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5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地质调查局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油气调查工作成果与进展
1
作者 王丹丹(图)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公益性油气地质调查聚焦新区、新层系、新类型、新领域油气资源,以培养油气资源战略拓展区和建设油气资源接续基地为目标,部署实施野外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油气钻井和地层含气性测试工作,获得了多...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公益性油气地质调查聚焦新区、新层系、新类型、新领域油气资源,以培养油气资源战略拓展区和建设油气资源接续基地为目标,部署实施野外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油气钻井和地层含气性测试工作,获得了多层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勘探 中国地质调查局 油气资源 成果与进展 油气地质调查 含气性 野外地质调查 新层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益性油气调查支撑新疆油气勘查开采体制改革——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2
作者 周新桂 杜小弟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 2019年第3期67-68,共2页
2014年国家决定在新疆开展油气勘查开采体制改革试点。按照有关部署,中国地质调查局加大新疆地区油气基础调查和战略选区力度,通过摸清石油地质条件、评价油气矿权空白区资源潜力、优选油气勘查区块、编写区块资料包,有效服务了改革试... 2014年国家决定在新疆开展油气勘查开采体制改革试点。按照有关部署,中国地质调查局加大新疆地区油气基础调查和战略选区力度,通过摸清石油地质条件、评价油气矿权空白区资源潜力、优选油气勘查区块、编写区块资料包,有效服务了改革试点工作,两轮新疆油气勘查区块招标顺利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质调查局 油气勘查 新疆地区 体制改革 资源调查 开采 公益性 气调
原文传递
北方重要盆地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工作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清瑶 高永进 +5 位作者 陈夷 张远银 苗苗青 武建伟 韩淼 刘旭锋 《中国地质调查》 CAS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北方重要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是我国陆上油气资源增储上产的重点地区。“十三五”以来,公益性油气地质调查聚焦国家需求,着力推进“四新”(即新区、新层系、新类型、新领域)油气调查与评价,强力支撑了油气体制改革,取得了塔西北... 北方重要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是我国陆上油气资源增储上产的重点地区。“十三五”以来,公益性油气地质调查聚焦国家需求,着力推进“四新”(即新区、新层系、新类型、新领域)油气调查与评价,强力支撑了油气体制改革,取得了塔西北沙井子构造带西段油气调查新发现,以及塔里木盆地数字化建设与选区评价、塔东北奥陶系、塔西北寒武系、三门峡盆地古近系和准东及其周缘地区石炭系油气基础调查等多项新进展;形成了数字盆地标准方案,塔里木盆地电阻率-极化率异常解释图版2项科技创新成果;支撑新疆地区油气勘查开采体制改革工作取得实效,助力企业在塔里木盆地东部超深层油气勘探快速实现新突破,有效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三门峡盆地 油气成藏条件 有利目标区 资源潜力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页岩气地质调查评价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被引量:18
4
作者 李世臻 姜文利 +1 位作者 王倩 刘丽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40-1446,共7页
美国页岩气大规模商业性开发促进了中国页岩气地质调查评价和研究工作的开展。经过近10年的探索实践,认识到中国页岩气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理论和开发技术有待突破。从中国富有机质页岩特征及分布规律、生气机理与富集规律、页岩气储层物... 美国页岩气大规模商业性开发促进了中国页岩气地质调查评价和研究工作的开展。经过近10年的探索实践,认识到中国页岩气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理论和开发技术有待突破。从中国富有机质页岩特征及分布规律、生气机理与富集规律、页岩气储层物性及微结构、保存条件、资源评价与选区评价等方面对目前中国页岩气地质理论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讨论了中国在页岩气地质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中国页岩气地质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认为沉积、构造对页岩层段分布规律的控制作用研究需加强,页岩气吸附机理的理论认识需深入,微结构定性定量测试分析技术需提高,评价现今页岩气保存条件的指标体系需建立,选区参数体系和标准需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生气机理 富集规律 储层物性 保存条件 资源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及外围油气资源基础地质调查——“十三五”阶段进展与未来工作展望 被引量:18
5
作者 陈树旺 许光 +10 位作者 杨建国 李永飞 张健 赵洪伟 公繁浩 孙守亮 李士超 苏飞 张文浩 王丹丹 张交东 《地质与资源》 CAS 2021年第3期221-231,248,共12页
"十三五"期间,松辽盆地及外围油气地质调查以"开辟新区,探索新层系,联合攻关新类型、新领域,支撑百年大庆油田建设"为目标,紧密围绕"松辽盆地陆相页岩油、外围中小盆地、石炭-二叠系与中新元古界深层系"... "十三五"期间,松辽盆地及外围油气地质调查以"开辟新区,探索新层系,联合攻关新类型、新领域,支撑百年大庆油田建设"为目标,紧密围绕"松辽盆地陆相页岩油、外围中小盆地、石炭-二叠系与中新元古界深层系"三大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发现与进展:一是以基质型页岩油为主攻方向,实施页岩油参数井获工业油流,揭示松辽盆地陆相页岩油巨大资源潜力;二是阜新盆地辽阜地2井获工业油流,实现久攻不克区勘探突破,为传统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提供资源保障;三是以深层系、非常规为指导思想,实施石炭-二叠系与中新元古界油气资源调查取得新进展.结合新形势、新需求,提出"全盆地、大地质、多资源"综合调查等下阶段工作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地质 松辽盆地 陆相页岩油 石炭-二叠系 中新元古界 非常规油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资源地质调查大数据架构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高振记 谢华锋 +2 位作者 李志伟 张立勤 周新桂 《地理信息世界》 2016年第1期18-23,共6页
分析了我国油气资源地质调查数据共享及应用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简析了国内外油气大数据研究现状。基于我国油气资源地质调查服务目标和主流大数据建设技术,提出了油气资源地质调查大数据逻辑架构和应用架构,并展望了油气资源调查大数... 分析了我国油气资源地质调查数据共享及应用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简析了国内外油气大数据研究现状。基于我国油气资源地质调查服务目标和主流大数据建设技术,提出了油气资源地质调查大数据逻辑架构和应用架构,并展望了油气资源调查大数据中心在油气地质调查、盆地协同研究、社会公益服务等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资源 地质调查 大数据 逻辑架构 应用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调查与科学研究结合问题探析——基于中国地质调查发展历程 被引量:1
7
作者 后立胜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7年第4期67-70,共4页
中国地质调查事业自1916年正式开启至今刚好百年,百年来我国地质调查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但发展至今也面临一些障碍,地质调查与科学研究脱节就是其中影响地质调查成果质量与水平的一个突出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文章从地质调查工作... 中国地质调查事业自1916年正式开启至今刚好百年,百年来我国地质调查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但发展至今也面临一些障碍,地质调查与科学研究脱节就是其中影响地质调查成果质量与水平的一个突出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文章从地质调查工作概念范畴入手,循着中国地质调查事业发展的主要历程,结合国外地质调查工作开展情况,深入分析了该问题的来龙去脉,认为我国地质调查与科学研究结合问题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当前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需要加快完善工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调查 科学研究 发展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磁电勘探在黑龙江三江盆地石炭系—二叠系油气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文浩 王丹丹 +5 位作者 李世臻 周新桂 张交东 刘卫彬 周锡明 王佩业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1-201,共11页
三江盆地东部地区零星出露有古生界石炭—二叠纪地层,总有机碳等烃源岩评价指标良好,但在盆地中的展布情况一直未知。在东北地区老油田开发成本日益高涨,亟需新的油气勘探接替区的背景下,为了查明三江盆地石炭—二叠纪地层的发育特征,... 三江盆地东部地区零星出露有古生界石炭—二叠纪地层,总有机碳等烃源岩评价指标良好,但在盆地中的展布情况一直未知。在东北地区老油田开发成本日益高涨,亟需新的油气勘探接替区的背景下,为了查明三江盆地石炭—二叠纪地层的发育特征,在三江盆地以石炭—二叠系为主要目的层开展油气地质调查实施了重磁电勘探工程,对所取得的4条重磁电剖面资料进行了处理和定性分析,在综合信息反演和成像的基础上建立了重磁电综合反演剖面图。对研究区地层、物性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总结,主要利用大地电磁测深反演电阻率低阻标志层,初步刻画了石炭—二叠系的分布特征,并通过对二维反演电阻率断面进行残差处理,探索了石炭—二叠系泥岩的展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磁电勘探 三江盆地 石炭系-二叠系 珍子山组 泥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高光谱探测技术在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油气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杜小弟 唐跃 +2 位作者 刘德长 李昭 王海达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75-287,共13页
赋存于地下的油气藏(田)一般都存在向地表微渗漏,油气藏上方烃类垂向微渗漏可引起近地表物质的物理与化学性质变化,形成地物反射光谱特征异常,这为航空高光谱技术用于探测烃类微渗漏信息成为可能,成为油气选区调查和寻找油气的有效技术... 赋存于地下的油气藏(田)一般都存在向地表微渗漏,油气藏上方烃类垂向微渗漏可引起近地表物质的物理与化学性质变化,形成地物反射光谱特征异常,这为航空高光谱技术用于探测烃类微渗漏信息成为可能,成为油气选区调查和寻找油气的有效技术方法。在准东2500 km2范围内开展航空高光谱油气探测技术研究,获取了研究区CASI/SASI/TASI航空高光谱遥感数据,提取了与油气及与油气相关的粘土、碳酸盐、二价铁等信息,通过与已发现的油气藏(田)高光谱油气异常信息的对比研究,在准东地区落实了柳树河子和三台镇2个油气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高光谱 烃类微渗漏 异常 准噶尔盆地 油气选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资源构建“地质调查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初探 被引量:7
10
作者 罗晓玲 黄龙 +1 位作者 王旭光 王楠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87-93,共7页
为应对审计全覆盖的发展趋势,适应《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要求,对照有效内部审计的八条关键特征,本文在梳理现有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地质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提取和补充相关指标,通过进一步调研和确认内... 为应对审计全覆盖的发展趋势,适应《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要求,对照有效内部审计的八条关键特征,本文在梳理现有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地质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提取和补充相关指标,通过进一步调研和确认内控需求,架构适合地质调查事业单位的内控体系和风险管控信息系统,初步探索提出了思维软件化的地质调查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控制管理 风险管控 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罗斯北极地区油气资源潜力及加强中俄油气合作建议 被引量:2
11
作者 牟德刚 孟凡洋 苗淼 《国际石油经济》 2024年第3期38-45,共8页
分析北极地区中俄油气合作的历史背景及战略意义、俄罗斯北极主要盆地油气地质特征、资源潜力以及中俄(北极)油气能源合作现状、机会与风险,提出在北极地区加强中俄油气合作的4点建议:1)在俄北极西部加大亚马尔半岛、格达半岛液化天然... 分析北极地区中俄油气合作的历史背景及战略意义、俄罗斯北极主要盆地油气地质特征、资源潜力以及中俄(北极)油气能源合作现状、机会与风险,提出在北极地区加强中俄油气合作的4点建议:1)在俄北极西部加大亚马尔半岛、格达半岛液化天然气项目的参股力度,提升“冰上丝绸之路”合作水平;2)在俄北极中部,常规与非常规并举,加快推进新兴勘探区油气勘探开发合作;3)推进双方在俄东部低勘探程度盆地开展联合油气普查和资源评价工作;4)推进技术合作攻关与交流,拓展海外工程技术服务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北极地区 油气资源 油气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门峡盆地地质矿产勘查历程和油气发现启示
12
作者 张交东 周新桂 +4 位作者 杨超 刘晖 包书景 鲁增锋 张敬凯 《中国地质调查》 2025年第1期1-16,共16页
三门峡盆地为华北陆块南缘以新生界为主的一个小型断陷盆地,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陆续开展过二维地震和钻井等油气勘探工作,2023年油气调查取得突破。近70 a的勘探历程可分为:石油普查和基础地质调查、公益性油气地质调查、油气突破和潜... 三门峡盆地为华北陆块南缘以新生界为主的一个小型断陷盆地,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陆续开展过二维地震和钻井等油气勘探工作,2023年油气调查取得突破。近70 a的勘探历程可分为:石油普查和基础地质调查、公益性油气地质调查、油气突破和潜力评价3个阶段。近年来,公益性油气调查在盆地南缘落实了古近系烃源岩,并取得油气成藏新认识;为进一步查明盆地含油气性,在函谷关构造带优选部署实施豫峡地1井,测井综合解释油层5层,分层试油均获得稳定工业油流,实现了三门峡盆地油气发现;初步估算了三门峡盆地油气远景地质资源量。通过总结三门峡盆地勘探历程和油气突破,获得5点启示:注重一线调查细节,发现潜在烃源岩;综合以往各类资料,加强油气基础地质研究;探索经济适用技术,深化认识查验疑点;地质和工程紧密衔接,促进油气快速突破;央-地-企协同勘查,加快落实资源潜力。三门峡盆地作为我国数量颇多的低勘探程度中小型盆地的代表,由烃源岩发现到快速突破的勘探经验和工作启示,有助于提振周缘久攻未克的渭河盆地和南华北盆地的勘探信心,对于对我国动力学背景类似的中小型盆地油气勘查也具有重要的引领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门峡盆地 豫峡地1井 勘探历程 资源远景 油气发现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外围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工程进展与未来工作方向 被引量:21
13
作者 陈树旺 公繁浩 +5 位作者 杨建国 张健 李永飞 王丹丹 郜晓勇 李晓海 《中国地质调查》 2016年第6期1-9,共9页
以实现松辽盆地油气资源接续为目标,围绕侏罗系、石炭—二叠系、中新元古界3套目标层系,在松辽盆地外围西部、南部和东部地区开展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工作。阐述了"松辽盆地外围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工程"的总体目标任务、主要工作内... 以实现松辽盆地油气资源接续为目标,围绕侏罗系、石炭—二叠系、中新元古界3套目标层系,在松辽盆地外围西部、南部和东部地区开展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工作。阐述了"松辽盆地外围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工程"的总体目标任务、主要工作内容,提出了实现目标任务拟解决的关键问题、解决思路及预期成果;同时,总结了目前该工程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对未来的工作方向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外围 新层系 侏罗系 石炭一二叠系 中元古界 油气基础地质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斗系统在野外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志忠 汪大明 +4 位作者 何凯涛 胡道功 郭涛 杨日红 郑鸿瑞 《卫星应用》 2014年第10期42-45,共4页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中国自行研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快速定位、精密授时及其特有的双向通信三大功能。本文介绍了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安全生产管理保障系统"和"基于我国卫星的野外地质调查应用高技术产业...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中国自行研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快速定位、精密授时及其特有的双向通信三大功能。本文介绍了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安全生产管理保障系统"和"基于我国卫星的野外地质调查应用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等项目成果,不仅包含了"安全生产管理平台"中北斗在应急救援中的相关应用,还包含了在野外地质调查时北斗卫星发挥的关键作用等应用,对北斗卫星在野外地质调查中的应用分析总结得更为全面,本文从系统设计、节点建设、系统建设和实用性验证等角度对北斗卫星的野外地质调查应用进行了详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外地质调查 北斗系统 应用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中国地质调查局 安全生产管理 产业化示范工程 自主知识产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门峡盆地油气调查优快钻井技术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洪波 张龙 +6 位作者 沈立娜 张交东 刘旭锋 王丹丹 孟祥龙 胡浩 朱迪斯 《钻探工程》 2024年第6期111-118,共8页
南华北三门峡盆地古近系沉积厚度大且分布连续,暗黑色泥岩发育,通过部署钻探工程,有望实现中小盆地油气调查取得新发现。但该类油藏钻井地质环境复杂,砂泥岩互层频现,易引起钻头泥包、井壁坍塌、掉块、涌漏风险并存和难钻进等工程难点... 南华北三门峡盆地古近系沉积厚度大且分布连续,暗黑色泥岩发育,通过部署钻探工程,有望实现中小盆地油气调查取得新发现。但该类油藏钻井地质环境复杂,砂泥岩互层频现,易引起钻头泥包、井壁坍塌、掉块、涌漏风险并存和难钻进等工程难点。通过钻具组合与井身结构优化、不同井段钻井液技术研究、个性化PDC异形齿钻头研发以及“低转速+中钻压+螺杆+高效PDC钻头”钻井工艺研究,有效解决了井壁稳定性和钻头选型难题,在豫峡地1井实钻中,全面钻进平均机械钻速达到5.67 m/h,实现提高机械钻速30%以上,相比设计钻井周期缩短10 d。创新形成了防泥包钻井液技术体系、长裸眼井壁保护钻井液技术体系、砂泥岩互层高效PDC异形齿钻头提速技术、“两低一高”变密度水泥浆固井技术等可推广的三门峡盆地砂泥岩互层“新优快”钻完井技术体系,可为同类地区钻井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调查 钻井液体系 PDC异形齿钻头 机械钻速 豫峡地1井 三门峡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北地区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潜力展望 被引量:36
16
作者 张君峰 许浩 +1 位作者 赵俊龙 任鹏飞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60-273,共14页
中国东北地区发育50多个盆地,规模大小不一,较大的盆地包括松辽、二连、海拉尔盆地和5个跨境盆地。东北地区油气资源潜力巨大,油气储量增幅显著,同时面临油气上产、稳产难度仍然持续加大的现实。本文在深入分析东北地区构造与沉积古地... 中国东北地区发育50多个盆地,规模大小不一,较大的盆地包括松辽、二连、海拉尔盆地和5个跨境盆地。东北地区油气资源潜力巨大,油气储量增幅显著,同时面临油气上产、稳产难度仍然持续加大的现实。本文在深入分析东北地区构造与沉积古地理演化过程的基础上,总结了东北地区构造与沉积协同作用下的成藏组合差异发育特征。进一步结合勘探实践,针对油气勘探中存在的问题,围绕着新领域新层系的工作思路,提出了东北地区油气勘探的方向,包括: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带中浅层油气精细勘探,松辽盆地南部深层火山岩油气勘探,松辽盆地西斜坡和北部倾末端油气勘探,东北地区古生界油气勘探,大三江盆地群油气勘探,东北地区页岩油和油页岩资源勘探。为未来东北地区油气资源的勘探部署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与天然气 地质特征 勘探领域 东北地区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地球化学调查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富贵 孙忠军 +9 位作者 杨志斌 周亚龙 张舜尧 曹长茂 王惠艳 唐瑞玲 庞守吉 王平康 唐世琪 祝有海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24-1234,共11页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能源,中国陆域永久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具有极大的潜力。本文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在祁连山地区、羌塘盆地和漠河盆地天然气水合物远景区取得的大量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和成果,分析总结了冻土区的温压条...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能源,中国陆域永久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具有极大的潜力。本文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在祁连山地区、羌塘盆地和漠河盆地天然气水合物远景区取得的大量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和成果,分析总结了冻土区的温压条件、冻土条件、气源条件等,探讨了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成矿机制和制约因素,初步建立了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模式,以期为下一轮的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勘查提供地球化学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地球化学特征 气源条件 成藏模式 冻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益性陆域油气地质调查钻探工程技术进展与攻关建议 被引量:8
18
作者 何远信 胡志方 +4 位作者 单衍胜 王胜建 迟焕鹏 朱迪斯 赵洪波 《钻探工程》 2022年第5期3-10,共8页
公益性陆域油气地质调查主要针对“新区、新层系、新类型、新领域”开展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工作。近年来,通过部署多项油气地质调查科技攻坚战,取得了一批重要地质发现及页岩油气突破,为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做出了应有贡献。但“新区... 公益性陆域油气地质调查主要针对“新区、新层系、新类型、新领域”开展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工作。近年来,通过部署多项油气地质调查科技攻坚战,取得了一批重要地质发现及页岩油气突破,为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做出了应有贡献。但“新区、新层系、新类型、新领域”的陆域油气地质调查工作区具有复杂构造区多、工作程度低、工程实践少、资料相对缺乏的特点,导致钻探工程面临复杂故障预见性差、安全风险高、地质目的实现难度大等挑战。结合近年来油气地质调查钻探工程实践,对公益性陆域油气地质调查钻探工程总体现状、难点挑战、技术进展进行了阐述,从安全环保、取全取准各项地质资料、提速降本等角度,提出了技术攻关建议,以期对公益性陆域油气地质调查钻探工程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地质调查 陆域油气 页岩油气 钻探工程 技术进展 攻关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常规油气地质调查工程进展与主要成果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家强 毕彩芹 +5 位作者 徐银波 仝立华 唐跃 袁远 庞守吉 周俊林 《中国地质调查》 CAS 2023年第1期1-19,共19页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牵头组织实施的“非常规油气地质调查工程”,开展了黑龙江省鸡西地区煤系气地质调查、松辽盆地及外围油页岩地质调查、松辽盆地西斜坡油砂原位试采工程、陆域天然气水合物地质调查与祁连山木里天然气水...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牵头组织实施的“非常规油气地质调查工程”,开展了黑龙江省鸡西地区煤系气地质调查、松辽盆地及外围油页岩地质调查、松辽盆地西斜坡油砂原位试采工程、陆域天然气水合物地质调查与祁连山木里天然气水合物野外长期观测站建设、陕西关中地区氦气地质调查和非常规油气资源国情调研等工作,获取了大量基础数据,取得了黑鸡地1井、黑鸡地3井、黑鸡地4井等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和重要进展,初步掌握了我国油页岩、油砂、陆域天然气水合物、氦气以及鸡西盆地煤系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该工程在煤系气、油页岩、氦气等领域产生重要影响,提振了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信心,推动了科技创新与地质调查深度融合,促进了非常规油气学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气 油页岩 油砂 陆域天然气水合物 氦气 地质调查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上扬子地区陡山沱组沉积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20
作者 陈科 卢妍欣 +1 位作者 李飞 宋腾 《中国地质调查》 CAS 2024年第5期92-103,共12页
近期鄂西地区震旦系陡山沱组勘查获得页岩气工业气流。陡山沱组富有机质页岩主要分布于上扬子德阳—安岳断陷槽及中扬子鄂西断陷槽,探明其沉积特征和油气地质条件是进一步开展页岩气与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依据。通过研究中上扬子两... 近期鄂西地区震旦系陡山沱组勘查获得页岩气工业气流。陡山沱组富有机质页岩主要分布于上扬子德阳—安岳断陷槽及中扬子鄂西断陷槽,探明其沉积特征和油气地质条件是进一步开展页岩气与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依据。通过研究中上扬子两个断陷槽内陡山沱组露头、钻井和地球物理资料,对比分析两者的沉积特征和沉积环境,结果显示:①中上扬子地区陡山沱组沉积时期古地理格局在地形上具有西高东低的特征;②陡山沱组沉积早期,上扬子地区仍然存在大面积古陆,其厚度较薄或缺失,中晚期才接受大量沉积,而中扬子地区此时为台地、瀉湖、陆棚和盆地的沉积环境,地层发育较完整,富有机质页岩沉积厚度较大;③陡山沱组是在整体拉张环境下形成的产物,中上扬子地区断陷槽均形成台内断陷盆地,上扬子地区德阳—安岳断陷槽形成时间较晚,陡山沱组主要沉积碳酸盐岩,中扬子地区鄂西断陷槽形成较早,槽内沉积页岩夹碳酸盐岩;④鄂西断陷槽内厚层陡山沱组富有机质页岩,保存较好的构造单元中有望获得页岩气勘查新突破,并可以作为灯影组常规天然气烃源岩,在生储盖匹配地区有望形成常规油气藏。研究成果可以为震旦纪—寒武纪裂陷槽油气调查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陡山沱组 扬子克拉通 震旦纪 沉积特征 页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