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油工程在油田开发中的问题与作用
1
作者 王冯凡 马泽宇 谢科龙 《石化技术》 2025年第2期218-220,共3页
采油工程作为油田开发的核心环节,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有效将地下原油开采至地面,对保障能源供应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深入探讨采油工程在提高采收率、优化开发方案、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方面的关键作用... 采油工程作为油田开发的核心环节,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有效将地下原油开采至地面,对保障能源供应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深入探讨采油工程在提高采收率、优化开发方案、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方面的关键作用,同时分析其面临的技术难题、井筒问题、环境保护和经济成本等挑战。通过提出技术创新、工艺改进、环境保护和经济优化对策,并结合典型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力求全面揭示采油工程在油田开发中的多重作用及其复杂问题,为推动油田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工程 油田开发 采收率 技术难题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油田典型采出水特征分析与缓蚀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博 熊煜 赵国翔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0年第9期100-107,共8页
由于油田采出水水质较差、成分复杂,若直接排放,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一般考虑将采出水进行处理后回注,但回注的过程中,必然会对油层、注水管路等造成损害,其中最严重的危害就是腐蚀,要抑制腐蚀除了使用耐腐蚀的材料,还要... 由于油田采出水水质较差、成分复杂,若直接排放,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一般考虑将采出水进行处理后回注,但回注的过程中,必然会对油层、注水管路等造成损害,其中最严重的危害就是腐蚀,要抑制腐蚀除了使用耐腐蚀的材料,还要根据具体水质环境选择合适的缓蚀剂加入到采出水中,本文对长庆油田水质特征进行分析,筛选出缓蚀率高的缓蚀剂和所需浓度,最后将筛选出来的缓蚀剂应用到长庆油田水样中,探究在不同的矿化度和水型条件下缓蚀剂的缓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出水 水质特征 耐腐蚀 缓蚀剂 缓蚀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开采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分析
3
作者 王冯凡 谢科龙 马泽宇 《石化技术》 2025年第1期155-157,共3页
系统分析了石油开采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探讨了其在现代能源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传统与现代石油开采技术的对比分析,揭示了现有技术的局限性及未来发展方向。传统技术如自喷采油和机械采油在现代开采中面临挑战,而现代技... 系统分析了石油开采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探讨了其在现代能源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传统与现代石油开采技术的对比分析,揭示了现有技术的局限性及未来发展方向。传统技术如自喷采油和机械采油在现代开采中面临挑战,而现代技术如水平井、水力压裂和三次采油技术显著提高了开采效率和产量。文章还探讨了石油开采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及应对措施,强调了绿色化和智能化技术在未来的重要性。研究表明,智能化和绿色开采技术将是未来主要发展方向,尽管面临高成本和技术门槛等挑战,但将为石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开采技术 水平井 水力压裂 三次采油 绿色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石油企业成本管理战略创新 被引量:1
4
作者 沈贵强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3年第1期61-63,共3页
一、前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和国际石油大国战略关系的调整,石油价格上涨,石油市场竞争激烈,而我国的石油企业也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为了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我国石油企业应从战略角度进行科学有效的成本管理,使成本得以有... 一、前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和国际石油大国战略关系的调整,石油价格上涨,石油市场竞争激烈,而我国的石油企业也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为了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我国石油企业应从战略角度进行科学有效的成本管理,使成本得以有效降低,不断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本文分析我国石油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提高我国石油企业成本管理的战略创新途径和策略,以促进成本管理水平的有效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经营管理 我国石油企业 石油市场 战略创新 全球经济一体化 企业健康发展 成本管理水平 国际石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A-TSO-BPNN模型的海底管道内腐蚀速率预测研究
5
作者 肖荣鸽 刘国庆 +3 位作者 刘博 魏王颖 庄琦 靳帅帅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88,共7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不断增强,在役的和建设中的海底油气管道越来越多,海底油气管道内腐蚀速率预测对于海底油气管道的日常运行、维护和检修极为重要。为了提高海底油气管道内腐蚀速率预测精度和稳定性,建立了基于主成... 近年来,随着我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不断增强,在役的和建设中的海底油气管道越来越多,海底油气管道内腐蚀速率预测对于海底油气管道的日常运行、维护和检修极为重要。为了提高海底油气管道内腐蚀速率预测精度和稳定性,建立了基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金枪鱼群算法(Tuna Swarm Optimization,TSO)优化BP神经网络的海底管道内腐蚀速率预测组合模型PCA-TSO-BPNN。运用PCA进行数据降维,筛选出海底管道内腐蚀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海底管道内腐蚀速率BPNN预测模型,并采用TSO算法对BPNN预测模型的权值和阈值参数进行寻优;利用PCA-TSO-BPNN组合模型对海底管道内腐蚀速率进行预测,并与对比模型进行比较,验证PCA-TSO-BPNN组合模型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PCA-TSO-BPNN组合模型的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APE)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1.8441%和0.06757,远低于对比模型,组合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可为海底管道内腐蚀防护和流动保障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主成分分析 金枪鱼群算法 海底管道 腐蚀速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企业社会责任视角的造纸企业闭环供应链合作模式研究
6
作者 韩婷婷 汪韩强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25年第1期142-145,150,共5页
针对企业社会责任开发针对性较强的闭环供应链合作模式,已经成为未来我国造纸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对造纸企业闭环供应链的运行现状进行总结,从造纸企业、合作企业、基础物流体系等角度分析了造纸企业闭环供应链模式普遍存在的问题,基... 针对企业社会责任开发针对性较强的闭环供应链合作模式,已经成为未来我国造纸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对造纸企业闭环供应链的运行现状进行总结,从造纸企业、合作企业、基础物流体系等角度分析了造纸企业闭环供应链模式普遍存在的问题,基于造纸企业社会责任视角构建了一种闭环供应链合作模式。该模式包含了造纸产业原材料供应商、造纸企业、品牌商等主体,可以在提升造纸企业运作效率的同时,满足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更高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碳中和 碳交易 造纸企业 闭环供应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钻井泥浆环保处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汪韩强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3年第3期38-40,共3页
石油钻井废弃泥浆的处理已经成为影响石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泥浆处理主要基于无公害要求,将其中的有害有毒物质去除,避免污染环境。通过分析石油钻井泥浆的特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石油钻井泥浆环保处理的工艺技术。
关键词 石油钻井 无公害处理 泥浆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加强石油政工队伍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被引量:1
8
作者 芦国剑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20年第19期111-111,共1页
随着我国的油田事业逐渐的壮大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现阶段我国油田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的促进油田事业的发展和壮大,就需要从石油政工的队伍建设进行着手,本文就这方面工作提出相关的工作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新时期 石油政工 油田 人员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数字化背景下物联网技术在井场智能化管理中的应用
9
作者 彭玉芬 孙诚 +1 位作者 刘宇闲 李超云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3年第22期90-92,共3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油田数字化背景下物联网技术在井场智能化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对油田数字化背景下物联网技术的原理和关键组成部分进行概述,并分析其发展趋势;其次详细阐述国内外井场智能化管理的现状,以及...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油田数字化背景下物联网技术在井场智能化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对油田数字化背景下物联网技术的原理和关键组成部分进行概述,并分析其发展趋势;其次详细阐述国内外井场智能化管理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套基于数字化物联网技术的井场智能化管理方案,并对方案中的数据采集与监控、生产优化调度、安全与环保管理,以及设备维修与预测性维护等关键环节进行深入分析。为验证所提方案的有效性,文章对实施前后的效果进行评估与分析,结果显示,井场生产效率和安全水平得到了提高,设备故障率和环境污染有所降低,而且井场的产值增加,维修成本降低,总成本减少,为油田企业创造了更多的经济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数字化 物联网技术 井场智能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与石油地质的开采关系
10
作者 秦子涵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20年第21期87-87,共1页
作为社会最重要的能源,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开采石油的时候,需要掌握石油地质类型与特点,采用行之有效的针对性措施开发石油。过去勘探开发石油的时候,了解并掌握石油地质发展历史、形成原因、发展类型才能够为石油开采提供支持与帮... 作为社会最重要的能源,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开采石油的时候,需要掌握石油地质类型与特点,采用行之有效的针对性措施开发石油。过去勘探开发石油的时候,了解并掌握石油地质发展历史、形成原因、发展类型才能够为石油开采提供支持与帮助。所以我们有必要立足实际,充分考虑石油地质特征,全面分析石油地质和石油形成关联性,讨论和分析石油地质特点、类型。这样才能够为石油地质的勘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解决石油地质勘探、开发与研究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地质 石油形成 石油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竭油藏型储气库库容量化室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丁洋洋 秦正山 +3 位作者 何勇明 刘文龙 向祖平 程泽华 《非常规油气》 2024年第4期89-96,共8页
在油藏改建地下储气库时,为了研究不同初始含水饱和度对库容的影响,利用实际矿场岩心开展了不同初始含水饱和度条件下气驱油水多轮次注采实验,分析了不同初始含水饱和度下气驱油水后的驱替效率及建库效果。结果表明,低含水饱和度条件下... 在油藏改建地下储气库时,为了研究不同初始含水饱和度对库容的影响,利用实际矿场岩心开展了不同初始含水饱和度条件下气驱油水多轮次注采实验,分析了不同初始含水饱和度下气驱油水后的驱替效率及建库效果。结果表明,低含水饱和度条件下,油相的相对渗透率显著高于水相而更易被驱替出,因此主要通过气驱油来提高储气空间;中、高含水饱和度时,水相更易被驱替出,储气空间的提高逐渐由被驱替出的原油体积贡献转向于由驱替出的水相体积贡献。相同注采轮次下,由于储层岩石水湿及渗吸作用,高初始含水饱和度时的剩余水饱和度增大,气驱油水总的驱替效率降低,储气库的注采能力和库容相对减小;储层初始含水饱和度增大会降低气驱油水的驱替效率,不利于提高原油采收率及储气库扩容;初始含水饱和度越高,储气库达容时间越久,建库初期的注采能力越低。该研究成果可为油藏型储气库注采能力评价和库容分析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竭油藏 储气库 含水饱和度 多轮次注采实验 驱替效率 储气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员工抑郁和焦虑测量与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费翔 刘婧 +3 位作者 刘泽民 刘霞 常灿燕 颜艳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9-353,共5页
目的评价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和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两种量表在企业员工抑郁和焦虑测量中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某企业各部门(岗位)抽取1117名员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项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IRT)... 目的评价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和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两种量表在企业员工抑郁和焦虑测量中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某企业各部门(岗位)抽取1117名员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项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IRT)中的等级反应模型开展条目分析,评估量表单维性和模型拟合度以及各个条目的区分度、难度系数和信息量,并开展项目功能差异分析。结果研究对象中45岁以下员工661人(59.2%),45岁及以上员工456人(40.8%);男性802人(71.8%),女性315人(28.2%)。PHQ-9和GAD-7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23和0.951,分半信度系数为0.863和0.940。PHQ-9和GAD-7第一特征根与第二特征根比值均>3,符合单维性假设。PHQ-9各条目的区分度为2.362~3.618,难度系数为-0.949~2.639,平均信息量范围为0.772~1.935;GAD-7各条目的区分度为3.631~5.580,难度系数为-0.469~2.044,平均信息量范围为1.880~3.547。结论PHQ-9和GAD-7可以作为评估企业员工抑郁症和广泛性焦虑症的测量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反应理论 抑郁 焦虑 量表 功能差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徐庄组风暴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13
作者 师宇翔 路向伟 +5 位作者 李国斌 方泽鑫 徐凯 杨永祯 张寰萌 郭岭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54-1369,共16页
【目的】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寒武系砾屑灰岩发育,并发育典型的风暴沉积构造。然而,关于其沉积环境、形成过程及地质意义仍缺乏系统研究。【方法】通过对乌海摩尔沟、乌海老石旦、环县阴石峡、同心青龙山四条剖面实地观测以及薄片观察,详... 【目的】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寒武系砾屑灰岩发育,并发育典型的风暴沉积构造。然而,关于其沉积环境、形成过程及地质意义仍缺乏系统研究。【方法】通过对乌海摩尔沟、乌海老石旦、环县阴石峡、同心青龙山四条剖面实地观测以及薄片观察,详细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徐庄组砾屑灰岩发育特征以及典型的风暴沉积特征。【结果】(1)研究区徐庄组发育渠模、底冲刷面、丘状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等风暴沉积构造。(2)研究区徐庄组发育四种砾屑灰岩岩相,即颗粒支撑砾屑灰岩相,泥质充填砾屑灰岩相,放射状砾屑灰岩相和基质支撑砾屑灰岩相。(3)研究区徐庄组发育五种典型的风暴沉积序列。(4)综合研究区寒武纪陆表海环境与沉积相带以及前人研究成果,对砾屑灰岩成因进行分析并对其形成过程进行探讨,认为风暴浪与地震作用为砾屑灰岩形成的动力条件,古板块位置处于低纬度的风暴带,是风暴作用频发的原因。(5)研究区风暴沉积的发育揭示了鄂尔多斯盆地在寒武纪徐庄组时期位于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与通过古地磁学所恢复的华北板块在同时期所处位置形成相互印证。【结论】研究区风暴沉积的研究及沉积模式的建立,对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纪时期古环境及古地理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研究区砾屑灰岩成因示意图揭示了砾屑灰岩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屑灰岩 风暴沉积 鄂尔多斯盆地 徐庄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驱替阶段砾岩油藏内油采出规律
14
作者 苗伟 王志刚 +3 位作者 刘昱瑭 刘晶晶 广怡初 张瑞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0-314,共5页
聚合物/表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是在水驱后提高不同模态砾岩油藏采收率的重要技术,但应用二元复合驱时,对不同砾岩油藏却产生了不同的驱油效果,而对于该方面的研究当前还比较少。基于室内岩心驱油实验结合核磁共振在线监测和CT扫描,对... 聚合物/表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是在水驱后提高不同模态砾岩油藏采收率的重要技术,但应用二元复合驱时,对不同砾岩油藏却产生了不同的驱油效果,而对于该方面的研究当前还比较少。基于室内岩心驱油实验结合核磁共振在线监测和CT扫描,对单、双和复模态砾岩油藏在不同开采阶段的剩余油分布和不同孔隙内油的采出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驱阶段,复模态岩心的采收率最高,其次是单模态岩心,双模态岩心的采收率最低,3种模态岩心采收率分别为31.4%、25.8%、33.4%。而二元复合驱阶段岩心提高采收率幅度为:双模态>复模态>单模态,分别提高了27.9、26.4、19百分点,且3种模态岩心在二元复合驱时的孔隙动用下限均降低,且复模态岩心的降低幅度高于双模态岩心和单模态岩心。单、双、复模态岩心的非均质性逐渐增强,单模态岩心水驱阶段均匀驱替,采收率高;复模态岩心中的油主要集中在孔径为32.7~52.5μm的优势大孔中,在水驱阶段油也被大量采出,导致剩余油量低;双模态岩心中大孔内油量较复模态低,水驱采收率低,剩余油量高。在二元复合驱阶段,由于调驱作用和水驱后剩余油量影响,双模态岩心提高采收率效果最好,其次是复模态岩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岩油藏 核磁共振 CT扫描 剩余油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藏型储气库库容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研究
15
作者 丁洋洋 何勇明 +1 位作者 秦正山 刘文龙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43-48,共6页
针对目前中、低含水饱和度对自由气库容量影响的研究较少的问题,开展室内实验模拟了多次注气-焖井-采气实验,并根据相似原理,利用实验数据建立了自由气库容量与初始含水饱和度、注采次数的量化表征模型。结果表明,自由气库容量随注采次... 针对目前中、低含水饱和度对自由气库容量影响的研究较少的问题,开展室内实验模拟了多次注气-焖井-采气实验,并根据相似原理,利用实验数据建立了自由气库容量与初始含水饱和度、注采次数的量化表征模型。结果表明,自由气库容量随注采次数的增多而增大,但单次注采后的增幅快速降低;含水饱和度(初始含水饱和大于50%)的提高有利于油藏改建储气库,但是建库初期的注采能力和库容提高相对缓慢;当初始含水饱和度由50%提高到85%时,经过6次注采后,含气饱和度降低幅度约9.27%,而当注采次数分别增至20、30、50时,自由气库容量增加幅度分别为0.51%、3.34%、6.61%。研究结果可为油藏型储气库的注采能力及库容评价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气库容量 注气-焖井-采气 含水饱和度 注采次数 容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力隔夹层划分的特低渗储层剩余油挖潜——以鄂尔多斯盆地白于山地区延长组储层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靳文奇 杜书恒 +2 位作者 路向伟 吴志宇 师永民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34-1040,共7页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白于山地区延长组长4+5特低渗储层压裂缝分布规律性不强、预测难度大的问题,采用传统工程地质方法与特殊测井、常规测井、沉积微相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建立油藏三维空间展布的地层岩石力学模型,开展随井间储层和应力...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白于山地区延长组长4+5特低渗储层压裂缝分布规律性不强、预测难度大的问题,采用传统工程地质方法与特殊测井、常规测井、沉积微相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建立油藏三维空间展布的地层岩石力学模型,开展随井间储层和应力场变化的全缝长压裂数值模拟,得到较精确的压裂缝全缝长几何形态参数,据此认为应力隔夹层将作为一种新的开发地质属性对压裂缝纵向延伸和水驱波及范围起主导控制作用,并提出开发调整措施。研究结果可为提高低渗储层的开发决策效率、提高剩余油采出程度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隔夹层 压裂缝 地质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液驱油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志超 柏明星 +3 位作者 王勇 聂剑峰 刘敬源 邵军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50-756,共7页
针对低渗特低渗等非常规油藏注水开发存在水注不进液采不出的难题,系统论述了微乳液驱对低渗油藏降压增注、调剖堵水、储层保护等提高采收率的驱油机理,注入油藏中微乳液黏度高于水,相比水驱能够改善油水流度比,减小驱替液的黏性指进,... 针对低渗特低渗等非常规油藏注水开发存在水注不进液采不出的难题,系统论述了微乳液驱对低渗油藏降压增注、调剖堵水、储层保护等提高采收率的驱油机理,注入油藏中微乳液黏度高于水,相比水驱能够改善油水流度比,减小驱替液的黏性指进,微乳液与油接触也会产生超低界面张力,降低毛管阻力,改变岩石润湿性,扩大油藏宏观波及体积。另外,微乳液在流经油藏的孔吼通道时,也会通过对原油增溶、黏弹性拖拽等协同作用,提高油藏洗油效率。同时,也对几种对低渗油藏驱油适用性较好的微乳液(超临界CO_(2)微乳液、纳米微乳液、原位乳化微乳液和微乳液泡沫)的类型和性质进行了论述。并论述了不同类型微乳液在实际现场低渗透油藏降压增注提高采收率中的应用效果,微乳液驱能普遍使低渗油藏中注水井注入压力降压35%以上,油井的增油效果也较好。通过该论述旨在为当前低渗透等非常规油藏应用微乳液驱油提高采收率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驱 驱油机理 非常规油藏 降压增注 提高采收率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油储层裂缝发育特征及其对剩余油挖潜的启示——以鄂尔多斯盆地新安边地区延长组长7_2~2段为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路向伟 杜书恒 +3 位作者 郑奎 张换果 孙彤 汪贺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2-48,共7页
通过岩芯观察、井间示踪剂测试和水驱前缘测试,研究鄂尔多斯盆地新安边地区长7致密砂岩油储层的裂缝发育特征。结果表明:1)新安边地区长7致密砂岩油储层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为NE60°~80°,裂缝类型以高角度缝或垂直缝为主,裂缝... 通过岩芯观察、井间示踪剂测试和水驱前缘测试,研究鄂尔多斯盆地新安边地区长7致密砂岩油储层的裂缝发育特征。结果表明:1)新安边地区长7致密砂岩油储层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为NE60°~80°,裂缝类型以高角度缝或垂直缝为主,裂缝走向为NE75°~85°,倾角为70°~85°;2)动态监测数据分析显示,研究区致密砂岩油储层广泛发育的微裂缝在增加渗流通道和提高基质渗透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油水易沿裂缝形成窜流,导致生产井见水较快;3)三维地质建模结果显示,研究区致密砂岩油储层含油饱和度与裂缝发育程度匹配度较高,可以有效地佐证裂缝对油气储集和成藏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裂缝 水驱前缘 地质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靖安地区延长组储层有效开发的应力判据 被引量:2
19
作者 路向伟 杜书恒 +3 位作者 郑奎 张换果 汪贺 孙彤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73-578,共6页
通过铸体薄片观察、三维地质建模、特殊测井系列和微地震监测分析,研究靖安地区延长组储层的应力特征。结果显示:1)研究区储层微观孔喉的方向性展布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应力各向异性;2)长4+52砂岩组各小层砂岩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多期河道侧... 通过铸体薄片观察、三维地质建模、特殊测井系列和微地震监测分析,研究靖安地区延长组储层的应力特征。结果显示:1)研究区储层微观孔喉的方向性展布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应力各向异性;2)长4+52砂岩组各小层砂岩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多期河道侧向叠加特点显著,对应力分布产生较重要的影响;3)研究区应力差总体上不大,在3~6 MPa之间,随着注水开发的进行,两水平主应力的变化幅度在油藏中存在分布不均的现象,造成重复压裂过程中裂缝的多向性发展。研究结果可为低渗储层开发中后期提高油田采收率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应力 水力压裂缝 原油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水——塔儿湾地区长6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朝兵 朱玉双 +2 位作者 张杰 王海华 程刚 《地下水》 2012年第6期163-165,共3页
通过对合水-塔儿湾地区41口钻井岩芯的轻重矿物、颜色、沉积构造、特征矿物、植物化石、岩石结构、测井相等特征的综合认识,对长6油层组进行了沉积环境分析,确定了研究区目的层为多方向物源供给,且以南部及东北部供给为主,沉积体系属于... 通过对合水-塔儿湾地区41口钻井岩芯的轻重矿物、颜色、沉积构造、特征矿物、植物化石、岩石结构、测井相等特征的综合认识,对长6油层组进行了沉积环境分析,确定了研究区目的层为多方向物源供给,且以南部及东北部供给为主,沉积体系属于典型的半深湖相浊流沉积,以发育坡移浊积扇为主,其次为滑塌浊积扇。坡移浊积岩的主体骨架为中扇亚相,进一步可划分为辫状水道、辫状水道前缘、辫状水道间等微相,辫状水道微相是优质储层发育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长6油层组 物源 沉积微相 坡移浊积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