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流行病学应用于艾滋病预防控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马凯芳 张晓婷 李东民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8-133,共6页
空间流行病学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分析技术研究疾病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发展变化规律、探索影响特定人群健康状况因素,近年来逐渐应用于艾滋病防控领域。本文对其应用于艾滋病时空分布模式分析、非监测点地区数据推算、流行影响因素探... 空间流行病学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分析技术研究疾病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发展变化规律、探索影响特定人群健康状况因素,近年来逐渐应用于艾滋病防控领域。本文对其应用于艾滋病时空分布模式分析、非监测点地区数据推算、流行影响因素探索、卫生资源分配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为未来空间流行病学在我国艾滋病防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艾滋病 空间流行病学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分析
原文传递
吉林省高危人群中艾滋病疫情估计和预测 被引量:2
2
作者 郭伟 孟晓军 +4 位作者 邱柏红 孟向东 王璐 秦倩倩 丁正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54-758,共5页
目的:估计2009年吉林省艾滋病高危人群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人数,并预测未来几年(2010-2015年)吉林省艾滋病疫情流行趋势,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综合吉林省哨点监测、病例报告、专题调查以及文献报道等数据,利用工... 目的:估计2009年吉林省艾滋病高危人群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人数,并预测未来几年(2010-2015年)吉林省艾滋病疫情流行趋势,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综合吉林省哨点监测、病例报告、专题调查以及文献报道等数据,利用工作簿法、疫情估计和预测软件包、亚洲疫情模型3种模型,对吉林省艾滋病疫情进行估计和预测。结果:截止2009年底,吉林省艾滋病相关高危人群中累积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数为4 388人,HIV感染率为0.024%,且现存活的感染者中男男性行为者占50%以上。在未来几年(2010-2015年),吉林省艾滋病疫情呈上升趋势,其中男男性接触者人群中艾滋病疫情上升趋势较明显,注射吸毒人群中艾滋病疫情上升趋势趋缓,暗娼和嫖客人群中艾滋病疫情上升趋势较缓慢。结论:2009年吉林省艾滋病疫情仍然处于低流行水平,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男男性接触者和嫖客是未来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点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疫情 估计和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地区吸毒人群中HIV/AIDS流行趋势预测 被引量:4
3
作者 叶健莉 吕繁 金水高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79-981,共3页
目的建立通过静脉吸毒感染HIV/AIDS的传播动力学模型,进行短期预测,为制定HIV/AIDS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系统动力学原理,建立某地区吸毒人群HIV/AIDS传播动力学模型.利用该地区2001~2004年吸毒哨点的血清学感染率和行为学参... 目的建立通过静脉吸毒感染HIV/AIDS的传播动力学模型,进行短期预测,为制定HIV/AIDS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系统动力学原理,建立某地区吸毒人群HIV/AIDS传播动力学模型.利用该地区2001~2004年吸毒哨点的血清学感染率和行为学参数等资料,在保持现有参数不变的条件下,预测出2005年底的HIV感染率、现存HIV感染者人数、现存AIDS病人数、新发HIV人数和新发AIDS人数.并对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找出对HIV/AIDS传播起重要作用的灵敏参数.结果根据所建立的模型预测出该地区到2005年底现存的HIV感染者有2982人,AIDS病人有277人.吸毒人群中HIV感染率可以达到13.2%.参数的灵敏度分析可以得到每次共用针具的有效传播概率、注射频率、与别人共用针具的概率是敏感参数.结论对针具进行有效的消毒,降低注射频率、减少与别人共用针具的机会可以减缓疫情在吸毒人群中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 静脉吸毒 传播动力 灵敏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文化的组织”的人类学研究实践--Y市低价格女性性工作者和老年男客的组织文化解读 被引量:7
4
作者 宋雷鸣 汪宁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16,共4页
"作为文化的组织"思想是人类学参与组织研究的重要理论工具,能够有效连接理论思考和应用实践。其一方面力求深入挖掘具体组织中包含的各种文化内涵或特征,从而增强对具体组织的理解;另一方面尝试在对具体组织进行文化解读的... "作为文化的组织"思想是人类学参与组织研究的重要理论工具,能够有效连接理论思考和应用实践。其一方面力求深入挖掘具体组织中包含的各种文化内涵或特征,从而增强对具体组织的理解;另一方面尝试在对具体组织进行文化解读的基础上,提出应用性策略或措施。Y市低价格女性性工作者及其老年男客的组织行为特点包括:相关行为特点具有类家族模式和熟人社会特征,并且受到当地的集市周期及相关文化的影响。通过对这些性交易群体组织特点的文化解读,可有助于提出具备文化敏感性的疾病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为文化的组织 类家族模式 集市周期 熟人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单阳家庭夫妻间传播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5
作者 明帅 王璐 王岚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515-1517,共3页
HIV单阳家庭是指夫妻双方中一方为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抗体确认阳性,另一方为HIV抗体阴性的家庭(以下均简称为单阳家庭)〔1〕,其中HIV抗体阳性的一方称为先证者,先证者的配偶称为单阳配偶2009年中国艾滋... HIV单阳家庭是指夫妻双方中一方为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抗体确认阳性,另一方为HIV抗体阴性的家庭(以下均简称为单阳家庭)〔1〕,其中HIV抗体阳性的一方称为先证者,先证者的配偶称为单阳配偶2009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结果表明,现存活的74万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中经异性传播的比例为44.3%,其中约1/3为家庭内配偶间经性传播〔2〕。国外文献报道表明,大量的HIV新发感染属于夫妻间经性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单阳家庭 性传播 夫妻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2004-2011年云南省注射吸毒者艾滋病流行的时空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邢健男 贾曼红 +5 位作者 王璐 罗红兵 王丽艳 陈方方 钱莎莎 郭巍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17-321,共5页
目的分析2004-2011年间云南省注射吸毒者艾滋病流行的时空聚集性。方法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时空扫描方法,对2004-2011年间云南省各个地区报告的注射吸毒途径感染的艾滋病病例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其空间分布的全局和局部自相关系数、相对... 目的分析2004-2011年间云南省注射吸毒者艾滋病流行的时空聚集性。方法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时空扫描方法,对2004-2011年间云南省各个地区报告的注射吸毒途径感染的艾滋病病例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其空间分布的全局和局部自相关系数、相对危险度及对数似然比。结果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云南省注射吸毒者艾滋病感染的空间相关性较强,2004-2011年间开远市、陇川县、蒙自县、个旧市等13个县市区为热点区域。SatScan时空扫描侦测出5类聚集区,其中瑞丽市、盈江县、芒市、陇川县聚集的可能性最大(RR=12.98,LLR=4 901.22),个旧市、开远市为第2可能聚集区(RR=12.11,LLR=3 468.14),大理市和昆明市东川区为第3、第5可能聚集区。富民县、西山区、五华区、盘龙区、安宁市、官渡区构成2008年后唯一时空聚集区,为第4可能聚集区。结论初步判断艾滋病在云南省注射吸毒者中的流行情况有所缓解,防控策略可有所调整。利用时空分析技术对艾滋病监测数据进行时空聚集性研究可以为艾滋病流行趋势的判断和防治效果的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时空聚集分析
原文传递
三城市部分大学生中有性行为者对HIV非职业暴露后预防的知识知晓率及服务接受情况 被引量:7
7
作者 邵英 李建维 +5 位作者 王张丽 王亚丽 高月 汤后林 张广 孙丽君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36-1440,1469,共6页
目的了解中国三城市高校大学生中有性行为者对非职业暴露后预防(non-occupational post-exposure prophylaxis,nPEP)知识知晓和服务接受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北京市、深圳市、昆明市三个城市的大学生中有性行为者为研究对象,采用... 目的了解中国三城市高校大学生中有性行为者对非职业暴露后预防(non-occupational post-exposure prophylaxis,nPEP)知识知晓和服务接受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北京市、深圳市、昆明市三个城市的大学生中有性行为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网上问卷调查方式收集其基本情况、性行为特征、AIDS防治知识知晓情况、nPEP知识知晓和服务接受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nPEP知识知晓和接受nPEP服务的影响因素。结果 1 022名研究对象中,男性占70.1%;最近6个月仅有男男性行为占28.7%;近3个月,发生性行为中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占67.5%。研究对象AIDS防治知识知晓率为86.5%,nPEP知识知晓率为26.6%,11.3%的研究对象求询过nPEP,5.6%接受过nPEP服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在20岁(OR=3.155,95%CI:1.081~9.205),21岁(OR=4.666,95%CI:1.598~13.625),22~<24岁(OR=4.481,95%CI:1.548~12.971),AIDS防治知识知晓(OR=6.919,95%CI:2.720~17.598)是研究对象知晓nPEP的影响因素;男性(OR=3.928,95%CI:1.348~11.448),AIDS防治知识知晓(OR=6.205,95%CI:3.119~12.346),nPEP知识知晓(OR=2.263,95%CI:1.002~5.11)是接受nPEP服务的影响因素。结论大学生中有性行为者对于nPEP的知晓程度较低,应结合校内AIDS防治知识和性健康教育,对其进行nPEP知识和服务信息的宣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DS 非职业暴露后预防 大学生 性行为
原文传递
吉林省艾滋病疫情流行趋势预测 被引量:2
8
作者 郭伟 孟晓军 +5 位作者 孟向东 邱柏红 丁正伟 郭巍 丁国伟 王璐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估计2009年吉林省艾滋病高危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数,并预测未来五年吉林省艾滋病疫情流行趋势,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综合吉林省哨点监测、病例报告、专题调查以及文献报道等数据,利用亚洲疫情模型,... 目的估计2009年吉林省艾滋病高危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数,并预测未来五年吉林省艾滋病疫情流行趋势,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综合吉林省哨点监测、病例报告、专题调查以及文献报道等数据,利用亚洲疫情模型,对吉林省艾滋病疫情进行估计和预测。结果截至2009年底,吉林省成年人口(15岁及以上)中累积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数为3 908人,HIV感染率为0.026%,新发现HIV感染者928人;现存活的3 643名HIV感染者中,男男性接触者1 851人,占50.8%,性消费者1 391人,占38.2%,注射吸毒者309人,占8.5%,商业性性服务者92人,占2.5%。在未来五年,吉林省艾滋病疫情呈上升趋势,其中男男性接触者人群中艾滋病疫情上升趋势较明显,注射吸毒人群中艾滋病疫情上升趋势趋缓,商业性性性服务者和性消费者人群中艾滋病疫情上升趋势较缓慢。同时到2015年,积极的干预措施可以避免2 151人感染HIV。结论 2009年吉林省艾滋病疫情仍然处于低流行水平,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男男性接触者和性消费者是未来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点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传播疾病 艾滋病 疫情估计 亚洲疫情模型 吉林省
原文传递
青岛市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暴露后预防药物使用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苏容 朱丽敏 +6 位作者 黄贵花 李培龙 葛琳 廖玫珍 傅泳 宋鑫 李东民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4-138,共5页
目的了解青岛市MSM对HIV暴露后预防(PEP)药物使用率及相关因素,为MSM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于2022年4月至2023年2月,依托青岛市MSM社会组织,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招募MSM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年龄≥18岁男性、最... 目的了解青岛市MSM对HIV暴露后预防(PEP)药物使用率及相关因素,为MSM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于2022年4月至2023年2月,依托青岛市MSM社会组织,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招募MSM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年龄≥18岁男性、最近6个月发生同性肛交或口交、HIV阴性或感染状态未知,估计样本量为566人。通过现场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性行为特征和PEP药物使用情况等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使用PEP药物的相关因素。结果MSM研究对象共811人,以25~34岁(53.6%,435/811)、未婚(74.7%,606/811)、月均收入≥5000元(52.2%,423/811)和在青岛市居住时间≥10年(75.6%,613/811)为主,最近6个月知晓性伴HIV感染状态者占67.1%(544/811)、有HIV阳性性伴者占3.6%(29/811),最近6个月发生群交、发生无保护肛交和使用新型毒品者分别占86.4%(701/811)、98.2%(796/811)、80.3%(651/811)。PEP药物使用率为28.4%(230/81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对象使用PEP药物的相关因素包括离异/丧偶(aOR=5.46,95%CI:1.96~15.17)、月均收入≥5000元(aOR=2.04,95%CI:1.44~2.89)、性取向为同性恋(aOR=0.40,95%CI:0.22~0.71)、最近6个月有HIV阳性性伴(aOR=2.54,95%CI:1.13~5.71)、最近6个月HIV检测≥3次(aOR=1.46,95%CI:1.04~2.06)。结论青岛市MSM的危险行为发生率较高,PEP药物使用率较低,应加大对该人群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教,倡导知情交友,降低危险行为发生率;探索PEP药物的医保报销方案,降低使用成本,促进MSM在发生HIV暴露后尽早使用PEP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男男性行为人群 暴露后预防 相关因素
原文传递
艾滋病的疾病负担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侯清波 王璐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13年第3期190-192,195,共4页
疾病负担是监测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宏观健康状况变化情况的重要信息,获得综合、动态、准确的疾病负担相关数据,是正确的制定卫生政策、满足卫生需求、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的基础[1]。我国疾病负担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到目前为止,我国有... 疾病负担是监测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宏观健康状况变化情况的重要信息,获得综合、动态、准确的疾病负担相关数据,是正确的制定卫生政策、满足卫生需求、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的基础[1]。我国疾病负担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到目前为止,我国有关疾病负担研究的文献很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疾病负担 综述
原文传递
中国五地区远洋船员艾滋病病毒感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2
11
作者 金霞 丁国伟 +1 位作者 孟晓军 王璐 《疾病监测》 CAS 2009年第11期827-829,共3页
目的了解中国五地区远洋船员艾滋病病毒(HIV)的感染情况。方法2008年4-7月对中国五地区远洋船员进行问卷调查,并采血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共有2393人接受调查并进行检测,未检出HIV抗体阳性。77.9%的调查对象年龄集中在21~45岁之间,有6... 目的了解中国五地区远洋船员艾滋病病毒(HIV)的感染情况。方法2008年4-7月对中国五地区远洋船员进行问卷调查,并采血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共有2393人接受调查并进行检测,未检出HIV抗体阳性。77.9%的调查对象年龄集中在21~45岁之间,有69.4%的调查对象文化程度为中学/中专。0.96%(23人)的调查对象与非固定性伴发生过性行为,其中只有57.1%(12人)的人每次性行为都使用安全套。调查对象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主要为电视和报刊书籍等。结论尽管本次调查没有检出HIV抗体阳性,但是鉴于该人群职业的特殊性,暴露HIV感染的机会高于一般人群,因此不应忽视对该类人群的HIV监测和预防性干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洋船员 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
原文传递
我国50岁及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特征分析 被引量:245
12
作者 王丽艳 秦倩倩 +4 位作者 葛琳 丁正伟 蔡畅 郭巍 崔岩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2-226,共5页
目的 分析中国50岁及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人口学、行为学和时空分布特征。方法 通过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并分析我国50岁及以上HIV/AIDS人口学、行为学和首次CD4^+T淋巴细胞(CD4)检测信息,并根据... 目的 分析中国50岁及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人口学、行为学和时空分布特征。方法 通过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并分析我国50岁及以上HIV/AIDS人口学、行为学和首次CD4^+T淋巴细胞(CD4)检测信息,并根据CD4计数水平推算这些病例可能感染时间和感染年龄。结果 2008年以来,我国每年新发现的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数逐年上升,2014年报告50岁及以上病例数是2008年的4.2倍,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占88.0%)。其中,83.9%自述有非婚异性性接触史,该比例逐年上升。其中男性病例以非婚异性传播为主(占95.1%),女性病例经非婚异性传播和配偶间传播分别占53.4%和46.6%。根据首次CD4检测结果推测病例感染与发现时间间隔,估计近3年感染者比例为15.5%,从感染到被发现时间间隔在8年以上者比例为43.6%。新发现的年龄50岁及以上病例中,约有66.5%的病例可能是在50岁及以后感染,从感染到被检测发现的平均时间为(6.8±2.7)年。结论 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数的增加是该年龄段高危行为暴露和既往感染晚期发现共同作用的结果,需以诊断病例为线索进一步开展溯源和专题调查,排查与控制影响该年龄段艾滋病流行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 年龄 流行特征 感染时间
原文传递
中国2015-2019年青年学生HIV、梅毒感染状况及性行为特征趋势分析 被引量:41
13
作者 葛琳 李东民 +2 位作者 汤后林 李培龙 吕繁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02-607,共6页
目的分析2015-2019年全国的青年学生哨点监测数据,以了解我国青年学生HIV、梅毒感染状况及性行为特征变化趋势,为下一步制定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5-2019年在全国各省份选择大学、中、高等职业院校较为集中的城... 目的分析2015-2019年全国的青年学生哨点监测数据,以了解我国青年学生HIV、梅毒感染状况及性行为特征变化趋势,为下一步制定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5-2019年在全国各省份选择大学、中、高等职业院校较为集中的城市开展连续横断面调查,在所选地区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样本量800人),抽取青年学生开展匿名问卷调查和血样采集,收集调查对象社会人口学、性行为和血清学信息,分析其变化趋势和感染HIV、梅毒的影响因素。结果2019年调查对象HIV抗体阳性率和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03%(17/54110)和0.08%(41/54110),历年变化无线性趋势或弱相关;2019年曾经发生性行为比例为8.71%(4731/54339)、最近1年与固定性伴、临时性伴、商业性伴及同性性伴发生性行为的比例分别为3.96%(2153/54339)、1.81%(984/54339)、0.19%(101/54339)和0.19%(101/54339),基本保持稳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最近1年有同性性伴的青年学生更容易感染HIV;有同性且有多种异性性伴、外籍和少数民族的青年学生更容易感染梅毒(均P<0.05)。结论2015-2019年我国青年学生HIV和梅毒抗体阳性率稳定在低水平,经性传播HIV和梅毒的风险仍持续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艾滋病 梅毒 青年学生 感染 性行为
原文传递
我国艾滋病患者的死亡趋势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6
14
作者 蔡畅 汤后林 +1 位作者 李东民 吕繁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1-125,共5页
目的描述我国报告艾滋病患者中死亡病例基本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并研究导致死亡的危险因素,为艾滋病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从我国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下载数据库,筛选病程为"艾滋病"患者,描述其死亡数及死亡比... 目的描述我国报告艾滋病患者中死亡病例基本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并研究导致死亡的危险因素,为艾滋病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从我国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下载数据库,筛选病程为"艾滋病"患者,描述其死亡数及死亡比例随时间变化趋势,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截至2019年12月31日,我国共报告艾滋病患者582472例,死亡168391例。死亡患者中男性占76.8%(129343/168391),传播途径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占60.9%(102516/168391),抗病毒治疗占54.0%(90888/168391),首次CD_(4)^(+)T淋巴细胞计数(CD4)P_(25)和P_(75)为34个/μl和240个/μl,发现感染后1年内死亡的比例为43.5%(73191/168391)。2007-2019年每年死亡病例从5485例上升到18737例,死亡比例从10.9%下降到4.3%。确证感染到死亡的平均时长逐年延长,从1.4年延长到4.0年。Cox比例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死亡风险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HR=1.44)、年龄(50~和≥65岁的HR值分别为1.50和2.00)、少数民族(HR=1.10)、首次CD4值较低组(0~、200~、350~个/μl组的HR值分别为2.73、1.33和1.13)、异性性传播(HR=1.64)和注射吸毒传播(HR=1.79);死亡风险的保护因素包括文化程度(初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HR值分别为0.86、0.59)、抗病毒治疗(HR=0.09)。结论我国艾滋病患者死亡数2007-2019年逐年上升,死亡比例逐年下降,应继续开展早发现、早治疗,提升抗病毒治疗效果,降低死亡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死亡 趋势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2015-2019年我国新报告50岁及以上异性传播艾滋病感染者/患者性别比分析 被引量:21
15
作者 陈方方 马凯芳 +5 位作者 张晓婷 葛琳 蔡畅 秦倩倩 汤后林 李东民 《疾病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18-622,共5页
目的了解我国2015—2019年新报告≥50岁异性传播艾滋病感染者/患者(HIV/AIDS)的性别比特征。方法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我国2015—2019年新诊断发现、诊断年龄≥50岁且经异性传播感染的HIV/AIDS,分析不同诊断年龄、感染方式的... 目的了解我国2015—2019年新报告≥50岁异性传播艾滋病感染者/患者(HIV/AIDS)的性别比特征。方法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我国2015—2019年新诊断发现、诊断年龄≥50岁且经异性传播感染的HIV/AIDS,分析不同诊断年龄、感染方式的男女性别比差异。结果2015—2019年我国新报告≥50岁异性传播HIV/AIDS由2015年29765例增至2019年60591例,其中经配偶/固定性伴感染占比由2015年12.7%减少至2019年10.6%,商业性伴及非商业临时性伴构成比维持在较高水平,均值分别为46.0%、39.5%。随诊断年龄增加,报告病例性别比由50~59岁组1.8增加至60~69岁组2.5、≥70岁组6.8。分不同感染方式,经商业性伴感染病例和经非商业临时性伴感染者的性别比分别由50~59岁组的10.4和1.1增至≥70岁组的58.7(Z=38.31,P<0.001)和3.4(Z=51.49,P<0.001),经配偶/固定性伴感染的性别比稳定于0.2~0.4。结论我国报告≥50岁异性传播HIV/AIDS中不同诊断年龄、感染方式的性别比存在差异。需扩大高风险人群检测、治疗及综合行为干预工作,结合分子流行病学探索≥50岁人群HIV传播链,提高病例发现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患者 老年人 异性传播 性别比
原文传递
青岛市男性新型毒品滥用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及危险行为调查 被引量:16
16
作者 李东民 卢姗 +5 位作者 李培龙 葛琳 陶小润 姜珍霞 廖玫珍 崔岩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50-754,共5页
目的 了解山东省青岛市新型毒品滥用者使用新型毒品的情况、性行为特征及HIV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2015-2016年在青岛市依托MSM社会组织和社区中男性新型毒品滥用者志愿者,滚雪球法招募男性新型毒品滥用者,样本量估计为... 目的 了解山东省青岛市新型毒品滥用者使用新型毒品的情况、性行为特征及HIV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2015-2016年在青岛市依托MSM社会组织和社区中男性新型毒品滥用者志愿者,滚雪球法招募男性新型毒品滥用者,样本量估计为933人。收集其吸毒、性行为,检测HIV、梅毒、HCV抗体,检测新型毒品滥用情况。采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SAS 9.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招募1 034人,MSM组431人(占41.7%)和非MSM组603人(占58.3%)。与非MSM组相比,MSM组年龄较低,未婚比例较高,文化程度较高。最近6个月用过冰毒的比例MSM组和非MSM组分别为49.7%(214/431)和100.0%(603/603),用过零号胶囊的比例分别为66.8%(288/431)和0.0%。最近6个月与多人共用毒品者的比例MSM组和非MSM组分别为87.9%(379/431)和97.7%(588/602)(χ2=39.84,P〈0.01)。最近6个月使用毒品后发生性行为从未使用安全套的比例,非MSM组(47.5%,285/600)高于MSM组(7.4%,32/430)(χ2=190.10,P〈0.01)。最近6个月使用新型毒品后发生多人性行为的比例,MSM组和非MSM组分别为78.1%(335/429)和5.5%(33/600)(χ2=573.73,P〈0.01)。MSM组的和非MSM组的HIV抗体阳性率、梅毒抗体阳性率、HC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1%和0.2%、3.3%和6.3%、0.0%和0.3%。结论 青岛市男性新型毒品滥用人群中有较高比例的多人共同吸毒,在有男男性行为的新型毒品滥用人群中,使用毒品后的群体性行为发生率高,HIV抗体阳性率较高,安全套使用率低,应重点加强对这部分亚人群的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毒品 艾滋病病毒 高危行为 男性
原文传递
云南省跨境人口艾滋病病毒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 被引量:36
17
作者 王璐 孟晓军 +2 位作者 丁国伟 贾曼红 罗红兵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2010年第10期1040-1042,共3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边境地区跨境人口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对目标人群进行询问,并采血检测HIV抗体。结果共有1 093人接受问卷调查并采留血样检测HIV抗体,32人确证阳性,阳性率为2.9%。阳性者中22... 目的了解云南省边境地区跨境人口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对目标人群进行询问,并采血检测HIV抗体。结果共有1 093人接受问卷调查并采留血样检测HIV抗体,32人确证阳性,阳性率为2.9%。阳性者中22人来自越南,10人来自缅甸。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有无临时/商业性伴、原籍何处等与HIV感染有关,而HIV相关知识知晓率与感染无关。结论云南省边境地区跨境流动人口的HIV感染率较高,传播风险较大。应针对跨境流动人口的特点探索积极、有效的艾滋病综合防治策略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HIV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原文传递
青岛市男男性行为者中滥用新型毒品者的艾滋病相关性行为特征 被引量:8
18
作者 卢姗 李培龙 +6 位作者 葛琳 陶小润 姜珍霞 廖玫珍 郭巍 崔岩 李东民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68-372,共5页
目的了解滥用新型毒品对青岛市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滚雪球的方法招募青岛市MSM中的新型毒品滥用者与未滥用者。面对面调查其人口学、性行为等特征。采集静脉血检测HIV和... 目的了解滥用新型毒品对青岛市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滚雪球的方法招募青岛市MSM中的新型毒品滥用者与未滥用者。面对面调查其人口学、性行为等特征。采集静脉血检测HIV和梅毒抗体,采集尿液检测新型毒品滥用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滥用新型毒品与性行为特征间的关系。结果共招募调查对象602人,其中新型毒品滥用者和未滥用者分别为302人(50.2%)和300人(49.8%)。最近半年有商业性伴者占比滥用组(22.2%)高于未滥用组(10.7%)(P〈0.01)。最近半年同性固定性伴肛交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率滥用组(13.0%)低于未滥用组(33.1%)(P〈0.01)。滥用组发生群交行为者占比(68.5%)高于未滥用组(23.3%)(P〈0.01)。调查对象各类性伴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率滥用组(15.2%)低于未滥用组(27.3%)(P〈0.01),安全套破损率滥用组(53.6%)高于未滥用组(32.0%)(P〈0.01)。在校正两组的婚姻状况、户籍、月收入、居住时间和性行为偏好等因素后,滥用毒品者与未滥用者相比,同性商业性伴、群交、安全套破损等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更高(P〈0.05);同性固定性伴肛交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各类性伴性行为中均坚持使用安全套等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更低(P〈0.05)。调查对象HIV和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7%(4/602)和4.3%(26/602),新型毒品滥用者HIV和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3%(1/302)和2.6%(8/302)。结论青岛市MSM新型毒品滥用者较未滥用者流动性、性活跃程度高,安全套使用率低,安全套破损率高,HIV感染风险高,应加强对其开展高危行为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男性行为者 新型毒品 艾滋病病毒 高危行为
原文传递
全球及我国艾滋病疫情估计工作回顾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方方 汤后林 +1 位作者 李东民 吕繁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8-122,共5页
由于艾滋病的隐匿性、艾滋病高危人群的特殊性、社会歧视的客观存在和艾滋病防控意识的淡薄等,使HIV感染者不易被及时检测和诊断。目前尚无法通过常规监测方法快速、准确地掌握艾滋病流行的整体情况,因此,需要通过估计和预测模型进行测... 由于艾滋病的隐匿性、艾滋病高危人群的特殊性、社会歧视的客观存在和艾滋病防控意识的淡薄等,使HIV感染者不易被及时检测和诊断。目前尚无法通过常规监测方法快速、准确地掌握艾滋病流行的整体情况,因此,需要通过估计和预测模型进行测量。在全球艾滋病监测领域,疫情估计始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几乎与最早发现艾滋病的时间同步,科学家们便开始了对艾滋病疫情估计和预测模型的研究。本文回顾和梳理全球和我国艾滋病疫情估计工作的发展历程,进一步理解疫情估计工作和方法变迁,为未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艾滋病 疫情估计 回顾
原文传递
吉林省2009年艾滋病疫情估计结果与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孟晓军 郭伟 +5 位作者 孟向东 丁正伟 郭巍 丁国伟 邱柏红 王璐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9-491,共3页
目的预测吉林省艾滋病高危人群规模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数,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吉林省哨点监测、病例报告、专题调查以及文献报道等数据,利用Workbook方法,估计2009年吉林省艾滋病疫情。结果截止2009年底,预... 目的预测吉林省艾滋病高危人群规模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数,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吉林省哨点监测、病例报告、专题调查以及文献报道等数据,利用Workbook方法,估计2009年吉林省艾滋病疫情。结果截止2009年底,预测吉林省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共5 668例(4 262~7 075例),全人群感染率为0.021%(0.016%~0.026%);其中经异性性传播2 453例,占43.3%,经同性性传播2075例,占36.6%,经血液传播950例,占16.7%,经吸毒传播162例,占2.9%,经母婴传播28例,占0.5%。结论 2009年吉林省艾滋病疫情仍然处于低流行水平,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者主要集中在部分较大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 艾滋病 疫情估计 工作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