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页岩气地质评价实验测试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
作者 丁安徐 李小越 +2 位作者 蔡潇 陈磊 吴艳艳 《天然气与石油》 2014年第2期43-48,3,共6页
页岩气地质评价中的总有机碳、热成熟度及有机质类型、含气量、孔隙度、矿物组成及裂缝发育程度等诸多参数需要通过实验测试来获取,而常规油气的实验测试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于页岩气。调查了页岩气地质评价实验测试技术现状,将其划分为含... 页岩气地质评价中的总有机碳、热成熟度及有机质类型、含气量、孔隙度、矿物组成及裂缝发育程度等诸多参数需要通过实验测试来获取,而常规油气的实验测试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于页岩气。调查了页岩气地质评价实验测试技术现状,将其划分为含气性分析、地球化学分析、岩石物性分析、岩石学分析、岩石力学分析等五大类,论述了页岩气实验测试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参考测试标准。研究表明,页岩气实验测试技术将向微观发展,从纳米级甚至原子级来研究泥页岩中的孔隙结构及流体赋存状态。但中国页岩气实验目前尚处于探索研究阶段,因此亟需建立适合中国地质条件的页岩气实验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地质评价 实验技术 测试标准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下扬子句容地区油气勘探成果及存在问题 被引量:4
2
作者 王运海 谢学恒 +2 位作者 王安龙 崔璟 郝春明 《海洋石油》 CAS 2012年第3期71-73,共3页
句容地区是我国南方中、古生界油气勘探较早发现工业油流的地区之一。句容中、古生界油气勘探相继在白垩系、三叠系和二叠系发现大量不同级别的油气显示,取得了一定的勘探开发成果,但是仍然存在着油气分散、富集性较差等问题。研究认为... 句容地区是我国南方中、古生界油气勘探较早发现工业油流的地区之一。句容中、古生界油气勘探相继在白垩系、三叠系和二叠系发现大量不同级别的油气显示,取得了一定的勘探开发成果,但是仍然存在着油气分散、富集性较差等问题。研究认为,该区二叠系泥岩分布面广、质地较纯,有望成为上古生界内幕型圈闭的有效盖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扬子 句容地区 油气散失 内幕型圈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顺区块15~#煤层含气量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孟贵希 贺小黑 +3 位作者 赵景辉 周国文 杨媛媛 张蓉蓉 《中国煤层气》 2013年第1期6-9,共4页
通过分析和顺区块15#煤层含气量在横向上和纵向上的分布变化特征,发现:1000米以浅15#煤层含气量分布与煤层埋深相关关系不明显,受构造陡坡带影响较大;深部随埋深加深,含气量有增大的趋势。陡坡带、顶板泥岩和煤层厚度共同控制15#煤层含... 通过分析和顺区块15#煤层含气量在横向上和纵向上的分布变化特征,发现:1000米以浅15#煤层含气量分布与煤层埋深相关关系不明显,受构造陡坡带影响较大;深部随埋深加深,含气量有增大的趋势。陡坡带、顶板泥岩和煤层厚度共同控制15#煤层含气量横向上的变化;煤的镜质组含量和灰分产率的非均质性控制了单井15#煤层含气量纵向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气量 分布特征 陡坡带 顶板 煤厚 镜质组含量 灰分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织金区块煤层气富集规律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熊斌 马军 +1 位作者 刘晓 路艳霞 《中国煤层气》 2013年第1期22-25,共4页
织金区块以发育宽缓、稳定含煤向斜为特征,煤体结构保存较好,以碎裂煤为主;煤层层数多,累计厚度大,是中国南方晚二叠世的聚煤中心。本文在织金区块煤层含气量展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该区煤层气富集规律,为以后的勘探开发提供... 织金区块以发育宽缓、稳定含煤向斜为特征,煤体结构保存较好,以碎裂煤为主;煤层层数多,累计厚度大,是中国南方晚二叠世的聚煤中心。本文在织金区块煤层含气量展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该区煤层气富集规律,为以后的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金区块 煤层气 富集规律 含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流体参数核磁共振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云燕 李小越 孙婧榕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17年第5期133-134,155,共3页
以低磁场核磁共振岩心分析技术为主,系统研究了JY2井9块页岩岩心核磁共振T2谱响应特征、可动流体T2截止值、可动流体饱和度影响因素以及页岩核磁孔隙度与常规孔隙度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页岩核磁共振T2谱呈左右峰连续分布的双峰;可动流... 以低磁场核磁共振岩心分析技术为主,系统研究了JY2井9块页岩岩心核磁共振T2谱响应特征、可动流体T2截止值、可动流体饱和度影响因素以及页岩核磁孔隙度与常规孔隙度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页岩核磁共振T2谱呈左右峰连续分布的双峰;可动流体T2截止值平均为6.90ms,小于致密砂岩储层的T2截止值,可动流体饱和度与页岩孔隙度渗透率相关性较差,以及核磁孔隙度与气测孔隙度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核磁共振 可动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形指示反演技术方法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琬璐 《非常规油气》 2019年第3期21-25,14,共6页
受地震勘探分辨率的限制,常规的波阻抗反演技术已经无法满足薄层储层预测的需求。为了进一步精细刻画薄砂岩储层,寻找有利岩性圈闭,对新型的地震波形指示反演技术(SMI)开展了实际数据应用与分析。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进行薄储... 受地震勘探分辨率的限制,常规的波阻抗反演技术已经无法满足薄层储层预测的需求。为了进一步精细刻画薄砂岩储层,寻找有利岩性圈闭,对新型的地震波形指示反演技术(SMI)开展了实际数据应用与分析。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进行薄储集层的预测,可以识别3~5m厚的砂体,且预测的砂体在剖面上变化自然、边界清晰,岩性的预测结果与钻井符合率较高,达到85.7%,对目标区的岩性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指示反演 储层预测 高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扬子黄桥地区龙潭组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油气成藏期次 被引量:18
7
作者 李建青 夏在连 +2 位作者 史海英 花彩霞 王馨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5-198,共4页
下扬子黄桥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储层中共发育2期流体包裹体:Ⅰ期主要发育在石英颗粒成岩次生加大早中期,主要沿颗粒加大边内侧微裂隙呈带状或线状分布;Ⅱ期主要发育在石英颗粒成岩次生加大期后,主要沿切穿多个石英颗粒及其加大边的微裂... 下扬子黄桥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储层中共发育2期流体包裹体:Ⅰ期主要发育在石英颗粒成岩次生加大早中期,主要沿颗粒加大边内侧微裂隙呈带状或线状分布;Ⅱ期主要发育在石英颗粒成岩次生加大期后,主要沿切穿多个石英颗粒及其加大边的微裂隙呈线状/带状分布。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区间75~120℃,主要集中在75~85℃,结合热—埋藏史、生排烃史分析,龙潭组烃源岩在白垩纪末期进入主生烃期,流体充注主要为侏罗纪(188~160 Ma)和晚白垩世至古近纪(60~43 Ma),认为该区龙潭组油藏形成于白垩纪末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期次 流体包裹体 龙潭组 上二叠统 黄桥地区 下扬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甲基甾烷在油源对比中的应用——以渤南洼陷北部陡坡带为例 被引量:11
8
作者 昝灵 张枝焕 +4 位作者 王顺华 邢辉 李文浩 刘祎楠 席伟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70-778,共9页
同一洼陷不同次洼的烃源岩及生成的原油,由于古气候、古沉积环境较为相似,其常规生物标志化合物和同位素特征差别非常小,给油源分析带来困难。通过GC—MS分析提取原油和烃源岩中分子化石信息,主要依据4-甲基甾烷的相对含量和不同构型的4... 同一洼陷不同次洼的烃源岩及生成的原油,由于古气候、古沉积环境较为相似,其常规生物标志化合物和同位素特征差别非常小,给油源分析带来困难。通过GC—MS分析提取原油和烃源岩中分子化石信息,主要依据4-甲基甾烷的相对含量和不同构型的4-甲基甾烷的分布特征来进行油源对比,为类似地区的油源分析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渤南洼陷发育Es4s和Es3x两套主力烃源岩,中部次洼、西部次洼和渤南深洼Es3x烃源岩的4-甲基甾烷/C29甾烷值分别为4.51、2.79、1.27,是由于烃源岩中沟鞭藻有机质占总有机质的比例不同所造成。不同地区原油C20、C21、C23三环萜烷和ααα20RC27、C28、C29规则甾烷等特征非常相似,成熟度相当,中、西、东三个地区原油的4-甲基甾烷/C29甾烷值分别为2.89,2.39和2.06,区别明显,各个地区4-甲基甾烷的构型也不同。对比结果表明,渤南洼陷北部陡坡带Es4s和Es3x油气均为近源成藏,主要来源于其临近次洼的Es3x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甲基甾烷 渤南洼陷 北部陡坡带 生物标志化合物 油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定煤层气含量的四种解吸法对比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丁安徐 廖顺舟 +3 位作者 叶建国 李维 高和群 薛晓辉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194-196,共3页
煤层气含量测定方法多,不同方法的试验结果可比性差。结合测试标准,对比分析了地勘解吸法、井下解吸法、自然解吸法和加温解吸法等4种方法的试验原理和测试流程。4种方法的试验原理基本一致,但测试流程区别较大,主要体现在试验温度、损... 煤层气含量测定方法多,不同方法的试验结果可比性差。结合测试标准,对比分析了地勘解吸法、井下解吸法、自然解吸法和加温解吸法等4种方法的试验原理和测试流程。4种方法的试验原理基本一致,但测试流程区别较大,主要体现在试验温度、损失气量计算的数据点选择、残余气测定方式和煤层气含量计算基准等方面。使用数据时应了解煤层气含量测定的试验方法及测试过程,不同方法的试验结果不宜直接进行对比。建议合并修订测试标准,加大标准宣贯力度,统一煤层气含量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煤层瓦斯 含气量 解吸法 损失气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腰英台地区早白垩世登娄库-泉头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俞昊 林春明 +2 位作者 周健 张霞 徐深谋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0-250,共11页
松辽盆地南部腰英台地区早白垩世登娄库—泉头组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长石质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为主,岩石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均不高,为超低孔超低渗和特低孔特低渗储层。登娄库组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高值区主要分布... 松辽盆地南部腰英台地区早白垩世登娄库—泉头组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长石质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为主,岩石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均不高,为超低孔超低渗和特低孔特低渗储层。登娄库组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Y81井区。以YB4—Y8102—Y8101井一线为界,西部孔渗值较高、物性较好,东部孔渗值较低、物性变差。泉头组储层孔渗值总体上由南向北递减,其中渗透率值递减速率较快。研究区目的层段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实、胶结、溶蚀、交代以及次生加大五种作用;成岩演化处于晚成岩A期和B期,成岩作用对储集物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影响,其中压实、胶结、交代和次生加大作用使储层原生孔隙迅速减少、渗透率降低,是导致研究区储层物性变差的主要原因,溶蚀作用则是次生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研究区砂岩的储层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登娄库—泉头组 白垩系 腰英台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钼催化作用下的煤成烷烃气碳同位素演化 被引量:7
11
作者 秦勇 吴艳艳 +1 位作者 刘金钟 申建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1-6,共6页
为了阐释钼催化作用下的煤成气碳同位素演化特征和机理,采用在原煤中添加单质钼的方式,开展催化生气模拟试验,测定模拟系列气样的单体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并对其演化规律和模式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无论加钼与否,模拟气甲烷碳同位素组成(... 为了阐释钼催化作用下的煤成气碳同位素演化特征和机理,采用在原煤中添加单质钼的方式,开展催化生气模拟试验,测定模拟系列气样的单体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并对其演化规律和模式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无论加钼与否,模拟气甲烷碳同位素组成(δ(13 C1))均以镜质组反射率1.1%为界分为演化趋势截然相反的2个阶段,乙烷碳同位素组成(δ(13 C2))不存在明显的演化阶段性,但加钼煤样δ(13C2)由在较低成熟度阶段重于原煤样变为在较高成熟度阶段轻于原煤样;加钼条件下,模拟烷烃气呈现出正碳同位素系列,δ(13C1)为(-25~-45)×10-3,δ(13 C2)重于-29×10-3,表明钼催化成因气属于有机热成因气范畴。对比模拟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与镜质组反射率之间的关系,发现模拟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演化规律与前人模式有所不同。加钼煤样的不同单体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随有机质成熟度变化速率的不同而不同,指示生气作用在钼催化作用下得到增强,这一效应在裂解气生成过程中更为显著;加钼煤样δ(13 C2)在较高成熟度条件下轻于原煤样δ(13C2)的原因可能在于钼催化效应促进了煤中壳质组裂解生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 烷烃气 碳同位素 演化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取心过程中页岩含气量解吸测定分析及建议 被引量:9
12
作者 薛晓辉 曾凡武 +1 位作者 陈磊 李维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7-30,共4页
我国页岩气储层埋深大,普遍采用常规取心方式。根据页岩储层条件及孔隙结构分析,解吸法可以更为准确的测定页岩含气量。统计发现,页岩气与煤层气在累计解吸气量与解吸时间的关系中比较一致,在解吸速率和解吸时间的关系中存在较大差距,因... 我国页岩气储层埋深大,普遍采用常规取心方式。根据页岩储层条件及孔隙结构分析,解吸法可以更为准确的测定页岩含气量。统计发现,页岩气与煤层气在累计解吸气量与解吸时间的关系中比较一致,在解吸速率和解吸时间的关系中存在较大差距,因此,采用回归法计算损失气的方法不能在页岩气解吸中盲目使用,需谨慎选择稳定解吸点计算损失气。分析认为,通过三阶温度解吸分步骤计算损失气能够完善整个测定过程;同时,针对不同压力条件地层,损失时间的计算要根据实际储层压力、泥浆压力、大气压力进行计算,保障常规取心过程中损失气及页岩含气量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常规取心 含气量 解吸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绳索取心工艺对煤层气损失时间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薛晓辉 叶建国 +3 位作者 孙齐 邹常铭 曾凡武 胡微雪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8-110,共3页
为减小绳索取心工艺对损失时间计算带来的误差,通过对提心速度、样品所处压力、解吸速度与提心时间的关系进行了函数计算,得出了利用恒定转速绞车进行绳索取心过程中的损失时间与提心时间、绞车转轮半径、绞车转速、储层深度、暴露时间... 为减小绳索取心工艺对损失时间计算带来的误差,通过对提心速度、样品所处压力、解吸速度与提心时间的关系进行了函数计算,得出了利用恒定转速绞车进行绳索取心过程中的损失时间与提心时间、绞车转轮半径、绞车转速、储层深度、暴露时间之间的关系公式。结果表明:利用该公式计算损失时间可修正因绞车转轮半径变化带来的误差,约占原损失时间的5%~10%。在煤层深度为1 000 m、提心时间为20 min、绞车取心前后半径比为1∶3的条件下,损失时间修正误差约2 min。同时也减小了损失气量及含气量的计算误差,提高了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含气量 绳索取心 损失气 损失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湖凹陷L油田阜二段储层高含水微观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章雄冬 包德宪 +3 位作者 郭庆安 曹海虹 田荣斌 马慧杰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3-128,1,共6页
为有效分析苏北盆地金湖凹陷L油田古新统阜宁组二段砂岩储层含水率较高的原因,开展了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真实砂岩微观模型水驱油的试验及研究工作。孔隙结构特征研究表明,储层以小孔细喉型为主,运用聚类分析对毛细管压力曲线进行分类评... 为有效分析苏北盆地金湖凹陷L油田古新统阜宁组二段砂岩储层含水率较高的原因,开展了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真实砂岩微观模型水驱油的试验及研究工作。孔隙结构特征研究表明,储层以小孔细喉型为主,运用聚类分析对毛细管压力曲线进行分类评价后认为,孔隙结构较差;微观水驱油试验表明,驱油效率与渗透率间的关系不明显,与微观非均质性呈负相关;另外还受到水敏伤害、注水位置及加压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综合分析认为:储层孔隙结构较差,且没有及时进行储层保护,压裂加剧了该区的非均质性,同时又没有注意到注采强度的控制,是造成该区含水率上升较快、采收率较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油效率 孔隙结构 含水率 阜宁组二段 金湖凹陷 苏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滇东上二叠统煤孔隙发育特征及煤级对孔隙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蔡佳丽 汤达祯 +2 位作者 许浩 陈贞龙 赵兴龙 《洁净煤技术》 CAS 2011年第4期88-91,共4页
在对黔西滇东地区34个上二叠统龙潭组煤样进行压汞测试分析及扫描电镜观察的基础上,从孔隙度、各孔径段孔隙分布、各孔径段孔隙对孔隙度的贡献以及煤级对孔隙发育的影响4个方面对煤孔隙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煤孔隙度具有... 在对黔西滇东地区34个上二叠统龙潭组煤样进行压汞测试分析及扫描电镜观察的基础上,从孔隙度、各孔径段孔隙分布、各孔径段孔隙对孔隙度的贡献以及煤级对孔隙发育的影响4个方面对煤孔隙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煤孔隙度具有北低南高、东低西高的特征;煤孔隙以小微孔为主,大孔和中孔发育程度相当;随着孔隙度的增加,各孔径段孔隙贡献率的增加速率存在差异,以大孔贡献率的增加最为明显;孔隙度随煤级的增加呈"M"型波状变化,趋势变化的3个拐点分别对应Ro值的0.8%,1.4%,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滇东 压汞测试 孔隙特征 煤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湖凹陷金南—腰滩地区戴南组一段高分辨率层序构型与砂体展布特征 被引量:4
16
作者 臧素华 花彩霞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36-543,共8页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技术方法,综合地震、钻井岩芯及测井资料对金湖凹陷金南-腰滩地区戴南组一段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识别出层序界面和洪泛面两类转换面,并进一步划分出1个长期、2-3个中期及4-7个短期旋回层序,短...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技术方法,综合地震、钻井岩芯及测井资料对金湖凹陷金南-腰滩地区戴南组一段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识别出层序界面和洪泛面两类转换面,并进一步划分出1个长期、2-3个中期及4-7个短期旋回层序,短期、中期旋回层序以向上“变深”型和向上“变深”复“变浅”型为主,向上“变浅”型不发育,长期旋回层序则以向上“变深”复“变浅”为主。在此基础上,依据旋回等时对比法则,建立了研究区戴南组一段层序地层格架,对各中期旋回层序砂体进行了等时追踪对比,发现MSC3时期金南地区吕庄构造带及腰滩石港断裂上升盘沉积缺失,砂体主要沿金南工区西部及石港断裂下降盘呈条件状展布,地层超覆特征明显,此类砂体是隐蔽油藏勘探的有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湖凹陷 金南-腰滩地区 戴南组一段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川南地区煤储层特征及煤层和井区优选评价 被引量:6
17
作者 高和群 丁安徐 +3 位作者 韦重韬 龚月 陈雨 韦巍 《中国煤炭地质》 2012年第10期14-17,25,共5页
以延川南地区煤层气井的实验测试数据为基础,采用地质类比法对煤层的含气性及其他储层物性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利用最大值标准化法和灰色关联系数法得出单煤层和井区的综合评价分数,并据此对井区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区内甲烷... 以延川南地区煤层气井的实验测试数据为基础,采用地质类比法对煤层的含气性及其他储层物性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利用最大值标准化法和灰色关联系数法得出单煤层和井区的综合评价分数,并据此对井区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区内甲烷浓度高、含气量大、孔隙性能好、煤层厚度大,但含气饱和度和渗透率低,需要对储层做进一步的压裂改造;通过灰色关联分析,认为各因素的相关关联序为含气量>含气饱和度>渗透率>储层压力>煤厚>埋深>孔隙度>甲烷浓度,2号煤的开发条件优于10号煤,各井区中以y-3、y-16及y-6井的综合评价值较高,是下一步井网布局和煤层气开发的首选井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川南 含气性 储层物性 最大值标准化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在钼作用条件下的气态烃生成与演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艳艳 秦勇 +1 位作者 刘金钟 李小越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74-478,共5页
关于钼作用条件下的煤中有机质生烃特征和演化过程,目前知之甚少。为此,利用黄金管高压釜装置,以原煤中添加单质钼的方式,开展了催化生气模拟实验。研究发现,无论加钼与否,煤样气态烃和单体烃气的产率均存在一个生成高峰,在模拟镜质组... 关于钼作用条件下的煤中有机质生烃特征和演化过程,目前知之甚少。为此,利用黄金管高压釜装置,以原煤中添加单质钼的方式,开展了催化生气模拟实验。研究发现,无论加钼与否,煤样气态烃和单体烃气的产率均存在一个生成高峰,在模拟镜质组反射率大于4.0%之后的极高成熟度阶段仍存在较大的甲烷生成潜力;当模拟镜质组反射率小于3.0%时,添加的钼对煤中有机质生气具有微弱的抑制效应,此后阶段中才体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原煤与加钼煤样甲烷产率之间的相互关系与气态烃总产率大致相似,加钼煤样乙烷产率在镜质组反射率大于3.0%之后高于原煤,加钼条件下丙烷—戊烷的产率在其生成高峰之后略高于或约等于原煤。分析认为,添加的钼没有参与煤中有机质的早-中期热降解生烃过程,但对晚期热裂解生气作用起到了一定的促进效应,原因可能在于煤中催化反应空间在不同的成熟演化阶段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气 生成 演化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层析成像技术发展现状 被引量:2
19
作者 丁安徐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13年第11期117-120,共4页
介绍了地震层析成像中的井间地震层析成像、井间电阻率层析成像、远震层析成像和FM TT、瑞雷面波相速度层析成像和有限频层析成像的发展现状,探讨了地震层析成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 层析成像 井间地震 远震层析成像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煤层气实际产气压力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薛晓辉 丁安徐 +1 位作者 程伟 龚月 《中国煤层气》 2013年第1期10-13,25,共5页
煤层气临界解吸压力由煤的等温吸附实验得出,可以预测煤层气排采过程中的产气压力。结合煤层气赋存条件、等温吸附理论模型、临界解吸压力计算原理等,分析临界解吸压力实验值计算过程中的各步骤及其影响,根据已知地质资料、区域概况,总... 煤层气临界解吸压力由煤的等温吸附实验得出,可以预测煤层气排采过程中的产气压力。结合煤层气赋存条件、等温吸附理论模型、临界解吸压力计算原理等,分析临界解吸压力实验值计算过程中的各步骤及其影响,根据已知地质资料、区域概况,总结区域误差规律。分析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延川南区块煤层气临界解吸压力实验值普遍小于实际产气压力,差值在1.48~3.11MPa之间,统计平均差值为2.36MPa;基于修正参数进行了实例分析,验证了分析结果。根据区域数据资料分析,对区块内临界解吸压力进行统计,提出修正参数,优化实验结果,为煤层气的开发及排采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煤层气 临界解吸压力 实际产气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