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秦岭地区下地壳麻粒岩的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性质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庆生 高山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41-449,共9页
本文通过对产于华北地台南缘的河南鲁山一带晚太古代太华群及秦岭造山带的河南桐柏地区早元古代大河组两个不同构造单元麻粒岩样品形成的温度-压力、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性质的综合研究表明,两地麻粒岩均是在下地壳条件下形成的,但两者... 本文通过对产于华北地台南缘的河南鲁山一带晚太古代太华群及秦岭造山带的河南桐柏地区早元古代大河组两个不同构造单元麻粒岩样品形成的温度-压力、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性质的综合研究表明,两地麻粒岩均是在下地壳条件下形成的,但两者的形成环境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地壳 麻粒岩 地球化学 地球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化探异常的识别、评价及形成机理动力学研究刍议 被引量:1
2
作者 鲍征宇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792-793,共2页
1 油气化探异常的识别、评价及形成机理动力学研究现状 油气化探在寻找石油、天然气方面的作用正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国内已开展了较多的油气化探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目前的油气化探工作较多地侧重在各种指标的选取和各种采... 1 油气化探异常的识别、评价及形成机理动力学研究现状 油气化探在寻找石油、天然气方面的作用正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国内已开展了较多的油气化探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目前的油气化探工作较多地侧重在各种指标的选取和各种采样方法和分析测试方法上,而对于获得数据后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异常识别和评价以及异常形成机理的研究甚少,严重困扰了油气化探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化学勘探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地台北部太古宙TTG片麻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41
3
作者 高山 张本仁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675-679,共5页
本文首次报道了扬子地台北部湖北宜昌地区崆岭群和陕西碑坝地区后河组中存在大量TTG片麻岩。崆岭群TTG片麻岩主要由英云闪长片麻岩组成,U-Pb锆石年龄为2850±15Ma,崆岭群岩石建造特征类似于太古宙高级区,后河组TTG片麻岩主要由英云... 本文首次报道了扬子地台北部湖北宜昌地区崆岭群和陕西碑坝地区后河组中存在大量TTG片麻岩。崆岭群TTG片麻岩主要由英云闪长片麻岩组成,U-Pb锆石年龄为2850±15Ma,崆岭群岩石建造特征类似于太古宙高级区,后河组TTG片麻岩主要由英云闪长和奥长花岗片麻岩组成。两套TTG片麻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太古宙TTG片麻岩一致,它们的发现为扬子地台存在太古宙陆壳提供了直接的物质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麻岩 太古宙 扬子地台 后河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学思维札记 被引量:4
4
作者 费琪 阮天健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S1期47-50,共4页
本文结合作者多年从事地质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经验介绍了学习自然辩证法的体会,重点讨论了地学思维的形象性、模糊性及创造性等特点。
关键词 地学思维 模糊性 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 创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裂隙中热驱动流体对流的发生和稳定性及其热液成矿作用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鲍征宇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S1期57-67,共11页
本文建立了控制垂直裂隙中热驱动对流的动力学方程。通过对方程进行线性动力学分析,揭示了裂隙中对流发生的临界条件,而非线性动力学分析则揭示了裂隙中对流的稳定性。研究表明,垂直裂隙中发生热驱动对流的临界瑞利常数R为10~3数量级,... 本文建立了控制垂直裂隙中热驱动对流的动力学方程。通过对方程进行线性动力学分析,揭示了裂隙中对流发生的临界条件,而非线性动力学分析则揭示了裂隙中对流的稳定性。研究表明,垂直裂隙中发生热驱动对流的临界瑞利常数R为10~3数量级,当实际瑞利常数超过这个临界值时,裂隙中将产生对流,并随着瑞利常数的增大裂隙中的流体运动从非平衡定态、倍周期极限环发展到混沌(紊流)。最后作者讨论了垂直裂隙中热驱动对流的发生及稳定性行为对岩浆期后热液矿床成矿作用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驱动流体 对流的发生 稳定性 双扩散对流 成矿作用动力学 热液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