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残疾人共同富裕研究:理论视域与未来指向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九童 张梦欣 厉才茂 《残疾人研究》 CSSCI 2022年第1期4-16,共13页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作为社会最弱势群体,残疾人共同富裕的实现程度成为衡量我国共同富裕水平的重要尺度。在推进残疾人共同富裕的实践中,我们需要加强对残疾人共同富裕的理论探讨。马...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作为社会最弱势群体,残疾人共同富裕的实现程度成为衡量我国共同富裕水平的重要尺度。在推进残疾人共同富裕的实践中,我们需要加强对残疾人共同富裕的理论探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同富裕的论述为探索残疾人共同富裕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对弱势群体走向共同富裕的要求为残疾人共同富裕研究明确了方向。需要探究国内外关于“残疾人共同富裕”相关研究成果,为“残疾人共同富裕”问题展开广阔理论视域。鉴于残疾人共同富裕研究的某些不足,旨在从政治、理论、实践三个维度探索残疾人共同富裕的未来指向,从五个方面提出残疾人共同富裕研究的具体建议,以期推动形成残疾人共同富裕研究的中国话语,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实践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人 共同富裕 理论视域 未来指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医改框架下对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思考 被引量:4
2
作者 郭春宁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11期1098-1100,共3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了未来一个时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模式。残疾人康复作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按照新医改方案的要求建立基本康复保障制度、康复服务体系和残疾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了未来一个时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模式。残疾人康复作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按照新医改方案的要求建立基本康复保障制度、康复服务体系和残疾预防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医改 残疾人康复 残疾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疾人相对贫困的特征与测算 被引量:14
3
作者 杨亚亚 赵小平 +3 位作者 范娟娟 冯善伟 段玉珊 厉才茂 《残疾人研究》 CSSCI 2020年第4期9-20,共12页
稳定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研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是“十四五”及更长一段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残疾人既是返贫监测的重点群体,又是相对贫困当中的突出群体。本文根据各界对相对贫困的定义和测算方法,... 稳定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研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是“十四五”及更长一段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残疾人既是返贫监测的重点群体,又是相对贫困当中的突出群体。本文根据各界对相对贫困的定义和测算方法,呈现了残疾人相对贫困的现状和特征。研究发现,残疾人相对贫困在全国居民当中较为突出,残疾人由于自身残疾以及面临着老龄化、家庭结构小型化和跟不上城镇化步伐等难题,使得残疾人相对贫困在未来将更加明显。残疾人相对贫困重点在“贫”,难点在“困”,如何解决残疾人生存之困、参与之困和发展之困是残疾人相对贫困治理的重点。本文基于残疾人相对贫困显示特征,认为残疾人相对贫困在识别上不能仅仅依靠收入维度,而要综合考虑收入、支出、行动困境、发展能力和实际需求等多个维度,唯如此才能找到解决残疾人相对贫困问题的治理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贫困 残疾人 社会保障 社会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疫情之下对残疾人保护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2
4
作者 厉才茂 张梦欣 +1 位作者 李耘 杨亚亚 《残疾人研究》 CSSCI 2020年第1期4-15,共12页
新冠肺炎疫情危机为观察残疾人保护和相关领域社会治理打开了一扇窗口。文章总结了疫情防控期间各级政府、残联和社会组织加强残疾人保护的政策创新和服务实践,反思了疫情发生后残疾人安全防护、兜底保障及应急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 新冠肺炎疫情危机为观察残疾人保护和相关领域社会治理打开了一扇窗口。文章总结了疫情防控期间各级政府、残联和社会组织加强残疾人保护的政策创新和服务实践,反思了疫情发生后残疾人安全防护、兜底保障及应急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做好当前防控阶段残疾人防护和建立疫情灾情之下残疾人保护长效机制的政策建议。文章坚持人道主义的基本立场,认为疫情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残疾人的脆弱和特别保护的必要性,进一步了解在奔向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更高目标的出发点上扎牢底线、补好短板的紧迫性,进一步了解无论在危机时期还是常规阶段,残疾人工作都不能偏离国家发展的整体布局,不能背离“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治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疫情防控 残疾人 保护 应急管理 基层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疾人事业现代化的主要内涵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1
5
作者 厉才茂 《残疾人研究》 CSSCI 2023年第3期3-12,共10页
研究推进残疾人事业现代化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的一个重大时代课题。文章分析了残疾人事业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关系,概括了残疾人事业现代化的三方面主要内涵,指出残疾人事业现代化是体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是促进残疾人共同富... 研究推进残疾人事业现代化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的一个重大时代课题。文章分析了残疾人事业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关系,概括了残疾人事业现代化的三方面主要内涵,指出残疾人事业现代化是体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是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实现残疾人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体现国家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有机统一。文章尝试以群体正义理论和相对贫困问题解决方案为基础阐述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的目标与价值,以人道主义立场和新时代残疾人观解读残疾人的全面发展。文章指出残疾人事业现代化的中国路径包含一系列开放多元的实践选择,在权利保障与福利促进、劳动福利与社会福利、家庭照顾与社会化服务、集中安置与分散融合、能力建设与环境支持等和合关系中,不断拓展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现代化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残疾人事业现代化 共同富裕 人的全面发展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残疾人人权保障机制和发展前瞻 被引量:2
6
作者 郭春宁 郑志强 《人权》 2017年第4期18-26,共9页
保障残疾人与其他社会成员享有平等人权,是人权普遍性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残疾人人权的实现面临更多的困难和障碍,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残疾人人权的特殊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残疾人生存权得到稳定保障,发展权正... 保障残疾人与其他社会成员享有平等人权,是人权普遍性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残疾人人权的实现面临更多的困难和障碍,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残疾人人权的特殊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残疾人生存权得到稳定保障,发展权正在得到更好的实现,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残疾人人权保障制度。中国特色残疾人人权保障机制的四个重要支柱包括法律规制、工作机制、服务保障体系和包容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人 人权保障 社会发展 中国特色
原文传递
城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2
7
作者 张伟 胡仲明 李红娟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1-75,共5页
随着我国老龄化速度的不断加快,老年人的福祉问题走进人们的视野。依据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的调查数据,对影响老年人幸福感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受到个人收入、住房产权等经济因素的影响,同时,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与其... 随着我国老龄化速度的不断加快,老年人的福祉问题走进人们的视野。依据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的调查数据,对影响老年人幸福感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受到个人收入、住房产权等经济因素的影响,同时,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与其婚姻状况对其主观幸福感也有显著影响。而在其他研究中得出的宗教信仰与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关系的结论,在本研究中并未得到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 主观幸福感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障碍概念辨析 被引量:48
8
作者 厉才茂 《残疾人研究》 CSSCI 2019年第4期64-72,共9页
无障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尺度,也是社会现代化的标志。国际社会从Barrier-free到Accessibility用语的转变,揭示了无障碍从专门面向残障人群的特殊设计向面向全体人群的通用设计转变、从聚焦环境改变向聚焦能力发展转变及从特殊照顾向合... 无障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尺度,也是社会现代化的标志。国际社会从Barrier-free到Accessibility用语的转变,揭示了无障碍从专门面向残障人群的特殊设计向面向全体人群的通用设计转变、从聚焦环境改变向聚焦能力发展转变及从特殊照顾向合理便利转变的不断演变的过程。合理便利和通用设计是无障碍的一体两面,体现了通用与个案、普遍与特殊、规则与例外的关系,两者都以实现无障碍为目标,确保残疾人在与其他人平等的基础上享有或行使一切人权和基本自由。无障碍概念是发展领域的概念,是权利领域的概念,同时也是文化领域的概念。现代中国已经接受无障碍“平等、融合、共享”的价值理念,逐渐从传统社会转向现代文明,无障碍环境构成了独特而重要的社会文化形态,促进了社会包容、多元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人 无障碍 合理便利 通用设计 平等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肌肉磁共振成像特征的演变 被引量:7
9
作者 陈维 冯善伟 +1 位作者 冯慧宇 张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72-375,共4页
目的研究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患者随疾病发展肌肉受累的顺序及程度。方法用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检测患者dystrophin基因的突... 目的研究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患者随疾病发展肌肉受累的顺序及程度。方法用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检测患者dystrophin基因的突变情况。采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对患者双侧大腿肌肉进行扫描并分析图像。结果MLPA检测发现6例患者均携带dystrophin基因的缺失或重复突变。DMD患者肌肉受累的顺序依次为:臀大肌、大收肌、股四头肌、股直肌和股二头肌,而半膜肌、半腱肌、缝匠肌、股薄肌选择性受累,程度依次减轻。结论MRI检查可以客观地反映DMD患者骨骼肌受累的顺序、范围和程度,并且反映不同阶段受损骨骼肌的病理改变,可能成为检查和诊断的重要手段。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与突变性质无明显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 肌肉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特殊教育应是国家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优先保障的领域 被引量:14
10
作者 郭春宁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8-23,共6页
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应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范畴。在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应将特殊教育作为优先发展领域,加强立法,进一步明确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完善从学前到高等的特殊教育体系,保障... 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应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范畴。在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应将特殊教育作为优先发展领域,加强立法,进一步明确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完善从学前到高等的特殊教育体系,保障特殊教育供给,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和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特殊教育科研和信息化工作,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财政保障机制,落实扶残助学政策措施,推进特殊教育可持续发展,帮助每一个残疾儿童和青少年得到适宜的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教育 基本公共服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