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地震波多尺度吸收属性的页岩气识别方法 被引量:4
1
作者 徐天吉 曹伦 +2 位作者 程冰洁 闫丽丽 唐建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1-45,共5页
在对地震信号进行连续小波变换的基础上,采用多尺度吸收属性描述地震波在含气性良好的优质页岩中传播时产生的能量衰减异常现象,建立新的页岩气识别方法,并通过理论分析与模型实验证实了该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将该方法应用到井研—... 在对地震信号进行连续小波变换的基础上,采用多尺度吸收属性描述地震波在含气性良好的优质页岩中传播时产生的能量衰减异常现象,建立新的页岩气识别方法,并通过理论分析与模型实验证实了该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将该方法应用到井研—犍为地区筇竹寺组页岩气识别中,获得了与实钻情况较吻合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 多尺度吸收属性 页岩气 识别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流动对孔隙裂缝介质中地震波传播影响研究
2
作者 刘炯 魏修成 陈天胜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2012年第3期138-144,共7页
前人已经对裂缝岩石介质中的地震波传播开展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大多在背景介质为弹性固体的假设前提下考虑裂缝各种参数对地震速度的影响。然而实际地下裂缝岩石的背景是岩石颗粒和流体并存的孔隙介质。最近的实验研究表明不仅岩石结... 前人已经对裂缝岩石介质中的地震波传播开展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大多在背景介质为弹性固体的假设前提下考虑裂缝各种参数对地震速度的影响。然而实际地下裂缝岩石的背景是岩石颗粒和流体并存的孔隙介质。最近的实验研究表明不仅岩石结构会影响地震波速度,而且由动态应力所引起的孔隙裂缝中的流体流动也会对地震速度产生显著的影响。本文在含定向排列裂缝的孔隙介质中,研究流体流动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主要通过Hudson理论和各向异性Gassmann理论求得干燥、低频流体饱和以及高频流体饱三种情况下的地震波速度,将它们进行对比发现,流体流动会对裂缝各向异性介质中的地震波产生影响:准纵波(qP)和准SV(qSV)波发生明显的速度频散现象,且它们频散的大小和波传播的方向有关;流体流动对准SH(qSH)波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流体饱和 频散 各向异性 Hudson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坳陷须五段页岩气藏地震各向异性 被引量:8
3
作者 徐天吉 闫丽丽 +3 位作者 程冰洁 唐建明 李曙光 杨振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9-329,共11页
川西坳陷须(须家河组)五段天然气资源量巨大,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远景;但地质认识程度低,尤其针对气藏各向异性的研究极少。为了提高储层预测精度和井位部署成功率,针对须五段开展各向异性研究,有利于进一步认识须五段储层特征并深入分... 川西坳陷须(须家河组)五段天然气资源量巨大,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远景;但地质认识程度低,尤其针对气藏各向异性的研究极少。为了提高储层预测精度和井位部署成功率,针对须五段开展各向异性研究,有利于进一步认识须五段储层特征并深入分析天然气聚集规律。通过早期研究发现,受四川盆地须五时期的沉积环境控制,川西坳陷须五段形成了以厚泥页岩和薄致密砂岩为主体的岩性组合,页岩层横向变化大,加之页岩矿物成分、碎屑颗粒定向排列、周期性薄层沉积及其他非均质特性,导致了地层展现出各向异性特征。目前,分析预测地层空间各向异性的有效方法并不多,且大多数方法仍然以地震数据为基础:通过分析地震反射及分方位地震属性对岩石类型、物理性质及构造形态等特征的直观响应,实现岩层各向异性指示信息的准确提取。相比较而言,如果不采用分方位地震数据,而仅基于全方位叠加地震数据的各向同性分析方法,则忽视了页岩的各向异性本质,不利于地质问题的准确认识。文中采用上述方法思路,基于分方位与全方位叠加地震数据,对比分析了这两类数据的地震反射响应特征、曲率体属性、相干体属性和储层阻抗等参数,并在地震各向异性信息的指示下捕捉岩层空间变化特征,成功地实现了川西须五段气藏沉积相、岩性、裂缝的精细解释和"甜点"储层的高精度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同性 各向异性 全方位 分方位 页岩气 须家河组五段 川西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锥形滤波方法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2
4
作者 王金龙 胡治权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05-711,844+676,共7页
本文详细阐述了三维锥形滤波与二维视速度滤波方法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了影响三维锥形滤波效果的因素,据此设计的锥形滤波器滤除面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三维锥形滤波的最大优势在于充分利用了地震信号的空间分布特征,在选择合适的速度... 本文详细阐述了三维锥形滤波与二维视速度滤波方法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了影响三维锥形滤波效果的因素,据此设计的锥形滤波器滤除面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三维锥形滤波的最大优势在于充分利用了地震信号的空间分布特征,在选择合适的速度参数条件下,可以在去除面波干扰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地震波有效反射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锥形滤波 十字交叉排列 面波 去噪 频率—波数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频变地震反射系数识别含气储层 被引量:3
5
作者 许多 甘其刚 +1 位作者 唐建明 李勇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7-42,共6页
地震波在孔隙介质中传播的渐进方程可用于在地震频带内计算法向入射反射系数,这个频变的反射系数可用一个无量纲的参数ε来表示,ε可表示为储层流动性参数(即粘滞性的倒数)、流体密度和信号频率的乘积。利用该表达式,对中国新场气田的... 地震波在孔隙介质中传播的渐进方程可用于在地震频带内计算法向入射反射系数,这个频变的反射系数可用一个无量纲的参数ε来表示,ε可表示为储层流动性参数(即粘滞性的倒数)、流体密度和信号频率的乘积。利用该表达式,对中国新场气田的实际数据进行了计算,新场气田的储层大多为超致密的砂岩并且渗透率很低。在计算结果上观测到了砂岩储层内过渡区的气水界面上反射系数在地震频带内随频率变化的现象。利用该研究结果指导了地震反演并提取了相应的地震属性,这些属性被首先用于进行的流体(气或水)辨别,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含气和含水储层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孔隙介质 法向反射系数 渐进方程 气水界面 混沌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波分裂裂缝检测方法在川西深层气藏中的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徐天吉 程冰洁 沈忠民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58-1265,共8页
由横波分裂原理可知,当横波(或转换横波)在裂缝介质中传播时,横波将分裂成平行裂缝走向的快横波和垂直裂缝走向的慢横波.基于此,求取裂缝走向的问题可以转化为求取快横波的偏振方位角度的问题;由于快、慢横波的传播时差与裂缝发育密度... 由横波分裂原理可知,当横波(或转换横波)在裂缝介质中传播时,横波将分裂成平行裂缝走向的快横波和垂直裂缝走向的慢横波.基于此,求取裂缝走向的问题可以转化为求取快横波的偏振方位角度的问题;由于快、慢横波的传播时差与裂缝发育密度密切相关,因而裂缝发育密度的预测问题可以转化为快、慢横波的传播时差求取问题.根据快、慢横波在径向分量和横向分量上的振幅、能量、相位、传播速度、走时等差异,可从不同的角度着手,建立不同的横波分裂裂缝检测技术.如R/T能量比值法、T分量极性反转法、最小二乘拟合法、传播矩阵法、Alford正交旋转法等.随着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些方法日趋成熟,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实践表明,它们对四川盆地新场地区深层裂缝性气藏的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波分裂 快横波 慢横波 裂缝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波速度比参数含气性识别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程冰洁 徐天吉 +1 位作者 梁群 李丽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07-315,220-221,共9页
基于三维三分量地震资料,采用纵横波联合反演、递推计算等方法,可以提取多波速度比参数,包括横波与纵波速度比、横波与转换波速度比、转换波与纵波速度比,以及据此衍生出来的相关参数(如速度比导数)。以泊松比与纵横波速度比之间的数学... 基于三维三分量地震资料,采用纵横波联合反演、递推计算等方法,可以提取多波速度比参数,包括横波与纵波速度比、横波与转换波速度比、转换波与纵波速度比,以及据此衍生出来的相关参数(如速度比导数)。以泊松比与纵横波速度比之间的数学关系为基础,利用纵波与转换波的传播特征,推导出采用泊松比或纵横波速度比表述的横波与转换波速度比、转换波与纵波速度比、转换波与纵波速度比对纵波速度的一阶导数、转换波与纵波速度比对泊松比的一阶导数。这些参数对岩性、含气性比较敏感,是油气预测中一类新的实用参数。将上述参数用于四川盆地西部深层须家河组低渗透—致密裂缝性气藏的含气性检测,发现多波速度比参数异常强、裂缝发育好的区域,是天然气富集的优质储层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三分量 多波速度比 敏感参数 低渗透—致密裂缝性气藏 含气性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UDA的转换波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算法研究及实现 被引量:4
8
作者 喻勤 程冰洁 孔选林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8-63,6-7,共6页
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计算量巨大、耗费时间长,影响了多波多分量地震数据的处理效率,也限制了转换波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规模。目前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主要采取CPU集群计算方式,但CPU集群存在功耗大、占用空间大和维护成本高等缺点,为缩短... 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计算量巨大、耗费时间长,影响了多波多分量地震数据的处理效率,也限制了转换波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规模。目前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主要采取CPU集群计算方式,但CPU集群存在功耗大、占用空间大和维护成本高等缺点,为缩短偏移计算耗时和降低计算成本,本文提出一种基于CUDA技术的转换波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并行算法。应用理论数据和实际转换波数据在CPU和GPU测试平台对算法进行了对比验证和性能分析,确认GPU并行算法计算速度可提高上百倍,是一种高效、低成本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波 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 CUDA并行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nc插值与相关谱的纵横波速度比扫描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王荐 吴波 徐天吉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5-90,共6页
在多分量地震技术中,准确地求取出纵、横波速比(γ)是多分量资料处理、反演、解释各环节中的一个重要步骤。由于地下同一层位具有相同的波阻抗比,因此该层位的反射纵波和反射转换波相互关联,纵横波速比与时间比存在相互转化关系。基于S... 在多分量地震技术中,准确地求取出纵、横波速比(γ)是多分量资料处理、反演、解释各环节中的一个重要步骤。由于地下同一层位具有相同的波阻抗比,因此该层位的反射纵波和反射转换波相互关联,纵横波速比与时间比存在相互转化关系。基于Sinc插值算法与相关系数谱分析的纵横波速比扫描方法是通过设置一系列γ,利用Sinc插值算法将纵波拉伸后与转换波进行互相关,当互相关系数达到最大时即可求出相应的γ。理论数据和实际资料的测试,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分量地震技术 转换波 纵横波速比值 Sinc插值 互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门山金马—鸭子河推覆构造带雷四段储层脆性与裂缝预测 被引量:6
10
作者 徐天吉 程冰洁 +2 位作者 闫丽丽 江莹莹 喻勤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62-572,共11页
龙门山金马—鸭子河推覆构造带展现出盆—山结合区域地表、地下地质条件复杂的"双复杂"特点,致使储层和裂缝预测难度较大。为此,结合区内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在分析白云岩、灰岩、膏(盐)岩的测井响应差异的基础上,基于地震数... 龙门山金马—鸭子河推覆构造带展现出盆—山结合区域地表、地下地质条件复杂的"双复杂"特点,致使储层和裂缝预测难度较大。为此,结合区内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在分析白云岩、灰岩、膏(盐)岩的测井响应差异的基础上,基于地震数据计算岩石脆性与裂缝参数,并以此研究优质脆性储层空间展布和裂缝发育特征,且得出以下认识:(1)根据测井和地震数据分别计算的脆性系数清晰地刻画了白云岩、灰岩储层与上覆泥岩、下伏膏(盐)岩的脆性差异,并据此研究了优质脆性储层空间展布和裂缝发育特征;(2)雷四上亚段储层中存在构造和非构造两类裂缝,其展布规律与构造、沉积等多种内外因素密切相关,且在气藏圈闭内的不同构造部位的裂缝发育程度存在差异;(3)充分利用不同岩性的脆性差异及脆性与裂缝之间的密切关系,能更深刻地认识优质储层的地质特征,但受脆性系数计算精度、地震分辨率等客观因素制约,尚难以精确定量预测脆性储层中的裂缝;(4)雷四上亚段的孔隙度较高、微裂缝较发育、脆性较强的白云岩和灰岩储层,应是气藏开发中选点、选层的关键目标。上述认识在金马—鸭子河推覆构造带PZ1、YaS1等井的实钻资料中获得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 金马—鸭子河推覆构造带 雷四上亚段 脆性储层 裂缝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TI介质弹性参数的页岩脆性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天吉 程冰洁 +2 位作者 胡斌 江莹莹 唐建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71-978,共8页
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页岩的脆性对油气储层的各向异性、储集能力、渗透性和可改造性等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岩石的脆性预测成为了评价页岩气藏的重要内容。实验测试分析也已经证实,页岩的脆性与岩石中的矿物含量和孔隙结构等影响力学性... 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页岩的脆性对油气储层的各向异性、储集能力、渗透性和可改造性等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岩石的脆性预测成为了评价页岩气藏的重要内容。实验测试分析也已经证实,页岩的脆性与岩石中的矿物含量和孔隙结构等影响力学性质的因素密切相关。Rickman等(2008)提出了基于弹性参数的脆性系数计算方法,融合了力学参数杨氏模量和泊松比。然而,目前计算杨氏模量和泊松比的方法均以各向同性介质为前提,受此局限,脆性系数计算公式必然不能精确地描述复杂介质中的脆性特征。为此,引入Thomsen(2013)提出的VTI介质弹性参数计算方法,推导出隐含了各向异性参数ε,γ和δ的脆性系数计算公式,从理论上直接把页岩的脆性和各向异性密切地联系了起来,较好地诠释了现实中脆性页岩存在各向异性的岩石物理特性。将该方法应用于四川盆地西部新场-孝泉地区须家河组五段页岩气的开发实践中,结果表明脆性系数高值异常区储层脆性较强,能有利于在优质储层中识别出"脆性甜点"储层。预测结果与现仅有的两口页岩气专层井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TI介质 弹性参数 脆性 裂缝 页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analysis of seismic scattering attenuation in a random elastic medium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炯 魏修成 +4 位作者 季玉新 陈天胜 刘春园 张春涛 戴明刚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11年第4期344-354,372,共12页
Seismic attenuation has been inherent media characteristics in which an interesting topic of research, for it reflects the seismic waves propagate. There are many factors that cause seismic wave attenuation, such as g... Seismic attenuation has been inherent media characteristics in which an interesting topic of research, for it reflects the seismic waves propagate. There are many factors that cause seismic wave attenuation, such as geometry attenuation caused by energy dissipating during propagation, friction attenuation by relative sliding among rock grains, and scattering attenuation by rock heterogeneity. In this paper we study P-wave scattering attenuation in a random elastic medium by numerical simulations from a statistical point of view. A random elastic medium model is built based on general stochastic process theory. Then a staggered-grid pseudo-spectral method is used to simulate wave propagation. Scattering attenuation is estimated by the spectral ratio method based on virtual detector records. Random elastic media numerical scatter results with various heterogeneity levels show that the higher heterogeneous levels cause greater scattering attenuation. When the scatter sizes are smaller than a wave length, the larger scatters give a greater attenuation. Finally, we propose a method to evaluate fluid-flow attenuation in porous media. The fluid- flow attenuation is derived from total attenuation and scattering attenuation in random porous media and the attenuation is estimated quantitatively.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real seismic frequency range when the heterogeneous scale is about 10^1 meters (less than one wave length), scattering attenuation is larger than fluid-tlow attenuation in random porous media and scattering attenuation is the main factor of seismic attenuation in real heterogeneous porous med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attering attenuation random elastic medium the spectral ratio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水界面上的法向反射系数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许多 唐建明 +1 位作者 甘其刚 肖思和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9-514,共6页
探讨地震频带内气水界面上的法向反射系数随频率的变化特征。分别利用新场气田和Denneman et al.(2002)模型的岩石和流体属性参数,建立了弹性孔隙介质的气水界面模型,然后,讨论了Gurevich et al.(2004)法向反射系数和Silin and Goloshub... 探讨地震频带内气水界面上的法向反射系数随频率的变化特征。分别利用新场气田和Denneman et al.(2002)模型的岩石和流体属性参数,建立了弹性孔隙介质的气水界面模型,然后,讨论了Gurevich et al.(2004)法向反射系数和Silin and Goloshubin(2010)的法向反射系数的简化计算方程。利用简化方程和建立的气水界面模型进行了计算,并探索了地震频带内法向反射系数随频率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Silin and Goloshubin(2010)的渐进方程的方法能有效反映地震频带内气水界面上反射系数随频率的变化。渐进方程的反射系数方法可用于研究实际气水界面上反射系数随频率的变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向反射系数 弹性孔隙介质 气水界面 渐进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海相页岩气地球物理预测及综合评价方法
14
作者 李曙光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2019年第4期310-317,共8页
国内页岩气的研究已开展多年,页岩气地球物理预测与评价技术也逐步完善。通过几年的技术攻关和在川南地区海相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实践,基本建立了完整的地球物理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地震资料目标精细处理、页岩气测井综合评价与储层特征分... 国内页岩气的研究已开展多年,页岩气地球物理预测与评价技术也逐步完善。通过几年的技术攻关和在川南地区海相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实践,基本建立了完整的地球物理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地震资料目标精细处理、页岩气测井综合评价与储层特征分析、构造及地震地层解释、地球物理反演及目标预测、页岩裂缝预测、含气性检测、页岩保存条件分析等方面。通过部分技术在川南某地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展示了页岩气地球物理技术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页岩气 目标预测 地震反演 龙马溪组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PS-wave pre-stack migration in HTI media and an anisotropic correction method
15
作者 YanLi-Li Cheng Bing-Jie +3 位作者 Xu Tian-Ji Jiang Ying-Ying Ma Zhao-Jun and Tang Jian-Ming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18年第1期57-68,148,共13页
Anisotropy correction is necessary during the processing of converted PS- wave seismic data to achieve accurate structural imaging, reservoir prediction, and fracture detection. To effectively eliminate the adverse ef... Anisotropy correction is necessary during the processing of converted PS- wave seismic data to achieve accurate structural imaging, reservoir prediction, and fracture detection. To effectively eliminate the adverse effects of S-wave splitting and to improve PS- wave imaging quality, we tested methods for pre-stack migration imaging and anisotropic correction of PS-wave data. We based this on the propagation rules of seismic waves in a horizontal transverse isotropy medium, which is a fractured medium model that reflects likely subsurface conditions in the field. We used the radial (R) and transverse (T) components of PS-wave data to separate the fast and slow S-wave components, after which their propagation moveout was effectively extracted. Meanwhile, corrections for the energies and propagation moveouts of the R and T components were implemented using mathematical rotation. The PS-wave imaging quality was distinctly improved, and we demonstrated the reliability of our methods through numerical simulations. Applying our methods to three-dimensional and three-component seismic field data from the Xinchang-Hexingchang region of the Western Sichuan Depression in China, we obtained high-quality seismic imaging with continuous reflection wave groups, distinct structural features, and specific stratigraphic contact relationships. This study provides an effective and reliable approach for data processing that will improve the exploration of complex, hidden lithologic gas reservo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TI media PS-wave pre-stack time migration anisotropic correction Xinchang-Hexingchang region the Western Sichuan Depres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