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梅毒预防与控制:10年规划及成效 被引量:30
1
作者 陈祥生 曹宁校 +3 位作者 王千秋 龚向东 葛凤琴 尹跃平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01-1004,共4页
梅毒位居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前列,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近10年来,通过《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的实施,我国在梅毒防治体系和能力建设、筛查和治疗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有效遏制了梅毒疫情快速上升的势头... 梅毒位居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前列,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近10年来,通过《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的实施,我国在梅毒防治体系和能力建设、筛查和治疗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有效遏制了梅毒疫情快速上升的势头,为保护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有必要在巩固梅毒防治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我国梅毒及其他性病(如淋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等)防治,为“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预防 控制 成效
原文传递
性传播疾病的控制环节与防治策略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祥生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9年第1期1-3,共3页
关键词 性病 控制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2023年中国生殖器疱疹流行趋势及时空分布特征
3
作者 陈泽伟 梁诗晴 +3 位作者 岳晓丽 李婧 张家晖 龚向东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06,共6页
目的分析我国2010-2023年生殖器疱疹的流行趋势与时空分布特征,为防控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通过2010-202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殖器疱疹病例报告数据,应用Joinpoint 5.2.0软件... 目的分析我国2010-2023年生殖器疱疹的流行趋势与时空分布特征,为防控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通过2010-202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殖器疱疹病例报告数据,应用Joinpoint 5.2.0软件进行流行趋势分析,以县(区)为单位应用ArcGIS 10.5软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应用SaTScan 10.2.3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结果2010-2023年全国生殖器疱疹报告发病率由1.58/10万上升至2.00/10万,平均年变化百分比为0.90%,报告发病率上升趋势有统计学意义(t=2.35,P=0.037)。全局Moran's I值范围为0.36~0.51(均P<0.001),表明全国各县(区)生殖器疱疹报告发病率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010-2023年热点地区数量由144个增加到232个,主要分布于浙江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和湖南省,2010-2023年热点地区数量明显增多的省份为重庆市、四川省、云南省和贵州省,由7个增加到57个。时空扫描分析发现,2010-2023年全国各县(区)共发现67个有统计学意义的时空聚集区(均P<0.05),主要分布于广东省(2011-2015年)、浙江省和福建省(2015-2019年)、重庆市和贵州省(2019-2023年)。结论2010-2023年中国生殖器疱疹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存在明显的时空聚集,热点地区与时空聚集区分布基本一致,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时空聚集区随着时间推移逐渐从东南沿海地区转变至西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器疱疹 发病率 流行特征 时空分布
原文传递
2008-2016年中国性病监测点尖锐湿疣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61
4
作者 岳晓丽 龚向东 +7 位作者 李婧 滕菲 蒋宁 门佩璇 王建 王雅洁 陈祥生 顾恒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21-325,共5页
目的 了解中国尖锐湿疣流行特征,为制定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6年中国105个国家性病监测点报告的尖锐湿疣病例资料进行“三间分布”分析。结果 尖锐湿疣的报告发病率从2008年29.47/10万下降到2016年2... 目的 了解中国尖锐湿疣流行特征,为制定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6年中国105个国家性病监测点报告的尖锐湿疣病例资料进行“三间分布”分析。结果 尖锐湿疣的报告发病率从2008年29.47/10万下降到2016年24.26/10万,年均下降2.21%。不同监测点报告发病率差异较大,最高可达207.36/10万,最低 〈 1/10万。高发监测点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闽江地区和西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报告发病率较低的监测点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中部地区,少数农村监测点无病例报告。2008—2010年女性报告发病率高于男性,2011—2016年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呈上升趋势,由2008年的0.97∶1上升至2016年的1.11∶1。高发年龄段为20~39岁的性活跃人群,以25~29岁年龄组报告发病率最高(68.78/10万 ~ 91.12/10万)。综合医院报告病例数最多,占60.44% ~ 79.48%,其次为皮肤性病专科医院、妇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结论 中国性病监测点尖锐湿疣发病总体上呈稳中有降趋势,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一些低发地区监测点仍呈增长趋势,应引起重视,根据其流行特定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性传播疾病 流行病学 人群监测 发病率
原文传递
2018-2023年中国尖锐湿疣流行趋势及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梁诗晴 陈泽伟 +3 位作者 岳晓丽 李婧 张家晖 龚向东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73-1078,共6页
目的分析2018-2023年中国尖锐湿疣流行趋势及时空分布特征。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8-2023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尖锐湿疣报告病例数及发病率数据,应用Joinpoint 4.9.1软件进行时间趋势分析... 目的分析2018-2023年中国尖锐湿疣流行趋势及时空分布特征。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8-2023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尖锐湿疣报告病例数及发病率数据,应用Joinpoint 4.9.1软件进行时间趋势分析,应用ArcGIS 10.5软件构建地理信息数据库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应用SaTScan 10.1.2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结果2018-2023年尖锐湿疣报告发病率由7.26/10万下降至7.19/10万,平均年变化百分比为-0.26%,发病率下降趋势无统计学意义(t=-0.26,P=0.806)。全局Moran's I值范围为0.55~0.60(均P<0.001),表明各县(区)尖锐湿疣报告发病率呈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全局G系数检验统计量均Z(G)>1.96,表明尖锐湿疣报告发病率呈高值聚集模式。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测到各年热点地区的数量分别为256、244、246、284、308和315个,主要分布于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贵州省、云南省和重庆市。时空扫描分析共识别76个有统计学意义的时空聚集区,覆盖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结论2018-2023年中国尖锐湿疣报告发病率略有下降,热点地区和时空聚集区分布基本一致,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发病率 流行趋势 时空分析
原文传递
2000-2013年中国梅毒流行特征与趋势分析 被引量:428
6
作者 龚向东 岳晓丽 +2 位作者 滕菲 蒋宁 门佩璇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10-315,共6页
目的了解中国梅毒流行特征及趋势,为制定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013-2013年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报告的梅毒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梅毒报告发病率由2000年6.43/10万增至2013年32.86/10万,年均增长13.37%。除少... 目的了解中国梅毒流行特征及趋势,为制定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013-2013年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报告的梅毒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梅毒报告发病率由2000年6.43/10万增至2013年32.86/10万,年均增长13.37%。除少数边远山区外,99%县区均有梅毒病例报告,但不同地区梅毒发病差异很大。高发地区主要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宁夏)、闽江地区、长江三角洲(浙江、上海)、珠江三角洲(广西、广东)等。既往梅毒报告发病较低的地区(如贵州、陕西、河南等)近年出现较快增长。报告病例数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性别比平均为0.92:1。20~39岁为高发年龄段,但〉60岁各年龄组增幅〉30%。在20种职业中,报告病例以农民最多,占31.56%,离退休人员增幅最大(年均增长27.35%)。一期与二期梅毒所占构成比逐年减少,隐性梅毒增长〉50%。结论梅毒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需要根据梅毒流行特点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流行病学 数据收集
原文传递
中国5省医疗机构梅毒报告病例数据质量调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40
7
作者 岳晓丽 龚向东 +1 位作者 蒋宁 门佩璇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4-317,共4页
目的了解目前中国梅毒报告病例数据的质量,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2013年6-11月,根据中国地区分布选择5个省份的10个地市、13个县区的43家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按国家方案和诊断标准对报告的梅毒病例信息质量和诊断质量进行... 目的了解目前中国梅毒报告病例数据的质量,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2013年6-11月,根据中国地区分布选择5个省份的10个地市、13个县区的43家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按国家方案和诊断标准对报告的梅毒病例信息质量和诊断质量进行现场调查与评价,包括核查原始报卡、临床与实验室记录;使用Excel2003和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个省份梅毒病例的报告及时率、报卡填写完整率、填写正确率、网络录入正确率,分别为99.82%(1691/1694)、97.05%(1644/1694)、96.22%(1630/1694)和96.22%(1 630/1694);重复报卡率很低,为1.42%(24/1694)。对5个省份2611例梅毒病例的诊断质量进行评价,梅毒病例诊断正确率达95.40%(2491/2611);但一期、二期和隐性梅毒临床分期正确率分别为42.49%(167/393)、77.46%(275/355)和85.89%(1497/1743),存在较为严重的错误分类偏倚,即部分非皮肤性病科、住院部医生将隐性梅毒病例错误地分为一期或二期梅毒。结论 5个省份调查的梅毒病例报告信息质量与诊断正确率较高,但一期和二期梅毒分期正确率较低,影响梅毒发病率的分析,迫切需要加强梅毒诊断标准的培训,切实提高病例数据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病例报告 数据质量 调查结果
原文传递
2008-2017年中国生殖器疱疹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岳晓丽 龚向东 +1 位作者 李婧 王雅洁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32-336,共5页
目的了解2008--2017年全国生殖器疱疹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7年全国105个国家性病监测点报告的生殖器疱疹病例资料进行“三间分布”分析。。结果生殖器疱疹报告发病率从2008年的8.3... 目的了解2008--2017年全国生殖器疱疹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7年全国105个国家性病监测点报告的生殖器疱疹病例资料进行“三间分布”分析。。结果生殖器疱疹报告发病率从2008年的8.30/10万下降到2017年的6.14/10万,年均下降3.29%。不同监测点报告发病率差异较大,最高可达113.51/10万,最低〈1/10万。高发地区主要为广东、广西、海南、浙江、福建、重庆和湖北,报告发病率较低的地区主要为华北和中部地区,少数农村监测点无病例报告。2016年女性报告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其他年份男性均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由2008年的1.77:1下降至2017年的1.03:1。生殖器疱疹高发年龄段为20—39岁的性活跃人群,以25—34岁年龄组报告发病率最高(17.84/10万~26.89/10万)。综合医院报告病例数最多,占58.13%。76.52%,其次为皮肤性病专科医院、妇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结论虽然中国生殖器疱疹报告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在广东、广西、海南、浙江、福建、重庆和湖北发病率仍较高,应根据各地疾病流行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器疱疹 发病率 人群监测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全国性病防治诊疗机构实验室梅毒血清学检测首次室间质评 被引量:14
9
作者 魏万惠 尹跃平 +2 位作者 王红春 韩燕 钟铭英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的了解我国各级性病防治诊疗机构实验室梅毒血清学检验水平,以进一步加强性病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和管理、完善全国性病检测实验室网络。方法共向29个省级性病中心实验室,以及部分全国淋球菌耐药监测点、全国性病疫情检测哨点和卫生部... 目的了解我国各级性病防治诊疗机构实验室梅毒血清学检验水平,以进一步加强性病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和管理、完善全国性病检测实验室网络。方法共向29个省级性病中心实验室,以及部分全国淋球菌耐药监测点、全国性病疫情检测哨点和卫生部卫九项目点的47个实验室分别发放5份梅毒血清质控品和相应的调查问卷,76个单位中有42家(省级性病中心实验室28家、省级以下实验室14家)曾参加本中心组织的有关质控的培训;各性病防治机构的常规检测人员按其实验室常规检测方法,在规定的时间内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回报本中心。本中心对各机构的质控品检测结果及调查所得的相关信息做统计学分析,每份质控品以>80%参评单位的报告结果为依据确定预期值,检测成绩:每份标本的检测与预期值一致得20分,否则为0分,满分为100分;考核成绩:质控品检测成绩权重占80%、数据回报时间占10%、表格填写完整性占10%,≥80分为合格。结果省级性病中心实验室中,质控考核合格的有26家、不合格3家,合格率接近90%(26/29)、不合格率达到10%(3/29);47家其他各级性病检测实验室中,质控考核合格的有41家、不合格6家,合格率为87%(41/47)、不合格率接近13%(6/47)。在参加过相关质控培训的42家机构中,质控考核合格的有38家、不合格4家,合格率达到90%(38/42)、不合格率接近10%(4/42);在未经培训的34家机构中,质控考核合格的有29家、不合格5家,合格率85%(29/34)、不合格率15%(5/34)。结论参加相关培训的单位总体成绩好于其他未经培训的单位,所以参加专业培训可提高其检测合格率;目前我国各级性病防治诊疗机构实验室梅毒血清学检验水平差距不大。加强性病实验室质量控制网络建设,包括日常的质控培训和质控评比,对于提高各级级性病中心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水平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血清学检测 室间质量评价 性病 防治诊疗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2019年中国淋病流行趋势与特征 被引量:36
10
作者 岳晓丽 龚向东 +1 位作者 李婧 张家晖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69-773,共5页
目的了解近年中国淋病流行趋势和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5—2019年全国淋病报告病例数据进行“三间分布”分析。结果全国淋病报告发病率由2015年的7.36/10万增长至2017年的10.06/10万,2019年下降... 目的了解近年中国淋病流行趋势和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5—2019年全国淋病报告病例数据进行“三间分布”分析。结果全国淋病报告发病率由2015年的7.36/10万增长至2017年的10.06/10万,2019年下降至8.45/10万,总体年均增长3.51%。各年男性报告发病率约为女性的5倍。5年间15~19岁、20~24岁组报告发病率呈逐年快速增长趋势,年均增幅分别为33.67%、22.77%,其余各年龄组报告发病率总体下降或基本持平。2015—2018年高发年龄段为25~29岁、30~34岁,2019年变为20~24岁、15~19岁。各职业人群均有病例报告,以农民与民工最多(29.81%~33.36%),学生年均增幅最大(31.09%)。高发省份(发病率>12/10万)为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低发省份(发病率<3/10万)为河北、天津和西藏等。结论近5年中国淋病报告发病率总体轻度上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高发年龄有年轻化倾向,农民与民工为重要受影响人群,高发地区为东南沿海省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病 发病率 中国 流行特征
原文传递
江苏省暗娼性病新发感染及失访人群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倩倩 还锡萍 +7 位作者 尹跃平 王小亮 胡海洋 蒋宁 羊海涛 陈祥生 徐晓琴 傅更锋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50-1054,共5页
目的了解江苏省暗娼人群艾滋病毒(HIV)和梅毒(TP)新发感染及队列研究中失访人群的特征。方法采用方便抽样建立暗娼队列,3个月后进行随访。在基线和随访时对每个调查对象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对随访和失访对象的人口学、行为学和实验室指标... 目的了解江苏省暗娼人群艾滋病毒(HIV)和梅毒(TP)新发感染及队列研究中失访人群的特征。方法采用方便抽样建立暗娼队列,3个月后进行随访。在基线和随访时对每个调查对象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对随访和失访对象的人口学、行为学和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抽取5 ml静脉血和2支宫颈拭子检测性病(STI)、HIV。结果本次共调查1 806名暗娼,3个月后随访到737名,随访率为40.8%,HIV和TP血清阳转率分别为0.0/100人年和6.1/100人年;接受的教育程度高、来源的场所档次高、最近一年在本地未接受过HIV宣传服务及TP感染者更容易失访。结论虽然江苏省暗娼人群处于HIV低流行状态,但是TP新发感染率高,失访暗娼感染STI、HIV的危险性高,应更加关注高档场所暗娼的干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娼 性病 艾滋病 队列研究 失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男男性接触者和STD/AIDS防治 被引量:21
12
作者 刘惠 LI Xiao-ming +5 位作者 LIU Hong-jie YANG Hong-mei 汪宁 刘康迈 王千秋 郭雅琦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6年第1期85-88,共4页
关键词 STD/AIDS 男男性接触者 同性恋人群 传播途径 艾滋病病毒 防治 中国 相关调查 高危人群 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性病病例报告系统评估结果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岳晓丽 龚向东 +2 位作者 蒋宁 张岚 喻荣彬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75-878,共4页
目的评估中国性病病例报告系统的特性,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改进和完善现有监测系统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观察、个人访谈收集监测系统资料,对病例报告系统的简明性、灵活性、可接受性、敏感性、代表性、时效性、稳定性... 目的评估中国性病病例报告系统的特性,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改进和完善现有监测系统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观察、个人访谈收集监测系统资料,对病例报告系统的简明性、灵活性、可接受性、敏感性、代表性、时效性、稳定性和数据质量进行评估。结果中国性病病例报告系统简明、灵活、易操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对系统接受性较高。系统代表性、时效性好,病例报告系统敏感性达99.25%,但难以捕获到高危人群;稳定性较好,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流动性大、监测经费不足对稳定性有一定影响;报告卡填写完整率、填写正确率和网络录入正确率分别为97.05%、96.22%和96.22%;梅毒诊断正确率为95.40%,一期、二期和隐性梅毒分期正确率分别为42.49%、77.46%和85.89%,存在较为严重的错误分类偏倚。结论中国性病病例报告系统简明、灵活,具有较好的可接受性、代表性和时效性,敏感性和稳定性需要进一步加强。病例报告信息质量与诊断正确率较高,但一期和二期梅毒分期正确率较低,影响梅毒发病率的分析,迫切需要加强梅毒诊断标准的培训,切实提高病例数据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病病例报告系统 监测 系统评估
原文传递
面对面宣教对提高性服务小姐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效果评价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凭 王千秋 钟铭英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6年第5期423-425,428,共4页
目的探讨连续开展面对面宣教对提高性服务小姐艾滋病性病知识和认识的作用。方法每月进行一次面对面宣教干预,连续3个月,并在3个月干预前后进行匿名问卷测试。结果招募的407名性服务小姐,性病艾滋病知识测试的平均分,从干预前的40.7分... 目的探讨连续开展面对面宣教对提高性服务小姐艾滋病性病知识和认识的作用。方法每月进行一次面对面宣教干预,连续3个月,并在3个月干预前后进行匿名问卷测试。结果招募的407名性服务小姐,性病艾滋病知识测试的平均分,从干预前的40.7分上升到干预后的63.7分,90%测试题的答对率显著上升。但涉及性服务小姐圈内惯有的错误信息,如“性交后阴道冲洗、体外射精可防病”等答对率干预后仅为52%。文盲者干预后仍不及格,表示“客人不愿用安全套,同意与其不用套性交”的比例,从58.2%下降到33.5%,但小学文化者下降不显著(54.9%)。认识到“有病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的比例,从干预前的53.1%,上升到干预后的79.4%,文盲者没有显著改变。干预后有16.7%的文盲者表示“有病自购药”。结论面对面宣教可有效提高性服务小姐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水平,以及对安全套使用和正确求医的认识,但涉及改变行为和圈内惯有的错误信息难度较大,需针对重点增加干预频度和克服有关障碍。对小学以下文化程度者需采取更为直观的宣教方式,用更为通俗的语言进行讲解和答疑。对求医行为的指导,除了做更为深入和个性化的宣教外,还应配合改善性病服务等措施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对面宣教 性服务小组 艾滋病防治知识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4代HIV ELISA诊断试剂在性病门诊筛查中的评价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红春 尹跃平 +4 位作者 魏万惠 韩燕 钟铭英 李子仁 陈祥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0年第6期392-394,共3页
目的:评价第4代HIV ELISA诊断试剂在STD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第3代和第4代HIV ELISA试剂对982份STD人群样本同时进行检测,用蛋白印迹(WB)试验确认检测阳性标本,RT-PCR法检测抗体阴性或疑似标本。结果:以WB及核酸检测结果为参照,... 目的:评价第4代HIV ELISA诊断试剂在STD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第3代和第4代HIV ELISA试剂对982份STD人群样本同时进行检测,用蛋白印迹(WB)试验确认检测阳性标本,RT-PCR法检测抗体阴性或疑似标本。结果:以WB及核酸检测结果为参照,第3代和第4代试剂的特异性为98.81%,97.51%;敏感性为93.10%,100%。结论:第4代试剂可作为STD门诊HIV感染的筛查试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第4代HIV ELISA试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务小姐性病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凭 王千秋 钟铭英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6年第2期149-150,共2页
关键词 服务小姐 影响因素分析 感染 女性性工作者 高危人群 一般人群 艾滋病 HIV 无保护 性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娱乐场所服务小姐性病感染影响因素调查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凭 王千秋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6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了解影响娱乐场所服务小姐性病感染的主要因素,以利提高性病艾滋病干预的效果。方法对福州市区18家中高档娱乐场所的149名服务小姐进行性病检查、治疗和访谈。结果查出衣原体和(或)淋菌感染共42例,检出率28.2%。有“主诉阴道分泌物... 目的了解影响娱乐场所服务小姐性病感染的主要因素,以利提高性病艾滋病干预的效果。方法对福州市区18家中高档娱乐场所的149名服务小姐进行性病检查、治疗和访谈。结果查出衣原体和(或)淋菌感染共42例,检出率28.2%。有“主诉阴道分泌物异常”、“体检见阴道有脓性分泌物”、“宫颈口有脓性分泌物”表现的小姐,衣原体和(或)淋菌感染率较高。最近1次使用安全套者比未使用者衣原体和(或)淋菌感染检出率略低。结论“阴道分泌物异常”、“阴道有脓性分泌物”、“宫颈口有脓性分泌物”3种临床表现是服务小姐感染衣原体、淋菌的影响因素。为提高性病艾滋病干预效果,在干预时,可针对有上述3种临床表现的服务小姐给予性病治疗药物,开展预防性治疗,以便通过及时降低性病感染率控制艾滋病传播。鉴于安全套使用也是性病感染的影响因素,应在服务小姐中积极推广使用安全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娱乐场所服务小姐 性病 影响周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流动人口感染性病艾滋病的相关特点及健康教育模式 被引量:22
18
作者 葛凤琴 《中国健康教育》 2007年第7期544-545,共2页
流动人口是我国现阶段一种重要的人口现象,因其流动性大、多数人处于性活跃期、社会支持少以及社会约束力弱等特点,致使他们已成为中国性病艾滋病传播的重点人群。本文旨在针对流动人口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行为及心理等特点,探求适... 流动人口是我国现阶段一种重要的人口现象,因其流动性大、多数人处于性活跃期、社会支持少以及社会约束力弱等特点,致使他们已成为中国性病艾滋病传播的重点人群。本文旨在针对流动人口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行为及心理等特点,探求适宜于该人群的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以及最佳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病艾滋病 流动人口 相关特点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生九项目暗娼人群性病知识知晓率调查 被引量:2
19
作者 梁国钧 郑志菊 +3 位作者 黄宁 梅林 周志光 董永慧 《中国健康教育》 2009年第7期506-508,共3页
目的了解卫生九项目地区和非项目地区暗娼性病预防知识知晓情况,评价卫生九项目干预工作效果。方法在4个卫生九项目省各选择两个项目地区和两个非项目地区。调查人群是在固定场所提供性服务的暗娼,根据性服务收费水平,将暗娼所在的场所... 目的了解卫生九项目地区和非项目地区暗娼性病预防知识知晓情况,评价卫生九项目干预工作效果。方法在4个卫生九项目省各选择两个项目地区和两个非项目地区。调查人群是在固定场所提供性服务的暗娼,根据性服务收费水平,将暗娼所在的场所分为高、中、低3个档次,按照1∶2∶1的比例,采用问卷的方法共计调查2069人。结果有效调查了2028人。受调查的暗娼人群性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42.1%,项目地区为55.0%,非项目地区为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项目地区高、中、低3个档次场所暗娼性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59.9%、56.4%和46.6%,非项目地区同档次组暗娼的知晓率则分别为31.5%、29.1%和25.5%,两类地区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将调查人群按文化程度分层分析显示,除了大专及以上组外,项目地区其他文化程度组的知晓率均显著高于非项目地区。结论卫九项目针对暗娼的干预活动覆盖了大部分的目标人群,项目活动的开展提高了该人群性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九项目 暗娼 性病预防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机构在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 被引量:35
20
作者 梁国钧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12年第1期28-29,共2页
目前我国开展的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大多以疾控中心和皮肤病防治机构为主,而医疗机构仅提供针对性病就诊者的诊断和治疗服务,很少开展和参与性病艾滋病的预防和干预工作。尽管高危人群(男男性行为者,暗娼等)有较大性病诊疗、健康服务... 目前我国开展的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大多以疾控中心和皮肤病防治机构为主,而医疗机构仅提供针对性病就诊者的诊断和治疗服务,很少开展和参与性病艾滋病的预防和干预工作。尽管高危人群(男男性行为者,暗娼等)有较大性病诊疗、健康服务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病艾滋病 医疗机构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