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5~2005年中国H3N2亚型人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变异与流行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5
1
作者 董丽波 张烨 +9 位作者 温乐英 赵翔 黄维娟 蓝雨 郭俊峰 李梓 王敏 董婕 郭元吉 舒跃龙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39-344,共6页
为了探讨中国H3N2亚型人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变异与流行关系,对1995~2005年中国分离的550株H3N2流感病毒的HA1序列进行分析。HA1基因进化树显示出以很长的主干和很短的侧枝为特征。HA1的氨基酸位点变异主要位于5个已知的抗原位点及其... 为了探讨中国H3N2亚型人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变异与流行关系,对1995~2005年中国分离的550株H3N2流感病毒的HA1序列进行分析。HA1基因进化树显示出以很长的主干和很短的侧枝为特征。HA1的氨基酸位点变异主要位于5个已知的抗原位点及其附近,同时其它位点也有改变。通过对HA1序列资料分析发现这期间导致H3N2流行的序列改变的三种可能,第一种是同时出现多位点变化,第二种是位点变化逐渐发生累积到多个位点变化,第三种是单个抗原位点和受体结合位点同时改变,均可以引起H3N2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流感病毒 血凝素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1~2005年中国H1N1甲型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的HA1演变特征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家淮 徐红 +4 位作者 张烨 赵翔 郭俊峰 蓝雨 舒跃龙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50-355,共6页
为了解1981~2005年我国H1N1甲型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的HA1演变特征,选取H1N1甲型流感病毒370株,提取病毒RNA,经逆转录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A1并测序,测定的序列用生物信息软件分析,与GenBank中相关序列比较,并对推导的编码氨基酸... 为了解1981~2005年我国H1N1甲型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的HA1演变特征,选取H1N1甲型流感病毒370株,提取病毒RNA,经逆转录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A1并测序,测定的序列用生物信息软件分析,与GenBank中相关序列比较,并对推导的编码氨基酸序列进行基因特性分析。结果表明:HA1氨基酸的变异表现为抗原决定簇4个区均有变异,Sb区和Ca区变化较大;HA1受体结合位点(RBS)的前壁130环的第134位赖氨酸从1991年起在部分毒株HA1序列上开始缺失,以后缺失株逐步增多,自2000年起测定的所有毒株上该氨基酸全部缺失,同时这些缺失株的第137位氨基酸也全部由苏氨酸替换为丝氨酸;糖基化位点从增多到减少,最后稳定在7个;1981~2004年我国H1N1甲型流感病毒血凝素HA1编码的氨基酸在种系发育树上同年代基本呈现集中分布,与时间和地域无关,2005年毒株分成两个分支在时间上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N1甲型流感病毒 HA1 种系发生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6~2005年中国H3N2亚型人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基因特性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黄维娟 董丽波 +10 位作者 张烨 温乐英 赵翔 黎满香 郭俊峰 蓝雨 李梓 王敏 董婕 郭元吉 舒跃龙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45-349,共5页
测定了1996~2005年间在中国分离并保存的395株H3N2亚型人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基因序列,应用生物信息学工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A基因序列的进化树表现为一主要进化主干伴随多侧分支进化,同一年份的毒株可以分为几个分支存... 测定了1996~2005年间在中国分离并保存的395株H3N2亚型人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基因序列,应用生物信息学工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A基因序列的进化树表现为一主要进化主干伴随多侧分支进化,同一年份的毒株可以分为几个分支存在;疫苗株在NA基因序列进化树上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NA没有氨基酸的丢失与插入;抗原决定簇大部分位点保守且各抗原决定簇之间的变异情况各有特点,其中197~199位、431~434位和339~347位点的变异频率最高,而153位、328~336位、367~370位、400~403位抗原决定簇的氨基酸变异频率相对比较小;除了抗原决定簇外还有些氨基酸位点的变异频率很高,它们分别是18、23、30、93、143、208、216、221、249、265、267、307、385、437位氨基酸,其中143位和267位这两个位点的变异频率高于抗原决定簇位点,具体生物学意义还需要进一步研究;NA蛋白的酶活性中心位点高度保守;二硫键和糖基化位点保守。NA基因的这些特点为流感的预防、控制以及NA抑制剂药物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3N2亚型流感病毒 神经氨酸酶基因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安徽株HA、M2蛋白双顺反子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源 张柯 +4 位作者 谭文杰 王慧娟 舒跃龙 胡桂学 阮力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15-420,共6页
将我国分离的人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Anhui/1/2005作为研究对象,扩增其HA和M2基因片段并克隆至DNA疫苗表达载体pVRC中,构建成真核表达质粒。为提高HA的表达量,按照人偏爱密码子将HA基因进行优化改造,经全基因合成后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VRC... 将我国分离的人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Anhui/1/2005作为研究对象,扩增其HA和M2基因片段并克隆至DNA疫苗表达载体pVRC中,构建成真核表达质粒。为提高HA的表达量,按照人偏爱密码子将HA基因进行优化改造,经全基因合成后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VRC,以β-actin蛋白为内参比证明了优化后的HA蛋白表达效果明显提高。将M2基因和优化后的HA基因共同克隆入双顺反子表达载体pIRES中,获得同时表达HA或M2的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质粒;通过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确认构建的重组质粒在真核细胞中成功地表达了目的蛋白HA和M2。通过上述结果为进一步开展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安徽株HA和M2基因的功能与致病性研究及使用表达HA和M2蛋白进行新型人用禽流感双价疫苗研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5N1 HA M2 密码子优化pIR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码子优化的人H5N1流感病毒HA基因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获得高效表达 被引量:2
5
作者 李魁彪 张晓光 +6 位作者 马晶 贾晓俊 王敏 董婕 张晓梅 徐红 舒跃龙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1-105,共5页
为了提高人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的表达量,应对流感大流行疫苗的需求,按照人的偏爱密码子将H5N1(A/Anhui/1/2005)流感病毒的HA基因进行优化改造,经全基因合成后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DC315中,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DC315-Mod·HA;将此质... 为了提高人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的表达量,应对流感大流行疫苗的需求,按照人的偏爱密码子将H5N1(A/Anhui/1/2005)流感病毒的HA基因进行优化改造,经全基因合成后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DC315中,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DC315-Mod·HA;将此质粒和含野生HA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DC315-Wt·HA分别转染293T细胞,比较HA蛋白的表达量。结果表明:经间接免疫荧光实验及Western blot实验比较和鉴定,密码子优化后,HA蛋白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显著提高,为流感大流行疫苗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5N1 HA 密码子优化 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敏感的H5禽流感病毒血凝抑制试验方法 被引量:5
6
作者 舒跃龙 王敏 +3 位作者 张烨 李梓 郭俊峰 郭元吉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07年第2期9-10,共2页
目的建立一种敏感的禽流感病毒血凝抑制方法检测H5禽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方法采用不同动物来源的红细胞,用血凝抑制试验测定H5禽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比较其灵敏性。结果通过对鸡、豚鼠、马等动物红细胞的比较,发现在采用血凝抑制试验测... 目的建立一种敏感的禽流感病毒血凝抑制方法检测H5禽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方法采用不同动物来源的红细胞,用血凝抑制试验测定H5禽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比较其灵敏性。结果通过对鸡、豚鼠、马等动物红细胞的比较,发现在采用血凝抑制试验测定H5禽流感病毒抗体时马红细胞灵敏度最高。结论可以利用马红细胞建立测定H5禽流感病毒血凝抑制抗体的敏感方法,该方法可以用于人群中禽流感病毒血清抗体水平的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血凝抑制试验 马红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4—2005年中国B型流感病毒抗原性及基因特性研究 被引量:53
7
作者 张烨 温乐英 +8 位作者 赵翔 李梓 郭俊峰 徐翠玲 王敏 余宏杰 杨维中 郭元吉 舒跃龙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13,共3页
目的阐明2004—2005年中国流行的B型流感病毒血凝素抗原性及其基因变异情况。方法对2004—2005年分离的B型毒株先进行单向血凝抑制试验;在此基础上选取不同时间、地点的B型流感毒株进行血凝素基因HA1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并推导出其氨基酸序... 目的阐明2004—2005年中国流行的B型流感病毒血凝素抗原性及其基因变异情况。方法对2004—2005年分离的B型毒株先进行单向血凝抑制试验;在此基础上选取不同时间、地点的B型流感毒株进行血凝素基因HA1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并推导出其氨基酸序列,然后进行基因进化特性分析。结果2004—2005年我国人群中同时流行着B型Yamagata系和Victoria系毒株。Yamagata系毒株与B/Shanghai/361/02比较,2004年有3·7%病毒单向血凝抑制效价有4倍以上差异,2005年有4·5%病毒单向血凝抑制效价有4倍以上差异,并且在血凝素基因HA1区发生9个氨基酸替换,在196为增加一个糖基化位点。Victoria系毒株与B/Hongkong/330/01比较,2004年有8·5%病毒单向血凝抑制效价有4倍以上差异,2005年有20·6%病毒单向血凝抑制效价有4倍以上差异,并且在HA1区发生9个氨基酸替换,在197位增加一个糖基化位点。结论2004—2005年我国人群中流行的B型流感病毒的抗原性与B/Shanghai/361/02、B/Hongkong/330/01相比抗原性已经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B型 抗原特性 血凝素类
原文传递
2004—2005年中国A(H1N亚型流感病毒抗原性及基因特性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徐翠玲 向妮娟 +9 位作者 张烨 温乐英 赵翔 李梓 郭俊峰 王敏 余宏杰 杨维中 郭元吉 舒跃龙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7-29,共3页
目的阐明2004—2005年中国流行的A(H1N1)亚型流感病毒血凝素抗原性及其基因变异情况。方法对2004—2005年分离的A(H1N1)亚型毒株先进行单向血凝抑制试验;在此基础上选取不同时间、地点的A(H1N1)亚型流感毒株进行血凝素基因HA1区核苷酸... 目的阐明2004—2005年中国流行的A(H1N1)亚型流感病毒血凝素抗原性及其基因变异情况。方法对2004—2005年分离的A(H1N1)亚型毒株先进行单向血凝抑制试验;在此基础上选取不同时间、地点的A(H1N1)亚型流感毒株进行血凝素基因HA1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并推导出其氨基酸序列,然后进行基因进化特性分析。结果单向血凝抑制实验结果表明,2004年A(H1N1)亚型病毒株对鉴定血清的血凝抑制效价与A/Shanghai/1/1999(H1N1)毒株没有4倍差异;2005年分离的A(H1H1)亚型毒株中有62株(占6·2%)病毒与A/Shanghai/1/1999(H1N1)毒株本身的血凝抑制效价相比有4倍差异。HA1区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我国2005年分离到的A(H1N1)亚型流感病毒株有以下位点发生变异,54K>R、90T>K、101Y>H、149R>K、169V>A、190D>N、212R>K、219K>R、245W>R、246Y>F、258T>N、318V>A,其中54、190位氨基酸位于抗原决定簇。结论我国2005年分离的A(H1N1)亚型流感毒株基因特性和抗原性已开始发生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A型 基因特性 抗原性
原文传递
2006年中国流感病毒抗原性及基因特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张烨 赵翔 +6 位作者 郭峻峰 隗合江 成艳辉 李鑫婉 徐翠玲 郭元吉 舒跃龙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04-306,共3页
目的分析2006年中国季节性流感的流行状况,以及病毒的抗原性和基因变异情况。方法对来自流感监测网络的毒株进行单向血凝抑制试验,在此基础上选择不同时间、地点分离的毒株进行血凝素基因的序列测定,然后分析其基因特性。结果2006年我... 目的分析2006年中国季节性流感的流行状况,以及病毒的抗原性和基因变异情况。方法对来自流感监测网络的毒株进行单向血凝抑制试验,在此基础上选择不同时间、地点分离的毒株进行血凝素基因的序列测定,然后分析其基因特性。结果2006年我国同时流行A型(H1N1亚型、H3N2亚型)和B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毒株和B型Victoria系流感病毒为优势毒株。对H1N1亚型毒株的HA1区序列比较发现,2006年分离的毒株与A/湖北洪山/53/2005(H1N1)比较,在192、193、196、198位发生氨基酸替换的毒株,这些位点位于抗原决定簇的B区。H3N2亚型毒株与A/云南/1145/2005(H3N2)比较,在142、144位发生氨基酸替换。我国流行的B型流感毒株无论是Victoria系和Yamagata系毒株的抗原性均没有发生变异,与2005—2006年我国的流行株B/shenzhen/155/2005、B/tianjin/144/2005类似。结论2006年中国流行的H1N1亚型和H3N2亚型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及基因特性已经发生改变;B型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和基因特性没有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 流感病毒A型 抗原 基因 流感病毒B型
原文传递
流感/禽流感病毒及其致病力鉴别的基因芯片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贾菲 高荣保 +6 位作者 王敏 郭元吉 温乐英 张烨 成艳辉 舒跃龙 刘宏生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01-503,共3页
目的建立流感/禽流感病毒及其致病力鉴别的基因芯片检测技术。方法以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核蛋白(NP)基因作为靶片段,设计病毒检测和致病力特异性鉴别探针,建立基因芯片鉴别检测技术,采用单引物扩增法(SPA)处理样... 目的建立流感/禽流感病毒及其致病力鉴别的基因芯片检测技术。方法以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核蛋白(NP)基因作为靶片段,设计病毒检测和致病力特异性鉴别探针,建立基因芯片鉴别检测技术,采用单引物扩增法(SPA)处理样本核酸,分别对此芯片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和符合率评价。结果此芯片能够特异性的检测H1N1、H3N2、B型流感病毒及H5N1、H9N2禽流感病毒,敏感性分别为8HAU、16HAU、32HAU及8HAU、8HAU。致病力鉴别探针敏感性为32HAU。同RT-PCR方法比较,检测灵敏度为83.9%。结论建立的常见流感病毒检测基因芯片特异性高、敏感性高、灵敏度高,更能够对致病力进行有效甄别,可作为临床诊断、传染病防控等方面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 禽流感病毒 基因芯片 致病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