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以中国地质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肖拥军 王林 庄小丽 《科教文汇》 2007年第09Z期131-132,共2页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既要注要通识教育,更要突出实践教学。要达到上述目标,需要从培养模式、实习基地设置、实践教学创新等方面进行系列改革。中国地质大学旅游系结合学校特点,从上述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
关键词 旅游管理 人才培养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旅游饭店知识管理探讨 被引量:23
2
作者 肖拥军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1-103,共3页
知识管理是一种新型的企业管理理论,实行知识管理对我国饭店经营管理有着重要意义;我国饭店的知识管理模式的建立可从如下方面着手:设立饭店知识总监;建立饭店内部知识网络,促进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建立广泛的“知识联盟”。
关键词 知识管理 知识总监 中国 饭店业 旅游饭店 知识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3+1”教学模式初探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正梅 王林 《内江科技》 2006年第5期65-65,86,共2页
从当前旅游高等教育的现状出发,针对旅游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动手能力差以及不受旅游企业欢迎就业难等问题,提出了“3+1”教学模式,阐述了其内涵与运行模式。
关键词 旅游管理 “3+1”教育模式 运行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贫困地区旅游开发优势及现实意义——以鄂西北地区为例 被引量:11
4
作者 辛建荣 庄小丽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06-509,共4页
以鄂西北地区的襄樊市、十堰市和神农架林区为例,分析了该区的区位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态势,旅游资源特征,旅游环境现状及其开发优势;阐述了贫困地区旅游开发规划对扶贫工作的促进作用和扶贫旅游的现实意义。本区的多数县市处于山地环... 以鄂西北地区的襄樊市、十堰市和神农架林区为例,分析了该区的区位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态势,旅游资源特征,旅游环境现状及其开发优势;阐述了贫困地区旅游开发规划对扶贫工作的促进作用和扶贫旅游的现实意义。本区的多数县市处于山地环境,地形崎岖,交通受到限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扶贫任务依然艰巨。本区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有些资源的品位也很高,可以总括为"531优势":即人文旅游资源的五大文化特点———楚国发祥地(楚文化)、三国之源(三国文化)、流放文化、道教文化、郧阳猿人(古人类文化),形成明显的锁定效应;自然旅游资源的三大品牌———纳入"世界自然保护区网"的神农架,在国内外都有一定声誉的郧县恐龙蛋化石基地,正在规划的武当山国家级地质公园;一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的"隆中风景名胜区"。其资源环境优势在于,自然生态优美、环境污染轻、空气质量好、气候适宜、土特产品丰富。对这些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并按照"PPT"战略实施扶贫计划,将有力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贫困地区 旅游开发 鄂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语教学在旅游高等教育中的实施探讨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会琴 侯林春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150-153,共4页
双语教学是目前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本文探讨了双语教学的产生背景及其含义,指出了旅游高等教育实施双语教学应注意课程选择、教学模式的选择以及教学方法的应用。最后,作者就当前旅游双语教学提高师资水平、激发学生兴趣、完善教... 双语教学是目前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本文探讨了双语教学的产生背景及其含义,指出了旅游高等教育实施双语教学应注意课程选择、教学模式的选择以及教学方法的应用。最后,作者就当前旅游双语教学提高师资水平、激发学生兴趣、完善教材内容和双语教学体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为双语教学的进一步开展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语教学 旅游高等教育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城游憩体验价值结构体系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江敏 高洁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7-291,共5页
随着体验经济背景下小长假的实施及休假制度的推进,环城游憩发展迅猛,但开发中普遍存在着产品同质化、投资效益低等问题.旅游者重视购买和消费产品过程中所获得的符合自己心理需求的体验,提升环城游憩地竞争力的前提是了解游客体验价值... 随着体验经济背景下小长假的实施及休假制度的推进,环城游憩发展迅猛,但开发中普遍存在着产品同质化、投资效益低等问题.旅游者重视购买和消费产品过程中所获得的符合自己心理需求的体验,提升环城游憩地竞争力的前提是了解游客体验价值构成.研究在深度访谈和文献分析基础上,对环城游憩体验价值测量指标进行提炼归类.在收集812位环城游憩游客体验价值问卷基础上,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构建环城游憩体验价值结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城游憩 体验价值 结构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城市旅游形象初步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潘启洪 张云鹏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78-79,共2页
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调查问卷为主、采访调查为辅的调查方式,选取行为形象、理念形象与视觉形象三个形象评价指标,对武汉市城市旅游形象现状进行实地调研分析,针对武汉市城市旅游形象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城市旅游形象 武汉市 定性与定量 调查问卷 调查方式 行为形象 评价指标 视觉形象 理念形象 调研分析 问题提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旅游热潮的突发性及其启示 被引量:1
8
作者 唐嘉耀 辛建荣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163-164,共2页
国内旅游热潮的爆发启示 :旅游行业的地位亟待提高。旅游活动的非生态指向性决定大众旅游乃至生态旅游都对旅游景观及其环境造成冲击 ,必须从宏观和微观上进行把握。
关键词 国内旅游 突发性 生态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研究——以山西省中阳县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李会琴 侯林春 +1 位作者 王林 肖拥军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10-115,共6页
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是区域生态旅游开发的重要依据.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以黄土风情为主要特色.论文以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构建了黄土高原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从而得到资源的美学价值、民俗文化、科学考... 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是区域生态旅游开发的重要依据.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以黄土风情为主要特色.论文以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构建了黄土高原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从而得到资源的美学价值、民俗文化、科学考察、生态教育价值权重较大,反映了该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和开发方向.论文结合山西省中阳县实际,对该县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柏洼山民俗生态旅游区得分最高,为一级,上顶山森林生态旅游区、吴家峁黄土地貌生态旅游区、暖泉生态农业旅游区为二级生态旅游资源.根据评价结果,论文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中阳县生态旅游开发以黄土地貌观光、科学考察、黄土民俗体验为主,综合发展森林生态游、农业观光游等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资源 评价指标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平苗族旅游文化开发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潘启洪 贺丽霞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年第7期120-122,共3页
开发苗族旅游文化资源,对贵州省黄平县的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环境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对黄平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现状及旅游市场的调查,分析了其旅游发展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黄平旅游开发的思路。
关键词 旅游资源 苗族文化 旅游文化 黄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环境问题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 被引量:2
11
作者 辛建荣 唐嘉耀 《世界环境》 1999年第1期41-42,共2页
本文根据旅游环境与地球表层岩石圈、生物圈、水圈和大气圈,以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分析了旅游资源的特性及旅游环境遭破坏和污染的原因,提出了关于旅游业和旅游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旅游环境 问题 对策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风景名胜区城市化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柴海燕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2期58-61,共4页
旅游风景名胜区城市化已成为风景名胜区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从经济学的“公地悲剧”理论出发,认为风景名胜区的“公地”性质是风景名胜区城市化的症结所在,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协调好既得利益各方的关系,改良风景名胜区的产权结构。
关键词 旅游风景名胜区 城市化 经济学分析 旅游业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豫陕渝边区旅游业发展初探
13
作者 侯祖戎 唐嘉耀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7-49,共3页
本文在分析鄂豫陕渝边区旅游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 ,讨论了该地区旅游发展的难题 ,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拓宽融资渠道 ;合理规划旅游线路 ;以市场需要为导向 ,用现代营销手段对旅游产业进行整合 ;制订 PPT规划和政策 ... 本文在分析鄂豫陕渝边区旅游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 ,讨论了该地区旅游发展的难题 ,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拓宽融资渠道 ;合理规划旅游线路 ;以市场需要为导向 ,用现代营销手段对旅游产业进行整合 ;制订 PPT规划和政策 ,消除贫困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豫陕渝边区 旅游业 发展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三峡旅游资源共享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柴海燕 《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49-50,共2页
资源共享使三峡旅游成为具有社团产权特征的物品 ,引发了重庆和宜昌两地旅游开发活动的非合作博弈 ,致使长期积淀形成的旅游品牌形象渐趋模糊、景区的整体性受到破坏 ,严重影响了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三峡资源共享造成的负外部... 资源共享使三峡旅游成为具有社团产权特征的物品 ,引发了重庆和宜昌两地旅游开发活动的非合作博弈 ,致使长期积淀形成的旅游品牌形象渐趋模糊、景区的整体性受到破坏 ,严重影响了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三峡资源共享造成的负外部效应 ,并就产权安排的创新提出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旅游 游资 产权安排 产权特征 景区 负外部效应 非合作博弈 资源共享 社团 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俗的传承,创新及其旅游开发 被引量:11
15
作者 唐嘉耀 辛建荣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3期45-48,共4页
本文阐述了民俗传承与创新的基本条件,分析了当代信息社会的对民俗传承、创新的影响,对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民俗 传承 创新 民俗旅游资源 文化整合
全文增补中
旅游地形象设计——以山西中阳县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彩霞 王林 《科技资讯》 2006年第31期143-145,共3页
旅游地形象设计日益受到国内外重视。文章从旅游地形象设计的概念、特点和形象设计程序方面阐述了旅游地形象设计的一般原理。并以山西中阳县为例,论述了中阳旅游形象设计遵循的原则。最终构建了一个包括旅游形象定位,整体形象,宣传旅... 旅游地形象设计日益受到国内外重视。文章从旅游地形象设计的概念、特点和形象设计程序方面阐述了旅游地形象设计的一般原理。并以山西中阳县为例,论述了中阳旅游形象设计遵循的原则。最终构建了一个包括旅游形象定位,整体形象,宣传旅游口号,要素设计等比较全面地旅游地形象设计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形象 设计 中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居民环城游憩满意度评价--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江敏 丁黎明 李志飞 《消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6-59,共4页
环城游憩正在逐渐成为城市居民热衷的一种休闲方式和生活方式。本文选取武汉市城市居民为研究对象,基于期望差异模型,测度城市居民环城游憩的满意度,比较了其期望和感知的特征差异,同时还对城市居民环城游憩的总体满意度和感知差异进行... 环城游憩正在逐渐成为城市居民热衷的一种休闲方式和生活方式。本文选取武汉市城市居民为研究对象,基于期望差异模型,测度城市居民环城游憩的满意度,比较了其期望和感知的特征差异,同时还对城市居民环城游憩的总体满意度和感知差异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发现:期望和感知实绩均显著地大于3,超过一般水平;感知实绩均小于期望,存在负差异;感知差异为负而总体满意度较高,且感知差异与总体满意度之间低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城游憩 满意度 期望差异模型 武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环城游憩地空间演变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李江敏 刘承良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0-96,共7页
在国内旅游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环城地区逐渐成为人们近程出游的主要目的地,环城游憩地开发成为热点,相关研究也备受关注。本文以武汉不同时期的游憩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关地理学理论,结合问卷调查,通过分析武汉环城游憩地不同发展时期的... 在国内旅游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环城地区逐渐成为人们近程出游的主要目的地,环城游憩地开发成为热点,相关研究也备受关注。本文以武汉不同时期的游憩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关地理学理论,结合问卷调查,通过分析武汉环城游憩地不同发展时期的空间变化特征,探讨武汉环城游憩地的空间演变规律:环城游憩地推进的逆层次化、区域功能的集聚化、环城游憩地开发的区域一体化三个方面,为环城游憩地的空间结构完善和旅游服务功能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城游憩地 空间演变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城游憩带建设的城郊土地利用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江敏 张立明 《理论月刊》 2005年第5期82-83,共2页
环城游憩带是近年来大城市郊区旅游发展的新现象,对城郊土地利用带来了新的影响。本文分别分析了环城游憩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和城郊土地发展利用现状,指出了目前城郊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就环城游憩带建设对土地利用的要求,以实现环城... 环城游憩带是近年来大城市郊区旅游发展的新现象,对城郊土地利用带来了新的影响。本文分别分析了环城游憩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和城郊土地发展利用现状,指出了目前城郊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就环城游憩带建设对土地利用的要求,以实现环城游憩带建设与城郊土地利用两者良性互动为目的,提出了新的发展背景下城郊土地永续利用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城游憩带 城郊土地 永续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形成对长江游船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袁俊 解建强 李江敏 《理论月刊》 2004年第9期80-81,共2页
本文针对三峡库区形成后对游船业带来的旅游投资主体多元化、旅游格局复杂化、交通格局立体化等新形势、新挑战,客观分析了长江游船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总体发展规划上、具体产品完善上及游船市场推广中的积极对策。
关键词 三峡库区 长江游船业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