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兴气田井筒堵塞机理及现场解堵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董建宏 杨国通 +6 位作者 李志发 魏长霖 寇磊 高华超 周璐 姚宏鑫 杨浩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169,共8页
临兴区块自投产以来,井筒堵塞问题日益严重,导致气井生产测试、措施作业等无法正常开展。文章结合区块堵塞物的粒径分析、无机成分XRD、红外等分析结果,明确了堵塞物成分主要包括石英、石盐、难溶盐垢(以硅铝酸盐垢为主)及少量的铁垢和... 临兴区块自投产以来,井筒堵塞问题日益严重,导致气井生产测试、措施作业等无法正常开展。文章结合区块堵塞物的粒径分析、无机成分XRD、红外等分析结果,明确了堵塞物成分主要包括石英、石盐、难溶盐垢(以硅铝酸盐垢为主)及少量的铁垢和固体砂砾等,主要堵塞类型为砂堵、腐蚀结垢及结盐堵塞等。通过解堵实验,优选出HYJD-10和CAWF两种解堵剂体系,静态溶蚀实验最高溶解率分别可达25.3%及18.3%,驱替实验最优渗透率的提高率分别可达105.9%及91.3%。现场结合注解堵剂、气举及泡沫流体等方式进行解堵作业,单井平均增产不小于9 000 m3/d,最高增产25 000 m3/d。本研究为致密气井井筒解堵试验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筒堵塞 成分分析 溶蚀实验 结垢 解堵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硫酸钡防垢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佟羽齐 白海龙 +3 位作者 欧阳向南 蒋一鸣 潘晨 梁子涵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0-123,共4页
以马来酸酐、丙烯酸和有机酸酯为原料,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硫酸钡防垢剂,并通过评价不同单体配比、引发剂加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防垢剂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反应条件,具体为:马来酸酐、丙烯酸... 以马来酸酐、丙烯酸和有机酸酯为原料,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硫酸钡防垢剂,并通过评价不同单体配比、引发剂加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防垢剂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反应条件,具体为:马来酸酐、丙烯酸和有机酸酯三种单体摩尔比为1∶5∶2,引发剂加量为单体总质量的5%,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5 h。防垢剂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当硫酸钡防垢剂加量为100 mg/L时,对硫酸钡的防垢率可以达到92.8%;硫酸钡防垢剂的抗温性能较好,当温度为90℃时,对硫酸钡垢的防垢率仍大于90%;随着溶液pH值的不断增大,硫酸钡防垢剂对硫酸钡的防垢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防垢剂在中性至弱碱性溶液中能发挥最佳的防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钡 防垢剂 聚合物 性能评价 防垢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驱油剂产出高峰期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的油水分离特性和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吴迪 林森 +4 位作者 欧阳向南 蔡徇 张会平 刘文杰 李颖慧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CAS 2021年第9期5-17,共13页
对大庆油田2座接收和处理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弱碱体系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的转油站和转油放水站的采出液集输和处理工艺参数、外输液的成分和相分离特性等进行了长期跟踪监测。驱油剂产出高峰期,2座站三元复合驱外输液游离水表面活性剂... 对大庆油田2座接收和处理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弱碱体系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的转油站和转油放水站的采出液集输和处理工艺参数、外输液的成分和相分离特性等进行了长期跟踪监测。驱油剂产出高峰期,2座站三元复合驱外输液游离水表面活性剂含量最大值为299mg/L,pH值最高为9.5,聚合物含量最大值为1147mg/L;新中302转油站和北Ⅲ-6转油放水站三元复合驱外输液综合含水率分别为94.1%~98.3%和43.2%~93.5%,外输液5min静置沉降水相乳化油量平均值分别为4621mg/L和1946mg/L;外输液中的油包水型低含水率乳化油在60℃的环境下经过24h静置沉降后的残余水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63%和0.15%。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对转油站和转油放水站外输液相分离特性与成分和油水分离剂加药浓度等参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驱油剂产出高峰期转油站和转油放水站外输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油水分离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采出液 乳状液 相分离 表面活性剂 聚合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