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菟箭合剂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蛋白激酶C活性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朴元林 梁晓春 +2 位作者 杨楠 尹德海 左萍萍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85-689,共5页
目的 :观察菟箭合剂对实验性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蛋白激酶C(PKC)活性、肾功能及肾脏结构的影响。方法 :单肾切除加链脲佐菌素 (STZ)腹腔注射制作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中药菟箭合剂 (2 0g·kg-1·d-1)和阳性对照药缬沙坦 (2 0mg... 目的 :观察菟箭合剂对实验性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蛋白激酶C(PKC)活性、肾功能及肾脏结构的影响。方法 :单肾切除加链脲佐菌素 (STZ)腹腔注射制作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中药菟箭合剂 (2 0g·kg-1·d-1)和阳性对照药缬沙坦 (2 0mg·kg-1·d-1)干预治疗 12周 ,用氚标记的二丁酸佛波醇酯 ([3 H]PDBu)结合法测定大鼠肾组织PKC活性 ,检测 2 4h尿蛋白排出量 (Upro) ,肾脏常规染色光镜观察病理变化。结果 :12周时单肾糖尿病大鼠肾组织出现肾小球硬化病理改变 ,Upro明显升高 ,细胞膜PKC活性 (mPKC)明显升高 ,细胞浆PKC活性 (cPKC)明显降低 ,mPKC和cPKC比值 (M/C)明显升高。菟箭合剂和缬沙坦干预治疗显著降低Upro ,降低mPKC和M/C ,升高cPKC(P <0 .0 1) ,改善肾组织病理改变。结论 :菟箭合剂对单肾切除STZ糖尿病大鼠具有肾保护作用 ,推测部分地通过抑制肾组织PKC激活途径来达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菟箭合剂 糖尿病 大鼠 肾组织 蛋白激酶C 酶活性 缬沙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心肌糖基化终产物受体mRNA表达及仙贞片对其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潘明政 郭赛珊 +3 位作者 梁晓春 唐代屹 张建伟 孙仁宇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773-775,共3页
目的 :观察仙贞片对糖尿病大鼠心肌内皮细胞蛋白非酶糖基化终产物受休mRNA(RAGE mRNA)高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左下腹腔内单次注射造成糖尿病大鼠模型 ,随机分模型组、仙贞片组及氨基胍组各 10只 ,另设正常对照组 10只。应... 目的 :观察仙贞片对糖尿病大鼠心肌内皮细胞蛋白非酶糖基化终产物受休mRNA(RAGE mRNA)高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左下腹腔内单次注射造成糖尿病大鼠模型 ,随机分模型组、仙贞片组及氨基胍组各 10只 ,另设正常对照组 10只。应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RAGE mRNA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心肌内皮细胞RAGE mRNA表达灰度值明显增高 ,出现过度表达。仙贞片治疗后心肌内皮细胞RAGE mRNA表达灰度值降低 ,与氨基胍组相近似 (P >0 0 5 ) ,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显示仙贞片与氨基胍一样 ,可显著下调RAGE mRNA的过度表达 ,对糖尿病大鼠心肌RAGE mRNA高表达有明显调节作用。结论 :仙贞片对高血糖造成的心肌损害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贞片 实验研究 糖尿病 心肌 蛋白非酶糖基化终产物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红素诱导神经细胞凋亡及对其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胆红素对中枢神经细胞损伤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韩张 胡萍 倪道凤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43-246,T001,共5页
目的 观察胆红素诱导人神经母细胞瘤SH SY5Y细胞凋亡及对其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membranepotential,MMP)的影响 ,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对中枢神经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及在听神经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将胆红素 (0 0 2g/L)直接作用... 目的 观察胆红素诱导人神经母细胞瘤SH SY5Y细胞凋亡及对其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membranepotential,MMP)的影响 ,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对中枢神经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及在听神经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将胆红素 (0 0 2g/L)直接作用于体外培养的SH SY5Y细胞 ,在不同时间点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及存活情况 ;经Hoechst332 5 8染色后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的形态变化 ;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率 ;经罗丹明 12 3染色后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 在 0 0 2g/L胆红素作用下 ,SH SY5Y细胞 2h后即可见较多细胞皱缩、变圆 ,4h可见有少数细胞飘起 ,细胞轮廓不清 ,6h可见大部分细胞飘起 ,并已开始崩解 ;染色质在胆红素作用 6h出现典型的凋亡样改变 ;细胞凋亡率随作用时间的延长明显增加 ,3h为 19 4 % ,4h为 76 4 % ,6h达到 79 0 % ;在胆红素作用 1h后反映线粒体膜电位相对荧光强度即由 (16 6± 1 5 5 6 )U下降到 (7 11± 0 70 1)U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并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进一步降低。结论 胆红素作用早期即可导致SH SY5Y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 ,既而发生凋亡 ,提示通过诱导听觉中枢神经元凋亡可能在高胆红素血症所致的听力损伤和听神经病发病中起重要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红素 脱噬作用 线粒体膜电位 MMP 神经母细胞瘤 听神经疾病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龙胶囊对局部肿瘤切除前后不同时间施药抑制术后复发及转移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高进 刘玉琴 +4 位作者 赵雪梅 顾蓓 薛克勋 李建生 杨红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研究JLC对小鼠宫颈癌(U14)移植后,手术切除局部原发瘤之前、后用药,观察抑制肿瘤术后局部复发和术后转移的作用。方法:以小鼠宫颈癌(U14)双向高转移模型为对象,以JLC在肿瘤切除前5天和后5天两组用药进行对比,又以相同分... 目的:研究JLC对小鼠宫颈癌(U14)移植后,手术切除局部原发瘤之前、后用药,观察抑制肿瘤术后局部复发和术后转移的作用。方法:以小鼠宫颈癌(U14)双向高转移模型为对象,以JLC在肿瘤切除前5天和后5天两组用药进行对比,又以相同分组的环磷酰胺化疗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1)环磷酰胺对U14的局部复发及复发转移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术前组抑瘤率为93.7%,转移抑制率为55.7%;术后组抑瘤率为35.1%,转移抑制率为34.1%;术前组肺转移抑制率为100.0%。2)JLC对U14的局部复发和复发转移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术前组抑瘤率为67.3%;转移抑制率为47.6%;术后组抑瘤率为73.0%,转移抑制率为42.3%;术前组肺转移抑制率为86.5%。无论术前或术后组肺转移抑制率均高于淋巴结转移。结论:金龙胶囊对术后复发转移抑制作用,术前用药优于术后用药。局部抑瘤率均在60.0%以上,转移抑制率均在40.0%以上。因此JLC在手术前和手术后给药均可抑制局部复发和复发转移。提示手术时合并使用JLC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治疗 转移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干细胞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杨锋 张世馥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97-403,共7页
胰岛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糖尿病的一条新途径 ,它可避免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所面临的胰腺供体匮乏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而产生严重副作用的问题。本文将对有关胚胎干细胞及成体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 ,胰岛干细胞的分子标志 。
关键词 胰岛干细胞 糖尿病 胰岛素分泌细胞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流行病调查及高危评分模型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陆星华 王丽 +8 位作者 杨爱明 钱家鸣 李辉 麦灿荣 钟守先 邓瑞雪 周璐 杨晓鸥 蒋卫君 《医学研究通讯》 2005年第7期11-14,61,共5页
目的调查中国胰腺癌病死率、危险因素,建立胰腺癌高危评分模型。方法通过中国疾病监测点监测人群胰腺癌病死率及分布特征;采用病例对照,通过面对面问卷方式对胰腺癌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用 Logistic 回归方法建立高危评分模型。结果胰... 目的调查中国胰腺癌病死率、危险因素,建立胰腺癌高危评分模型。方法通过中国疾病监测点监测人群胰腺癌病死率及分布特征;采用病例对照,通过面对面问卷方式对胰腺癌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用 Logistic 回归方法建立高危评分模型。结果胰腺癌10年间(1991~2000年)病死率由1991年的1.83%增加到2000年的2.26%,其在肿瘤中的位次一直在第7、8位之间波动;男性高于女性;胰腺癌主要危及中老年,60岁以上占69.62%;不同地区胰腺癌病死率差别明显,东北和华东地区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城市报告病死率为农村的2.42~4.68倍。胰腺癌危险因素主要表现在高剂量吸烟人群;饮食中高热量、高胆固醇,如肉食可增加胰腺癌风险;糖尿病也为胰腺癌的危险因素。临床症状中厌食、上腹痛、腹胀、黄疸及体重下降为高危因素,每个危险因素以与胰腺癌相关的重要性给予评分,如总分高于33分,则属于高危人群,其敏感性为88.9%、特异性为97.6%。结论中国胰腺癌病死率仍有逐渐上升趋势,吸烟、生活方式、糖尿病是胰腺癌的危险因素,胰腺癌高危评分模型敏感性为88.9%、特异性为9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流行病调查 评分 模型 Logistic回归 1991~2000年 中国疾病监测点 危险因素 病死率 1991年 60岁以上 监测人群 病例对照 方法建立 不同地区 华东地区 吸烟人群 主要表现 高胆固醇 临床症状 高危因素 体重下降 高危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基因定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赵进英 方福德 蔡有余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1999年第2期120-125,共6页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多基因遗传病。根据其发病机制,分为胰岛素依赖型(insulin-dependentdiabetesmelitus,IDDM)和非胰岛素依赖型(non-insulin-dependentd...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多基因遗传病。根据其发病机制,分为胰岛素依赖型(insulin-dependentdiabetesmelitus,IDDM)和非胰岛素依赖型(non-insulin-dependentdiabetesmelitus,N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DDM 家系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基因定位 严重并发症 早死 多基因遗传病 人类健康 遗传学家 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衍生物9807的药效学研究
8
作者 郝志勇 李燕 陈晓光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5期491-495,共5页
采用鼠耳肿胀模型、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实验方法探讨其抗促癌作用 ;应用DNFB诱发的迟发型超敏反应及脾淋巴细胞转化实验观察 980 7的生物反应调节剂样作用 ;应用体外培养的细胞株检测980 7对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对动物移植性肿瘤H2 2、S180及... 采用鼠耳肿胀模型、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实验方法探讨其抗促癌作用 ;应用DNFB诱发的迟发型超敏反应及脾淋巴细胞转化实验观察 980 7的生物反应调节剂样作用 ;应用体外培养的细胞株检测980 7对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对动物移植性肿瘤H2 2、S180及W2 5 6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 980 7在 2 5、5 0mg/kg剂量下有明显抑制鼠耳肿胀的作用 ;10 μg/ml的 980 7可对抗TPA引起的细胞间隙传导减弱的现象 ;12 5、2 5、5 0mg/kg作用 8d后 ,经DNFB致敏的小鼠耳重增加 ,胸腺系数及脾系数均有所增高 ;无论有无ConA存在的条件下 ,980 7均可提高脾淋巴细胞转化率。对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 ,980 7有一定的杀伤作用 ,且对正常细胞的杀伤作用低于肿瘤细胞。对体内动物移植性肿瘤也表现出抑制其生长的作用 ,并有较好的量效关系。上述结果表明姜黄素衍生物 980 7有一定抗促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衍生物 9807 药效学 抗促癌作用 抗肿瘤 提高免疫力 中药 鼠耳肿胀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α与β珠蛋白基因簇转基因鼠模型及β基因族反式因子研究
9
作者 刘德培 梁植权 +14 位作者 黄粤 冯东晓 纪新军 吴林 徐冬冬 李政 唐晓彬 李铁昌 吴敏 詹惠春 李兴国 吕湘 李磊 沈伟 唐毅 《医学研究通讯》 2003年第6期18-19,共2页
随着人类功能基因组研究的广泛开展,理解基因组中的遗传信息如何协调、有序地调控细胞分化与个体发育的时空过程成为研究的基本问题,阐明这一机制是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研究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 β珠蛋白基因簇 α珠蛋白基因簇 转基因鼠 β基因族反式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神经生长因子低亲和力受体(p^(75)NGFR)cDNA的克隆及其在神经细胞中表达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易明 顾继杰 +1 位作者 黄秉仁 蔡良琬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6年第1期17-21,共5页
利用酸性异硫氰酸胍-酚-氯仿一步法从人胎儿基底前脑中提取总RNA,用逆转录与聚合酶链反应相结合的RT-PCR法,扩增出人神经生长因子低亲和力受体p^(75)NGFR基因cDNA,在限制性内切酶SmaⅠ存在下的连接体系... 利用酸性异硫氰酸胍-酚-氯仿一步法从人胎儿基底前脑中提取总RNA,用逆转录与聚合酶链反应相结合的RT-PCR法,扩增出人神经生长因子低亲和力受体p^(75)NGFR基因cDNA,在限制性内切酶SmaⅠ存在下的连接体系中,将扩增出的cDNA片段克隆入pUC12的SmaⅠ位或,经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和PstⅠ酶切鉴定是否插入以及HindⅢ酶切鉴定方向。将重组质粒中的p^(75)NGFR的cDNA再次亚克隆至pUC12载体中后,以其双链DNA为模板,用末端终止法测出其全部核苷酸顺序,证实其核苷酸编码的p^(75)NGFR除两个碱基突变外,其余与文献完全一致。完整的p^(75)NGFR的cDNA分两步克隆到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XT-1,经PA317包装细胞株体外包装后、收集病毒上清转染条件不死性大鼠小脑神经细胞系R2.初步结果表明转染了p^(75)NGFR的R2细胞株去除NGF培养时出现程序化死亡的典型特征梯型DNA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低亲和力受体 神经细胞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Myostatin基因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勇 陈岩 +1 位作者 陈嘉薇 朱大海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79-783,共5页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一组以进行性骨骼肌萎缩和无力为特征的肌源性肌病。肌肉抑制素(Myostatin)是最近发现的骨骼肌生长发育抑制因子。为探讨Myostatin基因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理发生的相关性,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了患者的Myostatin基因...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一组以进行性骨骼肌萎缩和无力为特征的肌源性肌病。肌肉抑制素(Myostatin)是最近发现的骨骼肌生长发育抑制因子。为探讨Myostatin基因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理发生的相关性,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了患者的Myostatin基因并测序、分析肌营养不良患者是否存在Myostatin基因突变;然后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患者中Myostatin基因的表达水平是否发生改变,同时用Westernblot方法分析了肌营养不良患者中Myostat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所研究的肌营养不良患者中没有携带Myostatin基因突变,但一些患者的Myostatin基因转录水平降低,部分患者Myostatin蛋白加工障碍。结果提示,一些类型(亚型)的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可能与肌肉抑制素Myostatin基因表达异常、蛋白加工障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肌肉抑制素基因 蛋白加工 MYOSTATIN基因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合成表皮生长因子基因在甲基营养型酵母中的高效表达 被引量:12
12
作者 黄秉仁 蔡良琬 +2 位作者 廖洪涛 唐申秀 周海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5期512-517,共6页
选用酵母菌偏爱密码子人工合成了编码51个氨基酸的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基因.将合成基因与编码酵母α因子前导肽85个氨基酸的DNA片段融合后克隆到醇氧化酶基因启动子下游,并构建出多拷贝表达载体.此载体转化甲基营养型... 选用酵母菌偏爱密码子人工合成了编码51个氨基酸的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基因.将合成基因与编码酵母α因子前导肽85个氨基酸的DNA片段融合后克隆到醇氧化酶基因启动子下游,并构建出多拷贝表达载体.此载体转化甲基营养型酵母株GS115后筛选出整合型MutSHis+基因型菌株.高密度培养及诱导表达后该株可分泌具完好生物活性和正确物理化学性质的人表皮生长因子,产量达100mg/L,经3次柱层析纯度达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表皮生长因子 甲基营养型酵母 高效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妇血浆中胎儿DNA的检测 被引量:4
13
作者 蔡胜和 郎铁明 +5 位作者 吴东颖 刘勇 孙敏 范光升 刘国仰 杨焕明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1999年第5期37-41,共5页
从孕妇外周血中分离胎儿细胞一直是遗传病非损伤性产前诊断的主要思路与探索途径。尽管在孕妇外周血中服地细胞的富集,鉴定,和遗传病的非损伤性产前诊断等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但是利用孕妇外周血中的胎儿细胞进行遗传病非损伤... 从孕妇外周血中分离胎儿细胞一直是遗传病非损伤性产前诊断的主要思路与探索途径。尽管在孕妇外周血中服地细胞的富集,鉴定,和遗传病的非损伤性产前诊断等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但是利用孕妇外周血中的胎儿细胞进行遗传病非损伤性产前诊断的主要障碍依然是胎儿细胞的富集效率不高,而过高的的母体背景影响检测胎儿特异等位基因。最近发现在孕妇的血浆中存在胎儿DNA,这一发现为非损伤性产前基因诊断开辟了新途径。我们结合煮沸法与硅法,建立了一种有效的,简便的,经济的从血浆中提取DNA的方法,通过调整PCR系统组成,增加循环次数,成功地从母体血浆中扩增出胎儿特异的SRY基因,同时采取严格的防污染措施,避免了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我们的结果表明,应用我们建立的血浆DNA提取方法与调整的PCR系统,在孕早期可以准确地确定胎儿的性别,这对于性连锁疾病的非损伤性产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的工作为我国非损伤性产前诊断研究的开展与深入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诊断 血浆 SRY基因 胎儿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有害因素对培养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及NFκB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钱冠清 刘会齐 +2 位作者 刘春华 刘晓辉 吴其夏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17-520,共4页
探讨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AS)的一些有害因素作用脐静脉内皮细胞后 ,对单核细胞粘附率、VEC的白细胞粘附分子VCAM 1、ICAM 1及转录因子NFκB活化的影响 ,为阐明不同有害因素在AS早期发病机制中作用与机理提供依据。本文采用细胞计数法测... 探讨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AS)的一些有害因素作用脐静脉内皮细胞后 ,对单核细胞粘附率、VEC的白细胞粘附分子VCAM 1、ICAM 1及转录因子NFκB活化的影响 ,为阐明不同有害因素在AS早期发病机制中作用与机理提供依据。本文采用细胞计数法测粘附率 ,细胞免疫组化及ELISA法检测粘附分子表达及NFκB活化 ,原位杂交法测VCAM 1mRNA ;结果显示 ,mmLDL、rTNFα均能明显增加U937细胞的粘附 ,粘附百分率分别为对照组的 7倍和 9 2倍 ,rTNFα可使内皮细胞的VCAM 1、ICAM 1和P selectin表达显著上调 ,但mmLDL没有相似的作用 ;VEC在流体低剪切振荡流的作用下 ,明显上调VCAM 1mRNA及VCAM 1的表达 ,mmLDL、rTNFα和低剪切振荡流作用后 ,均可增加内皮细胞NFκB亚单位P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粘附分子 转录因子 低密度脂蛋白 r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片类药物对NG108-15细胞Ca^(2+)/钙调蛋白依赖的蛋白激酶II信息通路的作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郭庆民 刘景生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52-656,共5页
目的 观察阿片类依赖时Ca2 + 钙调蛋白依赖的蛋白激酶II信息通路的变化。方法 以NG10 8 15细胞作为体外的细胞模型 ,分别用竞争性蛋白结合法及放射免疫法、PDE法、γ 32 P参入法测定cAMP水平、钙调蛋白(CaM)活性和钙调蛋白依赖的蛋... 目的 观察阿片类依赖时Ca2 + 钙调蛋白依赖的蛋白激酶II信息通路的变化。方法 以NG10 8 15细胞作为体外的细胞模型 ,分别用竞争性蛋白结合法及放射免疫法、PDE法、γ 32 P参入法测定cAMP水平、钙调蛋白(CaM)活性和钙调蛋白依赖的蛋白激酶II(CaMKII)活性。结果 DPDPE作用NG10 8 15细胞 48h可使细胞浆和细胞核CaM和CaMKII活性升高 ,该变化可被CaM特异性拮抗剂W 7所抑制 ;CaMKII特异性抑制剂KN 6 2可抑制CaMKII活性的增高 ,而对CaM活性无明显影响。DPDPE作用NG10 8 15细胞 48h后 ,加入纳洛酮 ,CaM活性、CaMKII活性进一步增高。结论 Ca2 + CaMKII信息通路参与了阿片依赖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片类药物 钙调蛋白 蛋白激酶Ⅱ NG108-15细胞 CaMK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高等护理自学考试本科生毕业成绩的多维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星明 张玉珍 +3 位作者 王建立 王惠明 肖瑞芳 陈晓云 《护理管理杂志》 2007年第9期12-14,共3页
目的通过对护理自学考试本科生毕业环节成绩与其日常考试成绩的多维分析,从数量上对其素质培养和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性统计描述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整体护理、技能操作和论文答辩成绩与其他课程的关系,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毕业环节... 目的通过对护理自学考试本科生毕业环节成绩与其日常考试成绩的多维分析,从数量上对其素质培养和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性统计描述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整体护理、技能操作和论文答辩成绩与其他课程的关系,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毕业环节考试成绩与日常考试成绩的关系。结果急救护理学和精神障碍护理学与代表考生专业理论水平的整体护理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计算机、急救护理学、护理学研究、护理学导论与代表考生实践能力的技能操作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计算机、精神障碍护理学、护理学导论和护理学研究与代表考生科研能力的论文答辩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等护理自学考试管理者应重点加强对上述课程学习的引导和支持力度,考生也应重视对上述课程的学习和研究,以期进一步提高考生的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自学考试 学生素质 成绩分析 多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瘢痕疙瘩局部皮肤温度测定及微循环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毛运春 唐红梅 +1 位作者 归来 张晓东 《微循环学杂志》 2007年第2期18-19,22,F0004,共4页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及其周边皮肤组织微循环状态。方法:应用红外线热图测定瘢痕疙瘩及其相邻皮肤、周边正常皮肤,正常切口瘢痕的温度,间接反映其局部微循环及血液灌注与回流状态。结果:正常切口瘢痕与正常皮肤红外线热图一致;瘢痕疙瘩及...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及其周边皮肤组织微循环状态。方法:应用红外线热图测定瘢痕疙瘩及其相邻皮肤、周边正常皮肤,正常切口瘢痕的温度,间接反映其局部微循环及血液灌注与回流状态。结果:正常切口瘢痕与正常皮肤红外线热图一致;瘢痕疙瘩及其相邻皮肤较外周正常皮肤温度升高(P<0.01);而瘢痕疙瘩局部温度不均,边缘区温度较高,中央区温度较低(P<0.01)。结论:瘢痕疙瘩血液灌流量较正常切口瘢痕及正常皮肤增加,瘢痕疙瘩局部微循环平衡失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微循环 局部皮肤 瘢痕疙瘩 温度测定 病理过程 皮肤温度 血液灌流量 局部微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胸部瘢痕疙瘩微血管的形态与分布 被引量:3
18
作者 毛运春 唐红梅 +1 位作者 庄强 归来 《微循环学杂志》 2007年第3期24-26,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前胸部瘢痕疙瘩微血管形态与分布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前胸部瘢痕疙瘩、正常皮肤标本经10%中性福尔马林液固定后常规石蜡包埋、切片,采用HE、CD34免疫组化微血管染色,观察微血管数量、分布和口径变化。结果:正常前胸部皮肤真... 目的:探讨前胸部瘢痕疙瘩微血管形态与分布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前胸部瘢痕疙瘩、正常皮肤标本经10%中性福尔马林液固定后常规石蜡包埋、切片,采用HE、CD34免疫组化微血管染色,观察微血管数量、分布和口径变化。结果:正常前胸部皮肤真皮乳头层血管网稀疏;真皮网状层微血管细小,分布比较均匀。瘢痕疙瘩微血管分布明显不均匀,乳头层微血管、网状层浅层微血管、网状层深层微血管分界清楚。和正常皮肤相比,瘢痕疙瘩浸润部乳头层微血管、网状层浅层微血管、网状层深层微血管丰富,微血管数量增加,微血管内径增大;老化部乳头层微血管、网状层深层微血管数量增加,微血管内径增大,网状层浅层微血管内径增大,微血管数量明显减少。和瘢痕疙瘩浸润部相比,瘢痕疙瘩老化部乳头层微血管、网状层深层微血管数量、微血管内径无明显变化,网状层浅层微血管数量减少,微血管内径无明显变化。瘢痕疙瘩浸润部、老化部网状层浅层微血管明显少于本组乳头层微血管和网状层深层微血管。结论:前胸部瘢痕疙瘩微血管不但数量和内径异常,而且分布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功能 瘢痕疙瘩 形态 胸部 细胞外基质 成纤维细胞 微血管变化 瘢痕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二醇对人类成骨细胞HOS TE85增殖及Ⅰ型胶原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龚海洋 胡静 +1 位作者 汪青 刘景生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1999年第1期49-52,共4页
雌激素替代疗法对更年期骨质疏松的预防及治疗效果显著,但作用机理不很明确,本研究通过体外培养的人类成骨细胞HOSTE85,观察雌二醇对成骨细胞增殖及Ⅰ型胶原产生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培养的人类成骨细胞HOSTE85培养液... 雌激素替代疗法对更年期骨质疏松的预防及治疗效果显著,但作用机理不很明确,本研究通过体外培养的人类成骨细胞HOSTE85,观察雌二醇对成骨细胞增殖及Ⅰ型胶原产生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培养的人类成骨细胞HOSTE85培养液中,加入雌二醇(0.01-10nmol/L),分别培养24、48、72及96h,于结束培养前6h,加入3H-胸腺脱氧核苷检测细胞增殖;或于细胞开始培养时,加入3H-脯氨酸检测I型胶原产生。结果:在24h时,雌二醇刺激细胞增殖,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在48、72及96h时,雌二醇抑制细胞增殖。但无明显量效关系。在48、72h时,雌二醇明显刺激细胞I型胶原产生,量效关系显著,在96h时。也能刺激I型胜原产生。结论:雌二醇对人类成骨细胞HOSTE85增殖具有短期刺激,长期抑制的作用,对I型胶原产生具有促进作用,这可能是其临床治疗作用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二醇 成骨细胞 增殖I型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对阿片耐受和依赖相关联的细胞适应性改变的调控 被引量:1
20
作者 于晓丽 叶菜英 张德昌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41-245,共5页
关键词 蛋白激酶 阿片类药物 药物耐受 药物依赖 细胞适应性改变 生物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