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益诉讼与和谐社会——以群体诉讼为考察对象 被引量:11
1
作者 肖建华 唐玉富 《法学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4-39,共6页
建立和谐社会是现代法治的必然要求,公益诉讼与和谐社会休戚相关。囿于公益诉讼的特性,公益诉讼必须通过群体诉讼达致社会的和谐。群体诉讼的扩散性纠纷解决功能、公共政策形成功能以及程序保障功能都契合和谐社会的要求。
关键词 公益诉讼 群体诉讼 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合理诉讼构造与我国刑事程序的完善 被引量:12
2
作者 宋英辉 《湖南社会科学》 2003年第4期56-61,共6页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 刑事程序 中国 刑事诉讼构造 侦查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益诉讼的建构 被引量:3
3
作者 肖建华 唐玉富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54-57,共4页
法治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公益诉讼以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公益诉讼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新型诉讼形态。我国亟须建构公益诉讼制度,立法需要在可诉范围、诉讼主体资格、程序规则以及判决效力范围等方面加以规范。
关键词 公益诉讼 公共利益 主体资格 判决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构建我国刑事诉讼的正当法律程序体系 被引量:5
4
作者 杨宇冠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41-48,共8页
论述了正当法律程序在刑事司法中的重要意义,阐述了正当法律程序的起源、内容、它在联合国和刑事司法准则中的体现。指出中国法律中没有包含的正当法律程序的因素,并就这些因素与联合国有关规定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确立中国正当程序... 论述了正当法律程序在刑事司法中的重要意义,阐述了正当法律程序的起源、内容、它在联合国和刑事司法准则中的体现。指出中国法律中没有包含的正当法律程序的因素,并就这些因素与联合国有关规定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确立中国正当程序体系的想法,论证了其重要性,并就此提出了确立中国正当法律程序各项内容的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程序 刑事诉讼 保护人权 司法中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诉讼证明过程的主观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肖建华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53-60,共8页
诉讼证明过程是一个主观判断过程 ,法官对事实的认定有很大的主观性。法院裁判所达到的真实是法律真实 ,要求客观真实是不切实际的。为了保障诉讼主观证明的客观化 ,应当以提高法官素质为前提 ,承认法官自由心证的存在 ,完善举证责任规... 诉讼证明过程是一个主观判断过程 ,法官对事实的认定有很大的主观性。法院裁判所达到的真实是法律真实 ,要求客观真实是不切实际的。为了保障诉讼主观证明的客观化 ,应当以提高法官素质为前提 ,承认法官自由心证的存在 ,完善举证责任规则 ,防止法官职权的滥用 ,以确保司法公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证明 主观性 法律真实 审判 辩论原则 民事诉讼法 法官 客观真实 举证责任规则 诉讼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益诉讼之立法建构 被引量:1
6
作者 肖建华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05年第6期18-22,共5页
一、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设立公益诉讼 现代和谐社会的理论和实践及其制度安排,不仅要关注个体预期利益的满足,也要关注合理的利益预期和利益的衡平;既要通过法律保障个人利益,也要兼顾公共利益.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能... 一、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设立公益诉讼 现代和谐社会的理论和实践及其制度安排,不仅要关注个体预期利益的满足,也要关注合理的利益预期和利益的衡平;既要通过法律保障个人利益,也要兼顾公共利益.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能够为达成这个目标服务的法律制度.①关注社会公平,必须通过法律展现出对所有人的平等关怀,②关注困难群体的权利救济问题.而公益诉讼就是达成这一目标不可或缺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诉讼 公共利益 诉权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不起诉制度的构建 被引量:45
7
作者 樊崇义 叶肖华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0-19,共10页
我国起诉裁量的空间极为狭小,不起诉的诉讼分流功能较弱,不起诉制度在实践运用中存在许多问题。因而,必须改革完善不起诉制度,使检察官自由裁量权充分发挥应有的价值。具体来说,就是要完善法定不起诉的适用范围,规定基于国家政治利益或... 我国起诉裁量的空间极为狭小,不起诉的诉讼分流功能较弱,不起诉制度在实践运用中存在许多问题。因而,必须改革完善不起诉制度,使检察官自由裁量权充分发挥应有的价值。具体来说,就是要完善法定不起诉的适用范围,规定基于国家政治利益或对执行刑没有实质性影响的案件可以酌定不起诉,增设暂缓起诉制度,改革不起诉的制约救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诉裁量主义 暂缓起诉 事先制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向法律规范冲突及其解决”大家谈 被引量:6
8
作者 沈岿 方军 +4 位作者 李广宇 黄海华 王万华 王敬波 吕立秋 《行政管理改革》 2012年第10期51-56,共6页
伴随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各方面发展都基本上有法可依,但是法律规范之间的不一致和抵触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对横向法律规范冲突问题展开全面分析,特别对全国人大所制定的基本法律和其常委会制... 伴随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各方面发展都基本上有法可依,但是法律规范之间的不一致和抵触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对横向法律规范冲突问题展开全面分析,特别对全国人大所制定的基本法律和其常委会制定的其他法律之间的关系、化解横向法律规范冲突的机制和程序进行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规范冲突 法律体系 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辩论主义到协同主义 被引量:10
9
作者 肖建华 李志丰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55-62,共8页
民事诉讼的主要目的在于发现真实,以达致实质正义和程序正义。然而传统的辩论主义忽视了法官在发现案件事实方面的积极作刚,过于强调其权力的受制性,致使传统辩论主义难以达到发现真实的日的。而法治发达国家的民事诉讼一开始就强调法... 民事诉讼的主要目的在于发现真实,以达致实质正义和程序正义。然而传统的辩论主义忽视了法官在发现案件事实方面的积极作刚,过于强调其权力的受制性,致使传统辩论主义难以达到发现真实的日的。而法治发达国家的民事诉讼一开始就强调法官在发现真实上的作川,注重阐明权的运用,并不断予以增强,同时,还从当事人角度强调真实义务,在法院和当事人两个方面配合发现案件真实,这就是协同主义。协同主义是对辩论主义的矫正,我国确立协同主义的诉讼观念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论主义 协同主义 阐明权 真实义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证据属性之判断——比较法与法学方法论的启示 被引量:12
10
作者 肖建华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2006年第2期27-36,共10页
证据属性的“三性(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是中国证据法的话语中心之一。但是,从程序制度的建构和法学方法论上分析,证据认定的客观化要求证据的关联性构成证据的基本属性。程序的目标之一就是扫清这些真假证据造成的迷雾而达致认识... 证据属性的“三性(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是中国证据法的话语中心之一。但是,从程序制度的建构和法学方法论上分析,证据认定的客观化要求证据的关联性构成证据的基本属性。程序的目标之一就是扫清这些真假证据造成的迷雾而达致认识案件真实,所以,进入程序中的诉讼证据可以不是客观的;合法性要求也无法成为证据普适性的属性,它只是表明成文法之方法论意义上间接地与证据属性问题建立意义上的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 证据 关联性 案件真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再审程序的双重制约——我国再审程序改革的整体性思路 被引量:2
11
作者 肖建华 陈晓莉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34-40,共7页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民事再审程序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批判,主张从完善再审程序规范等方面进行改革。但从再审程序的制约机制看,这不是治本之方。再审程序的制约可分为内部制约和外部制约,前者指再审程序发动事由的限定性和再审事由审查...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民事再审程序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批判,主张从完善再审程序规范等方面进行改革。但从再审程序的制约机制看,这不是治本之方。再审程序的制约可分为内部制约和外部制约,前者指再审程序发动事由的限定性和再审事由审查程序的法定化,后者指审级制度的合理化。我国再审程序的改革应当走整体性改革思路,即从程序自我整合的规律出发,将审级制度改革和再审事由法定化改革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法 再审程序 内部制约 外部制约 整体性 改革 审级制度 诉讼效益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贯彻实施《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专家座谈会专题报道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华 郭金霞 《中国司法鉴定》 2005年第3期61-62,共2页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研究中心主办的“贯彻实施《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专家座谈会”,于2005年6月5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学院、西北政法学...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研究中心主办的“贯彻实施《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专家座谈会”,于2005年6月5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学院、西北政法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政法委、全国人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中国律师协会、中国法医学会等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部门的专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家座谈会 管理问题 司法鉴定 贯彻实施 《决定》 专题报道 贯彻执行 中国政法大学 全国人大常委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纵论 中国人民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华东政法学院 西北政法学院 最高人民法院 2005年 研究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证据裁判原则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12
13
作者 樊崇义 张小玲 《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9-15,共7页
关键词 证据裁判原则 刑事诉讼 证据 "事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峡两岸民商事区际司法协助制度之构建 被引量:4
14
作者 肖建华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0-16,共7页
 海峡两岸分属两个法域,虽然司法机关尚未进行正式的磋商,但相互之间已经分别单方面表示对对方法域的法院的民商事判决书、裁定书和仲裁裁决书予以承认和执行。文章认为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两岸司法机关尽快建立司法互助制度是必要的...  海峡两岸分属两个法域,虽然司法机关尚未进行正式的磋商,但相互之间已经分别单方面表示对对方法域的法院的民商事判决书、裁定书和仲裁裁决书予以承认和执行。文章认为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两岸司法机关尽快建立司法互助制度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峡两岸 民事诉讼 区际司法协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权和刑事司法的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宇冠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7年第1期3-8,共6页
人权是人基于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而产生的所有人共同的需求,人权是一种由法律、习惯所确认的社会关系。国家是保障人权的主体和责任者,人权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中有所不同,但基本人权应当得到保障。刑事司法权利不仅保护犯罪嫌疑... 人权是人基于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而产生的所有人共同的需求,人权是一种由法律、习惯所确认的社会关系。国家是保障人权的主体和责任者,人权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中有所不同,但基本人权应当得到保障。刑事司法权利不仅保护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而且对国家、社会和每个人都有保障作用。人权和刑事司法国际准则是有紧密联系的两个要领,文章对刑事司法国际准则的适用性等问题进行了开拓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 刑事司法 国际准则 适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仲裁程序的公正观与主体性价值 被引量:6
16
作者 肖建华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32-37,共6页
仲裁程序就是为促进程序公正和效益价值顺利实现的途径,促进程序当事人主体地位的充分实现的途径,仲裁法应当围绕这些目标予以修改和完善。
关键词 仲裁 程序 公正 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的《国家安全法》任重而道远
17
作者 樊崇义 《国家安全通讯》 2003年第2期11-12,共2页
1993年2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以下简称《国家安全法》),并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该法的制定标志着我国第一部专门以维护国家安全。
关键词 国家安全法 中国 现实意义 祖国统一 宪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经济成长的体制性障碍与对策
18
作者 肖建华 《中国律师和法学家》 2005年第7期5-19,共15页
本文对温州模式进行了再解读,认为我国虽然建立了一系列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经济和法律制度,但从根本上说,还必须建立“有限政府”,建立“有限政府”与实行市场经济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建立“有限政府”必须注意克服传统官僚体制与... 本文对温州模式进行了再解读,认为我国虽然建立了一系列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经济和法律制度,但从根本上说,还必须建立“有限政府”,建立“有限政府”与实行市场经济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建立“有限政府”必须注意克服传统官僚体制与法治的卫突;将传统思维方式形成的模糊性法律规制过渡到强有力的法律治理;同时,必须堵塞从行政主导型向法律约束型转化过程的无序与漏洞,克服过分的行政管制追成的权力垄断对经济生活的渗透,并改变因企业产权的差异而造成的法律主体地位不平等的立法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政府 法治 程序 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一封写给首席大检察官的建议信说起--访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宋英辉
19
作者 郭璐璐 宋英辉 《人民检察》 2018年第23期160-162,共3页
恢复高考的第二年,21岁的宋英辉走进大学校园,四十年光阴荏苒,当年高考的亲历者已是刑事诉讼法领域的大家。我们那个年代,社会百业待兴,法律人才是比较匮乏的。
关键词 北京师范大学 科学研究院 刑事法律 检察官 恢复高考 刑事诉讼法 大学校园
原文传递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法学学术研讨会”发言摘要 被引量:22
20
作者 张文显 邓正来 +4 位作者 朱景文 樊崇义 王利明 付子堂 吴汉东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2004年第2期141-149,共9页
200 4年 1月 10 - 12日 ,由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主办、海南大学法学院协办的“教育部法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联席会议”、“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法学学术研讨会”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领导、教育部... 200 4年 1月 10 - 12日 ,由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主办、海南大学法学院协办的“教育部法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联席会议”、“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法学学术研讨会”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领导、教育部法学重点研究基地负责人、重点研究基地所在学校的主管领导、部分法律院校负责人和法学专家 30余人应邀出席会议。为了推动“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法学”之主题的深入研讨 ,本刊决定将“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法学学术研讨会”上部分学者的发言摘要发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中国法学学术研讨会 法学教育 法学研究 法治建设 知识产权制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