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田三维地质多级建模策略与方法——以渤海湾盆地整装孤岛油田为例
1
作者 束青林 王亚楠 +4 位作者 韩智颖 姚秀田 夏建 陈雨茂 李伟忠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9-787,794,共10页
三维地质建模应用于油田勘探开发的各个阶段,解决不同的问题时,对建模的规模、精度及要求也不同。分区块地质建模在井位部署、开发调整分析上可以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各独立区块模型没有统一的标准,不能实现由小模型到大模型的拼接... 三维地质建模应用于油田勘探开发的各个阶段,解决不同的问题时,对建模的规模、精度及要求也不同。分区块地质建模在井位部署、开发调整分析上可以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各独立区块模型没有统一的标准,不能实现由小模型到大模型的拼接,制约了油田的整体勘探开发及规划工作。为了更好发挥地质建模在油田勘探开发全生命周期的精准作用,研究以渤海湾盆地整装孤岛油田为例,提出了油田—区块—储层单砂体构型的多级建模策略。使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Direct、M^(3)地质建模软件,应用地质约束的地质统计学及嵌入式储层构型建模方法,实现了从大到小、整体到局部、笼统到精细。分层级刻画了油田的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储层内部构型及油藏空间展布,建成了中国首例油田级亿万网格节点的三维地质大模型及分级模型,为深化地质认识、油藏开发潜力评价、整体开发调整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有利的手段。多级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既为技术人员提供了多学科一体化的交流平台,又为油田勘探开发提供了方向,是油田数字化管理的有力抓手,更是数字化、智能化油田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级 区块级 储层构型级 三维地质建模 策略与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油藏聚/表二元复合驱综合调控技术及其应用——以孤岛东区南部馆陶组3-4层为例
2
作者 姚秀田 谢向东 +3 位作者 徐宏光 王宏 张亚男 张仲平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118,共9页
胜利油田孤岛东区Ⅱ类储层比Ⅰ类储层原油黏度更高、非均质性更强,在聚驱开发过程中存在指进更严重和驱替更不均衡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难题,综合室内实验、数值模拟和现场调控技术,开展了稠油油藏聚/表二元复合驱综合调控技术研究。结... 胜利油田孤岛东区Ⅱ类储层比Ⅰ类储层原油黏度更高、非均质性更强,在聚驱开发过程中存在指进更严重和驱替更不均衡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难题,综合室内实验、数值模拟和现场调控技术,开展了稠油油藏聚/表二元复合驱综合调控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采取多维度井网、多轮次注入和多方位流线调整可以实现储量控制最大化、段塞组合最优化和驱替作用最佳化,最终实现剩余油的多层、多向、全面动用;孤岛东区南高黏度油藏二元复合驱通过全过程高效调整,单元段塞优化到1.15PV,目前单元采收率为52.4%,相较于水驱提高了17.0百分点,标定采收率达到61.27%,创出了稠油油藏二元复合驱采收率高水平。研究成果为后续类似稠油油藏二元复合驱高效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聚/表二元驱 大段塞 综合调控 高效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海外项目面临的政治风险与对策分析
3
作者 姚永军 《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 2006年第4期54-55,共2页
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开拓海外油气资源市场已经成为一个大趋势。胜利油田海外项目的发展是中石化开拓海外油气资源市场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本企业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的需要。胜利油田走出国门的时间还很短,跨国经营的经验不... 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开拓海外油气资源市场已经成为一个大趋势。胜利油田海外项目的发展是中石化开拓海外油气资源市场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本企业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的需要。胜利油田走出国门的时间还很短,跨国经营的经验不足,面对国际市场复杂多变的政治形势,规避政治风险成为首要而紧迫的任务。分析了胜利油田跨国经营面临的政治风险,并从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选择合适的进入方式规避海外产权风险两个方面探讨了胜利油田应采取的风险规避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资源 风险 威胁 评估 进入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做法及下步对策思考
4
作者 齐琪 《化工管理》 2025年第1期19-21,共3页
油田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在推动党的自我革命和强化政治生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阐述了油田某基层单位(简称“单位”)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具体做法,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的对策思考。主要做法包括强化政治监督... 油田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在推动党的自我革命和强化政治生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阐述了油田某基层单位(简称“单位”)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具体做法,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的对策思考。主要做法包括强化政治监督、提升监督质效、一体推进“三不腐”建设、深化作风建设及强化纪律教育。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如监督机制覆盖面不足、作风建设需进一步深化等,提出了持续推进政治监督、提升监督质效、完善监督机制等下步对策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基层 党风廉政建设 做法 对策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岛油田聚驱后聚合物微球调驱提高采收率研究 被引量:43
5
作者 宋岱锋 贾艳平 +3 位作者 于丽 陈辉 王涛 林桂华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5-169,185,共6页
在模拟孤岛聚驱后油田条件下,在70℃考察了两种聚合物微球在10g/L盐水中的形态变化及岩心封堵、调驱性能。一种是乳液、微乳液聚合法制备的纳米级聚合物微球(纳米球),在盐水中浸泡14天后粒径增至100~1200nm。另一种为用分散聚合... 在模拟孤岛聚驱后油田条件下,在70℃考察了两种聚合物微球在10g/L盐水中的形态变化及岩心封堵、调驱性能。一种是乳液、微乳液聚合法制备的纳米级聚合物微球(纳米球),在盐水中浸泡14天后粒径增至100~1200nm。另一种为用分散聚合法制备、具核壳结构的微米级阳/阴离子聚合物微球(微米球),在盐水中初始粒径2~5μm,7天后形成几十至几百微米的微粒聚集体。分别在高、中、低渗岩心中注入0.3PV用孤岛污水配制的1.5g/L纳米球液,在低渗(0.42μm^2)岩心中注入溶胀15天的纳米球液时封堵率最高(40%)。相同浓度的一种微米球液在中渗(1.7μm^2)、高渗(4.8μm^2)岩心的封堵率为76%(0.3PV)、86%(0.4PV)。注入0.3PV溶胀15天的0.5g/L纳米球+1.5g/L微米球污水液后,并联高渗(5.3μm^2)、低渗(1.2μm^2)岩心组中高渗岩心分流率由82%逐渐降至10%。用此复合微球液驱替水驱、聚驱后岩心剩余油,浓度0.5g/L+2.0g/L、注入量0.3PV时提高采收率13.54%,浓度或注入量增大时提高采收率幅度增大。此体系的试验已在有8口油井的井组顺利实施。图7表1参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微球 油田污水 溶胀特性 岩心封堵性能 流体转向性能 聚合物驱后 提高原油采收率 胜利孤岛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岛油田特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技术措施及效果 被引量:27
6
作者 束青林 张本华 +1 位作者 毛卫荣 王宏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2-55,共4页
孤岛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后,面临产量递减大、含水上升快和剩余油挖潜难度大等难题,通过应用化学驱和稠油热采技术,使油田采收率大幅度提高,形成了砂岩稠油油藏长期高效开发的技术系列。针对二类油藏油层发育差、原油粘度高的特点,通过... 孤岛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后,面临产量递减大、含水上升快和剩余油挖潜难度大等难题,通过应用化学驱和稠油热采技术,使油田采收率大幅度提高,形成了砂岩稠油油藏长期高效开发的技术系列。针对二类油藏油层发育差、原油粘度高的特点,通过深化储层认识、优化注聚合物参数、强化注聚合物全过程动态跟踪治理等措施,单元采收率提高了6%~12%,而且降水增油达到一类油藏效果。针对油水过渡带的稠油油藏,根据其井间剩余油富集、水驱效率低和水侵影响大的特点,实施井网加密、低效水驱转热采和水侵治理等技术,使采收率提高了13.8%。同时,发展了河道砂储层构型和空间剩余油描述技术,配套形成了水平井挖潜提高采收率技术,在后续水驱阶段又提高单元采收率3%~5%,使单元采收率达到55%~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类油藏 聚合物驱 稠油热采 储层构型 水平井 提高采收率 孤岛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气泡沫调剖技术在孤岛油田热采井中的应用 被引量:43
7
作者 曹正权 马辉 +1 位作者 姜娜 陈辉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5-77,共3页
针对孤岛油田稠油热采中的汽窜井和高含水井蒸汽吞吐效果差的问题,进行了氮气泡沫调剖技术应用试验。利用气流法测试了发泡剂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260℃的条件下,0.3%的发泡剂恒温24h后,泡沫半衰期保留率为94.1%;通过岩心试验测定发... 针对孤岛油田稠油热采中的汽窜井和高含水井蒸汽吞吐效果差的问题,进行了氮气泡沫调剖技术应用试验。利用气流法测试了发泡剂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260℃的条件下,0.3%的发泡剂恒温24h后,泡沫半衰期保留率为94.1%;通过岩心试验测定发泡剂在260℃耐温72h后的封堵能力时,优选浓度为0.3%的发泡剂体系,发泡剂最佳气液比为2∶1。双管驱油试验结果表明,注蒸汽时注入氮气泡沫体系的采收率比蒸汽驱的采收率提高了23.9%;在标准条件下,经济有效的氮气、蒸汽和发泡剂注入比例为60∶1∶1。至2005年已现场应用13井次,成功率为100%,实施后与上一周期对比单井平均增产原油946t,表明氮气泡沫调剖技术是改善稠油蒸汽吞吐后期开采效果的有效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吞吐 调剖 氮气 发泡剂 孤岛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HM-1)用于孤岛油田含聚污水除油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吕志凤 王宗贤 +2 位作者 战风涛 张锡波 肖建洪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1-164,共4页
考虑到孤岛二联污水中含量较高的高酸值亚组分对油水乳状液有稳定作用,将多种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及类似产物用于含聚污水的脱油处理,一种自制高阳离子度(50%)、高相对分子质量(500万)的丙烯酰胺与阳离子单体共聚物CHM-1的除油率最高,加量5... 考虑到孤岛二联污水中含量较高的高酸值亚组分对油水乳状液有稳定作用,将多种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及类似产物用于含聚污水的脱油处理,一种自制高阳离子度(50%)、高相对分子质量(500万)的丙烯酰胺与阳离子单体共聚物CHM-1的除油率最高,加量50mg/L时为93.9%,但除聚率较低,约为20%;污水中所含的聚合物似能促进CHM-1的除油作用;质量比3:1的CHM-1与PAC复配物,总加量40mg/L时除油率达93%以上。将水处理剂直接用于孤二联含聚采出液,加量50mg/L,测定脱出污水含油率,使用CHM-1时除油率最高,为87.8%,加大摇振频度或提高加剂处理温度至55℃(井排来油温度)可大大提高除油率,加量10mg/L时除油率即超过90%。CHM-1还可促进所用破乳剂的脱水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净水剂(清水剂) 除油剂 采油污水 含聚污水 除油 胜利孤东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岛油田中一区馆3区块聚合物驱后微生物驱油先导试验 被引量:12
9
作者 曹功泽 刘涛 +4 位作者 巴燕 徐登霆 王涛 赵凤敏 束青林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4-96,117,共3页
为了探索微生物驱油技术在聚合物驱后油藏的适应性和驱油效果,在孤岛油田中一区馆3区块开展了先导试验.在室内筛选了激活剂配方,有效激活了试验区块的内源微生物群落;同时筛选了4株在油藏环境下能大量生长繁殖的外源高效驱油菌种,对试... 为了探索微生物驱油技术在聚合物驱后油藏的适应性和驱油效果,在孤岛油田中一区馆3区块开展了先导试验.在室内筛选了激活剂配方,有效激活了试验区块的内源微生物群落;同时筛选了4株在油藏环境下能大量生长繁殖的外源高效驱油菌种,对试验区原油具有良好的乳化作用.室内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驱后微生物驱可提高驱油效率7.8% ~ 8.3%.在室内实验基础上开展了现场试验,油井产出液跟踪检测结果表明,油藏微生物得到了有效激活,且具有良好的代谢活性,代谢产物乙酸根质量浓度最高可达105 mg/L;生产动态分析表明,试验后油藏的生产动态得到了显著改善,提高采收率为1.27%,试验期间试验区采出程度提高了4.7%,达5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驱油 聚合物驱后 先导试验 提高采收率 孤岛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岛油田河流相厚油层储层构型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8
10
作者 刘建民 束青林 +1 位作者 张本华 毛卫荣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4,共4页
针对孤岛油田河流相厚油层油藏非均质特征,采用油藏综合分析、测井响应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开展了密井网条件下以成因单元为边界的微型构造及辫状河心滩坝、曲流河点坝内部构型研究,建立了厚油层层内10m×1cm级精细三维模型,... 针对孤岛油田河流相厚油层油藏非均质特征,采用油藏综合分析、测井响应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开展了密井网条件下以成因单元为边界的微型构造及辫状河心滩坝、曲流河点坝内部构型研究,建立了厚油层层内10m×1cm级精细三维模型,进一步深化了特高含水期厚油层剩余油研究。针对孤岛油田正韵律厚油层剩余油富集规律,提出了采用水平井挖潜。在井区综合含水率已达93.7%,采出程度高达45.3%的情况下,矿场实施23口水平井。水平井初期产油量达31.9t/d,是同期投产直井产量的3—4倍,综合含水率比同期投产直井降低了3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相 厚油层 储层构型 孤岛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射流冲砂解堵工艺在孤岛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绍东 王代流 +2 位作者 陈辉 姜娜 张继双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8-99,102,共3页
孤岛油田属于疏松砂岩油藏,微细的地层砂粒运侈堵塞防砂管柱,易造成绕丝筛管或割缝管缝隙堵塞,严重影响到油井供液能力。利用氮气产生的泡沫流体作为射流冲砂解堵介质,结合泡沫流体及高压射流解堵工艺的优点,在室内用搅拌法评价了... 孤岛油田属于疏松砂岩油藏,微细的地层砂粒运侈堵塞防砂管柱,易造成绕丝筛管或割缝管缝隙堵塞,严重影响到油井供液能力。利用氮气产生的泡沫流体作为射流冲砂解堵介质,结合泡沫流体及高压射流解堵工艺的优点,在室内用搅拌法评价了发泡剂的性能,优选发泡剂的使用浓度为3%~5%。现场试验效果表明,泡沫射流冲砂解堵工艺能够冲出井简内和防砂工具中的颗粒堵塞物,助排效果好,能较好地解决油井砂堵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 射流 解堵 冲砂 孤岛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岛油田西南缘馆陶组油气成藏模式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杨晓敏 鲜本忠 +3 位作者 束青林 朱之锦 孙立东 魏新辉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6-29,共4页
针对孤岛油田西南缘地质结构及沉积特征,利用石油地质学理论和有机地化分析测试技术对其成藏条件、油源对比、输导体系及成藏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受油源平面分带性和输导体系差异性的控制,孤岛油田西南缘发育渤南型断阶输导... 针对孤岛油田西南缘地质结构及沉积特征,利用石油地质学理论和有机地化分析测试技术对其成藏条件、油源对比、输导体系及成藏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受油源平面分带性和输导体系差异性的控制,孤岛油田西南缘发育渤南型断阶输导—网毯汇聚和孤南型砂体输导—网毯汇聚2种油气成藏模式,前者控制了该区西南部的油气成藏,后者控制了东北部的油气成藏,而中部地区的油气成藏受2种模式的共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对比 成藏模式 输导体系 馆陶组 孤岛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模糊综合评判与随机建模识别夹层空间分布——以孤岛油田中一区馆6段为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徐丕东 戴俊生 +2 位作者 林博 陆先亮 束青林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1-63,共3页
识别夹层在储层空间上的三维分布,可以更好地指导油田剩余油预测和挖潜,提高油田采收率。使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识别夹层,以此为约束条件,结合储层随机模拟建立夹层空间分布模型,为夹层空间分布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孤岛... 识别夹层在储层空间上的三维分布,可以更好地指导油田剩余油预测和挖潜,提高油田采收率。使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识别夹层,以此为约束条件,结合储层随机模拟建立夹层空间分布模型,为夹层空间分布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孤岛油田中一区馆6段夹层分布范围广,其形态、分布规律复杂,厚度变化大,平均厚度为0.61m,延伸距离为50~180m,分布面积一般为0.01~0.1km2,分布密度为0.11~0.63m/m,分布频率为0.52~1.24个/m,单夹层厚度为0.4~5.5m,储层非均质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评判 随机建模 夹层空间 分布模型 孤岛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岛油田稠油油藏高轮次吞吐后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24
14
作者 束青林 王宏 孙建芳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64,共4页
孤岛油田热采稠油油藏已进入高轮次吞吐后期,面临周期产量递减大、含水上升快和无有效接替技术等难题。为实现孤岛油田稠油油藏大幅度提高采收率及产量稳定,通过数值模拟、油藏工程分析、密闭取心井监测等手段,对200m×283m井网... 孤岛油田热采稠油油藏已进入高轮次吞吐后期,面临周期产量递减大、含水上升快和无有效接替技术等难题。为实现孤岛油田稠油油藏大幅度提高采收率及产量稳定,通过数值模拟、油藏工程分析、密闭取心井监测等手段,对200m×283m井网稠油,应用井网一次和二次加密、水平井与直井联合布井、高含水氮气泡沫调剖等技术,继续实施吞吐开发技术,保持孤岛油田稠油热采年产量120×10^4t规模并稳产。针对井网完善的热采老区,通过储层精细描述、剩余油新认识、蒸汽驱井网优化,在封闭性断块孤气9区块实施转蒸汽驱先导试验成功的基础上,转换开发方式,实施中二北馆5稠油化学蒸汽驱和中二中馆5水驱稠油转蒸汽驱技术,挑战稠油油藏50%~55%的采收率,探索稠油高轮次吞吐后有效接替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稠油 高轮次吞吐 蒸汽驱 热化学驱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岛油田馆陶组湖相沉积认识及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代流 王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1-44,共4页
济阳拗陷新近系馆陶组普遍发育河流相的观念由来已久,研究中重点通过连续取芯井的岩芯观察,以及综合利用录井、测井、古生物及相关分析化验资料,运用沉积学理论,丰富和发展了原有孤岛油田馆陶组仅仅普遍发育河流相的沉积观点,认为馆陶... 济阳拗陷新近系馆陶组普遍发育河流相的观念由来已久,研究中重点通过连续取芯井的岩芯观察,以及综合利用录井、测井、古生物及相关分析化验资料,运用沉积学理论,丰富和发展了原有孤岛油田馆陶组仅仅普遍发育河流相的沉积观点,认为馆陶组下段不仅发育砾质辫状河沉积,还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充填型浅水湖泊沉积体系;馆陶组上段初期发育辫状河、曲流河等河流相沉积,中晚期发育浅水三角洲—氧化型浅水湖泊以及浅水振荡湖泊沉积体系。湖相沉积模式在与油田生产密切相关的小层对比和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岛油田 馆陶组 沉积相 沉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流河储层构型中废弃河道的识别及其分布模式——以孤岛油田馆上段为例 被引量:29
16
作者 张本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21,25,共5页
目前曲流河储层构型研究的关键及难点在于准确识别废弃河道及其分布。废弃河道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废弃河道识别及其沉积时期划分具有不确定性。根据储层层次分析原理,结合曲流河沉积周期性变化的特征,以孤岛油田馆上段典型曲流河储层为例... 目前曲流河储层构型研究的关键及难点在于准确识别废弃河道及其分布。废弃河道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废弃河道识别及其沉积时期划分具有不确定性。根据储层层次分析原理,结合曲流河沉积周期性变化的特征,以孤岛油田馆上段典型曲流河储层为例,依据废弃河道在单砂层沉积时期废弃的时间,将其划分为4种分布模式:主河道周边型、复合点砂坝内部型、紧贴曲流带凸岸型及孤立型。剖面上,对于1个砂层组而言,废弃河道的4种分布模式通常自下而上依次出现,代表了曲流河沉积体系的水进过程,与其正旋回的沉积特征相符。根据层次分析的精细程度,每个小层通常可细分为若干个单砂层,有时同一小层自下而上也会出现4种分布模式的废弃河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流河 储层构型 废弃河道 单砂层 点砂坝 孤岛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岛油田中一区Ng4聚合物驱注采动态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姜其慧 裘嘉璞 +2 位作者 赵宝柱 曾祥平 彭修聪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4-337,341,共5页
孤岛油田中一区Ng4单元是清水配清水注的聚合物驱开发单元。该单元经过堵水调剖、归位射孔等前期工作后 ,于 1997年 1月正式投入聚合物驱油开发。目前已见到明显的降水增油效果 ,日产油水平由 80 6t/d上升到182 2t/d ,综合含水由 94.2 ... 孤岛油田中一区Ng4单元是清水配清水注的聚合物驱开发单元。该单元经过堵水调剖、归位射孔等前期工作后 ,于 1997年 1月正式投入聚合物驱油开发。目前已见到明显的降水增油效果 ,日产油水平由 80 6t/d上升到182 2t/d ,综合含水由 94.2 %下降到 84.9% ,累积增油 777194t。该区已于 2 0 0 0年 11月转入后续水驱 ,目前仍处于注聚后增油有效期。清水配清水注聚表现出的特征良好。聚合物驱油的开发特点 ,在水井上表现为注入压力上升、注入能力下降 ,在油井上表现为日产油量上升、含水波动下降 ,在开发指标中表现为注水利用率得到提高。清水配注的聚合物溶液粘度高、聚合物段塞形成好、推进均匀。通过对注聚期间油水井动态变化的研究 ,在聚合物驱开发中要不断采取完善注采井网来建立良好的注采系统 ,消除层间干扰减少窜流 ,在低油压水井加交联剂防止聚合物突进 ,对难注入井进行补孔与提高注入压力来保证聚合物顺利注入 ,合理控制生产参数 ,及时进行注采调配协调注采关系 ,提高注聚质量等技术措施 ,聚合物驱油效果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胜利孤岛油田 注采动态 驱替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底水稠油油藏水侵预警分析与治理--以孤岛油田中二北Ng5为例 被引量:22
18
作者 曾祥平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0-83,共4页
结合孤岛油田中二北Ng5稠油开发实际,分析了边底水稠油油藏水侵方式以及水侵对水驱特征曲线和油井周期生产的影响,论述了不同水侵强度对油井热采效果的影响及其产量变化规律。根据油藏工程方法,提出了应用物质平衡水驱法对水侵进行预警... 结合孤岛油田中二北Ng5稠油开发实际,分析了边底水稠油油藏水侵方式以及水侵对水驱特征曲线和油井周期生产的影响,论述了不同水侵强度对油井热采效果的影响及其产量变化规律。根据油藏工程方法,提出了应用物质平衡水驱法对水侵进行预警分析,建立了水侵预警参数方程,判断预警区水侵强度的变化,制定了分区水侵预警和治理措施,在孤岛油田中二北Ng5边底水稠油油藏开发中取得了明显效果,含水率下降0.6%,采收率提高4.4%,增加可采储量45×104t,为边底水稠油油藏开发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底水稠油 水侵特征 预警分析 治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合采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期油藏物性特征——以孤岛油田中二中Ng5砂层组为例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代流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8-71,115-116,共4页
孤岛油田中二中Ng5砂层组为多层稠油油藏。该油藏经过多轮次蒸汽吞吐开发后,由于其主力层Ng53和Ng54层的合注合采及蒸汽超覆的影响,导致层间动用差异程度大及油藏物性分布不均衡。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多层合采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期的... 孤岛油田中二中Ng5砂层组为多层稠油油藏。该油藏经过多轮次蒸汽吞吐开发后,由于其主力层Ng53和Ng54层的合注合采及蒸汽超覆的影响,导致层间动用差异程度大及油藏物性分布不均衡。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多层合采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期的油藏物性特征,主要包括油藏压力和油藏温度、剩余油饱和度、剩余油储量丰度。研究结果表明:截至2011年9月,经多轮次蒸汽吞吐生产后,研究区Ng5砂层组的压力保持水平仅为42.93%,平均地层温度上升约2℃;Ng5砂层组中吞吐井数少的区域控制程度低,是高剩余油饱和度分布的区域;剩余油储量丰度不仅与剩余油饱和度有关,还与油层的有效厚度密切相关;高剩余油储量丰度区域主要位于构造高部位及距离边水较远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吞吐 数值模拟 剩余油分布 稠油油藏 多层合采 孤岛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岛油田西南缘馆下段断层封闭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蔡燕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8-31,共4页
孤岛油田西南缘断层封闭性研究对于确定馆下段油气藏的分布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断层两盘岩性配置关系、泥岩涂抹、断裂带内充填物泥质含量等影响封闭性的因素,对该区主要断层的封闭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断层封闭性是研究区... 孤岛油田西南缘断层封闭性研究对于确定馆下段油气藏的分布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断层两盘岩性配置关系、泥岩涂抹、断裂带内充填物泥质含量等影响封闭性的因素,对该区主要断层的封闭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断层封闭性是研究区馆下段油气藏成藏的主控因素。馆上段和馆下段7和8砂层组断层封闭性较好,有利于形成油气藏;馆下段8砂层组以下断层封闭性较差,可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明确了研究区馆下段渤南油源型断阶输导—断层封堵成藏模式,断块油气藏和与断层伴生的逆牵引微背斜构造油气藏是该区馆下段油气藏勘探的重要目标。利用研究成果部署的孤南斜209井在馆下段成功钻遇油层25.2m/6层,展示了孤岛油田西南缘馆下段油气藏较好的勘探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封闭性 渤南洼陷 油气藏 馆陶组 孤岛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