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学校卫生科室设置和人员配备现状 被引量:5
1
作者 刘瑶 唐小哲 +5 位作者 张宇晶 杨涵 林琳 张倩 许娟 刘东山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18-621,共4页
目的了解当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以下简称“疾控”)机构学校卫生工作体系建设和人员配备情况,为中国疾控机构学校卫生体系、队伍能力建设和工作开展等提供基础信息。方法通过电子问卷收集各省、市、县三级共计3313所疾控机构学校卫生科室... 目的了解当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以下简称“疾控”)机构学校卫生工作体系建设和人员配备情况,为中国疾控机构学校卫生体系、队伍能力建设和工作开展等提供基础信息。方法通过电子问卷收集各省、市、县三级共计3313所疾控机构学校卫生科室(包括学校卫生所、科/室)设置、工作人员配备情况,统计分析疾控机构学校卫生科室设置比例与工作人员配备数、年龄、学历、专业及工作年限等特征。结果全国参与调查的3313所疾控机构中设置独立的学校卫生科室比例为10.8%,省、地市与县(区)级分别为74.2%,15.0%,9.6%。设置独立科室者平均每家机构实有工作人员4.4人;未设置者平均每家机构承担学校卫生工作人员为2.5人。从事学校卫生工作人员平均年龄为40.4岁,男、女职工比例分别为45.2%,54.8%,从事学校卫生工作平均年限不足5年的人员比例高至65.1%。工作人员专业以公共卫生类(40.4%)为主;省级人员54.0%为硕士及以上学历,地市级和县(区)级人员以专科及以下为主,分别为47.8%,58.7%。省级人员中、高级职称比例为69.6%,地市级和县(区)级人员初级及以下占比分别为52.2%,56.2%。结论中全国各级疾控机构中独立的学校卫生科室的设置比例低;从事学校卫生工作的人员缺乏,且存在学历及职称水平偏低等问题,尤其是县(区)级疾控机构更为突出。需尽快加强中国疾控机构中学校卫生工作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和管理 卫生人员 公共卫生 学生保健服务
原文传递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独立学校卫生科室业务工作开展现状
2
作者 刘瑶 张宇晶 +5 位作者 杨涵 唐小哲 林琳 张荔 赵晨衫 刘东山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12-616,共5页
目的了解当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下简称“疾控机构”)独立学校卫生科室主要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为学校卫生工作下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通过电子问卷对全国各级疾控机构独立学校卫生科室的学校卫生基本工作、监测工作、学生... 目的了解当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下简称“疾控机构”)独立学校卫生科室主要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为学校卫生工作下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通过电子问卷对全国各级疾控机构独立学校卫生科室的学校卫生基本工作、监测工作、学生常见病干预行动和学生健康干预工作开展等情况进行收集。结果在已设置独立学校卫生科室的357家疾控机构中,学校心理卫生工作(11.8%)、安全应急与避险的健康干预工作(11.5%)开展率较低。依托于“全国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工作”项目,全国学校卫生监测工作开展率总体良好,但学生营养状况监测工作开展率(44.5%)、“健康父母行动”开展率(24.4%)总体较低。同时仍有27.2%的机构尚未开展监测方案中倡导要求的学生常见病干预行动,县区级疾控未开展率高于省级、地市级疾控机构,中部、西部疾控机构的未开展率大于东部疾控机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0.1,41.6,P值均<0.05)。结论通过政策倾斜、资金保障、技术指导等措施加强薄弱环节的工作,加大对基层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疾控机构学校卫生工作的支持,全方位保障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保健部门 专业业务 人群监测 健康教育
原文传递
中国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基地建设实证研究
3
作者 刘梦冉 马静 +5 位作者 廖凯举 项春 陈慕磊 刘学通 戴政 李全乐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9期1172-1177,共6页
目的了解我国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基地的基本情况、工作进展、存在问题及对策。方法本研究对19个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基地开展线上问卷调查,分析基地的基本情况、基础办学条件、师资情况、学员招收与毕业情况、培训方式... 目的了解我国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基地的基本情况、工作进展、存在问题及对策。方法本研究对19个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基地开展线上问卷调查,分析基地的基本情况、基础办学条件、师资情况、学员招收与毕业情况、培训方式与考核、基地管理部门与人员配置、制度建设、基地需求、自我评价等。结果19个基地中,省级基地16个,副省级基地3个;19个基地配备满足要求的教室和设施设备,14个基地提供住宿;不同试点批次、地域、学员容量基地的师资,在职称(χ^(2)=7.99、13.15、64.43,P=0.018、0.001、<0.01)、学历(χ^(2)=32.07、36.95、6.96,P<0.01、<0.01、0.03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东南部地域学员自愿报名基地7个(77.78%),其他地域2个(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首批试点有12个(92.31%)基地完整培养出2年毕业学员,高于后续加入基地2个(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学员容量≥30人的基地中,给予师资职称晋升保障和倾斜5个(55.56%),高于学员容量<30人的基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东南部地域基地与其他地域在有无培训经费使用及管理制度上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结论需加强激励政策和保障制度建设、改善基地管理、提高招生吸引力,提升师资队伍质量、精细化培训设计与实施等,提升培训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卫生医师 规范化培训 基地建设
原文传递
2019年10月中国大陆需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 被引量:6
4
作者 涂文校 马宁 +6 位作者 黄晓霞 彭质斌 黎丹 王霄晔 孟玲 向妮娟 刘东山 《疾病监测》 CAS 2019年第10期872-876,共5页
目的评估2019年10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 目的评估2019年10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预计10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数将较9月继续上升,但规模可能低于前3年10月的平均水平。国庆期间北京市需重点关注流行性感冒(流感)等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诺如病毒病等肠道传染病,以及登革热、疟疾、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病毒病等输入性传染病。我国媒介伊蚊分布地区处于登革热高发期,本地传播地区和病例可能将继续增多。流感目前处于低流行态势,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流感活动季节,建议各地提前做好流感疫苗接种工作。食物中毒10月将逐渐下降。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病毒病疫情仍将持续发生,但输入我国的风险低。2019年我国公民在国庆假期旅行时,境内游需关注登革热、诺如病毒病、霍乱、季节性流感等传染病疫情以及食物中毒的风险,出境游需关注登革热、霍乱、埃博拉病毒病、寨卡病毒病、黄热病和中东呼吸综合征等传染病疫情的风险。结论需要对国庆活动期间的公共卫生风险、登革热予以重点关注,对季节性流感、食物中毒、国庆假期旅行卫生和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病毒病予以一般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传染病疫情 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2019年9月中国大陆需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 被引量:2
5
作者 孟玲 黄晓霞 +10 位作者 李建东 刘凤凤 李伟 魏建春 张茂俊 王霄晔 任婧寰 黎丹 涂文校 向妮娟 倪大新 《疾病监测》 CAS 2019年第9期782-787,共6页
目的评估2019年9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 目的评估2019年9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总体上,预计9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数将较8月略有上升。我国媒介伊蚊分布地区处于登革热高发期,本地病例将继续增多,Ⅰ类省份部分本地暴发疫情仍将持续,存在发生较大规模本地暴发疫情的风险,输入病例多且媒介密度较高的Ⅱ、Ⅲ类省份存在输入病例引发本地传播甚至出现暴发疫情的可能。手足口病将进入秋季流行期。霍乱仍会出现散发病例。炭疽处于高峰期,既往存在炭疽疫源地的西部和东北等地发生炭疽病例的可能性大。空肠弯曲菌感染所致格林–巴利综合征暴发事件可能会发生。食物中毒仍处于高发期。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病毒病疫情仍将持续发生,但输入我国的风险低。结论需要对登革热、手足口病予以重点关注,对霍乱、炭疽、空肠弯曲菌感染与格林–巴利综合征、食物中毒、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病毒病予以一般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传染病疫情 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问题的质性研究
6
作者 惠沼沼 吴谦 +7 位作者 马静 李照青 王丽荣 李燕琴 刘梦冉 张悦 戴政 庄贵华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81-1386,共6页
目的了解我国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工作中的问题,为全面推进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按照目的抽样法,于2022年7―8月选取35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疾控中心)人员,通过腾讯会议进行半结... 目的了解我国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工作中的问题,为全面推进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按照目的抽样法,于2022年7―8月选取35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疾控中心)人员,通过腾讯会议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逐字转录后导入MAXQDA 2020软件,采用内容分析法归纳和提炼主题。结果我国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工作中的问题可归为3类:政策体系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临床培训定位不准确、培训内容/教材不统一)、支持资源缺乏(经费支持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硬件条件不足)和招生困难(工学矛盾凸出、驱动力不足)。结论我国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建议加强体系建设、加大经费支持、加强校地协同、完善激励机制,为我国全面开展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打牢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卫生医师 规范化培训 质性访谈 人才培养
原文传递
2013年6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关注的传染病风险评估 被引量:82
7
作者 涂文校 周蕾 +11 位作者 王锐 廖巧红 邢薇佳 周航 杨曼尼 袁媛 雷苏文 孟玲 洪志恒 张甜 赵梦娇 倪大新 《疾病监测》 CAS 2013年第6期424-428,共5页
目的评估2013年6月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的传染病风险。方法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监测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进行评估。结果 2013年1-5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趋势和往年类似,... 目的评估2013年6月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的传染病风险。方法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监测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进行评估。结果 2013年1-5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趋势和往年类似,与2012年同期基本持平,低于2005—2011年平均水平;2013年1-5月法定传染病整体疫情比去年同期下降11%,但麻疹、流行性出血热、手足口病等一直呈高发态势。2013年6月将是全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频率较高的时期之一,但发生水平应低于4、5月,同时6月后逐步进入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高发季节;人感染H7N9禽流感仍有出现个别散在病例的可能性;全国手足口病整体发病水平将呈高发态势;霍乱进入流行季节,不排除出现局部暴发的可能;登革热和疟疾病例仍将以归国人员输入性病例为主;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疫情目前已过了发病高峰季节。食物中毒事件可能进一步上升。进入2013年5月以来,国际上中东呼吸综合征病例数较前明显增多,报告病例的国家和地区范围有所扩大。结论预计2013年6月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发生态势与往年6月类似,需重点关注中东呼吸综合征、人感染H7N9禽流感、手足口病和食物中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传染病疫情 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中国内地中小学校医和卫生室配置情况调查 被引量:10
8
作者 唐小哲 刘瑶 +3 位作者 刘东山 丁库克 林琳 张荔 《中国公共卫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77-581,共5页
目的了解我国中小学校医和卫生室配备状况,为制定我国学校卫生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9年10月—2020年2月,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动态数据采集平台(EDDC)信息系统对中国内地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9... 目的了解我国中小学校医和卫生室配备状况,为制定我国学校卫生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9年10月—2020年2月,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动态数据采集平台(EDDC)信息系统对中国内地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93392所中小学校医及卫生室配备情况进行普查。结果校医配备率为17.27%(33407/193392),学生与校医人数配备比例为3457:1,校医配比达标率为1.94%(1296/66682);卫生室配备率为15.41%(29809/193392);不同地域、学段、学校类型的校医配备率、校医配比达标率、专职校医配备率、校医参加培训或进修的比例及卫生室配备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我国中小学校医和卫生室配备严重不足,学校卫生工作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校医队伍、配备完善的卫生室,并在实际工作中因地制宜,因人(学校类别)制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 校医 卫生室 配备
原文传递
2013年10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关注的传染病风险评估 被引量:10
9
作者 孟玲 向妮娟 +8 位作者 李昱 汪立杰 常昭瑞 高永军 涂文校 雷苏文 彭质斌 洪志恒 金连梅 《疾病监测》 CAS 2013年第10期792-796,共5页
目的评估2013年10月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的传染病风险。方法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监测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进行评估。结果既往监测显示,10月仍是... 目的评估2013年10月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的传染病风险。方法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监测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进行评估。结果既往监测显示,10月仍是全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较高的月份之一,全国总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将与9月相当;登革热继续面临境外输入和本地暴发扩散的双重压力,南方重点省份疫情发生风险较高,存在局部暴发的可能;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存在发生病例的可能;季节性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将出现季节性升高;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的发生风险仍较高;手足口病疫情仍处于秋季次高峰流行期;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目前尚未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10月麦加朝觐期间,我国前往沙特的公民数量增多,中东呼吸综合征传入我国的风险增加;我国北方地区将逐步进入燃煤取暖季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将有所增加;此外,国庆节长假期间,各地卫生部门应加强节日期间的卫生监管和应急值守工作。结论 2013年10月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发生态势与往年相似,处于全年较高水平;需重点关注登革热、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和中东呼吸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传染病疫情 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2013年11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关注的传染病风险评估 被引量:8
10
作者 洪志恒 周蕾 +9 位作者 向妮娟 汪立杰 王宵晔 涂文校 雷苏文 彭质斌 孟玲 曹洋 李雷雷 金连梅 《疾病监测》 CAS 2013年第11期876-880,共5页
目的评估2013年11月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的传染病风险。方法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监测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进行评估。结果根据近期传染病和突发... 目的评估2013年11月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的传染病风险。方法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监测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进行评估。结果根据近期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结合既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及传染病流行特点分析,11月仍将是全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较高的月份之一,全国总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可能较10月有所升高。进入秋冬季天气转冷后,禽间禽流感病毒活动有可能趋于增强,在我国禽类养殖、流通、交易方式和人-禽接触(暴露)方式未得到根本性改变的前提下,未来数月我国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风险将有所增加。世界卫生组织评估认为,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目前尚未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11月仍有部分麦加朝觐人员归国,相关省份仍需关注中东呼吸综合征传入我国的风险。我国北方地区已进入燃煤取暖季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将有所增加。结论 2013年11月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发生态势与往年相似,处于全年较高水平;需重点关注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流行性感冒和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等引发的公共卫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传染病疫情 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挥发性有机物混合物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转化及染色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桂芝 刘长庭 +1 位作者 熊玮 刘东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3期3861-3865,共5页
目的为探讨化学混合物联合致癌的机制,揭示恶性转化与染色体不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观察了挥发性有机物(VOC)混合物(以VOCs表示)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BEAS-2B转化和染色体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用VOCs作为诱导剂,以液体染毒后测定BEAS-2... 目的为探讨化学混合物联合致癌的机制,揭示恶性转化与染色体不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观察了挥发性有机物(VOC)混合物(以VOCs表示)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BEAS-2B转化和染色体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用VOCs作为诱导剂,以液体染毒后测定BEAS-2B细胞的半数致死量(LC50),以低剂量(8%LC50)对BEAS-2B细胞进行诱导,获得诱导细胞。观察细胞生长特性改变并筛选诱导克隆,然后用细胞遗传学方法 (G带染色法)观察诱导细胞染色体畸变情况。结果 BEAS-2B细胞在VOCs作用后细胞逐渐变大、变圆,细胞质丰富,并伴有多角形或不规则形;核嗜碱深染,体积增大,核仁增多;细胞复层生长,排列紊乱,细胞克隆为无序的条索状团块状排列。经VOCs诱导后细胞倍增时间〔(1.79±0.02)d〕较对照细胞〔(2.08±0.03)d〕缩短,而饱和密度〔(529.1±31.6)×104/ml〕、最大增殖倍数〔(104.8±6.2)倍〕均高于对照细胞〔(321.2±13.1)×104/ml和(54.6±5.4)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VOCs诱导细胞第15代可在软琼脂培养基内形成典型的甚至肉眼可见的阳性细胞克隆,克隆形成率(35.02±7.80)%高于对照细胞(0.1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细胞与诱导细胞的染色体核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诱导细胞中二倍体(2n=46)比例降低,出现了一定数量的非整倍体(77条、80条染色体)、大量亚二倍体(<2n)、超二倍体(>2n&<4n)和多倍体(≥4n)细胞,其非稳定性畸变频率(67%)高于对照细胞(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VOCs可使BEAS-2B细胞发生转化,并影响细胞染色体的稳定性,使其发生畸变并向恶性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染色体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腈对大鼠脑组织和神经胶质细胞中核因子-κB信号传导通路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焦振泉 裴晓燕 +1 位作者 郭云昌 徐勇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4-268,共5页
目的丙烯腈(ACN)对大鼠脑组织和大鼠神经胶质细胞中核因子κB(NF-κB)信号传导通路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micorarray和EMSA实验测定了SD大鼠经0和200mg/kg ACN分别作用14、28和90天后,大鼠脑组织NF-κB信号传导通路活性的... 目的丙烯腈(ACN)对大鼠脑组织和大鼠神经胶质细胞中核因子κB(NF-κB)信号传导通路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micorarray和EMSA实验测定了SD大鼠经0和200mg/kg ACN分别作用14、28和90天后,大鼠脑组织NF-κB信号传导通路活性的变化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大鼠神经胶质细胞经0、25、50和75μg/ml ACN作用4和24h后细胞NF-κB信号传导通路活性的变化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ACN促进大鼠脑组织(体内)和神经胶质细胞(体外)NF-κB信号传导通路相关基因(NIK、IKK、NF-κB1、NF-κB2、IκBa和c-myc)的表达。EMSA实验也进一步证实了ACN可激活大鼠脑组织和大鼠神经胶质细胞中NF-κB信号传导通路。结论ACN诱导的氧化应激和ACN激活NF-κB信号传导通路具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 核因子ΚB 神经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15MHz电磁波对小鼠脑内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焱 曹兆进 +1 位作者 王强 张淑珍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68-770,共3页
目的研究915MHz电磁波对小鼠脑组织内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探索微波辐射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的机制。方法将1月龄清洁级健康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高剂量组(5mW/cm2)、低剂量组(2mW/cm2)、对照组(除不进行电磁波辐射外,其余条件均与剂量组... 目的研究915MHz电磁波对小鼠脑组织内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探索微波辐射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的机制。方法将1月龄清洁级健康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高剂量组(5mW/cm2)、低剂量组(2mW/cm2)、对照组(除不进行电磁波辐射外,其余条件均与剂量组相同),每天从9:00开始,依次轮流暴露于915MHz电磁场中,每组暴露2h,连续暴露30d。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测定脑皮层、海马中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及其代谢产物[多巴胺的代谢产物: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5-羟色胺的代谢产物:5-羟基吲哚乙酸(5-HIAA)]含量,采用碱性羟胺比色法测定剩余脑组织中乙酰胆碱(Ach)含量。结果不同组别小鼠脑皮层、海马内NE、DA(海马内DA低于仪器检出限,不作比较)、5-HT、DOPAC、5-HIAA含量间比较,经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别小鼠脑组织内乙酰胆碱(Ach)含量间比较,经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915MHz的电磁辐射,未发现小鼠大脑皮层、海马内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含量以及脑组织内Ach含量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 神经递质 皮层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色素对叙利亚地鼠胚胎正常细胞和癌前细胞生长选择性作用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焦振泉 叶宏 +1 位作者 郭云昌 徐勇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4-298,共5页
目的利用叙利亚地鼠胚胎细胞(SHE)混合培养模型,研究不同剂量的红茶提取物活性物质茶色素(TP)对SHE正常细胞和癌前细胞生长、增殖、凋亡及相关调控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0μg/ml的TP为对照组,通过细胞生长实验、原位细胞增殖实验、细... 目的利用叙利亚地鼠胚胎细胞(SHE)混合培养模型,研究不同剂量的红茶提取物活性物质茶色素(TP)对SHE正常细胞和癌前细胞生长、增殖、凋亡及相关调控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0μg/ml的TP为对照组,通过细胞生长实验、原位细胞增殖实验、细胞凋亡实验、Microarray实验来研究不同浓度的TP(0.5、1、5、10和50μg/ml)对单独培养的HE正常细胞和癌前细胞及混和培养模型SHE癌前细胞凋亡、增殖和相关调控基因表达的作用。结果TP促进SHE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对其凋亡没有影响;TP抑制SHE癌前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促进癌前细胞的凋亡;TP抑制混合培养模型中SHE癌前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促进其凋亡;TP对于细胞凋亡的调控可能通过Caspase3、Caspase8、p53、bad、bax、GADD45等上调基因及mdm2基因下调来实现;TP对于细胞增殖的调控可能通过阻滞细胞周期G2期实现。结论TP通过促进细胞凋亡直接或者通过促进正常细胞的增殖间接来抑制癌前细胞向肿瘤的转变,这种选择性作用可能与TP的抑癌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色素 叙利亚地鼠胚胎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调控基因表达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千伏级锥形束CT影像引导下危及器官剂量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高李欣 岳海振 +2 位作者 姜晓燕 张震 丁库克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3期11-15,共5页
目的:采用瓦里安加速器机载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对模体进行标准胸部扫描,测量不同次数影像引导下的胸部肿瘤周围危及器官(OAR)的吸收剂量,从而评估患者在整个放射治疗期间影像引导所致的OAR吸收剂量。方法:选用一致性≤±2%的... 目的:采用瓦里安加速器机载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对模体进行标准胸部扫描,测量不同次数影像引导下的胸部肿瘤周围危及器官(OAR)的吸收剂量,从而评估患者在整个放射治疗期间影像引导所致的OAR吸收剂量。方法:选用一致性≤±2%的热释光剂量计(TLD)并在标准剂量实验室刻度,将其放置在Anderson Rando模体的预留插孔内,在kVCBCT标准胸部扫描条件下,测量OAR在单次和5次影像引导下的吸收剂量,并以此计算器官当量剂量。结果:单次kVCBCT扫描条件下照射野内器官的吸收剂量范围在0.519~3.915 mGy,5次kV-CBCT扫描条件下照射野内器官的吸收剂量范围在1.436~17.971 mGy。其中心脏的吸收剂量最高,单次kV-CBCT扫描下的吸收剂量为3.915 mGy,5次kV-CBCT扫描下的吸收剂量为17.971 mGy;甲状腺右侧叶的吸收剂量最低,单次kV-CBCT扫描下的吸收剂量为0.519 mGy,5次kVCBCT扫描下的吸收剂量为1.436 mGy。感兴趣器官中左肺、右肺、心脏、甲状腺左侧、甲状腺右侧、左乳腺和右乳腺在不同辐照次数之间,TLD信号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2.120,Z=-10.574,Z=-39.202,Z=-5.716,Z=-13.483,Z=-20.838,Z=-42.698;P<0.05)。结论:多次影像引导条件下,OAR的累积吸收剂量不可采用单次剂量与影像引导次数的乘积计算,kV-CBCT影像引导下OAR剂量测定方法可为放射治疗患者在影像引导期间OAR累积吸收剂量的计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释光剂量计(TLD) 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 影像引导放射治疗 危及器官(O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工作职责调整的解读与建议 被引量:17
16
作者 唐小哲 刘东山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91-794,共4页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议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职责整合,组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本文通过解读职责调整的具体内容,分析卫生部门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合并监督执法与技术支撑...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议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职责整合,组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本文通过解读职责调整的具体内容,分析卫生部门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合并监督执法与技术支撑队伍、优化各级机构建设、创新职业健康监督理念及做好过渡时期有序衔接等方面的工作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卫生 职责 调整
原文传递
农村营养改善计划深入监测县中小学生抑郁症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17
作者 王晓宁 曹薇 +11 位作者 王宏亮 陈慕磊 甘倩 徐培培 罗瑞鹤 杨媞媞 刘瑶 潘慧 张建芬 由文烁 张倩 许娟 《中国学校卫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9-222,228,共5页
目的 了解中国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深入监测县中小学生抑郁症状的流行现状及相关因素,为农村地区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状预防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22年11月,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7个深入监测县(内蒙古扎赉特旗、安徽金寨县... 目的 了解中国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深入监测县中小学生抑郁症状的流行现状及相关因素,为农村地区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状预防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22年11月,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7个深入监测县(内蒙古扎赉特旗、安徽金寨县、四川茂县、广西天等县、陕西勉县、黑龙江肇州县和福建尤溪县)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重点监测的56所学校中,通过体格测量和问卷调查,共收集7 949名三至九年级中小学生的身高、体重数据和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并通过抑郁自评问卷获得其抑郁症状相关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小学生抑郁症状流行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结果深入监测县中小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生、中学生、每天视屏时长>2 h以及父母婚姻状况为离异或丧偶的学生抑郁症状检出可能性较高(OR值分别为1.40,1.64,1.60,1.24),睡眠时长达到推荐标准、父母通常每天陪伴时间60~<120和≥120 min、母亲文化水平为初中的学生抑郁症状检出可能性较低(OR值分别为0.85,0.84,0.71,0.76)(P值均<0.05)。结论 营养改善计划深入监测县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需多方支持降低其心理健康问题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政策 抑郁 精神卫生 回归分析 学生 农村人口
原文传递
健康危害监测网络系统业务管理现状和建议 被引量:4
18
作者 林琳 雷苏文 倪方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4年第1期34-35,共2页
依托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200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中国疾控中心”)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上建立了“健康危害监测信息系统”,设计为食品安全、环境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学校卫生等领域的健康危害... 依托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200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中国疾控中心”)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上建立了“健康危害监测信息系统”,设计为食品安全、环境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学校卫生等领域的健康危害监测工作提供网络信息收集平台。自该网络平台建立以来,中国疾控中心全力推动系统平台在相关领域的应用。目前,职业病报告和农村饮用水卫生监测两个专业的网络报告工作运行良好。文章仅就这两个专业的平台运行现状做一分析,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 网络 公共卫生
原文传递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甲级资质评审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小哲 张荔 +2 位作者 丁库克 林琳 刘瑶 《中国辐射卫生》 2022年第3期328-335,共8页
目的分析我国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甲级机构人员、工作场所、仪器设备、标准物质、技术服务能力、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和存在问题,为提高我国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能力提供对策建议。方法对2021年3—4月申请甲级资质延续、变更或增加业务范围的84... 目的分析我国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甲级机构人员、工作场所、仪器设备、标准物质、技术服务能力、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和存在问题,为提高我国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能力提供对策建议。方法对2021年3—4月申请甲级资质延续、变更或增加业务范围的84家甲级机构的技术评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全国甲级机构东部地区数量较多;申请第一类、第二类和同时申请2类业务范围的机构分别占68%、4%和27.85%;第一类业务范围检测项目物理因素和通风工程批准率较低;现场技术考核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技术服务能力、质量管理体系合格率低于90%,东、中、西部差异不明显;共617人次通过专业技术能力考核评估。结论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事中事后监管,提高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和评价能力,加强专业技术人员人才队伍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级资质 考核 评估 分析
原文传递
农村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系统用户人力资源调查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林琳 倪方 张荣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4年第5期642-644,共3页
目的了解农村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系统省级及以下单位用户在线填报的相关情况,为今后制定系统用户培训计划和科学开展业务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自填式问卷,对所有参加2012年农村饮用水和环境卫生监测工作阶段总结会的省... 目的了解农村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系统省级及以下单位用户在线填报的相关情况,为今后制定系统用户培训计划和科学开展业务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自填式问卷,对所有参加2012年农村饮用水和环境卫生监测工作阶段总结会的省、市、县级使用过农村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的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利用EpiData双录入数据,利用SPSS18分析了系统用户的年龄、职称、学历构成,所在部门类别,系统账号使用习惯和接受有关培训的情况。结果共对101名系统用户进行了调查分析,其中有45.54%为中级职称,50.50%为本科学历,年龄主要在31-50岁。共有66.34%接受过系统操作培训,43.56%接受过权限管理知识的培训,使用本人专用账号进行系统操作的仅占26.73%。与2007年全国省级疾控中心公共卫生人才队伍相比,系统用户有高级职称的人较少,有研究生学历的人较多。结论用户年轻化,需要定期培训。实名账号使用没有很好地落实,应完善促进规范化使用的管理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 人力资源 公共卫生 饮用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