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71篇文章
< 1 2 2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奖者研究成果专辑(第三辑)
1
作者 胡健民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5-706,共2页
本期为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奖者研究成果专辑(第三辑),共刊登了8篇论文,其中6篇是关于稀土、金、油气资源研究与勘查成果和相关基础地质研究成果;另外2篇是关于重要经济区带区域稳定性以及高山峡谷区重大滑坡灾害问题。何宏平等的《风化... 本期为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奖者研究成果专辑(第三辑),共刊登了8篇论文,其中6篇是关于稀土、金、油气资源研究与勘查成果和相关基础地质研究成果;另外2篇是关于重要经济区带区域稳定性以及高山峡谷区重大滑坡灾害问题。何宏平等的《风化壳型稀土矿床中稀土元素的活化与迁移》,以稀土元素的活化和迁移这两个关键过程为切入点,总结近年来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以加深对风化壳型稀土矿床形成机制的认识和理解。文章明确指出,风化壳型稀土矿床中稀土元素的活化和迁移机制主要受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过程控制,是无机和有机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其对该类矿床形成的贡献尚待定量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地质研究 风化壳型稀土矿床 区域稳定性 矿床形成 化学风化 滑坡灾害 高山峡谷区 稀土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田构造的地质力学研究和发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吕古贤 陈柏林 陈正乐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541-541,共1页
关键词 矿田构造 力学研究 理论方法研究 动力成岩成矿 成矿预测 地质调查研究 构造体系 发展 构造研究 构造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力学理论对中国深层油气勘查的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林炎 宋立才 +3 位作者 李会军 董敏 季长军 马立成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9年第6期1036-1047,共12页
地质力学是我国著名地质科学家李四光创立的一门以系统论为基础,以构造体系为核心内容、跨学科的系统构造地质学理论。七十多年来,在区域地质、地震地质、地热勘查、第四纪地质、地壳稳定性评价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发展;在固体矿产、... 地质力学是我国著名地质科学家李四光创立的一门以系统论为基础,以构造体系为核心内容、跨学科的系统构造地质学理论。七十多年来,在区域地质、地震地质、地热勘查、第四纪地质、地壳稳定性评价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发展;在固体矿产、油气资源战略选区预测,指导部署勘探方面硕果累累。文章回顾了中国油气勘探历程,总结了地质力学理论在中国常规油气勘查思路和方法的成功经验,在松辽、塔里木及江汉等多个重要含油气盆地的发现中,地质力学理论起到了实用效果,并认为地质力学理论将一如既往,在我国深层油气勘查中继续发挥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力学理论 构造体系 系统论 深层油气 引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力学矿田构造研究思路、步骤与实践 被引量:15
4
作者 陈正乐 陈柏林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08-215,共8页
简要介绍了地质力学矿田构造研究的基本思路、步骤和方法,总结了构造体系控矿规律特征,并以江西相山铀矿为例,简述了矿田构造研究的基本过程,旨在为隐伏矿产找矿预测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地质力学 矿田构造 研究思路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构造解析与地壳表层结构构造型式——拓展地质力学学科研究的一个方面 被引量:5
5
作者 李述靖 郑达兴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6年第3期279-286,共8页
遥感构造解析是以遥感信息为依据,结合地质调查和地球物理资料进行大地构造研究的一种有效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壳表层广泛发生过不同程度的水平滑动,剪切-推覆构造系统和推覆-拉伸构造岩片是大陆壳表层的两种基本构造型式。中... 遥感构造解析是以遥感信息为依据,结合地质调查和地球物理资料进行大地构造研究的一种有效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壳表层广泛发生过不同程度的水平滑动,剪切-推覆构造系统和推覆-拉伸构造岩片是大陆壳表层的两种基本构造型式。中国大陆壳表层构造格局及山川地貌都是新生代地壳运动形成的,对现今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和不同时期形成的矿产资源都有控制和改造制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壳 构造型式 遥感构造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科学基本概念的进步和学科的发展——地质力学三重基本概念的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吕古贤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7期36-44,共9页
地质力学是本世纪初由李四光教授提出并逐步创立起来的地学边缘学科,也是在认识地壳运动及探讨其成因方面的一个大地构造学派。值李四光诞辰100周年之际,本文主要以作者在地质力学领域实际地质研究工作为据,试图探讨自然科学的一般进程... 地质力学是本世纪初由李四光教授提出并逐步创立起来的地学边缘学科,也是在认识地壳运动及探讨其成因方面的一个大地构造学派。值李四光诞辰100周年之际,本文主要以作者在地质力学领域实际地质研究工作为据,试图探讨自然科学的一般进程和学科评价,地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的发展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岩相 基本概念 地质力学 自然科学 科学技术 学科 构造型式 地质构造 胶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普查勘探中的地质力学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4
7
作者 孙殿卿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9-22,共14页
本文概略叙述了李四光教授自1953年至1971年任地质部部长期间,运用地质力学理论,指导中国石油普查勘探的实践及其重大贡献,以此纪念他百岁诞辰。
关键词 普查勘探 构造体系 凹陷带 新华夏系 潜江组 背斜带 帚状构造 地壳构造 找油 旋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力学在矿田构造研究中的应用与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刘迅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25-33,共9页
本文介绍了地质力学在矿田构造研究中的应用成果和进展,内容主要包括八个方面:(一)构造动力作用下岩石矿物形变相变与元素聚散的关系;(二)构造动力成岩成矿;(三)同成矿构造体系及其控岩控矿作用;(四)构造体系控岩控矿规律;(五)构造地球... 本文介绍了地质力学在矿田构造研究中的应用成果和进展,内容主要包括八个方面:(一)构造动力作用下岩石矿物形变相变与元素聚散的关系;(二)构造动力成岩成矿;(三)同成矿构造体系及其控岩控矿作用;(四)构造体系控岩控矿规律;(五)构造地球化学;(六)构造应力场控矿规律及模拟实验;(七)控矿构造模式;(八)成矿预测。实践证明,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在矿田构造中有所创新和发展,在许多应用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进一步显示出地质力学在矿田构造研究中的旺盛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力学 矿田构造 控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力学研究中的构造地球化学问题
9
作者 刘迅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167-174,共8页
本文概略地阐述了构造地球化学体系,构造地球化学成矿,成矿带构造地球化学特征以及成矿带和矿田构造地球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等地质力学研究中的某些构造地球化学问题。地质力学与地球化学的结合,不仅会促进构造地球化学的发展,而且也必... 本文概略地阐述了构造地球化学体系,构造地球化学成矿,成矿带构造地球化学特征以及成矿带和矿田构造地球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等地质力学研究中的某些构造地球化学问题。地质力学与地球化学的结合,不仅会促进构造地球化学的发展,而且也必然会丰富和提高地质力学的理论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地球化学 成矿带 构造体系 矿田 成矿物质 成矿元素 构造应力场 控矿作用 矿物相变 矿床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说云南地质找矿“十八怪”(一)
10
作者 韦昌山 张艳 +2 位作者 韩润生 王明志 刘妍宏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4-190,共7页
慕名来到“七彩云南”的游客,在折服于美丽壮观的山水靓影之余,对各个版本的“云南十八怪”的演绎也乐此不疲,最后又将碧净美景的记忆和千古风情的传说带回,撒向坊间聊谈。仔细品味,云南的每一“怪”都蕴含着这个神秘“王国”的精髓和... 慕名来到“七彩云南”的游客,在折服于美丽壮观的山水靓影之余,对各个版本的“云南十八怪”的演绎也乐此不疲,最后又将碧净美景的记忆和千古风情的传说带回,撒向坊间聊谈。仔细品味,云南的每一“怪”都蕴含着这个神秘“王国”的精髓和故事。地质人生来风趣幽默,在野外观察复杂多变的地质现象时,也不忘概象化地描述诸多控(成)矿构造及矿体形貌特征,一代代地质宗师留下的数百上千条朗朗上口的地质俗语、格(谚)言和成矿规律口诀,更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后人珍藏和感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云南十八怪 地质现象 风趣幽默 野外观察 七彩云南 地质找矿 成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造山区显生宙地质历史重建与成矿地质背景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11
作者 李锦轶 曲军峰 +20 位作者 张进 刘建峰 许文良 张拴宏 郭瑞清 朱志新 李亚萍 李永飞 王涛 徐学义 李智佩 柳永清 孙立新 简平 张昱 王励嘉 彭树华 冯乾文 王煜 王洪波 赵西西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7-219,共13页
简要概述了近3年对中国北方造山区地壳基本构造格局开展综合调查与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包括重新厘定该区前南华纪古陆碎块的时空分布,获得与该区重大地质构造问题相关的新资料,提出对该区地壳构造格局、造山过程和成矿地质背景的最新认... 简要概述了近3年对中国北方造山区地壳基本构造格局开展综合调查与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包括重新厘定该区前南华纪古陆碎块的时空分布,获得与该区重大地质构造问题相关的新资料,提出对该区地壳构造格局、造山过程和成矿地质背景的最新认识,介绍了与该区地壳构造格局和成矿地质背景有关的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大地质构造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方造山区 显生宙 地壳构造格局 造山过程 成矿地质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地质科学学科体系的发展与演变——根据地质论文统计分析 被引量:21
12
作者 董树文 陈宣华 +1 位作者 史静 刘素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5-287,i002,共14页
地质科学10 0年的发展折射了2 0世纪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曲折过程,地质学科的演化反映了工业化对矿产资源的依存度和社会进步对地质学科布局的深刻影响。通过对2 0世纪10 0年世界地质科学论文的统计、分析和综合,从计量的角度获得了反... 地质科学10 0年的发展折射了2 0世纪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曲折过程,地质学科的演化反映了工业化对矿产资源的依存度和社会进步对地质学科布局的深刻影响。通过对2 0世纪10 0年世界地质科学论文的统计、分析和综合,从计量的角度获得了反映地质科学及其各学科发展和演化的轨迹,包括:1见证了地质科学的发展动力从“供给驱动型”向“需求驱动型”的转变;2记录了工业化过程中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对地质科学发展和演变的影响;3反映了过去10 0年重大历史事件对地质科学发展的影响;4体现了技术进步是地质科学发展的革命性推动力;5揭示了我国与发达国家地质科学发展的差距。运用学术论文定量分析地质科学长周期发展规律,用数据反映地质学科的百年兴衰,是研究地质科学发展战略的新思路、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科学 学科体系 地质论文 矿产资源 地质工作 科技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对全球变化的中国地质灾害综合减灾战略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石菊松 吴树仁 +1 位作者 张永双 王涛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9-318,共10页
为了探索极端气候事件引发重大地质灾害的综合减灾防灾战略,提高主动减灾防灾的科技能力与管理水平,积极应对全球变化条件下中国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挑战,本文在"全球灾变事件与重大地质灾害减灾战略研究会"与会专家汇报和讨... 为了探索极端气候事件引发重大地质灾害的综合减灾防灾战略,提高主动减灾防灾的科技能力与管理水平,积极应对全球变化条件下中国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挑战,本文在"全球灾变事件与重大地质灾害减灾战略研究会"与会专家汇报和讨论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国内重大地质灾害事件,从新构造与地震活动,气候变化,人口与城镇化进程三个方面开展分析,试图探讨我国2010年重大地质灾害多发,群发的原因,并对我国地质灾害今后面临的总体形势做出宏观研判。综合分析认为:①近年来全球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进入一个新的相对活跃期,我国处于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交汇区,是现今构造地震活动强烈响应区,尤其是印度板块的强烈活动,使青藏高原周缘地区的地震活动频繁,断裂活动增强,内外动力耦合作用下的地质灾害频发是总体趋势;②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气候异常条件使地质灾害的成灾模式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由于中国大陆是全球最大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交汇地带,也是地貌高差气候变化最大的地区,特别是2010年长时间干旱,汛期集中的高强度、长持时的降雨、局部强暴雨导致大规模滑坡泥石流灾害,尤其是在青藏高原周缘等内动力作用强烈地区,导致地质灾害频发;③人口增长、城镇化进程及工程经济活动是地质灾害发生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城镇化建设和工程经济活动规模大,且逐步向生态地质环境相对脆弱的地区转移,城镇人口密度快速增加,特别是山区城镇自主防灾减灾意识薄弱,直接导致地质灾害伤亡和损失程度加重。为了应对全球变化条件下的中国地质灾害形势,提高我国地质灾害防灾科技能力与管理水平,从我国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的现状分析入手,充分借鉴国际自然灾害综合减灾与风险管理的成功经验与策略,从推进中国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的角度提出了7点综合减灾建议,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推动政府管理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地质灾害综合减灾的广泛交流与讨论,促进防灾减灾科技与策略在实践中应用,为应对全球变化的中国地质灾害综合减灾集思广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化 气候变化 地质灾害 综合减灾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丘陵山区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多耦合模型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平平 何书 李滨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4年第4期135-145,共11页
山区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发育,影响山区城镇居民交通出行和生命财产安全。危险性评价可以综合分析地质灾害孕灾环境和致灾因子的贡献特征,对于公路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以江西省S223省道竹头坑子—渠坎下段为例,基于频率比(frequen... 山区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发育,影响山区城镇居民交通出行和生命财产安全。危险性评价可以综合分析地质灾害孕灾环境和致灾因子的贡献特征,对于公路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以江西省S223省道竹头坑子—渠坎下段为例,基于频率比(frequency ratio,FR),耦合熵指数(entropy index,EI)、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及二者组合权(EI-AHP),构建4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针对公路沿线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发育特征,选取自然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坡面形态、切坡高度、切坡坡度、地层岩性、断层与斜坡的关系等8个评价因子作为危险性评价指标,以斜坡单元作为评价单元,采用FR量化评价因子,结合AHP、EI计算评价因子的主客观权重,依托ArcGIS平台得到基于FR的多耦合模型,绘制不同评价模型的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图。结果表明:FR、EI-FR、AHP-FR及EI-AHP-FR 4个评价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746,0.811,0.836,0.833,表明AHP-FR评价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能有效对公路沿线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评价;最终划分江西省S223省道竹头坑子—渠坎下段高危险区、较高危险区、中危险区、较低危险区、低危险区的面积依次为0.295,0.570,1.509,0.354,1.732 km^(2),分别占全区总面积的6.66%、12.79%、33.86%、7.97%、38.71%。研究结果可为公路的安全建设和正常运营提供科学的地质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地质灾害 频率比 熵指数 层次分析法 耦合模型 危险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力学的创新与发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孙殿卿 董树文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1-8,共8页
本文从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以及应用传播体系等方面提出地质力学再创新的新思路,从许多方面具体地提出如何发展地质力学,建立面向21世纪的地质力学创新体系。
关键词 地质力学 知识创新 技术创新 地震地质 矿产预测 工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力学矿田构造的进展与前景 被引量:10
16
作者 余佳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2-109,共8页
地质力学矿田构造研究秉承李四光教授构造体系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地质构造对成矿区带、矿田、矿床及与成矿有关的岩层、岩体、脉体的形成、改造、分布的控制规律和内在作用机理,实现矿产资源找寻和勘查突破,这是矿田构造研究的基本任务... 地质力学矿田构造研究秉承李四光教授构造体系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地质构造对成矿区带、矿田、矿床及与成矿有关的岩层、岩体、脉体的形成、改造、分布的控制规律和内在作用机理,实现矿产资源找寻和勘查突破,这是矿田构造研究的基本任务。本文归纳总结了地质力学矿田构造在内生矿产资源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进展,指出了地质力学矿田构造预期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该门学科将在指导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和勘探开发中,为国家矿产资源的寻找和勘查作出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力学 矿田构造 进展 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积石山M_(S)6.2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孕灾环境分析
17
作者 陆诗铭 吴中海 黄婷 《地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9-155,共17页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M_(S)6.2地震,此次地震诱发了崩塌、滑坡和泥流等一系列地质次生灾害,是近年来中国6级以上地震损失极其严重的一次。综合分析区域孕灾环境及地质次生灾害发育特征发现,拉脊山地区海拔高、地形复...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M_(S)6.2地震,此次地震诱发了崩塌、滑坡和泥流等一系列地质次生灾害,是近年来中国6级以上地震损失极其严重的一次。综合分析区域孕灾环境及地质次生灾害发育特征发现,拉脊山地区海拔高、地形复杂、活断裂作用显著以及第四纪松散堆积物覆盖广且厚度大等因素,使得该地区在地震作用下极易产生蠕滑-拉裂破坏并诱发滑坡等地质次生灾害。利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考虑断裂、地层岩性、植被覆盖、坡度及降水5个关键因子对积石山区域地质灾害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地层岩性是区域地质次生灾害的主导因素,其权重可达42%;其次是断层,权重约占26%;而降水的影响权重虽然只占6%,但也不可忽视。积石山及其邻区地质次生灾害危险区主要集中在震中周围的拉脊山前缘一带,呈条状分布,与Ⅷ度地震烈度区域大体一致。地质次生灾害点受软弱地质环境影响为主,集中在拉脊山断裂带下盘,尤其是积石山县、大家河镇和白藏镇等地,灾害分布密集且受地震影响显著,需要重点监测及预防,同时对第四系黄土层防护工程也应予以足够重视。另一方面,在余震分布密集区,未发现显著的地质次生灾害点,推测是因为主震释放了较大应力,诱发了主要地质次生灾害。在多次余震之后,岩体应力状态逐渐趋于平衡,地质构造在震后重组并趋向稳定,从而降低了进一步发生地质次生灾害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地震 孕灾环境 滑坡 泥流 空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示范工作综述
18
作者 林良俊 刘宏伟 +13 位作者 葛伟亚 曹佳文 王东辉 邢怀学 何军 孟舒然 赵信文 董英 窦衍光 丰成君 李惠 高延超 贺凯 褚宏亮 《城市地质》 2025年第1期8-16,共9页
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是支撑城市规划、建设、运营的基础性和先行性工作,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地质安全风险防控、资源科学开发利用与保护、城市治理能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做好顶层设计,构建科学的组织模式,形成显著的工作成效,起到示范带... 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是支撑城市规划、建设、运营的基础性和先行性工作,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地质安全风险防控、资源科学开发利用与保护、城市治理能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做好顶层设计,构建科学的组织模式,形成显著的工作成效,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是做好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的关键。文章系统回顾了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示范工作的开展情况,梳理了地质调查监测和建模技术创新、数据管理方法和服务途径、支撑服务城市管理模式等方面取得的显著工作成效,总结了工作经验。同时,根据新形势、新需求,提出了推进完成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地质调查、开展超大特大城市地质安全风险评价示范、实施地下空间资源专项调查试点等工作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质 多要素 示范 成效与经验 工作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概念地质力学的提出与探索 被引量:3
19
作者 毕思文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4-37,40,共5页
地质力学是由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依据中国和亚洲大陆地质特征总结出来的大地构造理论,是对地质和地球科学的重大贡献。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李四光及几代地质力学工作者不懈努力下。
关键词 地质力学 地球动力学 板块构造 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往开来 发展地质力学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淦国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1-5,共5页
伴随着地质学、力学及其相关学科的进步而诞生的边缘学科——地质力学,在李四光教授的倡导下,在中国经历了半个多个世纪的形成和发展。今天,在庆祝由李四光创建的地质力学研究所成立四十周年之际,深感有必要探讨一下地质力学的未来发展... 伴随着地质学、力学及其相关学科的进步而诞生的边缘学科——地质力学,在李四光教授的倡导下,在中国经历了半个多个世纪的形成和发展。今天,在庆祝由李四光创建的地质力学研究所成立四十周年之际,深感有必要探讨一下地质力学的未来发展。人类社会发展正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和灾害方面的重大问题。世界环发大会提出了下一个世纪以建立人与自然协调关系为核心的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战略。地球科学完全可以在开发地球资源、减轻自然灾害、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作用。为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力学 发展方向 地质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