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用航空气象云的观测
1
作者 张俊雅 《中国航班》 2020年第2期19-19,共1页
云是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的基本观测项目,云的观测包含云量、云状和云底高度。观测员在观测平台对云进行目力测定,其观测结果应代表机场区域和进近着陆、起飞爬升区域上空云的状况。咸阳机场采用云高仪CT25K 及 CL31 来测量云高和垂直... 云是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的基本观测项目,云的观测包含云量、云状和云底高度。观测员在观测平台对云进行目力测定,其观测结果应代表机场区域和进近着陆、起飞爬升区域上空云的状况。咸阳机场采用云高仪CT25K 及 CL31 来测量云高和垂直能见度,当采用仪器测量云底高度时应当结合目力观测结果确定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用航空 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海航空危险天气的气候特征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秀成 齐琳琳 +2 位作者 安洁 刘仙婵 崔竹囡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74-481,共8页
利用ICOADS和LIS-OTD资料分析了中国近海航空危险天气—低能见度和海雾、低云和积雨云、大风和雷暴的气候特征。中国近海低能见度和海雾主要发生在5—7月黄海以及东海北部。渤海海雾发生频率较低,且大多限于渤海海峡附近,仅在7月扩展至... 利用ICOADS和LIS-OTD资料分析了中国近海航空危险天气—低能见度和海雾、低云和积雨云、大风和雷暴的气候特征。中国近海低能见度和海雾主要发生在5—7月黄海以及东海北部。渤海海雾发生频率较低,且大多限于渤海海峡附近,仅在7月扩展至渤海湾内。东海温州以南和南海海雾发生频率亦较低,且主要集中在1—5月沿岸海区。低云主要发生在东海,低云频发时段为11月至次年4月,其中1月低云频率最高,范围最广,分别向北和向南扩展至黄海北部和南海东北部。积雨云高频区主要位于西太平洋暖池所在区域,中国沿海积雨云出现频率较低。大风主要发生在东海和南海东北部,特别是台湾海峡和巴士海峡,大风频发时段为10月至次年3月。雷暴主要发生在沿岸海区,包括渤海西北部沿岸、山东南部和江苏北部沿岸以及南海北部沿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海 航空危险天气 气候特征 年月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Q实现高性能的航空气象信息服务系统
3
作者 吴启楦 张琰 《移动信息》 2016年第5期52-52,共1页
基于MQ提出了一套气象信息通信、数据处理和服务系统。该系统以气象服务的内在特性和气象信息的服务对象的需求为出发点,建立了一个具有层次性网络架构,能够实现管理员和用户之间的数据交换,并且能够实现用户需求的气象信息服务。首先... 基于MQ提出了一套气象信息通信、数据处理和服务系统。该系统以气象服务的内在特性和气象信息的服务对象的需求为出发点,建立了一个具有层次性网络架构,能够实现管理员和用户之间的数据交换,并且能够实现用户需求的气象信息服务。首先分析了基于MQ的气象信息系统的流程与特点,然后阐述了基于MQ的气象信息系统的功能,希望能够为航空气象服务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Q 高性能 航空气象信息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川市雾霾天气的气象条件分析及概念模型建立 被引量:6
4
作者 李艳春 李艳芳 +3 位作者 高娜 杨亚丽 刘晓磊 李浩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27-1133,共7页
利用银川气象站1981-2013年逐时地面气象资料及探空资料,统计分析了不同季节影响大气扩散能力的静小风频率、逆温厚度强度、混合层高度等的差异。结果表明:雾主要出现在傍晚~夜间~第二天上午12∶00之前,高峰期出现在07∶00~09∶00;霾主... 利用银川气象站1981-2013年逐时地面气象资料及探空资料,统计分析了不同季节影响大气扩散能力的静小风频率、逆温厚度强度、混合层高度等的差异。结果表明:雾主要出现在傍晚~夜间~第二天上午12∶00之前,高峰期出现在07∶00~09∶00;霾主要出现在08∶00~14∶00,11∶00前后最多,其他时间段相对较少;1981-1995年间,霾日数呈明显的下降趋势,1996年后呈明显的上升趋势,2013年达高峰。秋冬季是一年中浓雾-强浓雾及重度霾的多发季节,特别是夜间出现浓雾和强浓雾时,对应混合层高度均≤150 m,占比达100%;有霾出现时,污染潜在等级以2级为主,混合层高度在150<H≤350之间的占比达75%。小风条件下出现轻中度霾的概率比静风大,静风条件下出现重度霾的概率比小风大。雾霾天气时,大气稳定度以中性(D类)为主,其次是较稳定类(E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川市 雾霾天气 气象条件 概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一性对西北五省气温变化特征影响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张高杰 曹丽娟 李亚丽 《农业灾害研究》 2013年第2期27-32,共6页
采用惩罚最大F检验、惩罚最大T检验以及二相回归方法,并结合台站迁移元数据,对我国西北五省的142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序列进行了均一化的检验。结果表明,惩罚最大F检验和惩罚最大T检验适合对月气温序列的均一... 采用惩罚最大F检验、惩罚最大T检验以及二相回归方法,并结合台站迁移元数据,对我国西北五省的142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序列进行了均一化的检验。结果表明,惩罚最大F检验和惩罚最大T检验适合对月气温序列的均一性检验,台站迁移是造成西北五省月气温序列非均一的最重要原因。针对检验出的存在非均一的气候序列采用差值方法和QM方法进行了均一性的订正,并且对订正前后区域气温的趋势变化和突变性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均一化的订正,在保持区域整体趋势不变的基础之上,区域中由于非均一台站而造成的虚假中心得以滤去,个别季节的突变性在订正前后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区域整体的均一性状况到了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一性 气温 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冰模式CICE4.0与LASG/IAP气候系统模式的耦合试验 被引量:7
6
作者 王秀成 刘骥平 +1 位作者 俞永强 刘海龙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80-792,共13页
利用美国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发展的最新海冰模式(CICE4.0)替代了LASG/IAP气候系统模式(FGOALS_g1.1)中的海冰模式(CSI M4),形成新的耦合模式。在此基础上,利用新的耦合模式对20世纪中后期的全球气候进行了模拟,来检验CICE4.0对耦合模... 利用美国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发展的最新海冰模式(CICE4.0)替代了LASG/IAP气候系统模式(FGOALS_g1.1)中的海冰模式(CSI M4),形成新的耦合模式。在此基础上,利用新的耦合模式对20世纪中后期的全球气候进行了模拟,来检验CICE4.0对耦合模式中海冰和海洋模拟结果的改进。结果表明CICE4.0对于FGOALS_g1.1的极地气候模拟有一定改进作用,主要表现在:(1)南北极海冰边缘碎冰区显著减少;(2)南大洋海表温度和海冰的模拟明显改善,分布特征与观测非常吻合。但是新耦合模式也存在如下不足:(1)北大西洋海冰相对偏多,北大西洋经圈翻转环流大大减弱,这主要是由于北大西洋海表面温度的冷误差造成的;(2)南北极大气环流场的模拟无明显改善。此外,本文还比较了采用不同短波辐射方案对于耦合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CCSM3短波辐射方案,Delta-Eddington方案模拟的海表面温度偏冷,海冰厚度偏厚,北大西洋经圈翻转环流略有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冰 气候系统模式 短波辐射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春季界限温度发生日期的变化成因 被引量:3
7
作者 赵连伟 房一禾 +5 位作者 周放 张高杰 朱玲 刘樱 李倩 林中冠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8-142,共5页
采用1961~2010年辽宁省53站逐日气温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的月平均位势高度场、海平面气压场资料以及由NOAA重构的月平均海温场资料,通过相关分析并开展物理因子的详尽普查工作,寻找1961~2010年辽宁春季稳定通过8℃日期的影响因子,... 采用1961~2010年辽宁省53站逐日气温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的月平均位势高度场、海平面气压场资料以及由NOAA重构的月平均海温场资料,通过相关分析并开展物理因子的详尽普查工作,寻找1961~2010年辽宁春季稳定通过8℃日期的影响因子,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预报方程.结果表明:1961~2010年辽宁春季气温稳定通过8℃日期随时间有提前出现的趋势;稳定通过8℃日期的影响因子包括1月印度洋海温、11月北大西洋海温、10月北半球极涡强度、11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和10月阿留申低压强度;建立的预报稳定通过8℃日期的回归方程具有显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稳定通过 界限温度 预报因子 回归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夏季降水延伸期的预报方法 被引量:5
8
作者 杨慧娟 郭品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2期132-138,共7页
利用1998—2007年上海站降水资料和NCEP逐日700hPa再分析风场资料,通过统计分析,发现上海强降水发生日,在10~20天滤波的合成低频流场上,我国沿海30°N附近地区纬向风明显加强,浙江福建沿海地区为一致的偏南风,故定义这两个区域为... 利用1998—2007年上海站降水资料和NCEP逐日700hPa再分析风场资料,通过统计分析,发现上海强降水发生日,在10~20天滤波的合成低频流场上,我国沿海30°N附近地区纬向风明显加强,浙江福建沿海地区为一致的偏南风,故定义这两个区域为影响区.通过单点相关方法,在10~20天滤波的经纬向风场上分别找到一个与影响区风速超前15~20天相关性好的关键区域:110~130°E,0°~10°N和160~140°W,45~55°N.研究表明,关键区域的10~20天低频经纬向风有明显向上海附近地区传播的趋势,并且与15~20天后上海降水有显著正相关,对上海市6—8月未来15天的降水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伸期预报 10~20天低频振荡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春季日最高气温延伸期预报因子初探 被引量:1
9
作者 马晓华 杨慧娟 +1 位作者 胡启元 屈丽玮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6年第1期76-80,共5页
利用2001—2010年陕西省89站日最高气温资料和NCEP/NCAR逐日850 h Pa再分析温度、风场资料,通过统计分析发现陕西全省日最高温度变化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且在春季存在明显的6~28 d的波动。当6~28 d波动处于正位相时,850 h Pa上陕西地区受... 利用2001—2010年陕西省89站日最高气温资料和NCEP/NCAR逐日850 h Pa再分析温度、风场资料,通过统计分析发现陕西全省日最高温度变化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且在春季存在明显的6~28 d的波动。当6~28 d波动处于正位相时,850 h Pa上陕西地区受偏南气流控制,且温度偏高,而波动处于负位相时,850 h Pa上陕西地区为一高压反气旋控制,且温度明显降低。根据两者的对比,找到影响陕西地面日最高气温6~28 d变化的影响区。通过单点相关的方法,在6~28 d滤波的850 h Pa温度场上找到与影响区温度超前15 d左右相关性好的关键区:65°~70°N,40°~45°E。进一步研究表明,6~28 d低频温度有明显的从关键区向影响区传播的趋势,并且与15 d后陕西地区日最高温度6~28 d变化相符合,对陕西地区春季未来15 d最高温度预报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最高温度 延伸期预报因子 低频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个CMIP5模式对厄尔尼诺事件生命史模拟能力的评估 被引量:2
10
作者 姜有山 张高杰 +1 位作者 陈明诚 葛旭阳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08-619,共12页
利用23个CMIP5气候模式历史模拟试验数据,评估模式对于厄尔尼诺事件生命史的模拟能力。评估结果显示,有1/3的模式可以很好地再现厄尔尼诺生命史演变过程,而另有1/3的模式对厄尔尼诺生命史模拟能力较弱。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动力(海洋温度... 利用23个CMIP5气候模式历史模拟试验数据,评估模式对于厄尔尼诺事件生命史的模拟能力。评估结果显示,有1/3的模式可以很好地再现厄尔尼诺生命史演变过程,而另有1/3的模式对厄尔尼诺生命史模拟能力较弱。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动力(海洋温度平流)和热力(海洋表面热量通量)强迫作用对厄尔尼诺快速衰减过程都有贡献。前者主要与西北太平洋区域风场响应有关,而后者主要与"云—辐射—海温"负反馈过程有关。模拟能力较强的CMIP5模式中海温距平中心相对偏东,因此海洋纬向平流负反馈和短波辐射负反馈作用较强,衰减阶段中海温衰减更快。而模拟能力较弱的气候模式中海温距平中心相对偏西,因此动力和热力过程较弱,海温衰减缓慢。由于衰减变率不同,前者海表温度距平在发展年次年夏季时符号发生改变,而后者依然维持相同的符号。由季节决定的大气—海洋相互作用所引发的不稳定增长过程在北半球秋季时期进一步参与其中,因此较好的模式中负海温距平继续增长并转变成拉尼娜,而模拟能力较弱的模式中始终维持暖海温距平,没有形成拉尼娜。分析结果同时表明,仍然有1/3的气候模式不能很好地模拟出厄尔尼诺事件位相锁定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气相互作用 模式评估 ENSO动力学 生命史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场风廓线雷达参数选择和安装位置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明虎 阮征 +1 位作者 王敏仲 卢禹茜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13,共4页
通过统计西北地区四大机场64次风切变发生的高度、时间分布得到机场对风廓线雷达探测高度要求应为50 m^3 000 m;同时,为了达到探空要求,风廓线雷达的天线口径应该选择2.4 m。通过2012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统计资料分析得到了风廓线雷达的... 通过统计西北地区四大机场64次风切变发生的高度、时间分布得到机场对风廓线雷达探测高度要求应为50 m^3 000 m;同时,为了达到探空要求,风廓线雷达的天线口径应该选择2.4 m。通过2012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统计资料分析得到了风廓线雷达的实际探测高度与温度和湿度程正相关,并且风廓线雷达随湿度变化的梯度比较大,而随温度变化的梯度较小,发射功率应该根据机场的温湿度特点来选择。风廓线雷达的安装位置应保证航空器飞经时的高度在有效探空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廓线雷达 天线口径 风切变 大气折射率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色谱法测定冰川末端大气PM2.5可溶性离子及其来源解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崔晓庆 任贾文 +2 位作者 王泽斌 余光明 岳广洋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74-578,共5页
为了研究祁连山西段冰川末端地区大气PM2.5细粒子中可溶性无机离子组分的变化特征,于2011年采集了一批大气PM2.5的Telfon滤膜样品,并应用离子色谱对可溶性离子进行了分析。样品采用超纯水超声萃取各种水溶性离子,优化的萃取溶液体积为25... 为了研究祁连山西段冰川末端地区大气PM2.5细粒子中可溶性无机离子组分的变化特征,于2011年采集了一批大气PM2.5的Telfon滤膜样品,并应用离子色谱对可溶性离子进行了分析。样品采用超纯水超声萃取各种水溶性离子,优化的萃取溶液体积为25mL,萃取时间为30min,萃取液用0.45μm纤维滤膜过滤,各种离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所测样品的阴阳离子中,SO42-、NO3-、Ca2+、和NH4+的质量浓度约占到水溶性离子总量的88%。可溶性离子浓度呈现出春夏高、秋冬低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可溶性离子浓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法 可溶性离子 冰川末端 PM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中南部一次秋季强雷暴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秀成 董爱民 +3 位作者 巩敏莹 邵新雷 赵奎锋 王楠 《陕西气象》 2012年第4期1-6,共6页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自动气象站资料、FY-2E卫星资料以及AMDAR(Aircraft Mete-orological Data Relay)资料,分析了2010年10月19日陕西中南部地区发生的强雷暴天气过程的成因及其影响。认为此次雷暴过程主要是由于高空冷槽过境触发低层大...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自动气象站资料、FY-2E卫星资料以及AMDAR(Aircraft Mete-orological Data Relay)资料,分析了2010年10月19日陕西中南部地区发生的强雷暴天气过程的成因及其影响。认为此次雷暴过程主要是由于高空冷槽过境触发低层大气不稳定能量释放造成的。受雷暴下沉辐散气流的影响,咸阳机场风向风速发生剧烈变化。雷暴云团形成后向东南移动过程中受秦岭地形强迫抬升作用,在秦岭北麓的武功、户县和长安附近强烈发展,造成冰雹和短时强降水天气。强烈发展的雷暴云右后部存在下沉辐散气流中心,强天气出现在该区域。此外,在AMDAR探测资料分析中发现,雷暴云体风廓线在特定高度层存在较强垂直风切变。航空气象服务人员可利用卫星雷达资料,结合K指数、沙氏指数以及特定层假相当位温差等热力学指数判断和发布机场雷暴特别是秋季强雷暴天气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 卫星云图 机场 AMD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场低能见度自动观测设备测量数据对比 被引量:10
14
作者 明虎 陈丽杰 +1 位作者 高联辉 王奇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50-758,共9页
基于民航机场的实际应用,对比安装在陕西省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跑道一端的大气透射仪和前向散射仪2013年1月—2014年8月测量的跑道视程数据,结果表明:整体上,当跑道视程R>400 m时,前向散射仪测量数据大于大气透射仪数据的比例高;当跑道... 基于民航机场的实际应用,对比安装在陕西省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跑道一端的大气透射仪和前向散射仪2013年1月—2014年8月测量的跑道视程数据,结果表明:整体上,当跑道视程R>400 m时,前向散射仪测量数据大于大气透射仪数据的比例高;当跑道视程R≤400 m时,大气透射仪测量数据大于等于前向散射仪数据的比例更高。当跑道视程R≤600 m时,两种设备测量数据具有很好的相互替代性;当跑道视程R>1000 m时,两种设备测量数据差距较大。在雾、冻雾、霾和暴雨天气时,两种设备测量数据在时间上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且在跑道视程R≤1000 m时,两种设备测量数据具有很好的相互替代性,而在雪、烟和扬沙天气时两种设备测量的数据差距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透射仪 前向散射仪 跑道视程 天气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对流云特征温度判别的雷暴解释预报算法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秀成 邢杉 +2 位作者 赵志军 巩敏莹 李艳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32-1240,共9页
为了满足航空用户对于高效率高分辨率雷暴短期预报产品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对流云特征温度的雷暴解释预报算法。该算法根据模式资料计算得到对流云云顶和云底温度、-20℃层和-10℃层高度等要素,利用相关判据直接得到格点雷暴预报产品... 为了满足航空用户对于高效率高分辨率雷暴短期预报产品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对流云特征温度的雷暴解释预报算法。该算法根据模式资料计算得到对流云云顶和云底温度、-20℃层和-10℃层高度等要素,利用相关判据直接得到格点雷暴预报产品。利用2012 2014年中国35个机场的雷暴观测资料和同期美国全球预报系统(Global Forecast System,GFS)模式预报资料对该算法进行了检验,风险评分和技巧评分均表明该算法在上述机场具有较高的雷暴预报水平和正技巧,时间精度可达±1.5 h。同时利用2014年中国5个机场人工发布的终端机场天气预报(Terminal Aerodrome Forecast,TAF)与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算法在较TAF至少提前8h发布的情况下,风险评分略低于TAF,探测概率达到或远高于TAF。该算法满足了目前航空用户对于高时间和高空间分辨率雷暴短期预报产品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场 航路 雷暴 解释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暴雨强度公式拟合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杰 杨银 +1 位作者 吴红 张生财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6年第4期23-27,共5页
本文基于兰州市国家基本气象站1960-2014年降雨资料,通过直接拟合、耿贝尔分布、皮尔逊-Ⅲ型分布研究兰州市暴雨强度公式。选用芝加哥雨型来研究兰州市雨峰系数,结合暴雨强度公式确定短历时暴雨雨型。结果表明:(1)皮尔逊-Ⅲ型分布要... 本文基于兰州市国家基本气象站1960-2014年降雨资料,通过直接拟合、耿贝尔分布、皮尔逊-Ⅲ型分布研究兰州市暴雨强度公式。选用芝加哥雨型来研究兰州市雨峰系数,结合暴雨强度公式确定短历时暴雨雨型。结果表明:(1)皮尔逊-Ⅲ型分布要优于耿贝尔分布和直接拟合,其调整后的兰州市暴雨公式中1年雨力参数A1为5.532mm/min,重现期调整参数c为3.198,降雨历时偏移参数b为14.92min,n为0.942,平均绝对均方差为0.036mm/min;(2)皮尔逊-Ⅲ分布能够满足不同的降雨历时以及更久的重现期。降雨历时小于90min或者重现期大于20年的暴雨模拟精确度更高,重现期在2-20a的暴雨平均绝对均方差最小为0.03mm/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强度公式 皮尔逊-Ⅲ型分布 雨峰系数 芝加哥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初雷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茹 《南方农业》 2015年第33期192-193,共2页
依据常规观测资料和天气雷达回波产品对2015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初雷过程进行了简要分析。主要结论如下:500 h Pa有高空槽且有冷空气冲击,低层高温高湿且有切变线配合是初雷发生的主要天气形势;在有利天气形势下,即使K指数低于临界值或... 依据常规观测资料和天气雷达回波产品对2015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初雷过程进行了简要分析。主要结论如下:500 h Pa有高空槽且有冷空气冲击,低层高温高湿且有切变线配合是初雷发生的主要天气形势;在有利天气形势下,即使K指数低于临界值或者SI指数高于临界值也有可能出现雷暴天气,特别是初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 初雷 天气形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咸阳机场近20年霜天气特征统计和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廖毅 张俊雅 强晓西 《中国航班》 2019年第14期183-184,共2页
本文应用西安咸阳机场 2000-2019 年近 20 年地面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西安咸阳机场霜天气出现有显著的年变化特征和月变化特征。霜仅出现在每年 10 月至次年 3 月;结霜时最低温度出现范围主要在 -8—0℃,相对湿度≥ 85%,风向多... 本文应用西安咸阳机场 2000-2019 年近 20 年地面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西安咸阳机场霜天气出现有显著的年变化特征和月变化特征。霜仅出现在每年 10 月至次年 3 月;结霜时最低温度出现范围主要在 -8—0℃,相对湿度≥ 85%,风向多为偏西风或静风,风速≤ 3m/s 天空多为晴朗少云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要素 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阳机场一次夏季大雾天气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陶正洲 《科技风》 2015年第3期214-214,共1页
本文通过对咸阳机场一次夏季大雾成因的动力学分析,得出此次大雾是由于日间机场周围大范围降水,空气中水汽含量较高,夜间天空放晴,冷空气不明显,地面风速较小,为辐射雾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对本次大雾过程的分析,总结出此类天气... 本文通过对咸阳机场一次夏季大雾成因的动力学分析,得出此次大雾是由于日间机场周围大范围降水,空气中水汽含量较高,夜间天空放晴,冷空气不明显,地面风速较小,为辐射雾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对本次大雾过程的分析,总结出此类天气形势下的预报经验,以便今后更好地提高航空气象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大雾 降水 天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2017年西安终端区闪电特征分析
20
作者 张高杰 董爱民 +1 位作者 巩敏莹 强晓西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20年第3期115-121,共7页
利用陕西省2014年1月~2017年12月年地闪资料,对西安机场终端区闪电的时间、强度变化特征、密度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西安终端闪电主要集中分布在夏季(6~8月),呈单峰型分布特征,时段上主要集中在15~19时;在总闪电次数中负... 利用陕西省2014年1月~2017年12月年地闪资料,对西安机场终端区闪电的时间、强度变化特征、密度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西安终端闪电主要集中分布在夏季(6~8月),呈单峰型分布特征,时段上主要集中在15~19时;在总闪电次数中负闪占绝大多数,正闪强度明显大于负闪;闪电主要集中在西安机场终端区的东部,其闪电发生的频次约为西部的2倍;负闪强度在机场终端区分布较为均匀;终端区南部正闪强度大于北部,约为北部的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终端区 闪电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