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血清中ANGPTL4和SDF-1表达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1
作者 李萍 武静 +1 位作者 李婕 王凯 《国际眼科杂志》 2025年第3期461-464,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血清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和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表达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本院2020-04/2023-08期间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93例,根据患者是否发...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血清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和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表达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本院2020-04/2023-08期间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93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黄斑水肿及病情严重程度分为DME组128例(其中轻度组56例,中度组44例,重度组28例)和无DME组6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ANGPTL4和SDF-1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DME病情严重程度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ME患者血清中ANGPTL4和SDF-1水平对DME病情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结果:DME组患者血清中ANGPTL4和SDF-1水平均显著高于无DME组(P<0.01);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患者血清中ANGPTL4和SDF-1表达水平依次显著增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中ANGPTL4和SDF-1水平是影响DME病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P<0.01)。血清中SDF-1诊断DME病情严重程度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72(95%CI:0.690-0.842),ANGPTL4诊断DME病情严重程度的AUC为0.801(95%CI:0.722-0.867),ANGPTL4和SDF-1联合诊断DME的AUC为0.884(95%CI:0.816-0.934),敏感度为87.50%,特异度为85.71%,显著高于单独ANGPTL4、SDF-1诊断(Z=2.658、2.469,均P<0.05)。结论:DME患者血清中ANGPTL4、SDF-1水平均显著升高,其水平随病情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可作为诊断DME病情严重程度的辅助指标,且联合诊断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病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IOL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视力和视觉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班景飞 李景珂 郭黎霞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6-110,共5页
目的:分析植入AT LISA tri 839MP三焦点人工晶状体(IOL)、Lenstec SBL-3区域折射型非球面IOL、CT SPHERIS 209M单焦点IOL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患者视力水平及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择2018-10/2019-04本院拟行手术... 目的:分析植入AT LISA tri 839MP三焦点人工晶状体(IOL)、Lenstec SBL-3区域折射型非球面IOL、CT SPHERIS 209M单焦点IOL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患者视力水平及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择2018-10/2019-04本院拟行手术治疗的ARC患者114例114眼,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ISA tri组、SBL组、单焦点组,各38例38眼,分别植入AT LISA tri 839MP三焦点IOL、Lenstec SBL-3区域折射型非球面IOL、CT SPHERIS 209M单焦点IOL。比较术前、术后3mo角膜内皮镜、视力检查及视觉质量。结果:术后3mo三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中央角膜厚度(CCT)及六角形细胞比例较术前均无差异(P>0.05)。术后3mo三组患者裸眼远视力(UCDVA)、裸眼中距离视力(UCIVA)、裸眼近视力(UCNVA)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01),LISA tri组UCDVA、UCIVA、UCNVA(LogMAR)分别为0.11±0.03、0.17±0.05、0.09±0.02,SBL组为0.12±0.02、0.19±0.05、0.08±0.02,均优于单焦点组(0.21±0.04、0.24±0.07、0.15±0.03)(P<0.05)。术后3mo LISA tri组视近脱镜率、视觉满意度为92%、97%,SBL组为95%、92%,均显著高于单焦点组的66%、68%(P<0.017)。术后3mo三组患者美国国立眼科研究开发的视功能与生存质量(VF-QOL)各类评分较术前均明显升高(P<0.001),LISA tri组、SBL组VF-QOL各类评分均显著高于单焦点组(P<0.05)。结论:ARC患者应用AT LISA tri 839MP三焦点IOL和区域折射型非球面多焦点IOL(SBL-3)植入的治疗效果均优于单焦点IOL,可有效改善视力水平、提高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焦点人工晶状体 区域折射型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视觉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Van Herick前房角宽度评估法的临床观察
3
作者 张鹏 王立芳 +3 位作者 王延铮 韩坤岭 任朝阳 王延岭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讨在Van Herick法基础上更方便准确评估前房角宽度的方法。方法:纳入2021-01/12于我院就诊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8例69眼,参考Van Herick法分为房角宽度≥1/2颞侧角膜厚度(CT)组(37例44眼)和<1/2CT组(21例25眼),应用超声生... 目的:探讨在Van Herick法基础上更方便准确评估前房角宽度的方法。方法:纳入2021-01/12于我院就诊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8例69眼,参考Van Herick法分为房角宽度≥1/2颞侧角膜厚度(CT)组(37例44眼)和<1/2CT组(21例25眼),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中央前房深度和周边房角度数。结果:房角宽度≥1/2CT组和<1/2CT组患者中央前房深度有明显差异(2.64±0.27 mm vs 2.23±0.29 mm,P<0.01),且两组间上方、颞侧、下方和鼻侧象限房角度数均有明显差异(P<0.01)。房角宽度≥1/2CT组患者上方与下方象限房角度数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各象限房角度数均有差异(P<0.05);房角宽度<1/2CT组患者上方与鼻、颞侧象限,下方与颞侧象限房角度数均有差异(P<0.05)。结论:裂隙灯下采用Van Herick法评估颞侧房角宽度,同时评估下方象限房角宽度,可以更简单、快速、准确地评估前房角的整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生物显微镜 裂隙灯 房角 前房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治疗PACG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继英 潘旭方 +2 位作者 崔宏宇 张志宏 郭黎霞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80-683,共4页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1/2018-12在本院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治疗的PACG患者75例75眼的临床资料,统计其眼压、最佳矫正...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1/2018-12在本院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治疗的PACG患者75例75眼的临床资料,统计其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前节参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ACG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疗效的危险因素。结果:与术前比较,PACG患者术后眼压均下降,BCVA均改善(P<0.05);术后中央前房深度(ACD)、房角开放距离(AOD500)、小梁虹膜夹角(TIA500)、房角隐窝面积(ARA)较术前显著上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慢性PACG、术前眼压是PACG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疗效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治疗PACG疗效及安全性俱佳,但需重视术前眼压控制,对慢性PACG患者或应慎重考虑是否需行该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植入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泪小管鼻侧断端位置分区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梁娜 陈宁 +5 位作者 王瑞红 李钰泓 张冀涛 郭立坤 马海鹏 刘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12-1614,共3页
目的:观察泪小管断裂后鼻侧断端位置与泪阜和内眦韧带的关系及其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外伤性下泪小管断裂患者65例65眼,测量泪小管泪点至颞侧断端的距离,直视下寻找鼻侧断端,量化分析鼻侧断端与泪阜、内眦韧带的关系... 目的:观察泪小管断裂后鼻侧断端位置与泪阜和内眦韧带的关系及其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外伤性下泪小管断裂患者65例65眼,测量泪小管泪点至颞侧断端的距离,直视下寻找鼻侧断端,量化分析鼻侧断端与泪阜、内眦韧带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颞侧断端距离≤6mm者39眼,其中鼻侧断端位于泪阜区者35眼;颞侧断端距离>6mm者26眼,其中鼻侧断端位于内眦韧带区者24眼。泪阜区鼻侧断端距离泪阜下缘黏膜的垂直距离为2.1±0.7mm,内眦韧带区鼻侧断端距离皮肤面的垂直距离为3.5±1.2mm。结论:泪小管断裂后将鼻侧断端位置分为泪阜区和内眦韧带区,有助于寻找鼻侧断端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小管断裂 鼻侧断端 颞侧断端 泪阜区 内眦韧带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脂质层厚度干眼患者泪膜稳定性的观察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张鹏 韩坤岭 +1 位作者 王延铮 王延岭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64-86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脂质层厚度条件下泪膜稳定性的差异。方法:纳入2020-06/2021-12于我院就诊的干眼患者194例384眼,应用角膜地形图仪行双眼泪河高度、首次泪膜破裂时间和脂质层厚度测量,分析不同脂质层厚度条件下双眼泪河高度、首次泪膜破... 目的:探讨不同脂质层厚度条件下泪膜稳定性的差异。方法:纳入2020-06/2021-12于我院就诊的干眼患者194例384眼,应用角膜地形图仪行双眼泪河高度、首次泪膜破裂时间和脂质层厚度测量,分析不同脂质层厚度条件下双眼泪河高度、首次泪膜破裂时间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根据脂质层厚度将纳入患者(384眼)分为脂质丰富组(49眼)、脂质平衡组(27眼)、脂质轻微缺乏组(266眼)、脂质显著缺乏组(42眼),四组泪河高度有差异(P=0.022),首次泪膜破裂时间无差异(P=0.322)。脂质层厚度分级与泪河高度呈正相关(r_(s)=0.143,P=0.006),与首次泪膜破裂时间无相关性(r_(s)=-0.090,P=0.083);泪河高度与首次泪膜破裂时间也无相关性(r_(s)=0.038,P=0.460)。结论:泪膜脂质层厚度不同的干眼患者泪膜稳定性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膜 脂质层 干眼 泪河高度 泪膜破裂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应用前列腺素类似物滴眼液对青光眼患者结膜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李继英 崔宏宇 张志宏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52-1054,共3页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前列腺素类似物滴眼液对青光眼患者结膜菌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06/2017-06在我院就诊的应用拉坦前列素滴眼液治疗的69例113眼青光眼患者,所有患者分别于入组后、用药3mo,1a时检查结膜菌群及表皮葡萄球菌对抗生素...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前列腺素类似物滴眼液对青光眼患者结膜菌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06/2017-06在我院就诊的应用拉坦前列素滴眼液治疗的69例113眼青光眼患者,所有患者分别于入组后、用药3mo,1a时检查结膜菌群及表皮葡萄球菌对抗生素敏感性。结果:入组时、用药3mo,1a时检出细菌例数分别为63、66、67例(χ2=2.496,P=0.287)。患者入组时、用药3mo,1a时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莫拉菌属等检出率均无差异(P>0.05);用药3mo时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比率高于入组时(χ2=3.063,P=0.062),用药1a时MRSE比率高于入组时和用药3mo时(χ2=38.945、24.984,均P<0.001)。用药3mo时表皮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头孢他啶、妥布霉素、头孢甲肟、红霉素的敏感性均低于入组时,但无差异(P>0.0167),对氯霉素敏感性低于入组时(P<0.0167);用药1a时表皮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头孢他啶、头孢甲肟、妥布霉素、氯霉素、红霉素敏感性低于入组时和用药3mo时(P<0.0167)。结论:长期应用拉坦前列素滴眼液不会影响结膜菌群的检出率,但可增加MRSE的发生率,临床对需要长期应用拉坦前列素滴眼液的患者应综合考虑,防止耐药菌株产生,以防发生不可控制的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拉坦前列素滴眼液 结膜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角膜地形图仪观察老年干眼患者最早泪膜破裂位置
8
作者 张鹏 韩坤岭 +1 位作者 王延铮 王延岭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40-342,共3页
目的:观察老年干眼患者最早泪膜破裂位置的特征。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19-07/12在我院诊治的老年干眼患者154例267眼,143眼为右眼,124眼为左眼。其中男71例,女83例,年龄68~90(平均73.40±4.13)岁。应用角膜地形图仪对患者进行最... 目的:观察老年干眼患者最早泪膜破裂位置的特征。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19-07/12在我院诊治的老年干眼患者154例267眼,143眼为右眼,124眼为左眼。其中男71例,女83例,年龄68~90(平均73.40±4.13)岁。应用角膜地形图仪对患者进行最早发生泪膜破裂位置的测量,破裂位置以仪器观察的角膜方位按逆时针顺序分为4个区域,分别对应右眼的鼻上、颞上、颞下、鼻下4个区域和左眼的颞上、鼻上、鼻下、颞下4个区域。记录哪个区域泪膜最先出现破裂,同时记录最早破裂位置距角膜中心的距离。结果:右眼出现泪膜首先破裂最多的区域为鼻下(28.7%),然后是颞下(27.3%)、鼻上(20.3%)、颞上(11.2%),同时出现2~3个区域泪膜破裂占12.6%。左眼出现泪膜首先破裂最多的区域也为鼻下(31.5%),然后是颞下(25.0%)、鼻上(23.4%)、颞上(11.3%),同时出现2~3个区域泪膜破裂占8.9%。双眼之间泪膜破裂区域构成比的比较无差异(χ2=1.443,P=0.837)。双眼鼻下方泪膜破裂位置距角膜中心距离均以>1.5~2mm和>2~2.5mm为主。结论:老年干眼患者泪膜的破裂位置有一定的规律,双眼泪膜首次破裂均以角膜鼻下方为主,双眼没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泪膜 角膜地形图仪 老年 角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联合衍射型多焦点IOL与单焦点IOL植入治疗白内障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9
作者 班景飞 李景珂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113-2117,共5页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联合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IOL)与单焦点IOL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将2015-01/2019-02在本院接受超声乳化术联合IOL植入术的99例145眼白内障患者按非随机临床试验及患者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51例75眼)、对照组...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联合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IOL)与单焦点IOL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将2015-01/2019-02在本院接受超声乳化术联合IOL植入术的99例145眼白内障患者按非随机临床试验及患者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51例75眼)、对照组(48例70眼)。两组均行超声乳化术,观察组联合衍射型多焦点IOL植入术、对照组联合单焦点IOL植入术;比较两组视力、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及昼、昼眩光及夜、夜眩光状态下的对比敏感度(CS);并统计并发症及脱镜率。结果:两组术后1wk,1、3mo时的最佳矫正远视力(BCDVA)、最佳矫正近视力(BCNVA)均无差异(P>0.05),但观察组术后1wk,1mo时的裸眼远视力(UCDVA),术后1wk,1、3mo时的裸眼近视力(UCNVA)及最佳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DCNV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数、散光较术前均显著下降,但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数、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及散光组间比较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昼状态下1.5c/d频段及昼眩光状态下1.5、3、6c/d频段CS显著低于对照组,但昼状态下12c/d频段的CS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夜状态下3、18c/d频段的CS及夜眩光状态下3、6、18c/d频段的CS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P<0.05),但观察组脱镜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滤过衍射型多焦点IOL植入术可获得良好的全程视力,脱镜率高,但术后CS相对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 滤过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