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燃煤电厂SO_3控制及脱除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秀如 赵勇 +2 位作者 孙漪清 胡小夫 陈锋 《电力科学与工程》 2018年第2期56-62,共7页
三氧化硫(SO_3)是燃煤电厂烟气污染物之一,主要来源于锅炉燃烧和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系统。SO_3的生成量受燃料中硫含量、燃烧方式、脱硝催化剂成分及结构形式、飞灰组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SO_3与水蒸气反应生成H2SO4雾滴,排入大气可形... 三氧化硫(SO_3)是燃煤电厂烟气污染物之一,主要来源于锅炉燃烧和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系统。SO_3的生成量受燃料中硫含量、燃烧方式、脱硝催化剂成分及结构形式、飞灰组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SO_3与水蒸气反应生成H2SO4雾滴,排入大气可形成二次颗粒硫酸盐,引发雾霾、酸雨等灾害性天气。烟气中SO_3含量过高时易引起设备积灰、堵塞、腐蚀等问题,影响机组安全运行。基于SO_3的生成机理,综述了燃煤电厂SO_3控制及脱除技术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锅炉燃烧过程中控制、脱硝催化剂优化、炉后烟道内喷碱性吸收剂以及现有设备联合协同等脱除SO_3的技术方法,分析了不同技术的适用性和局限性,为今后燃煤发电机组烟气SO_3控制及脱除技术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展望了SO_3控制及脱除技术未来研究方向,在深入研究SO_3生成机理的基础上,将源头治理和炉后脱除相结合,开展多种污染物联合脱除技术,针对不同机组,选择适宜的技术路线,探索提高SO_3脱除效率的有效途径,并进行技术经济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3 SO3控制及脱除技术 协同脱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电厂SCR脱硝系统氨逃逸率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游松林 罗洪辉 +4 位作者 王振 姚勇琪 刘秀如 孙漪清 陈锋 《华电技术》 CAS 2019年第2期55-59,共5页
基于燃煤电厂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原理,揭示氨逃逸的原因和对机组运行的危害。分析认为,影响SCR脱硝系统氨逃逸率的因素包括脱硝催化剂性能、烟气流场均匀性、锅炉运行方式、喷氨控制逻辑、仪器仪表及测量方式等。针对SCR系统氨逃... 基于燃煤电厂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原理,揭示氨逃逸的原因和对机组运行的危害。分析认为,影响SCR脱硝系统氨逃逸率的因素包括脱硝催化剂性能、烟气流场均匀性、锅炉运行方式、喷氨控制逻辑、仪器仪表及测量方式等。针对SCR系统氨逃逸率的影响因素,结合电厂机组实际运行情况,提出降低氨逃逸率的控制策略,可为国内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及SCR系统性能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脱硝系统 选择性催化还原 超低排放 氨逃逸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电厂SCR烟气脱硝喷氨静态混合技术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徐波 陈锋 +2 位作者 孙漪清 刘秀如 赵勇 《能源与节能》 2017年第10期86-87,110,共3页
对比分析线性控制喷氨格栅、分区控制喷氨格栅及喷氨静态混合技术,指出静态混合喷氨技术是目前喷氨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并详细介绍了国内外静态喷氨混合技术及其研究进展。今后开发高效低阻扰流静态混合装置及与之配合的喷氨量控制方法... 对比分析线性控制喷氨格栅、分区控制喷氨格栅及喷氨静态混合技术,指出静态混合喷氨技术是目前喷氨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并详细介绍了国内外静态喷氨混合技术及其研究进展。今后开发高效低阻扰流静态混合装置及与之配合的喷氨量控制方法是SCR烟气脱硝喷氨静态混合技术的研发重点,也是解决燃煤电厂SCR系统喷氨不均及氨逃逸问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脱硝 选择性催化还原 静态混合 喷氨格栅 分区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研究院在企业集团科研创新体系中重要作用的研究——以发电集团中央研究院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锋 《科技经济市场》 2017年第10期103-105,共3页
为了更好地实现发展战略,中央研究院是大型企业集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本文结合发电集团中央研究院阐述了中央研究院在大型企业集团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必要性,从职责定位、科研与产业的对接问题、科研创新体系建设、资金的筹集及... 为了更好地实现发展战略,中央研究院是大型企业集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本文结合发电集团中央研究院阐述了中央研究院在大型企业集团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必要性,从职责定位、科研与产业的对接问题、科研创新体系建设、资金的筹集及使用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建设成功的中央研究院,对中央研究院的组织结构及运作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研究院 创新体系 科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集团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浅析
5
作者 张锋 《技术与市场》 2018年第7期113-114,共2页
地热资源是清洁环保的新型可再生能源,加快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通过对地热资源特点、类型、分布,以及中外地热能利用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对地热资源的发展前景、宏观政策分析及存在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并对能源集团开展地... 地热资源是清洁环保的新型可再生能源,加快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通过对地热资源特点、类型、分布,以及中外地热能利用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对地热资源的发展前景、宏观政策分析及存在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并对能源集团开展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 开发利用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Mo/Al_2O_3催化剂上硫转移反应的研究
6
作者 张圣鹏 徐永强 +2 位作者 吕恩静 柴永明 刘晨光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94-500,共7页
制备了以γ-Al2O3为载体的Ni-Mo催化剂,并用于FCC汽油的加氢硫转移反应。对Ni-Mo/Al2O3催化剂上的硫转移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对硫转移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硫醇与烯烃的反应在催化剂表面的加氢活性位上进行,小... 制备了以γ-Al2O3为载体的Ni-Mo催化剂,并用于FCC汽油的加氢硫转移反应。对Ni-Mo/Al2O3催化剂上的硫转移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对硫转移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硫醇与烯烃的反应在催化剂表面的加氢活性位上进行,小分子的硫醇发生加氢脱硫,生成吸附态H2S,吸附态的H2S与烯烃反应,生成大分子硫醇和硫醚;另外小分子硫醇还可直接与烯烃发生反应,生成硫醚。提高反应温度、压力、氢油比或降低空速,均可提高催化剂的硫转移反应活性,轻质硫转化率得到明显提高,且单烯选择性还能维持在98%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转移 轻质硫 单烯选择性 反应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礁地震地质综合识别技术——以ZJ坳陷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邢占涛 韩建光 +1 位作者 何文刚 任玉秀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7-180,共4页
生物礁因具高孔隙度、高渗透率且富含大量的油气资源而得到广泛关注。生物礁在地震剖面上的反射特征与火成岩体、火山锥、砂体、古潜山、泥底辟及岩丘等地质体极为相似,构造解释和识别相对困难。为此,以ZJ坳陷区生物礁为例进行地震地质... 生物礁因具高孔隙度、高渗透率且富含大量的油气资源而得到广泛关注。生物礁在地震剖面上的反射特征与火成岩体、火山锥、砂体、古潜山、泥底辟及岩丘等地质体极为相似,构造解释和识别相对困难。为此,以ZJ坳陷区生物礁为例进行地震地质综合识别研究,通过宏观地震相、地震属性、地震反演及沉积相等综合分析,正确地识别出了古隆起生物礁、台地边缘生物礁和斜坡—盆地中孤立礁等3种类型生物礁,同时利用生物礁相模式对单个礁体进行解剖,准确识别礁体边界,共划分出7个生物礁有利区,解决了该区无井区生物礁识别问题,从而为勘探甜点区优选提供有利依据,大大提高了钻探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地质解释 生物礁 振幅强度 瞬时相位 速度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CC汽油选择性加氢硫转移催化剂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圣鹏 徐永强 +2 位作者 吕恩静 柴永明 刘晨光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24,共7页
制备了以γ-Al2O3为载体的Ni基选择性加氢硫转移催化剂Mo-Ni/γ-Al2O3,并用于催化裂化(FCC)汽油的加氢硫转移反应。对比了预硫化型和氧化型Mo-Ni/γ-Al2O3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并考察了无氧焙烧温度、活性组分负载量对预硫化型Mo-Ni/γ... 制备了以γ-Al2O3为载体的Ni基选择性加氢硫转移催化剂Mo-Ni/γ-Al2O3,并用于催化裂化(FCC)汽油的加氢硫转移反应。对比了预硫化型和氧化型Mo-Ni/γ-Al2O3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并考察了无氧焙烧温度、活性组分负载量对预硫化型Mo-Ni/γ-Al2O3催化剂加氢硫转移催化性能的影响。采用模型化合物研究了硫醇在MoNi/γ-Al2O3催化下的反应,考察了烯烃和硫醇对硫转移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氧焙烧温度400℃下制备得到的w(NiO)=8.2%、w(MoS2)=5.6%的预硫化型Mo-Ni/γ-Al2O3催化剂具有相对较高的加氢硫转移反应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硫醇与烯烃的反应在催化剂表面的加氢活性位上进行,硫醇先加氢脱硫,生成吸附态H2S,吸附态H2S再与吸附的烯烃反应生成大分子硫醇或硫醚,达到硫转移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硫化型催化剂 轻质硫化合物 加氢 硫转移 硫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城发电公司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性能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马治安 赵光勋 +2 位作者 王海柱 郭帆 董方 《华电技术》 CAS 2014年第8期1-2,5,共3页
针对陕西华电蒲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衬板、分离器、锁气器、钢球材质和配比、一次热风道系统、大齿轮喷射油装置和大齿轮罩密封风机存在的问题,进行性能优化及改造,改造后,锅炉的大渣质量分数由17%降至5%~7%,飞灰可燃... 针对陕西华电蒲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衬板、分离器、锁气器、钢球材质和配比、一次热风道系统、大齿轮喷射油装置和大齿轮罩密封风机存在的问题,进行性能优化及改造,改造后,锅炉的大渣质量分数由17%降至5%~7%,飞灰可燃物质量分数由6%降至3%左右,提高了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 锅炉大渣 飞灰可燃物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多能互补能源系统发展及政策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秀如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8年第7期1-4,共4页
近几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取得长足发展,水电装机、风电并网容量、新增光伏产业及生物质能利用规模等均居世界前列,但发展中的矛盾及问题也逐渐显露。多能互补能源系统发展背景单一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遇到瓶颈可再生能源具有间歇... 近几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取得长足发展,水电装机、风电并网容量、新增光伏产业及生物质能利用规模等均居世界前列,但发展中的矛盾及问题也逐渐显露。多能互补能源系统发展背景单一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遇到瓶颈可再生能源具有间歇性、随机性和波动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系统 互补 可再生能源发电 生物质能利用 水电装机 世界前列 光伏产业 间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电厂SCR预除尘技术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柳冠青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第32期30-32,共3页
为减轻飞灰对SCR催化剂和空预器等设备的负面影响,在SCR之前设置烟气预除尘装置,其必要性和意义已经逐渐引起行业内的重视。该文分析了燃煤电厂尾部烟气SCR预除尘对SCR系统、空预器和除尘器等工艺环节和设备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基于不... 为减轻飞灰对SCR催化剂和空预器等设备的负面影响,在SCR之前设置烟气预除尘装置,其必要性和意义已经逐渐引起行业内的重视。该文分析了燃煤电厂尾部烟气SCR预除尘对SCR系统、空预器和除尘器等工艺环节和设备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基于不同机理的SCR预除尘技术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SCR预除尘技术 适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轮机运行初期故障诊断与预警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贺 柳玉宾 《热力透平》 2021年第4期266-269,275,共5页
为了在早期燃气轮机机组运行过程中发现潜在的机组故障,提出了使用门控循环单元(GRU)构建基线模型的参数趋势分析方法。针对早期燃气轮机缺乏历史故障数据,难以对机组进行具体的故障定位的问题,考虑到机组发生故障会使机组性能发生变化... 为了在早期燃气轮机机组运行过程中发现潜在的机组故障,提出了使用门控循环单元(GRU)构建基线模型的参数趋势分析方法。针对早期燃气轮机缺乏历史故障数据,难以对机组进行具体的故障定位的问题,考虑到机组发生故障会使机组性能发生变化,进而促使燃气轮机的运行参数发生变化,将神经网络建立的基准模型与运行参数实际值的参数偏差作为监测对象,设立偏差阈值,从而在燃气轮机运行异常时发出预警。该方法在初期燃气轮机的故障预警中是一个简单有效的系统异常分析方法,研究内容可以为后续的故障分类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控循环单元 参数趋势分析 误差监测 故障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厂汽车卸煤沟扬尘治理技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生伦 李凌月 《山东化工》 CAS 2018年第21期198-201,206,共5页
电厂汽车卸煤沟在运输、装卸等过程向大气逸散而产生的粉尘严重污染电厂环境,针对该问题,设计了全封闭技术方案,并在封闭汽车卸煤沟中安装喷洒抑尘系统,以使粉尘污染得到治理,达到环保要求。
关键词 卸煤沟 扬尘 全封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雾蒸发中单个液滴蒸发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珍 《低碳世界》 2016年第31期265-266,共2页
本文以高温气流中单个液滴蒸发为对象,建立液滴与气流间的传热传质模型,分析单个液滴的运动过程和热质传递特性,计算获取了液滴直径和完全蒸发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同液滴初始条件下,来流温度越高和速度越大,液滴与来流气体间的... 本文以高温气流中单个液滴蒸发为对象,建立液滴与气流间的传热传质模型,分析单个液滴的运动过程和热质传递特性,计算获取了液滴直径和完全蒸发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同液滴初始条件下,来流温度越高和速度越大,液滴与来流气体间的传热和传质过程越强,液滴完全蒸发时间越短,其中来流速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液滴刚刚进入气体的初期蒸发阶段,而来流温度则通过平衡阶段传热温差来影响液滴蒸发,且通过增大液滴与来流间速度差,即可强化液滴的非平衡蒸发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滴 蒸发 传热 传质 仿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地震时深速度分析方法研究——以Bright盆地为例
15
作者 张锋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6年第11期-,共3页
Bright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近海边缘盆地之一,资源潜力巨大;但是前期未能找到有效圈闭,钻遇有效储层,主要问题在于不能准确地换算出储层真实深度。影响时深转换的因素有很多,经过研究发现,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种:水深横向变化较大、... Bright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近海边缘盆地之一,资源潜力巨大;但是前期未能找到有效圈闭,钻遇有效储层,主要问题在于不能准确地换算出储层真实深度。影响时深转换的因素有很多,经过研究发现,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种:水深横向变化较大、构造发育复杂多样、工区横向的跨度较大、速度资料相对较少且没有深层速度资料,严重制约了时深转换的精度。为了准确找到有效圈闭,有必要重新开展全区精细构造解释和速度分析,通过纵向利用单井回归深层速度,横向利用层位约束速度建模的方法,计算不同层系速度网格速度,进而进行分层系变速度成图,大大提高了时深转换的精度,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ight盆地 速度分析 变速成图 速度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提升发电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
16
作者 张锋 《知识经济》 2017年第7期81-82,共2页
通过国内外能源经济环境及能源科技发展趋势的分析,对我国发电企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在新形势下对发电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给出了措施建议,以促进发电企业可持续创新发展。
关键词 发电企业 新形势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介质中示踪剂渗流的油藏特征色谱效应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同敬 姜宝益 +2 位作者 刘睿 张新红 谢晓庆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8-63,共6页
国内外矿场实践证明,目前油田井间示踪监测解释中存在解释模型部分明显偏离了合理的范畴,存在考虑因素过于单一、片面的问题,不能很好适应多孔介质复杂渗流的定量化描述,为此设计完成了示踪剂微观可视化实验和天然长岩心驱替实验,定性... 国内外矿场实践证明,目前油田井间示踪监测解释中存在解释模型部分明显偏离了合理的范畴,存在考虑因素过于单一、片面的问题,不能很好适应多孔介质复杂渗流的定量化描述,为此设计完成了示踪剂微观可视化实验和天然长岩心驱替实验,定性、定量的分析多孔介质示踪剂渗流特征,并提出了示踪剂渗流具有的油藏特征色谱效应。示踪剂微观可视化实验显示:油藏特征色谱效应的基础是存在的,即小分子示踪剂可以进入束缚水、不连通孔隙及低渗团块。天然长岩心驱替实验显示:小尺寸非均质强的天然长岩心,水的突进和绕流明显,油藏特征色谱效应明显,水的运移速度和示踪剂孔隙运移速度差距大。对井间示踪剂监测的量化解释和定性认识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踪剂 色谱效应 多孔介质渗流 实验 可视化 天然长岩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TI介质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 被引量:17
18
作者 韩建光 王赟 +1 位作者 张晓波 刑占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7-273,3,共7页
本文基于各向异性运动学射线追踪和动力学射线追踪,在各向同性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算法的基础上,给出了各向异性高斯束叠前偏移方法原理,提出了一种适用于VTI介质的P波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方法。针对水平层状VTI介质模型,分析了各向异性... 本文基于各向异性运动学射线追踪和动力学射线追踪,在各向同性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算法的基础上,给出了各向异性高斯束叠前偏移方法原理,提出了一种适用于VTI介质的P波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方法。针对水平层状VTI介质模型,分析了各向异性参数ε和δ对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的影响。对多层页岩模型和SEG/Hess模型偏移试算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是一种准确有效的VTI介质叠前深度偏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TI介质 各向异性 射线追踪 高斯束叠前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韩建光 张晓波 +3 位作者 邢占涛 陈鹏 王赟 于常青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16年第3期403-409,共7页
高斯束偏移方法是一种优秀的偏移算法,不仅具有接近于波动方程偏移方法的成像精度,而且保留了Kirchhoff偏移方法高效、灵活的优点。高斯束偏移成像效果以及计算效率受许多因素影响,这里以二维共炮域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方法为基础,分析... 高斯束偏移方法是一种优秀的偏移算法,不仅具有接近于波动方程偏移方法的成像精度,而且保留了Kirchhoff偏移方法高效、灵活的优点。高斯束偏移成像效果以及计算效率受许多因素影响,这里以二维共炮域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方法为基础,分析了初始束宽、成像角度及速度光滑程度对偏移效果和效率的影响机理,并通过洼陷模型、Marmousi模型以及Sigsbee 2B模型的偏移试算,对初始束宽、成像角度以及速度光滑程度对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斯束 叠前深度偏移 影响因素 数值模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锅炉受热面壁温监测数据的时序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沙骁 黄骞 +1 位作者 柳冠青 李水清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75-481,共7页
基于600MW机组的实际运行数据,研究了机组负荷及锅炉典型受热面壁温数据的时域及频域特征.在350MW的低负荷段,发现了屏式过热器、高温过热器、高温再热器等部位各屏间温差较大(约100℃),这可能是由于烟气侧排布方式及管内工质流量不均... 基于600MW机组的实际运行数据,研究了机组负荷及锅炉典型受热面壁温数据的时域及频域特征.在350MW的低负荷段,发现了屏式过热器、高温过热器、高温再热器等部位各屏间温差较大(约100℃),这可能是由于烟气侧排布方式及管内工质流量不均匀所导致的;同一屏内各管壁温差异与受热面部位相关,即高温过热器及高温再热器处温差较小,屏式过热器处差异较大,潜在的超温风险更高.基于频域分析,发现在不同机组运行负荷下,受热面壁温均具有与机组负荷波动相同的特征频率(对应周期为30~40 min),这对壁温预测及超温异常的监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锅炉 受热面壁温 机组负荷 快速傅里叶变换 频域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