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溶性降黏剂降黏降凝作用机理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大喜 郭磊 +2 位作者 王亮 刘益华 王瑜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4-319,共6页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方法全优化计算了沥青质模型化合物I及其双层结构ID的几何结构,设计了一种带强亲水磺酸基团的降黏剂,计算研究了其降黏降凝作用机理。双层沥青质结构分子间的层间距在0.4097~0.4258 nm范围,计算结果与实验测定值(0...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方法全优化计算了沥青质模型化合物I及其双层结构ID的几何结构,设计了一种带强亲水磺酸基团的降黏剂,计算研究了其降黏降凝作用机理。双层沥青质结构分子间的层间距在0.4097~0.4258 nm范围,计算结果与实验测定值(0.3570~0.3590 nm)相近;分子间作用能为-67.6 kJ/mol。计算发现设计的降黏剂可与沥青质形成强分子间氢键,破坏了沥青质分子间的氢键,分离了沥青质的层状结构,预示设计的降黏剂可起到降黏作用。计算还发现降黏剂的烷基部分可与沥青质的烷基共晶,阻止沥青质似晶结构的有序生长,预示该降黏剂还可起到降凝作用。用自制的降黏剂测试降黏降凝性能发现,降黏剂浓度为1000 mg/L时,80℃下稠油的降黏率达84.62%;同样浓度下稠油凝点从32℃降至4℃。实验结果很好地考证了理论分析的降黏降凝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化学 密度泛函方法 降黏 降凝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孔径均一催化剂测定加氢脱硫条件下重油分子的有效扩散系数
2
作者 王志刚 裴嘉宁 +3 位作者 陈胜利 蔡奇 薛扬 娄亚峰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90-1197,共8页
采用反应-动力学法测定了加氢条件下风城减压渣油超临界萃取窄馏分在四种孔径均一催化剂(WDUPS)中的有效扩散系数.结果表明:在400℃,6.0 MPa下,重油分子在催化剂孔道中的扩散系数的数量级在10-9~10-8 cm2·s-1.随着馏分变重,各... 采用反应-动力学法测定了加氢条件下风城减压渣油超临界萃取窄馏分在四种孔径均一催化剂(WDUPS)中的有效扩散系数.结果表明:在400℃,6.0 MPa下,重油分子在催化剂孔道中的扩散系数的数量级在10-9~10-8 cm2·s-1.随着馏分变重,各馏分的有效扩散系数均逐渐降低;随着催化剂孑孔径增加各馏分的有效扩散系数逐渐增加,但当孔径大于48 nm后,有效扩散系数基本不受孔径影响.受限扩散因子的计算结果表明,相比轻馏分,重馏分在催化剂孔道中的扩散更容易受到催化剂孔径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渣油 孔径均一催化剂 扩散系数 受限扩散 加氢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汽油中特征硫化物噻吩的催化氧化脱硫 被引量:21
3
作者 陈兰菊 郭绍辉 赵地顺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52-655,共4页
Thiophene(C4H4S) is a typical sulfur-containing compound in fluid catalytic cracking(FCC) gasoline.Oxidative desulfurization of C4H4S in n-heptane solution was conducted with hydrogen peroxide (H2O2) and formic acid o... Thiophene(C4H4S) is a typical sulfur-containing compound in fluid catalytic cracking(FCC) gasoline.Oxidative desulfurization of C4H4S in n-heptane solution was conducted with hydrogen peroxide (H2O2) and formic acid over a catalyst of 5A molecular sieve loaded with ceria.The effects of oxidative agent, solvent,reaction temperature as well as the addition of phase transfer catalyst we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The reaction course of oxidative desulfurization of C4H4S was preliminarily studied.The oxidation of C4H4S was achieved under mild reaction conditions and it was easy to raise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or increase the reaction time to achieve high oxidation conversion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version of C4H4S in n-heptane solution was 78.2% under the condition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of 50℃,nH2O2∶nS=10∶1,VH2O2∶VHCOOH=1∶1.The conversion of C4H4S was 94.5% when an emulsifier OP was added to this system.However, with the addition of tetrabutylammonium bromide (TBAB), a bromine substitution product appeared in the oxidation of C4H4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吩 氧化脱硫 反应历程 催化裂化汽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C_4烃低温芳构化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组分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闫平祥 高金森 +1 位作者 徐春明 刘植昌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9,共5页
利用小型固定流化床试验装置,考察了混合C4烃在催化剂LTA上的低温芳构化反应。试验结果表明,混合C4烃中的C4烯烃得到有效转化,可低温芳构化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组分。反应温度和重时空速对混合C4烃低温芳构化反应的产品分布、气体组成... 利用小型固定流化床试验装置,考察了混合C4烃在催化剂LTA上的低温芳构化反应。试验结果表明,混合C4烃中的C4烯烃得到有效转化,可低温芳构化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组分。反应温度和重时空速对混合C4烃低温芳构化反应的产品分布、气体组成、汽油组成和辛烷值等有一定影响。反应温度不仅影响C4烯烃的芳构化活性,而且也影响芳构化反应历程,较低温度(340~360℃)下芳烃主要通过氢转移生成,而在较高温度(360~390℃)下,脱氢反应成为芳烃生成的主要途径。增加空速会使催化剂含碳量增加,加速催化剂的失活,降低C4烯烃的芳构化反应性能。较高的反应温度和较低的重时空速有利于生成高辛烷值汽油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C4烃 低温 芳构化 辛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桦甸页岩油柴油馏分中含氮、氧化合物结构组成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于航 李术元 +1 位作者 靳广洲 唐勋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8-92,共5页
利用酸碱萃取及柱色谱分离的方法对桦甸页岩油柴油馏分中的氮化物及氧化物进行分离富集,并利用GC-MS对其组成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桦甸页岩油柴油馏分中的氮化物及氧化物种类较多,结构较复杂。其中,含氮化合物是以含1个氮原子、环数... 利用酸碱萃取及柱色谱分离的方法对桦甸页岩油柴油馏分中的氮化物及氧化物进行分离富集,并利用GC-MS对其组成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桦甸页岩油柴油馏分中的氮化物及氧化物种类较多,结构较复杂。其中,含氮化合物是以含1个氮原子、环数为1~3个的杂环化合物为主,包括吡啶类、苯胺类、喹啉类、吖啶类等,还有一部分直链腈类化合物。含氧化合物以酚类等酸性氧化物为主,如苯酚类、萘酚类等,还有一些茚醇类和芴醇类、脂肪酮类以及少量芳醚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柴油 氮化物 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油电化学催化氧化脱硫——酸性电解体系的筛选 被引量:7
6
作者 汪远昊 王文波 +1 位作者 刘红研 王振新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9-33,共5页
以燕山石化公司炼油厂催化裂化汽油为原料,以自制的大比表面积多孔复合材料负载Pb/PbO2和ZnO为阳极,考察了纯酸及其与盐复配电解体系对汽油脱硫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纯酸体系中,H2SO4电解体系脱硫率较高;在酸性复配体系中加入的同... 以燕山石化公司炼油厂催化裂化汽油为原料,以自制的大比表面积多孔复合材料负载Pb/PbO2和ZnO为阳极,考察了纯酸及其与盐复配电解体系对汽油脱硫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纯酸体系中,H2SO4电解体系脱硫率较高;在酸性复配体系中加入的同酸根的多价金属盐,不仅可以提高脱硫率,而且作为催化剂进一步加速了脱硫反应的速度,其中最佳的复配电解体系为H2SO4+MnSO4和HNO3+Ce(NO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料 电化学 催化氧化 脱硫 电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组分变化对重整燃烧器燃烧过程及炭粒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孙毅 毛羽 +1 位作者 王娟 窦从从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6-30,共5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连续重整加热炉燃烧器的流动和燃烧过程进行研究,分别考察氢气、甲烷、乙烷、丙烷和丁烷五种不同的气体燃料对燃烧过程的影响,重点研究在燃烧不同气体燃料时的燃烧状况和火焰形状的变化情况及形成原因,同时考察燃气...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连续重整加热炉燃烧器的流动和燃烧过程进行研究,分别考察氢气、甲烷、乙烷、丙烷和丁烷五种不同的气体燃料对燃烧过程的影响,重点研究在燃烧不同气体燃料时的燃烧状况和火焰形状的变化情况及形成原因,同时考察燃气组分变化对炭粒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较轻的燃料燃烧迅速,具有较短的刚直火焰,辐射段出口烟气温度较低,燃烧充分,炭粒生成较少;较重的燃料与空气混合慢,火焰较长,辐射段出口烟气温度较高,未完全燃烧的燃料在很大区域存在,炭粒生成较多,并可能形成结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器 湍流燃烧 燃气组分 数值模拟 炭粒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化催化裂化沉降器内油气的流动规律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江云 毛羽 王娟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4-108,共5页
采用Reynolds应力输运模型对一种催化裂化沉降器内的油气流动状况进行了全尺寸的数值模拟。在计算过程中未对沉降器的复杂结构进行简化,所建立的几何模型包括沉降器内部区域和两级旋风分离系统内部区域的全部流动空间。计算结果表明:粗... 采用Reynolds应力输运模型对一种催化裂化沉降器内的油气流动状况进行了全尺寸的数值模拟。在计算过程中未对沉降器的复杂结构进行简化,所建立的几何模型包括沉降器内部区域和两级旋风分离系统内部区域的全部流动空间。计算结果表明:粗旋分离器排气管出口的油气呈旋转射流状态喷出,弥漫于庞大的沉降器空间,流动缓慢,经历了较长的停留时间后才能进入顶旋分离器;大量油气在高温下长时间的停留将导致沉降器内大量结焦,对催化裂化的安全长周期运行造成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催化裂化 沉降器 旋风分离器 流动模型 数值模拟 停留时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制丙烯技术应用进展 被引量:18
9
作者 胡思 张卿 +4 位作者 夏至 孙晶 王旭金 巩雁军 窦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39-144,共6页
由煤经甲醇制丙烯,是从非石油资源出发制取化工产品的一条全新的技术路线,其核心技术主要集中在甲醇制丙烯(MTP)过程。本文从国内外丙烯供需状况及丙烯生产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发展MTP技术的重要意义。对国内外典型MTP工艺的研究进展及... 由煤经甲醇制丙烯,是从非石油资源出发制取化工产品的一条全新的技术路线,其核心技术主要集中在甲醇制丙烯(MTP)过程。本文从国内外丙烯供需状况及丙烯生产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发展MTP技术的重要意义。对国内外典型MTP工艺的研究进展及工业化进程进行了综述,并针对实际情况对我国发展MTP技术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丙烯 MTP工艺 分子筛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结构分子筛的甲醇制丙烯催化性能 被引量:9
10
作者 胡思 巩雁军 +4 位作者 张卿 张军亮 张亚飞 杨飞鹰 窦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889-3896,共8页
在常压、空速为1.5h-1、反应温度为450℃条件下,考察了4种具有不同拓扑结构的分子筛(SAPO-34、ZSM-48、ZSM-5和beta)在甲醇转化制丙烯(MTP)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并对催化剂的积炭失活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8元环到12元环,分子筛孔口... 在常压、空速为1.5h-1、反应温度为450℃条件下,考察了4种具有不同拓扑结构的分子筛(SAPO-34、ZSM-48、ZSM-5和beta)在甲醇转化制丙烯(MTP)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并对催化剂的积炭失活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8元环到12元环,分子筛孔口尺寸越小,低碳烯烃(乙烯+丙烯)选择性越高,积炭失活速率也越快。孔道尺寸越大,丙烯/乙烯(P/E)比越高,但产物分布向C4以上组分偏移,丙烯选择性降低。10元环分子筛具有较高的丙烯选择性,但催化剂的积炭失活速率随孔道体系的不同有很大差异。一维直通孔道的ZSM-48容易积炭失活,而具有三维交叉孔结构的ZSM-5表现出了优异的抗积炭失活性能。不同结构分子筛在MTP反应中催化性能的差异主要归因于分子筛的过渡态择形和产物择形作用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筛 拓扑结构 甲醇制丙烯 丙烯选择性 积炭失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聚合制备三聚氰胺脲醛树脂石蜡微胶囊及性能 被引量:25
11
作者 刘星 汪树军 刘红研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991-2996,共6页
利用廉价的三聚氰胺脲醛树脂为壳材料,低熔点石蜡为芯材,用原位聚合的方法成功制备了三聚氰胺脲醛树脂石蜡微胶囊.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微胶囊石蜡质量含量达到61·78%,包裹率达到94·15%.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考察了微胶囊相变... 利用廉价的三聚氰胺脲醛树脂为壳材料,低熔点石蜡为芯材,用原位聚合的方法成功制备了三聚氰胺脲醛树脂石蜡微胶囊.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微胶囊石蜡质量含量达到61·78%,包裹率达到94·15%.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考察了微胶囊相变材料的热性能,其相变温度和焓值分别为12·53℃、137·16J·g-1.以Washburn方程为理论根据考察了微胶囊相变材料的亲水性质,其亲水性随石蜡含量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热储能 正交实验 微胶囊 石蜡 相变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F/石蜡的微胶囊制备 被引量:28
12
作者 刘星 汪树军 刘红研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5-238,共4页
以低熔点石蜡为芯材,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MU F)为囊材,用原位聚合法合成了低熔点石蜡相变材料微胶囊,石蜡含量为w(石蜡)=46.15%。通过乳化稳定性实验确定了O/W乳化体系的乳化剂为OP乳化剂,水油比为4∶1。正交实验表明反应温度和壳芯... 以低熔点石蜡为芯材,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MU F)为囊材,用原位聚合法合成了低熔点石蜡相变材料微胶囊,石蜡含量为w(石蜡)=46.15%。通过乳化稳定性实验确定了O/W乳化体系的乳化剂为OP乳化剂,水油比为4∶1。正交实验表明反应温度和壳芯比是影响微胶囊石蜡含量的主要因素。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考察了微胶囊相变材料的热性能,其相变温度和焓值分别为14.74℃、98.59 J/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聚合 石蜡 相变材料 微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阴/非双子表面活性剂的金属清洗剂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雨 郑晓宇 +1 位作者 马玉华 吴肇亮 《金属热处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5-97,共3页
研究了以双辛基酚聚氧乙烯醚和双烷基苯双磺酸盐这两类双子表面活性剂为主的金属清洗剂的清洗性能。结果表明,这种含有阴/非双子表面活性剂的金属清洗液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阴/非双子表面活性剂之间存在良好的协同效应。清洗液和润滑油... 研究了以双辛基酚聚氧乙烯醚和双烷基苯双磺酸盐这两类双子表面活性剂为主的金属清洗剂的清洗性能。结果表明,这种含有阴/非双子表面活性剂的金属清洗液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阴/非双子表面活性剂之间存在良好的协同效应。清洗液和润滑油之间具有较低的瞬间界面张力,能将含油铝片的液-固接触角大幅度减小。在超声波作用下3 m in左右含双子表面活性剂的清洗液的去油率可达100%,腐蚀率几乎为零,最佳清洗温度在4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子表面活性剂 金属清洗剂 去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蜡定形相变材料的包裹及热性能 被引量:18
14
作者 刘星 刘红研 汪树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11,共4页
利用原位聚合法,提出了对定形相变材料进行无机高分子材料再包裹,制备了硅胶封装石蜡定形相变材料的微胶囊,其石蜡的含量最高达到ω(石蜡)=69.12%。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了微胶囊的热性能,并将测定粉体材料润湿性能的Was... 利用原位聚合法,提出了对定形相变材料进行无机高分子材料再包裹,制备了硅胶封装石蜡定形相变材料的微胶囊,其石蜡的含量最高达到ω(石蜡)=69.12%。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了微胶囊的热性能,并将测定粉体材料润湿性能的Washburn方程应用于相变材料的亲油亲水性测定,评价了定形相变材料在胶囊封装前后的亲水性变化。结果表明,经硅胶封装的相变材料其相变焓为153.46J·g^-1,相变焓降低较少,而亲水性能有很大提高,确定了微胶囊产品中石蜡最佳质量分数为ω(石蜡)=50%-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定形相变材料 微胶囊 石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器结构对气体火焰形状和炉内温度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娟 毛羽 +3 位作者 李丽红 窦从从 张建国 刘义中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9-33,共5页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选用标准的k-ε湍流模型、PDF扩散燃烧模型、离散坐标辐射传热模型,研究了燃烧器结构对气体火焰形状和炉内温度分布的影响,主要考察了不同燃烧器喷孔直径、喷孔角度和旋流角度下速度、温度、火焰形状等参数的变化规律...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选用标准的k-ε湍流模型、PDF扩散燃烧模型、离散坐标辐射传热模型,研究了燃烧器结构对气体火焰形状和炉内温度分布的影响,主要考察了不同燃烧器喷孔直径、喷孔角度和旋流角度下速度、温度、火焰形状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喷孔直径越小,喷孔出口速度越大,速度峰值也越大,射流的影响区域越大,燃料与空气的混合越好,燃烧速率越高,燃烧的火焰越短、越窄;喷孔角度和旋流配风也可以增强混合、强化燃烧,但其对火焰形状及长度和炉内整体的温度分布影响很小。因此,若要提高辐射传热效率,只能从配风和火道形状的优化入手,开发新结构的高效燃烧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器 加热炉 火焰 燃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双入口旋风分离器环形空间流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9
16
作者 付烜 孙国刚 +2 位作者 刘书贤 马小静 时铭显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10年第8期26-30,共5页
采用RSM模型数值模拟了单入口、双入口旋风分离器环形空间流场分布形式。结果说明单入口分离器径向速度量值总体约是多入口分离器的10倍。双入口分离器环形空间流场对称性较好,切向速度比单入口分离器大;径向向心速度小,可能会减少气流... 采用RSM模型数值模拟了单入口、双入口旋风分离器环形空间流场分布形式。结果说明单入口分离器径向速度量值总体约是多入口分离器的10倍。双入口分离器环形空间流场对称性较好,切向速度比单入口分离器大;径向向心速度小,可能会减少气流向升气管壁面夹带的颗粒量;且升气管近壁下行速度小而均匀,能减小芯管下方短路流量,分离器性能比单入口分离器好。根据环形空间流场还可以推测,双入口分离器对升气管外壁面冲刷能力强且作用效果均匀,可以有效抑制在气管外壁大块结焦物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风分离器 双入口 升气管外壁 结焦 对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蜡的聚烯烃定形包覆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刘星 汪树军 刘红研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9-211,214,共4页
低熔点石蜡为芯材,聚苯乙烯、聚丙烯和聚乙烯3种高分子材料作支撑材料,以加热熔融的方法制备了3种定形复合相变材料,确定了3种高分子材料对潜热为222.01 kJ/kg的17℃石蜡的最大包裹量分别为w(石蜡)=46%、51%、73%。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对3... 低熔点石蜡为芯材,聚苯乙烯、聚丙烯和聚乙烯3种高分子材料作支撑材料,以加热熔融的方法制备了3种定形复合相变材料,确定了3种高分子材料对潜热为222.01 kJ/kg的17℃石蜡的最大包裹量分别为w(石蜡)=46%、51%、73%。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对3种定形复合相变材料进行了测定,分析了所制备的定形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相变潜热、热稳定性等性能。结果表明,石蜡经过高分子材料包覆之后,其相变温度有所降低,相变焓值有所提高,而且该定形相变材料可以加工成粉体材料,进一步拓展了产品的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形相变材料 储能 石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CC沉降器内流体的流动特性与停留时间分布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江云 毛羽 王娟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185-189,共5页
采用RNGk-ε湍流模型、随机轨道模型和欧拉-欧拉多相流模型对一种粗旋排气管带有导流结构的FCC沉降器内的流动状况进行了全尺寸的数值模拟,得到了沉降器所有空间内油气和催化剂的流动细节.研究发现,约90%的油气从粗旋分离器排气管排出... 采用RNGk-ε湍流模型、随机轨道模型和欧拉-欧拉多相流模型对一种粗旋排气管带有导流结构的FCC沉降器内的流动状况进行了全尺寸的数值模拟,得到了沉降器所有空间内油气和催化剂的流动细节.研究发现,约90%的油气从粗旋分离器排气管排出进入沉降器空间,其余的油气随粗旋料腿排出的催化剂进入了密相;沉降器空间内油气流速非常缓慢,部分油气冷凝为液滴和催化剂在器壁上黏附并累积,进而脱氢缩合生成焦炭导致大量结焦,对催化裂化的安全长周期运行造成隐患;随着导流段长度的增加,粗旋排出直接进入顶旋的油气量也随之增加,当导流段长度L=0.95de时,约有83%的油气直接进入顶旋,此时油气在沉降器空间内的平均停留时间较常规沉降器缩短约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CC沉降器 结焦 流动 欧拉模型 数值模拟 停留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条件下离子液体催化苯与丙烯烷基化的反应机理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孙学文 赵锁奇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71-475,共5页
用FT-IR和1HNMR分析KOH无水乙醇溶液滴定前后的盐酸三乙胺无水乙醇溶液,发现(C2H5)3NHCl中的H具有显著的质子酸性,且在滴定过程中有KCl生成,滴定后的1HNMR谱中δ7.3处的谱峰完全消失.将合成的(C2H5)3NHCl/AlCl3离子液体脱水,在超临界条... 用FT-IR和1HNMR分析KOH无水乙醇溶液滴定前后的盐酸三乙胺无水乙醇溶液,发现(C2H5)3NHCl中的H具有显著的质子酸性,且在滴定过程中有KCl生成,滴定后的1HNMR谱中δ7.3处的谱峰完全消失.将合成的(C2H5)3NHCl/AlCl3离子液体脱水,在超临界条件下催化全氘代苯与丙烯的烷基化.用同位素取代法,研究了反应机理.结果表明,脱水后的离子液体仍然可以催化烷基化反应,液体产物的GC-MS分析结果支持正碳离子机理.对比反应前后离子液体的1HNMR谱图发现,反应后离子液体中盐酸三乙胺中与N相连H的谱峰强度较反应前降低了80.12%,可能是引发反应消耗了这部分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烷基化反应 超临界 催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矢量优化技术在FCC进料喷嘴开发中的应用(Ⅰ)——“外部矢量”的优化 被引量:7
20
作者 范怡平 鄂承林 +1 位作者 卢春喜 许栋五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11年第4期28-33,共6页
采用大型冷模实验,结合多种现代多相流测试技术,考察了FCC提升管内催化剂和原料油的流动、混合状况。通过引入4个新参数:射流相无量纲特征浓度(反映射流的扩散速度)、颗粒密度分布均匀性指标(反映催化剂颗粒分布的均匀程度)、颗... 采用大型冷模实验,结合多种现代多相流测试技术,考察了FCC提升管内催化剂和原料油的流动、混合状况。通过引入4个新参数:射流相无量纲特征浓度(反映射流的扩散速度)、颗粒密度分布均匀性指标(反映催化剂颗粒分布的均匀程度)、颗粒相返混比(反映催化剂颗粒的返混)和特征浓度剂油比(反映剂油的浓度“匹配”),定量比较了不同喷嘴出口射流速度对提升管内多相流场的影响。从优化提升管内油.剂流动、混合效果的角度出发,对进料雾化喷嘴的两个“外部矢量”进行了优化:一是喷嘴出口射流速度应控制在65~70m/s,二是采用“气体内构件”来调控提升管内流场。工业应用的效果表明,进料雾化喷嘴“外部矢量”的优化切实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CC 提升管 CS喷嘴 矢量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