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北京及周边地区3个典型站点NOx和CO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
3
1
作者
刘希文
徐晓斌
+1 位作者
赵花荣
林伟立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52-257,共6页
为了研究华北平原北部区域不同类型站点光化学前体物的共性与差异,在华北平原北部地区西南-东北主导风向上选取间距大于100km的3个站点,即中国气象局(CMA)、上甸子(SDZ)和固城(GCH)依次代表北京城区、华北本底地区和相对污染的农...
为了研究华北平原北部区域不同类型站点光化学前体物的共性与差异,在华北平原北部地区西南-东北主导风向上选取间距大于100km的3个站点,即中国气象局(CMA)、上甸子(SDZ)和固城(GCH)依次代表北京城区、华北本底地区和相对污染的农村地区,进行了近地面NOx和CO观测。结果表明,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CMA、SDZ和GCH 3站NOx体积分数的年均值依次为(42.4±21.8)×10-9、(13.8±5.5)×10-9和(26.9±15.2)×10-9,CO体积分数的年均值依次为(1.13±0.37)×10-6、(0.67±0.17)×10-6和(1.11±0.62)×10-6。3站的NOx月均值体积分数及CMA、GCH两站的CO月均值体积分数呈现出冬季高夏季低的特点,而SDZ站的CO 6月均值体积分数(1.03×10-6)为一年中最高。SDZ站的NOx和CO体积分数在中午12时前后出现一个低谷,比CMA和GCH站的提前3~4 h,此后呈上升趋势,体现了午后西南风输送对SDZ站的影响。尽管不同的源排放和大气输送影响导致3站的NOx和CO体积分数在日变化特征上有所差异,但3站的NOx和CO日平均体积分数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性,体现了区域性污染和气象条件共同影响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北京
NOx
CO
区域性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蒙古栎展叶盛期变化的光谱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张世雅
吕晓敏
+1 位作者
周广胜
任鸿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924-2929,共6页
植物生长状况是反映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在全球环境变化格局下,研究多环境因子及交互作用对植物的影响尤为重要。为探究植物光谱特征响应环境变化,从而探究环境变化对植物生长状况的影响,同时实现遥感对植物的监测,该研究以东北地区优...
植物生长状况是反映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在全球环境变化格局下,研究多环境因子及交互作用对植物的影响尤为重要。为探究植物光谱特征响应环境变化,从而探究环境变化对植物生长状况的影响,同时实现遥感对植物的监测,该研究以东北地区优势树种蒙古栎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了不同光周期、温度和氮沉降交互作用引起的蒙古栎展叶盛期冠层光谱反射特征变化。基于大型人工气候室模拟试验,设置3个温度,3个光周期和2个氮沉降交互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当蒙古栎进入展叶盛期时,每个处理选择差异较小的三个重复,使用FieldSpec Pro FR 2500型背挂式野外高光谱辐射仪测量光谱反射率。对不同处理的蒙古栎冠层光谱反射率进行分析,选取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Chl NDI(归一化叶绿素指数)和PRI(光化学反射指数)3个常用的光谱指数作为辅助分析,同时计算一阶导数光谱以得到红边斜率、红边位置、红边面积等参数。不同处理展叶盛期的蒙古栎光谱反射率趋势大体一致,均符合植物特有的光谱反射特征,在350~680 nm范围内有一个小的波峰,680~750 nm反射率显著上升,750 nm后进入反射平台。结果表明:(1)光周期对于蒙古栎冠层的光谱反射率没有明显的影响;(2)增温会减小蒙古栎冠层在350~750 nm波段处的光谱反射率;(3)施氮会导致蒙古栎展叶盛期350~750 nm波段和750~1100 nm波段处的光谱反射率降低;(4)增温和施氮的交互作用会显著减小蒙古栎的光谱反射率;(5)通过一阶导数光谱可清晰地指示植物的红边特征。研究结果可为物候变化的监测与影响因素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栎
温度变化
氮素
光周期
光谱反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温度和光周期协同作用对蒙古栎幼苗春季物候的影响
被引量:
16
3
作者
胡明新
周广胜
+2 位作者
吕晓敏
王思琪
张世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816-2825,共10页
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但关于物候对不同气候因子协同作用的响应机制仍不清楚。为此,以蒙古栎为研究对象,针对蒙古栎物候的主要影响因子温度和光周期,利用大型人工气候室,模拟研究了温度与光周期协同作用(对照、增温1.5℃、增温2....
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但关于物候对不同气候因子协同作用的响应机制仍不清楚。为此,以蒙古栎为研究对象,针对蒙古栎物候的主要影响因子温度和光周期,利用大型人工气候室,模拟研究了温度与光周期协同作用(对照、增温1.5℃、增温2.0℃,不同光周期(10 h、14 h、18 h)及其协同作用(对照处理、增温1.5℃×18 h、增温1.5℃×10 h、增温2.0℃×18 h、增温2.0℃×10 h))对蒙古栎春季物候的影响与机制。结果表明:(1)相同水分条件下,不同升温程度对蒙古栎幼苗春季物候的影响不同。温升1.5℃促进蒙古栎幼苗春季物候(芽膨大期、芽开放期、展叶始期和展叶盛期)提前;而温升2.0℃则对不同春季物候的影响不同,表现为促进芽休眠解除和芽开放,但抑制叶片展开。(2)相同水分条件下,不同光周期对蒙古栎幼苗不同春季物候的影响存在差异。长光周期对蒙古栎幼苗展叶盛期影响最大,短光周期对芽膨大期影响最大,但均表现为抑制作用。(3)相同水分条件下,温度升高与光周期增加协同作用有助于促进蒙古栎幼苗春季物候提前,但温度升高与光周期缩短协同作用则对春季物候有抑制作用。(4)蒙古栎幼苗春季物候变化与前期气候胁迫程度存在显著正相关,表明前期气候因子也是物候变化的重要影响因子。研究结果丰富了蒙古栎物候响应多气候因子协同作用的认知,有助于促进物候模型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栎
幼苗
物候
增温
光周期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增温背景下克氏针茅枯黄期物候对降水响应的光合生理机制
被引量:
9
4
作者
王思琪
周广胜
+3 位作者
周梦子
吕晓敏
周莉
汲玉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45-852,共8页
基于红外线辐射增温与控水相结合的原位模拟试验资料,分析了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枯黄期对水热变化响应的光合生理机制。结果表明:增温背景下降水是枯黄期的主要影响因子,增水(减水)导致枯黄始期和枯黄盛期的发生时间均延迟(提前),...
基于红外线辐射增温与控水相结合的原位模拟试验资料,分析了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枯黄期对水热变化响应的光合生理机制。结果表明:增温背景下降水是枯黄期的主要影响因子,增水(减水)导致枯黄始期和枯黄盛期的发生时间均延迟(提前),枯黄期持续时间均延长,减水处理对枯黄期持续时间的延长作用更显著。增温背景下,降水变化显著影响枯黄期的生理生态特性,且在枯黄始期最为显著,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核酮糖-1,5-二磷酸(RuBP)羧化的最大速率(Vc max)、RuBP再生能力的最大速率(Jmax)均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克氏针茅枯黄期的光合生理机制因水热变化的不同而异。当前环境条件下,枯黄期物候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是Jmax,主要限制因子是Vc max。未来暖干和暖湿气候下枯黄期物候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均是Vc max;但在暖干气候下主要限制因子为Jmax,而在暖湿气候下则无限制因子。这表明克氏针茅枯黄期物候的变化取决于气候环境条件变化对其光合能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候
降水
温度
光合生理机制
克氏针茅
原文传递
题名
北京及周边地区3个典型站点NOx和CO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
3
1
作者
刘希文
徐晓斌
赵花荣
林伟立
机构
湖北省武汉中心
气象
台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大气成分
研究
所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固城生态与农业气象试验站
中国
气象
局
气象
探测中心
中国
气象
局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
出处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52-257,共6页
基金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11Z003)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经费项目(GYHY201106050)
文摘
为了研究华北平原北部区域不同类型站点光化学前体物的共性与差异,在华北平原北部地区西南-东北主导风向上选取间距大于100km的3个站点,即中国气象局(CMA)、上甸子(SDZ)和固城(GCH)依次代表北京城区、华北本底地区和相对污染的农村地区,进行了近地面NOx和CO观测。结果表明,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CMA、SDZ和GCH 3站NOx体积分数的年均值依次为(42.4±21.8)×10-9、(13.8±5.5)×10-9和(26.9±15.2)×10-9,CO体积分数的年均值依次为(1.13±0.37)×10-6、(0.67±0.17)×10-6和(1.11±0.62)×10-6。3站的NOx月均值体积分数及CMA、GCH两站的CO月均值体积分数呈现出冬季高夏季低的特点,而SDZ站的CO 6月均值体积分数(1.03×10-6)为一年中最高。SDZ站的NOx和CO体积分数在中午12时前后出现一个低谷,比CMA和GCH站的提前3~4 h,此后呈上升趋势,体现了午后西南风输送对SDZ站的影响。尽管不同的源排放和大气输送影响导致3站的NOx和CO体积分数在日变化特征上有所差异,但3站的NOx和CO日平均体积分数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性,体现了区域性污染和气象条件共同影响的特征。
关键词
环境学
北京
NOx
CO
区域性污染
Keywords
environmentalology
Beijing
NOx
CO
regional pollution
分类号
X82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蒙古栎展叶盛期变化的光谱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张世雅
吕晓敏
周广胜
任鸿瑞
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测绘
科学
与技术系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固城生态与农业气象试验站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郑州大学
生态
气象
联合实验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气象
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924-2929,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A06061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05093)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经费(2020Z004)资助。
文摘
植物生长状况是反映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在全球环境变化格局下,研究多环境因子及交互作用对植物的影响尤为重要。为探究植物光谱特征响应环境变化,从而探究环境变化对植物生长状况的影响,同时实现遥感对植物的监测,该研究以东北地区优势树种蒙古栎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了不同光周期、温度和氮沉降交互作用引起的蒙古栎展叶盛期冠层光谱反射特征变化。基于大型人工气候室模拟试验,设置3个温度,3个光周期和2个氮沉降交互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当蒙古栎进入展叶盛期时,每个处理选择差异较小的三个重复,使用FieldSpec Pro FR 2500型背挂式野外高光谱辐射仪测量光谱反射率。对不同处理的蒙古栎冠层光谱反射率进行分析,选取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Chl NDI(归一化叶绿素指数)和PRI(光化学反射指数)3个常用的光谱指数作为辅助分析,同时计算一阶导数光谱以得到红边斜率、红边位置、红边面积等参数。不同处理展叶盛期的蒙古栎光谱反射率趋势大体一致,均符合植物特有的光谱反射特征,在350~680 nm范围内有一个小的波峰,680~750 nm反射率显著上升,750 nm后进入反射平台。结果表明:(1)光周期对于蒙古栎冠层的光谱反射率没有明显的影响;(2)增温会减小蒙古栎冠层在350~750 nm波段处的光谱反射率;(3)施氮会导致蒙古栎展叶盛期350~750 nm波段和750~1100 nm波段处的光谱反射率降低;(4)增温和施氮的交互作用会显著减小蒙古栎的光谱反射率;(5)通过一阶导数光谱可清晰地指示植物的红边特征。研究结果可为物候变化的监测与影响因素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蒙古栎
温度变化
氮素
光周期
光谱反射率
Keywords
Quercus mongolica
Temperature change
Nitrogen
Photoperiod
Spectral reflectance
分类号
S127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温度和光周期协同作用对蒙古栎幼苗春季物候的影响
被引量:
16
3
作者
胡明新
周广胜
吕晓敏
王思琪
张世雅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固城生态与农业气象试验站
中国
气象
局公共
气象
服务中心
郑州大学地球系统
科学
与技术
研究院
生态
气象
联合实验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气象
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测绘系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816-2825,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A06061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01047,41571175)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经费共同资助。
文摘
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但关于物候对不同气候因子协同作用的响应机制仍不清楚。为此,以蒙古栎为研究对象,针对蒙古栎物候的主要影响因子温度和光周期,利用大型人工气候室,模拟研究了温度与光周期协同作用(对照、增温1.5℃、增温2.0℃,不同光周期(10 h、14 h、18 h)及其协同作用(对照处理、增温1.5℃×18 h、增温1.5℃×10 h、增温2.0℃×18 h、增温2.0℃×10 h))对蒙古栎春季物候的影响与机制。结果表明:(1)相同水分条件下,不同升温程度对蒙古栎幼苗春季物候的影响不同。温升1.5℃促进蒙古栎幼苗春季物候(芽膨大期、芽开放期、展叶始期和展叶盛期)提前;而温升2.0℃则对不同春季物候的影响不同,表现为促进芽休眠解除和芽开放,但抑制叶片展开。(2)相同水分条件下,不同光周期对蒙古栎幼苗不同春季物候的影响存在差异。长光周期对蒙古栎幼苗展叶盛期影响最大,短光周期对芽膨大期影响最大,但均表现为抑制作用。(3)相同水分条件下,温度升高与光周期增加协同作用有助于促进蒙古栎幼苗春季物候提前,但温度升高与光周期缩短协同作用则对春季物候有抑制作用。(4)蒙古栎幼苗春季物候变化与前期气候胁迫程度存在显著正相关,表明前期气候因子也是物候变化的重要影响因子。研究结果丰富了蒙古栎物候响应多气候因子协同作用的认知,有助于促进物候模型的完善。
关键词
蒙古栎
幼苗
物候
增温
光周期
协同作用
Keywords
Quercus mongolica
seedling
phenology
warming
photoperiod
interaction
分类号
S792.186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增温背景下克氏针茅枯黄期物候对降水响应的光合生理机制
被引量:
9
4
作者
王思琪
周广胜
周梦子
吕晓敏
周莉
汲玉河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固城生态与农业气象试验站
郑州大学地球系统
科学
与技术
研究院
生态
气象
联合实验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气象
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45-852,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A06061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05093)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20Z004)资助。
文摘
基于红外线辐射增温与控水相结合的原位模拟试验资料,分析了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枯黄期对水热变化响应的光合生理机制。结果表明:增温背景下降水是枯黄期的主要影响因子,增水(减水)导致枯黄始期和枯黄盛期的发生时间均延迟(提前),枯黄期持续时间均延长,减水处理对枯黄期持续时间的延长作用更显著。增温背景下,降水变化显著影响枯黄期的生理生态特性,且在枯黄始期最为显著,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核酮糖-1,5-二磷酸(RuBP)羧化的最大速率(Vc max)、RuBP再生能力的最大速率(Jmax)均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克氏针茅枯黄期的光合生理机制因水热变化的不同而异。当前环境条件下,枯黄期物候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是Jmax,主要限制因子是Vc max。未来暖干和暖湿气候下枯黄期物候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均是Vc max;但在暖干气候下主要限制因子为Jmax,而在暖湿气候下则无限制因子。这表明克氏针茅枯黄期物候的变化取决于气候环境条件变化对其光合能力的影响。
关键词
物候
降水
温度
光合生理机制
克氏针茅
Keywords
phenology
precipitation
temperature
photosynthetically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Stipa krylovii
分类号
S543.9 [农业科学—作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北京及周边地区3个典型站点NOx和CO的变化特征
刘希文
徐晓斌
赵花荣
林伟立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蒙古栎展叶盛期变化的光谱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张世雅
吕晓敏
周广胜
任鸿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温度和光周期协同作用对蒙古栎幼苗春季物候的影响
胡明新
周广胜
吕晓敏
王思琪
张世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增温背景下克氏针茅枯黄期物候对降水响应的光合生理机制
王思琪
周广胜
周梦子
吕晓敏
周莉
汲玉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9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