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工作探析——以中国石油大学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代莉莎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 2020年第5期56-58,共3页
以中国石油大学为例,结合社会相关数据分析报告和学校就业质量分析报告,分析新形势下就业困难学生的特点,探索如何提高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竞争力,努力打通高校就业帮扶"最后一公里",坚持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全面推进就业帮扶... 以中国石油大学为例,结合社会相关数据分析报告和学校就业质量分析报告,分析新形势下就业困难学生的特点,探索如何提高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竞争力,努力打通高校就业帮扶"最后一公里",坚持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全面推进就业帮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全育人 大学生 就业困难 精准帮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信息学科特色和课程思政的工程伦理课程建设
2
作者 黄霁崴 王莹 《教育进展》 2022年第12期5805-5813,共9页
工程伦理是应用于工程学的道德原则系统,是工程技艺的应用伦理。201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将工程伦理列入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必修课程。信息学科作为新兴的工程类学科,其工程伦理课程教学具有鲜明的特色。面向信息... 工程伦理是应用于工程学的道德原则系统,是工程技艺的应用伦理。201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将工程伦理列入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必修课程。信息学科作为新兴的工程类学科,其工程伦理课程教学具有鲜明的特色。面向信息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如何开展工程伦理课程建设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阐述了信息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展工程伦理课程建设的一些探索和经验,分析了信息学科工程伦理课程建设的特点,明确了工程伦理课程建设的目标,介绍了课程内容设置和评价机制。课程建设将工程伦理与信息学科前沿充分结合,且具备鲜明的课程思政特色,有望对信息类新兴专业的工程伦理课程建设提供参考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伦理 信息学科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体知识的石油炼化领域命名实体识别
3
作者 丁建新 王晓伟 +4 位作者 温欣 屈克将 王建华 赵艳红 胡思颍 《现代信息科技》 2024年第12期40-46,共7页
石油炼化领域中的命名实体识别任务存在着标注数据稀缺,以及现有的预训练语言模型不能很好识别领域组合和嵌套实体的问题。基于此,首先提出一种基于外部实体知识的数据增强方法(EEKR),通过引入外部实体知识库,将其与标注数据中的实体进... 石油炼化领域中的命名实体识别任务存在着标注数据稀缺,以及现有的预训练语言模型不能很好识别领域组合和嵌套实体的问题。基于此,首先提出一种基于外部实体知识的数据增强方法(EEKR),通过引入外部实体知识库,将其与标注数据中的实体进行实体级别替换完成数据增强,有效解决标注数据稀缺的问题。之后提出了基于内部实体知识的命名实体识别模型(IIEKNER),通过获取标注样本中的内部实体嵌入,将内部实体知识融入预训练模型,从而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出石油炼化领域中的嵌套和组合实体。实验结果显示,相比于其他模型,基于EEKR数据增强方法的IIEKNER模型的识别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名实体识别 石油炼化领域 数据增强 BE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故障相关性的随钻方位电磁波测井仪器可靠性失效建模研究
4
作者 李辉 陆永钢 +1 位作者 刘得军 郝振华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9-767,共9页
随钻方位电磁波测井仪器作为石油勘探开发的高端装备,对于实时钻井地质导向、井眼轨迹优化及提高储层钻遇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因井下复杂环境应力的影响,导致仪器故障率不断升高同时测井响应出现畸变、极值甚至重合,不仅对实时地质... 随钻方位电磁波测井仪器作为石油勘探开发的高端装备,对于实时钻井地质导向、井眼轨迹优化及提高储层钻遇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因井下复杂环境应力的影响,导致仪器故障率不断升高同时测井响应出现畸变、极值甚至重合,不仅对实时地质导向造成极大影响并且难以给出合理准确的解释.因此,本文以AziExpress随钻方位电磁波测井仪器为研究实体,通过环境应力可靠性试验对仪器内部天线系统失效模式进行分析.同时对天线系统主要部件的失效时间进行统计并结合历史故障及维修统计数据拟合可靠性失效分布模型,再利用K-S检验法对天线系统各主要部件失效分布模型进行检验.最后依据失效分布模型计算各主要部件的可靠性性能指标,结合失效概率密度函数、失效率、累积失效分布函数对天线系统的可靠性进行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威布尔失效分布模型对于随钻方位电磁波测井仪器天线系统主要部件的最小拟合优度检验值D_(n)为0.131,基于故障相关性的可靠性建模方法能够对仪器天线系统可靠性仿真分析与预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方位电磁波测井仪器 可靠性试验 失效分布模型 可靠性指标 故障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筒环空水力分布参数系统的全状态反馈控制方法
5
作者 徐宝昌 胡松 +1 位作者 孟卓然 刘伟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8-305,共8页
为了解决石油钻井系统在循环钻进过程中,钻遇高压盐水层发生盐水侵入,导致钻井液密度变化,造成钻井安全窗口变窄,难以平衡井底循环压力的问题,将钻井水力学模型建模为精度更高的双曲型分布参数系统,采用控压钻井技术,基于无限维反步法(B... 为了解决石油钻井系统在循环钻进过程中,钻遇高压盐水层发生盐水侵入,导致钻井液密度变化,造成钻井安全窗口变窄,难以平衡井底循环压力的问题,将钻井水力学模型建模为精度更高的双曲型分布参数系统,采用控压钻井技术,基于无限维反步法(Backstepping),结合边界控制,设计了一种全状态反馈控制器。考虑实际工况,将控制器作用于井口回压,稳定了因钻井液密度变化而产生的压力波动,并实现了对井底压力的跟踪。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算法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良好的跟踪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水侵入 分布参数系统 控压钻井 边界控制 全状态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水井井筒动态流体力学建模与工程仿真 被引量:2
6
作者 贾德利 温昊扬 +3 位作者 孙福超 王全宾 杨清海 付涛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74-1082,共9页
为了研究注水井井筒工况下流体动态响应机理,基于流体力学微元分析和水力学经典理论,建立流体微元压力-流速关系模型,推导求解注水井井筒空间流体压力、流速的动态分布;结合中国某典型斜井生产数据,进行不同注入压力和不同注入量条件下... 为了研究注水井井筒工况下流体动态响应机理,基于流体力学微元分析和水力学经典理论,建立流体微元压力-流速关系模型,推导求解注水井井筒空间流体压力、流速的动态分布;结合中国某典型斜井生产数据,进行不同注入压力和不同注入量条件下井筒压力动态分布、油管流体传输延迟特性和衰减特性、井口压力波动下井筒压力幅值动态分布的数值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井筒沿程压力损失与绝对压力值无关,设计波码通信编解码方案时无须考虑注入的绝对压力值;注入压力恒定时,井口注入流量越大,井筒沿程损失越大。流体波信号延时幅值主要取决于井筒的长度;管径越小,流体波信号衰减幅度越大。同井深下生成目标波码幅值(压差识别有效值)越高,为克服井筒沿程损失所需的井口压力波幅值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注水 井筒流体 流体力学 动态响应 无线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上下文信息的图神经网络推荐模型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袁满 褚润夫 +1 位作者 袁靖舒 陈萍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693-700,共8页
传统推荐算法缺少对图结构的隐含信息及上下文信息的利用,从而可能降低推荐效果。为提高传统推荐算法的推荐效果,提出基于图神经网络的推荐模型。该模型基于图的高阶连通性理论,使用图神经网络挖掘用户-物品二部图中的隐含信息,并由一... 传统推荐算法缺少对图结构的隐含信息及上下文信息的利用,从而可能降低推荐效果。为提高传统推荐算法的推荐效果,提出基于图神经网络的推荐模型。该模型基于图的高阶连通性理论,使用图神经网络挖掘用户-物品二部图中的隐含信息,并由一阶扩展到多阶,从而获取更精确的嵌入式表示和推荐效果;在更新过程中考虑上下文信息,有利于理解上下文间的交互关系。并将该模型在Yelp-OS、Yelp-NC和Amazon-book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HR(Hit Ratio)和NDCG(Normalized Discounted Cumulative Gain)指标上均优于相关对比算法,证明该算法可优化推荐效果,提升推荐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荐系统 图神经网络 高阶连通性 二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mulationX的水下采油树液压控制系统仿真分析
8
作者 刘致祥 王继良 +3 位作者 王星 鞠少栋 杨建义 岳元龙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2025年第2期269-275,318,共8页
采用SimulationX软件建立整棵采油树液压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得到液压系统充压时间、阀门启闭时间和依次操作阀门的时间间隔,仿真结果均符合标准要求。同时研究了阀门操作带来的压力波动对其他就位阀门的影响,仿真表明:当阀门操作造成的... 采用SimulationX软件建立整棵采油树液压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得到液压系统充压时间、阀门启闭时间和依次操作阀门的时间间隔,仿真结果均符合标准要求。同时研究了阀门操作带来的压力波动对其他就位阀门的影响,仿真表明:当阀门操作造成的系统压力波动的最小值大于已就位阀门的开启压力时,系统压力波动对已就位阀门影响较小,结果可为水下采油树液压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同时可为水下采油树测试及生产作业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电液控制 水下采油树 液压分析 水下阀门 响应时间 阀门操作时间间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常规致密储层压裂缝网数字孪生构建理论与方法
9
作者 陆吉 林伯韬 +2 位作者 朱海涛 金衍 孟翰 《世界石油工业》 2025年第1期108-119,共12页
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及大规模体积改造技术的提升,使非常规油气开发获得重大突破和快速发展。致密油气藏成为继页岩气之后全球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新热点。随着水力压裂技术在致密储层开发中的推广应用,压裂缝网精细化表征成为水力压裂... 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及大规模体积改造技术的提升,使非常规油气开发获得重大突破和快速发展。致密油气藏成为继页岩气之后全球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新热点。随着水力压裂技术在致密储层开发中的推广应用,压裂缝网精细化表征成为水力压裂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建设的关键问题,对压裂效果评价及压裂施工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致密储层天然裂缝发育、非均质性强,压裂后复杂的缝网形态给缝网表征带来极大挑战。基于高精度数据采集、实时数据传输、虚拟实体建模与分析、机理数据融合仿真与决策的数字孪生技术,为压裂缝网表征提供了新思路。(1)介绍数字孪生的基本概念及压裂缝网表征的研究现状,提出压裂缝网数字孪生的五维模型及系统架构;(2)将压裂缝网数字孪生的虚拟实体归纳为储层的地质力学模型和压裂缝网模型,研究相应的孪生模型构建方法;(3)分析压裂缝网数字孪生应用于支撑剂运移及油气井产能预测的场景。在此基础上,探讨压裂缝网数字孪生亟待发展的关键技术并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为致密储层水力压裂缝网的数字化及智能化表征与控制提供理论与方法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 致密储层 水力压裂 压裂缝网表征 数字孪生 人工智能 数字化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石油深水水下生产虚拟可视化仿真软件开发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从磊 张多 +1 位作者 张建兵 连远锋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20年第4期52-54,共3页
本文为实现海洋石油深水水下生产过程的实时可视化仿真,基于过程模拟计算建立了水下生产流程案例库,将Vortex物理仿真引擎与VegaPrime虚拟现实平台相结合构建实时动力学虚拟仿真环境。针对深水水下生产业务流程功能,完成了系统结构分析... 本文为实现海洋石油深水水下生产过程的实时可视化仿真,基于过程模拟计算建立了水下生产流程案例库,将Vortex物理仿真引擎与VegaPrime虚拟现实平台相结合构建实时动力学虚拟仿真环境。针对深水水下生产业务流程功能,完成了系统结构分析与功能模块划分,确定了分布式仿真体系的硬件系统和数据接口规范。在构建具有高度物理真实感的实时动力学仿真模型基础上,建立了海洋石油深水水下生产可视化仿真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 虚拟可视化 软件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验证与确认技术在智能油田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林杨 单延武 +5 位作者 安创锋 詹燕民 邓欣 杨波 赵越 高小永 《石油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1-138,共8页
验证与确认技术(V&V)是保障软件系统质量的关键一招。在智能油田信息化建设中,软件系统质量因保障油田的高效工作而备受关注。传统软件系统开发的维护成本占整个软件开发周期的50%~70%。V&V旨在智能油田信息化建设的软件系统开... 验证与确认技术(V&V)是保障软件系统质量的关键一招。在智能油田信息化建设中,软件系统质量因保障油田的高效工作而备受关注。传统软件系统开发的维护成本占整个软件开发周期的50%~70%。V&V旨在智能油田信息化建设的软件系统开发的需求阶段修正错误,指数级地降低维护成本中的纠错成本,保障油田的稳定生产。基于此,首次提出一种将V&V技术应用于智能油田信息化建设的方法,为国际、国内针对智能油田软件系统开发指导规范提供了新思路。主要研究了智能油田信息化建设所覆盖的业务部门和智能部门及油水井等智能化应用等工作紧密相关的V&V,提出了智能油田信息化建设中设计、测试及V&V过程的文档要求,更进一步制定了V&V工作流程,使该流程在实际项目开展时不断验证、固化。同时所提V&V揭示了智能油田软件开发周期活动中潜在的风险因素,推进了过程实施、风险控制及协助设计团队设计方法的改进,提高了软件系统的质量。验证与确认技术用于智能油田信息化建设的方法,对油田生产智能化发展具有深远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油田 验证与确认技术 测试文档 纠错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石油钻具的微波加热储层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任树琪 刘涛 +1 位作者 宋平平 李怡霏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7-102,共6页
提出了基于石油钻具的同轴线传输微波能的技术方案,这一传输线将地面电磁能量传输到井下。分析了微波在石油钻杆和套管构成的同轴传输结构中的传播特性,根据石油行业标准选择了适合微波能量传输的最佳钻具组合,进行了HFSS仿真验证。仿... 提出了基于石油钻具的同轴线传输微波能的技术方案,这一传输线将地面电磁能量传输到井下。分析了微波在石油钻杆和套管构成的同轴传输结构中的传播特性,根据石油行业标准选择了适合微波能量传输的最佳钻具组合,进行了HFSS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2^(3/8″)API标准石油钻杆和5^(1/2″)标准石油套管构成的同轴线具有最佳传输效率。通过与国内某稠油储层常规热力采油技术的实际作业参数比较分析,证实了所提出的微波能量传输方案切实可行,可用于井下微波能的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加热 稠油油藏 同轴传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沿海管道海岸-断裂带复合效应
13
作者 方莉 夏鹏程 +3 位作者 梁志珊 熊树海 毕武喜 蓝卫 《石油科学通报》 CAS 2023年第5期660-670,共11页
低频扰动地磁场在大地中感应出地磁感应电流(GIC)和地面感应电势(ESP),直接影响埋地管道管地电位(PSP)。为研究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海岸和断裂带复合效应对日东线管道PSP的影响,基于傅里叶变换和反变换的思想提出了管道傅里叶-有限元法,该... 低频扰动地磁场在大地中感应出地磁感应电流(GIC)和地面感应电势(ESP),直接影响埋地管道管地电位(PSP)。为研究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海岸和断裂带复合效应对日东线管道PSP的影响,基于傅里叶变换和反变换的思想提出了管道傅里叶-有限元法,该方法采用地面磁场时频转换理论,建立低频地磁扰动下管道PSP计算模型以获取实时信息。本文首先建立了三维海岸-断裂带理论模型探索沿海地区的电场分布与断裂带电导率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大地电磁测深数据构建了中石油日东线所在地区的大地三维电导率模型,应用地磁台磁场数据作为大地导体边界条件计算磁扰动期间实时管道PSP时空分布,以2016年10月12-14日期间的磁扰动为例对日东线PSP的计算值和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在空间分布特性上分析了管道PSP的两种基本分布形态以及重要节点处受管道参数变化的影响,在时间分布特性上不仅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准确性,还揭示了海岸-断裂带复合效应对沿海管道PSP的影响,为管道腐蚀防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断裂带 管道傅里叶-有限元法 管地电位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大学“编程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14
作者 王晓娜 吴卫江 +3 位作者 刘素转 赵建辉 王燕 张丽英 《计算机时代》 2021年第3期114-116,共3页
文章介绍了美国德州山姆.休斯敦州立大学计算机系"编程基础"课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方式。介绍了教学中采用的混合式教学环境BlackBoard网络平台、协作式学习法、主动学习法和过程性考核标准。通过这些方法和手段,可... 文章介绍了美国德州山姆.休斯敦州立大学计算机系"编程基础"课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方式。介绍了教学中采用的混合式教学环境BlackBoard网络平台、协作式学习法、主动学习法和过程性考核标准。通过这些方法和手段,可以让教师更适应生活在当今这一数字时代的学生的学习习惯,改善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协作式学习 主动学习 过程性考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卷积神经网络的节点分类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丽英 孙海航 +1 位作者 孙玉发 石兵波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105,共11页
节点分类任务是图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工作之一。近年来随着图卷积神经网络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基于图卷积神经网络的节点分类研究及其应用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图卷积神经网络是基于卷积发展出的一类图神经网络,能处理图数据且具有卷积神经... 节点分类任务是图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工作之一。近年来随着图卷积神经网络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基于图卷积神经网络的节点分类研究及其应用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图卷积神经网络是基于卷积发展出的一类图神经网络,能处理图数据且具有卷积神经网络的优点,已成为图节点分类方法中最活跃的一个研究分支。对基于图卷积神经网络的节点分类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首先介绍图的相关概念、节点分类的任务定义和常用的图数据集;然后探讨两类经典图卷积神经网络——谱域和空间域图卷积神经网络,以及图卷积神经网络在节点分类领域面临的挑战;之后从模型和数据两个视角分析图卷积神经网络在节点分类任务中的研究成果和未解决的问题;最后对基于图卷积神经网络的节点分类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并总结全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数据 节点分类 图神经网络 图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迈克尔逊干涉仪的浓度/折射率在线测量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少华 李辉 +5 位作者 周旭光 王浩 杨振清 赵卉 王芳 王麟杰 《大学物理实验》 2024年第1期27-30,共4页
浓度是表征溶液性质的重要物理参数之一。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旋转比色皿结合迈克尔逊干涉仪的浓度/折射率在线测量系统。将液体加入比色皿并旋转5°,利用CCD采集光强数据和自编的计数程序,可实时测量旋转前后干涉条纹移动数目之差,... 浓度是表征溶液性质的重要物理参数之一。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旋转比色皿结合迈克尔逊干涉仪的浓度/折射率在线测量系统。将液体加入比色皿并旋转5°,利用CCD采集光强数据和自编的计数程序,可实时测量旋转前后干涉条纹移动数目之差,并由此计算NaCl和葡萄糖溶液的折射率和浓度。对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10%和20%的NaCl溶液进行了折射率测量和误差分析,发现与相关理论值的相对误差仅为0.61%、0.63%和2.2%。葡萄糖溶液的浓度—折射率关系曲线也呈现出线性良好、可靠性高的特点。总之,基于迈克尔逊干涉仪的浓度/折射率在线测量系统具有测量非接触、结果可靠、高效实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仪 旋转台 浓度 折射率 在线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钻采数字孪生模型构建方法及应用案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林伯韬 朱海涛 +2 位作者 金衍 张家豪 韩雪银 《石油科学通报》 CAS 2024年第2期282-296,共15页
油气钻采过程中地质的不确定性、井下实时工况的不可见性、工程仿真的复杂性阻碍了其科学高效的设计及施工。数字孪生技术能够提供实时智能且可视化的方案设计和工程决策,但缺乏针对油气钻采的系统建模方法。对此,本文首先剖析油气钻采... 油气钻采过程中地质的不确定性、井下实时工况的不可见性、工程仿真的复杂性阻碍了其科学高效的设计及施工。数字孪生技术能够提供实时智能且可视化的方案设计和工程决策,但缺乏针对油气钻采的系统建模方法。对此,本文首先剖析油气钻采数字孪生的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进而应用成熟度指标定量评价该技术的发展程度;其次,逐次提出油气钻采数字孪生模型的建模方法,包括建模流程、拆分策略、装配及融合架构、建模工具,并以钻井井壁稳定和海上生产系统为例,介绍数字孪生在钻井与开采方面的应用案例;最后,分析困难与挑战并提出发展建议。研究发现,相对制造业,钻采孪生多处于可视化阶段,整体成熟度偏低。油气钻采系统的复杂需求被拆分为若干清晰且较容易实现的子需求;基于需求分析将建模对象在粒度、维度、生命周期上拆分为不同的子模型,通过模型层、功能层、需求层逐层装配子模型,进而实现多维度、多领域模型间的融合。同时,需要在模型管理、数据管理和工程仿真方面完善方法和提高效率。此外,钻采孪生面临多源异构数据选择与融合困难、子模型定义模糊、模型验证不清的问题,以及复杂动力学过程、多部门多任务协同、自主软件工具开发方面的挑战。综上,本文提出的数字孪生模型构建方法和案例能为油气钻采工程提供方法指导和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 钻井 开采 数字孪生 数据科学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spen HYSYS的LNG接收站全流程模拟 被引量:3
18
作者 宋宇 肖述民 +2 位作者 高小永 陈勇 殷卫兵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CAS 2024年第1期92-101,127,共11页
以某LNG接收站为仿真对象,使用Aspen HYSYS流程模拟软件,选取PRSV方程作为物性计算方程,建立了接收站稳态模型。根据各个设备的运行参数,对接收站进行全流程模拟,得到了各物流、设备能耗等详细参数,并利用此模型分析了外输流量、温度和... 以某LNG接收站为仿真对象,使用Aspen HYSYS流程模拟软件,选取PRSV方程作为物性计算方程,建立了接收站稳态模型。根据各个设备的运行参数,对接收站进行全流程模拟,得到了各物流、设备能耗等详细参数,并利用此模型分析了外输流量、温度和压力变化时对接收站各流程性能参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流程模拟可以完全满足各种复杂工况变化与调整的模拟仿真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程模拟 LNG接收站 ASPEN HYSYS 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电工电子学”课程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彦凯 姜珊 《科技风》 2024年第10期115-117,共3页
针对传统灌输授课模式时学生上课整体状态不佳、主动参与性差、前学后忘、难以应用及创新的问题,提出了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网络和自主设计构建了丰富的线上线下教学资源。教学设计中采用课前—课中—课后三部曲,在各个环... 针对传统灌输授课模式时学生上课整体状态不佳、主动参与性差、前学后忘、难以应用及创新的问题,提出了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网络和自主设计构建了丰富的线上线下教学资源。教学设计中采用课前—课中—课后三部曲,在各个环节中,以学生为教学环节中的主体,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并在课后的环节中将学习的知识进一步应用于仿真设计,增强了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以集成运算放大器为例,通过具体的教学设计展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设计思想和步骤,并通过教学实践表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分析、设计能力,为学生应用电工电子学知识自主设计以及开发电路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工电子学 线上线下 混合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基站无线非正交多址接入的平滑视频流传输算法
20
作者 朱志强 徐朝农 朱东辉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3-322,共10页
视频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对于视频流畅播放提出了巨大挑战,从用户体验角度分析,视频播放中的卡顿时间可能是最重要指标之一。随着5G网络技术的发展,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技术被重点关注,NOMA技术具有叠加编码和连续干扰消除2个特点,根据... 视频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对于视频流畅播放提出了巨大挑战,从用户体验角度分析,视频播放中的卡顿时间可能是最重要指标之一。随着5G网络技术的发展,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技术被重点关注,NOMA技术具有叠加编码和连续干扰消除2个特点,根据这2个特点实现数据的并行传输。利用NOMA技术的并行传输能力来提高基站为用户提供视频的实时性。在用户需求视频名称和视频分辨率给定的情况下,通过联合基站-用户配对方式和基站功率分配来降低视频播放时的卡顿时间。通过对问题进行建模,并提出1个两步启发式算法对问题进行求解,第1步为确定基站与用户的配对方式,第2步为分配基站的发射功率。实验结果表明,基于NOMA的传输调度方案与传统的传输调度方案相比,用户需求的平均卡顿时间有明显的下降,相对于在不采用NOMA机制时,在2-SIC接收机情况下,用户平均卡顿时间减少了55.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顿时间 非正交多址接入 视频传输 叠加编码 功率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