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相关外泌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李伟伟 李归冀 +1 位作者 樊华 李剑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918-1921,共4页
外泌体是活细胞分泌到细胞外的微小囊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外泌体会影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病程进展。外泌体生物标志物的判定有可能作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疗效评价或者预后判断的依据。本文就白血病、淋巴瘤及其他... 外泌体是活细胞分泌到细胞外的微小囊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外泌体会影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病程进展。外泌体生物标志物的判定有可能作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疗效评价或者预后判断的依据。本文就白血病、淋巴瘤及其他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相关外泌体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血液病 免疫 生物标志 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中FANCF/BRCA1蛋白表达及甲基化的检测 被引量:2
2
作者 于艺冰 娄烨 +3 位作者 邓娜 宋辉 李峰敏 樊华 《疑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825-829,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液单个核细胞中FANCF/BRCA1蛋白表达及基因甲基化发生率,推测其与AML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6年9月—2015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大庆油田总医院血液科自愿签署...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液单个核细胞中FANCF/BRCA1蛋白表达及基因甲基化发生率,推测其与AML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6年9月—2015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大庆油田总医院血液科自愿签署试验知情同意书的AML患者101例作为研究对象(AML组),其中初发亚组65例,缓解亚组36例;以同期就诊的贫血患者20例为对照组。提取患者骨髓液中的单个核细胞,采用Western印迹法半定量分析FANCF/BRCA1蛋白表达,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FANCF/BRCA1基因的甲基化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组FANCE/BRCA1蛋白表达减低、FANCE/BRCA1基因甲基化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FANCF与BRCA1检测结果一致:蛋白的表达均与其基因甲基化状态呈负相关性(r=-0.834,P=0.006;r=-0.763,P=0.008)。而FANCF与BRCA1两基因的蛋白表达及甲基化无相关性(r=-0.051,P=0.821;r=-0.155,P=0.490)。结论 FANCF/BRCA1蛋白在AML患者中低表达,导致FA/BRCA1通路中断,与AML发病可能存在相关性。FANCE/BRCA1基因存在高度甲基化,提示两者基因高甲基化可能导致编码蛋白表达缺失,在AML的发病及进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NCF/BRCA1 髓系白血病 急性 甲基化特异聚合酶链反应 范可尼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后血糖的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闫寒冰 林敏 +1 位作者 张亚楠 樊华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5期807-809,共3页
淋巴瘤是血液系统较为常见的疾病,按病理和临床表现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在发达国家,淋巴瘤死亡率居于癌症死亡率的第6位。我国的死亡率为1.5/10万。NHL... 淋巴瘤是血液系统较为常见的疾病,按病理和临床表现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在发达国家,淋巴瘤死亡率居于癌症死亡率的第6位。我国的死亡率为1.5/10万。NHL是较常见的类型,占淋巴瘤的80%以上。近年来NHL的发病率在世界各国及我国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其死亡率也在逐年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联合化疗方案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修复基因XPD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闫寒冰 樊华 《医学综述》 2017年第4期680-683,688,共5页
人着色性干皮病D组基因(XPD)是一种重要的DNA修复基因,其基因产物为哺乳动物基本转录因子Ⅱ的核心成分,参与了真核生物转录起始和DNA核苷酸切除修复作用。XPD基因多态性参与了DNA修复过程,与多种肿瘤的发病风险存在相关性,目前涉及的领... 人着色性干皮病D组基因(XPD)是一种重要的DNA修复基因,其基因产物为哺乳动物基本转录因子Ⅱ的核心成分,参与了真核生物转录起始和DNA核苷酸切除修复作用。XPD基因多态性参与了DNA修复过程,与多种肿瘤的发病风险存在相关性,目前涉及的领域主要包括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造血及淋巴系统及皮肤及头颈部肿瘤等。研究XPD基因多态性与肿瘤的相关性,阐明其对肿瘤易感性的影响,将为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DNA修复基因 着色性干皮病D组基因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CGA数据对60岁以上不同分层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相关lncRNA的基因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悦 徐焕铭 樊华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20-25,共6页
目的通过对肿瘤基因组图谱(the concet genome atlas,TCGA)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得到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及其下游靶分子,对60岁以上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人群预后影响的相关信息。方法将... 目的通过对肿瘤基因组图谱(the concet genome atlas,TCGA)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得到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及其下游靶分子,对60岁以上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人群预后影响的相关信息。方法将TCGA数据库中60岁以上AML患者样本,根据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分为高危AML和低中危AML两组。通过R软件中的“edgeR”筛选得出差异表达的lncRNA/miRNA/mRNA。再利用R软件中的“survival”包对在高危AML与低中危AML中存在差异表达的lncRNA进行生存分析,并构建相互竞争的内源性RNA(ceRNA)网络。结果根据TCGA数据库中的lncRNA/miRNA/mRNA表达数据,综合分析得出10个经典lncRNA(AC009154.1,AC011124.1,AC093627.2,AC144450.1,AL035691.1,AL355974.2,AL441943.2,LINC00703,LINC01612和AC103702.2)与60岁以上AML患者预后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并得到了与这些lncRNA相关的ceRNA网络。此外,还进行了两者之间存在差异表达的mRNAs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结论可以通过干预这些lncRNA的表达,影响高龄AML患者预后,从而延缓或控制高龄AML患者病情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长链非编码RNA 肿瘤基因组图谱 竞争内源性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对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的早期评估 被引量:2
6
作者 孙玲玲 孟艳力 +2 位作者 宋广玉 胡晶晶 纪斌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年第25期56-58,共3页
目的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对肾损害的早期评估意义。方法选择42例初发MM患者(MM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MM组按照国际分期标准(ISS)分期:I期9例,Ⅱ期23例,Ⅲ期10例。分别... 目的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对肾损害的早期评估意义。方法选择42例初发MM患者(MM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MM组按照国际分期标准(ISS)分期:I期9例,Ⅱ期23例,Ⅲ期10例。分别测定其血清Cys-C、肌酐(SCr)及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并比较。结果MM组血清Cys-C水平高于对照组[(2.34±0.57)mg/L比(0.66±0.12)mg/L],且Cys-C水平随ISS分期的升高而升高[I,Ⅱ,Ⅲ期分别为(1.77±0.38),(2.11±0.46),(3.14±1.07)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ys-C水平与β2-MG水平以及SCr水平呈正相关(r=0.760,0.694,P〈0.05)。结论MM患者血清Cys-C水平上调,并与肾损害及肿瘤负荷有关;其可作为评价早期肾损害及肿瘤负荷的潜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胱抑素C Β2-微球蛋白 肾功能
原文传递
非门脉高压性腹水216例良恶性诊断临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孙玲玲 张天彪 姜敏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57-458,共2页
关键词 腹水 渗出液 腹膜活检 腹水细胞学检查 肿瘤标志物
原文传递
FANCD2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邓娜 娄晔 +2 位作者 于一冰 周珩 樊华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586-588,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FANCD2蛋白的表达,探讨AML的发病机制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7年9月至2015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四医院血液科收治的AML患者108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FANCD2蛋白的表达...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FANCD2蛋白的表达,探讨AML的发病机制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7年9月至2015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四医院血液科收治的AML患者108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FANCD2蛋白的表达。结果本组108例AML患者骨髓标本中,FANCD2蛋白在AML初诊组、完全缓解组、复发组及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63.0%、5.0%和71.4%;初诊组与对照组、完全缓解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与对照组、完全缓解组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完全缓解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组与复发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ANCD2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可作为AML诊断或预后评估的检测指标,与AML的发生、复发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NCD2 急性髓系白血病 免疫组化 范可尼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NCQ蛋白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表达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邓娜 陈营会 +3 位作者 李归冀 李敏曦 刘畅 樊华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1244-1246,共3页
目的探讨FANCQ蛋白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自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血液科就诊的AML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将本组患者分为AML初治组(n=31)和AML完全缓解组(n=36)。并选取同期在我院诊断... 目的探讨FANCQ蛋白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自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血液科就诊的AML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将本组患者分为AML初治组(n=31)和AML完全缓解组(n=36)。并选取同期在我院诊断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35例为对照组。应用Western blot印迹法检测各组中FANCQ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AML初治组FANCQ蛋白表达灰度值为(0.848±0.076),AML完全缓解组为(0.292±0.027),对照组为(0.273±0.026)。AML初诊组FANCQ的表达与对照组、完全缓解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L完全缓解组FANCQ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ANCQ蛋白在AML患者中高表达,可能与AML的发病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NCQ 急性髓系白血病 范可尼贫血症 核苷酸切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PD/ERCC2 mRNA在柔红霉素处理的THP-1细胞系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表达的研究
10
作者 闫寒冰 王晓鸥 +1 位作者 邓娜 樊华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7期912-915,共4页
目的探讨柔红霉素对人着色性干皮病基因组D(XPD)[又称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2(ERCC2)]的影响,以及XPD/ERCC2基因与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病、缓解的相关性。方法检测并比较急性髓系白血病THP-1细胞系采用不同浓度(0.025、0.05、0.25、1.25μmo... 目的探讨柔红霉素对人着色性干皮病基因组D(XPD)[又称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2(ERCC2)]的影响,以及XPD/ERCC2基因与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病、缓解的相关性。方法检测并比较急性髓系白血病THP-1细胞系采用不同浓度(0.025、0.05、0.25、1.25μmol/L)、不同作用时间(12、24 h)柔红霉素处理后的XPD/ERCC2 mRNA的相对表达量。检测并比较急性髓系白血病初诊组(26例)、完全缓解组(21例)及缺铁性贫血(35例)三组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XPD/ERCC2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THP-1细胞系用0.025、0.05、0.25、1.25μmol/L浓度盐酸柔红霉素处理12 h时,XPD/ERCC2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是0.949±0.184、1.738±0.495、1.629±0.191、2.376±0.908,处理24 h时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394±0.128、2.298±0.698、2.318±0.089、4.156±1.617,THP-1细胞系XPD/ERCC2 mRNA相对表达量随柔红霉素浓度的递增和作用时间的递增而递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初诊组、完全缓解组、缺铁性贫血组患者髓单个核细胞中XPD/ERCC2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XPD/ERCC2 mRNA在THP-1细胞系中的相对表达量,随柔红霉素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加,随药物作用时间增加而增加,其表达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发病、缓解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着色性干皮病D组基因/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2 柔红霉素 急性髓系白血病 THP-1细胞系
原文传递
原发性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分析
11
作者 孙玲玲 《中国地方病防治》 2014年第S2期192-192,共1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MALT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原发性胃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经胃镜确诊33例,HP阳性45例,全组5年生存率59.5%,ⅠE期、ⅡE期5年生存率61.8%,ⅢE期、ⅣE期50%。结论临床无特异性。...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MALT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原发性胃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经胃镜确诊33例,HP阳性45例,全组5年生存率59.5%,ⅠE期、ⅡE期5年生存率61.8%,ⅢE期、ⅣE期50%。结论临床无特异性。H pylori感染与胃MALT淋巴瘤存在关系。给予抗H pylori治疗,以手术为主,辅助化疗或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幽门螺杆菌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