性骨髓瘤 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惠尔透明贴与硫酸镁湿敷治疗静脉炎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枫 谢辉 孙建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08年第5期299-300,共2页
目的比较康惠尔透明贴与硫酸镁湿敷治疗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86例发生静脉炎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33%硫酸镁溶液湿敷于患处,每次贴5h,1次/d;试验组先用75%酒精清洁局部,再用安尔碘消毒待干,将康惠尔透明贴贴于患处,根据康惠尔... 目的比较康惠尔透明贴与硫酸镁湿敷治疗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86例发生静脉炎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33%硫酸镁溶液湿敷于患处,每次贴5h,1次/d;试验组先用75%酒精清洁局部,再用安尔碘消毒待干,将康惠尔透明贴贴于患处,根据康惠尔透明贴的脱落情况给予更换。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但试验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康惠尔透明贴治疗静脉炎比采用硫酸镁湿敷效果好,且取材简单,方便实用,患者易于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惠尔透明贴 硫酸镁湿敷 静脉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