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MG时频特征线性回归法与非线性神经网络法预测伸膝肌群极限功率保持能力测试中功率损失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徐红旗 史冀鹏 +5 位作者 张守伟 徐欣 杨传崎 杨帆 张欣 赵朝义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3-63,共11页
目的:拟比较s EMG时频特征线性回归法与非线性神经网络法预测伸膝肌群极限功率保持能力测试中功率损失率的差异。方法:BTE Primus^(RS)系统与肌电仪同步,40名男大学生膝关节重复性屈伸运动至疲劳,阻力设置50%等长峰值力矩,动作频率60次/... 目的:拟比较s EMG时频特征线性回归法与非线性神经网络法预测伸膝肌群极限功率保持能力测试中功率损失率的差异。方法:BTE Primus^(RS)系统与肌电仪同步,40名男大学生膝关节重复性屈伸运动至疲劳,阻力设置50%等长峰值力矩,动作频率60次/min。求取每次伸膝阶段极限功率损失率(Power%),伸膝肌群sEMG时域(MAV%、RMS%)、频域(MNF%、MDF%)与瞬时频率(IMNF%、IMDF%)参数变化率,基于s EMG时频特征参数(MAV、ZC、SSC、WL)建立多层感知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求取功率真实值与估计值。结果:IMDF%能单独解释股内肌、股直肌与股外肌极限功率损失率的方差变异为6.33%、22.71%、12.31%,IMDF%联合其他时频参数一起能解释的方差变异为6.95%、25.93%和16.05%,非线性神经网络法求取的功率估计值能解释的方差变异为10.43%、34.23%和18.05%,且信噪比值逐步增大。线性与非线性技术功率真实值与估计值拟合所得两直线的斜率与截距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 EMG时频特征线性回归法与非线性神经网络法,均能很好地追踪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动态工作疲劳过程中输出功率的损失,但后者的准确性要优于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功率 表面肌电 小波变换 瞬时频率 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成年人手部肌力变化规律及不同测量条件的差异性研究
2
作者 徐红旗 张瞳 +5 位作者 张欣 李静 呼慧敏 史冀鹏 冉令华 赵朝义 《人类工效学》 2019年第6期7-13,共7页
目的探索日本成年人手部肌力随年龄与BMI的变化规律及不同测量条件下的差异性,为我国国家标准肌力参数的测量规范与采集提供依据。方法整理日本7个地区23-79岁1958位受试者手部拇触、食触、推力、拉力与握力共5个肌力参数数据,按照性别... 目的探索日本成年人手部肌力随年龄与BMI的变化规律及不同测量条件下的差异性,为我国国家标准肌力参数的测量规范与采集提供依据。方法整理日本7个地区23-79岁1958位受试者手部拇触、食触、推力、拉力与握力共5个肌力参数数据,按照性别、年龄、BMI、操作平面与高度分组,采用差异性检验与方差分析考查手部肌力参数的变化规律及不同测量条件下的差异。结果日本男女手部静态肌力随年龄的增长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随BMI的升高呈持续升高趋势;操作平面对男女拇触、食触与握力有显著影响(P<0.01);操作高度对男性拇触、拉力与握力有显著影响(P<0.05),对女性5个参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日本人手部静态肌力随年龄和BMI的变化趋势与以往对中国人肌力变化的研究结果相似,不同测量条件下的肌力差异可用于指导我国肌力参数测量规范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力 年龄 BMI 操作平面 操作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工提放重物操作技术优化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徐红旗 史冀鹏 +3 位作者 倪维广 张欣 王安利 郑秀瑗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75-80,共6页
目的:采用16个刚体39个自由度的环节链多刚体模型,以多刚体动力学的Kane法计算身体各关节的受力情况,明确手工提放操作的运动学与动力学机理,优化手工操作技术。方法:Vicon运动分析系统与Kistler测力台同步,40名男大学生在BTE PrimusRS... 目的:采用16个刚体39个自由度的环节链多刚体模型,以多刚体动力学的Kane法计算身体各关节的受力情况,明确手工提放操作的运动学与动力学机理,优化手工操作技术。方法:Vicon运动分析系统与Kistler测力台同步,40名男大学生在BTE PrimusRS系统上进行两次手工提放重物能力测试,尽力持续至疲劳;频率12次/min,木箱重13 kg,蹲举与半蹲举交替,间歇30 min;记录人体各环节的运动学与足底受力参数,据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以逆向动力学法计算各关节的受力。结果:与半蹲举相比,蹲举因增加了下肢部的转动幅度,相对减少了躯干部的转动幅度;使腰骶部承受的不平衡力与切力峰值降低,转化为下肢部承受的不平衡力与切力峰值增加。半蹲举承受的切力集中在下背部,而蹲举切力分散至上背与下背部,半蹲举切力的增大要高于蹲举压力的增大。结论:与半蹲举相比,蹲举是一种优势的手工操作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工操作技术 腰骶关节 生物力学分析 人体多刚体模型 逆向动力学
原文传递
全身与四肢瘦体重3种测量方法结果间的一致性评价——以生存分析与一致性图谱法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薛永泰 徐红旗 +3 位作者 史冀鹏 张欣 刘静民 陈伟 《体育科研》 2020年第1期90-99,共10页
目的:通过对18~56岁成年人使用生物电阻抗法(BCA I、BCA II)与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EXA)测量全身瘦体重(LM)与四肢瘦体重(ALM),明确不同身体成分测量仪测量国人瘦体重分布特征时的差异,详述一致性界限与生存分析法在评价两种或多种方法... 目的:通过对18~56岁成年人使用生物电阻抗法(BCA I、BCA II)与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EXA)测量全身瘦体重(LM)与四肢瘦体重(ALM),明确不同身体成分测量仪测量国人瘦体重分布特征时的差异,详述一致性界限与生存分析法在评价两种或多种方法测量结果间的一致性应用过程。方法:采用BCA I、BCA II与DEXA 3种设备测量163名成年人的身体成分,采用一致性界限与生存分析法评价3种设备测量LM与ALM结果的一致性。结果:男女受试者LM、ALM测量结果在3种测试方法中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P<0.01),BCA I测量结果显著高于BCA II和DEXA,且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A II与DEXA的一致性程度较好。结论:生存分析与一致性图谱法可用于两种或多种方法测量结果间的一致性评价,两者可结合使用。相对于BCA I,BCA II与DEXA测量值一致性程度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瘦体重 四肢瘦体重 一致性分析 生存分析 生物电阻抗法 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