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位一体大型、超大型铜矿形成机制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马振东 单光祥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25-234,共10页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铜(金)、铁资源的重要基地,其中多位一体铜矿床是环太平洋成矿带内特有的一类大型、超大型矿床。研究表明:多位一体大型、超大型铜矿床与中生代岩浆作用有着密切的时空关系和成因联系,也是该类矿床的主导控矿...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铜(金)、铁资源的重要基地,其中多位一体铜矿床是环太平洋成矿带内特有的一类大型、超大型矿床。研究表明:多位一体大型、超大型铜矿床与中生代岩浆作用有着密切的时空关系和成因联系,也是该类矿床的主导控矿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机制 长江中下游地区 铜矿床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洞沟—许家坡金银多金属成矿带地质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汪东波 张本仁 +2 位作者 马振东 黄德坤 林元文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8期44-50,共7页
本文剖析了鄂西北地区银洞沟—许家坡矿化带的地质背景和金银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研究了典型矿床的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和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成矿物质及成矿流体的来源,总结了矿化带中金银矿床的成矿模式.
关键词 多金属矿 成矿带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秦岭新元古代花岗岩类成因与构造环境的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29
3
作者 张宏飞 张本仁 骆庭川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94-202,共9页
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和区域地质事件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蔡凹岩体和黄柏峪岩体形成于活动陆缘或古岛孤环境,与古秦岭洋板块向北秦岭俯冲消减作用有关,属于Ⅰ型花岗岩,源岩来自于地幔派生物质;而德河岩体的形成可能是在板块俯冲作用早期... 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和区域地质事件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蔡凹岩体和黄柏峪岩体形成于活动陆缘或古岛孤环境,与古秦岭洋板块向北秦岭俯冲消减作用有关,属于Ⅰ型花岗岩,源岩来自于地幔派生物质;而德河岩体的形成可能是在板块俯冲作用早期,活动陆缘受板块俯冲作用的动力学影响,陆壳物质剪切改造所诱发岩浆的产物,属S型花岗岩,其源岩为陆壳碎屑物质。多种证据证明,北秦岭至少自新元古代就开始运行板块构造运动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成因 构造环境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秦岭古生代沉积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反映的区域地壳活动性 被引量:13
4
作者 匡耀求 张本仁 欧阳建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03-204,共2页
各类地质体的地球化学特征是地球物质化学运动的记录。深部岩石圈层次卷入地表地质作用的程度反映区域地壳的活动性。古生代南秦岭的区域地壳活动性在早古生代有增强的趋势,晚古生代则又逐渐减弱,以志留纪早期区域地壳活动性最强;空... 各类地质体的地球化学特征是地球物质化学运动的记录。深部岩石圈层次卷入地表地质作用的程度反映区域地壳的活动性。古生代南秦岭的区域地壳活动性在早古生代有增强的趋势,晚古生代则又逐渐减弱,以志留纪早期区域地壳活动性最强;空间上以紧邻松潘-甘孜地块的康县-褒河小区和紧邻扬子克拉通北缘的紫阳-竹溪小区构成的近东西向狭长地带区域地壳活动性最强,而且东西两段各有特色。这种区域地壳活动性的时空变化格局可能与新元古代至早古生代松潘-甘孜与扬子联合大陆北部边缘的地壳伸展及早古生代末与华北地台的碰撞拼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岩 地球化学 地壳活动 南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叠加改造型矿床的物源及富集机制的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马振东 李艳霞 单光祥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0-120,共11页
通过对长江中下游及邻区震旦系—早古生界内一些沉积叠加改造型锑-金矿床、银多金属矿床的物源及富集机制的地球化学研究认识到,在研究该类矿床的成矿作用时,不能仅仅局限在传统的认识和思维模式上,而是应该从更大的时、空域,用地... 通过对长江中下游及邻区震旦系—早古生界内一些沉积叠加改造型锑-金矿床、银多金属矿床的物源及富集机制的地球化学研究认识到,在研究该类矿床的成矿作用时,不能仅仅局限在传统的认识和思维模式上,而是应该从更大的时、空域,用地球化学的思维去观察、去分析它们的“源、运、储”;该类矿床成矿的有利因素,除了矿源层的物源基础(成矿元素丰度,赋存形式)外,其决定因素还在于后期叠加改造作用对成矿元素浓集能力的高低和效率强弱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叠加 改造型矿床 物源 地球化学 多金属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秦岭基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与上地幔岩浆源区性质 被引量:2
6
作者 欧阳建平 张本仁 +2 位作者 韩吟文 郑海飞 谢千里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73-83,共11页
元古代和早古生代是北秦岭两个主要的火山岩浆作用时期,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元古代基性火山岩具有相对低SiO_2、Al_2O_3和高TiO_2特征,基性火山岩TiO_2-P_2O_5、MgO/FeO-Y、的变化显示了正常的、稳定的岩浆作用过程,相容元素分配模型表明... 元古代和早古生代是北秦岭两个主要的火山岩浆作用时期,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元古代基性火山岩具有相对低SiO_2、Al_2O_3和高TiO_2特征,基性火山岩TiO_2-P_2O_5、MgO/FeO-Y、的变化显示了正常的、稳定的岩浆作用过程,相容元素分配模型表明这一时期基性火山岩与华北区上地幔部分熔融岩浆作用相吻合,早古生代基性火山岩除普遍具有高、低特征外,突出地表现出地球化学成分的不均匀性,多源、混合岩浆作用的干扰使单源岩浆演变特征遭受破坏,相容元素分配模型表明:这一时期基性火山岩浆与引起秦岭区、华北区上地幔岩浆共同作用有关系,北秦岭基性火山岩浆作用的特征与这一地区从元古代到早古生代的构造发展是相适应的,反映了该区上地幔性质及岩石圈构成的重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地球化学 上地幔 岩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化学的基本观念与方法论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本仁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S1期18-25,共8页
通过地球系统物质运动形式与性质的分析,得出了地球化学是一种研究地球物质运动中化学运动形式的学科的认识。提出和阐述了以下5个地球化学基本观念:地球化学系统的观念;地球物质化学的、力学的(构造的)和物理的运动相互制约、相互转化... 通过地球系统物质运动形式与性质的分析,得出了地球化学是一种研究地球物质运动中化学运动形式的学科的认识。提出和阐述了以下5个地球化学基本观念:地球化学系统的观念;地球物质化学的、力学的(构造的)和物理的运动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观念;历史地球化学的观念;地球物质和元素再分配和再循环的观念以及各类地质体元素组成和赋存形式(化学物种)为地球物质化学运动记录的观念。遵循这些基本观念已经在地球化学方法论方面作出一些重要改进。所提出的方法论的核心可概括为:将地质问题转化为地球化学问题来研究,以充分发挥地球化学学科的专长;善于从地质过程、因素、环境和条件中抽出其化学和物理化学的实质,以利于更真实地研究地球系统中的化学过程及多学科研究成果的综合。本文还论述了区域地球化学、区域构造地球化学、区域成矿地球化学和勘查地球化学的理论格架和研究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学哲学 地球化学基本观念 地球化学方法论 区域地球化学理论格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秦岭及邻区地球化学分区与地球化学制图 被引量:3
8
作者 谷晓明 张本仁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63-476,共14页
通过对东秦岭及相邻华北和扬子克拉通区开展区域地球化学研究,并取得大量资料和包括区域地壳和上地幔元素丰度估值的各项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对研究区(总面积1.6×10~5km^2)地球化学分区和地球化学图的编制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如下地球... 通过对东秦岭及相邻华北和扬子克拉通区开展区域地球化学研究,并取得大量资料和包括区域地壳和上地幔元素丰度估值的各项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对研究区(总面积1.6×10~5km^2)地球化学分区和地球化学图的编制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如下地球化学分区原则:鉴于地球化学省的特征,根本上是由区域上地幔化学组成特殊性所决定的,故地球化学省的划分必须以区域岩石圈,尤其上地幔的化学组成差异为依据,在一个地球化学省内划分地球化学区的标志应为地壳化学组成上的差异,后者是不同地球化学区内地质构造历史不同的反映,一个地球化学区内地球化学场的特殊性主要取决于各场内不同地质作用产物的地球化学特征,所以后者应为划分地球化学场的标志,一个地球化学场内的地质-地球化学过程,随着条件或物源的侧向变化,而发生分异,并导致具有不同特征的地球化学小区的形成,据此将研究区划分为2个地球化学省、4个地球化学区和分属于3种地球化学场的42个地球化学小区,最后编制了区域地球化学图,讨论了地球化学分区的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区划 制图 东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分解地球化学数据混合分布的稳健统计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国光 阮天健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65-470,共6页
以稳健统计理论为基础设计了一种分解混合分布的算法及相应的计算程序。通过在长江中下游贵池地区岩石地球化学测量中的应用,说明了稳健统计方法在地球化学数据处理中所具有的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分解 数据 混合分布 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科学中的一些科学思想与哲学观点 被引量:7
10
作者 於崇文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S1期9-17,共9页
本文对地球科学中的一些科学思想与哲学观点进行了讨论,其中涉及的问题有:时间的不对称性和不可逆性;空间的物质性和时—空耦合;系统的整体性、开放性和复杂性;状态的平衡性和非平衡性;作用机制的线性与非线性;结构的稳定性与不稳定性;... 本文对地球科学中的一些科学思想与哲学观点进行了讨论,其中涉及的问题有:时间的不对称性和不可逆性;空间的物质性和时—空耦合;系统的整体性、开放性和复杂性;状态的平衡性和非平衡性;作用机制的线性与非线性;结构的稳定性与不稳定性;无序、有序和混沌;规律的决定性与随机性;热力学与动力学;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关系。最后,在上述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地球化学的理论体系与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逆 开放体系 非线性 无序 混沌 动力学 地球化学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新太古宙地壳断面岩石的地球物理性质
11
作者 刘庆生 高山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510-510,513,共2页
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河南鲁山一带的太华杂岩是一个新太古宙高级地体。它的下部由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及角闪岩组成,上部由石墨片麻岩、石榴-矽线石片麻岩、大理岩及BIF等组成。其中麻粒岩主要呈带状产出,属石榴二辉麻粒岩。矿物组合为紫... 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河南鲁山一带的太华杂岩是一个新太古宙高级地体。它的下部由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及角闪岩组成,上部由石墨片麻岩、石榴-矽线石片麻岩、大理岩及BIF等组成。其中麻粒岩主要呈带状产出,属石榴二辉麻粒岩。矿物组合为紫苏辉石+铁铝榴石+角闪石+中长石+石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地球物理性质 地壳 断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秦岭丹凤—西峡地区古岛弧花岗岩类成分极性及原因探讨 被引量:9
12
作者 骆庭川 张宏飞 张本仁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67-72,共6页
丹凤—西峡一带的早古生代花岗岩类均具有岛弧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它们是早古生代时期秦岭古洋板块以商丹断裂带为主缝合带向北东方向俯冲消减作用的产物,这些花岗岩类岩株和岩基在同种岩石类型和SiO_2含量相近的前提下,岩石中的K_2O... 丹凤—西峡一带的早古生代花岗岩类均具有岛弧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它们是早古生代时期秦岭古洋板块以商丹断裂带为主缝合带向北东方向俯冲消减作用的产物,这些花岗岩类岩株和岩基在同种岩石类型和SiO_2含量相近的前提下,岩石中的K_2O、K_2O+Na_2O含量、K_2O/Na_2O比值以及∑REE、La、Rb、Th、Zr、δ^(18)O含量与初始^(87)Sr/^(86)Sr比值均具有成分极性,即从俯冲带向大陆一侧具有成分穿弧空间变化,这是由于从俯冲带向大陆一侧,岩体岩浆中壳源物质增加,而幔源物质降低所造成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成分 壳源物质 幔源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岩铜矿床中脉体形成的动力学 被引量:10
13
作者 高合明 於崇文 鲍征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508-512,共5页
斑岩铜矿床中存在大量脉体,其形成与矿床的蚀变、尤其是成矿作用具有成因联系。本文应用弹性力学和流体力学以及断裂力学理论,建立了脉体形成的动力学模型,确定了脉体延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扩展速率以及长度、宽度、长宽比、流体压力... 斑岩铜矿床中存在大量脉体,其形成与矿床的蚀变、尤其是成矿作用具有成因联系。本文应用弹性力学和流体力学以及断裂力学理论,建立了脉体形成的动力学模型,确定了脉体延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扩展速率以及长度、宽度、长宽比、流体压力与脉体扩展时间的关系式,并具体分析了斑岩铜矿床中脉体的形态特征和脉体间复杂的穿切关系,研究了脉体的形成与蚀变矿化作用的内在联系,最后简要地说明了本项研究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 铜矿床 脉体 蚀变 矿化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秦岭灰池子花岗岩基成岩物质来源探讨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宏飞 骆庭川 张本仁 《矿物岩石》 CAS CSCD 1994年第1期67-73,共7页
本文主要通过Nd,Sr和O同位素示踪研究,分析了灰池子花岗岩基的成岩物质来源,初步查明该岩体的岩浆源区由69%的地幔物质和31%的陆壳物质混合而成,属壳幔型花岗岩。
关键词 花岗岩 物质来源 同位素 成岩 岩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元素在蚀变岩型金矿床中的分布特征及其评价意义
15
作者 陈守余 阮天健 《黄金》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1期1-4,共4页
本文以山东招远河东金矿为例,研究了蚀变岩型金矿床中碱性元素(碱金属及碱土金属)的分布特征及其与金矿化的关系,据晕内碱性元素的分布和分带性探讨了找矿评价意义.
关键词 金矿床 碱性元素 蚀变岩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安庆石灰岩地区次生异常的强化方法
16
作者 李方林 颜少枝 陈文新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594-598,共5页
本文讨论了利用偏提取分析结果的铁锰氧化物相,以及用锰标准化的全分析数据揭示石灰岩地区真异常;并用稳健统计方法作异常点位图。秩和图能反映综合信息,使异常更加清晰可靠,从而为深部找矿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关键词 偏提取 铁锰 氧化物 找矿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