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南泸州地区地震重定位与地壳三维速度结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成锋 张瑞青 +2 位作者 强正阳 李大虎 徐政语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672-4684,共13页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页岩气水力压裂开采区地震活动剧增的现象,引起社会公众、政府、产业部门和科学家的广泛关注.利用2010年至2021年期间四川南部区域台网和流动台站记录的近震P波和S波到时数据,采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对泸州及周边地区地...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页岩气水力压裂开采区地震活动剧增的现象,引起社会公众、政府、产业部门和科学家的广泛关注.利用2010年至2021年期间四川南部区域台网和流动台站记录的近震P波和S波到时数据,采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对泸州及周边地区地震位置和地壳浅部介质结构进行了联合反演.重新定位后,中小地震震源深度主要处于2~10 km范围内.在空间上,地震活动呈现丛集特征,集中在螺观山背斜和古佛山背斜之间的低缓区内,并具有一定的时空迁移特征.背斜以南区域和泸县M 6.0地震震中处,可观测到北西走向的地震丛集现象,与区域内已知断层分布并不一致.成像结果显示,在地壳浅部,背斜之间低缓区内的S波(V_(S))速度结构存在横向分区特征,中北部地区表现为明显的高速异常,对应的波速比(V_(P)/V_(S))值较低,且大部分地震分布在这些异常体内.但泸县M 6.0地震震源区位于P波和S波的高、低速异常的交界地带.结合其他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推测泸县地震发生在一条北西走向、以逆冲为主高角度的调节断层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县M_(L)6.0地震 双差层析成像 诱发地震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