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凝析气藏成因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清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28-1139,共12页
基于塔里木盆地FD1井及周围主干走滑断裂钻探成果,从沉积-层序、台内滩储集层和油气成因等方面分析,以揭示超深主干走滑断裂带间中—上奥陶统台内滩储集性能及成藏条件。取得以下地质研究成果和认识:主干走滑断裂带间鹰山组台内滩叠加... 基于塔里木盆地FD1井及周围主干走滑断裂钻探成果,从沉积-层序、台内滩储集层和油气成因等方面分析,以揭示超深主干走滑断裂带间中—上奥陶统台内滩储集性能及成藏条件。取得以下地质研究成果和认识:主干走滑断裂带间鹰山组台内滩叠加低序次断裂带构成一种新的成藏组合类型,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烃源岩生成的油气首先由主干走滑断裂带垂向输导运移至鹰山组2段,然后发生侧向运聚成藏;FD1井少量原油是玉尔吐斯组成熟阶段生成的,而大量的天然气主要为超深油藏原油裂解气,从而形成高气油比的干气(干燥系数为0.970)和混合型次生凝析气藏。这种“台内滩+低序次断裂带”成藏组合新类型预示富满地区有望形成含油气连片局面并将进一步横向拓展富满油田超深领域的油气勘探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序次断裂 台内滩 超深层 鹰山组 凝析气 原油裂解气 富满油田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博孜区块超深层致密砂岩储层裂缝特征及其对油气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冠杰 张滨鑫 +6 位作者 徐珂 沈传波 张辉 尹国庆 王海应 王志民 刘敬寿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86,共12页
天然裂缝是深层致密砂岩储层重要的油气运移通道和储集空间,对库车坳陷博孜区块油气产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岩心、薄片、成像测井以及实际生产资料,在明确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博孜区块超深层致密砂岩储层天然裂缝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厘定... 天然裂缝是深层致密砂岩储层重要的油气运移通道和储集空间,对库车坳陷博孜区块油气产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岩心、薄片、成像测井以及实际生产资料,在明确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博孜区块超深层致密砂岩储层天然裂缝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厘定了天然裂缝对油气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库车坳陷博孜区块超深层储层构造裂缝发育,其中主要发育未充填-半充填的高角度剪切缝,局部发育半充填-全充填张性缝,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区内主要发育N-S向和NW-SE向天然裂缝,部分呈近EW向;裂缝是研究区重要的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通过成像测井资料和试油资料构建了裂缝发育系数和裂缝有效系数用以定量表征裂缝对油气产能的影响,并建立了这两项表征参数和油气产能的定量评价图版,通过验证说明裂缝发育系数和裂缝有效系数可以较好地评价研究区裂缝的有效性,实现了通过裂缝参数对裂缝性储层品质的分类预测。研究成果不仅为研究区油气高效勘探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同时提供了一个致密砂岩储层裂缝对油气产能影响的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产能 裂缝特征 致密砂岩储层 库车坳陷 塔里木盆地 超深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致密砂岩力学性质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 被引量:1
3
作者 徐珂 鞠玮 +6 位作者 张辉 梁艳 尹国庆 王志民 徐浩然 张玮 梁景瑞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3-832,共10页
为查明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致密砂岩力学特性,结合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的现场问题,采用三轴压缩实验定量研究了围压、流体和加载速率影响岩石力学性质变化的规律,并初步分析其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砂岩试样最大主... 为查明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致密砂岩力学特性,结合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的现场问题,采用三轴压缩实验定量研究了围压、流体和加载速率影响岩石力学性质变化的规律,并初步分析其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砂岩试样最大主应力差、弹性模量均随着围压的增大而显著增大,其微观原因在于围压增大使岩石内部质点彼此之间距离缩短,增强了岩石的内聚力,颗粒之间不易离散;砂岩试样经历低围压脆性→脆—韧性转换→高围压韧性变形破裂演化的过程。与干燥砂岩试样相比,纯净水浸泡样、150 g/L溶液浸泡样、250 g/L溶液浸泡样和350 g/L溶液浸泡样弹性模量降低幅度分别为67.71%、61.45%、64.69%和57.32%,纯净水浸泡造成的降低幅度最大,流体矿化度的升高能够减弱岩石力学参数弱化的趋势;晶体表面结晶和双电层厚度变化是上述变化规律的重要控制因素。在较低的加载速率条件时,砂岩试样的最大主应力差、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的值都较小,但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大增速较快;当加载速率达到一定关键数值之后(本次实验为0.05 mm/min左右),岩石力学参数值增速变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性质 加载速率 流体类型 巴什基奇克组 白垩系 库车坳陷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褶皱冲断带东段依奇克里克背斜的构造特征和形成演化
4
作者 袁瑞 李君 +7 位作者 蒋俊 缪卫东 黄智斌 康晓娟 宋煜 邓晓睿 师斌 汲雷昌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2-1228,共17页
依奇克里克背斜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库车褶皱冲断带北部构造带东段。它是一个基底卷入型开阔直立背斜,是在晚海西期古隆起和印支期库车周缘前陆盆地前渊带背景下形成的一个含油气构造。背斜核部出露的最老地层是白垩系下统,向两翼方向... 依奇克里克背斜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库车褶皱冲断带北部构造带东段。它是一个基底卷入型开阔直立背斜,是在晚海西期古隆起和印支期库车周缘前陆盆地前渊带背景下形成的一个含油气构造。背斜核部出露的最老地层是白垩系下统,向两翼方向依次出露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钻井资料揭示,之下还有三叠系和侏罗系含煤碎屑岩建造,不整合于石炭系灰岩之上。中新统吉迪克组至更新统西域组是背斜的生长地层,古近系及以下地层是前生长地层。背斜位于库车褶皱冲断带根带,发育厚皮构造;向前锋方向,逐渐演变为薄皮构造。褶皱冲断带的两个主滑脱断层分别发育于侏罗系煤层和吉迪克组膏盐层。作为印度—亚洲碰撞的远程效应,背斜的变形起始于古近纪末—新近纪初,经多个变形加速期,脉式冲断,直至第四纪晚期才最终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新生代构造 基底卷入型背斜 印度—亚洲碰撞远程效应 依奇克里克背斜 库车褶皱冲断带 塔里 木盆地 南天山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喀什北地区白垩系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家铎 王峻 +2 位作者 王易斌 冯明石 刘欢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1-14,共14页
根据天山南麓露头剖面和钻井层序地层研究,结合地震资料分析,将塔里木盆地喀什北地区白垩系划分为2个巨旋回层序、4个超长期旋回层序和8个长期旋回层序。其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自下而上表现为海平面持续上升过程中,由陆相河-湖三角洲过... 根据天山南麓露头剖面和钻井层序地层研究,结合地震资料分析,将塔里木盆地喀什北地区白垩系划分为2个巨旋回层序、4个超长期旋回层序和8个长期旋回层序。其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自下而上表现为海平面持续上升过程中,由陆相河-湖三角洲过渡到海相三角洲,再到局限台地的沉积相变。利用泥岩微量元素分析,确定古特提斯洋在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上亚旋回就已经影响到喀什北地区,在海侵过程中,形成了连片叠置的退积型三角洲前缘沉积,并造成了该段砂岩中富含碳酸盐胶结物。下白垩统上亚旋回厚层砂岩与上白垩统及古近系的膏泥岩层构成良好的储盖组合,是喀什北地区最重要的油气储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系 层序地层 沉积相标志 海陆过渡 微量元素 古地理 喀什北地区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巴楚地区奥陶系内幕不整合 被引量:14
6
作者 邓胜徽 杜品德 +6 位作者 卢远征 黄智斌 景秀春 张师本 樊茹 杨芝林 李鑫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24-332,共9页
塔里木盆地塔中—巴楚地区奥陶系内部存在一期重要的不整合.通过对数十口钻井的地层、古生物研究及与露头剖面的对比,发现该不整合的顶、底层位变化较大,地层缺失量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可大致分为两种情况:其一是塔中地区,上奥陶统良... 塔里木盆地塔中—巴楚地区奥陶系内部存在一期重要的不整合.通过对数十口钻井的地层、古生物研究及与露头剖面的对比,发现该不整合的顶、底层位变化较大,地层缺失量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可大致分为两种情况:其一是塔中地区,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覆于鹰山组第三段(下奥陶统上部)之上,且有部分钻井良里塔格组下部也发育不全,缺失了至少11个牙形石带,相当于有17~20Ma的地层缺失;其二是巴楚地区,良里塔格组覆于鹰山组第二段或鹰山组第一段(中奥陶统下部)之上,缺失了至少8个牙形石带,相当于有约14Ma的地层缺失.上述地层缺失主要是由于中奥陶世以后塔里—巴楚地区出水成陆,碳酸盐岩地层受大气淡水溶蚀的结果.在不整合之下碳酸盐岩地层中形成的岩溶是十分重要的油气储层.因此,对该不整合的研究对于塔中、巴楚地区奥陶系,特别是鹰山组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系 不整合面 地层缺失量 油气勘探意义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东河砂岩油藏渗流屏障的渗流特征机理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乐平 贾冰懿 +3 位作者 王超 苏波 徐彦龙 鲁明宇 《自然科学》 2019年第4期263-272,共10页
储层的渗流屏障研究,是揭示油藏非均质性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隔夹层能够将油层分隔成多个连通或者不连通的流动单元,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油水的运动。根据取心资料观察夹层的岩性,研究对应的电性及物性特征,目标区油藏的夹层分为钙质... 储层的渗流屏障研究,是揭示油藏非均质性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隔夹层能够将油层分隔成多个连通或者不连通的流动单元,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油水的运动。根据取心资料观察夹层的岩性,研究对应的电性及物性特征,目标区油藏的夹层分为钙质、泥质、钙泥质3类。渗流屏障对油藏注水注气开发影响很大,尤其对流体运移和剩余油分布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更加复杂,渗流屏障研究成果对油藏开发调整的指导意义更为重要。由于东河砂岩油藏隔夹层发育,整体上底水能量充足,因此研究渗流屏障机理对认识油藏水侵危害及为后续开发过程中治水对策的制定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本文章主要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并通过机理模拟,开展不同类型隔夹层对注水、注气等开发效果的影响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流屏障 流体运移 水侵 开发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阀门逸散要求在天然气行业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王长锋 周璇 +1 位作者 苑冬 吴知谦 《天然气与石油》 2020年第3期13-17,共5页
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组织颁布相关的法规及标准,对工业污染物的排放提出量化要求,其中阀门外漏几乎占据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来源的一半,为更好地指导天然气行业中阀门外漏相关技术要求的提出,有必要对阀门逸散相关标准中的试验内容及程... 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组织颁布相关的法规及标准,对工业污染物的排放提出量化要求,其中阀门外漏几乎占据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来源的一半,为更好地指导天然气行业中阀门外漏相关技术要求的提出,有必要对阀门逸散相关标准中的试验内容及程序进行对比以及对阀门本身外泄漏点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不同标准之间试验条件和验收标准不尽相同,填料部位为阀门外漏控制的关键。当前实现阀门低泄漏的方式中,采用低泄漏填料最为经济有效。在工程设计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工况按照标准的规定提出合理的逸散等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阀门 逸散 填料 天然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断控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品质评价方法与应用--以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X井区为例
9
作者 徐珂 张辉 +3 位作者 尹国庆 蔡明金 刘磊 钱子维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25年第3期469-478,共10页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超深碳酸盐岩储层油气资源丰富,但受多期构造活动及走滑断裂带扰动的影响,其分布呈现强非均质性。在断控缝洞体背景下,依据物性参数的储层品质评价方法存在不确定性,基于储层地质力学参数的方法显现优势。以富满油田X...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超深碳酸盐岩储层油气资源丰富,但受多期构造活动及走滑断裂带扰动的影响,其分布呈现强非均质性。在断控缝洞体背景下,依据物性参数的储层品质评价方法存在不确定性,基于储层地质力学参数的方法显现优势。以富满油田X井区为例,在量化表征现今地应力、天然裂缝和岩石弹性模量等地质力学参数的基础上,借助碳酸盐岩缝洞体地质建模,定义储层品质评价因子,并建立其与天然裂缝密度、弹性模量、水平最小主应力和水平主应力差之间的量化关系,实现储层品质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储层地质力学参数对断控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分布具有显著响应,是评价储层品质的有效方法手段之一。储层品质评价因子的高值区主要集中于走滑断裂带及其附近,X3井附近高值区范围大。研究成果为该类型油气藏的高效勘探和效益开发提供地质参考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品质 地质力学参数 超深碳酸盐岩储层 富满油田 奥陶系 塔里木盆地
原文传递
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断控缝洞型储层现今地应力特征及应用
10
作者 徐珂 张辉 +4 位作者 尹国庆 蔡明金 王朝辉 刘磊 张玮 《地质通报》 2025年第2期232-244,共13页
【研究目的】为了明确断控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地应力分布特征,提高碳酸盐岩油气的勘探效率和开发效益,【研究方法】基于地质信息、钻井信息、地震资料及地震属性分析,以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FY210断裂带为例,开展地应力场建模,明确地应力... 【研究目的】为了明确断控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地应力分布特征,提高碳酸盐岩油气的勘探效率和开发效益,【研究方法】基于地质信息、钻井信息、地震资料及地震属性分析,以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FY210断裂带为例,开展地应力场建模,明确地应力分布模式,分析断裂力学有效性,并提出基于地应力分析的储层品质评价方法和提产对策。【研究结果】结果表明:①断控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非均质性强,断层、裂缝、孔洞造成局部应力场发生异常变化,洞体的地应力场呈“壳式”分布特征,外部强应力壳体表现为应力集中,内部低值区为有利储层体,可根据地应力变化反推断层-裂缝-孔洞发育情况;②高应力部位属于不利的钻探目标,具高应力特征的储层渗透性较差,且钻井过程中会出现井壁垮塌,应通过大规模改造、加深或者侧钻方式避开这类部位;③除常规岩石物理参数外,地应力、断裂活动性、可压裂性等地质力学属性也是影响断控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品质和产能的重要因素。【结论】超深断控油气藏井位部署和井轨迹优化应充分考虑地应力相关因素,并兼顾储层改造效率,促进单井提产和油藏效益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 断控缝洞型储层 地应力 地质力学 储层品质 富满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坳陷超深层碎屑岩油气地质研究新进展和下步勘探方向
11
作者 王清华 杨海军 杨威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83,共14页
基于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超深层陆相碎屑岩近几年取得的重要勘探进展,开展新一轮油气地质综合研究。形成4点地质认识:①建立多滑脱层复合、多期构造叠加、多层构造变形的“3多”构造模型,多期构造圈闭纵向叠置,下伏超深层发现系列构造圈... 基于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超深层陆相碎屑岩近几年取得的重要勘探进展,开展新一轮油气地质综合研究。形成4点地质认识:①建立多滑脱层复合、多期构造叠加、多层构造变形的“3多”构造模型,多期构造圈闭纵向叠置,下伏超深层发现系列构造圈闭;②三叠系—侏罗系发育3类有机相5套规模优质烃源岩,与3套区域储盖层构成超深层良好生储盖组合;③源岩、储层、盖层、断层等4因素控制大油气田的形成,根据其空间配置关系建立了库车坳陷超深层碎屑岩立体成藏新模式;④库车坳陷超深层碎屑岩下步重点油气勘探领域包括常规和非常规油气两类,常规油气领域包括克拉苏深层多层系立体油气聚集带、北部构造带侏罗系阿合组致密砂岩气、中秋—迪那构造带多目的层岩性油气藏、南斜坡岩性地层+潜山复合型油气藏等有利区;非常规油气领域包括侏罗系克孜勒努尔组、阳霞组和三叠系塔里奇克组深层煤岩气和中下侏罗统、上三叠统深层陆相页岩气。上述认识对于丰富超深层碎屑岩油气勘探理论,指导下步油气勘探部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库车坳陷 超深层 陆相碎屑岩 多层构造变形 分层运聚 立体成藏新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流弯管流固耦合振动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9
12
作者 窦益华 于凯强 +1 位作者 杨向同 曹银萍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2017年第2期18-21,共4页
为了研究流体流经弯管时管道力学性能的变化情况,以流固耦合振动理论为基础,建立输流弯管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 Workbench得到流体作用下管道的应力和变形,并分析了不同流体脉动频率对管道振幅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流体流经弯管时,最大... 为了研究流体流经弯管时管道力学性能的变化情况,以流固耦合振动理论为基础,建立输流弯管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 Workbench得到流体作用下管道的应力和变形,并分析了不同流体脉动频率对管道振幅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流体流经弯管时,最大等效应力出现在管道入口上端和出口左端,最大变形出现在管道弯曲段;考虑单向流固耦合作用时管道应力与形变分析结果小于考虑双向流固耦合作用时的分析结果;输流弯管的主要振动形式为横向振动;流速一定时,流体的脉动频率与弯管的固有频率越接近,弯管的振幅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流弯管 流固耦合 振动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夹层成因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以哈得油田东河砂岩油藏为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超 杨宏楠 +2 位作者 乐平 贾冰懿 苏波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19年第4期15-20,I0001,I0002,共8页
隔夹层是岩层内部阻挡流体渗透运移的非渗透层和极低渗透层,分为隔层和夹层。隔层是指能阻碍不同层组间流体渗透的非渗透层,而夹层指储层内部能阻碍流体运移的非渗透或者渗透率极低的薄层。考虑到隔层与夹层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具有一定... 隔夹层是岩层内部阻挡流体渗透运移的非渗透层和极低渗透层,分为隔层和夹层。隔层是指能阻碍不同层组间流体渗透的非渗透层,而夹层指储层内部能阻碍流体运移的非渗透或者渗透率极低的薄层。考虑到隔层与夹层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在本次研究中将统称为隔夹层。储层非均质性是影响水淹规律和剩余油分布最重要的地质因素,当前对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基本都是围绕砂体展开的,侧重于砂体的内部物性。然而,隔夹层对水淹和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程度不亚于砂体本身的非均质性。隔夹层能够将油层分隔成多个连通或者不连通的流动单元,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油水的运动,最终对剩余油的分布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夹层 流体运移 低渗透 剩余油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岩心的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储层不同层理类型微观精细描述
14
作者 巫旭狄 鲁洪江 +7 位作者 郭波 王超 王开宇 邹江海 吴杰 罗紫薇 张阳 李翰韬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52-560,共9页
为实现塔里木盆地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储层不同层理类型微观结构的三维可视化和精细化定量表征,利用高精度三维CT扫描数字岩心技术,以及三维可视化图像处理软件Avizo,针对平行层理、斜层理、块状层理及夹层4类岩样开展研究,建立数字岩心... 为实现塔里木盆地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储层不同层理类型微观结构的三维可视化和精细化定量表征,利用高精度三维CT扫描数字岩心技术,以及三维可视化图像处理软件Avizo,针对平行层理、斜层理、块状层理及夹层4类岩样开展研究,建立数字岩心模型,定量表征不同层理类型中的矿物类型、颗粒大小、孔隙及喉道大小等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岩样矿物成分主要为硅质和硅钙质,矿物颗粒直径为6~280μm,平均孔喉半径分别为7~36μm与7~10μm。东河砂岩不同层理类型之间微观结构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上各参数呈现出块状层理>斜层理>平行层理>夹层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微观结构 三维CT扫描 东河砂岩 数字岩心模型 Avizo 层理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层断控碳酸盐岩油藏地质力学建模及其在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蔡振忠 张辉 +5 位作者 徐珂 尹国庆 王志民 王海应 钱子维 张禹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8-879,共12页
为提高超深断控碳酸盐岩油藏的开发效益,通过开展大尺寸岩样力学实验,揭示高角度—近直立断裂面变形与连通机理;基于高压注水提采的力学与流动耦合原理,通过地质力学建模,明确了断控碳酸盐岩油藏现今地应力场和断裂活动性分布规律;发现... 为提高超深断控碳酸盐岩油藏的开发效益,通过开展大尺寸岩样力学实验,揭示高角度—近直立断裂面变形与连通机理;基于高压注水提采的力学与流动耦合原理,通过地质力学建模,明确了断控碳酸盐岩油藏现今地应力场和断裂活动性分布规律;发现不同方位的断裂活动性以及不同部位的缝洞体连通性有明显差异,进而分析了不同井眼轨迹的开发效果,提出了地质工程一体化工作方法,科学指导井眼轨迹设计和注水方案优化。结果表明:①走滑断裂变形中的大尺度破碎体和高角度裂缝系统是影响储层品质的关键因素,高压注水一方面能够激活先存裂缝,一方面还能在先存裂缝基础上发生延伸扩展,甚至可以产生新的裂缝,促进了断控缝洞体在纵横向上的互相连通;②高压注水过程中断裂体内部发生力学与流动之间的耦合变化,渗流环境得到改善,通过循环举升,从而提高油气采收率;③根据断裂体形态、产状以及断裂面动态剪切变形连通性,可优选定向井最佳井点和井眼轨迹,并优化注水方案;④塔里木盆地断控油藏试验区通过高压注水,采收率提高5个百分点,该方法为超深断控型油藏高效开发提供了较好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 断控碳酸盐岩油藏 缝洞体 地质力学 断裂活动性 井眼轨迹 注水开发 地质工程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古海湾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16
作者 宋金民 刘树根 +11 位作者 李智武 夏舜 冯宇翔 杨迪 叶玥豪 邵兴鹏 王斌 王佳蕊 金鑫 任杉 杨绍海 罗平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91-1303,共13页
基于四川盆地西部(简称川西)地区11条重点露头剖面与盆地内部400余口钻井资料,通过沉积学、岩石学和测井分析等手段,结合微生物岩、膏盐岩、风暴岩等特殊岩相标志,明确川西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简称雷四段)的沉积相类型,刻画川西... 基于四川盆地西部(简称川西)地区11条重点露头剖面与盆地内部400余口钻井资料,通过沉积学、岩石学和测井分析等手段,结合微生物岩、膏盐岩、风暴岩等特殊岩相标志,明确川西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简称雷四段)的沉积相类型,刻画川西地区雷四段海湾相的展布特征及演化,并探讨其油气地质意义。研究表明:①川西地区雷四段沉积期为“海—湾—坪”沉积模式,自东向西依次为蒸发潮坪相、局限潮坪相和海湾相3个相带,其中海湾相发育海湾边缘、潮下海湾和海湾斜坡亚相;②海湾边缘主要发育微生物礁和颗粒滩微相,潮下海湾发育微生物坪、深水海绵礁和静水泥微相,海湾斜坡则主要为上斜坡的风暴和垮塌沉积;③雷四段1亚段沉积期由于海平面下降,海湾边界位于广元—梓潼—都江堰一带;雷四段2亚段沉积期,海湾边界退至上寺—江油—都江堰一带以西;雷四段3亚段沉积期,发生小规模海侵,海湾边界扩展至盆地中北部的上寺—梓潼—阆中—武胜—盐亭—成都一带;④川西地区雷四段沉积期古海湾呈现出一隆两凹的古构造地貌格局,形成源储平面间互、纵向叠置的配置关系,海湾边缘发育微生物礁和颗粒滩储层,海湾两侧凹陷内发育优质烃源岩,由此构建了旁生侧储与自生自储两种高效的源储配置模式,这些新认识有望开启雷口坡组油气勘探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西地区 中三叠统雷口坡组 “海—湾—坪”沉积格局 古海湾 油气地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构造导向滤波的分频曲率技术在断层精细识别中的应用
17
作者 李斌 赵岩 +2 位作者 江山 曹安 孙卓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2024年第11期1391-1401,共11页
塔里木H油田油源及输导体系不明确,制约了滚动评价的进展,高精度精细断层识别对H油田滚动勘探及开发部署具有重要意义。H油田砂岩储层具有埋藏深、地震资料信噪比低等特点,无法有效进行断层的精细识别,需要提升微小断裂的地震识别能力... 塔里木H油田油源及输导体系不明确,制约了滚动评价的进展,高精度精细断层识别对H油田滚动勘探及开发部署具有重要意义。H油田砂岩储层具有埋藏深、地震资料信噪比低等特点,无法有效进行断层的精细识别,需要提升微小断裂的地震识别能力。文章提出一种实现断层精细刻画的检测流程,首先对原始地震数据进行构造导向滤波,沿同相轴方向压制随机噪声,提高信噪比;然后利用小波变换对滤波后的地震数据进行分频处理;最后优选单频数据体进行曲率运算得到高精度的断层检测数据体。与原有曲率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塔里木H油田的断层识别精度,为滚动开发提供参考。The oil source and transmission system of Tarim H oilfield are unclear, which restricts the progress of rolling evaluation. The high precision fine fault identific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rolling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deployment of H oilfield. The sandstone reservoir of H oilfield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ep burial and low signal-to-noise ratio of seismic data, which cannot effectively identify faults without improving the seismic identification ability of small faults. In this paper, a detection process is proposed to realize the fine characterization of faults. First, the original seismic data is structure-oriented and filtered, and the random noise is suppressed along the same phase axis to improve the signal-to-noise ratio;Then, the wavelet transform is used to process the filtered seismic data by frequency division;Finally, the single frequency data body is preferred to calculate high precision fault detection data body. By comparison with the original curvature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fault identification accuracy of the oil field in Tarim H,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rolling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精细识别 构造导向滤波 小波变换 分频曲率 塔里木H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Mn/TiO_(2)的制备及其催化臭氧氧化双酚A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薛代惠美 任宏洋 +3 位作者 商佳俭 李冰睿 陶建 王兵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0-155,共6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Fe-Mn/TiO_(2)双金属催化材料,以双酚A(BPA)为目标降解物,探究了Fe-Mn/TiO_(2)对其的降解效果及降解机制。结果表明,Fe-Mn/TiO_(2)催化臭氧氧化降解BPA的去除率相较于单独TiO_(2)处理提升了83.4%;Fe、Mn成功负载且催化剂... 采用浸渍法制备Fe-Mn/TiO_(2)双金属催化材料,以双酚A(BPA)为目标降解物,探究了Fe-Mn/TiO_(2)对其的降解效果及降解机制。结果表明,Fe-Mn/TiO_(2)催化臭氧氧化降解BPA的去除率相较于单独TiO_(2)处理提升了83.4%;Fe、Mn成功负载且催化剂孔洞较丰富;相较于TiO_(2),Fe-Mn/TiO_(2)中锐钛矿质量分数增加能产生更多的羟基自由基。同时,Fe、Mn在TiO_(2)表面能发生价态转化,可作为活性位点促进臭氧分解为·OH等活性物质,增强催化反应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Mn双金属 催化臭氧氧化 非均相 锐钛矿相TiO_(2) 降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北隆起哈拉哈塘-哈得地区中生界次生油气藏形成条件分析
19
作者 石放 王铸坤 +5 位作者 李建浪 孙琦 易珍丽 李斌 刘柳 尹太举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6,共12页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带哈拉哈塘-哈得地区中生界面积超3万km^(2),处于大型单斜背景,油气显示活跃,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但多年来未有勘探突破。邻区中石化矿区的发现使得该区的勘探再次提上了日程。基于新处理的三维地震资料,在分析区域...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带哈拉哈塘-哈得地区中生界面积超3万km^(2),处于大型单斜背景,油气显示活跃,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但多年来未有勘探突破。邻区中石化矿区的发现使得该区的勘探再次提上了日程。基于新处理的三维地震资料,在分析区域地质概况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油源条件、走滑断裂的构造及演化特征和岩性圈闭的形成及封堵条件,明确了该区的成藏模式及有利勘探方向。研究区中生界发育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其中三叠系发育NE-SW向条带状三角洲砂体,侏罗系和白垩系下部发育SE-NW向展布的叠覆浅水三角洲砂体,白垩系上部发育大面积连片状的辫状河砂体。该区经历了3期隆升,发育5期断层,其中中生界的三叠系-侏罗系断层是古生界断层的伴生断层,受古生界断层的发育控制,雁列状NE-SW向展布。白垩系和侏罗系浅水三角洲前缘单一朵体或多个朵体披覆泥岩拼接形成了侧向遮挡,与上倾方向断层联合形成岩性-断层圈闭,三叠系条带状SE方向展布的三角洲砂体和大型河道弯曲部位河道外泥岩遮挡形成岩性圈闭。油气源于古生界古油藏,通过古生界奥陶系断层泄漏后,经中生界伴生断层直接进入中生界圈闭或经中生界断层接替输运进入圈闭而成藏。基于此,认为本区勘探潜力区主要有北部走滑带的侏罗系-白垩系舒善河组三角洲前缘岩性油气藏、三叠系北侧的三角洲前缘砂体和南部河道砂体岩性油气藏和三叠系北部隆起区披覆小型扇体岩性油气藏。断裂组合、砂体展布及披覆泥岩遮挡3个关键控藏要素及其有效配置是塔北隆起带大型斜坡区形成有利岩性、岩性-断层复合圈闭油气藏的重要前提,该认识为该区油气的深化勘探指明了方向,对其他地区岩性、岩性-断层复合圈闭油气藏勘探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油气藏 岩性圈闭 中生界 哈拉哈塘-哈得地区 塔北隆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中BBD法和CCD法的丙烷回收参数优化对比
20
作者 张朋岗 杨冬磊 +3 位作者 骆兴龙 程曦 王盼 郭志强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27,共12页
为优化丙烷回收工艺运行参数,以丙烷回收率和单位综合能耗为响应值,采用响应曲面法中的Box-Behnken设计(BBD)和中心复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试验优化工艺参数,从方差分析、帕累托图分析、响应面分析和优化结果4个方面优... 为优化丙烷回收工艺运行参数,以丙烷回收率和单位综合能耗为响应值,采用响应曲面法中的Box-Behnken设计(BBD)和中心复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试验优化工艺参数,从方差分析、帕累托图分析、响应面分析和优化结果4个方面优选最佳试验方法。结果显示,CCD法建立的二次响应回归模型的显著性优于BBD法,且CCD法响应曲面分析参数交互作用的显著性结果与方差分析一致。CCD法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如下:脱乙烷塔压力为3250 kPa,低温分离器温度为-55.6℃,液相回流比为98%,丙烷回收率为98.1%,单位综合能耗为114.1 kgce/10^(4)m^(3)(1 kgce=29.3076 MJ)。在最优工艺参数条件下,丙烷回收率增加了4.36%,产品收益达到3.548万元/d,且预测误差均小于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烷回收 响应面法 Box-Behnken设计(BBD)法 中心复合设计(CCD)法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