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铀矿成矿规律与百年勘查成果及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建议--《中国矿产地质志·铀矿卷》研编 被引量:1
1
作者 蔡煜琦 张金带 +4 位作者 李子颖 张字龙 庞雅庆 林锦荣 夏宗强 《地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68,共17页
铀是军民两用重要战略性矿产资源,随着我国核电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铀资源的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基于《中国矿产地质志·铀矿卷》的研编,阐述了中国铀矿百年勘查成果,介绍了中国铀矿床类型及其特征,归纳了中国典型的铀成矿理论... 铀是军民两用重要战略性矿产资源,随着我国核电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铀资源的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基于《中国矿产地质志·铀矿卷》的研编,阐述了中国铀矿百年勘查成果,介绍了中国铀矿床类型及其特征,归纳了中国典型的铀成矿理论。为了进一步落实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确保铀矿目标的实现,划分了中国铀成矿系列,分析了中国铀资源的区位优势,总结了中国铀成矿规律;针对中国“四大类型”铀矿床,概述了中国铀矿的禀赋特征,提出了铀矿找矿方向,以期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床类型 铀成矿规律 百年勘查成果 铀矿找矿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铀矿资源成矿地质特征与资源潜力分析 被引量:51
2
作者 朱鹏飞 蔡煜琦 +7 位作者 郭庆银 刘武生 李建红 张明林 漆富成 张字龙 贾立城 徐浩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8-158,共11页
铀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为摸清其资源潜力,科学规划资源勘探、开发与利用,铀矿与其他25个重要矿种一同开展了全国性的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通过对中国铀矿资源特征、铀矿床类型(成因类型和预测类型)、时... 铀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为摸清其资源潜力,科学规划资源勘探、开发与利用,铀矿与其他25个重要矿种一同开展了全国性的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通过对中国铀矿资源特征、铀矿床类型(成因类型和预测类型)、时空分布研究,总结了中国铀矿的成矿规律。评估工作全面梳理了中国铀资源勘查成果与最近铀矿勘查工作进展,总结了中国铀矿时空分布特征及规律,划分了29个铀成矿区带和20个铀成矿远景区带;建立了4大类9类21亚类铀矿床类型划分方案,划分了50个铀矿预测类型;采用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法完成了共49个铀成矿(远景)区带的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并对各区带潜力评价成果进行了全面的统计与分析。上述研究成果综合分析、评价了我国铀资源潜力,为未来的铀矿找矿工作和核能发展规划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 铀矿床类型 铀成矿区带 铀成矿规律 时空分布 铀矿预测类型 铀矿资源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中国铀成矿理论集成和创新为导向的地质科技管理方式创新与实践 被引量:5
3
作者 王俊虎 张金带 +4 位作者 李子颖 秦明宽 范洪海 李林强 李晓翠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72-779,共8页
"十一五"以来,铀矿找矿难度不断加大与铀资源量需求持续上升的矛盾日益凸显,为抓住铀成矿理论研究这一天然铀产业链的源头,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开展了以中国铀成矿理论集成和创新为导向的地质科技管理方式创新与实践,依托铀... "十一五"以来,铀矿找矿难度不断加大与铀资源量需求持续上升的矛盾日益凸显,为抓住铀成矿理论研究这一天然铀产业链的源头,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开展了以中国铀成矿理论集成和创新为导向的地质科技管理方式创新与实践,依托铀资源勘查技术与地质工艺创新科技平台,组建了以总指挥和总地质师——"两总"为主控,以资深老专家为核心,中青年骨干和辅助人员为外围的环形科研团队;通过创新地质科技管理方式,实施组织管控扁平化,赋予了科研团队更多的创新自主权;通过实施环境赋能、激励赋能和文化赋能,强化目标任务考核,建立"物质—薪酬,精神—知识传承"的双重激励机制,营造了百花齐放、鼓励创新、容许失败的学术氛围,激发了科研人员开展原始理论创新的积极性;通过开展成果宣传、出版专著,实现了成果沉淀和经典流传。经多年勘查实践,为我国铀矿大基地和重点勘查区铀资源扩大突破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从实施背景、主要做法、实施效果三方面论述了该项管理创新成果,旨在为同行开展科技管理创新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成矿理论 集成和创新 地质科技管理创新 创新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火山岩型铀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模型
4
作者 张明林 秦明宽 +2 位作者 刘洋 王常东 刘章月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3年第2期238-250,共13页
火山岩型铀矿是我国重要的热液型铀矿类型之一,发育在区域性火山喷发带上的火山盆地内,其成因受构造-岩性岩相-热液循环联合控制,其构造型式能够反映火山岩相和热液蚀变类型,体现火山热液铀矿化的特点和内在规律。文章将火山岩型铀矿床... 火山岩型铀矿是我国重要的热液型铀矿类型之一,发育在区域性火山喷发带上的火山盆地内,其成因受构造-岩性岩相-热液循环联合控制,其构造型式能够反映火山岩相和热液蚀变类型,体现火山热液铀矿化的特点和内在规律。文章将火山岩型铀矿床划分为火山角砾岩筒、次火山岩、密集裂隙带、层间破碎带4种亚类,并详细介绍了每一亚类的成矿特征;根据不同亚类火山岩型铀矿床距离火山热液活动中心由中心向远源方向的铀成矿地质特征,总结了中国火山岩型铀矿床综合成矿模式,厘定了不同亚类铀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构造、岩性岩相、容矿主岩)、矿化与成因(成矿流体、成矿温度、矿化深度、矿化特征、矿体形态、矿石矿物、伴生元素)、物、化、遥等预测要素,建立了中国火山岩型铀矿预测模型,对火山盆地铀矿找矿实践中针对火山盆地不同部位或环境下选择有效的技术方法手段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型铀矿床 成矿特征 成矿模式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之前的铀矿地质工作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金带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1年第1期131-132,共2页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没有铀矿地质专业队伍,没有开展专门的铀矿勘查工作,也就没有探明任何铀矿床。但是,最早在20世纪40年代,江西地质调查所地质学家南延宗在广西调查锡钨矿时首次发现的铀矿物及留下来的宝贵资料,为新中国铀矿地质事...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没有铀矿地质专业队伍,没有开展专门的铀矿勘查工作,也就没有探明任何铀矿床。但是,最早在20世纪40年代,江西地质调查所地质学家南延宗在广西调查锡钨矿时首次发现的铀矿物及留下来的宝贵资料,为新中国铀矿地质事业开拓者采集到第一块铀矿石标本提供了重要线索和方向。人类在1789年发现铀元素,西方国家铀矿开采始于19世纪。与之相比,我国检测到铀元素及发现铀矿物较晚,始于20世纪30、40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地质 地质调查所 铀矿勘查 铀矿床 铀矿物 铀矿开采 铀矿石 铀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超大型铀矿床的成矿偏在性
6
作者 梅燕雄 郑大瑜 +11 位作者 魏然 邹斌 姚鹏 张金良 马晓旻 叶锦华 何拥军 姚永坚 方平 谭文娟 熊宽 王浩琳 《矿床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09,共9页
尽管世界铀矿床数量众多,超大型铀矿床却以极少的数量贡献了巨大的铀资源储量,在世界铀矿生产和供应中具有“关键少数”的重要作用。超大型铀矿床具有成矿类型偏在性,不整合面型、黑色页岩型和可地浸开采的砂岩型是当前世界铀矿勘查开... 尽管世界铀矿床数量众多,超大型铀矿床却以极少的数量贡献了巨大的铀资源储量,在世界铀矿生产和供应中具有“关键少数”的重要作用。超大型铀矿床具有成矿类型偏在性,不整合面型、黑色页岩型和可地浸开采的砂岩型是当前世界铀矿勘查开发的最佳类型。超大型铀矿床在成矿时代、成矿区域、成矿背景等方面也有十分明显的选择性,元古宙和中新生代是铀矿形成的高峰时期。澳大利亚、加拿大、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纳米比亚、南非是超大型铀矿床的主要分布区和铀矿勘查开发的主要目标区,克拉通则是铀矿勘查开发的首要战略选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型矿床 铀矿床 成矿偏在性 矿床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铀矿资源特征及成矿规律概要 被引量:232
7
作者 蔡煜琦 张金带 +6 位作者 李子颖 郭庆银 宋继叶 范洪海 刘武生 漆富成 张明林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51-1069,共19页
铀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作为26个重要矿种之一完成了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通过对中国铀矿资源特征、铀矿床类型(成因类型和预测类型)、时空分布及成矿系列研究,总结了中国铀矿的成矿规律。本文... 铀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作为26个重要矿种之一完成了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通过对中国铀矿资源特征、铀矿床类型(成因类型和预测类型)、时空分布及成矿系列研究,总结了中国铀矿的成矿规律。本文梳理了中国铀资源勘查现状与最近铀矿勘查工作进展,建立了4大类9类21亚类铀矿床类型,划分了50个铀矿预测类型;总结了中国铀矿时空分布特征及铀成矿规律,进而划分了29个铀成矿区带和20个铀成矿远景区带,建立了20个铀-多金属成矿系列。上述研究成果与进展有利于综合分析区域铀成矿规律,以期为未来的铀矿找矿工作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 铀矿床类型 铀成矿规律 铀成矿区带 铀成矿系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西南缘砂岩型铀矿地质地球化学基本特征 被引量:32
8
作者 吴伯林 权志高 +6 位作者 魏观辉 彭新建 王金平 李占游 徐高中 刘池阳 张复新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4-43,共10页
文章通过对含矿目的层及其渗透性的分析、与成矿作用有关的常量和微量元素及部分特征性地球化学指标如有机碳含量、全硫含量、三价铁和二价铁比值的分析,以及流体包裹体成分和物理化学参数的测试,配合铀、铅、碳、氧、硫同位素的分析等... 文章通过对含矿目的层及其渗透性的分析、与成矿作用有关的常量和微量元素及部分特征性地球化学指标如有机碳含量、全硫含量、三价铁和二价铁比值的分析,以及流体包裹体成分和物理化学参数的测试,配合铀、铅、碳、氧、硫同位素的分析等方法,综合分析研究区内砂岩型铀矿的地质地球化学基本特征,认为吐哈盆地西南缘砂泥岩互层地层结构完整且延伸稳定,属弱渗透_渗透性地层,对砂岩型铀矿成矿比较有利。据常量和微量元素分析,认为铀成矿存在着明显的地球化学分带性,其中,氧化带以有机碳和全硫(∑S)含量低、Th/U和Fe2O3/FeO及Ra/U比值高为特征;过渡带(成矿带)以Th/U比值低、∑S、Mo、Re含量高为特征;还原带则以明显的低Fe2O3/FeO、Ra/U比值,高有机碳含量为其特征。其他微量元素如Cu、Pb、Zn、Cr、Co、Ni、Zr等及稀土元素在成矿过程中并未得到明显富集。经对相关岩石的铀_镭平衡、气液包裹体及相关同位素的研究,认为铀成矿具有多期次、年代新且集中于第三纪的特点;含矿目的层煤成气提供了成矿所需的还原环境;成矿作用铀源主要来自于含矿目的层本身;铀成矿古流体属低温浅成热液且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砂岩型铀矿 铀成矿 地球化学分带 古流体 同位素 渗透性 煤成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诸广—贵东大型铀矿聚集区富铀矿成矿地质条件 被引量:94
9
作者 邓平 舒良树 谭正中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86-494,共9页
位于南岭中部的诸广—贵东地区是中国花岗岩型铀矿最为重要的大型矿聚集区,已发现数个花岗岩型铀矿田,发育有数十个铀矿床,它们主要集中分布在诸广岩体南部和贵东岩体东部。区内富铀矿的形成与富铀古陆块、深部构造环境、幔涌区强烈深... 位于南岭中部的诸广—贵东地区是中国花岗岩型铀矿最为重要的大型矿聚集区,已发现数个花岗岩型铀矿田,发育有数十个铀矿床,它们主要集中分布在诸广岩体南部和贵东岩体东部。区内富铀矿的形成与富铀古陆块、深部构造环境、幔涌区强烈深源岩浆活动、挤压向拉伸转变的构造环境、富铀沉积建造及富铀岩体、多期次热液蚀变叠加、高低差异的放射性元素迁移、良好的还原条件和封闭环境等区域地质背景和条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富铀矿在诸广、贵东两岩体内的集中分布和一系列有利于铀成矿的良好地质背景表明,该区乃至整个南岭范围地质背景相似的地区是铀成矿的有利地区,仍存在着寻找隐伏富大铀矿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广-贵东地区 铀矿聚集区 成矿条件 铀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巴彦塔拉盆地砂岩型铀矿地质特征与主沉积物体系归属 被引量:13
10
作者 祝民强 吴仁贵 +2 位作者 余达淦 陈安平 申科峰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208-216,共9页
从盆地沉积体系研究入手,以沉积微相研究为基础,划分了盆地含矿主岩的沉积体系和成因相带,明确了找矿目标层及其分布范围。腾格尔组上段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其中扇三角洲前缘砂体中发育潜水—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化。赛汉塔拉组为河流沉积... 从盆地沉积体系研究入手,以沉积微相研究为基础,划分了盆地含矿主岩的沉积体系和成因相带,明确了找矿目标层及其分布范围。腾格尔组上段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其中扇三角洲前缘砂体中发育潜水—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化。赛汉塔拉组为河流沉积体系,可按沉积微相及古气候特征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为辫状河沉积,发育良好的砂体、富含有机质,它是本区重要的找矿目标层,产底河道型砂岩铀矿化。通过对后生蚀变和矿化特征的分析,认为早期为潜水氧化蚀变成矿;晚期为潜水—层间氧化蚀变成矿,同时还有来自天窗补给的含铀、含氧地下水被沿断裂上升的含H2S的油气还原叠加改造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彦塔拉盆地 辫状河体系 扇三角洲体系 底河道 砂岩型铀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6种新的砂岩型铀矿对铀资源潜力的提示 被引量:136
11
作者 张金带 徐高中 +2 位作者 林锦荣 彭云彪 王果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34-1449,共16页
经过近10多年的努力,在中国北方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发现和探明了6种新的大型、特大型砂岩型铀矿,暂时定名为伊犁式、吐哈式、东胜式、乌兰察布式、马尼特式、通辽式砂岩型铀矿。各种式样的铀矿产于不同构造背景的沉积盆地,矿床地质、矿体... 经过近10多年的努力,在中国北方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发现和探明了6种新的大型、特大型砂岩型铀矿,暂时定名为伊犁式、吐哈式、东胜式、乌兰察布式、马尼特式、通辽式砂岩型铀矿。各种式样的铀矿产于不同构造背景的沉积盆地,矿床地质、矿体地质和控矿因素也有明显的差异性特征。成矿演化基本特点是:伊犁式、吐哈式都是典型的层间氧化-还原作用成矿,但前者在单斜整体抬升和差异升降构造活动背景下的不断叠加富集为重要特征,后者则在斜坡带隆升加断层及小型背斜构造活动的背景下在断裂南北两侧分带成矿;东胜式主要受古层间氧化带控制并接受后期还原改造再富集;乌兰察布式最新研究认为是重要的沉积成岩型铀矿,与湖泛事件演变密切相关;马尼特式是潜水氧化-还原作用与层间氧化-还原作用交替转化形成的古河谷型铀矿床;通辽式是"构造剥蚀天窗+断裂活动+深部还原物质"控矿,也可能还与基性岩脉(热源)有关。上述6种式样铀矿的另一规律是从西部向东部,西部(前三种)均产于中下侏罗统含煤碎屑岩系,东部(后三种)均产于上白垩统泥质砂岩和细砂岩。笔者指出,6种新的砂岩型铀矿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发现和探明的本身增强了中国铀资源保障能力,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对中国铀资源潜力及今后找矿方针、勘查部署等多方面的重要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 砂岩型铀矿 铀资源潜力 提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设备的野外地质大数据智能采集和可视化技术 被引量:19
12
作者 张夏林 师志龙 +5 位作者 吴冲龙 张明林 周琦 袁良军 胡郑斌 杨炳南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1-28,共8页
野外地质数据来源繁多、类型繁杂、数量巨大,但数据采集手段数字化程度不高、效率低,导致野外地质数据采集成为地学大数据获取的一个瓶颈。基于移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野外地质数据采集是一个趋势。基于移动设备的野外地质... 野外地质数据来源繁多、类型繁杂、数量巨大,但数据采集手段数字化程度不高、效率低,导致野外地质数据采集成为地学大数据获取的一个瓶颈。基于移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野外地质数据采集是一个趋势。基于移动设备的野外地质大数据智能采集技术,采用搭载Android系统的移动设备,利用传感器辅助编录、语音识别辅助编录、可定制字典辅助编录、界面自定义、相关联数据辅助编录等手段辅助野外数据快捷及智能化采集工作,并在野外利用采集的数据直接在Android设备上进行地质图件的绘制,实现数据的现场制图及可视化表达。重点针对野外钻孔数据在该系统上进行了数据采集测试和地质编录本的绘制,结果表明利用本方法,能够提高数据采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并可以在现场直接进行地质图件的绘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ANDROID系统 数据采集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铀成矿地质特征与区域成矿规律 被引量:16
13
作者 刘鑫扬 贺锋 +5 位作者 剡鹏兵 张字龙 鲁超 任志勇 骆效能 张艳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2年第3期373-393,共21页
文章在充分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分别从铀源特征、构造特征、沉积特征、古水文特征、古气候特征和古层间氧化带特征等方面阐述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区域铀成矿地质特征,归纳了赋矿砂岩的岩性特征和区域铀矿化特征,总结了区域铀... 文章在充分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分别从铀源特征、构造特征、沉积特征、古水文特征、古气候特征和古层间氧化带特征等方面阐述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区域铀成矿地质特征,归纳了赋矿砂岩的岩性特征和区域铀矿化特征,总结了区域铀成矿规律,认为在具备丰富的铀源条件和稳定成矿构造环境条件下,铀成矿主要与赋矿层沉积体系类型、砂体及其空间分布、砂体后生蚀变分带(古层间氧化-还原分带)、砂体中的还原性介质、水动力条件、地层结构及砂体的非均质性、岩石地球化学环境等因素息息相关。建议今后在铀矿地质勘查和科研工作中应重点关注这些与铀成矿相关的地质因素,但在不同的成矿地质环境中应有所侧重,厘定关键控矿要素,实现新的找矿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成矿地质特征 铀矿化特征 成矿规律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东北豆乍山岩体和香草坪岩体锆石微量元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14
作者 喻翔 孙立强 +2 位作者 欧阳平宁 陈琪 王凯兴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325-336,共12页
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的形成与产铀花岗岩关系密切。对产铀的豆乍山岩体和无矿的香草坪岩体开展锆石LA-ICP-MS U-Pb测年及微量元素分析,通过锆石的微量元素特征来识别产铀花岗岩。结果表明,豆乍山岩体和香草坪岩体分别形成于(226±5)M... 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的形成与产铀花岗岩关系密切。对产铀的豆乍山岩体和无矿的香草坪岩体开展锆石LA-ICP-MS U-Pb测年及微量元素分析,通过锆石的微量元素特征来识别产铀花岗岩。结果表明,豆乍山岩体和香草坪岩体分别形成于(226±5)Ma和(223±5)Ma。相较于香草坪岩体,豆乍山岩体的锆石具有较低的Ti饱和温度和较高的U、Th含量以及较低的锆石与全岩的U、REE、Y等微量元素含量比值等。花岗岩中锆石微量元素含量变化受到岩体中矿物组合的影响,因此锆石与全岩的U、REE、Y等微量元素含量比值可以作为区分产铀花岗岩和无矿花岗岩的标志。本研究成果有助于快速高效地圈定铀成矿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微量元素 产铀潜力 豆乍山岩体 香草坪岩体 桂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古水文地质条件与铀成矿前景分析 被引量:35
15
作者 陈法正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5期287-294,共8页
本文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的古水文地质、古气候及地质构造的演化过程 ,认为现在为开放式盆地的鄂尔多斯盆地在渐新世以前具典型的渗入盆地特征。突破了前人认为该盆地为开放式盆地 ,不利于铀成矿的评价结论。其古水文地质条件、古气候条... 本文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的古水文地质、古气候及地质构造的演化过程 ,认为现在为开放式盆地的鄂尔多斯盆地在渐新世以前具典型的渗入盆地特征。突破了前人认为该盆地为开放式盆地 ,不利于铀成矿的评价结论。其古水文地质条件、古气候条件及地质构造条件对发育区域层间氧化带非常有利 ,层间氧化带的发育期和主成矿期自中侏罗世晚期至始新世末 ,持续时间达 115Ma。圈定的古层间氧化带前锋线 ,经钻探验证 ,具良好的含矿性 ,未来该地区有望成为我国一个新的铀矿资源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古水文地质条件 层间氧化带 铀矿床 地质构造条件 古气候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一五”铀矿勘查和地质科技进展及“十二五”总体思路 被引量:35
16
作者 张金带 简晓飞 +3 位作者 李友良 杜建农 郭庆银 张秋营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7,共7页
"十一五"以来,我国铀矿勘查明显复苏,新探明了一定规模的铀资源储量,有近100万km2提高了铀矿地质调查程度,大型铀矿资源基地、老的铀矿田和重点远景区勘查都取得重要进展,新探明了数个中大型至特大型铀矿床,首次提交了超大型... "十一五"以来,我国铀矿勘查明显复苏,新探明了一定规模的铀资源储量,有近100万km2提高了铀矿地质调查程度,大型铀矿资源基地、老的铀矿田和重点远景区勘查都取得重要进展,新探明了数个中大型至特大型铀矿床,首次提交了超大型铀矿床。铀矿勘查能力和科技研发平台建设得到加强,实施了一批重点科研项目,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四大类型"铀矿研究、铀矿基地扩大研究、铀矿地质应用基础研究、勘查方法技术研究、技术标准研制等取得了丰硕成果,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十二五"提出了"立足国内、开拓国外"的基本方针、"基础先行、着力基地、系统勘查、整体评价"的铀矿找矿思路和建设铀矿大基地的战略,并提出实施铀矿大基地勘查、铀矿大普查、铀资源潜力区域评价和铀矿地质科技创新等4项地质找矿工程(计划);坚持树立"大铀矿体系"的理念,坚持与属地地勘队伍开展"大联合",与国内外高校等地质科研机构密切合作,共同为提高我国铀资源保障能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 勘查 进展 总体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水文地质条件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谭鸿赞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2期97-103,共7页
铀成矿层间氧化带的形成、发育与地下水的形成演化密切相关。本文采用古水文地质的分析方法 ,对吐哈盆地地下水的演化史进行了研究 ,定量确定了地静压力系统和水静压力系统对沉积水的改造作用 ,计算了压挤水和渗入水的水交替强度。
关键词 地静压力 水交替强度 层间氧化带 水文地质条件 吐哈盆地 铀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铀矿地质勘探工程退役后放射性废渣石治理的对策 被引量:8
18
作者 吴清衍 宋兰瑛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27-231,共5页
本文介绍了我国主要类型铀矿床放射性废渣石的特征 ,以及治理区的自然条件、源项特征。根据国外资料和国内的实践经验 ,概述了放射性废渣石治理的基本原则、治理方法。
关键词 铀矿 地质勘探工程 放射性废渣石 污染治理 环境保护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五”期间铀矿地质勘查主要成果及“十一五”的总体思路 被引量:15
19
作者 张金带 李友良 +2 位作者 简晓飞 彭新建 姜德英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6,共6页
“十五”期间,随着国家核电发展目标的明确,铀资源不断得到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和重视,铀矿地质勘查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5年来,我国北方中新生代盆地的铀矿勘查、区域预测评价及铀成矿理论和勘查方法研究等都取得了较快的进... “十五”期间,随着国家核电发展目标的明确,铀资源不断得到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和重视,铀矿地质勘查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5年来,我国北方中新生代盆地的铀矿勘查、区域预测评价及铀成矿理论和勘查方法研究等都取得了较快的进展和重要的成果。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理论和方法技术的提升,大大提高了铀资源勘查效率,促进了我国铀矿勘查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最后还简要阐述了“十一五”铀矿地质勘查部署的总体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勘查 部署 进展 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东西向中生代火山岩带及其铀成矿作用 被引量:12
20
作者 陈贵华 杨卫明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8-23,共6页
燕辽火山岩带、赣杭火山岩带及南岭火山岩带 ,它们不仅是横亘于中国东部的 3条重要的近东西向中生代火山岩带 ,而且也是我国 3条重要的铀多金属成矿带。对比研究表明 ,虽然它们各具特色 ,就脉型富大铀矿床成矿作用而言 ,它们又具有较多... 燕辽火山岩带、赣杭火山岩带及南岭火山岩带 ,它们不仅是横亘于中国东部的 3条重要的近东西向中生代火山岩带 ,而且也是我国 3条重要的铀多金属成矿带。对比研究表明 ,虽然它们各具特色 ,就脉型富大铀矿床成矿作用而言 ,它们又具有较多的共性 :重要成矿区的火山喷发皆奠基在古老的结晶基底上 ;古裂谷 (或裂陷 )既控制了火山岩带的发育 ,又是有利的成矿构造背景 ;铀矿赋存对火山岩的岩性没有明显的选择性 ;铀成矿的深部控制作用明显 ;联通的构造网络系统是形成富大铀矿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床 成矿作用 中生代 火山岩带 地球化学特征 矿床成因 铀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