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导航金字塔的强地震约束建模方法——以胜利油田沙二段河流相为例
1
作者 张海峰 黄旭日 +1 位作者 张俊 任梦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97-1205,共9页
河流相储层横向变化快、非均质性强,传统建模方法已不能满足目前储层表征的需求。为此,首先利用导航金字塔技术,将地震数据进行分解与重构,重构后的数据更加凸显地质规律,有利于沉积相的刻画;然后采用贝叶斯—序贯高斯地震约束建模方法... 河流相储层横向变化快、非均质性强,传统建模方法已不能满足目前储层表征的需求。为此,首先利用导航金字塔技术,将地震数据进行分解与重构,重构后的数据更加凸显地质规律,有利于沉积相的刻画;然后采用贝叶斯—序贯高斯地震约束建模方法进行储层建模,建立测井数据与地震属性的约束关系,提高模型垂向分辨率。胜利油田沙二段河流相储层建模实践表明,经导航金字塔技术处理后的地震数据横向表征能力增强,砂体边界识别效果较好;与传统序贯高斯方法相比,贝叶斯—序贯高斯方法模拟模型垂向分辨率更高,砂体预测厚度与实际厚度吻合率达86%,更有利于砂体识别。该方法可为剩余油开采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相储层 导航金字塔 贝叶斯—序贯高斯 储层建模 地震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注水井分层酸化管柱研究现状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永康 贾贻勇 +2 位作者 张广中 王宏万 崔玉海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9-134,共6页
分层酸化是胜利油田解决分注井纵向差异和堵塞的重要技术措施,分层酸化管柱是实施分层酸化工艺的重要载体。结合胜利油田油藏实际,分析了注水井分层酸化管柱技术需求,总结了该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认为,已经形成的K344型、Y211/Y221型和... 分层酸化是胜利油田解决分注井纵向差异和堵塞的重要技术措施,分层酸化管柱是实施分层酸化工艺的重要载体。结合胜利油田油藏实际,分析了注水井分层酸化管柱技术需求,总结了该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认为,已经形成的K344型、Y211/Y221型和Y341型等3种基本分层酸化管柱,可以满足胜利油田整装、断块、低渗透等油藏常规注水井的分层酸化需求;另外,研究的可替酸分层酸化管柱可实现酸洗功能,酸化-返排一体化管柱可实现酸化、高效返排功能,分层酸化分层注水一体化管柱可实现分层酸化、分层注水,重复酸化完井管柱可实现单层的重复酸化,这些分层酸化管柱都已大量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现场效果。但相对于现场实际需求和日益迫切的降本增效要求,现有管柱还存在许多局限与不足,为此提出了不断优化完善分层酸化管柱、进一步研究多功能集成管柱、加强智能注水技术和智能管柱研究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井 分层酸化 注水管柱 智能注水 发展建议 胜利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油厂推进节能减碳的难点分析及对策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军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8期323-324,335,共3页
采油厂是从事油田原油生产的企业,同时也是最大的能耗、最大的碳排放大户,因此,推进采油厂的节能减碳工作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减少环境污染,是降低油田企业生产成本,提升采油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 采油厂是从事油田原油生产的企业,同时也是最大的能耗、最大的碳排放大户,因此,推进采油厂的节能减碳工作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减少环境污染,是降低油田企业生产成本,提升采油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介绍了节能减碳的重要性,分析了采油厂在推进节能减碳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包括技术难度、投入成本、政策支持、人员意识和能力、利益相关方合作等,以及针对这些困难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厂 碳排放 节能减碳 对策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油田地面工程系统优化技术研究
4
作者 王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25年第1期061-064,共4页
注水开发依旧是我国东部高含水期老油田实现油气产能硬稳定的重要手段,加强油田地面工程系统运行效益至关重要。然而当前老油田地面工程系统普遍存在着注采结构性矛盾突出、整体运行质量不高以及新能源利用比例低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油田... 注水开发依旧是我国东部高含水期老油田实现油气产能硬稳定的重要手段,加强油田地面工程系统运行效益至关重要。然而当前老油田地面工程系统普遍存在着注采结构性矛盾突出、整体运行质量不高以及新能源利用比例低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油田开发效益。为此,文章以中国石化某重点油田为例,在详细阐述油田地面工程系统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按照区域统筹、功能简化、流程优化、标准设计的建设思路从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方面开展了针对性优化,并通过在采油厂的应用实践证实了优化升级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油田 地面工程系统 优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区蒸汽驱工艺技术现状及攻关方向 被引量:8
5
作者 邹斌 盖平原 +4 位作者 宋文芳 栾智勇 刘明 孟秋玉 杨琴琴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0-52,共3页
胜利油区稠油油藏主要采用蒸汽吞吐开发,蒸汽吞吐产量占热采产量的95.5%,但由于蒸汽吞吐采收率低,亟需研究蒸汽驱提高采收率技术。1992—2005年,胜利油区单56块、单2块、乐安草20块、乐安草南、孤东九区西等多个区块进行过蒸汽驱现场试... 胜利油区稠油油藏主要采用蒸汽吞吐开发,蒸汽吞吐产量占热采产量的95.5%,但由于蒸汽吞吐采收率低,亟需研究蒸汽驱提高采收率技术。1992—2005年,胜利油区单56块、单2块、乐安草20块、乐安草南、孤东九区西等多个区块进行过蒸汽驱现场试验,由于油藏条件复杂和前期配套技术不完善,导致蒸汽驱技术在胜利油区没有形成规模。截至2008年底,胜利油区蒸汽驱先导试验中已形成了注汽、汽窜调剖、动态监测等配套工艺,基本满足了常规稠油油藏蒸汽驱现场需要。为了在胜利油区推广蒸汽驱技术,满足各种稠油油藏对蒸汽驱配套工艺的要求,在现有技术基础上,提出了分层监测、水平井监测、超稠油油藏汽窜调剖中存在的不足,并作为下步攻关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驱 注汽工艺 动态堵调 监测工艺 单56块 胜利油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土壤储层在胜利油区沙四段的发现 被引量:3
6
作者 周自立 郝运轻 +1 位作者 滕建彬 曹在雷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共3页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并与国外成功的经验相对比,首次在胜利油区沾化凹陷义东301井沙四段上亚段发现存在钙质古土壤高产油层。古土壤的识别标志主要包括钙结团块、肺泡结构、根模孔及钙化蛹等。沾化凹陷在沙四段上亚段...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并与国外成功的经验相对比,首次在胜利油区沾化凹陷义东301井沙四段上亚段发现存在钙质古土壤高产油层。古土壤的识别标志主要包括钙结团块、肺泡结构、根模孔及钙化蛹等。沾化凹陷在沙四段上亚段沉积时期具备古土壤形成的气候条件和物质基础,古土壤储层的发现为进一步查明济阳坳陷在沙四段沉积末期存在沉积间断提供了重要依据。古土壤层还是优质储层,拓展了胜利油区储层勘探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结岩 古土壤储层 识别标志 沙四段 沾化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油厂硫化氢的安全防护与对策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宝胄 于建波 牛志刚 《安全、健康和环境》 2011年第3期8-10,共3页
介绍了油气井中硫化氢的来源、危害,并重点阐述了采油厂含硫化氢油井的分布情况和有关硫化氢的监测和安全防护措施。
关键词 采油厂 硫化氢 安全防护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油厂安全培训教育模式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西彦 李波 +1 位作者 陈新庆 陈莹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年第5期194-195,共2页
采油厂随着生产工艺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安全标准要求的不断提高,当前面对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从许多重大事故的调查结论中,可以看到造成事故发生的原因,诸如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安全标准不掌握、违章操作、安全培训不到位、未持证上岗... 采油厂随着生产工艺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安全标准要求的不断提高,当前面对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从许多重大事故的调查结论中,可以看到造成事故发生的原因,诸如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安全标准不掌握、违章操作、安全培训不到位、未持证上岗等,都可以从中找出安全教育培训的问题,可以说安全生产事故的背后必定存在安全教育培训问题。因此,在当前严峻的安全新形势下,采油厂建立实施了安全培训教育模式,从而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安全培训教育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厂 安全培训 教育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采油厂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
9
作者 白军伟 《内江科技》 2020年第3期12-13,96,共3页
面对油价持续低迷、成本压力上升的严峻形势,胜利油田实施了"1+2+2"绩效考核办法,鼓励采油厂深化改革创新,降低经营成本,提升竞争能力。胜利采油厂依托油田政策保障、员工思想支持和信息化技术的红利三个有利条件,按照"... 面对油价持续低迷、成本压力上升的严峻形势,胜利油田实施了"1+2+2"绩效考核办法,鼓励采油厂深化改革创新,降低经营成本,提升竞争能力。胜利采油厂依托油田政策保障、员工思想支持和信息化技术的红利三个有利条件,按照"全覆盖、差异化、清晰化"的原则,构建了一套覆盖全员的绩效考核体系,突出价值引领和效益导向,有效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保证了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厂 绩效考核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构型分析方法在胜坨油田辫状河储层表征中的应用
10
作者 崔文富 黄旭日 +2 位作者 唐静 张栋 陈永红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702-711,共10页
辫状河沉积砂体储层内部的复杂结构是控制砂体连通性的根本原因,它制约了碎屑沉积储层的剩余油开发。以往依靠井数据的砂体构型表征精度取决于井控程度,井间预测由于缺乏数据支持而存在不确定性。因此,砂体构型精细表征的关键在于使用... 辫状河沉积砂体储层内部的复杂结构是控制砂体连通性的根本原因,它制约了碎屑沉积储层的剩余油开发。以往依靠井数据的砂体构型表征精度取决于井控程度,井间预测由于缺乏数据支持而存在不确定性。因此,砂体构型精细表征的关键在于使用地震数据进行井间预测。研究表明,通过划分复合心滩坝砂体的单井构型相,结合地震正演分析确定地震可辨识构型模式,利用地震构型分析方法预测地震构型相和构型边界的平面分布特征,能够为井间预测提供客观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构型 复合心滩坝 单井构型相 地震构型相 构型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坨油田地层出砂情况分析及防砂对策探讨
11
作者 马涛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11期285-287,共3页
胜坨油田地层出砂问题长期影响油井的正常生产,进而制约油田开发效益的提高。主要概述了胜坨油田地层出砂的严重性和影响,分析了出砂的主要原因,包括地层压力低、砂岩储层疏松、生产压差大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防砂对策和防砂... 胜坨油田地层出砂问题长期影响油井的正常生产,进而制约油田开发效益的提高。主要概述了胜坨油田地层出砂的严重性和影响,分析了出砂的主要原因,包括地层压力低、砂岩储层疏松、生产压差大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防砂对策和防砂典型案例,如优化生产参数、采用防砂措施、加强井筒流体处理等。通过实施这些对策,可以有效降低胜坨油田地层出砂情况,提高油田开发效果和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坨油田 地层 出砂分析 防砂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耗水层带形成机制及流场调控增效模式——以陆相砂岩特高含水后期整装油田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束宁凯 刘丽杰 +3 位作者 姚秀田 黄迎松 赖枫鹏 崔文富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7-246,266,共11页
以胜利油区陆相砂岩油藏整装油田为代表,主力单元进入特高含水后期(含水率大于95%),局部区域出现极端耗水现象,水油比急剧上升,注入水利用率大幅下降,吨油操作成本成倍增加,经济效益变差,但油藏中还有60%左右剩余地质储量。注入水沿着... 以胜利油区陆相砂岩油藏整装油田为代表,主力单元进入特高含水后期(含水率大于95%),局部区域出现极端耗水现象,水油比急剧上升,注入水利用率大幅下降,吨油操作成本成倍增加,经济效益变差,但油藏中还有60%左右剩余地质储量。注入水沿着极端耗水层带窜流是制约陆相砂岩整装油田特高含水后期效益开发的关键问题。以提高特高含水老油田开发效益为目标,明晰了极端耗水层带形成机制及调控机理,建立了基于老井的变流线调控极端耗水层带扩波及方法,形成特高含水后期油藏精准描述及调控极端耗水层带扩波及的效益开发技术体系。通过应用流场调控技术,使传统认为含水率98%近废弃油藏开展示范应用,基于极端耗水层带流场调控经济寿命期延长10a以上,产油量大幅增加,含水率下降,吨油操作成本下降,实现了特高含水后期老油田低成本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油藏 特高含水后期 极端耗水层带 流场调控 增效模式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井有杆泵采油工艺优化分析
13
作者 崔敏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49-52,共4页
针对深井有杆泵采油工艺,首先,分析了深井有杆泵采油工艺的工作原理及其主要组成部分,然后评估了当前采油工艺的技术水平,识别了面临的主要挑战及现有技术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优化策略和方法,旨在为深井有杆泵采油工艺的... 针对深井有杆泵采油工艺,首先,分析了深井有杆泵采油工艺的工作原理及其主要组成部分,然后评估了当前采油工艺的技术水平,识别了面临的主要挑战及现有技术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优化策略和方法,旨在为深井有杆泵采油工艺的优化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以提高采油效率并降低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有杆泵 采油工艺 优化策略 流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上油田原油管道泄漏在线监测技术难点分析
14
作者 张赫男 杨昊天 +2 位作者 王洪浩 郎莹 刘兆起 《河南科技》 2024年第11期49-52,共4页
【目的】管道输送是陆上油田原油输送的主要方式,由于管道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泄漏,所以及时发现泄漏情况对及时处置、避免产生安全环保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国内外在管道泄漏在线监测技术方面已有大量研究,但在实际应... 【目的】管道输送是陆上油田原油输送的主要方式,由于管道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泄漏,所以及时发现泄漏情况对及时处置、避免产生安全环保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国内外在管道泄漏在线监测技术方面已有大量研究,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本研究旨在对监测技术难点进行归纳分析。【方法】本研究首先从原理和现场应用效果两个方面,总结陆上油田原油管道泄漏在线监测技术现状,然后针对各类常用技术,对应用中存在的5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结果】找出了制约管道泄漏监测准确性的根本原因,并提出解决建议。【结论】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管道泄漏在线监测技术的实际应用问题,为下一步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上油田 原油管道 泄漏监测 技术难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坨油田不同含水期层间干扰规律 被引量:34
15
作者 于会利 汪卫国 +1 位作者 荣娜 范玉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1-73,共3页
胜坨油田为整装多层砂岩油藏,储层层间非均质性严重,在油田开发的过程中,多层合采势必造成层间干扰,影响潜力层的发挥。利用各种生产资料、取心检查井、测井解释资料及精细油藏研究成果对不同开发阶段的干扰形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开... 胜坨油田为整装多层砂岩油藏,储层层间非均质性严重,在油田开发的过程中,多层合采势必造成层间干扰,影响潜力层的发挥。利用各种生产资料、取心检查井、测井解释资料及精细油藏研究成果对不同开发阶段的干扰形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开发初期主要是稀油高渗透层干扰稠油中低渗透层;中含水期主要是高压高含水层干扰中低压含水层;高含水期初期主要是高压特高含水、高含水层干扰低压高含水、中低含水层,特高含水期层间干扰转变为特高含水韵律层干扰高含水及中低含水韵律层。该研究对胜坨油田及同类油田的调整和挖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干扰 不同含水时期 多层合采 卡堵 胜坨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开发阶段储层平面非均质性变化特征:以胜坨油田二区东营组三段为例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杨少春 王瑞丽 +1 位作者 王改云 高树新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3-499,共7页
以胜坨油田二区东营组三段(以下简称东三段)为例,提出以非均质综合指数为表征参数,以其平面等值图为依据,研究目的层不同开发时期储层的平面非均质性。分析了开发初期、开发中期和开发后期的非均质特征,得到了不同时期非均质性的变化规... 以胜坨油田二区东营组三段(以下简称东三段)为例,提出以非均质综合指数为表征参数,以其平面等值图为依据,研究目的层不同开发时期储层的平面非均质性。分析了开发初期、开发中期和开发后期的非均质特征,得到了不同时期非均质性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储层平面非均质性与剩余油分布的关系。研究表明,东三段储层的平面非均质程度随注水开发而变化;开发初期以中等—较强非均质性为主,开发中期非均质性增强,开发后期以较强非均质性为主;中部非均质性相对较强,西北部相对较弱;沉积微相主体部位的非均质性变弱,侧缘部位的非均质性变强;平面非均质性增强的趋势仍将持续下去。约75%的剩余油分布在较强非均质性的储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坨油田 东营组三段 非均质综合指数 开发时期 平面非均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力反馈泵无油管采油工艺杆柱力学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冯国强 韩岐清 +2 位作者 滕国权 李少甫 冯国勇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0-164,共5页
针对常规无油管有杆泵采油存在的杆柱下行困难,造成杆柱受压弯曲、偏磨等问题,通过分析液力反馈泵无油管采油抽油杆柱在抽油机上、下冲程中的受力状况,建立了液力反馈泵杆柱力学分析模型。基于该模型,结合油井生产系统优化设计技术,分... 针对常规无油管有杆泵采油存在的杆柱下行困难,造成杆柱受压弯曲、偏磨等问题,通过分析液力反馈泵无油管采油抽油杆柱在抽油机上、下冲程中的受力状况,建立了液力反馈泵杆柱力学分析模型。基于该模型,结合油井生产系统优化设计技术,分析了液力反馈泵无油管采油生产系统运行中冲程、泵径、原油黏度等主要因素对悬点载荷的影响,得出了该工艺抽汲参数选择的一般规律。通过实例计算与常规抽油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液力反馈泵在杆柱受力、抽油机的扭矩功率以及杆柱疲劳强度等方面均可有效改善油井工况指标,从而提高了无油管采油工艺的适用性,改善了油田开发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工艺 无油管 液力反馈 力学分析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分流河道储层内部结构表征——以胜坨油田沙二段8~1层为例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国栋 严科 宁士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8-31,112-113,共4页
储层内部结构表征是特高含水期老油田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的基础和关键。以胜坨油田沙二段81层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为例,利用密井网条件下的储层构型分析方法,系统揭示了水下分流河道储层内部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水... 储层内部结构表征是特高含水期老油田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的基础和关键。以胜坨油田沙二段81层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为例,利用密井网条件下的储层构型分析方法,系统揭示了水下分流河道储层内部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水下分流河道储层中的沉积界面可分为5个等级:五级界面是限定水下分流河道复合砂体的界面,为分布稳定的泥岩,呈近水平产状;四级界面是复合砂体内部单一河道间的沉积界面,为泥质薄夹层或岩性突变面,在相同单一河道中以近水平产状连续分布,在不同单一河道间分布不连续;三级界面是单一河道内部增生体的界面,界面上下岩相一致,分布范围局限在单一河道砂体内部,也为近水平产状;二级和一级界面分别为岩心规模的层系组或交错层系界面。水下分流河道复合砂体由单一河道垂向叠置和侧向拼合而成,综合利用分流间湾、河道边缘、砂体顶面高程差异、砂体规模差异等特征可识别出单一河道的侧向边界,单一河道的同期不同体现象是水下分流河道最重要的储层内部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分流河道 沉积界面结构单元 单一河道 胜坨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岸水下扇沉积特征及储层非均质性研究——以胜坨油田坨123断块沙四段为例 被引量:15
19
作者 高建刚 赵红兵 严科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37,41,共5页
利用岩心观察、测井相分析、测井解释与评价、图像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了胜坨油田坨123断块古近系沙四段近岸水下扇的沉积特征及储层非均质性。结果表明,坨123断块近岸水下扇岩性以砾状砂岩为主,兼具重力流和牵引流沉积特征,可细分为扇... 利用岩心观察、测井相分析、测井解释与评价、图像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了胜坨油田坨123断块古近系沙四段近岸水下扇的沉积特征及储层非均质性。结果表明,坨123断块近岸水下扇岩性以砾状砂岩为主,兼具重力流和牵引流沉积特征,可细分为扇中主体、扇中侧缘、扇中前缘、扇端、湖相泥和滑塌浊积砂6种微相类型。研究区储层非均质性较强,扇中主体和扇中前缘具有不同的层内非均质特征,分别以韵律性不明显、渗透率差异大为主要特征;层间及平面非均质性主要受沉积微相控制,扇中前缘储层的物性、含油性要好于扇中主体储层;不同沉积相带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存在差异,扇中前缘主要发育中孔中喉和细孔中喉型孔隙结构,扇中主体主要发育细孔细喉型孔隙结构,扇体边缘主要发育微孔型孔隙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水下扇 沉积特征 沉积微相 非均质性 胜坨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污水处理中絮凝剂除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海晶 孙双立 +3 位作者 潘卫东 张守献 侯静莉 解莉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05年第5期361-362,共2页
对油田污水处理中絮凝剂的除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絮凝剂在净化水的同时,能将50%以上的硫酸盐还原菌随悬浮物、原油等各种杂质一同絮凝除去。加入0.2mg/L的聚丙烯酰胺作为有机助剂能提高絮凝剂的除菌性能,并节约水处理成本。在絮... 对油田污水处理中絮凝剂的除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絮凝剂在净化水的同时,能将50%以上的硫酸盐还原菌随悬浮物、原油等各种杂质一同絮凝除去。加入0.2mg/L的聚丙烯酰胺作为有机助剂能提高絮凝剂的除菌性能,并节约水处理成本。在絮凝后的污水中投加少量的杀菌剂,就可达到控制细菌数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污水处理 絮凝剂 硫酸盐还原菌 絮凝除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