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应用型理工科专业“技术经济学”教学改革策略——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鞠小玉 王琳 赵晓东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79-82,共4页
结合“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为加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理工科专业“技术经济学”课程建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更好地服务社会,在“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策略方面,充分利用校区地处石油石化产业基地的地理优势优化课... 结合“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为加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理工科专业“技术经济学”课程建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更好地服务社会,在“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策略方面,充分利用校区地处石油石化产业基地的地理优势优化课程教学内容,运用情景与案例联合教学、研讨式PBL教学模式等改进教学方法并完善考核机制,提高应用型理工科专业“技术经济学”教学效果,为西部地区输送应用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理工科 技术经济学 教学改革策略 克拉玛依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高校疆外生源大学生留疆就业问题探析——基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学生调查数据
2
作者 韩仕清 《新西部》 2022年第12期130-132,共3页
新疆作为“一带一路”核心区,人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积极引导疆外生源大学生留疆建设,不仅有利于缓解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也能为新疆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应通过强化铸魂育人、强化招生-培养-就业工作联动、打造政校企联合育... 新疆作为“一带一路”核心区,人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积极引导疆外生源大学生留疆建设,不仅有利于缓解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也能为新疆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应通过强化铸魂育人、强化招生-培养-就业工作联动、打造政校企联合育人新局面、营造良好育人文化氛围,引导疆外生源大学生留疆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高校 外生源 育人文化 政校企 就业形势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调查数据 留疆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石油高等院校运用石油文化强化大学生思想路径思考——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为例
3
作者 邓智华 朱道义 +2 位作者 朱梦恩 王永娇 常静怡 《新西部》 2022年第2期156-158,共3页
大学是思想文化产生、传播与创新的重要阵地,文化育人是高校人才培养工程的重要内容。石油高等院校有着为祖国培养石油行业人才的任务,将石油文化融入到学校学生的培养之中,提升强化大学生的思想觉悟,是石油高等院校需要做好的一项重要... 大学是思想文化产生、传播与创新的重要阵地,文化育人是高校人才培养工程的重要内容。石油高等院校有着为祖国培养石油行业人才的任务,将石油文化融入到学校学生的培养之中,提升强化大学生的思想觉悟,是石油高等院校需要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2020年7月7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的118名毕业生收到了习总书记的回信,这份回信意义重大,校区全体同学都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觉悟 大学生思想 文化育人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高等院校 高校人才培养 文化融入 路径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四位”专业课程育人模式——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例
4
作者 刘钰铭 吴胜和 +4 位作者 朱筱敏 柳广弟 陈冬霞 谢庆斌 李庆 《中国地质教育》 2023年第1期19-22,共4页
专业课程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主战场。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例,通过价值引领、需求驱动和多元融合三个维度,实现家国情怀、高阶思维、关键能力、核心知识四个方面的课程教学育人目标,创立了“三维四位”专业课程育... 专业课程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主战场。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例,通过价值引领、需求驱动和多元融合三个维度,实现家国情怀、高阶思维、关键能力、核心知识四个方面的课程教学育人目标,创立了“三维四位”专业课程育人模式。该课程育人模式的应用实践极大地促进了人才培养、教师团队建设、课程资源建设、专业和学科发展,并推广应用到全国油气地质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勘查工程 价值引领 需求驱动 多元融合 专业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走滑断裂带多层叠加样式及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海军 能源 +4 位作者 邵龙飞 谢舟 康鹏飞 袁敬一 付永红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7-400,共14页
随着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在台盆区古生界发现大规模走滑断裂系统,提出了一种新型断溶体油气藏。受塔里木盆地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走滑断裂表现出多层结构,具有多期叠加活动特征。基于高品质三维地震资料、钻井资料及油气地质... 随着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在台盆区古生界发现大规模走滑断裂系统,提出了一种新型断溶体油气藏。受塔里木盆地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走滑断裂表现出多层结构,具有多期叠加活动特征。基于高品质三维地震资料、钻井资料及油气地质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大型走滑断裂的多层叠加特征及对油气的控制作用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台盆区走滑断裂带在古生界主要发育5个结构层,分别为下寒武统盐下构造层、中寒武统盐构造层、上寒武统—中奥陶统碳酸盐岩构造层、上奥陶统—石炭系碎屑岩构造层和二叠系岩浆岩构造层;受多期构造运动及走滑断裂带活动的影响,5层结构在空间上具有带状分布、垂向叠置、差异叠加的特征;断裂叠加类型多样,总体上可以分为连接型、叠接型、反转叠加型及反转改造型4种;走滑断裂带叠加方式影响了石油地质条件,可形成多层差异聚集油气藏,主要包括Ⅰ型油气藏(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Ⅱ型油气藏(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志留系碎屑岩油气藏及二叠系岩浆岩油气藏)及Ⅲ型油气藏(寒武系盐下层白云岩油气藏)3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台盆区 走滑断裂带 多层结构 构造样式 叠加类型 成因机制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建“五五”特色支部 培养边疆建设人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地质系党支部党建工作纪实
6
作者 能源 谢庆宾 林强 《石油组织人事》 2020年第4期95-98,共4页
2020年7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对118名毕业生留在新疆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广大高校毕业生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总书记的谆谆嘱托,让广大... 2020年7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对118名毕业生留在新疆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广大高校毕业生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总书记的谆谆嘱托,让广大学子倍感振奋,纷纷表示要用实际行动担起时代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矢志奋斗。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地质系党支部坚持“扎根边疆办教育,为国奉献育英才”的理想信念,把思憩政治教育融入支部建设各个环节,使更多的学生爱上新疆、留在新疆,成为建设新疆的生力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党支部建设 五优五化 五融五促 工作纪实
原文传递
克拉玛依油田七西区三叠系下克拉玛依组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定量评价 被引量:6
7
作者 冯利娟 钱川川 +4 位作者 李勇 瞿利明 张磊 李澳 于景维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6792-6801,共10页
克拉玛依油田七西区三叠系下克拉玛依组(简称克下组)油藏开发面临单井产量衰减快、含水高,水驱开发效果差的难题,剩余油分布规律不明确,需要加强目的储层微观非均质性评价。利用岩心观察、薄片分析等研究手段,对储层岩石学及储集特征进... 克拉玛依油田七西区三叠系下克拉玛依组(简称克下组)油藏开发面临单井产量衰减快、含水高,水驱开发效果差的难题,剩余油分布规律不明确,需要加强目的储层微观非均质性评价。利用岩心观察、薄片分析等研究手段,对储层岩石学及储集特征进行分析;以压汞实验分析为基础,利用“主要流动空间”和“分形维数”分别从“量”和“形”的角度关注目的储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程度,定量表征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结果表明:克下组储层岩性以砂砾岩为主,储集空间类型多样,以剩余粒间孔为主,储层以低孔特低渗为主。“主要流动空间”反映渗流能力贡献率为95%的主要流动空间仅占整体储集空间的不到33%;受微裂缝影响,“分形维数”分布于2.6~2.7的样品孔隙结构相对较好,整体反映出储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很强,利用上述两个参数对储层微观非均质性进行合理评价,为后续高效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流动空间 分形维数 定量评价 储层非均质性 克下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英买35井区志留系隔夹层识别及分布
8
作者 王伟 代梦莹 +4 位作者 陈俊凯 邹云龙 吴琼 蒋琼 冯程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4-162,共9页
塔里木盆地英买35井区隔夹层分布规律不明,为后续油气勘探开发带来了困难。为了识别研究区隔夹层类型,分析其空间展布特征,结合取心、常规测井、化验分析及成像测井资料,明确了研究区主要发育隔夹层类型,采用三端元定型法分小层建立了... 塔里木盆地英买35井区隔夹层分布规律不明,为后续油气勘探开发带来了困难。为了识别研究区隔夹层类型,分析其空间展布特征,结合取心、常规测井、化验分析及成像测井资料,明确了研究区主要发育隔夹层类型,采用三端元定型法分小层建立了隔夹层识别图版,提出了识别标准,分析了隔夹层的横向和纵向展布特征,研究了隔夹层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泥质隔夹层和物性隔夹层,在横向上,泥质隔夹层主要集中在目的层下部,连续性较好,而物性隔夹层则主要分布在中—上部,尽管厚度较小,但同样具有较好的横向连续性;在平面上,隔夹层主要集中发育于研究区中部,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厚度聚集带,随着与中部区域距离的增大,隔夹层厚度向四周逐渐减小。受隔夹层空间分布控制作用,剩余油主要分布于研究区K3小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英买35井区 泥质隔夹层 物性隔夹层 三端元定型法 空间展布 精细评价 剩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中部4区块侏罗系西山窑组煤岩特征及成煤环境
9
作者 程长领 刘华 +4 位作者 纪雪冰 张奎华 王慧 范恩硕 赵晓东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4-483,共10页
煤岩气的勘探研究尚属新兴阶段,准噶尔盆地中部4区块西山窑组为一套含煤地层,含煤段气测高异常,但目前尚未开展煤岩特征及成煤环境研究。利用镜质体反射率、全岩显微组分以及镜惰比等分析化验资料,结合地震、测录井、岩心等资料,从煤类... 煤岩气的勘探研究尚属新兴阶段,准噶尔盆地中部4区块西山窑组为一套含煤地层,含煤段气测高异常,但目前尚未开展煤岩特征及成煤环境研究。利用镜质体反射率、全岩显微组分以及镜惰比等分析化验资料,结合地震、测录井、岩心等资料,从煤类划分、煤质特征及煤岩分布等方面开展了煤岩特征研究,并探讨了煤岩形成的环境。研究表明:1)中部4区块西山窑组发育两套煤岩,Ⅱ号煤层发育厚且稳定,煤岩镜质组含量较高,惰质组次之,腐泥组和壳质组含量极低,为倾气型煤岩,以镜煤和亮煤为主,属于中煤级煤Ⅰ类。2)中部4区块西山窑组经历了潮湿—半干旱气候条件下水体逐渐加深的古环境背景,成煤古植物群主要以喜湿植物为主,煤岩主要形成于湖侵过程中湖盆大幅度扩张的滨湖、浅湖亚相中。3)中部4区块西山窑组煤岩为湿地草本沼泽相,煤岩覆水过程主要经历了弱覆水→最强覆水→较强覆水→强覆水的变化过程,水体深度则是偏浅→极深→较深→深的变化历程,成煤环境是由潮湿—弱覆水环境→潮湿—最强覆水环境到干旱—强覆水环境转变。研究成果对于准噶尔盆地中部4区块西山窑组煤岩评价以及后续煤岩气勘探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特征 成煤环境 镜惰比 西山窑组 中部4区块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打印技术的石油运聚实验教学研究
10
作者 邹贤利 徐伯东 +3 位作者 刘劲松 许涛 陈刚强 冯冲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6期15-18,共4页
地下的原油运移和聚集成藏是石油高校的核心教学内容。由于单纯理论授课和缺少实物模型模拟实验,导致学生对石油在地下的运移机理和聚集模式认识模糊,因此需要借助高科技手段进行尝试和探索。作者利用3D打印技术完成教材中的经典石油运... 地下的原油运移和聚集成藏是石油高校的核心教学内容。由于单纯理论授课和缺少实物模型模拟实验,导致学生对石油在地下的运移机理和聚集模式认识模糊,因此需要借助高科技手段进行尝试和探索。作者利用3D打印技术完成教材中的经典石油运聚模式,以差异聚集模型、断层运移模型和盖层封闭模型为例,注入油气观察实验过程和分析原油运聚模式,阐述3D打印技术与石油专业实验教学的交叉融合。经实践证明,该研究可以为石油地质核心课程提供典型的实验教学内容,突破学生对抽象油气运聚模式的理解瓶颈,不仅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还能激发其主动探索的创新思维,对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原油运移 创新思维 石油地质学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核心区校政企融合的油气地质综合实践平台构建与创新人才培养
11
作者 谢庆宾 能源 +4 位作者 殷文 祁利祺 许涛 于景维 陈刚强 《中国地质教育》 2024年第3期21-24,共4页
新疆油气资源丰富,急需大量能扎下根的油气地质勘探人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围绕行业发展趋势,立足新疆石油天然气领域发展需要,在综合实践平台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以综合实践基地建设为载体、以爱国爱疆文化精神... 新疆油气资源丰富,急需大量能扎下根的油气地质勘探人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围绕行业发展趋势,立足新疆石油天然气领域发展需要,在综合实践平台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以综合实践基地建设为载体、以爱国爱疆文化精神为主线、以校政企协同育人为依托、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抓手、以课程思政为引领构建了校政企协同育人的新模式,培养了一批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西部建设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平台 协同育人 思政育人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石油地质实习基地建设与教学模式探讨
12
作者 冯冲 《科技与创新》 2024年第7期161-163,共3页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石油地质实习包括井井子沟剖面、红山嘴剖面、吐孜阿克内沟剖面和乌尔禾沥青矿剖面4条实习路线,满足对烃源岩、储集层、储盖组合和断层输导体4个油气成藏关键要素的野外实习教学需求。对应实习内容设计了...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石油地质实习包括井井子沟剖面、红山嘴剖面、吐孜阿克内沟剖面和乌尔禾沥青矿剖面4条实习路线,满足对烃源岩、储集层、储盖组合和断层输导体4个油气成藏关键要素的野外实习教学需求。对应实习内容设计了3类野外观测和实验分析教学环节,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集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地质学 实习基地 准噶尔盆地 野外实习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勘探程度地区层序地层分析及沉积规律——以五墩凹陷侏罗系为例
13
作者 殷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83,共14页
五墩凹陷属于低勘探程度地区,下侏罗统露头区油源条件较好,多口钻井油气显示良好,但盆地层序地层格架不明确,层序空间演化特征和沉积分布规律尚不清楚,制约了下一步的勘探部署。本文综合应用测井、地震、岩心、分析化验等资料,开展五墩... 五墩凹陷属于低勘探程度地区,下侏罗统露头区油源条件较好,多口钻井油气显示良好,但盆地层序地层格架不明确,层序空间演化特征和沉积分布规律尚不清楚,制约了下一步的勘探部署。本文综合应用测井、地震、岩心、分析化验等资料,开展五墩凹陷中下侏罗统层序地层划分和区域层序地层格架研究。首先,采用测井频谱属性趋势分析、时频分析、地球化学分析等多种方法划分层序,共划分了6个三级层序,28个四级层序。然后,利用匹配子波分解和重构方法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采用地震多属性降维融合技术和井震联合多尺度匹配技术进行层序分析,建立了该区侏罗系层序地层格架。之后,将测井层序划分结果与地震多属性融合分析结果进行交叉验证,明确层序空间演化特征。最后,在高精度层序分析的基础上,在构造精细解释及沉积古地貌的约束下,利用不同级次层序解释成果,落实关键层位的沉积相带展布特征,形成了一套针对低勘探程度地区区域层序地层格架建立和沉积规律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勘探程度地区 频谱属性分析 多尺度匹配对比 层序地层格架 沉积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高校“石油地质与油气地球化学课程群”课程方案比较
14
作者 冯冲 《高教学刊》 2020年第6期111-112,116,共3页
文章调研了国内7所涉及石油和天然气地质的主要大学,对比了“石油地质学”“、油气地球化学”和“石油地质综合课程设计”3门课程的学时和学分、上课学期、理论课学时和实践课学时。指出各高校课程安排的共同特点和差异性。总结经验,指... 文章调研了国内7所涉及石油和天然气地质的主要大学,对比了“石油地质学”“、油气地球化学”和“石油地质综合课程设计”3门课程的学时和学分、上课学期、理论课学时和实践课学时。指出各高校课程安排的共同特点和差异性。总结经验,指导克拉玛依校区课程群的统筹规划和建设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地质学 油气地球化学 石油地质综合课程设计 课程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仿真数值模拟平台的石油工程专业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3
15
作者 郭旭洋 黄雷 《科教文汇》 2021年第32期89-92,共4页
材料力学是石油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保证此课程的教学质量对于学生学习后续开设的石油工程主干课程十分关键。材料力学与机械、土木等行业关系较为紧密,教学中缺乏石油工程行业相关案例,很可能导致学生在学习时理解困难。为了提高教... 材料力学是石油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保证此课程的教学质量对于学生学习后续开设的石油工程主干课程十分关键。材料力学与机械、土木等行业关系较为紧密,教学中缺乏石油工程行业相关案例,很可能导致学生在学习时理解困难。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该文探索了一种基于仿真数值模拟平台的石油工程专业材料力学教学改革方法,选取与石油工程相关的简化力学案例,结合数模工具可视性、互动性强的特点开展教学。这种教改方法使抽象的力学概念具象化,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活学活用,最终达到提升石油工程专业本科生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力学 数值模拟 教学模式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油田现场工程案例的教学模式改革--以本科“石油工程岩石力学基础”课程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旭洋 《科教导刊》 2021年第31期107-109,共3页
本科生"石油工程岩石力学基础"课程是石油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讲授的理论知识对于石油工业中水力压裂、井壁稳定等关键工程问题十分重要。已有的教学方法以理论结合演示实验为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与油... 本科生"石油工程岩石力学基础"课程是石油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讲授的理论知识对于石油工业中水力压裂、井壁稳定等关键工程问题十分重要。已有的教学方法以理论结合演示实验为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与油田生产一线高度结合、服务国家能源战略需求,应届毕业生中奔赴新疆石油石化一线的比例很高,这对学校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提出更高要求。因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在开设本课程时,除了利用好已有教学方法,还需要针对性开展油田一线工程案例教学,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工程 岩石力学 应用型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阿-满过渡区走滑断裂系统及其控藏规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漆家福 陈石 +2 位作者 罗彩明 黄少英 能源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662-3682,共21页
塔里木盆地阿瓦提凹陷与满加尔凹陷过渡区(阿-满过渡区)发育大量位移较小的走滑断裂。这些断裂从盆地基底向上切割了盆地不同时代的沉积盖层,并控制了古生界碳酸盐岩层缝洞型油气藏的发育,成为塔里木盆地腹部油气勘探开发重要目标,也是... 塔里木盆地阿瓦提凹陷与满加尔凹陷过渡区(阿-满过渡区)发育大量位移较小的走滑断裂。这些断裂从盆地基底向上切割了盆地不同时代的沉积盖层,并控制了古生界碳酸盐岩层缝洞型油气藏的发育,成为塔里木盆地腹部油气勘探开发重要目标,也是近些年来塔里木盆地构造变形及其控藏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分析了阿-满过渡区走滑断裂系构造特征及其与缝洞储集体分布的内在联系。研究表明:(1)走滑断裂在阿-满过渡区具有不同尺度的透入性分布特征,在垂向上由下至上可划分出中寒武统盐下基底构造层(T∈_(2)之下)、上寒武统到中奥陶统碳酸盐岩构造层(T∈_(3)-TO_(2))以及上奥陶统到泥盆系碎屑岩构造层(TO3-TD)等3个构造变形层,在平面上可以划分为塔北斜坡区、阿瓦提东斜坡区、满加尔西斜坡区和塔中隆起区4个变形区,不同变形层、变形区的走滑断裂剖面构造样式与平面构造组合有所不同,总体上构成一个复杂的走滑断裂系。(2)阿-满过渡区走滑断裂系是多期构造变形叠加的结果,其形成演化过程大体可分为中晚寒武世、中晚奥陶世以及志留纪—泥盆纪等3个构造期,同一断裂在不同构造期的活动方式有所不同,同一时期不同变形区的断裂活动方式也有差异,总体上均以走滑剪切位移为主。(3)走滑断裂带的构造几何学、运动学(活动期及变形程度)特征对古生界缝洞储集体的发育有显著的控制,优质的缝洞储集体沿着那些规模较大、中晚奥陶世走滑变形显著、古构造位置较高的部位分布,单条走滑断裂的主位移带位置变换、局部斜张、位移消减或变换等构造部位有利于缝洞储集体的发育,岩性及局部构造组合控制缝洞型油气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阿-满过渡带 走滑断裂系 多期活动 缝洞型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将“石油精神”融入野外地质实习课程中的思考 被引量:2
18
作者 祁利祺 宁孜 +1 位作者 霍云霏 王良哲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2年第5期161-164,共4页
为积极响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润疆工程”、校区“‘五色’文化育人体系”,本研究从专业实际出发,对于将“石油精神”融入野外地质实习课程中的实践活动进行了一些尝试性思考。首先,对于将“石油精神”融入野外地质实习课程中的必... 为积极响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润疆工程”、校区“‘五色’文化育人体系”,本研究从专业实际出发,对于将“石油精神”融入野外地质实习课程中的实践活动进行了一些尝试性思考。首先,对于将“石油精神”融入野外地质实习课程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思考;其次,挖掘将“石油精神”融入野外地质实习课程中的资源条件,并探索了将“石油精神”融入野外地质实习的方法途径;最后分析了“石油精神”融入野外地质实习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精神 野外地质实习 思政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工程专业《油藏地质学》课程教学过程优化与改革探索
19
作者 陈刚强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年第12期39-40,共2页
"油藏地质学"是为非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系统学习油气地质知识而开设的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教材内容广泛,综合性强。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先修课程、教学目的,对教学内容做适当调整,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探索新的考... "油藏地质学"是为非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系统学习油气地质知识而开设的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教材内容广泛,综合性强。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先修课程、教学目的,对教学内容做适当调整,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探索新的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基本的石油地质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地质学 石油工程专业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井井子沟组二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致密油富集主控因素
20
作者 何周 纪雪冰 +7 位作者 谢安 王东学 王智忠 谭强 马爱钰 帕孜力·阿布都克里木 张韵洁 赵晓东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3,共11页
2023年12月,吉木萨尔凹陷新疆油田探区在二叠系井井子沟组二段发现了致密砂岩油藏,但致密储层特征和致密油富集主控因素不清,制约着油气勘探开发进展。为了精细表征致密砂岩储层特征,本文利用岩心、铸体薄片、高压压汞、核磁共振、氮气... 2023年12月,吉木萨尔凹陷新疆油田探区在二叠系井井子沟组二段发现了致密砂岩油藏,但致密储层特征和致密油富集主控因素不清,制约着油气勘探开发进展。为了精细表征致密砂岩储层特征,本文利用岩心、铸体薄片、高压压汞、核磁共振、氮气吸附等方法,开展了储层岩石学特征以及孔隙结构特征研究,从原油生成到聚集过程探讨了致密油富集主控因素,并建立了研究区致密油成藏模式。研究表明:1)储层岩性主要以细砂岩为主,为长石岩屑砂岩,成熟度低;平均孔隙度8.04%,平均渗透率0.04×10^(-3)µm^(2),主要以溶蚀孔为主,微米级孔隙为主要储集空间,纳米级喉道为渗流通道。2)二叠系井井子沟组上覆芦草沟组优质烃源岩大面积连续分布,Pr/Ph、Pr/nC_(17)以及β/NC_(max)等地化参数显示井井子沟组二段原油与上覆芦草沟组下部烃源岩相似,证实芦草沟组下部烃源岩为井井子沟组供烃。3)优质烃源岩、断裂、储层、超压等因素联合控制着井井子沟组二段致密油藏的富集。4)基于源储关系、输导体系以及运移动力,建立了“源储紧邻,超压输导,垂侧运聚式”成藏模式。研究成果对二叠系井井子沟组二段致密油勘探及地质研究具有一定的推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致密砂岩储层 核磁共振 氮气吸附 井井子沟组二段 吉木萨尔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