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媒介生物可持续控制策略和实践——新中国70年媒介生物传染病控制成就 被引量:33
1
作者 刘起勇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361-366,共6页
媒介生物传染病在我国传染病中占比较高,构成严重的公共卫生风险。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媒介生物控制策略及理念不断发展,经历了最初依托爱国卫生运动的媒介生物防控、改革开放后的媒介生物综合治理策略、新世纪的媒介生物可持续控制... 媒介生物传染病在我国传染病中占比较高,构成严重的公共卫生风险。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媒介生物控制策略及理念不断发展,经历了最初依托爱国卫生运动的媒介生物防控、改革开放后的媒介生物综合治理策略、新世纪的媒介生物可持续控制策略。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不同时期采取的媒介生物控制策略及理念均对当时媒介生物传染病控制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受多种自然及社会因素影响并随着"全球病媒控制对策2017-2030"、"一带一路倡议"、爱国卫生运动及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当前我国媒介生物传染病防控形势及媒介生物控制的策略和理念均需随之不断发展和更新。该文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不同历史时期采取的媒介生物控制策略及其对同期传染病防控的成就进行述评,为我国媒介生物传染病可持续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生物传染病 媒介生物可持续控制 发病率 成就
原文传递
2012-2021年我国媒介生物及相关传染病监测控制进展及成效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起勇 刘小波 +1 位作者 常楠 张璐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13-621,654,共10页
目的分析2012年以来我国媒介生物及相关传染病监测控制政策、策略、技术、行动及成效。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10年来我国媒介生物及相关传染病流行形势及挑战、媒介生物监测、媒介生物及媒介生物传染病控制进展归纳总结。利... 目的分析2012年以来我国媒介生物及相关传染病监测控制政策、策略、技术、行动及成效。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10年来我国媒介生物及相关传染病流行形势及挑战、媒介生物监测、媒介生物及媒介生物传染病控制进展归纳总结。利用R 4.0.4软件,通过Mann-Kendall检验对10年来媒介生物传染病发病率趋势进行分析。结果10年来,我国制定并发布了一系列媒介生物可持续控制政策、策略、措施和技术。我国媒介生物监测方案不断升级、完善,建立和完善了生态学、病原学、抗药性“三位一体”的全国病媒生物监测网络,国家级监测点(1097个)增加了54倍,监测经费增加了127倍,监测数据实现了网络直报,监测数据及时利用率显著提升,能更好地服务于风险评估、预测预警、决策支持和控制效果评价。2021年我国媒介生物传染病发病率(3.060/10万)与2007-2011年平均水平(3.350/10万)相比下降了8.66%。2021年媒介生物传染病死亡率(0.016/10万)与2007-2011年平均水平(0.024/10万)相比下降了33.33%。我国实现了消除疟疾目标,遏制了登革热、恙虫病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病率加速上升态势。结论2012-2021年我国媒介生物及相关传染病监测控制政策、策略、技术和行动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媒介生物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显著降低。鉴于当前自然和社会驱动因素的影响,媒介生物及相关传染病防控仍面临严峻挑战,亟待全面实施媒介生物可持续控制策略和措施,积极落实全球病媒控制对策,基于“反向病原学”等建立更具前瞻性的主动防御,预防控制重大媒介生物传染病疫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生物 媒介生物传染病 监测 媒介生物可持续控制 成效
原文传递
沃尔巴克氏体控制媒介伊蚊的应用及前景 被引量:5
3
作者 龚君淘 刘起勇 +2 位作者 王以燕 洪晓月 奚志勇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2年第10期20-29,共10页
近年来,沃尔巴克氏体作为一种新型微生物农药,已在世界多地蚊媒疾病流行地区的蚊媒防控现场崭露头角。沃尔巴克氏体在宿主媒介伊蚊体内诱导不育和抗病特性,使其在应用中产生种群压制和种群替换两种不同的防治模式。本文综述了近年世界... 近年来,沃尔巴克氏体作为一种新型微生物农药,已在世界多地蚊媒疾病流行地区的蚊媒防控现场崭露头角。沃尔巴克氏体在宿主媒介伊蚊体内诱导不育和抗病特性,使其在应用中产生种群压制和种群替换两种不同的防治模式。本文综述了近年世界范围采用这两种防治模式释放人工转染媒介伊蚊(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研究转化及现场应用经验,评估在应用中生物安全风险及经济效益,并展望此技术在未来蚊媒疾病防控相关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尔巴克氏体 伊蚊 种群压制 种群替换 微生物农药 风险和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中国媒介生物传染病的影响及应对——重大研究发现及未来研究建议 被引量:59
4
作者 刘起勇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1,共11页
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对媒介生物及其传播疾病流行产生影响,严重威胁人群健康。该文基于目前研究总结了气候变化对我国媒介生物及其传染病的影响,发现温度、湿度和降雨量等气象因素对媒介生物种群数量、密度、分布以及媒介生物传染病的时... 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对媒介生物及其传播疾病流行产生影响,严重威胁人群健康。该文基于目前研究总结了气候变化对我国媒介生物及其传染病的影响,发现温度、湿度和降雨量等气象因素对媒介生物种群数量、密度、分布以及媒介生物传染病的时空动态、流行频率和强度等产生了显著影响,并存在时空异质性。气候变化驱动我国登革热等媒介生物传染病流行区向西向北显著扩展、流行频率和强度显著增加,且随着气候继续变暖未来流行强度和风险人群将加速增加。针对气候变化等导致的媒介生物传染病新挑战,开展的适应性策略和措施研究,提供了“自上而下”行政干预和“自下而上”社区媒介综合治理相结合的应对方案。基于媒介生物可持续控制策略的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病媒控制对策2017-2030”,对媒介生物传染病防控提出了具体目标和要求。未来,我国亟待在该策略指引下,加强经费投入,注重高端人才培养,完善针对气候变化的媒介生物及相关疾病监测系统,加强风险评估、预测预警、防控策略和干预措施研究,为有效应对气候敏感媒介生物传染病新挑战,保护脆弱人群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提供持续创新的精准策略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媒介生物 传染病 应对 研究
原文传递
新时代媒介生物传染病形势及防控对策 被引量:159
5
作者 刘起勇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1-6,11,共7页
媒介生物传染病在全球传染病负担中占比较高,构成严重公共卫生挑战。新时代该类传染病流行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及自然和社会因素对其控制的不可持续性,直接或间接驱动了媒介生物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导致新发和再发及输入和本地... 媒介生物传染病在全球传染病负担中占比较高,构成严重公共卫生挑战。新时代该类传染病流行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及自然和社会因素对其控制的不可持续性,直接或间接驱动了媒介生物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导致新发和再发及输入和本地媒介生物传染病(简称"双重风险和负担")。"全球病媒控制对策2017-2030"基于综合治理的媒介生物可持续控制策略为全球各地媒介生物传染病防"双重风险和负担"提供了解决路径,亟待各成员国因地制宜地贯彻落实。该文针对新时代媒介生物传染病流行态势及全球最新媒介生物防控策略进行评述,为该类传染病科学精准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生物传染病 媒介生物 形势 防控对策
原文传递
2005-2020年我国媒介生物传染病报告病例:流行趋势、防控挑战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43
6
作者 刘起勇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对我国2005-2020年媒介生物传染病报告病例等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明确我国媒介生物传染病流行特点、趋势,探讨其防控挑战,提出应对策略。方法使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析我国2005-2020年媒介生物传染病报告病例数据,基于媒介生物... 目的对我国2005-2020年媒介生物传染病报告病例等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明确我国媒介生物传染病流行特点、趋势,探讨其防控挑战,提出应对策略。方法使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析我国2005-2020年媒介生物传染病报告病例数据,基于媒介生物传染病流行特点,结合现有政策及国内外文献确定我国媒介生物传染病防控面临的挑战,探索应对策略及措施。结果2005-2020年我国14种媒介生物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为905092例,其中疟疾、恙虫病和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占66.94%,10种法定报告媒介生物传染病占76.01%(687970/905092)。报告死亡病例总数为5076例,其中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HFRS、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以及疟疾的死亡病例占93.26%。2005-2020年间,全国媒介生物传染病发病呈波动下降趋势。在2006和2014-2015年发病数出现2个明显高峰。经Mann-Kendall趋势检验,乙脑、疟疾、斑疹伤寒和钩体病的发病率下降趋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FTS和恙虫病的上升趋势明显,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媒介生物传染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总体发病高峰出现在10月。全国媒介生物传染病年均病例报告区(县)约2165个,主要分布在黑河-腾冲线以东。经Mann-Kendall趋势检验,病例报告区(县)数呈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7)。16年来,东北地区媒介生物传染病病例数呈下降趋势,而西南地区的病例数则有所增加。不同疾病的主要发病年龄段不同,总体来看,媒介生物传染病的总发病高峰年龄段在20~44岁,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结论我国媒介生物传染病报告发病数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但仍处于较高水平,且流行区有扩大趋势,尚有疾病发病率或死亡率呈持续上升。针对媒介生物传染病防控新挑战,应切实落实媒介生物综合治理和可持续控制等策略和措施,进一步降低媒介生物传染病发病及死亡,努力实现健康中国和全球病媒控制对策阶段性指标和总体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生物传染病 报告病例 流行特征 防控挑战 应对策略
原文传递
中国重要病媒生物应急监测与控制 被引量:58
7
作者 刘起勇 孟凤霞 樊景春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4,共4页
在媒介生物性传染病暴发、自然灾害发生和病媒生物泛滥时,开展病媒生物应急监测与控制是应对此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措施。该文主要从病媒生物应急监测与控制的目的和意义、我国目前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开展应急监测与控制工... 在媒介生物性传染病暴发、自然灾害发生和病媒生物泛滥时,开展病媒生物应急监测与控制是应对此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措施。该文主要从病媒生物应急监测与控制的目的和意义、我国目前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开展应急监测与控制工作的基础和要点、当前所面临的挑战及今后的发展机制建设等方面,对我国重要病媒生物应急监测与控制工作进行了研究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媒生物 应急监测 应急控制
原文传递
中国消除疟疾媒介按蚊控制策略和技术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起勇 刘小波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13-518,共6页
疟疾是经媒介按蚊叮咬传播的媒介生物传染病,曾给我国造成沉重的疾病、经济和社会负担。经过长期卓有成效的疟疾控制和消除行动,2021年6月我国获得世界卫生组织消除疟疾认证。从新中国成立初的"除害防病"爱国卫生运动,到20世... 疟疾是经媒介按蚊叮咬传播的媒介生物传染病,曾给我国造成沉重的疾病、经济和社会负担。经过长期卓有成效的疟疾控制和消除行动,2021年6月我国获得世界卫生组织消除疟疾认证。从新中国成立初的"除害防病"爱国卫生运动,到20世纪80年代的"媒介蚊虫综合治理",到21世纪初提出的"媒介生物可持续控制",再到消除疟疾阶段的"疫点处置媒介按蚊控制",70余年来我国媒介按蚊防控策略不断演进创新,防控技术不断更新完善,在我国消除疟疾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目前,我国为巩固消除疟疾成果,防控疟疾输入引起再传播流行风险,仍面临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务必继续做好境内媒介按蚊可持续控制,更要积极加入全球消除疟疾行动,分享中国疟疾媒介按蚊分层、可持续控制策略和实践经验,为实现"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美好愿景贡献中国智慧、策略和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除疟疾 媒介按蚊 控制 策略 技术
原文传递
媒介生物控制面临的挑战与媒介生物可持续控制策略 被引量:50
9
作者 刘起勇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共8页
病媒生物控制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在世界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对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特别是对尚无有效疫苗控制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一个非常重要的防控手段,也是预防绝大多数媒介生物性疾病如疟疾等病原体传播的主要措施... 病媒生物控制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在世界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对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特别是对尚无有效疫苗控制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一个非常重要的防控手段,也是预防绝大多数媒介生物性疾病如疟疾等病原体传播的主要措施。尽管目前许多病媒生物性传染病在一些地区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人类与病媒生物及其相关传染病之间的斗争却无丝毫减弱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媒生物 可持续控制
原文传递
中国南方5省媒介伊蚊幼蚊密度回归模型的建立与预测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坤 孙文锴 +12 位作者 郭玉红 赵童 吴海霞 母群征 宋秀平 岳玉娟 任东升 赵宁 李贵昌 王君 鲁亮 刘小波 刘起勇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9年第6期549-554,共6页
目的分析我国南方5省媒介伊蚊幼蚊密度相关性并建立回归模型,为以登革热为代表的媒介伊蚊传播疾病风险评估、预测预警及科学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我国2012-2018年登革热I类省份媒介伊蚊监测点的布雷图指数(BI)、房屋指数(HI)、容... 目的分析我国南方5省媒介伊蚊幼蚊密度相关性并建立回归模型,为以登革热为代表的媒介伊蚊传播疾病风险评估、预测预警及科学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我国2012-2018年登革热I类省份媒介伊蚊监测点的布雷图指数(BI)、房屋指数(HI)、容器指数(CI)、诱蚊诱卵器指数(MOI)和千人指数等伊蚊幼蚊密度指标,各指标间进行相关性和回归分析,并利用回归模型对各省幼蚊密度进行预测。结果除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BI与CI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他各省媒介伊蚊BI与CI、HI、MOI、千人指数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BI与HI、千人指数及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BI与千人指数回归模型拟合效果好(R^2分别为0.928、0.992和0.957);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BI与MOI及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BI与CI的回归模型拟合效果相对较差(R^2分别为0.403和0.340)。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千人指数预测值和广西省钦州市(大路街)CI预测值的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APE)均<10%,回归模型预测效果好。结论南方5省的媒介伊蚊幼蚊密度各指标间存在相关性,回归方程可定量反映不同幼蚊密度指标之间关系且预测效果较好,可为我国各地媒介伊蚊监测、预测和媒介伊蚊传播疾病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伊蚊 幼蚊密度 媒介伊蚊传播疾病 相关性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现状分析及展望 被引量:104
11
作者 刘起勇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09-113,126,共6页
我国丰富的气候条件、地理景观和生态环境孕育了多样性的病原、宿主动物和病媒生物,导致病媒传播疾病广泛分布和频繁发生,对我国人群健康造成极大危害。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是病媒传播疾病预防和控制的根本措施。20世纪之前,鉴于人类对... 我国丰富的气候条件、地理景观和生态环境孕育了多样性的病原、宿主动物和病媒生物,导致病媒传播疾病广泛分布和频繁发生,对我国人群健康造成极大危害。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是病媒传播疾病预防和控制的根本措施。20世纪之前,鉴于人类对病媒生物认识不足,致使病媒生物防控工作相对迟缓。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得到重视和加强,但也走过一些弯路[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媒生物 监测 控制 策略
原文传递
关于国标《病媒生物应急监测与控制震灾》的编写 被引量:1
12
作者 任东升 刘起勇 +3 位作者 孟凤霞 鲁亮 吴海霞 李贵昌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3期241-243,共3页
地震灾区的病媒生物应急监测与控制,是地震灾后防止媒介生物性传染病暴发的重要工作,是地震灾后救援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如何在地震灾区有效实施媒介生物的监测和控制,目前没有相关的标准可以借鉴,这给地震发生后的救灾工作带来不便,
关键词 标准 病媒生物 震灾
原文传递
基于大数据的中国大陆病媒控制产品2016年政府采购分析研究
13
作者 刘起勇 潘淑文 杨小冉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分析病媒控制产品市场的采购情况,为病媒控制产品研发、市场需求及公共卫生决策提供依据。方法爬取发布在国家政府采购平台及各省、市级采购平台上的病媒控制产品招标公告和中标公告,并利用大数据的数据处理技术,对公告中的关键信... 目的分析病媒控制产品市场的采购情况,为病媒控制产品研发、市场需求及公共卫生决策提供依据。方法爬取发布在国家政府采购平台及各省、市级采购平台上的病媒控制产品招标公告和中标公告,并利用大数据的数据处理技术,对公告中的关键信息进行抽取和分析。结果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病媒控制产品的采购高峰为4、5月;公开招标和竞争性谈判/磋商为病媒控制产品的主要采购方式;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及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等政府部门为主要采购方;病媒控制市场仍处于分散、均衡的竞争状态。结论研究和分析结果有助于决策部门和相关企业了解政府和企业的供需特点,并为未来病媒控制产品服务资源的配置、制度设计和宏观决策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媒控制 大数据 招标 中标
原文传递
基于昆虫共生菌沃尔巴克氏体的蚊媒和蚊媒病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4
作者 潘晓玲 刘起勇 奚志勇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期1-7,共7页
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是一种在自然界节肢动物体内广泛存在、能经卵传递的革兰阴性胞内共生菌。估计约65%的昆虫种类和28%的蚊虫种类天然携带沃尔巴克氏体。当携带沃尔巴克氏体的雄蚊与不携带或者携带不同沃尔巴克氏体型的雌蚊交配,... 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是一种在自然界节肢动物体内广泛存在、能经卵传递的革兰阴性胞内共生菌。估计约65%的昆虫种类和28%的蚊虫种类天然携带沃尔巴克氏体。当携带沃尔巴克氏体的雄蚊与不携带或者携带不同沃尔巴克氏体型的雌蚊交配,雌蚊产的卵将不会孵化,该性状称为胞质不相容性(cytoplasmic incompatibility,CI)。胞质不相容性赋予携带沃尔巴克氏体的雌蚊生殖优势,从而使其可以扩散到蚊群中去;同时沃尔巴克氏体在蚊媒体内能对多种人类病原体(如登革热病毒、黄病毒和疟原虫等)产生抗性。基于以上特性可建立2种虫媒病控制的新策略:①将野生的传病蚊媒改变成对人类病原体具有抗性的蚊虫,从而阻断蚊媒病的传播(种群替换);②持续诱导引起胞质不相容性的交配,从而压制或区域性根除传病蚊媒(种群压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尔巴克氏体 胞质不相容性 种群压制 种群替换
原文传递
2020-2022年中国登革热时空分布及相关环境因素分析 被引量:39
15
作者 岳玉娟 刘小波 +3 位作者 郭玉红 赵宁 任东升 刘起勇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3年第5期341-345,共5页
目的分析2020—2022年中国登革热时空分布及环境因素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中国本地和输入性登革热分布的时空特征以及环境特征。结果2020—2022年中国5个省发生1185例本地病例和19个省发生217例输入性病例。登革热具有... 目的分析2020—2022年中国登革热时空分布及环境因素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中国本地和输入性登革热分布的时空特征以及环境特征。结果2020—2022年中国5个省发生1185例本地病例和19个省发生217例输入性病例。登革热具有季节性特征,本地病例高峰期为9—11月,输入性病例高峰期为6—11月。97.64%的本地病例发生在云南和广西。云南边境缅甸的登革热输入是其登革热本地暴发的主要原因。67.28%的输入性病例分布在广东、福建、云南和浙江,83.41%的输入性病例来自东南亚国家。广东的人口和经济条件是2020—2022年其输入性病例居首位的主要原因。结论我国登革热仍是由输入引起的本地暴发,具有显著的地方性和季节性特征,各地要做好蚊媒、登革热以及相关环境因素监测,贯彻落实蚊媒可持续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时空特征 环境因素 蚊媒 人口 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汉赛巴尔通体分离株的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帆 宋秀平 +3 位作者 栗冬梅 黄儒婷 李志芳 刘起勇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92-596,共5页
目的了解中国汉赛巴尔通体的遗传背景和流行的常见亚型。方法对分离到的汉赛巴尔通体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分析它们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和系统发育情况。结果 80株汉赛巴尔通体一共分为3个序列型(se... 目的了解中国汉赛巴尔通体的遗传背景和流行的常见亚型。方法对分离到的汉赛巴尔通体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分析它们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和系统发育情况。结果 80株汉赛巴尔通体一共分为3个序列型(sequence type,ST),其中ST1占90%(72/80),ST9占8.75%(7/80),另一个序列型为仅包含一株细菌的ST30;所有3个序列型均属于克隆群1(clonal complex 1)。结论与国外汉赛巴尔通体多位点序列分型结果相比,中国的序列型相对集中,说明中国汉赛巴尔通体的变异度和多样性较低,提示其进化相对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赛巴尔通体 多位点序列分型 序列型 克隆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按蚊防控:中国疟疾消除的关键措施 被引量:56
17
作者 刘起勇 刘小波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409-413,共5页
疟疾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虫媒传染病,是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之一,与艾滋病、结核病一起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球急需控制的三大公共卫生问题。该文就全球特别是我国疟疾的流行形势、主要疟疾媒介按蚊种类及分布... 疟疾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虫媒传染病,是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之一,与艾滋病、结核病一起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球急需控制的三大公共卫生问题。该文就全球特别是我国疟疾的流行形势、主要疟疾媒介按蚊种类及分布特点、疟疾消除任务提出的背景、疟疾防治的主要内容及方法进行概括,强调了媒介生物监测与控制是疟疾消除不可取代的必要工具,并对当前消除疟疾媒介按蚊控制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挑战及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做一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消除 关键环节 媒介按蚊 预防控制
原文传递
中国媒介实验动物现状调查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贵昌 李英超 +4 位作者 鲁亮 孟凤霞 吴海霞 刘小波 刘起勇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4期341-343,348,共4页
目的掌握中国媒介实验动物的种类,了解这些种群对杀虫剂的敏感性、用途、饲养条件等,饲养人员现状,建立媒介实验动物标准体系,促进该学科的发展。方法以全国各级疾病控制机构为主要调查对象,同时包括少数高校和研究所,采用电话与调查问... 目的掌握中国媒介实验动物的种类,了解这些种群对杀虫剂的敏感性、用途、饲养条件等,饲养人员现状,建立媒介实验动物标准体系,促进该学科的发展。方法以全国各级疾病控制机构为主要调查对象,同时包括少数高校和研究所,采用电话与调查问卷相结合,分析中国媒介实验动物种群构成、杀虫剂敏感性等。结果本次调查收到45个机构的49份调查表。这些机构共饲养实验动物214种,包括蚊、蝇、蜚蠊、蜱、蚤、臭虫、鼠类及少数其他卫生害虫,其中71.03%的种群对某些杀虫剂敏感。饲养媒介实验动物的目的包括卫生杀虫产品评价、媒介控制技术研究、杀虫剂抗药性研究和监测、生态学研究和传播疾病机制研究。结论中国媒介实验动物饲养的种类比较丰富,以蚊类、蜚蠊和蝇类为主,其他种类的媒介实验动物饲养种群少,有些重要传病媒介在本次调查中无实验室种群,如白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生物 媒介实验动物 调查 杀虫剂敏感性 实验室种群
原文传递
我国登革热疫情防控与媒介伊蚊的综合治理 被引量:340
19
作者 孟凤霞 王义冠 +1 位作者 冯磊 刘起勇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期4-10,共7页
登革热是一种急性蚊传病毒病,发生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多数患者的症状与流感类似。目前,重症登革热正困扰着一些亚洲和拉美国家,该病是导致这些区域儿童住院和死亡的首要因素。媒介蚊虫控制是登革热控制的唯一有效途径。该病的发生... 登革热是一种急性蚊传病毒病,发生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多数患者的症状与流感类似。目前,重症登革热正困扰着一些亚洲和拉美国家,该病是导致这些区域儿童住院和死亡的首要因素。媒介蚊虫控制是登革热控制的唯一有效途径。该病的发生特点是传播迅猛、发病率高、人群普遍易感。目前,我国广泛存在登革热媒介伊蚊,由于经济快速发展,人员交流和货物流通频繁,气候变暖,加之周边国家登革热高发等原因,处于登革热发生高峰期。在登革热疫情处置中,各地都积累了自己的疫情处置经验、对面临的一系列亟待解决问题有了更多的思考。该文通过对国内外登革热媒介控制经验的收集和整理,结合多年疫情处置的实践与思考,在登革热流行特点、媒介伊蚊控制技术、杀虫剂使用情况、抗药性产生现状、媒介伊蚊的综合治理和国内外的防控经验等方面进行了整理和综述,供登革热疫情处置及其媒介伊蚊的预防控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白纹伊蚊 埃及伊蚊 杀虫剂 抗药性 综合治理
原文传递
病媒生物传播新型冠状病毒风险评估及防控建议 被引量:11
20
作者 吴海霞 任东升 +3 位作者 李贵昌 王雪霜 刘小波 刘起勇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633-638,共6页
病媒生物可通过机械性传播病毒,有的类群还可生物性传播病毒,病媒生物是否可以传播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该文针对几种与人类关系密切的病媒生物,做了传播新冠病毒风险的评估研究,以便为更精准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决策提供依据。... 病媒生物可通过机械性传播病毒,有的类群还可生物性传播病毒,病媒生物是否可以传播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该文针对几种与人类关系密切的病媒生物,做了传播新冠病毒风险的评估研究,以便为更精准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决策提供依据。通过收集文献,利用风险矩阵法对病媒生物传播新冠病毒可能性进行评分,确定不同病媒生物及其在不同场所的新冠病毒暴露和传播风险等级。初步结果为:蚊虫机械性和生物性传播新冠病毒的风险极低;鼠、蜚蠊、蝇3类病媒生物具有机械性传播新冠病毒的潜在风险,鼠类还存在生物性传播新冠病毒的潜在风险;不同场所病媒生物传播新冠病毒的风险不同,传播风险等级与新冠病毒暴露风险等级和病媒生物的分布范围、密度及活动能力等相关。总体上,可排除蚊虫传播新冠病毒的风险;鼠、蜚蠊、蝇等病媒生物,在新冠病毒暴露的特殊场所和局部环境,具有潜在传播新冠病毒的风险,但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媒生物 新型冠状病毒 风险评估 传播 防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