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野生大熊猫与放牧家畜利用生境的特征比较
被引量:
1
1
作者
周世强
Vanessa HULL
+4 位作者
张晋东
刘巅
谢浩
黄金燕
张和民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9-319,共11页
为了探讨放牧家畜影响野生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主食竹资源的内在驱动因素,以便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和管理提供依据。根据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野生大熊猫与放牧家畜的随机样地调查资料,从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方面,分析了它们利用...
为了探讨放牧家畜影响野生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主食竹资源的内在驱动因素,以便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和管理提供依据。根据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野生大熊猫与放牧家畜的随机样地调查资料,从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方面,分析了它们利用生境的异同。结果表明:从植物群落特征来看,乔木层物种丰度、灌木层盖度、主食竹的种群特征(盖度、密度、地径和株高)等指标,野生大熊猫与放牧家畜之间具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野生大熊猫利用生境的乔木层物种丰度17.38株,灌木层盖度75.31%,主食竹的盖度为56.32%、种群密度48.87 culms·m^(−2)、地径6.03 mm和株高143.48 cm,放牧家畜利用生境的乔木层物种丰度29株,灌木层盖度93.20%,主食竹的盖度为89.20%、种群密度66.54 culms·m^(−2)、地径3.82 mm和株高59.68 cm,而其余指标没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就木本植物的物种组成特征而言,大熊猫利用生境的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科属种数量都多于放牧家畜生境,前者为乔木层17科25属41种、灌木层29科49属91种,后者乔木层9科10属14种、灌木层17科26属38种;两者利用生境的植物群落相似性系数较低,乔木层仅为0.196、灌木层为0.245;但比较两者植物群落共有种的重要值指数,仅灌木层的3种树种两者之间的差异较为显著,其他木本植物都无明显的差异。从而说明放牧家畜主要影响大熊猫栖息地的灌木层结构和主食竹种的种群特征,致使野生大熊猫主动回避被放牧家畜干扰的区域、调整其活动空间和栖息地的范围。因此,合理规划家畜放养区域、严格控制家畜种类和数量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和其他保护区管控放牧干扰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放牧家畜
利用生境
植物群落
群落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有蹄类动物对地震灾害体秋季微生境利用与选择特征
被引量:
2
2
作者
向姣
周天祥
+3 位作者
郭桢杉
毛泽恩
黄金燕
张晋东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56-1463,共8页
为探究地震等大型自然干扰发生后有蹄类动物对受损灾害体秋季微生境利用与选择特征,于汶川地震后第2~11年(2010—2019年)采用固定样方法对卧龙自然保护区内40个地震灾害体进行定期调查。实地测定海拔、坡度、坡向等10个相关环境因子,采...
为探究地震等大型自然干扰发生后有蹄类动物对受损灾害体秋季微生境利用与选择特征,于汶川地震后第2~11年(2010—2019年)采用固定样方法对卧龙自然保护区内40个地震灾害体进行定期调查。实地测定海拔、坡度、坡向等10个相关环境因子,采用核密度分析方法对有蹄类动物微生境利用与选择特征及种间生态位重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对灾害体利用频率由高到低的有蹄类动物分别为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水鹿(Rusa unicolor)、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和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其中,毛冠鹿对地震灾害体的利用率随植被恢复呈上升趋势,而中华鬣羚呈下降趋势。(2)中华斑羚偏好海拔2400 m左右、木本种数多、植被盖度较大、土壤占比高的生境。中华鬣羚偏好海拔2600 m、木本种数多、植被盖度较小、裸岩与碎石占比高的生境。毛冠鹿偏好海拔2400~2600 m、草本种数多、植被盖度较大、土壤占比高的生境。水鹿偏好海拔2100 m左右、草本种数多、植被盖度较大、裸岩与碎石占比高的生境。(3)中华鬣羚和中华斑羚、毛冠鹿和中华斑羚两个物种对之间在灾害体微生境利用上表现出较高的相似性,而水鹿分别与中华鬣羚、毛冠鹿、中华斑羚的微生境变量重叠度较低,存在较大的生态位分化。通过有蹄类动物对地震灾害体秋季微生境选择特征的调查,可丰富有蹄类动物应对地震灾害的行为特征信息,为震后制定野生动物的有效保护政策以及受损灾害体的恢复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体
有蹄类动物
微生境选择
自然干扰
卧龙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野生大熊猫与放牧家畜利用生境的特征比较
被引量:
1
1
作者
周世强
Vanessa HULL
张晋东
刘巅
谢浩
黄金燕
张和民
机构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大熊猫国家公园珍稀动物保护生物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
Department of Wildlife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
西华师范大学/西南野生动植物资源
保护
教育部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9-319,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1279)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大熊猫国际合作基金项目(SD0631,林护发[2017]115号)
+1 种基金
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项目(GP09_12/13)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2018“科研年”项目(CCRCG181928)。
文摘
为了探讨放牧家畜影响野生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主食竹资源的内在驱动因素,以便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和管理提供依据。根据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野生大熊猫与放牧家畜的随机样地调查资料,从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方面,分析了它们利用生境的异同。结果表明:从植物群落特征来看,乔木层物种丰度、灌木层盖度、主食竹的种群特征(盖度、密度、地径和株高)等指标,野生大熊猫与放牧家畜之间具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野生大熊猫利用生境的乔木层物种丰度17.38株,灌木层盖度75.31%,主食竹的盖度为56.32%、种群密度48.87 culms·m^(−2)、地径6.03 mm和株高143.48 cm,放牧家畜利用生境的乔木层物种丰度29株,灌木层盖度93.20%,主食竹的盖度为89.20%、种群密度66.54 culms·m^(−2)、地径3.82 mm和株高59.68 cm,而其余指标没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就木本植物的物种组成特征而言,大熊猫利用生境的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科属种数量都多于放牧家畜生境,前者为乔木层17科25属41种、灌木层29科49属91种,后者乔木层9科10属14种、灌木层17科26属38种;两者利用生境的植物群落相似性系数较低,乔木层仅为0.196、灌木层为0.245;但比较两者植物群落共有种的重要值指数,仅灌木层的3种树种两者之间的差异较为显著,其他木本植物都无明显的差异。从而说明放牧家畜主要影响大熊猫栖息地的灌木层结构和主食竹种的种群特征,致使野生大熊猫主动回避被放牧家畜干扰的区域、调整其活动空间和栖息地的范围。因此,合理规划家畜放养区域、严格控制家畜种类和数量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和其他保护区管控放牧干扰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大熊猫
放牧家畜
利用生境
植物群落
群落组成
Keywords
giant panda(Ailuropoda melanoleuca)
grazing livestock
used habitat
plant community
community components
分类号
Q958 [生物学—动物学]
X17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有蹄类动物对地震灾害体秋季微生境利用与选择特征
被引量:
2
2
作者
向姣
周天祥
郭桢杉
毛泽恩
黄金燕
张晋东
机构
西南野生动植物资源
保护
教育部
重点
实验室
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大熊猫国家公园珍稀动物保护生物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
出处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56-1463,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071279,3180199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U21A20193)
+3 种基金
西南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XNYB19-01)
西华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资助项目(19D045)
西华师范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基金(CXTD2018-9)
西华师范大学博士启动基金(20E056)。
文摘
为探究地震等大型自然干扰发生后有蹄类动物对受损灾害体秋季微生境利用与选择特征,于汶川地震后第2~11年(2010—2019年)采用固定样方法对卧龙自然保护区内40个地震灾害体进行定期调查。实地测定海拔、坡度、坡向等10个相关环境因子,采用核密度分析方法对有蹄类动物微生境利用与选择特征及种间生态位重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对灾害体利用频率由高到低的有蹄类动物分别为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水鹿(Rusa unicolor)、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和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其中,毛冠鹿对地震灾害体的利用率随植被恢复呈上升趋势,而中华鬣羚呈下降趋势。(2)中华斑羚偏好海拔2400 m左右、木本种数多、植被盖度较大、土壤占比高的生境。中华鬣羚偏好海拔2600 m、木本种数多、植被盖度较小、裸岩与碎石占比高的生境。毛冠鹿偏好海拔2400~2600 m、草本种数多、植被盖度较大、土壤占比高的生境。水鹿偏好海拔2100 m左右、草本种数多、植被盖度较大、裸岩与碎石占比高的生境。(3)中华鬣羚和中华斑羚、毛冠鹿和中华斑羚两个物种对之间在灾害体微生境利用上表现出较高的相似性,而水鹿分别与中华鬣羚、毛冠鹿、中华斑羚的微生境变量重叠度较低,存在较大的生态位分化。通过有蹄类动物对地震灾害体秋季微生境选择特征的调查,可丰富有蹄类动物应对地震灾害的行为特征信息,为震后制定野生动物的有效保护政策以及受损灾害体的恢复措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地震灾害体
有蹄类动物
微生境选择
自然干扰
卧龙自然保护区
Keywords
earthquake damaged site
ungulate
microhabitat selection
natural disturbance
Wolong Nature Reserve
分类号
Q958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野生大熊猫与放牧家畜利用生境的特征比较
周世强
Vanessa HULL
张晋东
刘巅
谢浩
黄金燕
张和民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有蹄类动物对地震灾害体秋季微生境利用与选择特征
向姣
周天祥
郭桢杉
毛泽恩
黄金燕
张晋东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