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1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远外侧入路显微神经外科治疗颅颈交界区肿瘤 被引量:4
1
作者 吴鹏飞 王运杰 +1 位作者 景治涛 凌光烈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1-435,共5页
目的探讨远外侧入路显微神经外科在治疗颅颈交界区腹侧及腹外侧肿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远外侧入路显微神经外科治疗的27例颅颈交界区肿瘤患者的手术方法,其中经枕髁后入路5例,经部分枕髁入路8例,经颈静脉结节入路2例,经C1、C... 目的探讨远外侧入路显微神经外科在治疗颅颈交界区腹侧及腹外侧肿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远外侧入路显微神经外科治疗的27例颅颈交界区肿瘤患者的手术方法,其中经枕髁后入路5例,经部分枕髁入路8例,经颈静脉结节入路2例,经C1、C2关节面侧方联合经部分枕髁入路12例。采用Karnofsky行为表现量表(KPS)评价临床效果。所有患者术前均行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包括磁共振成像和三维CT血管造影。3例患者为防止术中头部过度后仰导致呼吸心跳停止,术前行预防性气管切开。结果 27例患者中,肿瘤全部切除24例,大部分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结果满意。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寰枕关节不稳定症状,术后随访未发现有肿瘤复发。术后患者的KPS评分均提高。手术并发症主要是后组颅神经损伤、皮下积液、脑脊液漏以及脑干或脊髓血管痉挛。结论远外侧入路是颅颈交界区腹侧及腹外侧肿瘤手术治疗的理想入路。术前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对远外侧入路有所帮助,远外侧入路应根据肿瘤病理性质、位置、延伸范围和相关血管受累程度决定骨质切除的多少,显露范围应个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外侧入路 显微神经外科 颅颈交界 颅内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窥镜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脑室内巨大肿瘤5例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庄明华 王运杰 谢泽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7-278,共2页
探讨内窥镜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第三、四脑室内巨大肿瘤的手术方法、治疗效果及技巧。5例巨大肿瘤完全切除,术后第三脑室旁的下丘脑反应及第四脑室旁结构水肿反应小,术后并发症少。
关键词 内窥镜 显微神经外科 脑室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科患者经口留置胃管的方法与护理 被引量:4
3
作者 刘琰 胡苏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4-275,共2页
关键词 神经外科 留置胃管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L结合C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4
作者 刘阳 王晓蓓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14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TBL结合C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48名在2017年9月-2018年7月在本院神经外科进行临床护理实习的护士,按照学号抽签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人,实验组采取TBL结合CBL教学法,对照组采取传... 目的探讨TBL结合C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48名在2017年9月-2018年7月在本院神经外科进行临床护理实习的护士,按照学号抽签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人,实验组采取TBL结合CBL教学法,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实习结束后进行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的考核,并对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的笔试及操作技能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学生对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及激发自主学习兴趣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学生在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增强解决问题能力、提升临床思维能力及有效结合理论实践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TBL结合C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护理中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L CBL 神经外科 临床护理教学 护士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L结合CBL、PBL整合教学模式在神经外科临床护理实习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5
作者 刘阳 王晓蓓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年第18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TBL结合CBL、PBL整合教学模式在神经外科护理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级护理本科专业实习生67人作为对照组,采用PBL教学;2015级同专业实习生69人作为实验组,采用TBL结合CBL、PBL整合教学模... 目的探讨TBL结合CBL、PBL整合教学模式在神经外科护理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级护理本科专业实习生67人作为对照组,采用PBL教学;2015级同专业实习生69人作为实验组,采用TBL结合CBL、PBL整合教学模式。实习结束后,比较2组的理论成绩及实践技能成绩,并进行教学方法满意度的调查。结果实验组理论成绩高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技能操作成绩及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学生对加强小组协作、学习解决问题技巧及激发探索学习兴趣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关于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增长临床处置经验及推动理论实践结合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TBL结合CBL、PBL整合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优于单用PBL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L CBL PBL 整合医学 神经外科 临床护理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科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镇静、镇痛的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巍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2期1480-1481,共2页
目的通过对应用镇静治疗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细致观察和精心护理,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愈率.方法:应用β1受体拮抗剂美托洛尔+ 中枢性的α2激动剂右美托米啶持续静脉泵入过程中,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做好镇静评估及基础护理、防止... 目的通过对应用镇静治疗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细致观察和精心护理,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愈率.方法:应用β1受体拮抗剂美托洛尔+ 中枢性的α2激动剂右美托米啶持续静脉泵入过程中,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做好镇静评估及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及意外的发生.结论:根据患者个体差异,通过细致观察,结合镇静评分,灵活调节镇静药物的泵入剂量,既达到预期效果,又不使患者过度镇静而影响对病情的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U 重症颅脑损伤 镇静 观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精准神经外科
7
作者 王运杰 《共产党员(下半月)》 2017年第5期60-61,共2页
神经外科,俗称脑外科,其实是以外科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包含对颅脑疾病和脊髓脊柱疾病进行诊治。神经外科诊治的常见疾病大致可以分为神经系统肿瘤、创伤、血管病、功能性疾病和先天畸形等。
关键词 神经外科 现代 性疾病 外科手术 神经系统 脑外科 诊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MC联合C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曾小凤 刘阳 +1 位作者 王晓蓓 方及男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4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启发式临床教学方法(PCMC)与案例教学法(CBL)在神经外科护理带教中联合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在神经外科实习的护理实习生185名,根据实习时间的先后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90人,对照组95人。试验组采用PCMC联合CBL教学法... 目的探讨启发式临床教学方法(PCMC)与案例教学法(CBL)在神经外科护理带教中联合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在神经外科实习的护理实习生185名,根据实习时间的先后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90人,对照组95人。试验组采用PCMC联合CBL教学法带教,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比较两组实习生的出科考试成绩、对教学方法的评价及患者对实习生的评价。结果试验组在出科考试成绩、实习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以及患者对实习生的评价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CMC联合CBL教学方法能改善神经外科护理带教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MC CBL 神经外科 护理教学 教学改革 教学效果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神经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评估 被引量:4
9
作者 宋倩倩 李龙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24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神经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2月—2019年2月选择本院神经外科护理实习生62名进行研究,随机分组各31名,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方案,观察组落实3D打印技术护理带教,评价两组实习生理论成绩、实践成绩、胜...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神经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2月—2019年2月选择本院神经外科护理实习生62名进行研究,随机分组各31名,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方案,观察组落实3D打印技术护理带教,评价两组实习生理论成绩、实践成绩、胜任力及教学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实习生护理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实习生工作态度、通用能力、专业知识等胜任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实习生学习主动性96.77%高于对照组74.19%、(P<0.05)。观察组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临床工作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神经外科护理实习生在常规带教基础上结合3D打印技术打印模型教学,利于进一步帮助其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践成绩,尤其可提高胜任力,教学方式获得高度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3D打印技术 神经外科 护理带教 教学满意度 工作态度 通用能力 专业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完全拔管对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更换螺旋型鼻肠管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方奎 刘琰 +1 位作者 王海军 戴颖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9期162-16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完全拔管对更换螺旋型鼻肠管在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神经外科危重症监护室60例留置螺旋型鼻肠管42天到期后或堵管不可疏通需继续留置螺旋型鼻肠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不完全拔除螺旋型... 目的探讨不完全拔管对更换螺旋型鼻肠管在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神经外科危重症监护室60例留置螺旋型鼻肠管42天到期后或堵管不可疏通需继续留置螺旋型鼻肠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不完全拔除螺旋型鼻肠管法,即将螺旋型鼻肠管部分拔出,然后将新螺旋型鼻肠管与旧螺旋型鼻肠管捆绑一起重新置入胃内;对照组则完全拔出旧螺旋型鼻肠管,重新置入新的螺旋型鼻肠管。比较两组留置胃部的一次性成功率、胃部置管时间、通过幽门时间和置管总时间;观察置管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结果观察组置入胃部的一次性成功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为33.33%;观察组平均留置胃部时间(0.39±0.16)min和留置总时间(26.30±2.70)min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15±1.02)min、(28.95±3.00)min,均P<0.05]。在置管过程中,到达胃部阶段,观察组有6例出现并发症,对照组14例出现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幽门阶段,两组均未出现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更换鼻肠管时,不完全拔除螺旋型鼻肠管,提高了螺旋型鼻肠管一次性进入胃部的成功率,缩短了置管时间,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不失为更换螺旋型鼻肠管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型鼻肠管 神经外科 不完全拔管 危重症患者 置管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科低年资医护人员基于案例的PDG团队培训实施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可 伏蓉 岳晓研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33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对神经外科低年资医护人员进行基于案例的PDG团队培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19年12月,对医院35名神经外科低年资医护人员采用基于案例的PDG团队学习法进行培训,调查专业知识变化和对培训效果的评价。结果低年资医护... 目的探讨对神经外科低年资医护人员进行基于案例的PDG团队培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19年12月,对医院35名神经外科低年资医护人员采用基于案例的PDG团队学习法进行培训,调查专业知识变化和对培训效果的评价。结果低年资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考核总平均分由(76.65±7.61)分提高到(87.95±5.83)分(P<0.001),70%以上的培训者认为提高了职业综合素质。结论基于案例的PDG团队培训有利于神经外科低年资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质的综合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队学习 PDG 案例教学法 神经外科 低年资医护人员 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y适应模式在神经外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曾小凤 方及男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年第22期30-32,共3页
探讨Roy适应模式在神经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选取中国医科大学2013级护理本科专业实习生126人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2014级同专业实习生125人作为实验组,以Roy适应模式设计教学。教学结束后对2组学生进行综合能力考核,对... 探讨Roy适应模式在神经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选取中国医科大学2013级护理本科专业实习生126人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2014级同专业实习生125人作为实验组,以Roy适应模式设计教学。教学结束后对2组学生进行综合能力考核,对实验组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调查。实验组对该教学模式评价较高,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实践能力考核成绩分别为(28.32±5.31)分和(33.43±4.67)分(t=8.093,P<0.05),2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分别为(48.32±7.61)分和(51.01±6.72)分(t=2.968,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oy适应模式在神经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提高护理教学质量,对今后护理专业教学改革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Y适应模式 神经外科 临床护理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神经内镜经侧裂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崇丽 陆芳萍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探究超声辅助神经内镜经侧裂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手术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 目的探究超声辅助神经内镜经侧裂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手术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在超声辅助神经内镜下经侧裂入路治疗,对照组予以经侧裂入路传统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术中及术后情况、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为(92.25±2.17)%,明显高于对照组[(83.07±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血肿残余量、住院时间分别为(92.75±18.96)mL、(95.08±17.58)min、(3.72±0.82)mL、(9.27±1.22)d,均分别低于对照组[(311.68±37.87)mL、(179.29±16.73)min、(8.57±1.69)mL、(14.85±1.5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15、30 d的GCS分别为(9.62±1.09)、(11.57±1.23)、(13.71±1.57)分,分别高于对照组[(8.98±1.12)、(9.63±1.31)、(11.85±1.6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2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NIHSS评分为(9.85±0.8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3.87±0.92)分],术后ADL评分为(66.71±4.7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1.23±4.9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超声辅助神经内镜经侧裂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可获得满意的血肿清除率,能改善患者意识障碍程度,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还可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失血量和后血肿残余量,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超声引导 神经内镜 经侧裂入路 血肿清除术 手术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散张量成像在检测颅内肿瘤与周围脑白质神经纤维束解剖关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虹 韩奕勃 +4 位作者 呼虹宇 李婷 王帅 王义宝 仇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25-1129,共5页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检测颅内肿瘤与周围脑白质神经纤维束的解剖关系,探讨其对手术的指导作用及临床应用。方法采用Siemens 3.0T磁共振成像(MRI)系统,对79例颅内幕上肿瘤患者进行常规MRI及DTI扫描,应用DSI-Studio软件进行后...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检测颅内肿瘤与周围脑白质神经纤维束的解剖关系,探讨其对手术的指导作用及临床应用。方法采用Siemens 3.0T磁共振成像(MRI)系统,对79例颅内幕上肿瘤患者进行常规MRI及DTI扫描,应用DSI-Studio软件进行后处理成像,分析颅内肿瘤与周围脑白质神经纤维束间的解剖关系。分别获取肿瘤脑白质纤维区、肿瘤周围的水肿区、肿瘤周围脑白质纤维区、肿瘤对侧正常脑白质纤维区的各向异性(FA)分数值。结果所有患者的脑白质神经纤维束均有不同程度移位;肿瘤周围脑白质神经纤维束呈浸润或破坏者,肿瘤病理结果恶性程度高;脑白质神经纤维束破坏范围及程度与肿瘤的良恶性程度有关。在肿瘤脑白质纤维区,高级别胶质瘤FA值与低级别胶质瘤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肿瘤周围水肿区、肿瘤周围脑白质纤维区、肿瘤对侧正常脑白质纤维区,FA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TI能在活体无创、直观地显示颅内肿瘤与周围脑白质神经纤维束的解剖关系,对神经外科医生为颅内肿瘤患者术前制定手术方案、预测手术风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脑白质神经纤维束 颅内肿瘤 胶质瘤 神经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导航系统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被引量:18
15
作者 李思文 李龙 李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2-84,共3页
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行显微镜或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手术病例113例。与行常规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手术未使用神经导航的患者比较,应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手术入路与肿瘤... 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行显微镜或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手术病例113例。与行常规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手术未使用神经导航的患者比较,应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手术入路与肿瘤位置的偏差低。神经导航系统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手术中具有显著的优势,手术中对其进行合理的护理配合,可以加快手术进程,从而提升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导航系统 垂体瘤 护理配合 经鼻蝶入路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切除功能性垂体瘤术后激素水平改善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6
16
作者 王勇 吴冲 +1 位作者 张洪亮 王义宝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265-268,273,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与显微镜经鼻切除功能性垂体瘤术后激素改善的差异性。方法收集并分析2009年3月-2013年1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58例功能性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58例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显微镜下单鼻孔经鼻...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与显微镜经鼻切除功能性垂体瘤术后激素改善的差异性。方法收集并分析2009年3月-2013年1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58例功能性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58例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显微镜下单鼻孔经鼻蝶手术组34例;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手术组24例。每组患者根据不同激素功能类型分为泌乳素(PRL)腺瘤、生长激素(GH)腺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所有患者术后随访皆行垂体激素检测化验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显微镜组34例,术后激素恢复正常15例(44.1%),下降〉术前激素水平50%13例(38.2%),无变化6例(17.4%);内镜组共24例,术后恢复正常17例(70.8%),下降〉术前激素水平50%2例(8.3%),无变化5例(21%)。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检验,P〈0.05)。结论神经内镜经蝶手术切除功能性垂体腺瘤能显著改善垂体激素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优于显微镜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垂体瘤 神经内镜 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3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景治涛 刘佳 +3 位作者 班允超 李龙 杜绍楠 王运杰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发病率较低,报道较少,本文探讨其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35例病理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病例,根据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以及治疗,总结其诊疗的特点。结果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 目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发病率较低,报道较少,本文探讨其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35例病理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病例,根据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以及治疗,总结其诊疗的特点。结果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多以颅内压升高症状起病,伴共济失调症状,影像学MRI稍长或等T1信号、稍长或等T2信号,增强后呈均匀一致强化,可形成"缺口征"、"尖角征"、"握拳征"特征性表现,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多呈均匀高信号,磁共振波谱分析(MRS)表现为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中度降低,胆碱(Cho)升高,肌酸(Cr)轻度降低,可出现高大脂质(Lip)峰,肿瘤多表达B细胞或T细胞标记物,肿瘤增殖抗原(Ki67)阳性率多为30%-95%。治疗目前多以手术治疗明确病理,解除患者颅内高压症状,术后行以大剂量甲氨蝶呤为中心的化疗,辅以放疗。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临床表现难以与其他肿瘤鉴别,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定性,病理学与免疫组化有其独特的表现,治疗目前多以化疗为中心的综合治疗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显微手术 放疗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恶性黑色素瘤的显微外科治疗:二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军 郭宗泽 +5 位作者 王运杰 欧绍武 王义宝 邢德广 仇波 李婷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447-452,共6页
颅内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是中枢神经系统罕见肿瘤,而颅内继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则是临床常见的居第3位的颅内转移瘤,恶性程度高,患者预后不良,其诊断和治疗一直是神经外科领域的难点。本文回顾分析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2例颅内恶性黑色素瘤... 颅内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是中枢神经系统罕见肿瘤,而颅内继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则是临床常见的居第3位的颅内转移瘤,恶性程度高,患者预后不良,其诊断和治疗一直是神经外科领域的难点。本文回顾分析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2例颅内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等情况,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和治疗策略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脑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层脑电辅助下显微外科治疗以癫痫起病的幕上肿瘤 被引量:3
19
作者 仇波 欧绍武 +3 位作者 胡锦渠 王勇 吴鹏飞 王运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90-995,共6页
目的回顾分析65例以癫痫起病的幕上肿瘤在皮层脑电(ECo G)辅助下进行显微外科治疗的方法和结果。方法 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65例以癫痫起病的幕上肿瘤患者(病例组)接受了ECo G辅助的显微外科癫痫手术,其中15例颞叶肿瘤患者同时行深部... 目的回顾分析65例以癫痫起病的幕上肿瘤在皮层脑电(ECo G)辅助下进行显微外科治疗的方法和结果。方法 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65例以癫痫起病的幕上肿瘤患者(病例组)接受了ECo G辅助的显微外科癫痫手术,其中15例颞叶肿瘤患者同时行深部电极监测,并根据ECo G结果进行相应处理。对照组72例,仅接受单纯病灶切除术。结果病例组中33例患者行单纯病灶切除,另外32例行ECo G引导下的剪裁式癫痫手术。病例组和对照组预后达到EngelⅠ级者分别为57例(87.7%)和38例(52.8%)。2组病例中颞叶肿瘤的癫痫预后进行单独比较,EngelⅠ级者分别为12例(80%)和3例(20%)。结论对于以癫痫起病的幕上肿瘤,单纯病灶切除不能保证满意的术后癫痫控制。术中ECo G监测有助于定位致痫灶并评估手术效果,指导切除范围。对颞叶肿瘤,尤其非优势半球的病变,应行更具侵袭性的手术操作,如颞前叶切除术等,以获得满意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脑电图 癫痫 显微外科 肿瘤 致痫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对神经干细胞分化及神经元轴突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2
20
作者 乌优图 王运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9期5631-5635,共5页
背景:将大量的神经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后的神经细胞能否与其他神经细胞建立功能联系是目前解决神经干细胞应用于临床的重要问题之一。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影响,以及神经生长因子对神经轴突形成... 背景:将大量的神经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后的神经细胞能否与其他神经细胞建立功能联系是目前解决神经干细胞应用于临床的重要问题之一。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影响,以及神经生长因子对神经轴突形成和生长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7—06/2008—12在中国医科大学设备处完成。材料:清洁级二三天龄新生SD雄性大鼠3只,神经生长因子为peprotech公司产品。方法:酶消化和机械分离法相结合体外分离培养新生鼠神经干细胞,传至第4代的细胞克隆团行巢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剩余细胞团用机械法分散,采用有限稀释法进行单克隆神经干细胞培养,加入完全培养基制成10^8L^-1的单细胞悬液,分为2组滴入培养板,对照组加入10%FBS,诱导组加入10%FBS+50μg/L神经生长因子,培养5~7d。连续观察5个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染色阳性且未与其他神经元发生连接的孤立神经元,求助于以神经元为圆心的同心圆,分别计数内径为37.5μm和75μm圆环内的突触数量,将两者均值视为神经元轴突数量,通过此同心圆测量最长轴突的长度。主要观察指标:通过巢蛋白、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检测神经元数量及轴突数量、长度。结果:所培养出的细胞团均为巢蛋白阳性,诱导分化后均可产生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诱导分化第6天,诱导组神经元数量、单个神经元轴突数量、最长轴突长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3.301,2.982,4.012,P均〈0.01)。结论:神经生长因子可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的分化,还可以增加由神经干细胞分化而来的神经元突起数量及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元 轴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