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页岩水力压裂物理模拟实验及声发射特征研究
1
作者 王小琼 宋嘉欣 +6 位作者 刘卫华 何吉祥 徐政语 张作冬 葛洪魁 邹雨时 王洋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9-243,共15页
本文开展了页岩真三轴水力压裂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基于声发射定位和声发射特征参数,研究了页岩水力压裂裂缝扩展过程,结果表明:(1)根据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AE)特征,页岩水力压裂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始阶段、主破裂阶段以及体... 本文开展了页岩真三轴水力压裂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基于声发射定位和声发射特征参数,研究了页岩水力压裂裂缝扩展过程,结果表明:(1)根据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AE)特征,页岩水力压裂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始阶段、主破裂阶段以及体积破裂阶段.(2)初始阶段,压力处于上升期,声发射数量较少,b值较大,主要是混合型裂缝,声发射频率较低,表明在岩石内部形成均匀的微小裂隙,并初步形成优势方位的主裂缝.(3)主破裂阶段,随着压力的上升,直至达到储层破裂压力,声发射率急剧增加,产生了大量的高能量声发射事件,b值降低,声发射频率较高,在井筒附近形成了拉伸型的主裂缝.(4)体积破裂阶段,压力虽然大幅降低,但岩心内部依然产生了大量的微破裂,裂缝主要沿主裂缝呈弥散式扩展并形成复杂的体积裂缝网络,这一阶段声发射b值较大,声发射数目较多,主要为剪切型裂缝.(5)实验室中的水力压裂裂缝扩展特征,与现场水力压裂微震监测结果一致,现场水力压裂后在闷井阶段也会产生大量的微震事件.本文研究的结果对于现场水力压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物模实验 声发射 主破裂 体积破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五省区陆相中小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徐政语 姚根顺 +5 位作者 张喜满 马庆林 黄羚 程刚 廖飞燕 王鹏万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8-166,172,共10页
中国南方5省区(琼、粤、滇、黔、桂)共发育晚白垩世—新生代陆相中小盆地63个,依据成盆背景可划分为6大盆地带、2种成盆环境,结合沉积充填过程归纳为4种沉积充填模式。东、中部盆地烃源岩发育时代早(以古近系为主)、厚度大(400~1000 m... 中国南方5省区(琼、粤、滇、黔、桂)共发育晚白垩世—新生代陆相中小盆地63个,依据成盆背景可划分为6大盆地带、2种成盆环境,结合沉积充填过程归纳为4种沉积充填模式。东、中部盆地烃源岩发育时代早(以古近系为主)、厚度大(400~1000 m、100~900 m)、以湖相泥岩为主;西部复合与叠合盆地烃源岩发育时代晚(以新近系为主)、厚度偏薄(125~700 m)、以碳质泥岩及煤层为主;有机质丰度总体较高,但类型复杂,表现为"东好西差";烃源岩热演化程度总体呈现"东高西低"格局,东、中部盆地有机质处于未熟—低熟阶段,勘探应以未熟生物气—低熟油为主;西部处于未熟阶段,勘探应以未熟生物气为主。5省区盆地因沉积岩体系发育,砂岩储层物性总体较好,一般具有中—高孔、中—高渗的特征;同时,由于多数盆地在萎缩阶段充填有区域性展布的浅湖—湖沼相泥质岩,区域盖层相对发育,盆地储盖条件总体较好。据已有资料统计分析,5省区陆相中小盆地油气藏类型总体可归纳为构造、岩性、地层与复合4大类型。其中,东部盆地以构造类油气藏为主,西部盆地以岩性油气藏为主,中部盆地以复合型油气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地质特征 油气藏类型 陆相中小盆地 中国南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海相残留盆地勘探风险分析与选区评价 被引量:9
3
作者 徐政语 姚根顺 +3 位作者 黄羚 董雍 王鹏万 俞广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16,23,共9页
中国南方发育有下海上陆的多旋回生储盖组合,总体形成了震旦系—下古生界及中—上古生界2套大的海相成藏组合;平面上形成以江绍—十万大山断裂为界的南、北两大成藏区,其中北区发育2套组合,南区发育中—上古生界1套组合。平面上古油藏... 中国南方发育有下海上陆的多旋回生储盖组合,总体形成了震旦系—下古生界及中—上古生界2套大的海相成藏组合;平面上形成以江绍—十万大山断裂为界的南、北两大成藏区,其中北区发育2套组合,南区发育中—上古生界1套组合。平面上古油藏与油气显示分布受古隆起控制,油气成藏经历了加里东—海西期生油、印支期裂解成气、燕山—喜马拉雅期调整与改造3期以上事件。现今保存的海相油气藏具有明显的残留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南方海相普遍存在勘探程度低、技术尚不成熟、油气成藏规律认识局限等方面的风险,其中常规油气勘探风险相对较高,海陆叠合盆地勘探风险相对较低,非常规页岩气勘探风险最低,并由此对南方海相进行了评价与有利区带优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风险分析 选区评价 海相残留盆地 中国南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地区分频成像解释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常少英 苏丕波 +1 位作者 马红霞 熊冉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B12期66-68,88,共4页
分频解释技术通过在频率域内对三维地震数据进行全频段扫描、成像,改善和提高了地震资料对地质异常体的分辨能力,使地震资料解释人员能够在频率域内开展储层研究工作,已成为现阶段地球物理勘探的一项重要技术。该技术在薄层的识别、薄... 分频解释技术通过在频率域内对三维地震数据进行全频段扫描、成像,改善和提高了地震资料对地质异常体的分辨能力,使地震资料解释人员能够在频率域内开展储层研究工作,已成为现阶段地球物理勘探的一项重要技术。该技术在薄层的识别、薄层储层厚度的计算、展现储层内部非均质性变化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文中就分频成像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实际工作中对其特点的研究应用展开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频成像 调谐理论 薄层时间厚度 储层预测 油气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前陆冲断带盐构造区平衡剖面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余一欣 王鹏万 《海相油气地质》 2009年第1期57-60,共4页
通过计算库车前陆冲断带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组含盐层系初始沉积厚度.并以此作为地质约束条件,采用分层复原法对该区地质剖面进行平衡复原。复原结果表明,库车前陆冲断带南北向总缩短量为18~31km,缩短率为16%-34%。其中新生代变形... 通过计算库车前陆冲断带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组含盐层系初始沉积厚度.并以此作为地质约束条件,采用分层复原法对该区地质剖面进行平衡复原。复原结果表明,库车前陆冲断带南北向总缩短量为18~31km,缩短率为16%-34%。其中新生代变形强度最大,缩短率接近15%。新生代最强烈的构造变形又是发生在库车组开始沉积后的喜马拉雅运动晚期,该时期缩短量已超过新生代缩短量的80%,缩短速率达到2.43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前陆冲断带 盐构造 平衡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胡冰 陈见伟 +2 位作者 王兆旗 张金陵 丁梁波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F07期45-48,共4页
因山地地表复杂,地震采集难度大,原始资料品质差,地震成像的质量严重制约了山地地区的勘探。山地地表的特点包括:①地表起伏较大,山体陡峭,沟壑纵横;②表层地质结构复杂,横向变化快。资料采集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①信噪比低,... 因山地地表复杂,地震采集难度大,原始资料品质差,地震成像的质量严重制约了山地地区的勘探。山地地表的特点包括:①地表起伏较大,山体陡峭,沟壑纵横;②表层地质结构复杂,横向变化快。资料采集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①信噪比低,干扰波发育;②低降速带横向变化快,静校正问题严重,这都给地震成像带来了较大的困难。文中以广西桂中山地地震资料为例,针对低信噪比和静校正这两大关键问题,首先采取叠前多域迭代去噪的思路,其次采用适合该地区的层析反演静校正,消除长波长静校正的影响,最后采用多种剩余静校正的组合方法和速度分析相结合的思路.来不断提高速度分析的精度。并逐步消除静校正的影响。实际资料处理效果表明,该方法是合理、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地震 低信噪比 叠前多域迭代去噪 层析反演静校正 剩余静校正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天然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48
7
作者 周进高 辛勇光 +5 位作者 谷明峰 张建勇 郝毅 李国军 倪超 吕玉珍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6-19,共4页
2008年以来,在四川盆地LG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顶部风化壳取得勘探突破,揭开了雷四段岩性气藏的勘探序幕。为寻找近期雷口坡组天然气勘探的方向,对该区雷口坡组各层段残余地层分布特征、岩相古地理的恢复、储层类型和分布以及气藏解剖... 2008年以来,在四川盆地LG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顶部风化壳取得勘探突破,揭开了雷四段岩性气藏的勘探序幕。为寻找近期雷口坡组天然气勘探的方向,对该区雷口坡组各层段残余地层分布特征、岩相古地理的恢复、储层类型和分布以及气藏解剖等进行了综合分析。通过井震结合的层序格架下的沉积储层、成藏等综合分析,认为:①该区雷口坡组残余地层厚度一般为600~1200 m,川西凹陷保存较全,华蓥山断裂以东地区剥蚀强烈,沿泸州—开江古隆起整个雷口坡组已被剥蚀殆尽;②雷口坡期四川盆地为障壁蒸发澙湖沉积,由雷一—雷四期,膏盐湖中心从川中南充地区,逐渐扩大至简阳,最后迁移至盐亭—蒲西地区,围绕膏盐湖分布白云岩坪及颗粒滩;③发育风化壳岩溶型白云岩和颗粒白云岩2类储层,前者分布在大川中地区,后者分布于川中磨溪—广安地区及龙门山前缘带;④存在构造气藏和岩性气藏2种气藏类型;⑤雷口坡组顶部风化壳和雷一、雷三段颗粒滩是有利勘探领域,大川中地区(包括LG和九龙山地区)是风化壳勘探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中三叠世 勘探方向 风化壳 储集层特征 岩相古地理 气藏类型 颗粒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地质模式 被引量:11
8
作者 苏丕波 沙志彬 +2 位作者 常少英 梁金强 付少英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2-168,共7页
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是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为明确该区水合物的成藏地质特征,针对两种不同地质构造单元(调查A区与B区)水合物的赋存特征,分别选取典型地震剖面,结合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及岩石物性... 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是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为明确该区水合物的成藏地质特征,针对两种不同地质构造单元(调查A区与B区)水合物的赋存特征,分别选取典型地震剖面,结合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及岩石物性、地热和地球化学等参数分析,应用盆地模拟技术,研究了该区水合物的成藏地质模式。结果表明:①调查A区中深部断裂发育,气源岩热演化程度较低,热解气源有限,而浅部生物气气源条件充足,浅部先期形成的生物气与深部通过断裂垂向运移上来的热解气混合在一起,由盆地中心向盆地边缘侧向运聚至水合物稳定域,形成以生物气为主的混合气源水合物藏;②调查B区新生代厚度较薄,沉积物有限,所生成的生物气不足以聚集成藏,水合物藏主要为来自邻近凹陷区的深部热解气通过断裂运聚至水合物稳定域内成藏;③相对而言,调查A区气源更为充足,稳定域厚度更大,运移通道更好,是未来水合物勘探更为有利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东部海域 天然气水合物 成藏模式 盆地模拟 BSR 气源 生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岗地区飞仙关组鲕粒滩微相的地震—地质综合预测 被引量:1
9
作者 吕学菊 寿建峰 +5 位作者 徐美茹 杨雨 周进高 李昌 刘江丽 潘立银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1-23,104-105,共3页
随着四川盆地龙岗地区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精细预测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粒滩优质储层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应用地质—地震综合预测技术开展了该区沉积微相的研究:①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地震相分析等手段,将飞仙关组鲕粒滩细分... 随着四川盆地龙岗地区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精细预测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粒滩优质储层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应用地质—地震综合预测技术开展了该区沉积微相的研究:①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地震相分析等手段,将飞仙关组鲕粒滩细分为白云化鲕粒滩、弱白云化鲕粒滩和石灰岩鲕粒滩3种类型;②利用合成记录进行地震—地质综合标定,发现鲕粒滩储层具有"低频、低速、低波阻抗、强振幅、低连续性"的反射异常特征;③采用叠后振幅属性提取、叠后波阻抗反演、地震相识别等多种地震属性分析技术,进行了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预测。综合解释结果认为,鲕粒滩体主要分布于台缘带,平面上不规则;白云化鲕粒滩的规模较大,在多种地震属性信息上均有强烈响应,是优质储层发育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龙岗地区 地质—地震综合预测 沉积微相 早三叠世 构造解释 叠后偏移 地震相 鲕粒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图谱引导的沉积相智能地震识别技术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存 孟贺 +2 位作者 叶月明 曹晓初 雍学善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50,共13页
传统的沉积相识别方法依赖地质专家的先验知识,利用地震和测井数据,借助计算机的存储和计算能力定性分析沉积环境。地震相的识别以地震数据为基础,因需大量的人工解释,准确率和效率均不甚理想。如何从地震数据中表征沉积微相的地质特征... 传统的沉积相识别方法依赖地质专家的先验知识,利用地震和测井数据,借助计算机的存储和计算能力定性分析沉积环境。地震相的识别以地震数据为基础,因需大量的人工解释,准确率和效率均不甚理想。如何从地震数据中表征沉积微相的地质特征,实现沉积微相的三维空间刻画仍有待研究。近年来,知识图谱(KG)在地学领域中引起广泛关注,通过构建KG进行约束也可改进传统沉积相识别方法,但是KG、深度学习(DL)与沉积相地震技术识别需进一步融合,研发基于KG约束的沉积微相精细识别技术是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为此,将地质先验知识引入KG,构建了地下复杂沉积模式的计算机高层语义认知系统,利用KG对地质先验知识的计算机表征,作为约束条件和质控手段引导沉积微相的识别与建模,形成了KG引导的沉积微相智能识别技术。利用所提方法将地质先验知识数字化之后,刻画了四川盆地川中地区灯影组碳酸盐岩微生物丘滩体以及多期次前积体沉积相微相的空间分布,预测结果与目标工区的特定地质情况契合。所提方法适用于深层岩性圈闭预测和井位论证,为储层预测提供了有效依据,具有较好的工业化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图谱(KG) 深度学习 沉积相 地震相 标签 智能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乌尔禾油田三叠系百口泉组储层敏感性评价 被引量:34
11
作者 宫清顺 寿建峰 +3 位作者 姜忠朋 黄革萍 王艳清 倪国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7-314,共8页
针对准噶尔盆地乌尔禾油田三叠系百口泉组低孔低渗的冲积扇储层,储层天然能量较差,未经储层改造难以获得工业油流的问题,采用水基压裂液改造后试油未能获得成功,而在W36井采用油基压裂液压裂后试油获得成功。依据储层分析技术和实验分... 针对准噶尔盆地乌尔禾油田三叠系百口泉组低孔低渗的冲积扇储层,储层天然能量较差,未经储层改造难以获得工业油流的问题,采用水基压裂液改造后试油未能获得成功,而在W36井采用油基压裂液压裂后试油获得成功。依据储层分析技术和实验分析技术,参照碎屑岩储层评价标准,分析大量岩心流动实验测试数据,针对百口泉组冲积扇砂砾岩储层敏感性深入研究,指出分析储层敏感性和改善压裂工艺将对油层保护及开发起到关键作用。通过研究发现,伊/蒙混层和高岭石等粘土矿物含量高是造成储层具有较强敏感性的主要原因;百口泉组储层水敏感性、盐敏感性和体积流量敏感性中等偏强,速度敏感性较弱。通过研究结果和生产试验,建议采取脱水油基压裂液、压裂液盐度控制在6 000 mg/L以上、控制流速和体积流量等措施,有效地降低不同敏感性造成的储层伤害,提高油气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性 冲积扇 储层 百口泉组 乌尔禾油田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陆块下古生界页岩发育特征与沉积模式 被引量:46
12
作者 徐政语 蒋恕 +5 位作者 熊绍云 梁兴 王高成 郭燕玲 何勇 饶大骞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35,共15页
为了深入探讨扬子陆块下古生界页岩发育与分布特征、建立沉积模式,系统收集与整理了扬子陆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与上奥陶统—下志留统五峰—龙马溪组两套富有机质页岩大量数据,选取贵州省三都县渣拉沟及四川省筠连县昭104井两个典型剖面... 为了深入探讨扬子陆块下古生界页岩发育与分布特征、建立沉积模式,系统收集与整理了扬子陆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与上奥陶统—下志留统五峰—龙马溪组两套富有机质页岩大量数据,选取贵州省三都县渣拉沟及四川省筠连县昭104井两个典型剖面与井岩芯进行了系统观察与采样,对扬子陆块范围内两套富有机质页岩岩性与沉积相发育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早古生代以来,扬子陆块受被动大陆边缘扩张与陆缘造山挠曲坳陷两类成盆环境影响[1-2],牛蹄塘组页岩沉积于被动大陆边缘扩张环境,缘于上升洋流与缺氧事件复合沉积模式,富有机质页岩以扬子陆块东南缘深水陆棚—斜坡相区最为发育、厚度最大、有机碳含量最高;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沉积于加里东期周缘前陆造山环境,缘于浅水陆棚—闭塞滞留海湾沉积模式,富有机质页岩以中上扬子陆块东南缘深水陆棚区最为发育、厚度最大、有机碳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模式 发育特征 富有机质页岩 下古生界 扬子陆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陆块下古生界页岩气保存条件分析 被引量:21
13
作者 徐政语 姚根顺 +6 位作者 梁兴 熊绍云 何勇 张介辉 王高成 廖勇 石元会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7-417,共11页
早古生代扬子陆块主要发育有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与上奥陶—下志留统五峰—龙马溪组2套富有机质页岩。受多期造山与多期成盆事件影响,2套页岩在经历广西、印支、燕山与喜马拉雅4期造山事件改造后,上扬子区及中扬子西部改造相对较弱、变... 早古生代扬子陆块主要发育有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与上奥陶—下志留统五峰—龙马溪组2套富有机质页岩。受多期造山与多期成盆事件影响,2套页岩在经历广西、印支、燕山与喜马拉雅4期造山事件改造后,上扬子区及中扬子西部改造相对较弱、变形叠加期次最少(2~3期),页岩气保存条件最好、页岩气含量最高、最有资源前景;中扬子东部及下扬子区西部改造强度与变形叠加期次其次(3~4期),页岩气保存条件相对较差、页岩气含量相对较高、资源前景较好;下扬子区东部及扬子陆块周缘山前改造最强、变形叠加期次最多(4期),页岩气保存条件最差、页岩气含量较低、资源前景有限;陆块内部总体以残留复向斜区页岩气保存条件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区评价 保存条件 富有机质页岩 页岩气 下古生界 扬子陆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中坳陷上古生界页岩气资源潜力分析 被引量:23
14
作者 黄羚 徐政语 +1 位作者 王鹏万 熊绍云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97-506,共10页
桂中坳陷经历了原特提斯早期裂陷成盆、晚期褶皱造山,古特提斯阶段再度裂陷成盆与新特提斯阶段造山改造3个盆地世代的构造演化过程。自早泥盆世开始的大规模海侵作用,使得本区堆积了从台沟相到斜坡相沉积的深色泥页岩、到滨海沼泽相的... 桂中坳陷经历了原特提斯早期裂陷成盆、晚期褶皱造山,古特提斯阶段再度裂陷成盆与新特提斯阶段造山改造3个盆地世代的构造演化过程。自早泥盆世开始的大规模海侵作用,使得本区堆积了从台沟相到斜坡相沉积的深色泥页岩、到滨海沼泽相的含煤建造,主要分布下泥盆统塘丁组、中泥盆统罗富组和下石炭统岩关组3套黑色泥页岩。研究表明,本区上古生界海相页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处于高-过成熟演化阶段,具有页岩气形成与富集的有利地质条件,是南方页岩气探采值得关注的重点区域。目前已在该坳陷上古生界页岩中发现了较多气显示,具有与美国东部典型页岩气盆地(阿巴拉契亚、福特沃斯、密执安等盆地)相似的地质条件;经采用类比法预测初步估算,全坳陷上古生界页岩气资源量约为12.34×1012m3,表明该区具有巨大的页岩气资源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中坳陷 海相 页岩气 类比 资源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理庄地区沙二段储层成岩作用对孔隙演化的影响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李维岭 姜在兴 +3 位作者 倪新锋 张建国 吴秀颀 赖锦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2-57,共6页
东营凹陷博兴洼陷正理庄地区沙二段是正理庄油田重要的砂岩储层发育段,储层垂向上变化复杂,对其演化规律认识尚不明确。对研究区岩心、薄片、镜质组反射率、粒度等资料进行半定量分析,明确了储层成岩作用对孔隙演化的控制作用。研究结... 东营凹陷博兴洼陷正理庄地区沙二段是正理庄油田重要的砂岩储层发育段,储层垂向上变化复杂,对其演化规律认识尚不明确。对研究区岩心、薄片、镜质组反射率、粒度等资料进行半定量分析,明确了储层成岩作用对孔隙演化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沙二段储层的储集空间主要以原生粒间孔和粒内溶孔为主;孔隙演化主要受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的影响;其中,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孔隙的破坏作用较大,因压实作用减小的原生孔隙平均为19.8%,因胶结作用减少的原生孔隙平均为14.1%,压实作用对孔隙的破坏作用强于胶结作用,且压实作用在整个孔隙演化中占主导地位;溶蚀作用是改善储层孔隙的重要成岩作用,主要集中在中成岩A期,最终因溶蚀作用增加的孔隙度为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二段储层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半定量分析 正理庄地区 博兴洼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塘湖盆地侏罗系油藏中溶蚀对异常低压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君峰 贾承造 +3 位作者 许浩 汤达祯 杨芳 刘艳红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3-37,共5页
应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储层物性和黏土矿物X衍射等资料,研究了三塘湖盆地侏罗系储集层的岩石学特征,发现中下侏罗统低压油藏中长石大量被溶蚀,高岭石非常发育,占全岩的3%~16%,平均为9.6%。研究表明,长石溶蚀过程中,伴随着高岭石... 应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储层物性和黏土矿物X衍射等资料,研究了三塘湖盆地侏罗系储集层的岩石学特征,发现中下侏罗统低压油藏中长石大量被溶蚀,高岭石非常发育,占全岩的3%~16%,平均为9.6%。研究表明,长石溶蚀过程中,伴随着高岭石的形成,地层水被消耗,孔隙中流体含量降低,储层孔隙体积增加了约1%,孔隙流体压力平均降低了2MPa,说明长石溶蚀作用是中下侏罗统油藏压力降低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塘湖盆地 侏罗系 异常低压 高岭石 成岩作用 溶蚀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东南部构造特征及控油作用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徐政语 俞广 +4 位作者 吴炜强 马庆林 黄羚 熊绍云 程刚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4-152,159,共10页
北部湾盆地发育有与华南陆缘陆相中小盆地相同的基底,大体经历了古新世—始新世断陷、渐新世断拗过渡及中新世以来区域沉降3大演化阶段。受神狐、珠琼、南海以及东沙4次成盆事件影响,盆地东南部福山及迈陈两凹陷发育了4期断裂,形成了NE... 北部湾盆地发育有与华南陆缘陆相中小盆地相同的基底,大体经历了古新世—始新世断陷、渐新世断拗过渡及中新世以来区域沉降3大演化阶段。受神狐、珠琼、南海以及东沙4次成盆事件影响,盆地东南部福山及迈陈两凹陷发育了4期断裂,形成了NE、NEE与NW共3组优势走向断裂体系,构成了上、下2套构造层;凹陷中断层组合为花状、叠花状、花瓣状、花丛状4种形态,构成了基底掀斜走滑、基底伸展多米诺与盖层伸展拆离、盖层滑动牵引等4种样式;福山凹陷演化表现出有明显的非对称拉伸过程,中部发育有NE向构造转换带。盆地东南部发育的第Ⅳ期近EW向断裂体系是两凹陷今控藏控油的主要断裂体系,由此优选福山凹陷中部鼻状构造带及东南陡坡断阶带作为盆地东南部最有利的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油作用 构造特征 盆地演化 迈陈凹陷 福山凹陷 北部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罗场向斜黄金坝建产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藏特征 被引量:22
18
作者 徐政语 梁兴 +5 位作者 王希友 王高成 张介辉 熊绍云 鲁慧丽 徐鹤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2-143,共12页
罗场向斜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主要目的层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在历经印支、燕山、喜马拉雅等多期造山事件改造后,页岩变形相对较弱、埋藏适中,页岩气形成与保存条件良好,成为上扬子页岩气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岩性、电性、矿物组成、... 罗场向斜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主要目的层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在历经印支、燕山、喜马拉雅等多期造山事件改造后,页岩变形相对较弱、埋藏适中,页岩气形成与保存条件良好,成为上扬子页岩气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岩性、电性、矿物组成、有机质赋存及含气性特征分析,本套页岩地层可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3个岩性段、3种沉积相及4种沉积亚相与多种沉积微相;总体以深水陆棚相沉积期发育的富有机质页岩段(Ⅰ层)含气性最好,并可细分为Ⅰ_1,Ⅰ_2,Ⅰ_3,Ⅰ_4,Ⅰ_5 5个小层。综合向斜内黄金坝建产区页岩物性与压力系数特征分析,昭通示范区页岩气主要赋存于现今残留的深水陆棚相复向斜内,气藏以观音桥段灰岩分隔为龙马溪组底部与五峰组两套,结合压后评估与单井试采成果,评价认为建产区以龙马溪组底部Ⅰ_3与Ⅰ_4小层压后改造与采气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五峰组 龙马溪组 罗场向斜 黄金坝建产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充填方解石的阴极发光特征及对成岩环境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13
19
作者 韦东晓 沈安江 +2 位作者 王莹 乔占峰 朱永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4-58,共5页
对碳酸盐矿物和结构组分进行阴极发光分析可以直观、快捷地研究碳酸盐岩储层的成岩环境和成因。基于塔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充填方解石阴极发光特征分析,结合Mn2+和Fe2+含量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深入研究其对成岩环境的指示作用。... 对碳酸盐矿物和结构组分进行阴极发光分析可以直观、快捷地研究碳酸盐岩储层的成岩环境和成因。基于塔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充填方解石阴极发光特征分析,结合Mn2+和Fe2+含量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深入研究其对成岩环境的指示作用。结果表明:Mn2+和Fe2+含量及发光特征可大致反映成岩环境的氧化还原条件,明亮发光(Mn2+含量高)表明成岩环境为还原条件,也可能是与不发光胶结作用相关的氧化水停滞有关;昏暗—不发光表明成岩环境为氧化条件,是Mn2+趋向于被氧化为高价态而不易置换Ca2+进入晶格所致;不同产状的缝洞充填方解石发光性、Mn2+和Fe2+含量及两者比值各异,指示不同的成岩环境及充填期次,反映研究区缝洞形成及充填的复杂性和多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极发光 缝洞充填方解石 成岩环境 奥陶系 塔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台缘类型及其储层发育程度的差异性 被引量:11
20
作者 郑兴平 潘文庆 +1 位作者 常少英 沈安江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1年第5期1-4,共4页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多个层段发育碳酸盐岩台地边缘高能沉积相带,但其台缘礁滩体储层性能差异显著。统计表明,进积-加积型镶边台缘在薄片面孔率、岩样孔隙度及录井异常方面总体超过退积-缓坡型台缘带。前缘斜坡角度与台缘带储地比之间存在...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多个层段发育碳酸盐岩台地边缘高能沉积相带,但其台缘礁滩体储层性能差异显著。统计表明,进积-加积型镶边台缘在薄片面孔率、岩样孔隙度及录井异常方面总体超过退积-缓坡型台缘带。前缘斜坡角度与台缘带储地比之间存在良好的正相关性。斜坡角度大、建隆高的进积-加积型台缘带礁滩体在准同生期遭受较强的暴露和大气淡水淋滤,且早期存在的孔隙也有利于后期叠加埋藏溶蚀作用,因而储层厚度较大,储集条件较好;而斜坡角度小的缓坡台缘带需要裂缝、热液和白云石化作用等额外因素才能形成有效储集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缘 储层 礁滩 斜坡 角度 储地比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