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空风化对硅酸盐小行星反射光谱的影响
1
作者 张沁葳 张鹏飞 +8 位作者 王鹏越 姜特 卢瑜 韩慧杰 庞荣华 李阳 张昊 金岩 吴昀昭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1-134,共14页
太空风化研究对小行星表面环境及成分遥感反演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太空风化引起小行星光谱变化的研究结果并不统一,对硅酸盐小行星风化模式缺乏统一的认识.基于大样本研究的思路,统计了4颗普通球粒陨石(H、L和LL型)、7种硅酸盐单矿物、... 太空风化研究对小行星表面环境及成分遥感反演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太空风化引起小行星光谱变化的研究结果并不统一,对硅酸盐小行星风化模式缺乏统一的认识.基于大样本研究的思路,统计了4颗普通球粒陨石(H、L和LL型)、7种硅酸盐单矿物、6组橄榄石-辉石不同比例混合物的激光辐照实验,分析辐照前后样品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0.45–2.5μm)的变化,并结合小行星光谱研究太空风化对硅酸盐小行星光谱的影响.结果显示,太空风化不会引起1μm吸收中心的明显偏移,但会导致吸收面积比(2μm带面积/1μm带面积)增加.因此,使用“1μm吸收中心–吸收面积比”作图来区分陨石类型仍然有效,即太空风化对矿物学分类影响较小.在主成分分析图中, A型小行星具有几乎平行于α线的风化趋势,其余硅酸盐小行星具有“Q-Sq-S”的风化趋势.基于斯隆数字巡天数据(Sloan Digital Sky Survey dataset, SDSS)的小行星分类系统会混淆富含橄榄石小行星的分类,并可能低估A型小行星的数量.系统分析了硅酸盐小行星太空风化模式及光谱变化规律,对深入认识小行星光谱的太空风化效应以及矿物定量遥感反演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和卫星:表面 月球 小行星:普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月壤研究进展及CUG-1A模拟月壤 被引量:24
2
作者 贺新星 肖龙 +3 位作者 黄俊 何琦 高睿 杨刚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7-142,共6页
利用我国东北部吉林省辉南县新生代火山岩为初始原料,初步研制了模拟月壤CUG-1A。在研究CUG-1A的化学性质的同时,重点研究了其物理力学性质。数据分析表明,CUG-1A与Apollo14采样点的月壤样品有着相似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和物理力学性质... 利用我国东北部吉林省辉南县新生代火山岩为初始原料,初步研制了模拟月壤CUG-1A。在研究CUG-1A的化学性质的同时,重点研究了其物理力学性质。数据分析表明,CUG-1A与Apollo14采样点的月壤样品有着相似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和物理力学性质,是一种理想的低钛型月海月壤的模拟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月壤 CUG-1A 化学性质 物理力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球熔岩管探测与开发方案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童玉奇 崔宇新 +5 位作者 许惟扬 韩亮亮 方蒙生 张崇峰 肖龙 王江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8-337,共10页
在总结前期探测成果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地球熔岩管洞穴的实地考察,深入分析月球熔岩管洞穴的探测开发价值与挑战。结合月球遥感探测数据,针对不同洞口构造的熔岩管,以中丰富海及静海两个典型熔岩管洞穴为案例,构建了由月面平台... 在总结前期探测成果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地球熔岩管洞穴的实地考察,深入分析月球熔岩管洞穴的探测开发价值与挑战。结合月球遥感探测数据,针对不同洞口构造的熔岩管,以中丰富海及静海两个典型熔岩管洞穴为案例,构建了由月面平台、探测器及自主机器人等组成的联合探测方案。围绕未来建设月球熔岩管洞穴基地的目标,深入分析熔岩管洞穴开发建设需求与挑战,进一步提出了熔岩管洞穴内部场坪建设、通信能源部署以及居住设施建造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熔岩管 月球地下探测 载人月球探测 月球基地 月球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激光雷达数据和遥感影像的立交桥自动检测方法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卉 钟成 +1 位作者 黄先锋 李德仁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8-433,共6页
针对城市复杂立交桥的空间特性,提出集成激光雷达数据和遥感影像实施立交桥的快速自动检测的技术流程和关键技术。首先提出利用区域增长方法改进的渐进加密三角网,有效剔除地面点云,避免对立交检测的干扰;然后采用模型驱动的分割算法,... 针对城市复杂立交桥的空间特性,提出集成激光雷达数据和遥感影像实施立交桥的快速自动检测的技术流程和关键技术。首先提出利用区域增长方法改进的渐进加密三角网,有效剔除地面点云,避免对立交检测的干扰;然后采用模型驱动的分割算法,检测立交桥点云;采用基于自适应扫描带算法检测立交桥中心线,克服点云采样密度变化,确保提取过程和结果稳健;之后利用遥感影像边缘精化立交桥轮廓;最后利用模型平均曲率检测修复断裂立交桥单体。利用实际数据验证了整个流程和关键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交桥 激光雷达数据 模型驱动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大规模真正射影像生产的快速遮蔽检测方法 被引量:6
5
作者 钟成 李卉 黄先锋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14-618,623,共6页
根据径向投影高度角的变化进行遮蔽区域分析,利用计算数学理论推导各个步骤的计算复杂度,并利用极值理论确定具有最小复杂度的方法.实验表明,基于径向投影高度角变化的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因地形起伏、分辨率差异和高窄墙体引起的各类伪可... 根据径向投影高度角的变化进行遮蔽区域分析,利用计算数学理论推导各个步骤的计算复杂度,并利用极值理论确定具有最小复杂度的方法.实验表明,基于径向投影高度角变化的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因地形起伏、分辨率差异和高窄墙体引起的各类伪可见和伪遮挡问题.最优分割的径向扫描方法具有最高的计算效率和最平缓的效率曲线,有利于大规模高质量真正射影像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正射影像 算法复杂度 径向扫描 最优分割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电月尘活动对月球磁场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肖智勇 曾佐勋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22-527,共6页
本文介绍了基于月尘扬起机制的"动态喷泉模型",分析了月尘扬起的过程;最后提出了"带电月尘活动电磁感应模型",计算得到月面明暗交界处带电月尘活动产生的感应磁场强度小于0.0064nT.本文证明带电月尘的活动对月球磁... 本文介绍了基于月尘扬起机制的"动态喷泉模型",分析了月尘扬起的过程;最后提出了"带电月尘活动电磁感应模型",计算得到月面明暗交界处带电月尘活动产生的感应磁场强度小于0.0064nT.本文证明带电月尘的活动对月球磁场的影响微小,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 月球磁场 月尘活动 电磁感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构造变形高精度大密度GPS监测——现今速度场 被引量:83
7
作者 李强 游新兆 +4 位作者 杨少敏 杜瑞林 乔学军 邹蓉 王琪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29-632,共4页
中国大陆地壳运动持久、强烈、广为发育,是我国高山巍峨、大河东流的缘由,也是地震频繁、震害沉重的起因.获取复杂的地壳变形信息是研究陆地变迁、环境演化必要条件,而监测现今地壳运动状态更是地震研究、减轻灾害的重要基础.20世纪80... 中国大陆地壳运动持久、强烈、广为发育,是我国高山巍峨、大河东流的缘由,也是地震频繁、震害沉重的起因.获取复杂的地壳变形信息是研究陆地变迁、环境演化必要条件,而监测现今地壳运动状态更是地震研究、减轻灾害的重要基础.20世纪80年代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GPS 监测 变形 20世纪80年代末 地壳运动 速度 密度
原文传递
基于激光测高数据的月表撞击坑自动检测方法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卉 钟成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61-166,共6页
撞击坑是月球表面最醒目和最重要的地质构造标志.基于遥感影像的撞击坑检测方法受到数据本身的局限,遗漏检测的情况比较严重.激光测高数据可以快速构建全球的数字高程分析(DEM),为撞击坑检测提供丰富的几何形态信息.利用激光测高数据,... 撞击坑是月球表面最醒目和最重要的地质构造标志.基于遥感影像的撞击坑检测方法受到数据本身的局限,遗漏检测的情况比较严重.激光测高数据可以快速构建全球的数字高程分析(DEM),为撞击坑检测提供丰富的几何形态信息.利用激光测高数据,提出了兼顾准确性和完整性的撞击坑自动检测方法.首先采用松散耦合的形态约束检测候选撞击坑,再利用机器学习的相关理论来提取正确的撞击坑.其中,提出基于可变尺度的撞击坑检测算法,以有效解决叠置撞击坑的检测问题;提出基于决策树的机器学习方法,以解决从候选坑中有效提取正确撞击坑的问题.实验证明了整个流程和关键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研究,实现高效、准确的月表撞击坑检测,充分挖掘探月卫星提供激光测高数据,向后续月球地质地貌研究提供具有准确性和丰富形态信息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撞击坑 激光测高数据 机器学习 决策树 地质构造
原文传递
玉兔号月球车巡视点矿物丰度及粒径分布高光谱反演 被引量:4
9
作者 林红磊 张霞 +3 位作者 杨亚洲 郭弟均 吴兴 戚文超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31-840,共10页
矿物的类型、丰度及其粒径分布对理解月球和行星表面曾经存在过怎样的地质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基于辐射传输模型和稀疏分解模型反演矿物丰度及其粒径分布的方法,利用辐射传输模型计算各矿物端元不同粒径的单次散射反照率... 矿物的类型、丰度及其粒径分布对理解月球和行星表面曾经存在过怎样的地质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基于辐射传输模型和稀疏分解模型反演矿物丰度及其粒径分布的方法,利用辐射传输模型计算各矿物端元不同粒径的单次散射反照率以构建解混光谱库,然后基于稀疏分解算法得到在每个可观测像元的端元最优丰度和粒径分布。利用实验室测量数据进行验证,表明本文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最后根据玉兔号月球车的实地测量光谱数据,利用本文方法获得了其矿物的丰度及粒径分布,结果显示,辉石、橄榄石、斜长石、熔融玻璃和钛铁矿的丰度在4个观测点的平均丰度分别为28.1%、4.5%、39%、28%、0.4%,辉石的平均粒径为166.02μm,橄榄石为8.34μm,斜长石为196.31μm,熔融玻璃为44.21μm,一定程度上表明在这些观测点不同矿物对太空风化的响应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传输模型 稀疏分解 丰度 粒径分布 玉兔号 月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