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菱鲆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丁冰洁 绳秀珍 +2 位作者 唐小千 邢婧 战文斌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92-801,共10页
鱼类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olymeric immunoglobulin receptor,pIgR)是黏膜免疫系统的关键因子,能够介导多聚免疫球蛋白向黏液中的转运和分泌。本研究利用同源克隆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cDNA ends,RACE),首次得... 鱼类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olymeric immunoglobulin receptor,pIgR)是黏膜免疫系统的关键因子,能够介导多聚免疫球蛋白向黏液中的转运和分泌。本研究利用同源克隆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cDNA ends,RACE),首次得到了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pIgR完整的cDNA序列,全长1 584 bp,该序列包含一个1 005 bp的开放阅读框及5’和3’UTR,编码334个氨基酸。同源性比较发现,大菱鲆pIgR氨基酸序列与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鲀、红鳍东方(Takifugu rubripes)的序列相似性分别是74%、74%和59%,表现出较高的保守性。多序列比对显示,硬骨鱼pIgR包含两个ILD(Ig-like domain),分别对应哺乳类的ILD1和ILD5区域。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大菱鲆pIgR和牙鲆的聚为一支。半定量RT-PCR显示,pIgR在健康大菱鲆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但表达水平不同,其中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中表达最强。经灭活的鳗弧菌菌液浸泡处理后,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大菱鲆各组织中pIgR的相对表达量在72 h内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48 h内均有一个最高值出现,且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中峰值出现较早,说明pIgR在硬骨鱼类黏膜免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IgR) 黏膜免疫 克隆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鲆经注射和浸泡免疫鳗弧菌灭活疫苗后7种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16
2
作者 宋晓青 邢婧 战文斌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47-758,共12页
制备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全菌灭活疫苗,采用腹腔注射和浸泡两种方式分别免疫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于免疫后0 h、4 h、8 h、12 h、24 h、48 h、72 h、96 h、7 d、14 d分别取牙鲆脾、头肾、鳃3种组织,提取mRNA,应用... 制备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全菌灭活疫苗,采用腹腔注射和浸泡两种方式分别免疫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于免疫后0 h、4 h、8 h、12 h、24 h、48 h、72 h、96 h、7 d、14 d分别取牙鲆脾、头肾、鳃3种组织,提取m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种组织中白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MCHⅠ、MHCⅡ、T细胞表面受体CD4、T细胞表面受体CD8、免疫球蛋白(Ig)M 7种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两种方式免疫后各基因表达量均出现显著上调。注射组3种组织中, IL-1β、TNFα基因的表达高峰出现时间在12-24 h, MHCⅠ、MHCⅡ、CD4、CD8的表达高峰出现在48-72 h, IgM的表达高峰出现在免疫后7 d,各基因表达量最高值是对照组的2-70倍;浸泡组3种组织中, IL-1β、TNFα基因的表达高峰出现在免疫后12-48 h, MHCⅠ、MHCⅡ、CD8表达高峰出现在48-96 h,但CD4在头肾和鳃中表达高峰出现在72 h,在脾中表达高峰出现在7 d, IgM在鳃中表达高峰出现在96 h,在脾和头肾中表达量在14 d内逐渐上升,各基因表达最高值是对照组的2-20倍。结果表明,注射组各组织基因的转录水平均高于浸泡组,且脾、头肾中表达量最高值出现时间早于浸泡组,但鳃中各基因峰值出现时间晚于浸泡组。研究结果为疫苗的免疫途径及免疫效果评价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鳗弧菌疫苗 注射免疫 浸泡免疫 免疫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鲆迟钝爱德华氏菌吲哚阴性变异株感染症及其病原特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晓君 陈翠珍 +3 位作者 房海 战文斌 葛慕湘 巩元芳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079-1083,共5页
目的 分离鉴定了牙鲆 (Flounder ,ParalichthysolivaceusL .)病原迟钝爱德华氏菌吲哚阴性变异株 (E .tardain dole negative)并对其特性进行了研究。 方法 对牙鲆迟钝爱德华氏菌 (Edwardsiellatarda)感染病例进行了自然病例检验 ,病... 目的 分离鉴定了牙鲆 (Flounder ,ParalichthysolivaceusL .)病原迟钝爱德华氏菌吲哚阴性变异株 (E .tardain dole negative)并对其特性进行了研究。 方法 对牙鲆迟钝爱德华氏菌 (Edwardsiellatarda)感染病例进行了自然病例检验 ,病原细菌的分离与鉴定、血清型检定、致病力检验、荧光抗体检验及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 通过对牙鲆迟钝爱德华氏菌感染病例发病情况、临床特征、病理变化等方面的检验及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表明所检病例为迟钝爱德华氏菌吲哚阴性变异株感染。对分离后做纯培养的 2 0株菌进行了主要生物学性状及血清型的测定 ,表明 2 0株分离菌对所测各项特征的结果一致 ,且均为同种血清型。分离代表菌株做对健康牙鲆鱼的人工感染试验表明了相应的原发病原学意义及较强的致病作用。药敏试验结果表明 ,对供试 37种抗菌药物中的头孢唑啉等 2 2种药物敏感、对青霉素G等 7种药物耐药、对氨苄青霉素等 8种药物表现了株间差异。以荧光抗体技术对纯培养物、人工感染病死鱼肝脏中细菌的检验 ,均呈现了特异荧光反应。结论 从牙鲆病例分离鉴定了迟钝爱德华氏菌吲哚阴性变异株 ,研究报告了其主要生物学特性 ,为对由此类病原菌引起的牙鲆感染症的有效检验与防治及进一步研究等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迟钝爱德华氏菌吲哚阴性变异株 感染症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菱鲆血清免疫球蛋白IgM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特性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张伟 唐小千 +2 位作者 绳秀珍 邢婧 战文斌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32,共6页
本研究运用硫酸铵盐析法结合Protein A亲和层法从大菱鲆血清中分离、纯化免疫球蛋白IgM。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纯化的血清IgM主要有2条蛋白带,分子量分别为78和27kDa,分别为大菱鲆IgM的重链与轻链。以纯化的IgM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 本研究运用硫酸铵盐析法结合Protein A亲和层法从大菱鲆血清中分离、纯化免疫球蛋白IgM。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纯化的血清IgM主要有2条蛋白带,分子量分别为78和27kDa,分别为大菱鲆IgM的重链与轻链。以纯化的IgM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细胞融合,将融合后的细胞置于含HAT的培养基中培养。利用ELISA和Western blotting筛选杂交瘤,并利用有限稀释法对阳性杂交瘤进行单克隆,最终共获得3株抗大菱鲆血清IgM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1B2、1G4和2A1,抗体分型结果显示3株单抗均属IgG。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单抗1B2和1G4可特异性识别大菱鲆IgM重链蛋白,而单抗2A1则特异性识别轻链蛋白。同时,以制备的腹水单抗1G4结合免疫荧光检测显示,单抗1G4可识别大菱鲆外周血、脾及前肾组织中表面IgM阳性(sIgM^+)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大菱鲆外周血、脾和前肾白细胞中sIgM^+细胞比例分别为48.07%,20.05%和18.45%。研究结果显示,制备的抗大菱鲆血清IgM单抗特异性高、反应性强,可为研究大菱鲆免疫系统及免疫应答动态提供有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血清IGM 单克隆抗体 免疫荧光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浸泡免疫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灭活疫苗后11种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邢婧 王洋 +3 位作者 宋晓青 唐小千 绳秀珍 战文斌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24-1033,共10页
制备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全菌灭活疫苗浸泡免疫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分别于免疫后0h、4h、8h、12h、24h、48h、72h、96h、7d、14d取脾、头肾、鳃组织,提取m 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种组织中Toll-like受体(TLR)2... 制备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全菌灭活疫苗浸泡免疫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分别于免疫后0h、4h、8h、12h、24h、48h、72h、96h、7d、14d取脾、头肾、鳃组织,提取m 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种组织中Toll-like受体(TLR)2、TLR5M、髓样分化因子My D88、核转录因子(NF)-κB、白介素(IL)-6、干扰素(IFN)γ、趋化因子CXC、补体C3、热休克蛋白(HSP)70、T细胞表面分子CD4、自然杀伤细胞增强因子(NKEF)十一种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免疫后除TLR5M、NKEF以外其它九种基因表达均显著上调,表达高峰出现在24—72h,基因表达量最高值是对照组的2—12倍;TLR5M的表达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NKEF基因的表达量出现显著下调趋势,下调峰值出现在24h,为对照组的0.49倍。在脾脏和肾脏中,NF-κB和CD4基因的表达峰值高于鳃;在脾脏和鳃中,IL-6、HSP70和NKEF基因的表达峰值均高于头肾;IFNγ、CXC、C3和My D88在三个组织中的表达峰值差异不大。在三个组织中每个基因表达峰值出现的时间基本一致。结果表明,浸泡免疫后,IL-6和HSP70基因在三个组织中的表达变化迅速、且丰度高,可以作为疫苗浸泡免疫后的效果评价指标;除肾和脾主要的免疫器官外,鳃也是浸泡免疫后重要的检测组织。研究结果为浸泡免疫疫苗效果的评价积累了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鳗弧菌疫苗 浸泡免疫 免疫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鲆注射免疫鳗弧菌灭活疫苗后13种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5
6
作者 薛洁 宋晓青 +1 位作者 邢婧 战文斌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2-53,共12页
为制备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全菌灭活疫苗,采用腹腔注射的方式免疫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于免疫后0、4、8、12、24、48、72、96h和7、14d取脾、头肾、鳃组织,提取m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个组织中Toll-like... 为制备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全菌灭活疫苗,采用腹腔注射的方式免疫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于免疫后0、4、8、12、24、48、72、96h和7、14d取脾、头肾、鳃组织,提取m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个组织中Toll-like受体(TLR)2、TLR5M、髓样分化因子MyD88、核转录因子(NF)-κB、白介素(IL)-6、干扰素(IFN)γ、趋化因子CXC、补体C3、C型溶菌酶(C-Lyz)、热休克蛋白(Hsp)-70、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II、T细胞表面受体CD4和膜结合型免疫球蛋白(mIg)D这13种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显示:注射免疫后,3个组织中,除了mIgD和TLR5M基因,其余11种基因与对照组相比均呈上调表达,上调表达高峰均在12~72h,基因表达量最高值是对照组的2~30倍;mIgD基因的表达显著下调或无显著差异,基因表达量最低值出现在8~12h,最低值是对照组的0.02~0.2倍;TLR5M基因的表达无显著变化。在头肾和脾脏组织中,除了TLR5M、CXC、C-Lyz和mIgD 4个基因其余9个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鳃组织,且表达量最大值的出现时间均早于鳃组织。研究结果表明:腹腔注射免疫鳗弧菌全菌灭活疫苗能引起牙鲆脾脏、头肾和鳃免疫相关基因的快速变化。脾脏、头肾中基因的表达量大多显著高于鳃组织,且表达高峰值的出现早于鳃组织。注射免疫后,脾脏或头肾组织中TLR2、NF-κB和IL-6基因的表达量上调较快、较高,可作为注射免疫鳗弧菌全菌灭活疫苗效果的主要评价指标。本研究为牙鲆疫苗免疫效果的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鳗弧菌 灭活疫苗 注射免疫 免疫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优化及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刘鹿山 绳秀珍 战文斌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3-48,共6页
在已研制的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基础上,对影响试纸条检测灵敏度的金标抗体、检测线抗体等关键因素进行优化,制备并纯化了5种IgG型的抗WSSV单克隆抗体2E6、2A3、3B7、4G9、5D2;金标抗体以Au-2E6和Au-2A3按1∶... 在已研制的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基础上,对影响试纸条检测灵敏度的金标抗体、检测线抗体等关键因素进行优化,制备并纯化了5种IgG型的抗WSSV单克隆抗体2E6、2A3、3B7、4G9、5D2;金标抗体以Au-2E6和Au-2A3按1∶1(V/V)混合,检测线抗体以2A3、3B7、4G9、5D2按2∶4∶2∶1(V/V)混合,优化后的试纸条灵敏度提高到117.2ng/mL。使用该试纸条对人工感染WSSV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鳃、肠、心脏、性腺、肌肉、肝胰腺、血淋巴等组织样品进行跟踪检测。发现感染后12h时,肠最早检测为WSSV阳性;24h时,鳃、血淋巴、肠、心脏、性腺、肝胰腺的检测结果为阳性,肌肉为阴性;36h时,各组织均检测为阳性,其中肠、性腺、血淋巴、鳃的阳性信号明显比其他组织强。研究表明,优化后的WSSV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可用于虾类感染WSSV早期的病毒检测,在对虾养殖中推广应用该试纸条,对控制白斑病暴发、减少经济损失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 单克隆抗体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病原鳗利斯顿氏菌的鉴定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晓君 陈翠珍 +3 位作者 房海 战文斌 靳晓敏 王秀云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17-423,共7页
采用表观分类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从大菱鲆细菌性败血感染症的病(死)鱼中分离到的相应病原菌,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较系统的鉴定及代表菌株DNA中G+Cmol%的测定;同时,择代表菌株进行了16SrRNA基因的分子鉴定,测定了16SrRNA基因... 采用表观分类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从大菱鲆细菌性败血感染症的病(死)鱼中分离到的相应病原菌,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较系统的鉴定及代表菌株DNA中G+Cmol%的测定;同时,择代表菌株进行了16SrRNA基因的分子鉴定,测定了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了相关细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构建了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所检30株菌均为利斯顿氏菌属(ListonellaMacDonellandColwell1986)的鳗利斯顿氏菌[L·anguillarum(Bergeman1909)MacDonellandColwell1986],择S010610-1株、S010610-3株及S010623-1株作为代表菌株进行的16SrRNA基因序列测定,不包括引物结合区,所扩增的16SrRNA基因序列长度,S010610-1株为1466bp(GenBank登录号:AY963630)、S010610-3株为1416bp(GenBank登录号:AY963631)、S010623-1株为1424bp(GenBank登录号:AY963632),与GenBank数据库中弧菌属细菌的同源性在97%—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鳗利斯顿氏菌 鉴定 系统发育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