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篮式生物反应器在BSL-3实验室进行病毒培养的评估
1
作者 甄维 梁宏阳 +4 位作者 赵雪 常振 史海月 周为民 武桂珍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4期420-423,共4页
目的对篮式生物反应器在BSL-3实验室进行高致病性病毒培养的风险点加以评估,通过对病毒接种、培养、收获3个阶段环境中病毒浓度的监测判断其在BSL-3实验室病毒培养的安全性。方法用灭菌的拭子在病毒的接种、培养、收获3个阶段对篮式生... 目的对篮式生物反应器在BSL-3实验室进行高致病性病毒培养的风险点加以评估,通过对病毒接种、培养、收获3个阶段环境中病毒浓度的监测判断其在BSL-3实验室病毒培养的安全性。方法用灭菌的拭子在病毒的接种、培养、收获3个阶段对篮式生物反应器的罐体及连接处进行涂抹采样,同时在安全柜中,用AirPort MD8空气采样器对病毒的接种和收获操作过成进行空气采样,并且对在3个阶段操作后,实验人员的个人防护装备进行涂抹采样,3种方式进行监测。结果在病毒接种、培养、收获3个阶段,篮式生物反应器的罐体及连接处采样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在病毒接种和收获操作过程中的空气采样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实验人员个人防护装备采样的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在BSL-3实验室采用篮式生物反应器进行病毒培养的方法是安全可靠的,通过检测结果显示其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未有病毒的泄露,进而确保了实验人员和实验室内环境的生物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SL-3实验室 篮式生物反应器 安全性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Beta变异株感染C57BL/6小鼠肺组织转录组分析及趋化因子实验验证
2
作者 张高倩 吴长城 +8 位作者 黄保英 李涵 霍恕婷 叶飞 赵莉 阿茹罕 张钟贤 沈晓玲 谭文杰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5-265,共11页
研究旨在通过从转录组水平分析新冠病毒Beta变异株感染C57BL/6小鼠肺部的基因表达变化,以揭示引发轻症肺部损伤的关键宿主因子。首先构建Beta变异株感染C57BL/6小鼠模型,并对感染和未感染第3天(3d)小鼠的肺组织进行病原检测、病理分析... 研究旨在通过从转录组水平分析新冠病毒Beta变异株感染C57BL/6小鼠肺部的基因表达变化,以揭示引发轻症肺部损伤的关键宿主因子。首先构建Beta变异株感染C57BL/6小鼠模型,并对感染和未感染第3天(3d)小鼠的肺组织进行病原检测、病理分析以及差异表达基因分析。最后,筛选可能导致肺部损伤的5个炎症反应关键基因进行RT-qPCR验证。研究结果显示Beta变异株能感染C57BL/6小鼠肺部并导致轻度病理损伤。在感染的小鼠中,Beta变异株激活了肺组织的天然免疫应答,主要通路包括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Ⅰ和Ⅱ型干扰素反应、白细胞趋化反应和细胞因子反应等。通过对重症与轻症感染小鼠的肺组织转录组比较,筛选出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的炎症反应趋化因子,包括Ccl2、Ccl7、Cxcl9、Cxcl10和Cxcl14。通过RT-qPCR验证,基因表达变化趋势与转录组结果一致,表明这些趋化因子过度激活与肺部病理表型损伤程度相关。本研究揭示了Beta变异株感染小鼠肺部激活宿主炎症反应通路关键因子,可能是引发小鼠肺部轻度病理损伤的主要诱因之一,这为预防和治疗新冠病毒感染提供了有利的研究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Beta变异株 肺部损伤 天然免疫 炎症因子 转录组
原文传递
公卫先行“十三五”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助力健康“一带一路”——“‘一带一路’重要传染病流行规律和预警应对技术研究”项目简介 被引量:2
3
作者 阿茹罕 王文玲 武桂珍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51-355,共5页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和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公共卫生带来新的挑战。为了切实应对"一带一路"公共卫生的挑战,降低"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伴随的传染病传播风险,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和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公共卫生带来新的挑战。为了切实应对"一带一路"公共卫生的挑战,降低"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伴随的传染病传播风险,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牵头的"‘一带一路’重要传染病流行规律和预警应对技术研究"项目获得了"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该项目由王文玲研究员作为项目总负责人,汇集了我国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的17家优势单位,将围绕5个方面开展相关研究,包括:①"一带一路"重要传染病流行特征研究;②"一带一路"重要病媒生物携带病原体研究;③"一带一路"重要传染病输入风险和监测预警技术研究;④"一带一路"重要传染病协同防控关键技术研究;⑤"一带一路"重要传染病实验室保障技术研究。该项目实施将切实将传染病防控的关口前移,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大卫生概念的现实需求,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大专项 “一带一路” 传染病 流行规律 预警应对技术
原文传递
多重核酸检测试剂盒RespiFinder■ 2SMART在检测12种呼吸道感染病毒中的临床应用性能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刘高山 李红 +2 位作者 牛培华 黄保英 谭文杰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20年第1期61-66,共6页
目的评价多重核酸检测试剂盒RespiFinder■2SMART在临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测中的性能。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青海省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例哨点医院收集的471份鼻咽拭子作为研究材料,采用单管多重核酸检测试剂盒RespiFinder■2SM... 目的评价多重核酸检测试剂盒RespiFinder■2SMART在临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测中的性能。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青海省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例哨点医院收集的471份鼻咽拭子作为研究材料,采用单管多重核酸检测试剂盒RespiFinder■2SMART及实验室自建方法对12种病毒进行平行检测,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性。对于不一致的样本采用巢式PCR结合测序或单重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分析。以实验室检测结果为参照,分析试剂盒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等指标,综合评估试剂盒的性能。结果两种方法对12种呼吸道病毒的检出符合率均超过95.00%。对结果不一致的样本(10.20%,48/471)复核,证实了试剂盒检出的HCoV-229E、HAdV和HRV/HEV部分样品为真阳性(38.00%,23/48)。以实验室检测结果为参考标准,试剂盒对大部分病原检出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可达到100.00%,但检出HCoV-229E和HAdV的阳性预测值偏低(50.00%和87.93%,95%CI为2.56~97.44和77.13~94.03);试剂盒对大部分病原体检出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可达到100.00%,但检出PIV-1、PIV-2和RSV-A的灵敏度偏低(58.33%,57.14%,64.28%,95%CI为31.95~80.67,99.17~100.00,38.76~83.00);试剂盒检测大部分病原的约登指数均超过0.98,但检测PIV-1、PIV-2和RSV-A的约登指数分别为0.58、0.57和0.64。结论RespiFinder■2SMART试剂盒用于临床样本中HCoV、HMPV、HAdV、HRV、PIV-3及RSV-B的检测性能好,但对于PIV-1,PIV-2和RSV-A的检测灵敏度还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病毒 多重核酸检测 RespiFinder■2SMART 性能评价
原文传递
牛黄清感胶囊溶液体外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活性效果分析
5
作者 卢学新 祝双利 +3 位作者 刘亚宁 赵雪莹 遆铁军 周有财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药制剂牛黄清感胶囊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抑制作用,可为药物筛选和新冠肺炎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Vero-E6细胞分离和培养新型冠状病毒GS048株,制备的牛黄清感胶囊溶液体外与新冠病毒共孵育后测定病毒滴度改变;将含有药物的培... 目的研究中药制剂牛黄清感胶囊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抑制作用,可为药物筛选和新冠肺炎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Vero-E6细胞分离和培养新型冠状病毒GS048株,制备的牛黄清感胶囊溶液体外与新冠病毒共孵育后测定病毒滴度改变;将含有药物的培养液作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接种的细胞,测定牛黄清感胶囊溶液在细胞培养中对新型冠状病毒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实验发现药物浓度低于274.3μg/ml时对细胞无毒害作用,药物和新型冠状病毒共孵育后可使病毒滴度从10^(4.4)TCID_(50)/ml下降至10^(2.8)TCID_(50)/ml;体外新冠病毒细胞培养实验中,加入药物使细胞病变数减少,病毒滴度对数值下降了40%~50%。结论牛黄清感胶囊在体外具有部分抑制新冠病毒的能力,可作为候选药物进一步验证对新冠肺炎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黄清感胶囊 新冠病毒 新冠肺炎 治疗 药物筛选
原文传递
融合穿梭肽的狂犬病单链抗体在大肠杆菌中的重组表达及中和活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谢嵩 于宗琴 +1 位作者 赵文瑞 卢学新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72-175,共4页
目的融合穿梭肽和狂犬病单链抗体,优化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条件,获得具有中和活性的重组穿梭肽-单链抗体。方法重新编码SO57抗体序列,在N端融合Arg12的穿梭肽,构建pET22(b)-rSO57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重组表达。在菌体生长密度OD600、... 目的融合穿梭肽和狂犬病单链抗体,优化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条件,获得具有中和活性的重组穿梭肽-单链抗体。方法重新编码SO57抗体序列,在N端融合Arg12的穿梭肽,构建pET22(b)-rSO57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重组表达。在菌体生长密度OD600、诱导时间、诱导温度和诱导剂浓度条件进行优化,获得较高的表达效果。使用固定化金属螯合层析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测定了重组单链抗体的相对亲和力,通过rSO57/CVS-11混合感染细胞和快速荧光灶抑制实验(rapid fluorescent focus inhibition test,RFFIT),验证重组单链抗体的中和作用。结果 rSO57构建成功,在BL21(de3)中诱导表达,最优表达条件为菌体密度OD600在0.8时,使用0.4 mmol/ml的IPTG诱导,16 ℃下诱导24 h,rSO57以可溶形式表达,表达量占到了菌体可溶性蛋白的19.8%。层析纯化后,获得了纯度为84%的重组rSO57。ELISA实验显示,rSO57的相对亲和力系数Ka=4.3×105。当rSO57与CVS-11混合时,随着稀释的增加,细胞的感染率上升,表明重组抗体具有中和狂犬病病毒的能力。使用RFFIT进行测定,50 μg的rSO57相当于2.17IU的狂犬病中和血清。结论本实验重组表达了融合穿梭肽的重组单链抗体rSO57,且可以中和狂犬病病毒,以期制备可以用于狂犬病治疗的特异性和靶向性的抗病毒药物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链抗体 中和抗体 狂犬病 穿梭肽
原文传递
376例新冠肺炎恢复期与灭活疫苗接种后人群的血清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杨燕 王慧娟 +3 位作者 黄保英 邓瑶 王文玲 谭文杰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22年第4期315-319,共5页
目的对愈后半年及灭活疫苗接种后1至9个月人群IgM和IgG抗体应答的特点进行分析。方法以灭活疫苗免疫后1、3、6、9月四个不同月份人群血清共33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愈后6个月的恢复期血清40例作为样本盘,分别使用BGI(中国北京)... 目的对愈后半年及灭活疫苗接种后1至9个月人群IgM和IgG抗体应答的特点进行分析。方法以灭活疫苗免疫后1、3、6、9月四个不同月份人群血清共33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愈后6个月的恢复期血清40例作为样本盘,分别使用BGI(中国北京)、WANTAI(中国北京)两种商品化SARS-CoV-2 IgM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以及KEWEI(中国北京)、WANTAI(中国北京)两种IgG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进行IgM和IgG抗体检测。结果疫苗免疫后1个月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0%(BGI)与23%(WANTAI);在免疫后9个月血清中仍可检出IgM抗体阳性,为2.1%(1/48)。免疫后1个月IgG抗体阳性率均为100%,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256.3(KEWEI)与152.4(WANTAI);免疫后6个月IgG抗体阳性率与GMT分别为96.6%、60.25(KEWEI)及85.2%、15.79(WANTAI);灭活疫苗接种后IgG抗体阳性率与GMT均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愈后6个月的恢复期血清IgM与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7.5%与97.5%,IgG抗体GMT为429.6(KEWEI)与121.3(WANTAI)。结论IgM抗体在COVID-19恢复后6个月人群及灭活疫苗接种后9个月人群中均检出,IgM检测阳性作为急性COVID-19感染诊断指标时要审慎解读。灭活疫苗接种后大部分人群IgG抗体阳性率维持时间长于半年,但其滴度低于自然感染后半年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IGM抗体 IGG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