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吐哈油田开发效益评价体系建立与应用
1
作者 李艳明 胡志胜 +2 位作者 李克果 舒坤 丁大虎 《石油科技论坛》 2024年第3期61-68,共8页
随着中国石油集团提质增效活动深入开展,效益评价工作在促进油田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支撑作用愈加突出。吐哈油田践行油藏管理向油藏经营管理转变的理念,建立了油田开发效益综合评价技术体系。该体系以“业财融合”平台为支撑,以油气田开... 随着中国石油集团提质增效活动深入开展,效益评价工作在促进油田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支撑作用愈加突出。吐哈油田践行油藏管理向油藏经营管理转变的理念,建立了油田开发效益综合评价技术体系。该体系以“业财融合”平台为支撑,以油气田开发效益综合评价为主线,以产能建设、增产措施和提高采收率效益专项评价为辅助,通过精细成本归集、精细产品类别、精细生产活动、精细评价技术,对油田主要生产活动实现全覆盖、全评价。采用收入成本对比评价方法,可完成公司、采油管理区、油气田、区块和单井5个级别的效益评价分类,以及所有增产措施、产能建设新井和提高采收率项目的效益评价。通过分析影响效益的成本因素,详细评价主要生产活动的效益贡献,找出影响整体效益的主要因素和存在问题,从而为油田公司宏观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为生产单位改善经营效益提供具体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开发 效益评价 业财融合 技术体系 成本分析 效益配产 吐哈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水中伊/蒙间层矿物对吐哈油田油层伤害的室内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蒋祖国 王义才 +3 位作者 韩润静 黄天雪 危国亮 秦恩鹏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04-306,共3页
注水是油田提高产量及采收率的一种常规措施和采油方法,但注水也存在着地层伤害,如水敏、乳化等。针对吐哈油田的储集层地质特征和注水情况,在应用离心法将样品分两批离心不同时间的基础上,经扫描电镜分析、X—衍射分析、荧光显微... 注水是油田提高产量及采收率的一种常规措施和采油方法,但注水也存在着地层伤害,如水敏、乳化等。针对吐哈油田的储集层地质特征和注水情况,在应用离心法将样品分两批离心不同时间的基础上,经扫描电镜分析、X—衍射分析、荧光显微镜鉴定、渗透率检测等手段,探讨了室内注水模拟实验中伊/蒙间层矿物对储集层产生的伤害,提出了注水中迁移的伊/蒙间层矿物的乳化液堵将对油田油层产生较大伤害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 粘土矿物 伊利石 蒙脱石 地层损害 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油田勘探生产技术平台数据图形化综合应用建设与研究
3
作者 刘军 《石化技术》 CAS 2019年第6期338-338,355,共2页
吐哈油田油田勘探生产技术数据系统平台的建设与应用,为油田勘探生产与地质研究提供了数据获取与应用的平台,数据图形化的应用也在油田勘探生产决策和综合研究工作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传统的数据查询只能进行简单的数据提取,效率低,查... 吐哈油田油田勘探生产技术数据系统平台的建设与应用,为油田勘探生产与地质研究提供了数据获取与应用的平台,数据图形化的应用也在油田勘探生产决策和综合研究工作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传统的数据查询只能进行简单的数据提取,效率低,查询不直观,不能满足用户基于图形的应用要求.而在数据图形化应用中,科研人员以熟悉的地质图件为导航,方便、直观获取数据,各类专业数据通过图件能有机地结合,可大幅提高数据应用效率.数据图形化综合应用是吐哈油田油田勘探生产技术数据系统平台的子系统,该系统适应了地质研究人员在地质图件中开展研究工作的习惯.该子系统包括:图形化导航、数据提取、地质统计分析、数据成图等丰富的数据图形功能,经过多年完善,现已成为吐哈油田地质综合研究的重要工作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图形化 数据导航 地质图件 数据成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神泉复式油田滚动勘探开发成效与挖潜经验 被引量:1
4
作者 何勇 罗权生 赵铭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18-322,共5页
神泉池田是一个典型的复式油田。纵向上,包括侏罗东、白垩系和第三系下、中、上共五个油藏。横向上发育12个含油断块。各断块之间油水系统各异,油气富集程度不均。自1996年实施滚动勘探开发方案以来,不仅陆续发现了神213、神220等八... 神泉池田是一个典型的复式油田。纵向上,包括侏罗东、白垩系和第三系下、中、上共五个油藏。横向上发育12个含油断块。各断块之间油水系统各异,油气富集程度不均。自1996年实施滚动勘探开发方案以来,不仅陆续发现了神213、神220等八个新的含油断块,而且发现了第三系中、上两个新油藏。使油田的储量规模逐年增加,产能由最初的1×104t扩大到11×104t,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总结此类油气田的油气聚集特点及其主要控制因素和滚动勘探开发一体化的技术思路、政策与运作方式,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勘探开发 断块油气藏 复式油田 油气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吐玉克深层稠油油田开发方式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赵健 徐君 +1 位作者 崔英怀 杨文战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23-325,共3页
针对吐玉克油田埋藏深,原油粘度高,储集层物性差,世界上尚无成功开采先例的特点,从应用于稠油开发的各种开采方式机理着手,筛选出了可应用于吐玉克油田的开采方式,并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对衰竭式、注水、注化学剂几种开采方式进行了... 针对吐玉克油田埋藏深,原油粘度高,储集层物性差,世界上尚无成功开采先例的特点,从应用于稠油开发的各种开采方式机理着手,筛选出了可应用于吐玉克油田的开采方式,并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对衰竭式、注水、注化学剂几种开采方式进行了优选、对比,同时对注化学剂开发的敏感性参数进行了分析。另外针对吐玉克油田原油为塑性流体的特点,提出了拟塑性流体的产能方程,为吐玉克油田的经济、有效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油机理 化学处理剂 稠油油田 开发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TS过钻具存储式测井技术在吐哈油田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成荣 刘海涛 +5 位作者 高成全 万永清 吴都 王鹏 曾博洁 刘志敏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23年第5期81-87,共7页
吐哈油田三塘湖和吉木萨尔致密油、页岩油,胜北致密气采用水平段开发方式。受埋深大、工程复杂等因素影响,常规电缆放射性测井作业的安全难以保障,不能满足现场施工需要。试验推广应用FITS过钻具存储式测井技术,实现一次下井取全常规9... 吐哈油田三塘湖和吉木萨尔致密油、页岩油,胜北致密气采用水平段开发方式。受埋深大、工程复杂等因素影响,常规电缆放射性测井作业的安全难以保障,不能满足现场施工需要。试验推广应用FITS过钻具存储式测井技术,实现一次下井取全常规9条曲线,经过区域对比校正后,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较好效果,解决了吐哈油田大斜度井、水平井、恶劣井眼条件井的测井施工难题,满足了储层解释和工程评价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过钻具测井 存储式测井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中侏罗统西山窑组深层煤岩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潜力
7
作者 陈旋 张华 +5 位作者 林霖 刘俊田 苟红光 李新宁 程祎 尤帆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59,共16页
深层煤岩气是吐哈盆地油气勘探的新领域,但研究程度相对较低。基于煤岩测试与基础资料,系统研究了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煤层分布、煤岩煤质、储层物性、宏微观煤岩、煤储层气源及煤岩等温吸附特征,揭示了煤岩储层含气性及... 深层煤岩气是吐哈盆地油气勘探的新领域,但研究程度相对较低。基于煤岩测试与基础资料,系统研究了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煤层分布、煤岩煤质、储层物性、宏微观煤岩、煤储层气源及煤岩等温吸附特征,揭示了煤岩储层含气性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深层煤岩气形成富集条件,建立了深层煤岩气富集成藏模式,预测了台北凹陷煤岩气勘探潜力。结果表明:(1)台北凹陷深层侏罗系西山窑组煤层分布广、厚度大,为中低阶、原生结构、割理发育的低灰、低水、富镜质组煤层;(2)煤储层孔渗较高且受埋深影响不明显,煤层段气测异常普遍且储层吸附性能中等—好,具有游离气与吸附气共存、试采快速见气、气组分齐全等特征;(3)台北凹陷煤岩气的油气供给充注,可以形成正向构造带“调整型”和斜坡及洼陷区“自生自储型”两种成藏模式;(4)台北凹陷煤岩气资源丰富,西山窑组主煤层煤岩气资源量近3×10^(12)m^(3)。根据煤岩气资源丰度、煤层厚度、含气量、保存条件等综合评价优选出温吉桑构造带、小草湖南斜坡为深层煤岩气勘探有利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台北凹陷 西山窑组 深层煤岩气 地质特征 勘探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深层致密砂岩气成藏特征及跃探1H井勘探发现的意义
8
作者 陈旋 刘俊田 +4 位作者 张华 林潼 苟红光 程祎 郭森 《中国石油勘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5,共15页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跃探1H井首次在小草湖洼陷下侏罗统八道湾组获得勘探发现,从而实现了台北凹陷次级洼陷区勘探的全面突破,揭示了整个台北凹陷区致密砂岩气良好的勘探前景。立足台北凹陷,从深层致密砂岩气形成的地质条件开展综合分析认为...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跃探1H井首次在小草湖洼陷下侏罗统八道湾组获得勘探发现,从而实现了台北凹陷次级洼陷区勘探的全面突破,揭示了整个台北凹陷区致密砂岩气良好的勘探前景。立足台北凹陷,从深层致密砂岩气形成的地质条件开展综合分析认为:(1)台北凹陷水西沟群发育的八道湾组、三工河组和中侏罗统西山窑组3套烃源岩为致密砂岩气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2)发育三角洲前缘规模砂体以及近煤层砂岩溶蚀孔,是深层致密气聚集的有利储集体;(3)位于走滑冲断带下部的地层保存条件好,是致密砂岩气富集的有利区。同时,基于跃探1H井勘探发现,明确了小草湖洼陷的优势成藏条件,进而重新认识整个台北凹陷致密气发育的有利地质条件:(1)洼陷中心区发育有效砂体;(2)南物源砂体储层物性更优;(3)更高成熟度的烃源岩发育区是天然气有利富集带。重新评价台北凹陷致密砂岩气资源量,预测致密砂岩气资源量为7070×10^(8)m^(3),较前期有了明显提升。综合评价优选出小草湖洼陷东北部和胜北洼陷北部两个致密砂岩气有利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台北凹陷 中—下侏罗统 深层 致密砂岩气 资源量 小草湖洼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KQ油田E区超深层超稠油热水开发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孙欣华 周邻丹 +4 位作者 万海乔 呼惠娜 唐后军 张娜 张斌成 《断块油气田》 CAS 2013年第1期96-99,共4页
为了探索LKQ油田E区超深层超稠油注热水开发的可行性,在岩心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水驱油实验表明油水相渗及驱油效率对温度非常敏感,提高油层温度、降低原油黏度、增加原油流动性是E区超稠油开发的关键。在油... 为了探索LKQ油田E区超深层超稠油注热水开发的可行性,在岩心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水驱油实验表明油水相渗及驱油效率对温度非常敏感,提高油层温度、降低原油黏度、增加原油流动性是E区超稠油开发的关键。在油藏地质特征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优选Y401井区作为注热水先导试验区。数值模拟研究表明,井口流体温度越高,开发效果越好;注采井距70 m,井口注入100℃热水,可以实现有效驱替;井口流体温度一定时,井距越小,20 a末采出程度越高;直井日注100℃热水20 m3时,井底流体温度略高于油层温度,不会造成冷伤害。采用反五点井网,直井注水可以满足注采平衡需要,同时可以验证不同方向热水的驱替效果。试验区注100℃热水开发,预测10 a末采出程度可以达到9.9%,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 超稠油 数值模拟 注采井距 热水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敏性储层微观物性特征变化及其对采收率的影响——以吐哈油田温西三区块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万永清 王云翠 +2 位作者 夏丹 张永军 杨大伟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15年第3期45-48,3,共4页
运用温西三区块三间房组不同渗透率的岩心水敏实验,利用激光粒度扫描、扫描电镜以及压汞分析等手段与资料,分析了目标区块储层水敏后微观孔隙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油田注水开发的关系。深入认识水敏性储层的微观变化有利于预测油层参数变化... 运用温西三区块三间房组不同渗透率的岩心水敏实验,利用激光粒度扫描、扫描电镜以及压汞分析等手段与资料,分析了目标区块储层水敏后微观孔隙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油田注水开发的关系。深入认识水敏性储层的微观变化有利于预测油层参数变化对注水开发影响,为油田科学开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水敏 油藏参数 注水开发 剩余油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侏罗纪湖盆填充演化与油气成藏
11
作者 杨占龙 肖冬生 +6 位作者 武超 胡军 郝彬 李在光 吴青鹏 郭精义 刘震华 《天然气地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5-468,共14页
为深化吐哈盆地侏罗系油气勘探,以岩性岩相分析为基础,综合考虑构造活动与气候变化,通过湖盆潜在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水供给的相对平衡关系,构建了基于沉积过程的湖盆填充模式。结果表明:①吐哈盆地侏罗纪先后经历了3种类型5个阶段,即... 为深化吐哈盆地侏罗系油气勘探,以岩性岩相分析为基础,综合考虑构造活动与气候变化,通过湖盆潜在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水供给的相对平衡关系,构建了基于沉积过程的湖盆填充模式。结果表明:①吐哈盆地侏罗纪先后经历了3种类型5个阶段,即过填充(八道湾组)→平衡填充(三工河组)→过填充(西山窑组)→平衡填充(三间房组—七克台组)→欠填充(齐古组—喀拉扎组)的湖盆填充过程。②过填充阶段初始洪泛面之上、最大洪泛面附近、深水中发育的富有机质泥质沉积,水退体系域滨湖碎屑岩,水进体系域远端和前三角洲泥质沉积组成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平衡填充阶段洪泛面之上及水退体系域下部富有机质沉积、湖底扇、下切谷充填物及水进和水退体系域滨湖碎屑岩,水进体系域晚期和水退体系域早期前三角洲泥质沉积组成优越的生储盖组合。欠填充阶段初始湖侵面之上、水进体系域上部富有机质沉积、水进体系域碎屑岩相、水退体系域早期河道相和晚期滨岸碎屑岩,水进体系域上部和水退体系域底部泥质沉积组成高效的生储盖组合。③基于沉积过程构建的湖盆填充模式可将相关特征或属性扩展到预测领域,主要体现在对湖盆岩性岩相描述的有效性、烃源岩与储层发育特征、层序叠加样式与油气成藏特征的可预测性,预测吐哈盆地晚侏罗世欠填充湖盆阶段发育有一定规模以暗色泥岩为主的烃源岩系,过填充阶段八道湾组、西山窑组的发育下切谷、湖底扇及平衡填充阶段规模发育的近岸水下扇为潜在有利勘探领域。基于过程的湖盆填充特征分析对陆相湖盆发展演化理论研究和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充演化 生储盖组合 湖盆类型 油气成藏 侏罗纪 吐哈盆地
原文传递
新庄油田油气微生物勘探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宏亮 袁志华 +3 位作者 朱卫平 赵绪辰 张长久 陈实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年第2期24-28,7-8,共5页
将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应用于新庄油田。通过该区的样品采集、实验、分析和研究,完成了油和气的微生物异常区的圈定,微生物异常显示与工区内已知4口探井的含油气情况基本吻合。以微生物异常为基础,结合研究区现有的区域地质概况、钻井和... 将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应用于新庄油田。通过该区的样品采集、实验、分析和研究,完成了油和气的微生物异常区的圈定,微生物异常显示与工区内已知4口探井的含油气情况基本吻合。以微生物异常为基础,结合研究区现有的区域地质概况、钻井和测井等资料,对新庄油田微生物异常圈定了3个明显的异常区,其中中部异常区为最有利的勘探区块,北部异常区为较有利的目标区块,东南异常区为可勘探的目标区块。根据新庄油田油气显示的微生物异常值特征,对含油气情况进行了初步解释,评价了新庄油田的油气远景,并与邻区的西峰油田相比,验证了该技术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分析表明,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特别适合于鄂尔多斯盆地,特别是地震效果不甚理想和岩性油气藏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庄油田 油气微生物勘探 微生物异常 油气远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油田试验数据中心的技术体系与建设模式探讨
13
作者 刘锋 王义才 杲先进 《吐哈油气》 2010年第4期392-396,400,共6页
该文主要从体系结构、框架层次、开发平台、运行环境及安全机制等五个方面归纳总结了该系统的技术架构,并重点阐述了该系统中的分析检测生产信息子系统、试验中心管理信息子系统、试验数据信息服务子系统和试验信息资源应用子系统等四... 该文主要从体系结构、框架层次、开发平台、运行环境及安全机制等五个方面归纳总结了该系统的技术架构,并重点阐述了该系统中的分析检测生产信息子系统、试验中心管理信息子系统、试验数据信息服务子系统和试验信息资源应用子系统等四个核心功能子系统,最后探讨了四种相互依存、决定该系统建设成败的信息化建设模式:战略管理模式、系统开发模式、组织管理模式和创新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检测 数据中心 系统架构 管理信息化 建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侏罗系三工河组高含水致密砂岩油气储层甜点预测
14
作者 郝巍 孙鑫鑫 +6 位作者 连建文 韩跃涛 张峻霖 李臻 程朝辉 苑益军 孙鲁平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72,共10页
致密砂岩通常单砂体分布有限,砂体之间连通性差,砂体物性非均质性强,甚至部分区域砂体储层微裂缝发育,油气藏高含水,导致一般非常规油气藏勘探开发技术难以适用于高含水、微裂缝发育的致密砂岩油气藏。为了解决砂体横向变化快,储层非均... 致密砂岩通常单砂体分布有限,砂体之间连通性差,砂体物性非均质性强,甚至部分区域砂体储层微裂缝发育,油气藏高含水,导致一般非常规油气藏勘探开发技术难以适用于高含水、微裂缝发育的致密砂岩油气藏。为了解决砂体横向变化快,储层非均质性强,地震甜点预测难以及微裂缝较发育和水平井体积压裂可能带来的高含水致密砂岩油气藏高效开发问题,以吐哈盆地丘东洼陷吉7区块侏罗系三工河组高含水致密砂岩油气藏为例,利用区内钻完井、试采和最新地震资料,在分析致密砂岩油气藏富集主控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地质—地震一体化的思路深入开展了裂缝和储层甜点的精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①系统分析凹陷内致密油气藏富集主控因素,厘清了储层甜点的影响因素,结合试采及钻完井资料,明确了甜点和裂缝对致密油气富集的主控作用;②在已有勘探认识基础上,利用最新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采用基于多属性融合的裂缝预测方法,综合相干、曲率和最大似然属性预测了裂缝发育有利区,裂缝主要发育于走滑断裂和凸起区,呈雁列展布;③基于储层评价、裂缝预测,以及地震属性分析,综合识别并刻画了致密油气甜点区,明确了有利区分布范围,指出吉10H井南是下一步开发有利区。结论认为,基于地质—地震一体化的高含水致密油气富集及甜点预测方法是实现致密油气开发的重要技术手段,可为其他地区高含水、微裂缝发育的致密油气藏高效规模开发提供有益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丘东洼陷 侏罗系三工河组 高含水致密砂岩油气藏 甜点规模 地质—地震一体化 储层预测 负向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南部石炭系来源原油的发现与勘探意义
15
作者 龚德瑜 苗一豪 +6 位作者 陈棡 王志勇 金颖 程斌 王瑞菊 吴卫安 韩琰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4-928,共15页
石炭系是准噶尔盆地最重要的气源岩层系之一,但对其生油潜力的认识程度较低。本文基于地球化学分析(稳定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盆地模拟、构造演化恢复、生烃模拟实验和井震联合追踪等手段,厘清了准噶尔盆地东南部原油中石炭系烃... 石炭系是准噶尔盆地最重要的气源岩层系之一,但对其生油潜力的认识程度较低。本文基于地球化学分析(稳定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盆地模拟、构造演化恢复、生烃模拟实验和井震联合追踪等手段,厘清了准噶尔盆地东南部原油中石炭系烃源岩的贡献,恢复了原油的成藏过程,刻画了规模有效源灶的分布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东南部存在两类原油:第一类原油稳定碳同位素组成重,Pr/Ph值较高,含有丰富的C_(24)四环萜烷和C_(31)藿烷,三环萜烷和伽马蜡烷丰度低,几乎不含β-胡萝卜烷和重排甾烷,反映母源为淡水偏氧化环境,可能以高等植物生源输入为主,来自上石炭统巴塔玛依内山组烃源岩;第二类原油地球化学特征总体与第一类相反,反映母源为咸水偏还原环境,以细菌和藻类等生源输入为主,对应中二叠统芦草沟组烃源岩。中晚侏罗世,巴塔玛依内山组烃源岩进入生油高峰,发育“自生自储”型和“下生上储”型两类油藏。巴塔玛依内山组烃源岩厚度大,分布广,生油强度>4×10^(6)t/km^(2)的面积达2031 km^(2),在阜康凹陷东斜坡和吉木萨尔凹陷发现了两个生油强度>6×10^(6)t/km^(2)的生油中心。研究成果进一步证实了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烃源岩具备较好的生油能力,拓展了盆地东南部石炭系石油勘探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东南部 石炭系 油—源对比 生油潜力 烃源灶 勘探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油田水平井新技术应用效果浅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旭东 彭玮 +2 位作者 魏尚武 杨均奇 康毅 《吐哈油气》 2007年第3期237-241,249,共6页
自1996年以来,吐哈油田积极推广应用水平井开发新技术,使其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规模迅速扩大。通过不断探索、总结和完善,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合吐哈油田不同油藏特点的水平井应用技术方法,主要包括水平井地质设计、调整、跟踪等技术方法。... 自1996年以来,吐哈油田积极推广应用水平井开发新技术,使其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规模迅速扩大。通过不断探索、总结和完善,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合吐哈油田不同油藏特点的水平井应用技术方法,主要包括水平井地质设计、调整、跟踪等技术方法。确保了水平井的应用效果,推动了水平井技术在吐哈油田的进步和发展。红南油田底水油藏的高效开发、鲁克沁油田深层稠油油藏开发均获得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吐哈油田 新技术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形学在神泉油田滚动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任一 李喜莲 张鹏翼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3-94,共2页
应用分形学理论分析吐哈盆地西部神泉油田三间房组沉积体系和侏罗系油藏断裂系统以及油藏空间分布 ,结果表明都具有很好的分形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其它资料 ,识别和预测三间房组沉积环境和砂体分布 ,为优选井位、选择开发方式提供依据... 应用分形学理论分析吐哈盆地西部神泉油田三间房组沉积体系和侏罗系油藏断裂系统以及油藏空间分布 ,结果表明都具有很好的分形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其它资料 ,识别和预测三间房组沉积环境和砂体分布 ,为优选井位、选择开发方式提供依据。神泉油田的油藏空间分布也同样具有分形特征 ,根据分析结果预测油田周边仍有潜力 ,为进一步滚动勘探开发提供了决策依据。分形学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图 3参 4(王任一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勘探开发 神泉油田 分形学 断裂系统 沉积环境 储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致密储层CO_(2)/N_(2)换油机理研究
18
作者 陈汉钊 吴正彬 +3 位作者 李轩 舒坤 蒋恕 陈掌星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7,共12页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来研究致密油的赋存状态以及CO_(2)置换致密油的机理。采用蒙特卡洛法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算法,建立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烷烃在岩石壁面的赋存状态模型,研究了烷烃分子在不同岩石壁面的赋存特征,分析了CO_(2)和N_(2)置换...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来研究致密油的赋存状态以及CO_(2)置换致密油的机理。采用蒙特卡洛法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算法,建立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烷烃在岩石壁面的赋存状态模型,研究了烷烃分子在不同岩石壁面的赋存特征,分析了CO_(2)和N_(2)置换致密油的微观机理。模拟温度和压力条件(343.13 K、20 MPa)选取四川盆地致密储层的温度和压力条件。测得石英壁面和方解石壁面中,C7在CO_(2)中的扩散系数分别为1.88×10^(−5) m/s^(2)和1.83×10^(−5) m/s^(2),在N_(2)中分别为6.4×10^(−6) m/s^(2)和9.01×10^(−6) m/s^(2)。结果将CO_(2)置换致密油的效果明显好于N_(2)。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烷烃分子从岩石壁面置换的难度增大,方解石壁面对烷烃分子的吸附作用要强于石英壁面。根据本研究模拟结果将CO_(2)置换机理大致分为4个阶段:分子扩散阶段、竞争吸附阶段、乳化溶解阶段以及混相阶段(低相对分子质量烷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CO_(2) N_(2) 赋存状态 驱油机理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研究院OA系统引领数字办公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君 《吐哈油气》 2005年第4期376-379,共4页
介绍了吐哈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OA系统的实现目标、技术构成及系统功能,结合研究院办公的具体特点。应用开发了多个办公工作流,实现了部分工作流程的全自动化,为全面数字化办公奠定了基础。通过对OA系统推广应用情况的总结,旨在更好... 介绍了吐哈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OA系统的实现目标、技术构成及系统功能,结合研究院办公的具体特点。应用开发了多个办公工作流,实现了部分工作流程的全自动化,为全面数字化办公奠定了基础。通过对OA系统推广应用情况的总结,旨在更好地发挥OA系统在企业办公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办公自动化(OA) 数字化办公 工作流 监听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油田项目后评价理论与实践
20
作者 李继成 杨荣 +1 位作者 常润明 许思强 《吐哈油气》 2010年第1期97-100,共4页
阐述了项目后评价理论基础,项目后评价起源与发展进程,项目后评价的管理与规制建设以及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从油田开发的基本情况出发,分析了区域经济对投资项目的影响,总结了吐哈油田项目后评价实践的具体内容;探讨了油田项目后评价的... 阐述了项目后评价理论基础,项目后评价起源与发展进程,项目后评价的管理与规制建设以及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从油田开发的基本情况出发,分析了区域经济对投资项目的影响,总结了吐哈油田项目后评价实践的具体内容;探讨了油田项目后评价的管理与绩效。文章对投资管理决策、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后续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油田 后评价 绩效 信息反馈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