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拉洛芬滴眼液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治疗中重度干眼 被引量:14
1
作者 邱敬华 李金凤 +2 位作者 尹娟娟 黄侠 袁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02-705,共4页
目的:探究普拉洛芬滴眼液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治疗中重度干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01/2017-01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中重度干眼患者84例132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68眼,观察组42例64眼,其中对照组采... 目的:探究普拉洛芬滴眼液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治疗中重度干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01/2017-01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中重度干眼患者84例132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68眼,观察组42例64眼,其中对照组采用聚乙烯醇滴眼液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观察组采用普拉洛芬滴眼液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记录患者主客观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L、BUT、SⅠt、视力4个客观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干眼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干眼症状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L评分治疗前显著下降、BUT、SⅠt、视力指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受试者治疗后客观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结论:普拉洛芬滴眼液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治疗中重度干眼的临床效果较好,且安全性有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拉洛芬滴眼液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 聚乙烯醇滴眼液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 干眼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琰 邵玲 +1 位作者 杜敏 闫淑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54-1456,共3页
目的:研究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06/2016-06于我院治疗的190例190眼DME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单独使用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的90例90眼患者... 目的:研究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06/2016-06于我院治疗的190例190眼DME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单独使用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的90例90眼患者设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的100例100眼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评价两组患者黄斑水肿渗漏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注药次数;随访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12mo。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平均BCVA分数均显著高于术前,对照组治疗后1、3、6、12mo显著高于术前,治疗后6、12mo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mo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MT均显著降低,且治疗后1、3、6、12mo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观察组无黄斑水肿渗漏率为45.0%,显著高于对照组(3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注药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相较于单独采用雷珠单抗治疗,可改善远期视力和黄斑水肿,减少注药次数,且降低CMT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珠单抗 激光光凝治疗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微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术后并发症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彩红 赵宏 +1 位作者 帖彪 乔宝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13-715,共3页
目的:分析飞秒激光微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术后并发症,探讨其发生的原因、处理对策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06/2017-05进行的SMILE患者1127例2236眼的临床资料,随访时间... 目的:分析飞秒激光微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术后并发症,探讨其发生的原因、处理对策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06/2017-05进行的SMILE患者1127例2236眼的临床资料,随访时间为6mo。结果: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8.05%,包括弥漫性层间角膜炎74眼(3.31%)、视力恢复延迟58眼(2.59%)、角膜层间异物残留14眼(0.63%)、视物重影34眼(1.52%)。1眼存在严重偏中心切削者术后3mo视力尚未恢复,行角膜地形图引导的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所有患者并发症经适当处理后结果良好,术后裸眼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结论:尽管SMILE存在一定比例术后并发症,但手术总体是安全的。术中注意手术技巧,调整手术参数,术后合理用药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微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MD出血患者血清miR-27a和NRF2的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2
4
作者 周琨 赵宏 +3 位作者 丁相奇 钱立峰 赵晓金 蔡萌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51-1055,共5页
目的:检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出血患者血清微小RNA-27a(miR-27a)和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NRF2)的表达情况,并研究其相对表达量与ARMD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8-06/2019-10在本院眼科确诊并治疗的... 目的:检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出血患者血清微小RNA-27a(miR-27a)和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NRF2)的表达情况,并研究其相对表达量与ARMD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8-06/2019-10在本院眼科确诊并治疗的ARMD出血患者80例为ARMD出血组,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常规检查的健康受试者80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RT-PCR)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miR-27a和NRF2相对表达量;通过研究对象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清miR-27a和NRF2相对表达量对ARMD出血的诊断价值;分析患者预后不良情况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RMD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ARMD出血患者血清miR-27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NRF2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ROC结果显示,血清miR-27a和NRF2诊断ARMD出血的AUC分别为0.867、0.820,截断值分别为1.10、1.08,此时对应灵敏度分别为71.3%、91.3%,特异性分别为90.0%、63.7%。血清miR-27a和NRF2联合检测ARMD出血的AUC为0.912,此时对应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6.3%、85.0%。高miR-27a组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低miR-27a组(P<0.05);高NRF2组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显著低于低NRF2组(P<0.05)。Logistic分析显示,血清miR-27a高表达是影响ARMD出血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血清NRF2高表达是影响ARMD出血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结论:miR-27a在ARMD出血患者血清中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NRF2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两者对ARMD出血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且其表达情况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提示血清miR-27a和NRF2可作为ARMD出血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潜在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微小RNA-27a 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 表达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的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孔令春 樊淑红 +2 位作者 周霄赟 缪晚虹 邹红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31-635,共5页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和健康人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视网膜体积和脉络膜厚度的差异,初步探讨肝硬化患者视网膜和脉络膜的改变。方法:采用横断面观察研究。将2015-01/2018-03我院肝硬化患者84例168眼和健康人50例100眼(正常对照组)纳入研...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和健康人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视网膜体积和脉络膜厚度的差异,初步探讨肝硬化患者视网膜和脉络膜的改变。方法:采用横断面观察研究。将2015-01/2018-03我院肝硬化患者84例168眼和健康人50例100眼(正常对照组)纳入研究,其中肝硬化患者包括肝硬化代偿期组34例68眼,肝硬化失代偿期组50例100眼。采用OCT对所有受检眼测量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体积。采用EDI-OCT行脉络膜厚度扫描,以Bruch膜强反射线到脉络膜巩膜交界面强反射线的垂直距离作为脉络膜厚度。分析三组受检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视网膜体积和脉络膜厚度的差异。结果:三组受检者黄斑区各象限视网膜厚度和视网膜体积无差异(P>0.05)。三组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分别为338.50±70.44、357.00±89.16、319.53±74.37μm(P>0.05)。三组间中心凹鼻侧脉络膜厚度有差异(P<0.05);肝硬化失代偿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鼻侧脉络膜偏厚(P<0.05)。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较健康者中心凹鼻侧脉络膜偏厚,肝硬化患者与健康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视网膜体积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黄斑 视网膜厚度 脉络膜厚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凝和冷凝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中的对比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高雪霞 亢春彦 王瑞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8期1552-1553,共2页
目的:比较光凝和冷凝在视网膜脱离复位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07-02/2009-08简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中应用术后光凝封闭裂孔42眼及术中冷凝封闭裂孔39眼的临床效果。结果:光凝组一次手术复位率为100%,冷凝组一次手术复位率... 目的:比较光凝和冷凝在视网膜脱离复位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07-02/2009-08简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中应用术后光凝封闭裂孔42眼及术中冷凝封闭裂孔39眼的临床效果。结果:光凝组一次手术复位率为100%,冷凝组一次手术复位率为94.9%。术后视力改善光凝组为37眼(88%),冷凝组为29眼(74%),两组对视力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巩膜外垫压联合术后激光也是治疗简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巩膜扣带术 激光光凝 冷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G微创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PVR-C级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2
7
作者 田野 蔡萌 +1 位作者 孔晓路 高雪霞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82-884,共3页
目的:观察25G微创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C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收集2015-08/2018-07在我院就诊的PVR-C级视网膜脱离患者37例37眼,对所有患者行25G微创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术中吲哚... 目的:观察25G微创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C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收集2015-08/2018-07在我院就诊的PVR-C级视网膜脱离患者37例37眼,对所有患者行25G微创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术中吲哚菁绿染色后剥除血管弓大小范围内界膜。3~6mo根据视网膜复位情况行硅油取出,术后随访12mo,观察视力、眼压、视网膜复位、黄斑前膜情况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2wk内眼压增高者6眼,经过治疗,眼压均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到随访末期均未出现黄斑前膜;2眼因下方视网膜周边部出现PVR致再次视网膜脱离,余35眼均成功取出硅油。结论:25G微创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PVR-C级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并有效防止了黄斑前膜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内界膜剥除术 微创玻璃体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型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的多模式影像特征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闫淑 朱淑敏 +4 位作者 杜敏 邵玲 沈策英 刘钰 李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096-2099,共4页
目的:观察成人型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AFVD)的多模式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观察2015-01/2018-04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并确诊为成人型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的患者6例11眼,其中男2例3眼,女4例8眼,年龄52. 5±1. 7(43~67)岁。... 目的:观察成人型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AFVD)的多模式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观察2015-01/2018-04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并确诊为成人型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的患者6例11眼,其中男2例3眼,女4例8眼,年龄52. 5±1. 7(43~67)岁。眼前节、眼压及ERG均未见异常,无家族史。最佳矫正视力(BCVA):0. 08~0. 8,EOG:9眼正常,2眼轻度下降。所有患者均进行了眼底彩照、荧光血管造影(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主要特征。结果:眼底表现为黄斑区视网膜见约≤1PD大小的黄色斑块;卵黄样物质沉积处在FFA及ICGA均呈低荧光,部分在FFA晚期出现荧光积存; OCTA B-scan示卵黄样物质沉积在感光细胞层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PE)之间,随着疾病的进展,感光细胞层逐渐被破坏,外核层变薄,RPEBruch膜复合体层变薄或消失; OCTA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见暗区,周围见强反射信号,En-face图像见暗区。结论:多种成像模式相结合有助于AFVD的诊断,减少漏诊、误诊,能够更好地理解其发病机制,协助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准确评价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 荧光血管造影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G+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恶性青光眼 被引量:1
9
作者 冀鹏飞 高延庆 +1 位作者 李松涛 潘俊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95-1297,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25G+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恶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6-07在我科就诊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恶性青光眼确诊患者18例18眼。术前患眼视力手动~0.5,患眼眼压18.3~56.8(平均35.21... 目的:观察应用25G+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恶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6-07在我科就诊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恶性青光眼确诊患者18例18眼。术前患眼视力手动~0.5,患眼眼压18.3~56.8(平均35.21±10.43)mm Hg,眼轴长度19.60~22.46(平均20.63±0.48)mm,中央前房深度0.98~1.86(平均1.31±0.22)mm。所有患者均接受25G+经睫状体扁平部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后囊膜切开手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前房炎症反应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12(平均9)mo。末次随访:患者最佳矫正视力0.2~0.8,与术前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眼压12.3~19.8(平均16.05±2.46)mm Hg,与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9,P<0.01);前房深度1.89~3.49(平均2.42±0.47)mm,与术前前房深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7,P<0.01);术后早期1眼术后眼压为8mm Hg,经抗炎治疗恢复正常,末次眼压为15mm Hg;所有患者无角膜内皮细胞失代偿、人工晶状体夹持、眼内出血、感染、眼压失控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25G+微创玻璃体手术可安全有效地治疗白内障术后恶性青光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手术 微创性 恶性青光眼 白内障摘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锥角膜患者角膜光密度与形态及生物力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彩红 赵宏 邹鹏飞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09-313,共5页
目的:探讨圆锥角膜患者角膜光密度与角膜形态参数及生物力学特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20-01/12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原发性圆锥角膜患者48例70眼,使用Pentacam眼前段分析系统测量角膜形态,包括角膜前表面中央扁... 目的:探讨圆锥角膜患者角膜光密度与角膜形态参数及生物力学特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20-01/12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原发性圆锥角膜患者48例70眼,使用Pentacam眼前段分析系统测量角膜形态,包括角膜前表面中央扁平子午线曲率(K1)、角膜前表面陡峭子午线曲率(K2)、角膜前表面中央平均曲率(Km)、角膜前表面最大曲率(Kmax)、角膜前表面高度(ACE)、角膜后表面高度(PCE)、最薄点角膜厚度(TCT),以及圆锥锥顶距角膜顶点的距离(DCA)。测量不同分区不同层次的角膜光密度。使用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测量仪观察角膜形变过程并测量相关参数,包括第一次压平时间(AT1),第一次压平长度(AL1),第一次压平速度(V1),第二次压平时间(AT2),第二次压平长度(AL2),第二次压平速度(V2),最大压陷时间(HCT),最大压陷形变幅度(HCDA),最大压陷曲率半径(HCR),最大压陷峰距(HCPD),硬度参数(SPA1),水平方向Ambrósio相关厚度(ARTh)。结果:圆锥角膜患者距角膜顶点≤2mm前层光密度与K1、K2、Km、Kmax均呈正相关(r=0.291、0.315、0.315、0.387;P=0.015、0.008、0.008、0.001)。距角膜顶点≤2mm、>2mm且≤6mm前层及全层、>2mm且≤6mm后层光密度与ACE均呈正相关(r=0.465、0.302、0.317、0.291、0.335;P<0.01、P=0.011、0.008、0.014、0.005);上述各区域各层的光密度与PCE均呈正相关(r=0.565、0.369、0.348、0.306、0.284;P<0.01、P=0.002、0.003、0.010、0.017)。距角膜顶点≤2mm前、中、后及全层光密度,>2mm且≤6mm中、后及全层光密度均与AL1均呈负相关(r=-0.284、-0.290、-0.245、-0.326、-0.282、-0.395、-0.310;P=0.017、0.015、0.041、0.006、0.018、0.001、0.009)。距角膜顶点≤2mm中层光密度、>2mm且≤6mm中、后层光密度与AL2呈负相关(r=-0.246、-0.256、-0.256;P=0.041、0.032、0.032)。距角膜顶点≤2mm前层光密度与HCR呈负相关(r=-0.308,P=0.010)。距角膜顶点≤2mm中、后层光密度、>2mm且≤6mm中层光密度与HCT均呈负相关(r=-0.292、-0.340、-0.262;P=0.014、0.004、0.028)。距角膜顶点≤2mm前层及全层光密度、>2mm且≤6mm后层光密度与ARTh呈负相关(r=-0.430、-0.293、-0.319;P<0.01,P=0.014、0.007)。结论:圆锥角膜患者角膜光密度测定值与角膜形态和生物力学特性相关,可能成为圆锥角膜的潜在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角膜 光密度 角膜地形图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rySof IQ 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角膜散光的疗效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骞 朱俊英 +1 位作者 肖燕 陈鹏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1618-1619,共2页
目的:评价白内障手术中植入AcrySof IQ Toric散光型人工晶状体矫正角膜散光的效果及人工晶状体在囊袋内的稳定性。方法:对21例26眼伴有角膜规则散光的白内障患者,植入AcrySof IQ Toric散光型人工晶状体,观察术前及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 目的:评价白内障手术中植入AcrySof IQ Toric散光型人工晶状体矫正角膜散光的效果及人工晶状体在囊袋内的稳定性。方法:对21例26眼伴有角膜规则散光的白内障患者,植入AcrySof IQ Toric散光型人工晶状体,观察术前及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术前角膜散光、预计散光、总散光,术后角膜散光及残余散光;以及术后人工晶状体旋转度。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均明显提高;术后残留散光0.55±0.33D,与术前总散光2.05±0.57D相比明显下降(t=13.574,P<0.05);与术前预留散光0.47±0.19D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1.149,P>0.05)。术后3mo角膜散光-1.89±0.53D,与术前角膜散光2.01±0.58D相比无差异(t=1.908,P>0.05);所有26眼的人工晶状体旋转度均<20°,平均旋转为(3.65±2.86)度。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AcrySof IQ Toric IOL植入矫正散光手术,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的散光,术后IOL旋转稳定性良好,是治疗白内障合并散光患者的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角膜散光 非球面散光人工晶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糖尿病患者视网膜血管形态变化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1
12
作者 孔晓路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553-555,共3页
目的:对影响糖尿病患者视网膜血管形态变化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01/2016-09期间于本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312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眼底摄片及相关实验室检查。以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是否吸烟、饮酒,是否合并高... 目的:对影响糖尿病患者视网膜血管形态变化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01/2016-09期间于本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312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眼底摄片及相关实验室检查。以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是否吸烟、饮酒,是否合并高血压、高血脂或糖尿病肾病等作为分组因素,比较不同组间患者出现视网膜血管形态变化的发生率,将有意义的因素再次引入Logistic回归方程,筛选出糖尿病患者视网膜血管形态变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所选的31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伴视网膜血管形态异常组169例,不伴视网膜血管形态异常组14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合并高血压、高血脂或糖尿病肾病与视网膜血管形态变化显著相关(P<0.05),性别、是否吸烟、饮酒等与视网膜血管形态异常的发生无显著相关性(P>0.05)。将发生视网膜血管形态异常作为因变量,上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分组因素作为自变量,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患者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肾病是发生视网膜血管形态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病程增加、患者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血管形态变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诊断与干预,采取措施控制血压稳定,减少肾脏损害可降低视网膜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同时减少糖尿病所引发的大血管病变,减少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视网膜 血管形态 影响因素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体位A超测量难测眼眼轴的对比研究
13
作者 杨洁 刘培培 +4 位作者 朱艳辉 王蓓 杜敏 赵宏 邵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24-1227,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患者难测眼的坐位、卧位A超和晶星900(Lenstar,LS900)三种方法测量眼轴长度的差异,为更准确进行难测眼眼轴测量提供指导。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9-05/2020-09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合并硅油眼、玻璃体积血或... 目的:通过比较患者难测眼的坐位、卧位A超和晶星900(Lenstar,LS900)三种方法测量眼轴长度的差异,为更准确进行难测眼眼轴测量提供指导。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9-05/2020-09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合并硅油眼、玻璃体积血或视网膜脱离的白内障患者及晶状体或人工晶状体脱位的患者102例102眼分别行LS900及坐位、卧位A超检查测量眼轴长度,并对三种方法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S900与A超眼轴测量检出率分别为83%和100%;A超坐位和卧位及LS900三种方法测量眼轴长度整体、硅油组、晶状体脱位组、玻璃体积血组比较均有差异(P<0.001),整体卧位、硅油组卧位、晶状体脱位组卧位、玻璃体积血组卧位与LS900测量值眼轴长度均值比较有差异(均P<0.05),而整体坐位和各难测眼组坐位与LS900测量眼轴长度比较均无差异;三种测量方法所测值在95%一致性范围内一致性良好,A超坐位测量结果更接近LS900。结论:在难测眼A超眼轴测量中,特别是眼部组织结构发生改变的疾病,改变常规卧位为坐位可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更可信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位 A超 眼轴测量 难测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光凝法建立小鼠慢性高眼压模型
14
作者 何跃 张曙光 +4 位作者 袁援生 李燕 吕红彬 干锦华 毛丽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1779-1782,共4页
目的:激光光凝法建立小鼠的慢性高眼压模型,为以后的研究做准备。方法:C57BL/6小鼠44只一侧眼用来诱导慢性高眼压。另一只眼作为对照眼。TONO-PENAVIA眼压笔分别在激光光凝后1,2,4,8wk测量小鼠眼内压。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小鼠眼球结构... 目的:激光光凝法建立小鼠的慢性高眼压模型,为以后的研究做准备。方法:C57BL/6小鼠44只一侧眼用来诱导慢性高眼压。另一只眼作为对照眼。TONO-PENAVIA眼压笔分别在激光光凝后1,2,4,8wk测量小鼠眼内压。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小鼠眼球结构变化情况,分别于术后1,2,4,8wk摘除小鼠双侧眼球,进行冰冻切片,采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视网膜情况。TUNEL计数视网膜切片的细胞凋亡。结果:在1~8wk,实验眼的眼内压明显高于对照眼(P〈0.05),最高眼内压是31mmHg,只有1眼。眼压平均在20mmHg左右。在第2wk,内核层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细胞数较对照眼轻度减少,在第4,8wk细胞数明显减少。结论:角膜缘激光光凝能造成小鼠慢性眼内压升高,通过该方法可以建立研究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害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眼压 小鼠 高眼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