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库车坳陷超深层碎屑岩油气地质研究新进展和下步勘探方向
1
作者 王清华 杨海军 杨威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83,共14页
基于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超深层陆相碎屑岩近几年取得的重要勘探进展,开展新一轮油气地质综合研究。形成4点地质认识:①建立多滑脱层复合、多期构造叠加、多层构造变形的“3多”构造模型,多期构造圈闭纵向叠置,下伏超深层发现系列构造圈... 基于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超深层陆相碎屑岩近几年取得的重要勘探进展,开展新一轮油气地质综合研究。形成4点地质认识:①建立多滑脱层复合、多期构造叠加、多层构造变形的“3多”构造模型,多期构造圈闭纵向叠置,下伏超深层发现系列构造圈闭;②三叠系—侏罗系发育3类有机相5套规模优质烃源岩,与3套区域储盖层构成超深层良好生储盖组合;③源岩、储层、盖层、断层等4因素控制大油气田的形成,根据其空间配置关系建立了库车坳陷超深层碎屑岩立体成藏新模式;④库车坳陷超深层碎屑岩下步重点油气勘探领域包括常规和非常规油气两类,常规油气领域包括克拉苏深层多层系立体油气聚集带、北部构造带侏罗系阿合组致密砂岩气、中秋—迪那构造带多目的层岩性油气藏、南斜坡岩性地层+潜山复合型油气藏等有利区;非常规油气领域包括侏罗系克孜勒努尔组、阳霞组和三叠系塔里奇克组深层煤岩气和中下侏罗统、上三叠统深层陆相页岩气。上述认识对于丰富超深层碎屑岩油气勘探理论,指导下步油气勘探部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库车坳陷 超深层 陆相碎屑岩 多层构造变形 分层运聚 立体成藏新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超深层走滑断控油气藏研究进展与趋势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清华 蔡振忠 +4 位作者 张银涛 邬光辉 谢舟 万效国 唐浩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9-386,共8页
在塔里木盆地开辟了超深层走滑断控油气藏勘探开发领域,但断控油气藏极为复杂,难以效益开发,亟需加强油气藏基础地质研究。走滑断控油气藏具有非均质性强、储集层与流体分布复杂、油气产量变化大及采收率低的共性,不同地区走滑断控油气... 在塔里木盆地开辟了超深层走滑断控油气藏勘探开发领域,但断控油气藏极为复杂,难以效益开发,亟需加强油气藏基础地质研究。走滑断控油气藏具有非均质性强、储集层与流体分布复杂、油气产量变化大及采收率低的共性,不同地区走滑断控油气藏的断裂、储集层、成藏与流体存在较大的差异,面临一系列勘探开发难题。建立了差异成因的走滑断裂破碎带及其控储模型,揭示了沿走滑断裂带“相-断-溶”三元复合控储、连片差异规模发育的成储机制;构建了“源-断-储-盖”四元耦合成藏、“小藏大田”的走滑断控油藏模型,揭示了超深层走滑断控油藏的形成与保存机理。突破了克拉通盆地弱走滑断裂难以形成走滑断控大规模储集层与大油气田的理论认识局限,明确了克拉通盆地走滑断裂系统大规模发育的成因机制、走滑断裂破碎带差异成储成藏机理与油气富集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超深层 走滑断裂 断控油气藏 克拉通盆地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层断控碳酸盐岩油藏地质力学建模及其在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蔡振忠 张辉 +5 位作者 徐珂 尹国庆 王志民 王海应 钱子维 张禹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8-879,共12页
为提高超深断控碳酸盐岩油藏的开发效益,通过开展大尺寸岩样力学实验,揭示高角度—近直立断裂面变形与连通机理;基于高压注水提采的力学与流动耦合原理,通过地质力学建模,明确了断控碳酸盐岩油藏现今地应力场和断裂活动性分布规律;发现... 为提高超深断控碳酸盐岩油藏的开发效益,通过开展大尺寸岩样力学实验,揭示高角度—近直立断裂面变形与连通机理;基于高压注水提采的力学与流动耦合原理,通过地质力学建模,明确了断控碳酸盐岩油藏现今地应力场和断裂活动性分布规律;发现不同方位的断裂活动性以及不同部位的缝洞体连通性有明显差异,进而分析了不同井眼轨迹的开发效果,提出了地质工程一体化工作方法,科学指导井眼轨迹设计和注水方案优化。结果表明:①走滑断裂变形中的大尺度破碎体和高角度裂缝系统是影响储层品质的关键因素,高压注水一方面能够激活先存裂缝,一方面还能在先存裂缝基础上发生延伸扩展,甚至可以产生新的裂缝,促进了断控缝洞体在纵横向上的互相连通;②高压注水过程中断裂体内部发生力学与流动之间的耦合变化,渗流环境得到改善,通过循环举升,从而提高油气采收率;③根据断裂体形态、产状以及断裂面动态剪切变形连通性,可优选定向井最佳井点和井眼轨迹,并优化注水方案;④塔里木盆地断控油藏试验区通过高压注水,采收率提高5个百分点,该方法为超深断控型油藏高效开发提供了较好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 断控碳酸盐岩油藏 缝洞体 地质力学 断裂活动性 井眼轨迹 注水开发 地质工程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超深油气井完井工程与油气藏采收率的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任今明 潘昭才 +2 位作者 黄锟 冯少波 张宝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9-177,共9页
超深油气藏的不断开发采收率与油气井的完井设计紧密相关。然而,由于钻井装备的限制、高压盐水层的存在、地层易垮塌和易漏失等开发特性以及经济评价因素的考量,超深油气井的完井方式多样(如裸眼完井、不超过ϕ127 mm小尺寸油层套管完井... 超深油气藏的不断开发采收率与油气井的完井设计紧密相关。然而,由于钻井装备的限制、高压盐水层的存在、地层易垮塌和易漏失等开发特性以及经济评价因素的考量,超深油气井的完井方式多样(如裸眼完井、不超过ϕ127 mm小尺寸油层套管完井等);生产管柱穿越射孔顶界乃至射孔底界的设计;多选用永久型封隔器等,这些都可能增加生产作业的难度、延长作业时间和提高作业成本,并影响开井率和最终采收率。选取两个已投入开发的超深油气藏区块作为案例,分析发现砂或泥砂埋积是导致开井率低下的重要原因,进而对采收率产生不利影响。研究提出超深井完井的研究与设计应预设出砂或泥砂埋积的情景,旨在延长砂或泥砂埋积的时间,以便为后续作业创造有利条件,最终目标是提高采收率。为此,研究从完井方式、油层套管尺寸、完井管柱配置、封隔器类型选择以及沉砂口袋设计等5个关键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科学研究与优化设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钻完井投资、钻完井周期及经济评价指标进行了综合测算。若经济评价指标未达预期,则通过提升单井产量来解决建井质量提升与经济评价之间的潜在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井 完井 采收率 完井管柱 经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坳陷超深油气藏钻井井壁稳定性分析研究及应用
5
作者 刘磊 张辉 +2 位作者 徐珂 来姝君 袁芳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2024年第4期459-466,共8页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超深油气储层具有埋深大、温度高、岩性变化大、应力场高等特点,导致基于常规井壁稳定性分析方法计算的钻井泥浆密度窗口不准,造成钻进过程中井壁失稳频发,给钻井安全和环境保护带来隐患.通过考虑温度效应对井筒应...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超深油气储层具有埋深大、温度高、岩性变化大、应力场高等特点,导致基于常规井壁稳定性分析方法计算的钻井泥浆密度窗口不准,造成钻进过程中井壁失稳频发,给钻井安全和环境保护带来隐患.通过考虑温度效应对井筒应力的影响,加入基于Mohr-Coulomb破坏准则的弱面(裂缝)失稳条件,提出了一种根据岩石、弱面不发生剪切失稳的最小泥浆密度和不发生张性失稳的最大泥浆密度,以及孔隙压力和最小水平主应力的当量泥浆密度6个参数,共同确定超深储层钻井安全泥浆密度窗口的取值方法.实际资料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库车坳陷博孜区块超深复杂地层的坍塌压力和漏失压力的预测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和准确性,为实际钻井施工设计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壁稳定性 超深裂缝气藏 井筒应力 岩石破裂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西南山前地区柯克亚周缘叶探1井油气勘探重大突破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清华 杨海军 +5 位作者 李勇 蔡振忠 杨宪彰 谢会文 陈才 孙春燕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6,共16页
塔西南山前西昆仑冲断带柯东构造带叶探1井在二叠系普斯格组获得重大突破,标志着塔西南山前地区发现一个重要的勘探接替层系。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根据野外露头、钻井、地震等综合研究,对柯克亚周缘二叠系普斯格组的成藏条件进行再认识。... 塔西南山前西昆仑冲断带柯东构造带叶探1井在二叠系普斯格组获得重大突破,标志着塔西南山前地区发现一个重要的勘探接替层系。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根据野外露头、钻井、地震等综合研究,对柯克亚周缘二叠系普斯格组的成藏条件进行再认识。研究认为,研究区内二叠系普斯格组发育陆相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上段发育半深湖—深湖相烃源岩,面积1.0×10^(4)km^(2),厚度最大达到800m,集中段有机质丰度为0.92%~1.16%,以菌藻类生源为主,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型,有机质丰度高;普斯格组下段发育三角洲前缘、滨浅湖沙坝优质砂岩储层,砂体厚度为42.5~63m,砂地比为27%~47%,是一套分布较广的区域性储层,与普斯格组上段泥岩组成优质储盖组合;柯克亚周缘发育印支期、喜马拉雅期两期构造变形,古生界叠瓦冲断、强烈逆掩叠置,圈闭成排成带,喜马拉雅期进一步挤压抬升改造,局部复杂化,形成的叠瓦冲断带为勘探有利区。根据普斯格组天然气干燥系数分析,折算Ro为1.31%~1.42%,与下盘烃源岩成熟度相当,表明油气来自下盘逆掩叠置烃源岩,经历早油晚气的成藏过程,成藏具有“逆掩叠置下盘供烃、下生上储、断裂输导”的特点。综合分析认为该地区二叠系普斯格组圈闭成排成带分布,已发现圈闭9个,面积301km^(2),天然气资源量约为2930×10^(8)m^(3),凝析油资源量约为2×10^(8)t,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西南山前地区 柯克亚周缘 二叠系普斯格组 叶探1井 重大发现 成藏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山前超深气井砂垢堵塞成因及靶向解除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曹立虎 江同文 +4 位作者 潘昭才 孙涛 张宝 吴红军 易俊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5-94,共10页
塔里盆地库车山前超深气田是西气东输主力气源地,具有超高温、超高压、高矿化度、储层裂缝非均质性强等特征,气井生产过程中砂垢堵塞问题突出,据统计最高影响气田产能达800×104 m^(3)/d。为实现超深气井高效解堵,通过气水两相结垢... 塔里盆地库车山前超深气田是西气东输主力气源地,具有超高温、超高压、高矿化度、储层裂缝非均质性强等特征,气井生产过程中砂垢堵塞问题突出,据统计最高影响气田产能达800×104 m^(3)/d。为实现超深气井高效解堵,通过气水两相结垢热力学预测模型、裂缝性储层岩石力学实验、井筒内气液固流动模拟等研究,揭示了超深气井砂垢复合堵塞成因,并形成了靶向解堵复产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①“高温流动压降结垢、裂缝面破裂出砂”是超深气井出砂结垢的内在机理;②结垢固化松散砂桥形成复合堵塞是气井堵塞减产的主要原因,其中靶向除垢是解堵复产的关键所在;③靶向除垢解堵区域为井筒变径处和井周5 m内基质—裂缝系统,气井堵塞率30%~60%为最佳解堵时机;④非酸性除垢解堵液相比常用的酸性解堵液,在同级别溶垢能力的基础上,腐蚀速率降至0.49 g/(m^(2)·h),可同时满足低腐蚀和高效除垢的技术要求。结论认为,形成的超深气井靶向除垢解堵技术在塔里木盆地库车山前超深气田规模应用159井次,有效率达93.3%,累计增产天然气75.08×10^(8)m^(3),已成为西气东输主力气井快速解堵复产的“冬保良方”,可为国内外同类气田解堵复产提供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库车山前超深层 高温流动压降结垢 裂缝性储层出砂 砂垢复合堵塞 非酸性靶向除垢解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断控碳酸盐岩油藏空间结构表征技术与工程实践 被引量:1
8
作者 韩剑发 孙冲 +5 位作者 朱光有 张银涛 李国会 侯佳凯 李浩 丁志文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5-268,共14页
在积极推进深地工程的背景下,超深断控缝洞型碳酸盐岩成为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而超深走滑断裂精准解译、缝洞体内部构型建模、断控油气藏储量雕刻评估、高效井位部署及提高采收率等是制约超深领域“增储上产”的重要科学问题与技术... 在积极推进深地工程的背景下,超深断控缝洞型碳酸盐岩成为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而超深走滑断裂精准解译、缝洞体内部构型建模、断控油气藏储量雕刻评估、高效井位部署及提高采收率等是制约超深领域“增储上产”的重要科学问题与技术挑战。本文基于区域应力场研究、露头剖析、三维地震解译、物模数模,全面构建了涵盖动力学、运动学、几何学,分期、分级、分性质、分带、分层的“三学五分”断裂构造解析技术,据此阐明了走滑断裂纵向分层、横向差异分段特征,揭示了走滑断裂控储、控藏、控油气富集等地质规律,发现了超深断控缝洞型10亿吨级大油田。依据动/静态资料,精细刻画了断控缝洞体内部构型,通过“井震”结合实现了断控缝洞型油气藏量化表征,形成了相应的高效井位部署、油气储量雕刻评估等技术系列,支撑了富满油田10亿吨级油气储量的发现与落实。依据断控油气藏的定量刻画结果,针对性提出了提高采收率技术对策,推动了富满5×106t大油田的高效建设,形成了超深断控碳酸盐岩“增储上产”范例,可为我国类似油气藏的开发“上产”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领域 缝洞体内部构型 断控油气藏刻画 高效井位部署 增储上产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张量的走滑断裂破碎带地震识别——以富满油田超深层碳酸盐岩为例
9
作者 汪如军 孙冲 +4 位作者 袁敬一 刘瑞东 王轩 马应龙 王旭鹏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5-482,共8页
塔里木盆地超深层奥陶系碳酸盐岩走滑断裂破碎带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但由于超深层地震资料分辨率低,难以精准刻画走滑断裂破碎带,制约了走滑断控油气藏的高效评价与目标优选。根据富满油田走滑断裂破碎带的地震响应特征,在构造导向滤... 塔里木盆地超深层奥陶系碳酸盐岩走滑断裂破碎带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但由于超深层地震资料分辨率低,难以精准刻画走滑断裂破碎带,制约了走滑断控油气藏的高效评价与目标优选。根据富满油田走滑断裂破碎带的地震响应特征,在构造导向滤波基础上,利用结构张量方法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通过时窗选取与纵向厚度叠加加强反映沿断裂方向的投影能量,突出走滑断裂破碎带,刻画其边界与强度。结果表明:该方法更清晰地刻画了走滑断裂的分布,可以识别更小规模的走滑断裂;实现了超深层碳酸盐岩走滑断裂破碎带宽度与强度的刻画,可以用来评价走滑断裂破碎带的发育程度;将该方法应用于圈闭评价、井位部署、井轨迹设计、钻井监测等,大幅提高了钻探成功率与单井油气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富满油田 超深层 碳酸盐岩 走滑断裂 破碎带 结构张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精准定位技术探索实践
10
作者 李国会 郭越 +1 位作者 孙甲庆 丁尧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73,共9页
塔里木盆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埋藏深度大,缝洞储层储集空间小,具有极强非均质性,储层空间位置精准偏移归位难度大,给钻井靶点选择及实钻轨迹优化带来极大挑战,制约了井位部署及快速建产。利用前期三维地震处理的道集、速度场等资料和... 塔里木盆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埋藏深度大,缝洞储层储集空间小,具有极强非均质性,储层空间位置精准偏移归位难度大,给钻井靶点选择及实钻轨迹优化带来极大挑战,制约了井位部署及快速建产。利用前期三维地震处理的道集、速度场等资料和正钻井中采集的VSP数据,开展以VSP驱动处理为核心的随钻地震储层精准定位研究,通过优化处理工序流程,保证了72 h内提交成果的时效性,实现了不影响正钻井钻进速度的前提下完成储层的精准偏移归位,有效指导了目的层段的靶点调整及轨迹优化。该方法已应用于120余口钻井的随钻跟踪,有效提高了储层直接钻遇率,放空漏失率从60%提高到80%,保证了钻井成功率在90%以上,对类似缝洞型储层的储层预测和精准定位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 碳酸盐岩 VSP 驱动处理 偏移 归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坳陷克拉苏超深气田水侵特征及稳产对策
11
作者 刘立炜 周慧 +4 位作者 闫炳旭 焦玉卫 屈元基 金江宁 潘杨勇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77,共7页
克拉苏超深气田水侵严重,产量递减快。通过地面地震、成像测井等资料分析,总结了断层和裂缝分布规律,结合气田生产动态特征,提出克拉苏超深气田主要有3种水侵类型:断层沟通边底水,沿裂缝非均匀水侵和局部排替不完全形成的封存水水侵,前... 克拉苏超深气田水侵严重,产量递减快。通过地面地震、成像测井等资料分析,总结了断层和裂缝分布规律,结合气田生产动态特征,提出克拉苏超深气田主要有3种水侵类型:断层沟通边底水,沿裂缝非均匀水侵和局部排替不完全形成的封存水水侵,前两者为气田主要水侵形式。其水侵特征和影响范围存在明显差异:沿二级断层走向和垂向沟通边底水的能力较强,但垂直于断层方向的水侵影响较小,为局部性影响;裂缝具方向性和分布规则的特性,呈“整体分区、局部分带”的分布规律,气藏内部连通性、气藏见水顺序和水侵速度是裂缝分区分带的外在表现,对气藏水侵有全局性影响。针对气田水侵特征及开发现状,提出依据裂缝空间分布规律优化井网、加强化学堵水和注气解水锁2种配套采气技术攻关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库车坳陷 克拉苏 超深气田 裂缝 水侵特征 稳产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束地震技术与应用
12
作者 李亚林 段文胜 李大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272,共20页
针对山前带双复杂低信噪比区清晰、准确构造成像久攻不克的世界级地震勘探难题,提出线束地震技术解决方案。首先,采用基于“条带状密点排列片、均匀充分采样、纵向滚动”的线束地震采集,在纵、横两个方向对有效波和干扰波进行高精度均... 针对山前带双复杂低信噪比区清晰、准确构造成像久攻不克的世界级地震勘探难题,提出线束地震技术解决方案。首先,采用基于“条带状密点排列片、均匀充分采样、纵向滚动”的线束地震采集,在纵、横两个方向对有效波和干扰波进行高精度均匀、充分采样,克服了常规三维地震单炮横向采样严重不足的困难,实现了从室外组合压噪向室外采样高精度噪声(不压噪)、室内高精度去噪的转变;然后,充分挖掘线束地震采集资料的优势,配套形成了以线束地震炮域体去噪、高精度速度建模与偏移成像为代表的特色处理技术。塔里木盆地多个应用实例表明,线束地震实现了双复杂低信噪比区地震资料质的飞跃,大幅提高了复杂地质目标识别与解译能力,形成了可复制、可借鉴的地震采集处理技术,为解决国内外山前带双复杂区油气勘探开发的地震成像难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技术手段和经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束地震 条带状排列片 均匀充分采样 炮域体去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富满地区吐木休克组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海军 蔡振忠 +7 位作者 李勇 杨宪彰 张银涛 张艳秋 孙冲 康鹏飞 张海祖 赵星星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93,共13页
塔里木盆地富满地区吐木休克组烃源岩作为近期勘探新发现的烃源岩层,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因此亟需对其进一步开展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以便更好地指导勘探。通过总有机碳含量、岩石热解测定以及饱和烃、芳烃色谱-质谱(GC-MS)等分析... 塔里木盆地富满地区吐木休克组烃源岩作为近期勘探新发现的烃源岩层,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因此亟需对其进一步开展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以便更好地指导勘探。通过总有机碳含量、岩石热解测定以及饱和烃、芳烃色谱-质谱(GC-MS)等分析方法对富满地区吐木休克组黑色泥岩及灰色泥岩岩屑样品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吐木休克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均值为3.4%,氢指数(HI)最高可达到590 mg/g,干酪根类型以Ⅱ型干酪根为主,为一套好-极好的优质烃源岩。从分子地球化学特征来看,烃源岩形成于弱还原偏咸水的海相沉积环境中,以低等水生藻类作为主要成烃生物。基于热解峰温T_(max)及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和芳香烃热成熟度参数,吐木休克组烃源岩总体处于低成熟-中等成熟阶段,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富满地区东南部区域作为环满坳陷西部斜坡区,可能分布有更厚、更优的吐木休克组烃源岩,且烃源岩可能已达到更高的热演化程度,其对奥陶系油气资源的贡献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富满地区 吐木休克组 烃源岩 有机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隆起奥陶系油气性质及运聚富集模式
14
作者 熊昶 王彭 +3 位作者 刘小钰 王伟 赵星星 孙冲 《岩性油气藏》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7,共15页
以构造、断裂分布、生产动态以及地球化学等资料为基础,对塔中地区奥陶系油气性质与产能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从油气充注、输导体系、构造与油气运聚关系等3个方面对油气富集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塔中地区... 以构造、断裂分布、生产动态以及地球化学等资料为基础,对塔中地区奥陶系油气性质与产能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从油气充注、输导体系、构造与油气运聚关系等3个方面对油气富集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塔中地区奥陶系原油以轻质原油为主,具有低密度、低黏度、低含硫的特征,密度为0.75~0.85 g/m^(3),油气藏气油比为119~82367 m^(3)/m^(3),多相态油气藏并存,且油气相态无明显边界;天然气干燥系数为0.70~0.98,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为-35.7‰~-61.4‰,变化范围大;不同区域金刚烷指数(MDI)差异较大,为0.33~0.64;8个主要油气充注点具有原油密度低、气油比高、天然气甲烷同位素及MDI高的特征,沿走滑断裂带向南或远离断裂带方向密度变大,气油比、甲烷碳同位素及MDI均变小,不同区块气侵强度不同造成变化规律存在局部差异。②研究区油气分布格局主要受点状油气充注影响,8个油气充注点周缘油气井通常具有较高的产量,受储层发育规模影响会出现低产井,产能分布具有“北气南油”、“中间气、两边油”及“普遍富气、局部含油”3种类型;远离充注点的低产井及水井大范围分布。③研究区奥陶系油气富集模式为张扭性大断裂控制油气垂向充注,不整合面及走滑断裂控制油气的侧向调整,断裂破碎带叠加层间岩溶为油气聚集提供了储集空间,局部构造高部位及平台区为油气聚集有利指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质原油 金刚烷指数 张扭性大断裂 走滑断裂 不整合面 断裂破碎带 岩溶作用 奥陶系 塔中隆起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走滑断裂带多层叠加样式及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海军 能源 +4 位作者 邵龙飞 谢舟 康鹏飞 袁敬一 付永红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7-400,共14页
随着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在台盆区古生界发现大规模走滑断裂系统,提出了一种新型断溶体油气藏。受塔里木盆地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走滑断裂表现出多层结构,具有多期叠加活动特征。基于高品质三维地震资料、钻井资料及油气地质... 随着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在台盆区古生界发现大规模走滑断裂系统,提出了一种新型断溶体油气藏。受塔里木盆地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走滑断裂表现出多层结构,具有多期叠加活动特征。基于高品质三维地震资料、钻井资料及油气地质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大型走滑断裂的多层叠加特征及对油气的控制作用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台盆区走滑断裂带在古生界主要发育5个结构层,分别为下寒武统盐下构造层、中寒武统盐构造层、上寒武统—中奥陶统碳酸盐岩构造层、上奥陶统—石炭系碎屑岩构造层和二叠系岩浆岩构造层;受多期构造运动及走滑断裂带活动的影响,5层结构在空间上具有带状分布、垂向叠置、差异叠加的特征;断裂叠加类型多样,总体上可以分为连接型、叠接型、反转叠加型及反转改造型4种;走滑断裂带叠加方式影响了石油地质条件,可形成多层差异聚集油气藏,主要包括Ⅰ型油气藏(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Ⅱ型油气藏(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志留系碎屑岩油气藏及二叠系岩浆岩油气藏)及Ⅲ型油气藏(寒武系盐下层白云岩油气藏)3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台盆区 走滑断裂带 多层结构 构造样式 叠加类型 成因机制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油环凝析气藏衰竭式开发中——后期提高采收率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召庭 李春涛 +3 位作者 汪斌 乔霞 付莹 闫炳旭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0-474,共5页
针对塔里木盆地Y5凝析气藏衰竭式开发过程中地层压力和气井产能快速降低、生产气油比逐渐下降、凝析油密度和黏度逐渐升高、开发效果迅速变差等问题,将生产动态特征与地层流体组分评价相结合,重新认识该气藏为带油环层状边水凝析气藏,... 针对塔里木盆地Y5凝析气藏衰竭式开发过程中地层压力和气井产能快速降低、生产气油比逐渐下降、凝析油密度和黏度逐渐升高、开发效果迅速变差等问题,将生产动态特征与地层流体组分评价相结合,重新认识该气藏为带油环层状边水凝析气藏,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确定其油环厚度。为改善开发效果,提高凝析油气采收率,系统开展带油环凝析气藏衰竭式开发中—后期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可知:完善井网、实施循环注气开发能大幅提高油气采收率,注入介质以二氧化碳最佳,气藏自产气次之;注气方式以重力辅助气驱模式最佳。基于气藏类型和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编制了该气藏循环注气提高采收率方案,预测原油采收率较衰竭式开发提高29.96%。该气藏循环注气开发后累计注气0.19×10^(8) m^(3),地层压力恢复4.31 MPa,气井产能恢复到方案实施前的3.09倍,可为其他同类型气藏开发中—后期提高采收率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凝析气藏 油环 开发中—后期 循环注气 提高采收率 开发机理 重力辅助气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流固耦合作用的超深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连通性表征:以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满深区块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蔡振忠 赵海涛 +2 位作者 王彭 李静 徐国金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1-312,共12页
超深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埋藏深,压力高,储集空间复杂多样,流体流动渗流、自由流并存,储层连通性表征困难,而储层连通性的精确表征是寻找油气富集区、储量精确预测、井网优化和井位部署的关键所在。为此,以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超深缝洞型... 超深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埋藏深,压力高,储集空间复杂多样,流体流动渗流、自由流并存,储层连通性表征困难,而储层连通性的精确表征是寻找油气富集区、储量精确预测、井网优化和井位部署的关键所在。为此,以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超深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为研究对象,考虑流固耦合作用,建立缝洞型储层应力渗流自由流耦合数学模型,采用岩石渗透率演化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开展了超深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连通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围压、轴压的增加,岩石渗透率逐渐降低,岩石连通性减弱;低围压条件下,轴压对岩石渗透能力和连通性影响显著;随着裂缝开度和倾角的增加,储层连通性逐渐增强;裂缝连通溶洞能够显著改善储层连通性;随着溶洞体积的增加,流体流速与等效渗透率增大,显著改善储层连通性;而单纯增加溶洞数量,会减弱自由流(Stokes)效应,改善储层连通性效果不明显。研究成果可为深层碳酸盐岩储层精确评价,提高油气高效勘探开发效果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 碳酸盐岩 储层连通性 岩石力学特性 流固耦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克深5裂缝性有水气藏数值模拟及开发对策研究
18
作者 聂海峰 赵力彬 +4 位作者 谭蓓 张永灵 张永宾 杨家义 王锐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3-1012,共10页
克深5气藏是一个裂缝性异常高压特低渗层状边水干气气藏,由于裂缝发育,气藏在开发之后快速见水,开展水侵数值模拟及开发对策研究是该气藏提高采收率的关键,为了更好描述储层特征,采用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进行数值模拟,针对裂缝性气藏历... 克深5气藏是一个裂缝性异常高压特低渗层状边水干气气藏,由于裂缝发育,气藏在开发之后快速见水,开展水侵数值模拟及开发对策研究是该气藏提高采收率的关键,为了更好描述储层特征,采用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进行数值模拟,针对裂缝性气藏历史拟合难度大的问题,采用敏感性分析-生产动态拟合相结合、手工调整-自动调整相结合的思路开展拟合工作,充分结合气藏实际水侵动态,通过调整大裂缝,基质与裂缝网格属性场等关键参数,最终实现了全区历史拟合符合率为91%,单井历史拟合符合率为86%。基于历史拟合结果及开发主控因素分析,综合考虑不同采气速度、排水方式、排水规模、新井挖潜等因素,设计12套提采方案,预测模拟15年结果优选出气藏排水采气方案为:气藏配产105万m^(3)/天,边部老井克深505、502、503井排水,克深5-5井堵水,鞍部部署一口水平井,克深5-3井北部部署一口定向井,最终采出程度为2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裂缝性气藏 有水气藏 开发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深层稠油在不同氧含量下的动力学特征研究
19
作者 周代余 杜轩 +2 位作者 杜虹宝 闫更平 罗浩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3-130,共8页
原油在减氧空气中发生氧化反应的过程复杂,准确分析油藏条件下原油氧化反应动力学特征十分重要。为实现对油藏条件下原油氧化反应的准确分析,需进行定性与定量综合研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法(TG)等定性与定量测试方法,综合... 原油在减氧空气中发生氧化反应的过程复杂,准确分析油藏条件下原油氧化反应动力学特征十分重要。为实现对油藏条件下原油氧化反应的准确分析,需进行定性与定量综合研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法(TG)等定性与定量测试方法,综合研究塔中深层稠油油藏在不同氧含量下的氧化机理、氧化放热、失重和动力学特征。DSC实验结果表明,氧含量的提升对原油的氧化热效应促进明显,原油的氧化放热量与峰值热流量随着氧含量的升高而大幅增加。TG实验表明,随着氧含量的升高,原油的低温氧化区间不断缩短,低温氧化阶段的质量消耗减少。低温氧化区间的温度范围随静态氧化时减氧空气中氧含量的升高(氧化程度的加深)而逐渐变窄。基于TG实验数据,使用微分法Friedman和微分法OFW求取的原油低温氧化阶段活化能接近,且活化能均随转化率的升高而增加,塔中深层稠油在氧含量为5%的减氧空气中低温氧化阶段平均活化能为81.04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氧化 减氧空气 动力学分析 热效应 氧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构造导向滤波的分频曲率技术在断层精细识别中的应用
20
作者 李斌 赵岩 +2 位作者 江山 曹安 孙卓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2024年第11期1391-1401,共11页
塔里木H油田油源及输导体系不明确,制约了滚动评价的进展,高精度精细断层识别对H油田滚动勘探及开发部署具有重要意义。H油田砂岩储层具有埋藏深、地震资料信噪比低等特点,无法有效进行断层的精细识别,需要提升微小断裂的地震识别能力... 塔里木H油田油源及输导体系不明确,制约了滚动评价的进展,高精度精细断层识别对H油田滚动勘探及开发部署具有重要意义。H油田砂岩储层具有埋藏深、地震资料信噪比低等特点,无法有效进行断层的精细识别,需要提升微小断裂的地震识别能力。文章提出一种实现断层精细刻画的检测流程,首先对原始地震数据进行构造导向滤波,沿同相轴方向压制随机噪声,提高信噪比;然后利用小波变换对滤波后的地震数据进行分频处理;最后优选单频数据体进行曲率运算得到高精度的断层检测数据体。与原有曲率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塔里木H油田的断层识别精度,为滚动开发提供参考。The oil source and transmission system of Tarim H oilfield are unclear, which restricts the progress of rolling evaluation. The high precision fine fault identific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rolling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deployment of H oilfield. The sandstone reservoir of H oilfield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ep burial and low signal-to-noise ratio of seismic data, which cannot effectively identify faults without improving the seismic identification ability of small faults. In this paper, a detection process is proposed to realize the fine characterization of faults. First, the original seismic data is structure-oriented and filtered, and the random noise is suppressed along the same phase axis to improve the signal-to-noise ratio;Then, the wavelet transform is used to process the filtered seismic data by frequency division;Finally, the single frequency data body is preferred to calculate high precision fault detection data body. By comparison with the original curvature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fault identification accuracy of the oil field in Tarim H,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rolling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精细识别 构造导向滤波 小波变换 分频曲率 塔里木H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