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炎性因子变化及短期预后分析 被引量:25
1
作者 杜敬华 刘国军 +1 位作者 王位坐 包义君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14-17,共4页
目的分析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对炎性因子、神经功能影响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89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47例)和对照组(42例)2组。研究组行神... 目的分析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对炎性因子、神经功能影响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89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47例)和对照组(42例)2组。研究组行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神经功能及治疗后并发症,分析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因素。结果治疗前,2组炎性因子及神经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2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史、手术方式、入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有无破入脑室和出血量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改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且安全性较好。高血压病史、手术方式、入院GCS评分、有无破入脑室和出血量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2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磺酸对脑出血大鼠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陈世伟 张黎明 张峰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520-522,558,共4页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脑出血大鼠的神经细胞的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脑出血模型组、牛磺酸剂量治疗组,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在不同时间点测定神经细胞凋亡程度,研究牛磺酸对脑出血后神经细胞的作用,及其影响程度。结果:与模型组相比...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脑出血大鼠的神经细胞的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脑出血模型组、牛磺酸剂量治疗组,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在不同时间点测定神经细胞凋亡程度,研究牛磺酸对脑出血后神经细胞的作用,及其影响程度。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牛磺酸治疗组细胞凋亡细胞明显减少(P<0.05)。结论:牛磺酸可能通过多种途径来对大鼠脑出血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化学诱导 脑出血/药物疗法 牛磺酸/治疗应用 神经元 模型 动物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髓内肿瘤31例显微外科治疗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子强 张峰 陈世伟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82-183,共2页
目的评估显微外科治疗脊髓髓内肿瘤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6年7月至2002年10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31例脊髓髓内肿瘤的经验。结果室管膜瘤占51.6%,星形细胞瘤占32.3%,脂肪瘤占6.5%,上皮样囊肿占6.5%。全组手术全切除率为64.5%,16例... 目的评估显微外科治疗脊髓髓内肿瘤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6年7月至2002年10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31例脊髓髓内肿瘤的经验。结果室管膜瘤占51.6%,星形细胞瘤占32.3%,脂肪瘤占6.5%,上皮样囊肿占6.5%。全组手术全切除率为64.5%,16例室管膜瘤全切除,10例星形细胞瘤的全切除率为40%,近全切除率为30%,部分切除率为30%,2例脂肪瘤行大部分切除,1例转移瘤和2例上皮样囊肿为近全切除。结论脊髓髓内肿瘤以低恶性度肿瘤多见,手术效果较好,应尽早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显微外科治疗31例报告 被引量:1
4
作者 季建伟 张峰 +1 位作者 李子强 陈世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3-104,共2页
总结31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征及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全切除27例(87.1%),大部切除3例(9.7%),部分切除1例(3.2%)。30例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显微手术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是更为安全和有效的方法,未完全切除者术... 总结31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征及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全切除27例(87.1%),大部切除3例(9.7%),部分切除1例(3.2%)。30例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显微手术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是更为安全和有效的方法,未完全切除者术后放疗,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显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氯芬联合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峰 车玉琴 +2 位作者 王位坐 王亮 宋越群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347-349,共3页
目的 探讨巴氯芬联合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6月入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痛患者72例,按照用药方法 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采用奥卡西平单药口服治疗,观察组在... 目的 探讨巴氯芬联合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6月入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痛患者72例,按照用药方法 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采用奥卡西平单药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联合巴氯芬口服治疗,两组疗程均定为4周.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VAS评分及相关神经细胞因子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VAS评分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5-HT、SP、β-内啡肽水平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巴氯芬联合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在疗效、VAS评分上都显著优于单一使用奥卡西平,在相关神经细胞因子的改善程度上也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氯芬 奥卡西平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V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31例显微外科治疗
6
作者 李子强 张峰 陈世伟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61-62,共2页
目的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总结31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征及显微治疗方法。结果全切除27例(87.1%),大部分切除3例(9.7%),部分切除1例(3.2%)。结论显微手术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是更为安全... 目的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总结31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征及显微治疗方法。结果全切除27例(87.1%),大部分切除3例(9.7%),部分切除1例(3.2%)。结论显微手术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是更为安全和有效的方法,未完全切除者术后给予放疗,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 海绵状血管瘤 显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辅助颅内深部海绵状血管瘤显微外科治疗
7
作者 陈世伟 刘永军 赵宪林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9年第6期1058-1059,共2页
目的: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立体定向下微创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7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征及立体定向下微创治疗方法。结果:全切除26例(96.2%),大部分切除1例(3.8%),26例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结论:立体定向... 目的: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立体定向下微创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7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征及立体定向下微创治疗方法。结果:全切除26例(96.2%),大部分切除1例(3.8%),26例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结论: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是安全和有效的方法,未完全切除者术后放疗,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 海绵状血管瘤 显微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节苷脂辅助治疗对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位坐 庄媛 张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辅助治疗对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颅内血肿患者为对照组,仅给予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另选取30例颅内血肿患者为观察组,在颅内血肿清除术的基础上采用神经节苷脂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辅助治疗对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颅内血肿患者为对照组,仅给予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另选取30例颅内血肿患者为观察组,在颅内血肿清除术的基础上采用神经节苷脂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炎症因子水平、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术后28 d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28 d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2组的并发症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神经节苷脂辅助治疗能够显著改善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的神经功能,可能与其调节神经营养、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苷脂 颅内血肿清除术 炎症反应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营养治疗专家共识(2022版) 被引量:48
9
作者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 +23 位作者 魏俊吉 江荣才 张笑 胡锦 石广志 杭春华 邱炳辉 高亮 徐跃娇 黄齐兵 刘劲芳 奚才华 李敏 杨朝华 牛焕江 包义君 冯光 陈伟 邹志浩 张毅 陈慧娇 左玮 孙凤 徐学友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9期2236-2255,共20页
为促进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营养治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改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营养状况,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组织国内神经外科、重症及营养领域的专家撰写本共识。本共识系统总结了国内外文献,针对神经外科重... 为促进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营养治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改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营养状况,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组织国内神经外科、重症及营养领域的专家撰写本共识。本共识系统总结了国内外文献,针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营养治疗过程中的营养状态评估、营养治疗目标、肠内营养治疗、肠外营养治疗、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营养添加剂的使用以及特殊情况下的营养治疗、营养管理流程和护理八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形成43条推荐建议,旨在为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营养治疗提供指导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学) 重症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营养管理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脑出血硬通道与软通道微创穿刺术的Meta分析 被引量:21
10
作者 张泰铭 宋少谦 +2 位作者 于剑 赵宪林 王庭忠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硬通道与软通道微创穿刺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检索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网、Pubmed、Embase数据库,搜集硬通道与软通道微创穿刺术治疗脑出血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或病例对...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硬通道与软通道微创穿刺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检索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网、Pubmed、Embase数据库,搜集硬通道与软通道微创穿刺术治疗脑出血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或病例对照研究,并按特定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对所选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原始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比较两组的血肿清除率以及术后再出血、颅内感染、肺部感染、手术时间、病死率的差异。结果纳入13篇RCT和5篇病例对照研究,其中硬通道组849例,软通道组85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硬通道组的血肿清除率高于软通道组(P<0.05),且手术时间短于软通道组(P<0.05)。两者在术后再出血、颅内感染、肺部感染、病死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硬通道与软通道微创穿刺术均是治疗脑出血的有效术式,硬通道在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上优于软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微创穿刺术 硬通道 软通道 血肿清除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穿刺脑室外引流术联合早期腰大池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于剑 王庭忠 +2 位作者 高飞 王亮 赵宪林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437-440,共4页
探讨微创穿刺脑室外引流术联合早期腰大池引流术对第三和第四脑室血肿清除的效果。共54例脑室出血患者分别施行微创穿刺脑室外引流术、脑室内尿激酶灌洗联合早期腰大池引流术(联合治疗组)或单纯微创穿刺脑室外引流术。对两组患者术后... 探讨微创穿刺脑室外引流术联合早期腰大池引流术对第三和第四脑室血肿清除的效果。共54例脑室出血患者分别施行微创穿刺脑室外引流术、脑室内尿激酶灌洗联合早期腰大池引流术(联合治疗组)或单纯微创穿刺脑室外引流术。对两组患者术后第三和第四脑室血肿清除率进行比较显示,术后3d时联合治疗组血肿清除率〉85%的患者占59.26%(16/27),高于对照组的22.22%(6/27;x^2=7.670,P=0.006);术后2,3d联合治疗组第三和第四脑室血肿清除速度高于对照组(t=3.475,P=0.001)。术后3个月时联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81.48%(22/27),高于对照组的55.56%(15/27;)(x^2=4.207,P=0.040)。提示微创穿刺脑室外引流术联合早期腰大池引流术能够加快第三和第四脑室血肿清除速度,改善脑室出血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室 引流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性气压治疗联合仿生物电治疗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 被引量:17
12
作者 马爽 王驰 崔岩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57-360,365,共5页
目的探讨间歇性气压治疗(IPC)联合仿生物电治疗(NMES)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选择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1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下肢DVT预防措施分为NMES+IPC组(41例)、NMES组(43例)和IPC组... 目的探讨间歇性气压治疗(IPC)联合仿生物电治疗(NMES)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选择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1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下肢DVT预防措施分为NMES+IPC组(41例)、NMES组(43例)和IPC组(42例)。比较3组凝血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流情况以及DVT发生率。结果NMES+IPC组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股静脉血流速度明显高于NMES组和IPC组(P<0.05),D-二聚体水平、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水平、DVT发生率明显低于NMES组和IPC组(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接受NMES联合IPC治疗,有利于提高下肢血流速度,改善全身凝血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降低DVT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间歇性气压治疗 仿生物电治疗 深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宪林 姜宏舟 +2 位作者 杜敬华 刘国军 关永昌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2期184-185,共2页
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外科应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诊治583例神经系统疾病,包括:高血压脑出血413例、创伤性颅内血肿69例、脑室外引流56例、脑内脓肿9例、肺癌脑转移囊性病灶36例,取得满... 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外科应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诊治583例神经系统疾病,包括:高血压脑出血413例、创伤性颅内血肿69例、脑室外引流56例、脑内脓肿9例、肺癌脑转移囊性病灶36例,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 一次性使用 YL-1型 神经外科 应用 创伤性颅内血肿 神经系统疾病 中国医科大学
原文传递
17例急性脑梗死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潘海 高飞 +1 位作者 佟志勇 王运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77-379,共3页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梗死急性期动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尿激酶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17例,于溶栓前及溶栓后24h、7d、1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观察脑内及其他系统有无出血并发症,并观察肢体活动及意识改善情况。...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梗死急性期动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尿激酶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17例,于溶栓前及溶栓后24h、7d、1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观察脑内及其他系统有无出血并发症,并观察肢体活动及意识改善情况。结果溶栓后24h瘫痪肢体肌力提高3级4例,2级7例,1级5例,无变化1例;1个月时,发病3h内溶栓组神经功能缺损欧洲脑卒中量表(ESS)分值升高更明显。本组有1例大面积脑梗死溶栓后出现非症状性出血性脑梗死,2例于溶栓结束后出现轻微齿龈出血,无1例死亡。结论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其疗效较肯定,溶栓开始时间越早,疗效越好,在严格掌握适应证情况下应用比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卒中 动脉溶栓 尿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3
15
作者 赵宪林 姜宏舟 +1 位作者 杜敬华 王庭忠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537-539,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CT监视下颅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CT监视下颅脑穿刺术治疗的4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再出血的可能相关因... 目的探讨影响CT监视下颅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CT监视下颅脑穿刺术治疗的4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再出血的可能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90例患者再出血48例(9.7%)。手术时机(比值比=2.401,P=0.035)、术中首次抽吸量(比值比=3.012,P=0.001)、术后高血压控制情况(比值比=2.562,P=0.028)、肝脏疾病(比值比=1.987,P=0.037)等4个因素是影响CT监视下颅脑穿刺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T监视下颅脑穿刺术后再出血主要受手术时机、术中首次抽吸量、术后高血压控制情况、肝脏疾病影响,重视这些因素有利于再出血的早期识别与及时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危险因素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omai's CT立体定向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大脑深部肿瘤 被引量:6
16
作者 赵宪林 王庭忠 +1 位作者 杜敬华 韩斌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004-2005,共2页
目的分析和总结Komai'sCT立体定向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大脑深部肿瘤经验和方法。方法应用Komai'sCT立体定向仪辅助配合显微镜手术治疗大脑深部肿瘤13例,其中海绵状血管瘤6例,脑转移性肿瘤3例,侧脑室内脑膜瘤3例,丘脑胶质瘤1例。结... 目的分析和总结Komai'sCT立体定向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大脑深部肿瘤经验和方法。方法应用Komai'sCT立体定向仪辅助配合显微镜手术治疗大脑深部肿瘤13例,其中海绵状血管瘤6例,脑转移性肿瘤3例,侧脑室内脑膜瘤3例,丘脑胶质瘤1例。结果13例均达到预期治疗目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Komai'sCT立体定向辅助显微手术是一种定位准确、创伤较小、方便快捷、安全有效的微侵袭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立体定向 显微手术 脑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监视下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叶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宪林 姜宏舟 +1 位作者 刘国军 王庭忠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4308-4309,共2页
目的探讨CT监视下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叶出血的临床价值和疗效。方法选择就诊于我院的60例高血压脑叶出血患者,在CT监测下应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引流血肿,间断用尿激酶冲洗并引流出残留凝... 目的探讨CT监视下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叶出血的临床价值和疗效。方法选择就诊于我院的60例高血压脑叶出血患者,在CT监测下应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引流血肿,间断用尿激酶冲洗并引流出残留凝血块。评价标准:血肿体积减少量、平均手术时间、术前与术后GCS评分、临床疗效及远期随访。结果术后GCS评分平均增加2.0分,血肿体积平均减少53.6%,平均手术时间13.3 min,1 w内死亡率0.33%。结论 CT监视下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叶出血是一种简单快捷、定位准确、不用开颅和输血、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但要注意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叶出血 颅脑穿刺 CT Y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脊液引出在基底核脑出血微创穿刺术中的意义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庭忠 王亮 +2 位作者 杜敬华 高飞 赵宪林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412-413,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穿刺术抽吸基底核脑出血术后脑脊液引出对血肿清除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基底核区脑出血的临床资料,均行微创穿刺术,对比术后有脑脊液引出与无脑脊液引出血肿清除率的差异。结果术后有脑脊液引出34例,术后第3天...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穿刺术抽吸基底核脑出血术后脑脊液引出对血肿清除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基底核区脑出血的临床资料,均行微创穿刺术,对比术后有脑脊液引出与无脑脊液引出血肿清除率的差异。结果术后有脑脊液引出34例,术后第3天血肿清除率达85%以上者28例(82.4%);无脑脊液引出58例,术后第3天血肿清除率达85%以上者27例(46.6%);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创穿刺术治疗基底核区脑出血,术后脑脊液引出有助于血肿的排出。对基底核区出血破入脑室的病例,应选择合适的穿刺点使穿刺针尖更靠近脑室壁破口,以有利于引出脑脊液,提高血肿清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基底核区 脑脊液穿刺抽液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监视下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9
作者 赵宪林 王庭忠 +1 位作者 杜敬华 韩斌 《北京医学》 CAS 2008年第6期329-331,共3页
目的比较CT监视下和CT导向下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age,HICH)的疗效。方法对比分析50例CT监视下微创穿刺和86例CT导向微创穿刺治疗HICH患者的术中血肿清除率、术后3个月总病死率及术后3个月存活... 目的比较CT监视下和CT导向下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age,HICH)的疗效。方法对比分析50例CT监视下微创穿刺和86例CT导向微创穿刺治疗HICH患者的术中血肿清除率、术后3个月总病死率及术后3个月存活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CT监视下和CT引导下微创穿刺治疗HICH的血肿清除率为53.5%、36.8%,手术后3个月的总病死率为18.0%、34.9%,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CT监视下微创穿刺治疗HICH患者术后3个月ADL预后评价优于CT引导下微创穿刺治疗组。结论CT监视下微创穿刺治疗HICH效果优于CT引导下微创穿刺治疗HICH。CT监视下微创穿刺治疗HICH简便快捷、创伤小,是目前治疗HICH的最佳外科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微创穿刺术 CT监视 高血压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抽吸法在脑出血硬通道微创穿刺术的应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于剑 曹志 +1 位作者 宋越群 王庭忠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73-74,共2页
目的在脑出血硬通道微创穿刺术中使用旋转抽吸法,探讨该技术对血肿清除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脑出血行微创穿刺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使用旋转抽吸法为试验组,未行旋转抽吸法的5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肿清除率的... 目的在脑出血硬通道微创穿刺术中使用旋转抽吸法,探讨该技术对血肿清除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脑出血行微创穿刺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使用旋转抽吸法为试验组,未行旋转抽吸法的5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肿清除率的差异以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血肿位置、血肿体积、血肿平均CT值、手术时机及术前GCS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3 d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05)。随访1年,两组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存活病人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22)。结论在脑出血硬通道微创穿刺术中,根据首次抽吸后剩余血肿和穿刺针尖的位置关系,旋转调整穿刺针后再进行尿激酶注入和后续抽吸,有利于提高血肿清除率并改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微创穿刺 旋转抽吸法 血肿清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