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河油田含水原油储罐底板在线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春海 张江江 +1 位作者 刘强 闻小虎 《石化技术》 CAS 2019年第4期141-142,共2页
目前塔河油田原油储罐底板腐蚀问题突出,原油储罐底板腐蚀风险较大,油田检测方式以开罐检测为主,无法提前查明腐蚀风险及状况,通过对比储罐腐蚀检测技术特点,进行检测适应性评价,优选出了声发射在线检测技术进行储罐底板在线检测,该技... 目前塔河油田原油储罐底板腐蚀问题突出,原油储罐底板腐蚀风险较大,油田检测方式以开罐检测为主,无法提前查明腐蚀风险及状况,通过对比储罐腐蚀检测技术特点,进行检测适应性评价,优选出了声发射在线检测技术进行储罐底板在线检测,该技术具有操作快捷、不影响正产生产,能提前预判腐蚀风险,将储罐底板腐蚀风险等级分为4级。储罐底板在线检测技术能够实现腐蚀提前预判,节约开罐检修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 原油储罐 声发射 漏磁验证 底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巴什托构造带钻井提速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文霞 李少安 +3 位作者 卓肖 刘彪 吴杰 石祥超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29,共7页
巴什托构造带地处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西南边缘,已钻6口井普遍存在钻井周期长、机械钻速低以及钻井成本高的问题。通过分析认为,该地区地层抗钻特征认识不清楚、钻头选型针对性不强、井底钻具破岩扭矩不足是导致机械钻速低的主... 巴什托构造带地处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西南边缘,已钻6口井普遍存在钻井周期长、机械钻速低以及钻井成本高的问题。通过分析认为,该地区地层抗钻特征认识不清楚、钻头选型针对性不强、井底钻具破岩扭矩不足是导致机械钻速低的主要因素。针对目前该区块钻井提速面临的主要问题,定量评价了难钻地层的抗钻特征,提出了分层钻井提速优化技术方案:软—中软—硬地层优选5刀翼PDC钻头配合大扭矩等壁厚螺杆,强化钻井参数,消除粘滑效应,提升破岩效率;研磨性地层优选非平面齿PDC钻头配合扭力冲击器,解决钻头吃入难的问题;灰岩地层优选PDC复合钻头配合单弯螺杆,实现定向段优快钻进。XX-10井通过实施的上述方案,同XX-4井相比,平均机械钻速提高99.54%,钻井周期同比缩短95.36%,提速效果显著,对加快该区块的油气勘探开发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钻井提速 抗钻特征 提速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超深超稠油地热保温开采技术 被引量:5
3
作者 刘磊 范伟东 +2 位作者 陈红举 刘玉国 李晶辉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22年第2期92-97,共6页
塔河油田超稠油埋深超过6000 m、黏度高于100×10^(4) mPa·s,开采难度极大,属于世界级难题,常规开采工艺无法将其正常产出。利用塔河油田超稠油温敏性极强的特点,在充分考虑塔河油田超深、超稠井况基础上,优选高效纳米保温材料... 塔河油田超稠油埋深超过6000 m、黏度高于100×10^(4) mPa·s,开采难度极大,属于世界级难题,常规开采工艺无法将其正常产出。利用塔河油田超稠油温敏性极强的特点,在充分考虑塔河油田超深、超稠井况基础上,优选高效纳米保温材料,将其用于涂层中;通过技术合成带特殊官能团的高分子化合物,经稳泡处理和惰性化处理,生产一种具备隔热物理特性的材料;在微观上构筑全新、高效的热阻隔系统,对热量的不同表现进行全方位的高效阻隔,达到利用地热资源开采超深超稠油的效果。已完成两井次先导试验,在无任何外界热量补充的条件下,仅利用地层热量,单井井口温度最高提升20℃。该技术具有环保、高效、节能的特点,在塔河油田超稠油区块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井 超稠油 地热 保温 纳米 气凝胶 热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堵水调剖体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艾克热木·牙生 李亮 +3 位作者 何龙 邹鑫 崔林芳 张亚刚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2期43-52,共10页
堵水调剖技术是油田提高水的波及率,改善水驱效果进而提高采油率的一项重要措施。简要综述了国内外油田堵水调剖剂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堵水调剖剂的设计思路、作用机理及应用现状,重点介绍了几种主要的堵水调剖体系,包括:聚丙烯酰胺基弱... 堵水调剖技术是油田提高水的波及率,改善水驱效果进而提高采油率的一项重要措施。简要综述了国内外油田堵水调剖剂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堵水调剖剂的设计思路、作用机理及应用现状,重点介绍了几种主要的堵水调剖体系,包括:聚丙烯酰胺基弱凝胶、体膨颗粒、含油污泥、微生物深部调剖、复合调剖、pH和温度响应型智能高分子水凝胶。对各种不同堵水调剖剂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并对新型堵水调剖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堵水调剖 采收率 水凝胶 刺激-响应 智能高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开挖磁记忆检测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杨春海 张江江 曾文广 《石化技术》 CAS 2019年第6期86-87,共2页
由腐蚀引发的安全及环保风险较高、后果严重,为了提高腐蚀风险预警能力,利用管道本体缺陷地球磁场畸变原理,引进操作简便、效率高、费用低的非开挖磁记忆检测技术,并针对高风险管道开展现场检测,结合管道工况、实际敷设海拔高程变化、... 由腐蚀引发的安全及环保风险较高、后果严重,为了提高腐蚀风险预警能力,利用管道本体缺陷地球磁场畸变原理,引进操作简便、效率高、费用低的非开挖磁记忆检测技术,并针对高风险管道开展现场检测,结合管道工况、实际敷设海拔高程变化、风险参数计算,进行腐蚀风险评级及缺陷定位,现场开挖检测及断管验证与非开挖检测结果吻合.非开挖磁记忆检测技术解决了常规检测技术开挖工作量大、费用高及检测不全面的问题,检测效率提高5倍,检测成本降低50%,通过对缺陷提前治理,节约了穿孔形成的治污费及油气损失,该技术在精准防腐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开挖 磁记忆 腐蚀检测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非开挖原位更新技术研究与现场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朱原原 羊东明 +2 位作者 葛鹏莉 徐孝轩 肖雯雯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7年第12期73-75,78,共4页
针对老化失效、穿越地表植被丰富的非金属单井管线开挖更换施工难题,开展了管道非开挖原位更新技术研究与现场应用。更新管线材质选用柔性复合管,通过施工长度和配套设备选型力学计算可知,拉伸强度为110 kN的柔性复合管一次最大施工长度... 针对老化失效、穿越地表植被丰富的非金属单井管线开挖更换施工难题,开展了管道非开挖原位更新技术研究与现场应用。更新管线材质选用柔性复合管,通过施工长度和配套设备选型力学计算可知,拉伸强度为110 kN的柔性复合管一次最大施工长度为258 m,配套设备提供最小拉力为178 kN。现场应用中柔性复合管轴向拉伸强度可达183.6 kN、最大施工长度可达280 m,设备输出最大拉力为150 kN。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可提高施工时效30%,节省工程费用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更新技术 非开挖 非金属管线 柔性复合管 力学分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岩石蠕变特性的超深储层减产机制及复压改造效果分析——以塔里木顺北油田为例
7
作者 刘雄伟 罗攀登 +3 位作者 房好青 辛顺源 曹旭升 史佳朋 《甘肃科技》 2024年第8期37-42,48,共7页
顺北油田部分油井投产后会出现产量递减快、储层动用低等现象,具有储层埋深大、地温高的特点,岩石基质会产生明显的蠕变行为。为了研究蠕变对油井产量的影响以及相应的改造方案,采用蠕变单元劈裂法(EPM)来考虑岩石蠕变特性对裂缝闭合的... 顺北油田部分油井投产后会出现产量递减快、储层动用低等现象,具有储层埋深大、地温高的特点,岩石基质会产生明显的蠕变行为。为了研究蠕变对油井产量的影响以及相应的改造方案,采用蠕变单元劈裂法(EPM)来考虑岩石蠕变特性对裂缝闭合的影响,对生产过程中的储层演化以及不同改造方案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油井生产过程中,岩石的蠕变会使井周区域裂缝闭合严重,导致运油通道受阻,是油井减产快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现象,列举了几种复压改造方案并对每一种方案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对比发现,对于蠕变较强的储层,改造缝宽比改造范围更为有效,而且改造区域主要分布于井周附近。井周裂缝的缝宽增加将会显著延长油井稳产时间,大幅提高采收率。此研究结果将为顺北油田储层改造提供有意义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北油田 蠕变 重复压裂 储层演化 改造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井筒沥青质堵塞解堵剂的研制 被引量:5
8
作者 丁保东 杨祖国 +4 位作者 许艳艳 邢钰 程仲富 欧阳冬 李淑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814-3818,共5页
塔河油田部分油井存在沥青质严重沉积堵塞井筒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研制了一种高效沥青分散解堵剂,强渗透分散组分能够有效地渗透分散沥青质颗粒,油溶性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能够吸附在沥青质颗粒表面增加稳定性,高效溶剂能够部分溶解沥青质... 塔河油田部分油井存在沥青质严重沉积堵塞井筒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研制了一种高效沥青分散解堵剂,强渗透分散组分能够有效地渗透分散沥青质颗粒,油溶性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能够吸附在沥青质颗粒表面增加稳定性,高效溶剂能够部分溶解沥青质。结果表明:沥青分散解堵剂能够有效地溶解分散沥青质,70℃下平均溶解效率为81.1%,高于其他市售药剂,现场试验取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沥青质 沉积物 溶解 沥青解堵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水体系天然气水合物浆液流变特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吕晓方 刘天慧 +4 位作者 郭靖 赵德银 柳扬 饶永超 周诗岽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5-72,共8页
水合物浆液流变特性是衡量其流动风险的重要因素。利用高压水合物实验环道,研究了含水率(体积分数)、压力、阻聚剂含量(质量分数,下同)和流速(剪切率)等参数对油水体系天然气水合物浆液表观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含水率从15%增加到20%... 水合物浆液流变特性是衡量其流动风险的重要因素。利用高压水合物实验环道,研究了含水率(体积分数)、压力、阻聚剂含量(质量分数,下同)和流速(剪切率)等参数对油水体系天然气水合物浆液表观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含水率从15%增加到20%,水合物浆液的表观黏度平均增加了8.3%;当初始压力从5 MPa增加到7 MPa,浆液的表观黏度平均增加了15.9%;阻聚剂含量与表观黏度呈负相关,表明加入一定量的阻聚剂有助于水合物浆液流动;水合物浆液的表观黏度随剪切率的增大而增大,表明水合物浆液具有剪切增稠性。同时,结合实验规律及浆液特性建立了水合物浆液幂律经验模型,预测误差在0.5%~5.0%,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油水体系天然气水合物浆液的表观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流变特性 表观黏度 剪切增稠性 黏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合物浆液流动压降规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吕晓方 张婕 +4 位作者 赵毅 许佳文 柳杨 饶永超 周诗岽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20,共8页
开展水合物浆液流动压降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为水合物浆液临界流速的确定、黏度变化规律的阐明、微观粒径分布特征的定量表征等研究提供参考,对水合物浆液管道安全输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鉴于此,归纳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于水合物浆... 开展水合物浆液流动压降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为水合物浆液临界流速的确定、黏度变化规律的阐明、微观粒径分布特征的定量表征等研究提供参考,对水合物浆液管道安全输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鉴于此,归纳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于水合物浆液流动压降实验及模拟研究的相关成果,对影响水合物浆液流动压降的宏观影响因素和微观颗粒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探索了水合物体积分数、浆液流速、水合物颗粒粒径大小、颗粒密度等因素对流动压降的影响。分析发现,水合物体积分数和浆液流速对流动压降的影响均存在一个临界值,且压降变化受流速影响程度较大;流动压降随着颗粒粒径与密度的增大而增大;部分研究者所建立的黏度、压降的预测模型在特定体系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但运用到其他体系则效果不理想,有一定的偏差。因此,在后续研究中,模型的建立需要从综合分析不同体系、水合物颗粒物性参数、水合物与多相流动的耦合关系等方面继续优化和探索,以期实现模型对浆液实际流动更准确地描述。此外,综合分析多个因素对浆液压降变化的影响以及确定浆液安全输送情况下的最优参数组合也将是今后重点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 压降规律 宏观流动特性 微观流动特性 压降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矿化度水驱提高采收率研究进展
11
作者 何龙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333-336,344,共5页
室内实验和现场实验结果表明,当注入水矿化度低于地层水矿化度时,低矿化度水驱(LSW)能够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结果普遍认为,在LSW情况下,岩石/原油/水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提高采收率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对于LSW驱油机理的研究逐渐展开... 室内实验和现场实验结果表明,当注入水矿化度低于地层水矿化度时,低矿化度水驱(LSW)能够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结果普遍认为,在LSW情况下,岩石/原油/水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提高采收率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对于LSW驱油机理的研究逐渐展开,但是目前尚未有公认的主要机理。对LSW的室内提高采收率情况、现场应用情况和机理进行阐述,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矿化度水驱 低矿化度水驱机理 提高采收率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高黏机理及掺稀降黏技术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2
12
作者 曹畅 艾克热木.牙生 +5 位作者 刘磊 杨祖国 程仲富 崔林芳 张乐涛 张亚刚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8-255,共8页
由于石油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常规轻质原油的快速开采及消耗,低品位的稠油油藏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如何高效而又经济地开采和利用稠油资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介绍了常规稠油的主要组成、物理性质,稠油降黏的方法理论及其... 由于石油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常规轻质原油的快速开采及消耗,低品位的稠油油藏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如何高效而又经济地开采和利用稠油资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介绍了常规稠油的主要组成、物理性质,稠油降黏的方法理论及其研究进展,并论述了这些方法理论在现场的应用情况。基于前人关于掺稀降黏的研究成果,探讨并分析了植物油脚及其衍生物——生物柴油在稠油降黏中应用的可行性,丰富了稠油掺稀降黏方法体系,为稠油降黏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从掺稀降黏工艺的发展趋势来看,认为采用与环境友好和可再生低成本的油脚皂脚所制备的生物柴油作为掺稀油是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降黏 油脚 生物柴油
原文传递
可溶压裂球和桥塞用GW104+1Zn镁合金挤压组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苏鹏 李兵兵 +2 位作者 靳丽 董杰 王锋华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2-130,共9页
为了满足石油完井可溶压裂球和桥塞的应用需求,需要开发强度超过500 MPa且可工业规模生产的镁合金棒材。在实验室研发的高强度Mg-10Gd-4Y(GW104)合金基础上,添加质量分数为1.32%的Zn元素,采用可工业规模生产的半连续铸造、热挤压和热处... 为了满足石油完井可溶压裂球和桥塞的应用需求,需要开发强度超过500 MPa且可工业规模生产的镁合金棒材。在实验室研发的高强度Mg-10Gd-4Y(GW104)合金基础上,添加质量分数为1.32%的Zn元素,采用可工业规模生产的半连续铸造、热挤压和热处理等常规工艺得到GW104+1Zn合金,并系统地研究了Zn元素和各个工艺参数等对GW104+1Zn合金相组成、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Zn的添加使得合金中存在LPSO相,LPSO相可以抑制动态再结晶的发生,而动态再结晶过程则会吞噬这种LPSO相。小挤压比和低温挤压有利于获得由未完全动态再结晶形成的双峰组织,双峰组织不仅可以提高合金的强度,而且使其断裂伸长率也保持在较高水平。挤压温度为400℃,挤压比为4时,挤压态合金具有最佳综合性能,其屈服强度为307 MPa,抗拉强度为386 MPa,断裂伸长率为7.6%;峰值时效后合金屈服强度为400 MPa,抗拉强度为521 MPa,断裂伸长率为2.1%,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镁稀土合金 动态再结晶 LPSO相 细晶强化 织构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污水气浮选沉降罐溶气单元工艺结构优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叶帆 黎志敏 +2 位作者 张菁 赵德银 周楠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99,107,共10页
为形成油田污水溶气气浮处理工艺沉降罐的结构改进方案,满足油田污水的不断提效处理,考虑溶气单元布气工艺控制面积及布气工艺控制液位高度,利用多相流混合模型,模拟研究了溶气气浮沉降罐溶气单元工艺结构对油田污水分离性能的影响。研... 为形成油田污水溶气气浮处理工艺沉降罐的结构改进方案,满足油田污水的不断提效处理,考虑溶气单元布气工艺控制面积及布气工艺控制液位高度,利用多相流混合模型,模拟研究了溶气气浮沉降罐溶气单元工艺结构对油田污水分离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布气环气体释放头布置、布气环布局及布气液位高度有益于获得均衡的配水单元压力场分布、稳定有序的分离流场粒子运动迹线特征及较好的除油、除悬浮物效果;在回流比25%、溶气释放压差0.6 MPa工况下,优化确定溶气单元布气环上均匀分布的气体释放头间距为856 mm,气体释放头数量为22个,布气环布局采用双环形布气结构,其高度控制在沉降罐内10.6~9.7 m的区域;溶气单元在此优化工艺结构下,可使油田污水沉降处理的除油率和悬浮物去除率分别达到65%以上和35%以上,揭示出优化溶气单元工艺结构是实现油田污水高效气浮选处理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优化 溶气气浮 分离流场 数值模拟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某注采井生产油管腐蚀失效分析 被引量:20
15
作者 姚彬 郭玉洁 +3 位作者 曾文广 张江江 曾凤 曾德智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9-73,共5页
塔河油田某注采井在修井起出管柱过程中发现油管柱出现了腐蚀穿孔和断脱。为了找到腐蚀失效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保证井筒安全,通过对油管管材的理化性能测试、冲击性能测试、拉伸性能测试,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分... 塔河油田某注采井在修井起出管柱过程中发现油管柱出现了腐蚀穿孔和断脱。为了找到腐蚀失效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保证井筒安全,通过对油管管材的理化性能测试、冲击性能测试、拉伸性能测试,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腐蚀特征及腐蚀产物表征分析方法,对井下管柱进行了腐蚀失效分析。结果表明,油管腐蚀是由 H2S-CO2-Cl^--H2O体系引起的电化学腐蚀,以CO2腐蚀为主,同时存在H2S腐蚀,Cl^-对腐蚀穿孔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建议添加缓蚀剂或对油管添加表面涂层、镀层、油管衬里,提高油管服役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管 CO2腐蚀 H2S腐蚀 穿孔 失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溜水减阻剂耐盐机理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青山 毛金成 《能源化工》 CAS 2022年第3期9-14,共6页
滑溜水体系技术广泛用于油气开采领域中,滑溜水体系的核心技术为减阻添加剂,用于降低压裂施工摩阻。对比分析了滑溜水减阻剂的降阻机理,综述了滑溜水减阻剂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高矿化度水质对滑溜水降阻效果的影响及作用机理,主要包括静... 滑溜水体系技术广泛用于油气开采领域中,滑溜水体系的核心技术为减阻添加剂,用于降低压裂施工摩阻。对比分析了滑溜水减阻剂的降阻机理,综述了滑溜水减阻剂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高矿化度水质对滑溜水降阻效果的影响及作用机理,主要包括静电屏蔽、压缩双电层等,总结出通过引入耐盐基团、疏水缔合性基团等方法可以提高减阻剂的耐盐性能,提出未来可通过有针对性地设计减阻剂分子合成方案,进一步优化滑溜水体系,增强滑溜水体系压裂液技术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溜水 减阻剂 减阻机理 耐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油田侧钻深井油管的刺穿失效原因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韩阳 雒设计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253-256,共4页
某油田侧钻深井使用的N80-1 EU油管在服役期间发生刺穿事故。为查明该油管刺穿原因,采用体视显微镜、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能谱分析等方法对失效油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管刺穿失效的主要原因是点蚀,CO_2、Cl^-... 某油田侧钻深井使用的N80-1 EU油管在服役期间发生刺穿事故。为查明该油管刺穿原因,采用体视显微镜、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能谱分析等方法对失效油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管刺穿失效的主要原因是点蚀,CO_2、Cl^-、O_2、S^(2-)和输送介质的内压协同作用加速了油管的刺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钻 油管 刺穿 点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芯管式稠油掺稀混合器设计及其掺混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园 彭振华 +2 位作者 高定祥 任海涛 唐一鑫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10-517,共8页
掺稀降黏是稠油开采工艺中的重要技术,而混合器是增强掺混效果的主要工具。首先,提出了一种新型芯管式稠油掺稀混合器结构,采用芯管微孔外射的方式,实现稀、稠油在环空内掺混,同时根据"文丘里效应"原理设计变截面锥管结构,以... 掺稀降黏是稠油开采工艺中的重要技术,而混合器是增强掺混效果的主要工具。首先,提出了一种新型芯管式稠油掺稀混合器结构,采用芯管微孔外射的方式,实现稀、稠油在环空内掺混,同时根据"文丘里效应"原理设计变截面锥管结构,以形成不规则湍流,实现二次掺混。该混合器具有掺混效果好、对油液压降影响小等优点。其次,利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技术研究了微孔直径、微孔密度、喷射角度、内锥角和出入口压差等5个因素对掺混不均匀度系数和掺稀比的影响。最后,针对塔河油田采油二厂的稠油掺稀开采工况,设计了一款可对接3 1/2″油管的混合器,并进行了室内掺混实验分析,获得的掺混不均匀度系数为0.023 4,掺稀比为0.290 1,达到了理想水平,这表明该混合器具有良好的掺稀降黏性能。研究成果为提高稠油开采效率和减小抽油设备的故障率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开采 掺稀降黏 混合器 数值模拟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稠油开发经济效益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秦飞 王禧文 +3 位作者 丁保东 曹畅 高晨豪 郭继香 《天然气与石油》 2023年第4期144-150,共7页
塔河油田油藏呈现“两超三高”(超深、超稠、高含胶质沥青质、高矿化度、高含硫化氢)特点,生产开发难度极大。塔河油田经过多年生产实践,在掺稀降黏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多种井筒降黏技术工艺试验应用,但工艺应用后的经济效益尚不明晰。... 塔河油田油藏呈现“两超三高”(超深、超稠、高含胶质沥青质、高矿化度、高含硫化氢)特点,生产开发难度极大。塔河油田经过多年生产实践,在掺稀降黏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多种井筒降黏技术工艺试验应用,但工艺应用后的经济效益尚不明晰。为了提高稠油油田开发项目经济性,加深对应用技术的科学认知,通过总结塔河油田井筒降黏技术特点,结合塔河油田生产一线数据对井筒降黏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建立了一种以投入产出比为评价指标的经济效益评估模型,对塔河油田典型区块开展经济效益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矿物绝缘电缆加热降黏以及水溶性化学药剂降黏、油溶性化学药剂降黏等工艺的应用效果和经济效益相对突出。研究结果对稠油高效开发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井筒降黏 经济评价 稠油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北油藏注入介质优选实验研究
20
作者 李婷婷 冯一波 +2 位作者 陈峥 朱传勇 巩亮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20年第10期105-108,共4页
采用合适的注入介质进行注气开采可以有效提高油藏地层能量,增强地层原油流动能力,这是目前提高油藏油井产量的关键措施之一,因而研究不同注入介质对地层原油高温高压物性的影响对注入介质的优选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针对顺北油藏,... 采用合适的注入介质进行注气开采可以有效提高油藏地层能量,增强地层原油流动能力,这是目前提高油藏油井产量的关键措施之一,因而研究不同注入介质对地层原油高温高压物性的影响对注入介质的优选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针对顺北油藏,采用PVT地层流体分析仪,测定了SHB1-2H地层原油的常规高温高压物性以及不同注入介质条件下地层原油的高温高压物性。结果表明:SHB1-2H地层原油属于具有高收缩性的轻质油,注气可以显著提升原油膨胀能力、降低原油粘度,从整体效果而言,相较于注CH4和CO2,注N2对SHB1-2H地层原油具有更优的增能降粘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油藏 注入介质 优选 体积系数 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