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刘傲亚 朱永芳 王宁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24-728,共5页
目的探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血压变异和左心室肥厚(LVH)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9月高血压科患者581例,根据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将患者分为肥厚组(n=161)和非肥厚组(n=420)。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生化... 目的探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血压变异和左心室肥厚(LVH)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9月高血压科患者581例,根据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将患者分为肥厚组(n=161)和非肥厚组(n=420)。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和动态血压,并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LVH的危险因素。结果女性LVH发生率高于男性(χ~2=4.836,P=0.03),肥厚组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非肥厚组(t=-11.540,P〈0.001)。肥厚组诊室收缩压显著高于非肥厚组(t=-3.805,P〈0.001),两组间24 h收缩压血压负荷、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平均收缩压有显著性差异(t〉2.77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1.674,P=0.044)、24 h收缩压负荷(OR=1.021,P=0.003)与LVH相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LVH的发生与24 h收缩压负荷密切相关,并且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动态血压参数 血压变异 左心室肥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肱踝脉搏波速度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傲亚 张纯 +1 位作者 朱永芳 余振球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77-580,共4页
目的探讨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变化与颈动脉斑块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9月在北京安贞医院高血压科住院患者409例为研究对象,年龄35~75岁,平均(53.2±15.O)岁,并行颈动脉超... 目的探讨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变化与颈动脉斑块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9月在北京安贞医院高血压科住院患者409例为研究对象,年龄35~75岁,平均(53.2±15.O)岁,并行颈动脉超声和BaPWV检查,根据其有无颈动脉斑块分为斑块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再根据BaPWV水平分为两组,正常组(BaPWV〈1400cm/s)和升高组(BaPWV≥1400cm/s),将BaPWV正常与BaPWV升高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比较;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BaPWV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斑块组随着年龄(t=-11.0,P=0.00)、收缩压(t=-3.87,P=0.00)、舒张压(t=3.70,P=0.00)、脉压(t=-6.13,P=0.00)、总胆固醇(t=-2.57,P=0.01)的升高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增加(P〈O.05);BaPWV正常与BaPWV升高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比较:BaPWV正常组155例,检出斑块患者67例(43.2%),BaPWV升高组254例,检出斑块患者159例(62.6%),BaPWV升高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高于BaPWV正常者(x2=14.61,P=0.0,O);影响左心室肥厚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了年龄、血压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后,BaPWV升高仍然是颈动脉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6,P=0.05),年龄、吸烟、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也与颈动脉斑块呈正相关。结论BaPWV是颈动脉斑块的独立影响因素之一,对血管病变具有早期诊断和筛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脉搏 颈动脉狭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